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yīng)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yīng)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絳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高祖之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從攻胡陵。從入漢中,拜為將軍。還定三秦,賜食邑懷德。以將軍從高祖擊反者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賜爵列侯,食絳八千一百八十戶,號絳侯。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于代,勃遷為太尉。勃為人木強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xiāng)坐而責之:“趣為我語。”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歸,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十歲,高后崩。於是勃與平謀,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居月余,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上許之。歲余,丞相平卒,上復以勃為丞相。十余月,上日:“前日吾召列侯就國,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國。歲余,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曰“以公主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之尚之,故獄吏教.引為證。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為無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于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方驗而出之。”于是使使持節(jié)赦勃,復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絳侯復就國,孝文帝十一年卒,謚曰武侯。(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B.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C.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D.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食邑,古代君主賞賜給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賦稅為食祿。B.國,古代指諸侯的封地,后泛指國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國”是指回到京城。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兒子周勝之娶孝文帝的女兒為妻。D.謚,是對死去的皇帝、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給予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如“文”“厲”。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勃出身貧寒,生活艱辛。他的祖先是卷縣人,后遷徙到沛縣,他以編織養(yǎng)蠶的用具、在別人家喪事上吹簫為生。B.周勃南征北戰(zhàn),軍功赫赫。他追隨高祖起兵攻打胡陵,人漢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韓王等人的叛亂,所向披靡。C.周勃位高權(quán)重,深受重視。他以軍功受封絳侯,歷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漢高祖等皇帝的倚重。D.周勃木訥老實,不善辭令。他被誣人獄,面對廷尉的詰問他不知如何回答,獄吏提示他破財免災(zāi),幾經(jīng)周折,他才得以釋放。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儀語。(1)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xiāng)坐而責之:“趣為我語。”(2)絳侯綰皇帝璽,將兵于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5.周勃被誣謀反,最終被赦免。請簡要說明他被赦免的原因。2、下列廣告用語,在使用語境中不得體的一項是A.弘揚傳統(tǒng)美德,愛心溫暖千家。(慈善公益廣告)B.縱使天涯海角,追尋油跡知曉。(XX汽車廣告)C.一呼天下皆應(yīng),天涯若比近鄰。(XX手機廣告)D.花開堪賞直須賞,莫要折花空賞枝。(公園公益廣告)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源自各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日常,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一批批歷史悠久、____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得到優(yōu)化固化,運動會產(chǎn)生的輻射不斷延伸。()人們逐漸認識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平臺。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在保護和傳承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中起到了引領(lǐng)和帶動作用,推動了項目的廣泛普及。在民族地區(qū)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民族傳統(tǒng)體育發(fā)揮了積極作用,____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發(fā)展和宣傳推廣,貴州的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探索“產(chǎn)業(yè)+旅游”的發(fā)展路徑。民族體育項目發(fā)展得好,可以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____,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美妙絕倫效應(yīng)依靠獲得感 B.精彩紛呈效果依靠責任感C.美妙絕倫效果依托責任感 D.精彩紛呈效應(yīng)依托獲得感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A.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競技的舞臺,同時也在傳遞友誼,凝聚共識。B.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是競技的舞臺,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時也在凝聚共識,傳遞友誼。C.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是競技的舞臺,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時也在傳遞友誼,凝聚共識。D.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競技的舞臺,同時也在凝聚共識,傳遞友誼。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A.同時也有利于補齊全民健康短板,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提升生活質(zhì)量,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B.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素質(zhì),補齊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計劃。C.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D.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素質(zhì),它還能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計劃。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夢見過在燭光下操勞的銀匠,特別記住了他頭頂閃爍的那一團白發(fā)。(甲)深不見底的墨夜,夜的中間是掬得起的一汪燭輝……什么是藝術(shù)?什么是勞動?它們共生共長嗎?(乙)我在那個清晨囑托自己:永遠不要離開勞動——雖然我從未想過、也從未有過離去的念頭。我漸漸明白:要始終保有富足,積累的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積累。誠實的勞動者和藝術(shù)家一塊兒發(fā)現(xiàn)了歷史的哀傷,即:不能夠。(丙)滋生萬物的野地接納了藝術(shù)家,野地也能夠拒絕,并且做得毅然徹底:強加于它的東西最終就不能立足。泥土像好的藝術(shù)家,看上去沉靜,實際上懷了滿腔熱情。藝術(shù)家可以像綠色火焰,像青藤,在大地上燃燒。1.文段中的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閃爍 B.掬得起 C.囑托 D.毅然2.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A.甲 B.乙 C.丙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釋悶①(節(jié)選)杜甫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復臨咸京②。失道非關(guān)出襄野,揚鞭忽是過胡城。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尸縱橫。天子亦應(yīng)厭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誅求③不改轍,聞道嬖孽④能全生。江邊老翁錯料事,眼暗不見風塵清。注:①廣德元年(763)吐蕃攻入長安,唐代宗倉皇出逃。此詩寫于次年春。②咸京,此指長安。③誅求,需索,強制征收。④嬖孽,指專權(quán)誤國的宦官程元振,因受代宗寵幸、僅削去官爵,放歸田里。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戰(zhàn)亂連年不息,如今吐蕃又大舉入侵,占領(lǐng)了都城,唐代宗逃出長安。B.詩人痛惜大唐江山到處豹狼橫行,尸橫遍野,國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C.皇上厭棄到處奔走的處境,自新圖強,大臣同心協(xié)力、想望重回太平盛世。D.詩人希望朝廷能改弦更張,減輕對百姓的征斂,任用能臣賢士,誅除奸小。2.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6、把下列句子補寫完整(1)______,陰晴眾壑殊。(王維《終南山》)(2)故木受繩則直,____。(荀子《勸學》)(3)______,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4)大行不顧細謹,_____。(司馬遷《史記》)(5)______,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元夕》)(6)譬如平地,____,進,吾往也!(《論語?子罕》)(7)_____,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8)香霧云鬟濕,_____。(杜甫《月夜》)7、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他叫王曉東劉國芳王曉東,撫州仙臨山王家村人,50歲,種田為生。很多年前,我就和一個叫楊華林的文友去過仙臨山,路線很復雜,經(jīng)長嶺、白嶺,張家、李家等村莊,然后到仙臨山。仙臨山不大,只是一個小山包,傳說當年有神仙在山上歇腳,因此這個小小的山包才有仙臨山這樣好聽的名字。仙臨山周邊有好幾個村,如仙臨山饒家,仙臨山王家,仙臨山祝家等。仙臨山邊上有一條河,叫風崗河。這鳳崗河其實只是一條溪,十幾米寬。從長崗、鳳崗那邊流下來,再往撫北流入撫河。當年我和楊華林去仙臨山的時候,并不認識王曉東,我們只是來看仙臨山。后來,我又去了仙臨山。這次,見到了王曉東,這是個瘦小的男人,他和一個同樣瘦小的女人在地里拔甘蔗。我走近他們,招呼道:“拔甘蔗呀。”王曉東說:“我沒見過你。”我說:“我是撫州的,喜歡到鄉(xiāng)下玩。”王曉東說:“撫州的呀,來吃甘蔗。”我也不客氣,拿起一根甘蔗啃起來,然后說:“好甜。”王曉東說:“好甜就多吃點。”我說:“我?guī)湍阗I點。”王曉東說:“買什么,地里的東西,拿些去。”我說謝謝,然后問他:“村里沒看到什么人,人呢?”王曉東說:“我們這兒離撫州近,大家都到撫州做事去了我問:“你沒去嗎?”王曉東說:“我沒去,我喜歡作田。”其實那時候我并不知道他叫王曉東,我沒問,他也沒說,但這個說他喜歡作田的人,我記住了。我喜歡去鄉(xiāng)下,以前騎自行車,后來騎摩托,再后來開汽車,反正什么時候我都喜歡往鄉(xiāng)下跑。后來的好多年,我多次去過仙臨山,也見到過王曉東。每次見到他,他都在地里忙著,比如栽禾耘禾,施肥澆水,摘茄子辣椒等。一次看見王曉東在地里挖紅薯,挖出的滿地紅薯我看著都喜歡,于是我說:“看著一地的紅薯,你很有成就感吧?”王曉東說:“這是我勞動的果實,看著確實滿心歡喜。”后來,仙臨山一帶便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火車站建在這兒,就建在仙臨山饒家邊上,鐵路則從鳳崗河那邊鋪過去。接著風崗河兩邊建濕地公園,把一條十幾米寬的小溪挖成100米寬,有的地方挖得更寬,有幾百米,這就不是河了,是湖。仙臨山饒家拆了,祝家也拆了,開發(fā)高檔住宅區(qū),那名字聽起來就高大上,叫銅鑼灣。仙臨山王家,也就是王曉東他們村還沒拆,一天我開車去那兒轉(zhuǎn),又見到王曉東了,我問他:“你這兒也要拆吧?”王曉東答:“肯定。”我問:“幾多錢一平?”王曉東答:“饒家祝家那邊是3900一平。”我說:“每家都做了樓,有三四百平,可以得到100多萬。”王曉東說:“我情愿不要拆,在鄉(xiāng)下多好,有田有地,拆了,什么都沒有。”王曉東邊說邊給辣椒澆水,我說:“都要拆了,還澆什么水。”王曉東說:“一天不拆,我就不會讓我的地荒了。”我說:“你真的是一個喜歡作田的人。”王曉東笑了。我和王曉東有緣,仙臨山王家拆遷后,王曉東居然在我住的東方威尼斯買了房,這就是說,我們做鄰居了。他真的對土地很眷戀,搬來沒多久,他就在小區(qū)里開了一塊地,要栽茄子辣椒,但才把地弄好,保安就來制止了,說小區(qū)里不能栽菜。王曉東求情,說他栽慣了東西,不栽些東西,手癢。有人圍著,哈哈大笑,還有人說:“鄉(xiāng)下人就是鄉(xiāng)下人。”這話被王曉東聽到了,他很生氣地說:“鄉(xiāng)下人怎么啦,我又沒偷沒搶!”后來,王曉東在小區(qū)外面開了一塊地,然后,我經(jīng)常看見王曉東在地里忙活。再后來,王曉東從地里回來時,手里總提著東西,比如南瓜絲瓜什么的,也有茄子辣椒。見了我,王曉東說:“這是我栽的,你拿些去吃吧。”我說:“謝謝!”只是好景不長,我們小區(qū)外面,后來規(guī)劃做汽車城。沒多久,就動工了,也就是幾天之內(nèi),王曉東那塊地就被鏟了。這天傍晚,王曉東從外面回來,看見自己的地被鏟了,呆在那兒半天不動。看見王曉東在那兒發(fā)呆,我走了過去。居然,我看見王曉東眼睛紅紅的,我說:“你開的地被鏟了,好難過是嗎?”王曉東說:“想種點地真難。”其實,我這時仍不知道他叫什么,這不重要,在我眼里,他是一個農(nóng)民,一個熱愛土地的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沒了土地,他真的很難過,為此,他會長久地在這兒發(fā)呆。天黑了,他還呆著,忽然,我看見那個瘦小的女人往這兒走來,她大聲喊著說:“王曉東,你還在這里做什么?”這時,我才知道,他叫王曉東。(摘自《北京文學》,2019年第10期)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二段對仙臨山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了描寫,一是說明仙臨山的環(huán)境優(yōu)美,二是為下文“我”經(jīng)常去仙臨山并結(jié)識王曉東這一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B.文章的結(jié)尾說“我才知道,他叫王曉東”,在結(jié)構(gòu)上,這既照應(yīng)了文章的開頭也照應(yīng)文章的標題,在人物形象上,更突出了王曉東的普通。C.王曉東看起來很“平靜固執(zhí)”,說明他作為一個老人,一方面已經(jīng)飽經(jīng)滄桑,看透世事變遷,另一方面也難免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D.文中作者采用了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但作者并沒有直接將主觀評價傳遞給讀者,而是冷靜地講述故事,給讀者留下更廣闊的思考空間。2.小說在刻畫王曉東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哪些方面的特征?請簡要分析。3.“喜歡作田”的王曉東卻陷入了“想種點地真難”的困境,這突顯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試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和你的閱讀體驗進行探究。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中國新時代:富而好禮,強而有義中國實現(xiàn)由富到強的巨大轉(zhuǎn)變,為實現(xiàn)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基礎(chǔ)。中國的富強得益于文化的強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撐。富而好禮、強而有義,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不僅是古人治國理政經(jīng)驗智慧的歷史總結(jié),一直以來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也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新氣象和新風貌,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禮義之邦的大國君子形象一脈相承。早在春秋之際,我國古人就注意到了國家在實現(xiàn)富強之后接下來該怎么辦的問題,并提供了可資鏡鑒的解決之道。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以來強調(diào)的“富而好禮”“強而有義”的寶貴思想。據(jù)《論語》記載,子路曾經(jīng)向老師孔子請教“富而無驕”如何?孔子回答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要是能做到“富而好禮”就更好。這與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冉有之問“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訴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輔相成。國家在富庶之后該怎么辦,古人以其獨特的經(jīng)驗智慧給出了“教之”的方案。所謂教之,即以禮教之或教之以禮,即按照禮的規(guī)范和要求上至治國理政、平定天下,下至日新其德、修身齊家,從而在整個社會上形成一個良好風氣。在古人看來,“富而無驕”雖然可堪稱道,但仍不過是一種被動的不作為,亦可說是沒有責任和擔當意識,久而久之必然會流于為富不仁。“富而好禮”則展現(xiàn)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有為精神,更能彰顯自身的道德自覺和追求,對整個社會和國家良好風氣的塑造和維系大有裨益。“以禮示之,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禮的要求治理國家,就好比盲人失去攙扶,在黑暗中尋找東西,必然不知所措、事與愿違。中國在國際事務(wù)中踐行的外交原則和行為,無不折射著一個富而有禮的國家的風度和涵養(yǎng)。除了“禮”,作為國之四維,“義”也是古人治國理政所主張和恪守的一個重要原則。“強而有義”就是從倫理角度對一個強大起來的國家提出的道德引領(lǐng)和規(guī)范,“強”既不是“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南方之強——過于追求隱忍、包容,也不是“衽金革,死而不厭”的北方之強——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之強。“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指的是把義作為立身之本,依禮而行事。立身之本亦可化為治國之道。能做到“強而有義”的君子之強的國家,必然不會忘記和改變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會恪守德義的初心,堅定不移地按照道義的要求循禮而動,通過踐行道義而最終實現(xiàn)其理想追求。這也就是“勤于道義,則剛健而日新”的道理所在。中國已經(jīng)向世界莊嚴承諾,“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shè)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就是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一貫堅守“強而有義”信念的真實流露。(節(jié)選自《中國青年報》2018年4月16日第2版)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富而好禮、強而有義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歷代都彰顯出新氣象和新風貌。B.我國在春秋之際就明確提出了國家在實現(xiàn)富強之后怎么辦的可資鏡鑒的解決之道。C.教之以禮是關(guān)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D.“勤于道義,則剛健而日新”,這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人一貫堅守的治國理政信念。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全文論述了中國新時代富而好禮、強而有義與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B.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話旨在論述國家富起來之后“禮”的重要性。C.文中“盲人失去攙扶”的比喻從反面闡明中國外交的風度與涵養(yǎng)。D.末段否定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兩個極端為的是凸顯對君子之強的推崇。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富而好禮、強而有義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為實現(xiàn)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礎(chǔ)。B.“富而無驕”缺乏責任和擔當意識,久而久之就會為富不仁,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擊的。C.與“富而好禮”一樣,“強而有義”同樣展現(xiàn)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有為精神道義擔當。D.循禮而動,依義而行,從而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秩序,會是中國對于人類的文化貢獻。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相對于西方文化重邏輯理性的言說,中國文化更偏重于詩性言說,但同時我們也應(yīng)看到,中國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中國文化史上思辨之風最為濃厚的時期,百家爭鳴,思想激蕩,辯士云涌。諸子的思辨成為中國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遠地影響著中國古代文論的處世態(tài)度和擔當精神。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成為后世說理性文字的源頭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古代文論的言說方式和文體風格。戰(zhàn)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身處其中的有識之士對治國平天下各有構(gòu)想,也各有說辭。不少人常常游說于諸侯之間,成為一群專門靠思想與口才吃飯的游說之士。他們沒有權(quán)力和地位,卻能影響君王的決策,甚至影響時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為一國棟梁;有的人雖不為時人所重,其思想?yún)s成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續(xù)地影響著后人。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為中國文化的理性基因,深遠地影響著中國士人特別是古代文論家們的處世態(tài)度和擔當精神。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子們歷來把文學當作經(jīng)國之大業(yè),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誰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們的人生目標。謙謙君子,遇人當禮讓三分,原本是不好與人爭辯,但人生短暫,世道紛雜,為了建功立業(yè),又不得不辯。劉勰說:“辯立有斷辭之義。”思辨性的語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確,給人一種決斷之美。諸子論辯講究邏輯推理和論辯方法,注重邏輯的力量,就有這種斷辭之美。劉熙載指出:“戰(zhàn)國說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嚴密的邏輯推理,迫使對手甘拜下風,維護了自己的思想立場,就呈現(xiàn)出一種“斷辭之美”。諸子的論辯藝術(shù)對后世文章影響很大,比如孟子的文章對唐宋說理文章就影響很大,劉熙載就曾指出:“韓文出于《孟子》。”諸子對后世文論的思辨藝術(shù)也影響很大,如劉勰主張“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種理性思辨。章學誠稱劉勰《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就點出了《文心雕龍》思辨性的“斷辭之美”。古代文論中,大量的詩話、詞話、曲話,雖然以松散隨性為主,但還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說。比如清代查為仁說:“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須辨毫發(fā)于疑似之間。”辨析在毫發(fā)疑似之間,可見仔細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這是否也是一種思辨呢?(摘編自吳中勝《斷辭之美》)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化與重邏輯理性的西方文化相比較,更偏重于富有詩意的表達,但是同時也有理性基因,有思辨性的一面。B.戰(zhàn)國時期諸子中有識之士的有關(guān)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雖各不相同,卻能影響君王的決策,甚至影響時局的走向。C.諸子論辯思想明確,語言思路清晰,給人一種決斷之美,他們以嚴密的邏輯推理使對手折服,維護自己的思想立場。D.諸子對后世文論的思辨藝術(shù)影響很大,比如唐宋說理文章就受到孟子文章的很大影響,韓愈是受《孟子》影響的代表者。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總說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對后世的影響,然后分述其對中國文化及中國士人的影響。B.文章運用對比論證,通過剖析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思辨性方面的不同,論證了觀點。C.文章引用劉勰、劉熙載、章學誠等人的事例,充分說明諸子的思辨對中國士人的影響。D.文章從源頭及承襲角度闡述諸子的思辨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證明中國文化不乏思辨性。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后世說理性文字的源頭活水是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這也使得諸子的思辨性對后世文論言說方式起到?jīng)Q定性作用。B.我國古代文人士子們寧可舍棄禮讓三分的君子之風也要與人論辯,是因為他們心系國家,志在建功立業(yè)。C.諸子論辯注重邏輯的力量,講究論辯方法,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斷辭之美”,可見寫思辨性文章并不需注重辭藻。D.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注重詩性言說,對詩詞曲賦進行仔細揣摩、精心把玩,此類著作是不具備思辨性的。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真宗,諱恒。太宗第三子也。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zhàn)陣之狀,自稱元帥。比就學受經(jīng),一覽成誦。太祖愛之,育于宮中。故事,殿廬幄次在宰相上,宮僚稱臣,皆推讓弗受。見賓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開封政務(wù)填委,帝留心獄論,裁決輕重,靡不稱恨。故京獄屢空,太宗屢詔嘉美。其初踐位,相臣李沆慮其聰明,必多作為,數(shù)奏災(zāi)異以杜其侈心,蓋有所見也。呂端等言彗出之應(yīng)當在齊、魯分,帝曰:“朕以天下為憂,豈直一方耶?”詔群臣迎養(yǎng)父母,蠲天下逋負,釋系囚。作《文武七條》,戒百官比周奔競,有弗率者,御史臺糾之。詔近臣舉常參官才堪轉(zhuǎn)運使者,諸路官吏蠹政害民,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官不舉察者坐之。定江淮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茍便于民何顧歲入也除通泰楚州鹽戶積負丁額課鹽麟府言社慶族依唐龍鎮(zhèn)為援,數(shù)擾別部,請出兵襲之。帝曰:“均吾民也。”不許。以趙保吉歸順,遣使諭陜西,縱綏、銀流民還鄉(xiāng),家給米一斛,趙保吉遣弟繼瑗入謝。車駕北巡,司天言:日抱耳,黃氣充塞,宜不戰(zhàn)而卻。駐蹕韋城縣,寒甚,左右進貂帽毳裘,卻之曰:“臣下皆苦寒,朕安用此?”王繼忠敏馳奏請和,帝謂宰相曰:“繼忠言契丹請和,雖許之,然河冰已合,且其情多詐,不可不為之備。”鄆州得契丹諜者,斬之。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軍西陣,其大帥撻覽耀兵出陣,俄中伏弩死。契丹使丁派以誓書來,錄契丹誓書頒河北、河東諸州,以契丹講和,大赦天下。交州、西涼府、西、高、豐、甘、沙州、占城、大食、蒲端、龜茲國來貢。帝不豫增劇,禱于山川神祗。大漸,透詔皇太子于樞前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quán)處分軍國事。帝是日崩于延慶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節(jié)選自《末史·真宗本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定江準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茍便于民/何顧歲人也/除通泰楚州鹽戶積負丁額課鹽/B.定江淮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茍便于民/何顧為人也/除通泰楚州鹽戶/積負丁額課鹽/C.定江淮/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茍便于民/何顧歲人也/除通泰楚州鹽戶積負丁額課鹽/D.定江淮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茍便于民/何顧歲入/也除通泰楚州鹽戶積負丁額課鹽/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殿廬指殿旁廬幕,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大臣在此等候皇帝上朝。B.司天在文中指負貴觀察天象等自然現(xiàn)象來占卜并判斷吉兇的官員。C.駐蹕指皇帝外出途中暫停小住或帝王由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D.背書即誓券,指皇帝特別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的承諾,如丹書鐵券。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真宗自幼英武,深受寵愛。他聰慧異常,姿態(tài)、儀容出眾;與人游戲時,喜歡安排戰(zhàn)斗排陣的場面;學習經(jīng)書時,看一遍就能夠記下來;太祖很喜愛他,在宮內(nèi)撫育他。B.宋真宗以禮待人,精通刑律。登基后,看到賓客李至、李沆,他一定先行禮,走下臺階到門前迎送;開封府案件堆積,他留心各種訴論案,判決有輕有重,沒有不恰當?shù)摹.宋真宗恪盡職責,心懷天下。上到官員的任命與督察,下到百姓賦稅、債務(wù)的征收與免除,迎接尊親,孝養(yǎng)父母,包括異族、歸順的人甚至在押的囚犯,都是他所憂慮的。D.宋真宗同甘共苦,思慮深遠。他北巡時和臣下同甘共苦;面對契丹的議和請求,他雖然表面上答應(yīng),但仍告誡臣下要積極防備,在前方殺敵,在后方抓間諜,多措并舉。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作《文武七條》,戒百官比周奔競,有弗率者,御史臺糾之。(2)大漸,遺詔皇太子于樞前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quán)處分軍國事。11、閱讀下文,完成各題。①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①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②因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②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謂謝韶,胡謂謝朗,羯謂謝玄,末謂謝川,皆其小字也。又嘗譏玄學植不進,曰:“為塵務(wù)經(jīng)心,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日:“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③及遭孫恩之難,舉厝③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殺數(shù)人,乃被虜。其外孫劉濤時年數(shù)歲,賊又欲害之,道韞曰:“事在王門,何關(guān)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恩雖毒虐,為之改容,乃不害濤。④初,同郡張玄妹亦有才質(zhì),適于顧氏,玄每稱之,以敵道韞。有濟尼者,游于二家,或問之,濟尼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道韞所著詩賦誄頌并傳于世。(節(jié)選自《晉書·列女傳》)(注)①《毛詩》:指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注的《詩》,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于世的《詩經(jīng)》。②“吉甫作頌”四句:語出《詩經(jīng)·大雅·蒸民》。吉甫,指周宣王賢臣尹吉甫。仲山甫,周宣王時著名的大臣。仲山甫奉王命赴東方督修齊城,尹吉甫臨別作詩相贈。③厝(cuó):處置;安頓。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吉甫作頌,穆如清風(2)散鹽空中差可擬(3)汝何恨也(4)客不能屈2.把文中的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對下列兩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②乃被虜A.①②中的“乃”都是副詞,都有“竟然”之義B.①中的“乃”是副詞,意為“竟然”;②中的“乃”是連詞,意為“于是”C.①②中的“乃”都是連詞,都有“于是”之義D.①中的“乃”是副詞,意為“竟然”;②中的“乃”是副詞,意為“才,這才”4.謝安對謝朗的“散鹽空中差可擬”未作贊賞,獨為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而感到高興,這是為什么?5.謝道韞是一位怎樣的女性?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12、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勸學》中以登高而招等為喻說明“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論述學習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2)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的情態(tài)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歲月虛度、只能借酒澆愁的無奈之感。
參考答案1、1.B2.B3.D4.(1)周勃不喜愛文辭學問,每次召見儒生和游說之士,他面向東坐著,要求他們:“趕快對我說吧!”(2)原來降侯身上帶著皇帝的印璽,在北軍領(lǐng)兵,他不在這時反叛,如今他住在一個小小的縣里,反倒要叛亂嗎?5.賄賂了獄卒,求助公主(兒媳婦),公主告訴了薄太后,周勃幫助過(有恩于)薄太后的弟弟;薄太后對皇帝說周勃不可能謀反;皇帝恰好也得到了審查結(jié)果,周勃謀反罪名經(jīng)查驗不實。【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yīng)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斷句:“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勃欲反”作“告”的賓語部分,之間不可斷開,排除A項、C項;“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官”,兩個“下”,意思是“交付”,層層下達旨意,兩個“廷尉”一個作上一句的賓語,一個是下一句的主語,之間斷開;“勃恐/不知置辭”,兩個謂語動詞,兩句話,需要斷開。排除D項。故選B項。2.本題考查古文化常識。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聽就頭大的語文難點,而且往往也是眾多學生考試當中的“丟分大戶”。其實,如果平時學習中能積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識,那么試題就會變得簡單許多。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是指回到京城”錯誤。“就國”的“國”應(yīng)該是指諸侯的封地。故選B項。3.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選項內(nèi)容多是命題者對原文的概括、轉(zhuǎn)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過對比法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找出選項的干擾之處。D項,“獄吏提示他破財免災(zāi),幾經(jīng)周折,他才得以釋放”錯。應(yīng)該是先賄賂收買獄吏,然后獄吏才提示周勃怎么救自己,那就是求助公主,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項。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一般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diào)”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靈活譯出有關(guān)文字。翻譯標準:信達雅。答好此題,要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要兼顧上下文分析把握關(guān)鍵詞、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暢表述。關(guān)鍵詞,一般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字、多義詞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敲斷定解釋即可。(1)“好”,喜愛;“文學”,文辭學問(古今異義);“每”,每次;“諸生”,各位儒生;“說士”,游說之士;“鄉(xiāng)”,通“向”,東鄉(xiāng),面向東坐著;“責”,責令、要求;“促”,催促、趕緊;“為”,對。(2)“綰”,身上帶著;“于”,介詞,在;“將兵于北軍”(狀語后置句);“以”,借;“顧”,難道。5.本題考查篩選整合并理解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題干問“周勃被誣謀反,最終被赦免。請簡要說明他被赦免的原因”。這類題術(shù)語特定信息考查,是指“原因”“結(jié)果”“作用”“意義”“影響”“方式”“特點”“情感”等方面的信息,這類信息的概括是高考閱讀的常考題型。怎樣答特定信息概括題呢?第一步:審清題干,明確概括指向,這一步的關(guān)鍵是明確概括對象是什么以及指向?qū)ο蟮哪囊环矫嫘畔ⅲㄔ颉⒔Y(jié)果、作用、意義、影響、方式、特點、情感等)。第二步:厘清思路,確定概括區(qū)間,不論是概括哪類指向信息,要確保不遺漏要點,都必須要厘清全文思路,這樣才能明確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第三步:檢索提煉,整合答案要點,在確定信息存在的區(qū)間后,要逐段提煉,分類整合。根據(jù)上文方法解答本題,先提取答題區(qū)域,即有關(guān)的信息,在最后一段,然后加以篩選,結(jié)合譯文內(nèi)容:周勃拿千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寫在木簡背后提示他:“讓公主為你作證。”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勝之娶她為妻,所以獄吏教周勃讓她出來作證。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賞賜都送給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緊要關(guān)頭,薄昭為周勃向薄太后說情,太后也認為不會有謀反的事。文帝朝見太后,太后順手抓起頭巾向文帝扔去,說:“原來降侯身上帶著皇帝的印璽,在北軍領(lǐng)兵,他不在這時反叛,如今他住在一個小小的縣里,反倒要叛亂嗎?”文帝已經(jīng)看到絳侯的供詞,便向太后謝罪說:“獄吏剛好查證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帶著符節(jié)赦免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食邑,進而整合概括即可。【點睛】翻譯文言文時,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干,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xiàn)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jié)實詞的含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轉(zhuǎn)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并或反義合并或反義并列為構(gòu)詞特征。據(jù)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jié)構(gòu)中,出于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jù)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lián)系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又要聯(lián)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參考譯文:絳侯周勃,沛縣人。他的祖先是卷縣人,后來遷到的沛縣。周勃靠編蠶箔維持生活,還常在人家辦喪時事吹簫奏挽歌。高祖當初稱為沛公剛剛起兵的時候,周勃以侍從官的身份隨從高祖進攻胡陵。周勃跟隨漢王進入漢中,被任命為將軍。回師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漢王把懷德賜給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將軍的身份隨從高祖征討反叛漢朝的燕王臧荼,在易縣城下把他們打敗。周勃被封賜列侯的爵位,賜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做為食邑,號稱絳侯。周勃以將軍身份隨從高祖在代地征討反叛漢朝的韓王信,周勃晉升為太尉。周勃為人質(zhì)樸剛強,老實忠厚,高祖認為可以囑托大事。周勃不喜愛文辭學問,每次召見儒生和游說之士,他面向東坐著,要求他們:“趕快對我說吧!”他的質(zhì)樸少文才就像這個樣子。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祖已經(jīng)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設(shè)太尉官職,任命周勃為太尉。十年以后,呂后去世。于是周勃與陳平謀劃,終于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為右丞相,賜給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勸說周勃:“您已誅滅了呂氏家庭,擁立代王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這樣受寵,時間長了將會有災(zāi)禍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險,于是就辭職,請求歸還相印。皇帝答應(yīng)他的請求。過了一年多,丞相陳平去世。皇帝又讓周勃任丞相。過了十幾個月,皇帝說:“前些天我下令讓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還沒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希望您帶頭先去吧!”于是免去丞相職位回到封地。回到封地一年多,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巡視各縣的達絳縣的時候,絳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殺害,經(jīng)常披掛鎧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來會見郡守和郡尉。后來有人上書告發(fā)周勃要反叛,皇帝把此事交給負責刑獄的長官廷尉處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長安負責,長安的刑獄官逮捕周勃進行審問。周勃恐懼,不知道怎么回答。獄吏漸漸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寫在木簡背后提示他:“讓公主為你作證。”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勝之娶她為妻,所以獄吏教周勃讓她出來作證。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賞賜都送給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緊要關(guān)頭,薄昭為周勃向薄太后說情,太后也認為不會有謀反的事。文帝朝見太后,太后順手抓起頭巾向文帝扔去,說:“原來降侯身上帶著皇帝的印璽,在北軍領(lǐng)兵,他不在這時反叛,如今他住在一個小小的縣里,反倒要叛亂嗎?”文帝已經(jīng)看到絳侯的供詞,便向太后謝罪說:“獄吏剛好查證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帶著符節(jié)赦免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食邑。絳侯出獄以后說:“我普經(jīng)率領(lǐng)百萬大軍,可是怎么知道獄吏的尊貴呀!”絳侯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前169)去世,謚號是武侯。2、B【解析】
此題考核語言得體的能力,語言得體主要有文體得體和語體得體,文體得體注意一般應(yīng)用的格式的規(guī)定,語體得體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對象的身份,重點注意謙敬詞語的運用。題中B項,句中是“追尋油跡”顯然“汽車”不合理,應(yīng)該是“加油站”之類的廣告。故選B。3、1.D2.C3.A【解析】1.本題考查近義詞辨析能力。可以是詞語,包括關(guān)聯(lián)詞,也可能是成語熟語或者四字短語。主語語境、語體風格、情感色彩、語法功能等等。①美妙絕倫:美好,奇妙,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此處指的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節(jié)目,對象不符。精彩紛呈:美好的場面和事物紛紛在眼前呈現(xiàn)出來。由前文“一批批”可知,此處應(yīng)選用“精彩紛呈”。②效應(yīng):泛指某個人物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在社會上所引起的反應(yīng)和效果。效果:指事物或行為、動作產(chǎn)生的有效結(jié)果。此處指運動會的輻射方面,應(yīng)選擇“效應(yīng)”。③依托:依靠、憑借。依靠:為指望(某種人或事物來達到一定目的)(動詞);可以依靠的人或物(名詞)。由“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發(fā)展和宣傳推廣”可知,此處選用“依托”。④責任感:是指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nèi)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tài)。獲得感:表示獲取某種利益所產(chǎn)生的滿足感。聯(lián)系上文“民族體育項目發(fā)展得好”,結(jié)合下文“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可知,發(fā)展的好自然會帶來獲得感,故此處應(yīng)用“獲得感”。故選D。2.本題考查語言運用能力,屬于補寫句子,具體而言也可以歸為銜接題。作答本類題型應(yīng)回到原文中去,結(jié)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本身首先是競賽,所以先說競技,冉說文化;再根據(jù)下文“人們逐漸認識到”可知,應(yīng)讓“凝聚共識”與“人們逐漸認識到”相銜接。故選C。3.本題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題時應(yīng)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結(jié)構(gòu)、邏輯等問題,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增強”和“生活質(zhì)量”搭配不當,應(yīng)改為“提升生活質(zhì)量”;“提升”和“短板”搭配不當,應(yīng)該為“補齊全民健康短板”;“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語序不當,在順序上應(yīng)先補齊全民健康短板,才能增強各族群眾身體素質(zhì),然后才有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助力國家“健康扶貧”行動。故選A。4、1.C2.C【解析】1.本題考核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首先明確詞語的意思,然后結(jié)合語境辨析正誤。這類題要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詞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意義。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A項,閃爍,物體忽隱忽現(xiàn),變動不定,此處指他頭頂?shù)陌装l(fā)不時閃出,使用正確。B項,掬得起,掬,兩手捧;掬得起,捧得起。這里形容“一汪燭輝”,使用正確。C項,囑托,含鄭重其事、托付的意思,語境中無上述內(nèi)容。該處語境細讀來,有口語化特征,用“叮嚀”比較合適。D項,毅然,意思指堅決地;毫不猶豫地。此處與“徹底”搭配,使用正確。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yīng)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識記,瀏覽選項,排除有錯誤的句子即可。C項,第一句是說“野地接納了藝術(shù)家”,后面是說“野地也可以拒絕”,第一句話意思已經(jīng)完整,第一句后的“藝術(shù)家”后的逗號改為句號;第二處“野地也能夠拒絕,并且做得毅然徹底”意思完整,與“強加于它的東西最終就不能立足”之間并非解釋說明的關(guān)系,因而“徹底”后的冒號改為句號。故選C。【點睛】標點符號用法的復習與備考,應(yīng)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認識別上。首先應(yīng)弄清楚12種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幾種在實際運用中易混易錯,然后選擇相應(yīng)的練習題進行訓練,通過練習,探求規(guī)律,掌握方法。具體說來,要做到以下幾點:1、弄清功用。切實掌握每一種標點符號的獨特功用,特別是對于那些易混淆的標點,更要掌握它們的用法,從而正確地使用和判斷。2揣摩語氣。判斷句子的語氣要從整個句子去考慮,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詞語。如有的句子雖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句末就只能用句號,而不能用問號。3、分析結(jié)構(gòu)。句子的結(jié)構(gòu)影響著標點的使用。如單句內(nèi)部不能用句末點號(句號、問號、嘆號),同樣,復句的各分句之間,不能使用頓號。4、緊扣語境。標點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里有一些變通的用法。如:①我們清楚地看到,上海廣大人民群眾在這次抗洪斗爭中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②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同是動賓之間,一者用逗號,一者用冒號,為什么?①句用逗號的條件是,賓語是一個比較長的主謂詞組,不用逗號隔開,讀起來就會感到吃力。②句用冒號的條件是為了強調(diào)賓語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上。1、理解句意。審視標點的正誤要和正確理解句意結(jié)合起來。如:老楊同志,請您稍等一下!“稍等”說明語氣比較舒緩,既然是語氣舒緩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該用句號,而不是感嘆號。2、留意套用。所謂“套用”是指在標點使用時,有不少情況是點號和標號連在一起使用,最常見的有引號與句末點號的套用和括號與點號的套用這兩種。它們的位置關(guān)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區(qū)別。如冒號中總說與分說的用法,容易和破折號中表示說明或注釋的用法相混淆。同時,凡是用破折號表示注釋的,可以把注釋刪去,句子的內(nèi)容與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號表示總說與分說的句子則不能把分說部分刪去。從語氣方面分析,用冒號表示總說與分說時,中間的停頓時間較長;而用破折號表示注釋時,則沒有停頓時間或停頓時間很短。5、1.C2.①我對政事預料錯了,老眼昏花不知戰(zhàn)亂何時才能平息;詩人不說朝廷君臣不作為,反說自己料事有錯。②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③以及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失望。【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C項,“皇上厭棄到處奔走的處境,自新圖強”“大臣同心協(xié)力……”錯誤,原句“天子亦應(yīng)厭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應(yīng)”字表明作者僅僅是在推想天子心理,而“固“字則是提醒臣子應(yīng)當盡職盡責,含有委婉的諷刺,諷當朝君臣不修政事。故選C。2.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重點考核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答題時先聯(lián)系全詩理解,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解說,再答出情感。尾聯(lián)“江邊老翁錯料事,眼暗不見風塵清”,“江邊老翁”,杜甫自謂。江,指嘉陵江,閬州在嘉陵江畔。“錯料事”:誅求應(yīng)當改轍,卻偏未改轍;嬖孽不應(yīng)全生,卻偏能全生,國事竟是這樣出人意料之外,所以說“錯料事”。“風塵清”:指戰(zhàn)亂結(jié)束。風塵,指吐蕃入寇。這兩句的含義是:看來還是嘉陵江邊我這老頭對當前政事的預料錯了,兩眼昏花不知戰(zhàn)亂風塵要到何時才清。“錯料事”是反話,不言朝廷處事乖謬,反言自己料事有錯,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以及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失望。【點睛】解答情感題要四看,看題目,看作者,看內(nèi)容,看注釋。而內(nèi)容是主要的,把握內(nèi)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6、分野中峰變金就礪則利梧桐更兼細雨大禮不辭小讓鳳簫聲動雖覆一簣曲徑通幽處清輝玉臂寒【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理解、應(yīng)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直接性默寫。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題默寫時需注意以下字詞書寫:礪、辭、簫、覆、簣、幽、清。【點睛】此題考查學生名句默寫的能力。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nèi)所學篇目,只有少數(shù)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nèi)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jīng)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lián)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qū)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shù)。7、1.C2.①熱情大方、隨和淳樸:聽說“我”從撫州,熱情請我吃甘蔗,還要“我”拿些去。②勤勞能干:總是看到王曉東在地里耕作或收獲莊稼。③熱愛土地,為自己沒了耕種的土地而傷懷:王曉東喜歡“作田”而不進城做事;拆遷后又在小區(qū)種菜;小區(qū)外的土地被推平后“眼睛紅紅”,直到天黑都還在發(fā)呆。3.以王曉東“喜歡作田”而無地可種的困境,展現(xiàn)了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中,深愛土地、深愛農(nóng)村的普通農(nóng)民的無奈。小說促使我們反思工業(yè)與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平衡問題,揭示了珍愛土地和農(nóng)村、呵護農(nóng)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的現(xiàn)實必要性。【解析】1.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的基礎(chǔ)上,分析選項中的人物、時空、事件、藝術(shù)手法、情感等,常見錯誤類型有人物概括不準、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評價理解失當、文本評述失據(jù)等。C項,“一方面已經(jīng)飽經(jīng)滄桑,看透世事變遷,另一方面也難免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錯誤,王曉東是個癡愛土地、愛種地的農(nóng)民,村子“一天不拆,我就不會讓我的地荒了”,“王曉東求情,說他栽慣了東西,不栽些東西,手癢”,故“已經(jīng)飽經(jīng)滄桑,看透世事變遷”“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都是無中生有。故選C。2.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要考生審準題干是答人物的“形象”還是“性格”,找出文中直接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描寫處和側(cè)面展現(xiàn)人物的景物描寫、他人烘托與對比、他人和作者的評價處,篩選關(guān)鍵詞句整合出答題要點,答題時要聯(lián)系具體描寫內(nèi)容作答。依據(jù)第五段“撫州的呀,來吃甘蔗”,第七段“買什么,地里的東西,拿些去”,可以概括出王曉東的形象特點之一:熱情淳樸。依據(jù)第十段“每次見到他,他都在地里忙著,比如栽禾耘禾,施肥澆水,摘茄子辣椒等”,第十三段“王曉東求情,說他栽慣了東西,不栽些東西,手癢”,第十四段“王曉東從地里回來時,手里總提著東西,比如南瓜絲瓜什么的,也有茄子辣椒”可以概括出王曉東的形象特點之二:勤勞能干。依據(jù)第九段“我沒去,我喜歡作田”,第十一段“在鄉(xiāng)下多好,有田有地,拆了,什么都沒有”“一天不拆,我就不會讓我的地荒了”,第十四段“王曉東說:‘想種點地真難’”,可以概括出王曉東的形象特點之三:熱愛土地,為自己沒地可種而傷懷。3.本題考查探究文本意圖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題,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從小說本身的情節(jié)入手,發(fā)掘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和作者情感態(tài)度;二是從小說針對的社會現(xiàn)實入手,探討小說故事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作用。“喜歡作田”的王曉東,為了“作田”而不愿進撫州城做事,“每次見到他,他都在地里忙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看著確實滿心歡喜”。但是王曉東最終陷入了“想種點地真難”的困境,因為仙臨山周圍的村子拆遷,建火車站、濕地公園和高檔住宅小區(qū)。而王曉東在小區(qū)種菜被保安制止,被人嘲笑;在小區(qū)外種地又因修汽車城而被推平。王曉東的困境是癡愛土地的普通農(nóng)民面對工業(yè)化進程和城市開發(fā)而面對的困境,揭示了反思工業(yè)和城市化進程,謳歌珍愛土地和農(nóng)村、呵護農(nóng)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的主旨。【點睛】文學作品鑒賞人物形象,一般有三個途徑:一是根據(jù)人物描寫分析(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行為描寫),二是聯(lián)系情節(jié)背景(即將某段人物描寫放到情節(jié)背景中去考察),三是聯(lián)系人生經(jīng)驗(只有調(diào)動自己已有生活儲備才能從人物描寫中抽象出人物形象特征)。8、1.C2.C3.B【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找出詞語相關(guān)的信息,然后與選項比較。A項,“歷代都彰顯出新氣象和新風貌”錯。文章開頭一段是說“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新氣象和新風貌”,而不是“歷代都彰顯出……”。B項,“明確提出”錯。文本說“注意到了國家在實現(xiàn)富強之后接下來該怎么辦的問題,并提供了可資鏡鑒的解決之道”,并非“明確提出”。D項,“這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人一貫堅守的治國理政信念。”錯。文中說的所堅守的信念是“強而有義”,而非““勤于道義,則剛健而日新”。故選C。2.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作答時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guān)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論證方法等。C項,“從反面闡明中國外交的風度與涵養(yǎng)”錯。文中“盲人失去攙扶”的比喻旨在從反面闡明國家富起來之后要按照“禮”的要求治理國家。故選C。3.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要注意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據(jù)。B項,“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擊的。”錯。“富而無驕”是一種被動的不作為,“久而久之必然會流于為富不仁”,但“在古人看來”仍“可堪稱道”,孔子等古人并未完全否定,體現(xiàn)為一種辯證的批判態(tài)度;當然作者主要是抨擊。故選B。【點睛】現(xiàn)代文閱讀選擇題答題技巧: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nèi)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shè)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diào)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shè)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9、1.D2.D3.B【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yīng)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D項,“諸子對后世文論的思辨藝術(shù)影響很大”錯誤。從原文來看,“唐宋說理文章”、韓愈文章不屬于“后世文論”,是“后世文章”,是證明“諸子的論辯藝術(shù)對后世文章影響很大”的。故選D。2.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shè)、目的等關(guān)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A項,“先總說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對后世的影響,然后分述其對中國文化及中國士人的影響”錯誤。第一段總說的是“諸子的思辨”和“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兩者對后世的影響,后文分述諸子的思辨對中國士人、中國文化的影響和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對后世文章、文論的影響。B項,沒有對比論證,文章并沒有剖析,只是點出而已。C項,“充分說明諸子的思辨對中國士人的影響”錯誤。文章引用劉勰、劉熙載、章學誠等人的觀點或評價,是為了闡釋“斷辭之美”的內(nèi)涵。故選D。3.本題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時,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題型多種多樣,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語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語句要求做是非判斷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據(jù)作者的觀點作判斷的;還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據(j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推斷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一要注意著眼于全文,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觀點,可從字面上看出來;分散在文中各個部分的觀點,就需要綜合與概括;二要注意把握關(guān)鍵句子、顯性內(nèi)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結(jié)束句,文章的標題、論點或分論點、結(jié)論性句子等。三是綜合分析,比較鑒別。A項,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guān)系。原文為“諸子的思辨成為中國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遠地影響著中國古代文論的處世態(tài)度和擔當精神。諸子的思辨藝術(shù)成為后世說理性文字的源頭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古代文論的言說方式和文體風格”。C項,“并不注重辭藻”屬于無中生有。結(jié)合文本倒數(shù)兩節(jié)內(nèi)容分析,并不能推斷出“并不注重辭藻”。D項,“此類著作是不具備思辨性的”錯誤。從原文來看,應(yīng)該也是一種思辨。故選B。10、1.A2.D3.B4.(1)真宗制訂《文武七條》,警戒百官結(jié)黨營私,追名逐利,如果有不遵循的人,御史臺就檢舉他。(2)病危時,立下遺詔命皇太子在靈柩前登基為皇帝,尊奉皇后為皇太后,暫且處理安排軍國大事。【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yīng)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J紫日页鼍渲械拿~“有司”“帝”,“有司慮失歲課”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斷開,另外,抓住“曰”、“何……也”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可知“何顧歲人也”是個完整的句子,可排除CD;“除通泰楚州鹽戶”單獨成句表意不明確,后面缺少賓語,因此和“積負丁額課鹽”應(yīng)是一句話,故排除B。故選A。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D項,“背書即誓券,指皇帝特別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的承諾”錯誤。誓書在此處指國與國之間的約定;誓券,指皇帝特別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的承諾。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登基后”錯,從后面的“其初踐位”可以看出,事情發(fā)生在真宗登基前。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nèi)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1)中,“戒”,警戒;“比周”,結(jié)黨營私;“糾”,檢舉。(2)“大漸”,病危;“權(quán)”,暫且;“處分”,處理安排。【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宋真宗,名叫趙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趙恒幼年聰明有智慧,儀表出眾,和兄弟們玩耍時,愛玩排兵布陣的游戲,自稱為元帥。等到上學學習經(jīng)書,看一遍就能背下來。宋太祖非常喜愛他,將他養(yǎng)育在皇宮中。按照原來的習慣,作為皇太子真宗在上殿時的位次在宰相之上,宮僚稱臣,真宗都推讓不接受。看到賓客李至、李沆,一定先行拜禮,迎來送往都要到宮門外的臺階。開封府政事紛繁,真宗留心獄訟,裁決輕重,沒有不稱快的,所以京城監(jiān)獄多次空了,太宗多次下詔表揚。當真宗剛剛繼位時,宰相李沆怕他聰明一定有多方面的愛好和作為,就多次陳奏災(zāi)情來杜絕他的奢侈之心,這真是有所預見啊。呂端等大臣說彗星出現(xiàn)所代表的災(zāi)害應(yīng)該應(yīng)驗在齊魯?shù)貐^(qū),真宗說“我為天下的安危擔心,怎會只為一個地方擔心呢!”下詔讓群臣迎養(yǎng)父母,減免全國拖欠的賦稅,釋放囚犯。寫了《文武七條》,告誡百官不要奔走鉆營,有不服從的,御史臺就檢舉他們。命令近臣從常參加朝會的大臣中舉薦可以勝任轉(zhuǎn)運使的人。各路官員侵害政令殘害百姓的,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官不舉報覺察者要連坐治罪。確定江淮鹽酒價格,有關(guān)部門擔心損失一年的賦稅,真宗說:“如果有利于百姓,還顧慮什么財政收入呢!免除通州、泰州、楚州鹽戶拖欠的丁額鹽稅。麟府路對當?shù)厣鐟c族經(jīng)常襲擾其他部族的惡行,向朝廷請命出兵討伐,真宗卻說:“都是我朝百姓”,不許出兵。因趙保吉歸順,派遣使臣告諭陜西,遣送綏、銀州流民回鄉(xiāng),每家供給一斛米。趙保吉派遣其弟趙繼元入朝致謝。真宗北巡。司天監(jiān)說:太陽被光暈所環(huán)抱,黃氣充塞,應(yīng)該不戰(zhàn)而退。真宗停留韋城縣。特別寒冷,左右向真宗進獻貂帽和毛皮大衣,真宗推辭說“:臣下都很冷,朕怎么能用這個!”王繼忠多次來上奏請和,真宗對宰相說:“王繼忠說契丹請求講和,朕雖然答應(yīng)了,但黃河已經(jīng)結(jié)冰,而且契丹詐偽無常,不可不為之防備。”鄆州抓獲契丹間諜,斬殺。契丹軍隊到達澶州北,直犯宋前軍西陣,契丹大帥撻覽率兵出陣,不久中矢而死。契丹使臣丁振帶來講和誓書。轉(zhuǎn)錄契丹誓書頒降到河北、河東各州。因契丹講和,大赦天下。交州、西涼府、西州、高州、豐州、甘州、沙州、占城、大食、蒲端、龜茲來進貢。真宗身體不適,病情加重,向山川神癨祈禱。真宗病危,留下遺詔皇太子在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代行處理軍國事務(wù)。真宗這天在延慶殿逝世,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六年。11、1.(1)穆:和暢,美好(2)差:稍微(3)恨:遺憾,不滿意(4)屈:使動用法,使(她)理屈,使(她)屈服2.當初,同郡人張玄的妹妹也有才能品性,嫁給了顧氏,張玄常常稱贊她,認為她和謝道韞不相上下。3.D4.謝安為謝道韞的詩句感到高興,因為她的詩句傳神地寫出了大雪紛飛的景象,很有意蘊,而謝朗的詩句卻沒有這種效果。柳絮被風一吹,紛紛揚揚,這樣形容雪花飄飛,有著美好的意境,而鹽雖白,色如雪,卻不能在空中飄舞。5.①有細致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文學才華;②聰明有見識,能言善辯;③遇事臨危不懼,從容鎮(zhèn)定;④嫻雅脫俗,風致不凡。【解析】1.本題考查考生解釋重點實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審清題干要求,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來分析確定詞語的意思。(1)“吉甫作頌,穆如清風”句意為:吉甫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月桂醇聚醚磷酸鉀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網(wǎng)站廣告位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動物原藥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合同變更申請書
- 2025年重組腺病毒P53抗癌因子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風電場建設(shè)項目EPC總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簡易房屋買賣合同》
- 2025年化合物半導體的外延生長設(shè)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空氣清新香片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成人教育與繼續(xù)教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江蘇南通蘇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物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藥理學考試真題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軍隊文職(司機類)核心知識點備考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深圳二模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一模)臨沂市2025屆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標準答案)
- 老年康體指導職業(yè)教育課件
- 微訓練 一文多考 備考高效之詩歌《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 教師版
-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課件:《科學社會主義概論(第二版)》第一章
- 國際關(guān)系理論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外交學院
- 中考物理復習歐姆定律復習講解學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