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諸子散文選讀》第一單元-《論語》選讀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諸子散文選讀》第一單元-《論語》選讀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諸子散文選讀》第一單元-《論語》選讀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諸子散文選讀》第一單元-《論語》選讀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諸子散文選讀》第一單元-《論語》選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率領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潛心致力于古文件整理,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第1頁其思想以“仁”為關鍵,“仁”即“愛人”,提倡推行“仁政”,且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提出“正名”主張,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重視“學”與“思”結合,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自西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文化正統,影響極其深遠。《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主要資料。第2頁2.背景剖析孔子所處時代是春秋末期,原有政治規則和倫理道德逐步被顛覆,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相互征伐,周王室日漸衰微。孔子對社會動蕩深感憂慮,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禮儀,重新建立井然統治秩序,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時反對暴政,強調“仁者愛人”,要求各人以自我抑制和禮讓態度調和社會矛盾。所以他首先教授弟子學習禮儀,首先主動入世,希望施展自己政治理想,實現自己理想。他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第3頁真是猶豫滿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為司空,又升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伎倆,收回了被齊國占領魯國城池,后又誅殺了亂臣少正卯。治理國家僅僅三個月,路不拾遺,四方之客都賓至如歸。齊國害怕孔子執政會使魯國強大,威脅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給魯君,魯君于是耽于享樂,不理朝政。孔子見自己理想難以施展,被迫離開魯國,周游宋、衛、陳、蔡、齊等國,開始了十四年顛沛流離生活,常遭困厄,都不受重用。最終只好返回魯國,專心修訂《詩》《書》《禮》《樂》,教授弟子。魯哀公(前479年),孔子卒。第4頁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哲思短章是誰塑造了我們心靈馬未都我們文化基因組成了我們文化絢爛。我們基因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漢字。當我們先人在龜甲上刻上第一個字時,沒想到它能夠跨越數千年,將信息傳遞至今日。我們幸福啊!能與祖先溝通。一個美國漢學家對我說:“你們中國人太幸運了,能看懂幾千年前文章,而英文卻不能。”原因是,我們漢字是表意,英文是表音。人類聲音一直在改變,人類情緒一直在延續。第5頁“將焉附”出自《左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出自《漢書》。至于出自《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天讀來依舊親切。古人智慧,經過文字積累,鑄成豐碑。中國字,形象、聲音、辭意,三者一體,在世界范圍內獨一無二。漂亮中國字一字一音,有四聲,平上去入,抑揚頓挫。杜甫有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對仗嚴謹,平仄悅耳。黃綠白藍,四種顏色,一幅畫面。上句滿足聽覺,下句強調視覺,描繪內容如此豐富,調動感官如此愉悅,只需區區十四個漢字。第6頁聯合國有六種官方語言,即阿拉伯文、漢字、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凡文件都必須同時出具這六種文字版本,含有同等效力。在這六種文件中,漢字文本永遠最薄,這表明了漢字非凡表示能力。我們文化曾經給我們帶來過什么呢?自漢代起,唐、宋、元、明、清,我們祖國曾數次成為世界最強國,為世界文明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凡是那時來過中國外國人,都驚嘆中國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盛贊那時中國繁盛昌明,工商業發達、城市繁榮熱鬧,馬可·波羅寫下游記,使每一個西方人都對中國無限神往。第7頁可是,19世紀以來,僅百年時間,因為種種原因,我們開始衰落,積貧積弱,一敗再敗;1840年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9八國聯軍入侵,都將西方覬覦了許久東方神秘大門打開了。今天世界各國博物館內中國文物,大部分都是在這一時期流失出去。這長達一百五十年痛楚,中國人不堪回首啊!我們曾錯誤地將挨打局面歸咎于文化厚重,似乎中國人已背負不起。錯誤地將自己文化視為落后,使中國人付出了沉痛代價。我們一直在尋找新出路,一百多年過去了,驀然回首,發覺出路仍是我們文化。第8頁我們今天能夠自豪地說:我們燦爛文化,浩瀚無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天中國人,重新接收并享受這遲來愉悅。重新把自己文化置放在一個新高度,這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成熟表達。我們今天已清楚地看到,文化創造力,文化軟實力。漢字基因組成了我們燦爛文化,燦爛文化為我們帶來了生活樂趣。傳統文化為中國人民創造財富同時,也教育了國人怎樣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文化魅力不但僅是帶給我們感官愉悅。更主要是帶給了每一個中國人內心尊嚴。第9頁修身名句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賞讀: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要守規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展。第10頁凡為士大夫者,寧可在官場有山林氣,不可在山林有官場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賞讀:大凡作為一個文人或官吏,寧可在官場上有點傲骨表現出一個超逸情懷,也不可不做官成了閑云野鶴以后還擺架子打官腔。“官場有山林氣”表現是個性,是不為功名所累飄逸風致,讓人生敬:“山林有官場氣”表現是功名掛心,是雖在山野仍慕榮華世俗氣,讓人生厭。

第11頁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通“爾”,第二人稱代詞,你通“避”,躲避通“耘”,除草通“返”,回去通“杰”,形容高大第12頁2.一詞多義引見看見表被動會見見識、看法顯露出現第13頁德政小路法令制度說第14頁拿東西給人吃吃糧食變革交換輕視第15頁何,什么地方為何代詞、你表承接表修飾表轉折第16頁從:跟隨。而:連詞。古代對老年男子尊稱。舊時對老師稱呼。到。第17頁形容詞使動使用方法③欲潔其身,而亂大倫________________(3)動詞活用動詞使動使用方法④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4.詞類活用用耰耕地唱歌使……潔,使……亂使……止,留下第18頁5.文言句式①奚自________________②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________________③子路行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二三子何患于喪乎________________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省略句,“以”后省略“之”狀語后置句第19頁6.文白對照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主旨歸納本課5則選文均表達了孔子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經過孔子言行及他人評價,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極力主張入世救國,以改變天下無道現實為己任,含有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精神,更含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執著與堅韌品質。第29頁重點突破

怎樣了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提醒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稱接輿諷勸孔子《鳳歌》,意思是說過去事情已無法挽回,未來事情還來得及改變。接輿認為,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政治主張做法是徒勞,已經過去就算了,希望他從現在起就不要再過問政治了。以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兩句就成了一些人生活格言,但含義與原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意思是說人不能一味追悔既往,而應奮發努力,爭取今后有所作為。第30頁

在選文2中,“鳥獸不可與同群”,“鳥獸”是否是指長沮、桀溺?怎樣了解孔子這番感嘆?提醒孔子提到“鳥獸”,并不是指長沮和桀溺,文中說到“鳥獸不可與同群”一語是一個客觀敘述,是為下文作鋪墊,即我們既然不能夠跟鳥獸同群,就得跟人相處,避世是不能夠。孔子這番話表明了他力圖改變社會現實、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社會理想和可貴精神品質。第31頁選文3中寫到楚狂接輿對孔子嘲諷之語,表示了一個什么樣觀點?請簡明分析。提醒接輿歌中透露出一個對社會無奈,他對“往者”和“今之從政者”都失去了信心,能夠說這正是他選擇避世根本原因。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他才說孔子是“何德之衰”。第32頁怎樣了解“不仕無義”?提醒儒家學說支柱是倫理,試圖用固定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來維系社會安定。朱熹說“人之大倫有五”:“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在儒家看來,君臣之間是恩義關系:君對臣有恩(賜其俸祿),臣對君就應有義(守其大義)。所以,荷蓧丈人這么有才能、有學識人就應該出來做官,幫助君主平定天下,這是義不容辭責任。所以說:“不仕無義。”第33頁他們認為:連長幼之間禮節都不可廢除,君臣之間大義,怎么能夠廢除呢?而荷蓧丈人為了在亂世之中保持自己雪白之身,卻忘記了君臣之間大倫,是錯誤。這是因為君子出仕,不過是為了踐行這種君臣大義,即使自己學說不被當政者采納,也應該出仕,繼續做出不懈努力。朱熹說:“仕所以行君臣之義,故雖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廢。然謂之義,則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茍者,是以雖不潔身以亂倫,亦非忘義以徇祿也。”儒家認為“行義”和“行道”是不一樣,“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行義在我,遇與不遇皆然”。第34頁文本審美“高手過招”,數語風流——《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藝術特色賞析作為一部統計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語錄體散文集,《論語》除了為后人留下了無數光彩照人傳世名句之外,還有不少篇章以漫畫筆法和高超藝術伎倆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個妙趣橫生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鮮明藝術形象。《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就是這么一篇不可多得珍品。第35頁這幾章所記,大部分是孔子周游列國、路遇隱者故事。這些故事反應了孔子及其弟子主動處世、以天下為己任生活態度,也反應了他們與隱士在處世態度上分歧。文中對孔子、子路及幾位隱士形象刻畫,頗為精彩、傳神,真可謂“高手過招”,數語風流;境界高低,片言立判。第36頁文章精彩之處,首先表現在人物尖銳對立與相映成趣。比如“子路問津”和“子路從而后”這兩段文字,直接出現在前臺是子路、長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但實際上孔子才是跟長沮等人對立關鍵。長沮等人特立獨行、超然避世以及對子路諷刺調侃,顯示了隱士階層憤世嫉俗性格與對孔子師徒不解與不屑;子路在每次碰壁之后“行以告”,顯示了傳統儒生恭謹與內斂;而孔子每次開解與應對,看似尷尬與無奈,實則又處處顯示出悲天憫人情懷與以天下為己任赤誠。而這種情懷與境界又是眾隱士所難以了解和企及。正是在這種妙趣橫生、情態各異人物映襯下,孔子形象才變得愈加鮮明和有力,人物境界也顯得愈加高尚和偉大。第37頁其次在人物語言刻畫上,文章可謂是本色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