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_第1頁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_第2頁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_第3頁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_第4頁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語文匯編詩歌鑒賞一、詩歌鑒賞1.(2025北京密云初三上期末)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完成問題。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依據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詞中的兩次問月構成了重要的情感節點。上闋“明月幾時有?”以月起興,在發問中表達對月的①之情,為抒發“我欲乘風歸去”的心理做了鋪墊。下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則借對月的詰問,抒發②之情,引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2)月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本詞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均以月寄情,但抒發的情感卻不相同。請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兩位詩人是如何借月表達情感的。(2025北京順義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答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2.本詩作者在酬答中用“凄涼地”和“棄置身”舉重若輕地概述了自己長期謫居的生活,字里行間表達出①之情;接著又用“②、”兩個典故充滿哲思地表達自己無限悵惘之情,為后面抒情蓄勢。3.請結合畫線語句中的意象,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2025北京豐臺初三上期末)閱讀《行路難》(其一),完成下面小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4.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這首詩情感起伏,蕩氣回腸。面對朋友設下的宴席,“嗜酒見天真”的李白卻“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其內心的①不言而喻;接著,詩人又用形象的語言隱喻②,借呂尚和伊尹的典故表達③的渴望;最后,在自我叩問中,倔強的詩人唱出心中最強音。5.本詩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卒章顯志,《觀滄海》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請簡要說說兩位詩人借“滄海”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2025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下面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6.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本詩的開頭概述詩人①,接著抒發歸來的感觸,結尾點明酬答之意,“長精神”三字表現了詩人②的人生態度。7.列出第三聯構成對偶的詞語,簡要分析這一聯運用對偶的表達效果。8.(2025北京門頭溝初三上期末)閱讀《水調歌頭》,完成問題。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本詞以“月”為主線,景、情、理融為一體。上闋由“月”引入,連續發問,想象天上之景。一個“”字表現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下闋連用“轉”“低”“照”三個動詞寫月移動,暗示夜已深,作者卻難以入眠。經過一番思考,終于釋懷,抒發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表達了作者。(2)有人認為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談談你的理解。(2025北京房山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各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9.這首詩首聯中的“①”和“棄置身”寫出了詩人被貶謫、遭棄置的心酸和悲涼;頷聯通過②(寫作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被貶歸來的感觸;頸聯格調從沉郁中振起,拋開痛苦,表達了③的人生態度;尾聯看似平淡,實是點睛之筆,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10.下面詩句與詩中畫線句蘊含的哲理最接近的一項是(

)A.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C.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D.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2025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完成下面小題。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1.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處填寫恰當的內容。詩人通篇詠月“①”似在追溯明月、宇宙的起源,又像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接著詩人表達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流露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最后領悟②的哲理,由此發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12.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艾青的《月光》都寫到了月。請結合作品內容,簡要說明兩篇作品的畫線句分別借“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月光艾青把輕輕的霧撒下來把安謐的霧撒下來在褐色的地上敷上白光月明的夜是無比的溫柔與寬闊的啊給我的靈魂以沐浴我在寒冷的空氣里走著穿過那些石子鋪的小巷聞著田邊腐草堆的氣息那些黑影是些小屋困倦的人們都已安眠了沒有燈光靜靜地連鼾聲也聽不見我走過它們面前溫柔地浮起了一種想望我想向一切的門走去我想伸手叩開一切的門我想俯嘴向那些沉睡者說一句輕微的話不驚醒他們像月光的霧一樣流進他們的耳朵說我此刻最了解而且歡喜他們每一個人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五日夜(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各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3.詩歌首聯通過“①”“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回顧自己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頷聯借用典故,表達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頸聯突然振起,于“沉舟側畔”見②,在“病樹前頭”看萬木爭春,盡顯詩人慷慨激昂氣概。尾聯點明酬答白居易的題意。14.“酒”是中國文人鐘情的意象。李白《行路難》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和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與本詩中的“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都寫到酒。請簡要說明三位詩人分別借“酒”表達了怎樣的情感。(2025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閱讀《行路難(其一)》和《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完成小題。行路難(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5.兩首詩詞的作者依次是和。16.請分別在兩首詩詞橫線處填寫正確的內容。17.浪漫的筆法,常借助夸張和想象等手法。兩首詩詞都以浪漫的筆法抒寫了詩人的人生感慨。請分別從兩首作品中選取相關詩句,作簡要賞析。18.如果你是古代文人,在表格中的境遇下你會怎樣選擇?請任選一種境遇,用積累的詩句表達。(本試卷中出現的句子除外)追求理想時遭遇挫折時漂泊羈旅時(2025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下面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9.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劉禹錫用兩個典故寫被貶歸來的感觸。用“聞笛賦”寫出了①,用“爛柯人”寫出了②。20.劉禹錫的詩文以表達哲理見長。列出第三聯構成兩兩相對的意象,簡要分析其含義及作用。(2025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閱讀《無題》,完成下面小題。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21.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李商隱多用“無題”來表達豐富的情感。本詩首聯以“見難”加重“別難”;頷聯用①兩個事物設喻,以“絲”和“淚”二字雙關,表現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頸聯用一個“②”字既寫環境也寫心情;尾聯借助神話表達關切之意,抒發了③之情。22.借描寫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通過描寫秋天巴山夜雨連綿、漲滿池塘的凄冷景象,寫出抒情主人公因留滯巴蜀而產生的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請你分析這一特點在本詩“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中是如何體現的。(2025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閱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23.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本詩題目用一個“”字點明了詩歌的寫作目的,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面對朋友的關心,詩人用“”一句作為回應,看似是說席上之事,實則是抒發情懷:既是激勵自己,也是與友共勉。24.面對坎坷的人生際遇,詩人常常在詩句中表明心跡。結合本詩中的畫線句和所選詩句(下面詩句任選其一),分別說說詩人是如何激勵自己面對挫折的。(1)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其一)》)(2)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2025北京朝陽初三上期末)閱讀《水調歌頭》,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5.這是一首詠中秋的名篇。詞前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及緣由。上片詞人以開篇,將讀者的視線引向明月;然后用“我欲”“又恐”寫自己在“天上”“人間”的徘徊與矛盾;最終以“”一詞強烈地表達自己毫無疑問的肯定。下片則緊承上片,借月表達詞人的思考與情感。26.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在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27.“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請你簡析詞句的妙處。(2025北京房山初三上期末)閱讀《行路難》(其一),完成小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28.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面對美酒佳肴,詩人卻“停杯投箸”“拔劍四顧”;黃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隱喻了;希望“垂釣碧溪上”“乘舟夢日邊”,表達了詩人的愿望。29.詩中寫金樽清酒用了“斗十千”,寫玉盤珍羞用了“直萬錢”。其中的“十千”和“萬”都不是確定的數量,而是言其多。請結合詩句內容說說這兩個詞語的表達效果。(2025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閱讀《行路難》(其一),完成各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30.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這首詩情感起伏變化,一波三折。詩人面對美酒佳肴,卻“①”“拔劍四顧”,內心彷徨;以“冰塞川”“雪滿山”暗指人生道路的艱難,心情②;聯想到姜尚、伊尹,對政治前途仍存期待;反復詠嘆“行路難”,又陷低迷心緒;最后唱出“長風破浪”“直掛云帆”的強音,奮發振作。31.本詩以浪漫的筆法抒寫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請結合一處詩句談談你的理解。(2025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閱讀《水調歌頭》,完成小題。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32.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中秋之夜,詞人徹夜難眠,思緒萬千。詞的上闋中“何似在人間”,表達了詩人①;詞的下闋中“②”一詞照應小序中的“兼懷子由”。33.意象是詩歌中寄寓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水調歌頭》和《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節選)》中詩人都借助意象表達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節選)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透過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嚙啃著的地域,無數的,土地的墾植者,失去了他們所飼養的家畜,失去了他們肥沃的田地,擁擠在,生活的絕望的污巷里;饑饉的大地,朝向陰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顫抖著的兩臂。中國的苦痛與災難,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參考答案1.(1)贊美對親人的思念(2)李白:借月抒發了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思念和寬慰之意;蘇軾:表達了對親人尤其是弟弟子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以及作者曠達的胸襟。【導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在中秋夜醉后所作,借月抒懷,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與豁達情懷。上闋通過問月,展現了對超脫塵世的向往與對現實的無奈;下闋則借月圓之景,抒發了對離別之苦的感慨,最終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全詞情感起伏,意境深遠,展現了蘇軾在困境中的樂觀與哲思。【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及情感理解。一空,結合上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知,詞人開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以一種對明月的好奇與探尋的姿態發問,而后想象自己要乘風回到天上的宮闕,這一系列對月亮的好奇、想象以及想要親近月亮的表達,都體現出詞人對月的贊美。他把月亮想象成一個神秘而美好的存在,渴望與之親近,由此可知,“明月幾時有?”以月起興,在發問中表達對月的贊美之情,為抒發“我欲乘風歸去”的心理做了鋪墊。二空,結合下闋“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知,月亮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無法入眠的人。詞人在這里詰問月亮,它不該有遺憾,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分別的時候才圓呢?這一詰問看似是對月亮的不滿,實則是詞人因與親人蘇轍分別而心生感慨。后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直接表達了對親人的美好祝愿。由此可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借對月的詰問,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引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2)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結合《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可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點明了王昌齡被貶的事情,此時王昌齡被貶到龍標,路途遙遠且艱難。“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將自己的“愁心”寄托給明月,讓明月伴隨著友人王昌齡一直到夜郎西部。這里的“愁心”包含著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因為友人被貶到偏遠之地,處境艱難;也有對友人的思念,希望通過明月傳達自己的牽掛;還有對友人的寬慰,希望友人不要過于悲傷。由此可知,李白借月抒發了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思念和寬慰之意。結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知,詞前小序點明了寫作的背景是中秋佳節,且是“兼懷子由”,即懷念弟弟蘇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人生的聚散離合就如同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是難以周全的道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天下的人們都能長久地生活下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里既表達了對親人尤其是弟弟子由深深的思念之情,因為佳節團圓之時卻不能相聚;又表達了美好的祝愿,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順遂;同時也體現出作者曠達的胸襟,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聚散離合。由此可知,蘇軾借月表達了對親人尤其是弟弟子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以及作者曠達的胸襟。2.辛酸與悲涼聞笛賦爛柯人3.示例:作者用“沉舟”“病樹”比喻舊事物(暗指久遭貶謫的自己),而“千帆”“萬木”則比喻生生不息的新事物(暗指自己遭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兩者對比,激憤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作者也看到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認識到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表達詩人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導語】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道出謫居的困頓,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則展現出從絕望中重拾希望的達觀之情。整首詩表達了淡然而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友人相逢帶來的慰藉和精神振奮。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結合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可知,“巴山楚水”點明了詩人被貶謫的地方,這些地方在當時被視為偏遠荒涼之地,“二十三年”則強調了被貶時間之久,“棄置身”更是直接表明自己如同被拋棄的人。從這些詞句可以看出,詩人長期處于被貶的困境中,遠離朝廷與故鄉。由此可知,詩人用“凄涼地”和“棄置身”舉重若輕地概述自己長期謫居的生活,字里行間表達出辛酸與悲涼之情。結合詩句“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可知,“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來悼念友人。詩人在這里用“聞笛賦”,是為了表達對舊友的懷念。“爛柯人”是指晉人王質上山砍柴,觀仙人下棋,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家鄉,才發現已過了百年,與自己同時代的人都已死去。詩人以“爛柯人”自比,說明自己被貶歸來,恍如隔世,對人事變遷感到無比的悵惘。由此可知,詩人用“聞笛賦”“爛柯人”這兩個典故充滿哲思地表達自己無限悵惘之情,為后面抒情蓄勢。3.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情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為:沉舟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詩句中“沉舟”與“病樹”描繪出的是衰敗、停滯的景象,而作者此時正處于長期被貶的境遇,恰似這“沉舟”與“病樹”,因此可將其理解為是作者對自身久遭貶謫這種舊事物狀態的比喻。而與之相對的“千帆”“萬木”,展現出的是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生機勃勃之態,就如同作者遭貶謫之后那些在仕途上順風順水的新貴們,代表著充滿活力的新事物。由此可知,通過“沉舟”“病樹”與“千帆”“萬木”的鮮明對比,能夠感受到作者面對自身處境與他人得意的強烈反差,內心的激憤之情難以抑制。同時作者又以“千帆過”“萬木春”這樣的表述,清晰地展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即新事物正蓬勃向前發展,必將取代舊事物。從而進一步體現出作者雖歷經挫折,卻依然能夠以積極的視角看待事物發展,表達了詩人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4.茫然苦悶前路艱難期待受重用5.《行路難》中的“滄海”是虛寫,詩人相信自己能夠乘風破浪,揚起風帆渡過大海,表現直面困難的昂揚斗志和相信理想終會實現的堅定樂觀;《觀滄海》中的“滄海”是實寫,詩人借波瀾壯闊的大海,表達胸懷天下的豪情和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壯志。【導語】李白的《行路難》通過個人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命運的叩問。詩中的情感起伏不定,表現出在困頓與幻想、失落與期望之間的激烈交替,最終以“長風破浪會有時”表達出超越困難的樂觀信念。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一空,結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可知,詩人面對“金樽清酒”“玉盤珍羞”這樣豐盛的宴席,卻放下酒杯、丟下筷子,無心飲食,還拔出劍來環顧四周,內心一片茫然。正常情況下,面對美酒佳肴應是愉悅享用,而詩人此般舉動,表現出他內心充滿了煩悶與無奈,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知,其內心的茫然苦悶不言而喻。二空,結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可知,詩人想要渡過黃河,卻遭遇河面被冰封凍;想要登上太行山,又碰上大雪鋪滿山路。這里“冰塞川”“雪滿山”并非單純寫景,而是用形象的語言,以渡河和登山的艱難,隱喻人生道路上充滿阻礙,象征著自己追求理想的前路困難重重。由此可知,這里隱喻的是前路艱難。三空,結合“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可知,詩人借用了呂尚在碧溪垂釣,后遇周文王,得以重用;伊尹在受商湯重用前,曾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旁邊的典故。詩人以這兩位先賢自比,表明自己也渴望像他們一樣,在人生困境中能遇到賞識自己的明主,從而獲得施展才華的機會。由此可知,表達的是期待受重用的渴望。5.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情感理解。《行路難》中,結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可知,在現實中詩人面臨諸多艱難,仕途坎坷,但他卻堅信“會有時”,即總有一天能像宗愨那樣乘風破浪,高掛起云帆,渡過茫茫滄海。這里的“滄海”并非眼前實際所見之景,而是詩人想象中的,是虛寫。詩人通過這樣的表達,展現出不向困難低頭,敢于直面困境的勇氣,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理想終會實現的堅定樂觀態度。由此可知,此詩中的“滄海”表現出詩人直面困難的昂揚斗志和相信理想終會實現的堅定樂觀。《觀滄海》中,結合“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可知,詩人親自登上碣石山,實實在在地觀賞眼前波瀾壯闊的大海。接下來的詩句詳細描繪了大海的景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等,展現出大海雄渾壯闊的氣勢。詩人置身于這樣的場景中,借對大海的描繪,將自己廣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融入其中,表達出一種想要統一天下、胸懷天下的豪情壯志,渴望在這廣闊天地間施展自己的抱負,建立偉大的功業。由此可知,此詩中的“滄海”借實寫的波瀾壯闊之景,表達了詩人胸懷天下的豪情和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壯志。6.長期被貶的遭遇樂觀進取7.示例:“沉舟側畔”對“病樹前頭”,“千帆過”對“萬木春”。沉舟和病樹對舉,都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表達辛酸、悲涼之意。而千帆和萬木對舉,都比喻在他貶謫后仕途得意的新貴們,自己沉淪和新貴得勢的對比,透露出詩人的無限憤激之情。【導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展現了詩人劉禹錫悲欣交織的情懷。開頭以“巴山楚水”和“棄置身”點明貶謫之苦,隨后用懷舊與歸鄉的復雜感觸渲染離別后的恍然感。第三聯通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景喻人,傳遞出豁達樂觀的胸懷和對時代新生的希望。結尾則由朋友情誼及杯酒點明詩人積極樂觀的精神。全詩意境深遠,對偶運用貼切精妙,言辭流暢且富哲理。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意思是: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詩人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寫出詩人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讓讀者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故第一空填“長期被貶的遭遇”;“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意思是: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此句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故第二空填“樂觀進取”。7.本題考查語句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該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沉舟”對“病樹”,“千帆過”對“萬木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對仗工整。劉禹錫沉舟和病樹對舉,都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表達辛酸、悲涼之意;而千帆和萬木對舉,都比喻在他貶謫后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千帆過”與“萬木春”對舉,寫自己的沉淪和新貴的得勢的對比,透露出詩人的無限憤激之情。詩人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劉禹錫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運用對偶,且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8.(1)恐對親人(天下人)的思念與美好祝愿,體現出豁達的胸懷(2)蘇軾的句子表達了人生有悲歡離合就像月有陰晴圓缺一樣是常態,難以完美,所以要以豁達的心態面對;范仲淹的句子表達了不要因外界事物或自身境遇而影響心境,要保持豁達。二者都體現了一種豁達的人生觀,在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時,都倡導以一種超脫、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所以有異曲同工之妙。【導語】蘇軾的《水調歌頭》融合了對月景的描寫、人生的哲理和真摯的情感。上闋以月為媒介,傾吐對天上人間的遐想,蘊含矛盾心理;下闋則化抽象人生感悟為具體景象,體現了豁達超然之情,結尾寄托深遠祝愿,展現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與深厚情感。【詳解】(1)本題考查詩詞內容理解。第一空:在上闋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意思是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作者一開始就發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疑問,展現出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欲望。“我欲乘風歸去”,意思是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表達了他想要離開塵世,飛向月宮仙境的想法。“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意思是又擔心美玉砌成的華麗宮殿,處在太高的位置,會經受不住那里的寒冷。“恐”字在這里起到了關鍵的轉折作用。這個“恐”字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瓊樓玉宇”象征著天上的仙境,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是“高處不勝寒”又讓他心生畏懼。這種矛盾的根源在于作者既對超脫塵世的仙境生活有憧憬,又對人間的生活有著深深的眷戀。他留戀人間的煙火氣息、人情世故等,所以在向往與留戀之間徘徊,“恐”字精準地刻畫了這種復雜的心境。據此可概括為:恐。第二空:“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意思是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有心事不能入眠的人。下闋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開始,通過描寫月光的移動,展現出時間的推移和作者難以入眠的狀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意思是(月亮)本不該有什么怨恨,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作者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月亮身上,質問月亮為什么在人們離別的時候總是圓的,這體現了他對親人的思念之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作者運用了類比的手法。人的悲歡離合就像月的陰晴圓缺一樣,是自然規律,是無法避免的。這種理性的思考讓他逐漸釋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嬋娟”指代月亮。作者在這里表達了美好的祝愿,希望親人(也可以理解為天下人)能夠平安健康,長久地生活下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共同欣賞這輪明月來寄托思念之情。這體現了作者豁達的胸懷,他在面對與親人分離的無奈現實時,沒有陷入無盡的哀怨,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把思念化作美好的祝愿。據此可概括為:對親人(天下人)的思念與美好祝愿,體現出豁達的胸懷。(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蘇軾在這里將人的情感變化和自然現象相類比。人的一生中會經歷歡樂、悲傷、團聚、分離等不同的情感階段,就如同月亮會有明亮、昏暗、圓滿、缺損的狀態一樣。這些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這是一種對人生規律的深刻認知。蘇軾在詞中先因思念親人而對月亮有所埋怨,為什么在人們離別時月亮總是圓的呢?但隨后他就意識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如同月之陰晴圓缺一樣是自然規律,難以強求完美。這種從哀怨到接受的轉變,體現了他豁達的心境。他不再糾結于離別之痛,而是以一種超脫的眼光看待人生的不完美,承認并接受這種變化是生活的常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它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范仲淹通過描繪岳陽樓不同天氣下的景色所引發的不同情感,最終升華到這種不因外界環境變化和自身處境改變而影響心境的境界。

這體現了范仲淹一種極為超脫的人生觀。無論是面對美好的事物還是遭遇困境,他都主張保持內心的平靜。他認為人的情緒不應該被外在的功名利祿、榮辱得失所左右,要有一種泰然處之的心態,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二者的相似之處:蘇軾和范仲淹的這兩句詞(句)都展現了豁達的人生觀。他們都認識到人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情況,無論是蘇軾所說的悲歡離合,還是范仲淹所提及的外界事物的變化和自身的得失。他們都沒有陷入消極的情緒中,而是倡導以一種積極、超脫的心態去面對。

二者都強調對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超脫。蘇軾從對人生不完美的無奈接受中獲得心靈的平靜,范仲淹則從一開始就主張不要讓情緒被外物和自身境遇所牽絆。這種超脫情緒的理念,讓他們在面對生活的起伏時,能夠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被一時的得失或境遇所左右,體現了他們在精神境界上的高遠追求和相似的人生智慧。9.凄涼地用典樂觀進取

積極向上10.C【導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為回應好友白居易而作。詩首聯中的“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表達了詩人長年被貶的凄涼感受。頷聯用典故“聞笛賦”和“爛柯人”表達歸鄉后的陌生感,凸顯久未歸鄉的落差感。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寓意著新生與希望,表達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尾聯則通過音樂和美酒,展現出借外物振作精神的堅定意志。全詩格調由悲轉喜,寓意深刻。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與情感賞析。①首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意思是: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凄涼地”和“棄置身”直接表明詩人被貶之地環境惡劣,以及自己被朝廷棄置不用的遭遇,寫出了心酸和悲涼。②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意思是: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聞笛賦”典出向秀《思舊賦》,“爛柯人”典出《述異記》,運用了用典的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的懷念和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③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千帆過”“萬木春”則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了詩人雖經歷挫折,但仍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10.本題考查詩句理解。詩中畫線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蘊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社會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A.句意: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此句強調知識不斷更新,人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保持思想的進步,與畫線句哲理不同;B.句意: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說明由于人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與畫線句哲理不同;C.句意: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描繪了殘夜將盡,旭日從海中孕育而出,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卻已闖入江南的景象,蘊含著新舊交替的自然理趣,與畫線詩句蘊含的哲理最接近;D.句意: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無奈之情,與畫線句哲理不同;故選C。11.明月幾時有人生的悲歡離合不可避免12.示例:蘇軾借流轉、移動的月光,表達自己內心的矛盾(徘徊、糾結)和對親人的思念;艾青借柔和、靜謐的月光,表現自己溫柔平靜的心境,也表現時代大潮下作者對普通民眾的關注。【導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通過思念月亮與親人的聯系,表現對人生無常和對團圓的渴望。蘇軾借月抒懷,感慨人生的離合悲歡,同時寄望生活美好,抒發了曠達的人生態度。1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一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意思是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開篇“明月幾時有”,詩人蘇軾手持酒杯,向青天發問,探尋明月何時出現。這一問,仿佛穿越時空,追溯明月的起源,也引發對宇宙奧秘的思考,又像是對大自然巧妙造化的驚嘆,以奇特的想象開啟全詞對月的詠嘆,故填寫:明月幾時有。第二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詩人由月的陰晴圓缺聯想到人的悲歡離合,認識到像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人生的悲歡離合也是自古就難以周全,是不可避免的。這是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領悟,為下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做鋪墊,故填寫:人生的悲歡離合不可避免。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詞人將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相類比,以月的自然變化規律來闡釋人生的無常。月亮的陰晴圓缺是無法改變的自然現象,正如人生中必然會經歷的悲歡離合,這體現了詞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內心在感慨人生不如意時的矛盾糾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這里的“嬋娟”指代月亮。蘇軾借明月傳達出即便親人相隔千里,只要能共賞這同一輪明月,就仿佛能心意相通的情感。此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以及希望親人平安長久的美好祝愿。“把輕輕的霧撒下來,把安謐的霧撒下來,在褐色的地上敷上白光”,作者描繪出月光如同輕柔的霧靄,靜謐地灑在大地上,營造出一種柔和、安謐的氛圍。這種環境描寫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溫柔平靜,在這樣的月光下,作者的靈魂仿佛得到了沐浴。“我想向一切的門走去,我想伸手叩開一切的門,我想俯嘴向那些沉睡者,說一句輕微的話不驚醒他們,像月光的霧一樣流進他們的耳朵,說我此刻最了解而且歡喜他們每一個人”,艾青借月光的溫柔,延伸出對沉睡的普通民眾的關注。月光能夠無聲地滲透到每個角落,作者希望自己的情感也能像月光一樣,輕輕地走進民眾的生活,表達對他們的理解與喜愛,體現了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作者對普通大眾的人文關懷。13.凄涼地千帆競渡14.示例:劉禹錫聽了朋友吟誦的詩篇,暫且借美酒振奮精神,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堅定意志和樂觀精神。李白借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自己仕途失意后內心的寂寥和悵惘。蘇軾舉杯對著天空,詢問明月何時才會出現,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宇宙的思考,以及中秋之夜的孤獨、悵惘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導語】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通過對謫居之地的回憶與感懷,將個人的坎坷遭遇融入時間流逝和人事變化,表達對未來的希望和積極態度。詩中使用典故和對比,體現了詩人對逆境的超然與樂觀,以及對友人贈詩的深情回應。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一空:“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意思是我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就這樣默默度過了二十三年,如同被世界遺棄了一般。“凄涼地”直白地描繪出詩人被貶謫之地環境的荒僻、冷落,充滿了孤寂與哀傷的情緒,與“棄置身”一起,濃墨重彩地渲染出劉禹錫這二十三年漫長又痛苦的謫居生活,奠定全詩沉郁的感情基調。故填寫:凄涼地。第二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帆船駛過,病枯的樹木前頭卻是萬千林木欣欣向榮。在“沉舟”的旁邊,可以看到眾多船只競相駛過,呈現出千帆競渡的蓬勃、熱鬧場景。詩人以這一畫面,與“病樹”“沉舟”的衰敗、停滯形成鮮明對比,在困境中展現出昂揚奮發、豁達樂觀的精神風貌,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故填寫:千帆競渡。14.本題考查情感主旨。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中“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意思是今天聽了你(指白居易)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憑借這杯酒來振奮精神。前句提到“聽君歌一曲”,這個“歌”是好友白居易的贈詩,飽含著對劉禹錫的關懷與慰藉。劉禹錫歷經二十三年的貶謫,身心飽受滄桑,此時面對友人的溫情,他端起酒杯,說出“暫憑杯酒長精神”。從全詩來看,前面回顧往昔充滿辛酸,頸聯雖已顯露出豁達之態,但尾聯的酒,更是關鍵的情感寄托,意味著他要借著這杯酒,把友人帶來的溫暖與鼓舞化作力量,一掃陰霾,振作起來,重新鼓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凸顯出堅定意志與樂觀向上的精神。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意思是精美的酒杯中盛著一斗價值十千的美酒,玉制的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珍貴菜肴。開篇描繪出一場奢華無比的宴會場景,金樽里盛著名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高昂的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意思是我停下酒杯,扔下筷子,實在難以下咽眼前的食物;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內心一片茫然。面對如此豐盛的酒食,李白卻放下酒杯、扔掉筷子,拔劍四顧滿心茫然。前面極力渲染的美酒佳肴,與后面的難以下咽、心緒茫然形成鮮明反差,用盛宴的隆重熱鬧,反襯出他在仕途受阻、理想破滅后的極度寂寥與悵惘,這滿桌的美酒佳肴都無法填補內心的失落。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意思是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中秋之夜,蘇軾獨自一人,手持酒杯,仰頭對著廣袤的青天發問。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他身邊沒有親人相伴,看著那一輪明月,滿心的思緒噴薄而出。借由這把酒發問的舉動,他不只是簡單好奇月亮何時出現,更是把對人生的困惑,比如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對宇宙浩渺無垠的思索,統統融入這杯酒里,在酒香與月色交織下,流露出中秋佳節獨有的孤獨、悵惘,還有對遠方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15.李白李清照16.①閑來垂釣碧溪上

②忽復乘舟夢日邊

③我報路長嗟日暮

④學詩謾有驚人句17.示例:《行路難》(其一)浪漫的筆法體現在詞語的夸張上,如“金樽”“玉盤”“斗十千”“直萬錢”,看似在營造宴席的歡樂氣氛,實則與后兩句形成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想象自己歸于仙境,反映詞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18.示例:追求理想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遭遇挫折時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漂泊羈旅時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導語】這兩首詩詞均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進取的豪情。《行路難》借用比喻、夸張的方式描繪仕途坎坷與信心堅定;《漁家傲》則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瑰麗的筆觸,表現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超脫的心境。15.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后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愿與權貴同流合污又不愿獨善一身的矛盾。正是這種無法解決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濤使這組詩氣象非凡。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又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成為后人廣為傳誦的千古名篇。《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干,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16.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本題中的易錯字:垂、碧、溪、乘、嗟、暮、謾。17.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詞句賞析。《行路難》(其一)中,李白的浪漫筆法體現在詞語的夸張上。詩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通過“金樽”、“玉盤”這些華貴的餐具,以及“斗十千”、“直萬錢”這些夸張的價格描述,營造出一種奢華的宴席氛圍。然而,這種奢華并未讓詩人感到歡愉,反而與后兩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詩人面對眼前的美食佳肴,卻無心享用,甚至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內心充滿了茫然和無奈。這種反差手法,不僅突出了詩人內心的悲苦,更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句詩也運用了夸張的想象手法。詩人想象自己如同大鵬一般,在九萬里的高空中展翅翱翔,乘著強勁的風力,駕駛著蓬舟向著三座仙山(可能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進發。這種想象不僅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更反映了她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在現實中,詞人可能遭遇了種種挫折和困境,但她并未屈服,而是借助想象的力量,將自己置于一個超越現實的美好世界中,以此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解脫。18.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積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追求理想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人在描寫景物中,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表達了對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態度。遭遇挫折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描繪了在遭遇挫折時,雖然前路看似無路可走,但只要堅持不懈,總會找到新的出路和希望。它表達了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漂泊羈旅時: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這句詩表達了在漂泊羈旅時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雖然身處異鄉,但心中始終牽掛著遠方的故鄉,那份思鄉之情如同流水一般綿延不絕。同時,這句詩也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無奈,反映了漂泊生活的艱辛和不易。19.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二十三年孤身歸來,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悵惘之情20.示例:詩人選取了“沉舟”與“千帆”“病樹”與“萬木”這樣兩兩相對的意象,寫出了天地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活力,表現了詩人拋開個人悲苦、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導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沉穩的格調表達詩人豁達的心境。詩中以典故反映貶謫生活的滄桑,以自然意象“沉舟”、“病樹”隱喻挫折,結合“千帆過”、“萬木春”展示積極向上的情懷,展現了詩人不屈的樂觀精神,同時含蓄深刻地傳遞了人生哲理。1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意思是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詩的頷聯,劉禹錫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聞笛賦”,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另一是“爛柯人”,據《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他觀棋至終局,發現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據此概括作答即可。20.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這一聯中,劉禹錫巧妙地選取了“沉舟”與“千帆”、“病樹”與“萬木”這樣兩兩相對的意象。其中,“沉舟”與“病樹”代表舊事物或處于困境中的個體,它們或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光彩,顯得黯淡無光。而“千帆”與“萬木”則象征著新事物或生機勃勃的群體,它們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蓬勃發展,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從含義上看,這兩句詩描繪了天地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活力。沉舟側畔,千帆競發,說明舊事物雖然衰落,但新事物卻不斷涌現,展現出蓬勃的生機;病樹前頭,萬木爭春,意味著即使個體遭遇困境,但整體的生命力量依然強大,不斷向前發展。

從作用上看,這兩句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更展現了他拋開個人悲苦、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盡管詩人自己曾長期被貶謫,身處逆境,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沮喪,而是以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他相信,無論遭遇多少困難和挫折,都無法阻擋生命的力量和社會的進步。

因此,這兩句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象的生動描繪,更是詩人人生哲理的深刻表達。它們鼓勵人們在面對困境時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態,相信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生命的力量必將戰勝一切困難。據此概括作答即可。21.春蠶和蠟燭寒思念22.示例:“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通過描寫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景象,寫出了抒情主人公因與愛人分別而產生的無奈、傷感之情。【導語】李商隱的《無題》通過豐富的意象抒發了濃烈而復雜的情感。首聯以“別難”點主題,頷聯用“春蠶”“蠟炬”喻刻骨忠貞;頸聯“云鬢改”“月光寒”見哀傷;尾聯借神話表達無限眷戀。全詩意境深遠,情感纏綿悱惻,語言優美含蓄,體現了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風格。21.本題考查詞句賞析。①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蠶和蠟燭兩個事物設喻。春蠶直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成灰燼才停止流淚。這里的“絲”與“思”諧音,“淚”既指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又象征著人的眼淚。詩人通過這兩個意象,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執著與忠貞,至死不渝。所以①處填“春蠶和蠟燭”。②頸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意思是早晨照鏡子,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老去;夜晚吟詩,應該感覺到月光的寒冷。一個“寒”字,表面上是在寫夜晚月光的寒冷,實際上是詩人借此環境描寫,烘托出自己內心的孤寂、凄涼之感。詩人思念遠方的愛人,想象對方在夜晚獨自吟詩,在寒冷的月光下,更覺孤單。所以“寒”字既寫了環境,又表達了心情,②處填“寒”。③尾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是神話中海上的仙山,這里借指對方居住的地方。“青鳥”是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詩人說對方居住的地方雖然路途遙遠,但希望青鳥能殷勤地為自己去探望對方。通過借助神話故事,表達了詩人對愛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③處填“思念”。2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東風無力百花殘”這句詩中,“東風”即春風,在正常的暮春時節,春風應該是輕柔且帶有生機的,但這里用“無力”來形容,展現出一種衰弱的狀態。“百花殘”則直接描繪了百花凋零的景象。這兩種景物的狀態都呈現出暮春的衰敗和凄涼。從人物境遇來講,詩人正處于與愛人分別的情境中。百花凋零、春風無力的暮春之景,就如同詩人和愛人分別后的生活,失去了曾經的美好與活力。“無力”的東風象征著詩人面對離別時的無力感,他無法阻止離別,就像無法改變東風的衰弱一樣。而“百花殘”則暗示著美好的愛情或者美好的相聚時光的消逝。從人物情感來說,這種衰敗的暮春景色,引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無奈和傷感。他對離別的不舍,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悵惘,都通過這看似簡單的景物描寫體現了出來。詩人看到暮春的殘景,聯想到自己和愛人的分別,情緒也隨之變得低落,這一景一物都成為了他情感的寄托,反映出他因分別而產生的痛苦和無奈之情。23.酬暫憑杯酒長精神24.示例1:選(1)。本詩中詩人用“沉舟”“病樹”自比,用“千帆過”“萬木春”喻指新陳代謝、生生不息,表現了他面對世事變遷時的樂觀心態、豁達胸襟。李白詩句用姜尚、伊尹在政治上開始不順利而后大有作為的典故,增強自己面對艱難困境的信心,表明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示例2:選(2)。本詩中詩人用“沉舟”與“千帆”、“病樹”與“萬木”這樣兩兩相對的意象,表明事物不斷變化發展,以此表現他面對困境時慷慨昂揚的氣概。李清照詞中希望自己能像大鵬鳥一樣高飛,大風能把小船吹到海外仙山。面對挫折,詩人借助想象營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表明自己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導語】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了對人生浮沉的坦然和豁達態度。詩中通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寓意新生與希望,即便經歷挫折,仍能在變化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并用友情作為精神慰藉,共勉共進之情顯露無遺。2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第一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此詩首聯緊承白居易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末聯,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題目中的“酬”字點明了詩歌的寫作目的,即回應友人的贈詩,同時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在古代文學中,“酬”常常用來表示以詩文相贈答的意思,這里即指劉禹錫回應白居易的贈詩。第二空,詩人劉禹錫在詩中回應朋友的關心時,用“暫憑杯酒長精神”一句作為回應。這句話表面上看似是在說席上之事,即借酒助興,但實際上卻蘊含了更深層次的情懷。詩人通過這句詩表達了自己雖然歷經坎坷,但仍然要振作精神,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同時,這句話也是對友人的共勉,鼓勵友人也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因此,“暫憑杯酒長精神”不僅是對席上之事的描述,更是詩人抒發情懷、激勵自己與友共勉的深刻表達。2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以“沉舟”“病樹”比喻舊事物的衰退,“千帆”“萬木”比喻新事物的蓬勃,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會變遷的規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意思是像姜太公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乘船經過日邊。此句用呂尚、伊尹的歷史典故,兩位人物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給詩人帶來了希望和信心。“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此句借《史記·封禪書》的三山傳說,抒發了詞人的凌云壯志、奮發精神和高超理想。本詩頸聯選取“沉舟”與“千帆”,“病樹”與“萬木”兩對意象,表現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活力,“沉舟”“病樹”自比,表現了詩人難以平靜的心緒,“千帆”“萬木”喻新人輩出,又表現了詩人昂揚剛健的精神,是詩人用樂觀的精神看待社會人生的形象寫照。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的“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姜尚垂釣碧溪,得遇文王,伊尹夢日邊,后遇商湯,這兩位歷史人物在政治上起初都不順利,但最終都大有作為。李白借用這些典故,正是為了增強自己面對艱難困境的信心。他以此表明,盡管前路坎坷,但只要堅持不懈,終會有實現夢想的一天。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的“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則通過想象營造了一個理想的世界。詞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鵬鳥一樣高飛,借助大風的力量,將小船吹到海外仙山。這種超越現實的想象,不僅展現了詞人對美好境界的追求,也透露出她在面對挫折時的一種超脫與堅韌。據此概括作答即可。25.問月何似26.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27.詞句表達了蘇軾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對世人的美好祝愿。它超越時空的限制,傳達了即使相隔千里,人們也能通過共賞明月來慰藉相思,表現了詞人樂觀曠達的情懷。【導語】蘇軾的《水調歌頭》借月抒懷,上片通過對明月的疑問與幻想,表達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與人間情感的矛盾。下片由對月的思考轉到人生感悟,以“人月兩圓”的愿望,展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優美。2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第一空,詞人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開篇,直接將讀者的視線引向那輪皎潔的明月。這里的“問月”不僅是對月亮出現時間的詢問,更是詞人內心情感的抒發。他舉杯向青天發問,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對人生、對宇宙、對未知的深深思索。這種問天問月的表達方式,既展現了詞人的豪放不羈,又透露出他內心的孤獨與迷茫。通過“問月”,詞人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對天上宮闕、人間生活的描繪,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探討。

第二空,在詞的上片中,詞人經歷了從向往天上宮闕到擔心高處不勝寒的矛盾心理后,最終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強烈地表達了自己毫無疑問的肯定。這里的“何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詞人通過對比天上的仙境與人間的生活,發現雖然天上宮闕美麗非凡,但終究不如人間來得真實、來得溫暖。這種肯定不僅是對人間生活的熱愛,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領悟。詞人認為,盡管人生充滿了悲歡離合,但正是這些經歷構成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使得人生更加有意義。因此,他寧愿留在人間,享受那份真實而溫暖的生活。綜上所述,詞人以“問月”開篇,引出了對人生、宇宙的思索;又以“何似”一詞作為轉折,表達了對人間生活的熱愛與肯定。整首詞通過描繪中秋之夜的明月,巧妙地融合了詞人的情感與哲理思考,展現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據此作答即可。26.本題考查描繪詩詞畫面。根據詩意,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即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意思是: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示例:夜已深沉,那潔白的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直接照在因思念親人而輾轉難眠的“我”的身上,使“我”更添憂思,更加難以入睡。27.本題考查詞句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這兩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表現了詞人樂觀曠達的情懷。28.人生道路的艱難險阻渴望得到重用,實現理想29.“斗十千”“直萬錢”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酒美價高,營造出歡樂的宴會氛圍,與詩人“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苦悶形成鮮明對比,更強烈地襯托出詩人內心的悲憤與迷茫,以及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導語】《行路難(其一)》借助精美的語言和典型意象,表達了詩人李白在困境中苦悶與希望交織的復雜情感。詩中起承轉合巧妙,開篇以奢華的場景暗示現實難題,繼而通過“黃河冰塞”“太行雪滿”隱喻仕途艱難,渲染愁緒。中段以“垂釣碧溪”“夢日邊”表現詩人的理想和追求,結尾以“長風破浪”抒發積極樂觀的希望。整首詩凝練有力,既寫困頓深沉,又唱出傲然不屈。2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第一空,根據“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可知,意思是:想要渡過黃河卻被冰堵塞了河道,想要登上太行山卻被大雪堆滿了山路。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這形象地體現出前行道路上遇到重重阻礙,隱喻了人生道路的艱難險阻。第二空,根據“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可知,意思是:相傳姜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礄溪上釣魚,得遇周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以古代大賢自比,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表達了渴望得到重用,實現理想的愿望。29.本題考查詞語表達效果賞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意思是:金杯盛著昂貴的美酒,玉盤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斗十千”將美酒的價格夸張地描述為一斗值十千錢,“直萬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