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安徽省蕪湖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一、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材料一:《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不寫之寫”主要是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情況下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派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籠罩。一部藝術作品,所能寫到的東西相對于無始無終、波瀾壯闊的生活來講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寫之寫”在“寫”和“不寫”之間有一個辯證關系。對于作家來說,“寫”什么是值得反復思量和推敲的,“寫”是主要的,是呈現給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是他們能夠直接感知和認知的,是直接訴諸讀者直覺經驗的。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的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寫之寫”究竟該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關聯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也并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隨意聯想到的內容都是“不寫之寫”。“不寫之寫”應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從《紅樓夢》的文本舉例,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鳴兒的對話。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寶玉見鶯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便問他道:“好處在哪里﹖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鶯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他去。”寶玉笑道:“這個自然的。”正說著,只聽外頭說道:“怎么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寶釵來了。既然這個秘密是鶯兒不能告訴寶釵的,此時在鶯兒和寶玉對話時當事人寶釵闖了進來,鶯兒當然不能當著寶釵的面給寶玉說了,況且是秘密呢。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不是寶玉以后沒有機會再向鶯兒求證求解,而是作者“不寫”了。“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想。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從設置懸念和激發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急于求解問題的答案有,也沒有,鶯兒接下來要說的成為了文本的“空白點”,這就是“不寫之寫”的妙處。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讀者可以根據上下文,根據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摘編自孫偉科《<紅樓夢>中的“不寫之寫”》)材料二:空白是中國畫構圖中處理黑白關系的主要手段。在《紅樓夢》的畫家筆法中,空白是被經常運用的一種。曹雪芹曾通過薛寶釵之口表達了他對繪畫創作的見解。但作為一個精通繪畫的作家,曹雪芹“自覺引進繪畫技法”來進行《紅樓夢》的創作,從而使其不僅繪景、狀物妙合畫理,而且寫人,敘事也往往“默運畫學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別注意這種空白手法的運用,不時在《紅樓夢》中留有空白。《紅樓夢》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語言,情節的省略及“不寫之寫”等以外,還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創造出朦朧、模糊的藝術意境。例如,寶玉酒醉后要攆李奶媽,但被襲人勸住了,并沒有攆,而李奶媽卻說寶玉攆了茜雪。這看起來相矛盾,但實際是另起了頭緒,是將茜雪“出去”的一段情節通過“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讀者可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去推想這其中的緣由。張愛玲就認為茜雪是“負氣走的”,對此,倒是脂硯齋頗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說:“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字,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可見,作者筆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畫了李奶媽形象,可謂“一石二鳥”。這正是空白的妙處。因為像這樣的情節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淡主調色彩,而且還使情節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而這里運用以虛寫實、計白當黑的空白藝術手法,則使有限的畫面中生出無限煙波,創造了煙云模糊的意境,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正如脂硯齋所評“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摘編自曹金鐘《“矛盾”與<紅樓夢>中意境的創造手法》)1.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中,曹雪芹運用“不寫之寫”藝術手法創設了大量的藝術空白點,借以體現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B.紅學研究的考證派和索隱派在對“不寫之寫”進行探究時,盡管忽視了“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卻大大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C.“寫”和“不寫”影響著作品質量:“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就越強,讀者聯想空間就越大;情節交代得越實,作品就越死板僵化。D.小說創作中的空白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隨意而為,而是對已有內容的適度限制和對未寫內容的有意設置,具有更加含蓄雋永的審美意趣。2.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不寫之寫”手法的一項是()A.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后,拜見賈母及賈府眾人,曹雪芹對賈母、王熙鳳、寶玉、迎春三姐妹等出場人物進行實寫,卻并未讓黛玉的兩位舅舅賈赦、賈政露面。B.第三十五回,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被打的寶玉時,私下談論他“連一點剛性也沒有”,后文只寫寶玉與鶯兒閑話打絡子一事,卻不再對二人作其他描寫。C.第四十回,劉姥姥在宴會上逗笑眾人,作者逐一展現了湘云、黛玉、寶玉、賈母、王夫人、薛姨媽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態,但卻沒有寫寶釵和迎春二人的反應。D.第七十五回,中秋賞月,賈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詩。看了賈蘭的詩,賈政“喜不自勝”,并“講與賈母聽”;當寶玉做完,賈政看了卻只是“點頭不語”。3.作家在小說中設置空白有哪些好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代文閱讀II文本一: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別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臥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掛著帳子。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房里又熱又悶,風推著關緊的門,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么事,深怕小賊溜進來。……可是,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有一個新的史地教員,一個原籍烏克蘭,名叫密明益·沙維奇·柯瓦連科的人,派到我們學校里來了。他是帶著他姐姐華連卡一起來的。后來,由于校長太太的盡力撮合,華連卡開始對我們的別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戀愛方面,特別是在婚姻方面,慫恿總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們——開始向別里科夫游說:他應當結婚。況且,華連卡長得不壞,招人喜歡: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兒,有田產;尤其要緊的,她是第一個待他誠懇而親熱的女人。于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但是華連卡的弟弟從認識別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討厭他。現在,您聽一聽后來發生的事吧。有個促狹鬼畫了一張漫畫,畫著別里科夫打了雨傘,穿了雨鞋,卷起褲腿,正在走路,臂彎里挽著華連卡;下面綴著一個題名《戀愛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態畫得像極了。那位畫家一定畫了不止一夜,因為男子中學和女子中學里的教師們、神學校的教師們街門里的官兒,全接到一份。別里科夫也接到一份。這幅漫畫弄得他難堪極了。我們一塊兒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禮拜天,學生和教師事先約定在學校里會齊,然后一塊兒走到城郊的一個小林子里去。我們動身了,他臉色發青,比烏云還要陰沉。“天下竟有這么歹毒的壞人!”他說,他的嘴唇發抖了。我甚至可憐他了。我們走啊走的,忽然間,柯瓦連科騎著自行車來了,他的后面,華連卡也騎著自行車來了,漲紅了臉,筋疲力盡,可是快活,興高采烈。“我們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愛的天氣!多可愛,可愛得要命!”他倆走遠,不見了。別里科夫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他站住,瞧著我。……“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許我的眼睛騙了我?難道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這有什么不成體統的?”我問,“讓他們盡管騎他們的自行車,快快活活地玩一陣好了。”“可是這怎么行?”他叫起來,看見我平心靜氣,覺得奇怪,“您在說什么呀?”他似乎心里亂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從他的臉色分明看得出來他病了。還沒到放學的時候,他就走了,這在他還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沒吃午飯。將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連科家里去了。華連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請坐!”柯瓦連科冷冷地說,皺起眉頭。別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鐘光景,然后開口了:“我上您這兒來,是為要了卻我的一樁心事。我煩惱得很,煩惱得很。有個不懷好意的家伙畫了一張荒唐的漫畫,畫的是我和另一個跟您和我都有密切關系的人。我認為我有責任向您保證我跟這事沒一點關系。……我沒有做出什么事來該得到這樣的譏誚——剛好相反,我的舉動素來在各方面都稱得起是正人君子。”柯瓦連科坐在那兒生悶氣,一句話也不說。別里科夫等了一會兒,然后壓低喉嚨,用悲涼的聲調接著說:“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談一談。我在這兒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來,既然我是一個比您年紀大的同事,我就認為我有責任給您進一個忠告。您騎自行車,這種消遣,對青年的教育者來說,是絕對不合宜的!”“怎么見得?”柯瓦連科問。“難道這還用解釋嗎,密哈益·沙維奇?難道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既然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允許做這種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嚇壞了!我一看見您的姐姐,眼前就變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個姑娘,卻騎自行車——這太可怕了!”“您到底要怎么樣?”“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維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遠大,您的舉動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卻這么馬馬虎虎,唉,這么馬馬虎虎!您穿著繡花襯衫出門,人家經常看見您在大街上拿著書走來走去;現在呢,又騎什么自行車。校長會聽說您和您姐姐騎自行車的,然后,這事又會傳到督學的耳朵里……這還會有好下場嗎?”“講到我姐姐和我騎自行車,這可不干別人的事。”柯瓦連科漲紅了臉說,“誰要來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滾!”別里科夫臉色蒼白,站起來。“您用這種口吻跟我講話,那我不能再講下去了。”他說,“我請求您在我面前談到上司的時候不要這樣說話;您對上司應當尊敬才對。”“難道我對上司說了什么不好的話?”柯瓦連科問,生氣地瞧著他,“請您躲開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這樣的先生講話。我不喜歡那些背地里進讒言的人。”別里科夫心慌意亂,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這還是他生平第一回聽到別人對他說這么不客氣的話。“隨您怎么說,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門道,到樓梯口去,一面說,“只是我得跟您預先聲明一下:說不定有人偷聽了我們的談話了,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么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我不能不這樣做。”“報告他?去,盡管報告去吧!”柯瓦連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領,使勁一推,別里科夫就連同他的雨鞋一齊乒乒乓乓地滾下樓去。樓梯又高又陡,不過他滾到樓下卻安然無恙,站起來,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鏡碎了沒有。可是,他滾下樓的時候,偏巧華連卡回來了,帶著兩位女士。她們站在樓下,怔住了。這在別里科夫卻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是啊,這樣一來,全城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還會傳到校長耳朵里去,還會傳到督學耳朵里去。哎呀,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說不定又會有一張漫畫,到頭來弄得他奉命退休吧。……(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有刪改)文本二:契訶夫能寥寥幾筆給你勾畫出一幅人物肖像,而就是這寥寥幾筆,卻把人物勾畫得那么逼真而自然,使人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跡。他筆下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們滿懷空泛的美好理想,卻缺乏堅強的意志,往往軟弱無能,滿口豪言壯語,卻從來不見其行動。他曾說:“與小說無關的一切都要無情地拋棄。要是你在第一章里寫了墻上掛著一只槍,到了第二或者第三章,這支槍就必須發射子彈。”他的短篇小說都有非常出色的開頭。往往只用幾句話就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要點,不加修飾,卻又十分準確。他能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某個地方某片風景、某段對話或者某個人物,不需要詳細地解說或長篇描述,只消精確地把事物勾勒出來,便可做到這一點。我想,這是他善于用異常質樸的眼光觀察事物的緣故。契訶夫的人物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形象,他們過著一種奇特的、非人間的生活。他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能力,把文中的人物籠罩在某種氣氛中。他們不是生活在太陽底下的平常人,他們仿佛是意識的化身,相互之間即使沒有語言也能直接交往。他的人物沒有各自固定的特性,而是通過臨時構想奇妙地混合而成,因此,他們實際上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毛姆《讀契訶夫》,有刪改)4.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別里科夫膽小多疑,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蒙上腦袋,關緊門,戰戰兢兢,生怕出事,任何小事都會讓他“心慌得很”。B.“促狹鬼”畫了一-張戀愛中的別里科夫的漫畫,對于被生活擠壓得心理扭曲的他來說,這張小紙片足以讓他心神不寧。C.為了避免自己和柯瓦連科的談話被人誤解以致鬧出什么亂子來,別里科夫慎重地選擇向上匯報,這是一種善意的通告。D.契訶夫運用直白、生活化的語言來表現華連卡的浪漫氣息與生命活力,與別里科夫的膽小、迂腐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5.認識華連卡姐弟后,別里科夫有著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結合文本一,請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請結合文本一,分析文本二中毛姆所論契訶夫小說的創作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甲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節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乙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節選自蒲松齡《促織》)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A在B殷C憂D必E竭F誠G以H待I下J既K得L志M則N縱O情P以Q傲R物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思國之安者”的“安”是安定的意思,與《鴻門宴》中“沛公安在”的“安”不相同。B.“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有“掌握”之義,與《六國論》“當與秦相較”的“當”相同。C.跬步,古時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在本文中用來引申為一舉一動。D.恩蔭,指因上輩有功而給予下輩入學、任官的待遇;在文中指撫臣等人沾光受益。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第①段以“固本浚源”為喻引出話題,生動形象地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B.甲文第②段稱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詞語,突出對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C.甲文第②段概括歷代君主創業而不能守成的規律,對比分析“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與結果。D.“一人飛升,仙及雞犬”凸顯人物命運,揭露官貪吏虐的黑暗,批判以蟲致富的無情,諷刺當時社會。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諫太宗十思疏》中說“其可忽乎”,《促織》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請結合選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菩薩蠻·諸客往赴東鄰之集張孝祥庭葉翻翻秋向晚,涼砧敲月催金剪。樓上已清寒,不堪頻倚欄。鄰翁開社甕,喚客情應重。不醉且無歸,醉時歸路迷。1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交代時令,描繪了晚秋的景色,其中疊詞“翻翻”,形象地寫出庭前樹葉飄飛的姿態。B.“涼砧敲月”中的“敲”字煉字精巧,用語新奇,生動地寫出了人們月下趕制寒衣的情景。C.“不堪頻倚欄”一句直抒胸臆,通過詞人無法忍受“清寒”、頻倚欄桿表達復雜的心緒。D.下片四句描繪了鄰翁祭祀社神、設宴請客,詞人陶然而醉的場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13.這首詞與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在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上有何不同之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理解性默寫(1)《阿房宮賦》中“,”兩句鋪寫了阿房宮走廊曲折、屋檐高翹的景致。(2)《六國論》中寫到齊、趙二國不賂秦也最終滅亡,但蘇洵對其態度截然不同,對齊國“”表達不滿,對趙國用“”表示遺憾。(3)“軒”是古典詩詞中一個常見的物象,古人常在軒前沉思,杜甫《登岳陽樓》中“,”一聯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深深關切。三、整本書閱讀結合《紅樓夢》閱讀,完成下面小題。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紅樓夢曲·飛鳥各投林》)15.請根據《紅樓夢》全書內容,選出曲文中畫線句子暗對的人物,下列選項正確的一項是()A.巧姐寶釵探春妙玉 B.巧姐黛玉李紈惜春C.湘云黛玉探春妙玉 D.湘云寶釵李紈惜春16.請參照下面示例,擬一則“黛玉葬花”的百度百科詞條,字數在120字以內。【示例】“寶釵撲蝶”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作者細致生動地描繪了芒種這天薛寶釵在滴翠亭附近賞春撲蝶的場景,展現出一向低調穩重的薛寶釵身上少有的俏皮與活波。由此也引出了她無心聽到滴翠亭對話的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我被這個故事迷住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論文的內容是什么?什么問題可能會如此難以解決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偉大的科學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費在這種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決定學習我能學到的關于愛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論。我記得,我花了好多時間靜靜閱讀我能找到的關于這個偉人和他的理論的每一本書。這種記憶到現在仍然溫暖如春。我讀完我們當地圖書館的書之后,就開始在全市搜尋圖書館和書店,急切地查找有關線索。不久我就知道這個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謀殺故事都更加激動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究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上述材料是課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加來道雄陳述自己能夠成為物理學家的原因的內容,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3.①使文本具有開放性,設置懸念調動讀者的閱讀經驗,引發聯想與想象,激發閱讀興趣。②構成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使作品含蓄雋永,回味無窮,豐富其審美意蘊。③避免行文的死板僵化,使小說主調突出,用筆靈活。【解析】【點評】(1)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在整體感知與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選項的設置,從內容、觀點等角度來分析。根據選項內容,在原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選項與原文材料進行比較,找到兩者表達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實選項是否完整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信息。對于有多個信息源的選項,要辨別選項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

(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篩選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應根據對文意的理解,從文本中篩選出主要信息,然后運用文中詞語概括作答。1.A.“借以體現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錯。原文為“《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可見選項關系表述錯誤。

B.“卻大大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于文無據。由原文“‘不寫之寫’主要是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情況下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派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籠罩”可知,文中只說索隱派屬于歷史學范疇,并沒有說大大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

C.“‘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就越強,讀者聯想空間就越大;情節交代得越實,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絕對化。由原文“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關聯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也并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隨意聯想到的內容都是‘不寫之寫’。‘不寫之寫’應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可知,并不是“寫”得越少越好。

故答案為:D。2.由“《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可知,“不寫之寫”是藝術的空白。

B.傅家兩個嬤嬤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對象,作者只是借她們之口點出世人對寶玉的評價,后面自然也就不會寫她們了,不屬于“不寫之寫”手法。

故答案為:B。3.由材料一原文“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從設置懸念和激發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可知,可以設置種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由材料一原文“‘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想”可知,可以引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使其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由材料一原文“‘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讀者可以根據上下文,根據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可知,可以使小說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形成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空靈之美,增強審美意蘊。

由材料二原文“因為像這樣的情節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淡主調色彩,而且還使情節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可知,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說主調突出,用筆靈活。【答案】4.C5.①渴望結婚:在眾人的撮合下,他“昏了頭”決定結婚。②十分氣憤:看到被諷刺的漫畫后,他臉色發青,嘴唇發抖。③心神不寧:看到華連卡姐弟騎自行車后,臉色由發青到發白。④心慌意亂:聽到柯瓦連科對他的斥責后,臉色變得蒼白。⑤恐懼絕望:滾下樓,遇到華連卡時,他感到狼狽窘迫,無地自容。6.①人物形象逼真自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別里科夫形象荒誕中透著真實,是“套中人”的典型代表。②語言簡練樸實,往往幾句話便能交代事件、勾勒人物,有非常出色的開頭,如文本一開篇寥寥數語便勾勒出別里科夫的生活與心理狀態。③人物是意識的化身,缺少固定特性,被置于某種特定氛圍中進行刻畫,交融而成,如別里科夫不是個體的存在,而是因循守舊、害怕變革的這一類人的象征。【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人物的心理是隨著情節發展而變化的,所以應該先梳理情節發展過程,再分析隨著情節變化人物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寫人物心理的詞語。

(3)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解答本題,先從文本二中篩選出相關的分析角度,再結合對材料一的理解進行分析。4.C.“別里科夫慎重地選擇向上匯報,這是一種善意的通告”錯。這種行為應該是沙皇統治忠實走狗的必然舉動。

故答案為:C。5.①由“由于校長太太的盡力撮合,華連卡開始對我們的別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戀愛方面,特別是在婚姻方面,慫恿總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們——開始向別里科夫游說:他應當結婚。況且,華連卡長得不壞,招人喜歡: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兒,有田產;尤其要緊的,她是第一個待他誠懇而親熱的女人。于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可見,在眾人的撮合下,別里科夫“昏了頭”決定結婚,渴望結婚。

②別里科夫接到“別里科夫打了雨傘,穿了雨鞋,卷起褲腿,正在走路,臂彎里挽著華連卡;下面綴著一個題名《戀愛中的anthropos》”的漫畫時,他“難堪極了……臉色發青,比烏云還要陰沉……他的嘴唇發抖了”,可以看出他十分氣憤。

③看到“柯瓦連科騎著自行車來了,他的后面,華連卡也騎著自行車來了,漲紅了臉,筋疲力盡,可是快活,興高采烈”的時候,別里科夫“別里科夫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他站住,瞧著我”“他似乎心里亂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可以看出他心神不寧。

④聽到柯瓦連科的斥責時,別里科夫“別里科夫臉色蒼白,站起來……別里科夫心慌意亂,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這還是他生平第一回聽到別人對他說這么不客氣的話”,可以看出他心慌意亂。

⑤別里科夫滾下樓,遇到華連卡時“可是,他滾下樓的時候,偏巧華連卡回來了,帶著兩位女士。她們站在樓下,怔住了。這在別里科夫卻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是啊,這樣一來,全城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還會傳到校長耳朵里去,還會傳到督學耳朵里去。哎呀,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說不定又會有一張漫畫,到頭來弄得他奉命退休吧。……”,可以看出他狼狽窘迫,無地自容,恐懼絕望。6.①結合文本二“契訶夫能寥寥幾筆給你勾畫出一幅人物肖像,而就是這寥寥幾筆,卻把人物勾畫得那么逼真而自然,使人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跡”和文本一“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從他的臉色分明看得出來他病了。還沒到放學的時候,他就走了,這在他還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沒吃午飯。將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連科家里去了”可知,人物形象逼真自然,別里科夫的形象刻畫荒誕里透著真實自然。

②結合文本二“他的短篇小說都有非常出色的開頭。往往只用幾句話就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要點,不加修飾,卻又十分準確。他能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某個地方某片風景、某段對話或者某個人物,不需要詳細地解說或長篇描述,只消精確地把事物勾勒出來,便可做到這一點。我想,這是他善于用異常質樸的眼光觀察事物的緣故”可知,語言特色簡練樸實;結合文本一“他的臥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掛著帳子。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房里又熱又悶,風推著關緊的門,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么事,深怕小賊溜進來。……”可知,用夸張的手法,漫畫式的筆調,寥寥幾筆,勾勒出別里科夫的外貌特征。

③結合文本二“契訶夫的人物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形象,他們過著一種奇特的、非人間的生活。他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能力,把文中的人物籠罩在某種氣氛中。他們不是生活在太陽底下的平常人,他們仿佛是意識的化身,相互之間即使沒有語言也能直接交往。他的人物沒有各自固定的特性,而是通過臨時構想奇妙地混合而成,因此,他們實際上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作品人物刻畫沒有固定的特性,是意識的化身,被置于某種特定氛圍中進行刻畫,交融而成。由文本一可知,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還有許多,別里科夫并不是一個個體的存在,而是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答案】7.DJM8.B9.D10.①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他們,用盛怒來威嚇他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不會感念皇上的仁德,外表恭順但心里并不順從。②唯獨這個成名因為胥吏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馬車,得意洋洋。11.參考答案:《促織》:天子一時的嗜好會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要審慎從事。《諫太宗十思疏》:要保持對自身的反思,時時殷憂;要警惕民心向背,不能勞民傷財。【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還要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關鍵點: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語氣詞、動賓搭配、句式整齊等。要根據語意做題,可用排除法。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和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關于實詞,本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平時的學習中應對重要的文言實詞多加積累,做題時結合句子進行判斷即可。關于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與原文不符合之處。

(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甲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得高,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微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安寧和吉慶。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卻想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源泉卻想要泉水流得遠一樣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一旦功業建成就德性衰減。國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當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余,現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為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胡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至親骨肉也會成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人們最終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難道能忽視不管嗎?(節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乙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更加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唯獨這個成名因為胥吏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洋洋。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時,哪里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將要用這些酬報那些年紀大又老實忠厚的人,就連巡撫、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確實是這樣的啊!”(節選自蒲松齡《促織》)7.句意:因為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為結構相似的兩個分句,故J處需加句讀;

“則”譯為“就”,表順承關系,前后兩個分句應斷開,故應在“則”前斷開,M處需加句讀;

“在殷憂”“既得志”都作各分句的狀語,故應在“憂”后斷開,D處需加句讀。

故答案為:DJM。8.A.正確。“安”,安定/疑問副詞,哪里。句意:想要國家安定/沛公在哪里?

B.“相同”錯。“當”,掌握/假使。句意: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假使與秦國較量。

C.正確。

D.正確。

故答案為:B。9.D.“批判以蟲致富的無情”錯。作者對底層百姓的遭遇充滿了深刻的同情,并非對成名一家得以富貴有諷刺和批判之意。

故答案為:D。10.得分點:

(1)“雖”,即使;“董”,督察;“振”,同“震”,威嚇;“茍免”,指茍且免于刑罰;“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2)“蠹”,蛀蟲,比喻胥吏;“裘馬”,名詞做動詞,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馬車。11.《促織》通過主人公成名從悲到喜、喜極生悲、悲極復喜,禍福轉化的奇特故事情節,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宮廷”的驕奢淫逸,以及各級官吏的媚上責下“假此科斂丁口”等等罪責,同時也提示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結尾評論說“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意思是“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正因為一舉一動皆關乎天下百姓的命運更要審慎入微。

《諫太宗十思疏》第二段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開頭幾句,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國之安”,就必須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來,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殷憂,則竭誠待人;得志,則縱情傲物。而“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里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發人深省。因此君主應警惕和克制權位和欲望,不能勞民傷財。

兩文都闡述了“不可忽”的原因,立論相近,《促織》以批判和諷刺為主,《諫太宗十思疏》以勸諫和勉勵為主。【答案】12.C13.①《菩薩蠻·諸客往赴東鄰之集》選取平常景物描寫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場景,表現鄰里之間和睦融洽的溫情。②《念奴嬌·過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現了詞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懷和高潔的人格。【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以及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題是對比閱讀,先分析兩首詩歌的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情感,再將兩首詩歌進行對比,比較其不同之處。12.C.“直抒胸臆”錯,此句深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情懷。

故答案為:C。13.從景物描寫角度來看:

《菩薩蠻·諸客往赴東鄰之集》“庭葉翻翻秋向晚,涼砧敲月催金剪”選取了庭中葉、砧聲、明月等常見晚秋意象,描繪了晚秋的景色,其中疊詞“翻翻”,形象地寫出庭前樹葉飄飛的姿態,生動地寫出了人們月下趕制寒衣的情景,營造一種清幽的氛圍;

《念奴嬌·過洞庭》“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摹洞庭月色: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又運用江水之澄澈映襯月光的皎潔,意境恢宏。

從情感的表達來看:

《菩薩蠻·諸客往赴東鄰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場景“鄰翁開社甕,喚客情應重”,寫出了鄰翁請客的濃濃情意,鄰居熱情好客,不醉不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