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急性HIV定義、流行病學特點、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公共衛生意義等診療管理_第1頁
臨床急性HIV定義、流行病學特點、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公共衛生意義等診療管理_第2頁
臨床急性HIV定義、流行病學特點、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公共衛生意義等診療管理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急性HIV定義、流行病學特點、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公共衛生意義等診療管理一、定義與流行病學特點1.急性期定義

我國將HIV感染急性期定義為感染后6個月內,需滿足以下條件:

6個月內有明確流行病學史(如高危性行為、靜脈吸毒等);

實驗室檢測顯示血漿HIVRNA或p24抗原陽性,或抗體由陰性/不確定轉為陽性。

急性期感染者病毒載量極高(可超過10^7拷貝/mL),傳播風險是慢性期的43倍,且傳播性耐藥突變檢出率高達33.9%。

2.臨床表現

急性逆轉錄病毒綜合征(ARS)常見癥狀包括發熱、皮疹、咽痛、淋巴結腫大等,但癥狀非特異性,易被誤診為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

二、篩查與診斷

1.擴大篩查范圍

-高風險人群:包括PrEP/PEP使用者、無癥狀但高危行為者、近期診斷性傳播疾病(STI)患者等。

多學科協作:呼吁發熱門診、皮膚科等非感染科醫生提高篩查意識。

2.診斷流程

核酸檢測優先:抗體檢測可能因窗口期漏診,推薦對高危人群直接進行HIVRNA或p24抗原檢測,尤其是抗體陰性/不確定者。

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結果綜合判斷,必要時輔以CD4/CD8比值等免疫指標。

三、治療管理

1.快速啟動抗病毒治療(cART)

啟動時機:確診后應盡快啟動,有條件者可在當日開始治療,無需等待全部基線檢測結果。

方案選擇:優先選擇高效、耐藥屏障高的方案,如基于第二代整合酶抑制劑(INSTI,如多替拉韋DTG、比克替拉韋BIC)或增強型蛋白酶抑制劑(PI,如達蘆那韋DRV/c)的三聯方案。避免使用耐藥率高的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

2.耐藥檢測

基線需進行基因型耐藥檢測,尤其對使用過長效卡替拉韋(CAB-LA)PrEP或含INSTI的PEP方案者,需排除INSTI耐藥突變。

3.隨訪與評估

治療后4周、12周需監測病毒載量,若24周后仍>200拷貝/mL,需評估依從性或耐藥性。

四、患者教育與性伴管理1.教育重點

強調急性期高傳播風險、依從性重要性及藥物不良反應;

指導減少高危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或暴露前預防(PrEP)。

2.性伴通知與檢測

動員急性期感染者的近期性伴進行HIV檢測,及時阻斷傳播鏈

五、公共衛生意義急性期管理可顯著降低病毒儲存庫規模、延緩免疫系統損傷,并通過早期抑制病毒傳播減少新發感染(約50%的性傳播源自急性/早期感染者)。

更新亮點:

篩查強化:擴大高危人群覆蓋,推廣核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