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_第1頁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_第2頁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_第3頁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_第4頁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章節綜合1一、單選題1.(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2.(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中外歷史綱要》某單元的內容包括:九品中正制、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租調制、租庸調制、兩稅法。據此推斷這一單元的主題是(

)A.古代制度的變化與創新B.近代前夜發展與遲滯C.政權的分立與民族交融D.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3.(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某學者指出:“凡軍國大事,先由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審核,然后交尚書省執行。”據此可知(

)A.中書省的權力最大 B.門下省的作用可有可無C.尚書省可獨立決策 D.三省分工明確互相協作4.(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唐朝時,一位外國商人來到長安城,看到了以下場景:街道寬闊整齊,宮殿巍峨壯麗,東市和西市熱鬧非凡,各國商人、使者,新羅、日本兩國的留學生往來穿梭。這反映了唐朝長安城(

)A.是當時世界唯一的繁華都市B.商業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C.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D.城市布局體現嚴格的等級制度5.(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有學者認為,“隋唐兩朝為吾國中古極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傳廣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極中亞?!边@說明隋唐時期(

)A.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很大 B.興修了影響深遠的大型水利工程C.文學藝術達到了古代最繁榮程度 D.政治制度的完善維護了盛世局面6.(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貞觀政要》記載:“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簡點入軍。敕三四出,(魏)徵執奏以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徵又不從,不肯署敕,乃停中男?!睋送茰y,魏徵任職的部門是(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兵部7.(2025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閱讀下圖,對其解釋準確的是(

)魏晉時期北方民族的內遷及其分布示意圖A.“華夏認同觀念”開始產生 B.內遷各民族維持了北方穩定C.南多北少的人口格局已形成 D.民族交融過程中孕育著統一8.(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條大運河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隋朝的工程最為浩大。下列關于隋朝大運河的論述正確的是(

)①首次南北貫通

②促進沿岸城市發展③溝通五大水系

④促進王朝長治久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洞的石壁上,發現了北魏皇帝祭祖時鐫刻的祝文,文字內容與《魏書》相關記載相同,證明嘎仙洞就是《魏書》中提到的鮮卑拓跋部“石室”祖廟。這一研究過程運用的考證方法主要有(

)①無證推斷

②引書為證

③金石證史

④實地考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5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東晉建立之初,瑯玡王氏當權,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此后,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相繼與皇權共治。以上現象反映出東晉時期(

)A.門閥士族專權 B.地方勢力割據C.宗室諸王爭奪中央權力 D.民族政權學習中原制度11.(2025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唐太宗時,宰相右仆射封德彝為了增加兵員,建議讓18歲以上的男子從軍。唐太宗對此表示認可,因此起草詔書,但是在詔書下發過程中,因門下省官員反復“執奏以為不可”,最終不了了之。以上史事可用于研究(

)A.科舉制 B.八旗制度 C.南北面官制 D.三省六部制12.(2025北京順義高一上期末)西漢時,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江南地區“多貧”,“無千金之家,亦無凍餓之人”。到了南朝劉宋時期,據《宋書》記載江南地區“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揚州)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有(

)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②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③中原人口大量南遷

④南方統治者勸課農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筷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在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群壁畫中發現有用“箸”(筷子)的場景。畫中可以看到左側的童子單手拿著烤串,男主人臥坐,手持一雙箸挑取盤中的食物。這可以用來說明魏晉時期(

)A.中原地區飲食文化發展 B.肉類成為人們日常主食C.民族交流對生活的影響 D.各地農業生產發展特點14.(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到:“即如唐代一切制度,也多半是由南北朝演變而來,有其歷史淵源,亦有其傳統精神?!毕铝羞x項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舉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兩稅法15.(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唐朝與周邊民族保持著良好的經濟文化交流關系。下列民族交往的史實符合A地的是(

)①9世紀與唐朝會盟,史稱“長慶會盟”②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加強管理③文成公主和親,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④該地區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6.(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資治通鑒》記載:“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死氏?!辈牧现刑岬降母母锎胧┦牵?/p>

)A.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B.改革鮮卑姓氏為漢姓C.以整頓官僚隊伍為宗旨的新政D.官府向農民提供貸款17.(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以下為某同學記錄的歷史筆記,筆記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采用分科考試方法選拔官員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8.(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資治通鑒》記載,630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攜帶)糧,取給于道路焉”。該現象反映的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康乾盛世19.(2025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以下中國古代的科技著作與相關論述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著作相關論述A《傷寒雜病論》博采眾方,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B《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C《夢溪筆談》總結了宋朝以前的數學知識,作者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D《天工開物》內容豐富、范圍廣泛,記載了許多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技術,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和地質學名著A.A B.B C.C D.D20.(2025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下表是漢朝至唐朝通過“絲綢之路”交流的相關史實。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外交流(

)時期外國輸入中國中國輸往外國漢朝印度的香料、中亞的芝麻、西亞的黃瓜等絲綢、漆器、鐵器經由西域傳入安息、羅馬等地魏晉南北朝埃及的玻璃、波斯的雕塑和金銀器等養蠶和絲織技術傳入波斯、拜占庭等地唐朝印度制糖法、波斯的縫合木船法等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典章制度傳到新羅和日本①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②最遠已到達非洲東海岸③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④形成了全球性貿易網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參考答案1.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統治時期,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儉,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這一局面史稱“貞觀之治”,C項正確;西漢初期出現文景之治,排除A項;東漢初期出現光武中興,排除B項;唐玄宗統治時期出現開元盛世,排除D項。故選C項。2.A【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科舉制是隋唐時期的選官制度,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租調制、租庸調制、兩稅法”是魏晉至隋唐時期的賦稅制度。由此可見,這一單元的共同主題是古代制度的變化與創新,A項正確;“近代前夜發展與遲滯”主要涉及清朝時期中國在世界形勢下的發展狀態,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政權的分立與民族交融”側重于不同政權的并立和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排除C項;“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主要是近代中國面臨的狀況,與古代中國的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D【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代的軍政大事先由中書省起草詔令,通過門下省審核,經皇帝御批,然后交尚書省執行,說明三省長官分工明確,互相協作處理政事,D項正確;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并不是中書省權力最大,排除A項;門下省負責政令的審駁,選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尚書省負責執行,并不能獨立決策,排除C項。故選D項。4.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東市和西市熱鬧非凡,各國商人、使者,新羅、日本兩國的留學生往來穿梭”可知,長安城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他們在這里進行交流、貿易等活動,說明唐朝對外交流頻繁,由此可見,長安作為唐朝的都城,成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C項正確;唐朝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筑最宏偉、規劃布局最為規范的一座都城,但并不是當時唯一的繁華都市,排除A項;宋代的商業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排除B項;題干中描述的場景主要體現的是商業繁榮和人員往來交流,沒有涉及城市布局等級制度方面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5.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題干中提到“隋唐兩朝為吾國中古極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傳廣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極中亞”,這表明隋唐時期中國的文化、制度等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沒有涉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影響的內容,不能得知文學藝術發展的情況,排除C項;隋朝并沒有因為政治制度而一直維持盛世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6.B【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駁,尚書省下設六部,負責具體的政務執行,其中魏征對征兵年齡不肯署敕,最終使決策作廢,這符合門下省的職責,B項正確;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排除A項;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排除C項;尚書省下設六部,其中兵部負責軍事,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根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的中國。依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少數民族內遷使得原先居住在不同區域的不同民族開始相互接觸,打破了原來聚族而居的現狀,呈現出犬牙交錯的狀態,這有利于推動民族交流,促進民族交融,D項正確;華夏認同觀念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項;北方民族內遷后北方陷入戰亂,出現了一批割據政權,所以并未維持北方穩定,排除B項;依據圖片信息無法看出人口格局的分布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8.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首次通過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工程,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為一體,形成縱貫南北的交通動脈,說明隋朝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實現南北貫通的人工運河,①正確;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沿岸城市的發展,②正確;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達余杭(今杭州),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流域,③正確;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目的是鞏固統治,但實際效果是激化社會矛盾,并未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④錯誤,排除BCD項。故選A項。9.D【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北魏(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②引書為證,考古人員發現的文字內容與《魏書》相關記載相同,這表明研究者引用了《魏書》作為證據。③金石證史,考古人員發現的石壁上的祝文屬于金石資料,通過這些資料來考證歷史。④實地考察,題干的考古人員在洞中進行現場考察并發現了祝文,這表明實地考察的方法被使用。D項正確;①無證推斷,題干的研究是基于實際發現的祝文和《北魏》的記載進行的,而非沒有根據的推斷,排除ABC項。故選D項。10.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東晉建立后,先后由王氏、庾氏、桓氏、謝氏等家族相繼掌權,這說明東晉門閥士族權勢強大,形成了士族專權局面,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士族專權,威脅了君主專制,不屬于地方割據勢力,排除B項;瑯琊王氏等士族并非東晉司馬氏的宗室貴族,排除C項;瑯玡王氏、庾氏、桓氏、謝氏等屬于門閥士族,并非民族政權,排除D項。故選A項。11.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唐太宗對此表示認可,因此起草詔書,但是在詔書下發過程中,因門下省官員反復‘執奏以為不可’,最終不了了之”,結合所學可知,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中書省負責草擬皇帝的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有不妥者駁回,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材料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運作程序,D項正確;科舉制是選官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態?,排除B項;南北面官制是遼朝的中央官制,按照“以國法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的原則,對契丹和漢人實行南北分治,排除C項。故選D項。12.C【詳解】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魏晉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揚州)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和所學可知,魏晉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的原因主要有北民南遷、社會環境穩定、自然條件優越、政府政策支持等,因此①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與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無關,②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13.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畫中可以看到左側的童子單手拿著烤串,男主人臥坐,手持一雙箸挑取盤中的食物。”可知,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群壁畫中涉及使用筷子的場景,這反映出少數民族地區受中原飲食文化影響,體現了民族交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C項正確;甘肅嘉峪關屬于西北地區,無法據此直接得出中原地區飲食文化發展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人們飲食結構的具體信息,無法得出肉類成為人們的日常主食,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民族交融的影響,未涉及各地農業生產發展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14.C【詳解】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即如唐代一切制度,也多半是由南北朝演變而來,有其歷史淵源,亦有其傳統精神”和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在隋朝時進一步發展,到唐朝時趨于完善,符合材料中唐代制度多由南北朝演變而來的觀點,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到了隋唐時期逐漸被科舉制取代,不符合唐代制度由南北朝演變而來且在唐代仍發揮重要作用的特點,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是隋朝開創的,雖然受到了前代選官制度的影響,但主要是隋朝的創新,并非由南北朝直接演變而來的典型制度,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是唐德宗時期宰相楊炎推行的賦稅制度,是唐朝根據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的改革創新,并非由南北朝演變而來,排除D項。故選C項。15.A【詳解】本題是組合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A地是西藏地區,文成公主和親發生在唐朝與吐蕃之間,吐蕃主要位于今西藏地區,③符合;9世紀與唐朝會盟,史稱“長慶會盟”也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友好交往事件,①符合;唐朝并未在西藏地區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加強管理,②不符合,排除;西藏地區在唐朝時是吐蕃政權,并非在此時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元朝時西藏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④不符合,排除。所以①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排除包含②④的B、C、D項。故選A項。16.B【詳解】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據材料“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宜改姓元氏”可知,材料講述的是北魏時期將鮮卑姓氏拓跋氏改為漢姓元氏,即改革鮮卑姓氏為漢姓,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是商鞅變法的內容,與材料中北魏時期的改革無關,排除A項;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要圍繞姓氏改革,未提及整頓官僚隊伍的內容,排除C項;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沒有關于官府向農民提供貸款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7.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結合速寫可知,隋朝在589年滅掉陳朝,統一全國;隋朝開創了科舉制,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打破了門第限制;隋朝在長安、洛陽兩都以及地方廣設倉庫,A項正確;唐朝是在隋朝滅亡后建立的,且不符合“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這一特征,排除B項;宋朝時期始終存在多個并立的政權,未完成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排除C項;元朝雖然實現了大一統,但晚于隋朝,不是結束南北長期分裂局面的朝代。排除D項。故選A項。18.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630年”,結合所學可知,630年處于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天下大稔”“皆外戶不閉”這體現的是貞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C項正確;“文景之治”是西漢漢文帝、漢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