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01 (3-5章)【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商務星球版)_第1頁
清單01 (3-5章)【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商務星球版)_第2頁
清單01 (3-5章)【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商務星球版)_第3頁
清單01 (3-5章)【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商務星球版)_第4頁
清單01 (3-5章)【考點清單】-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商務星球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地球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考點01】七分海洋三分陸地1、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由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組成。海洋面積面積為3.61億平方千米,約占71%,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約占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海陸分布:不均勻。(1)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東半球;(2)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3)無論是什么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其中北極中心為北冰洋,南極中心為南極洲。(4)記憶口訣:陸地東北多,海洋永遠廣。【考點02】七大洲1、大陸和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共分為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順序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2、面積和輪廓(記憶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3、七大洲的特征(1)亞洲的面積最大,大洋洲的面積最小。(2)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島嶼。(3)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其中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是個整體,合稱為亞歐大陸。(4)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合稱美洲。(5)南極洲絕大部分位于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這里終年冰雪覆蓋,是唯一無人定居的大洲。4、大洲分界線:(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記憶口訣:烏烏里大黑土(2)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3)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4)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5)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6)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考點03】四大洋1、概念:海洋是海和洋的總稱。海是洋的邊緣部分,一般靠近大陸,常常由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開。2、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照它們的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積幾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3、四大洋的主要特點名稱主要特點太平洋面積最大、水體最深、島嶼最多。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熱帶。北冰洋面積最小、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水溫最低。4、四大洋的深度排名: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第二節海陸變遷【考點01】海陸變遷1、滄海桑田海陸變遷實例證據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巖石中含有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海底有古森林遺跡2、海陸變遷的原因原因實例地殼的變動自然原因如喜馬拉雅山脈在上升,大西洋面積在擴大海平面的升降如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人類的活動人為原因如荷蘭通過圍海造陸來增加土地面積【考點02】大陸漂移1、大陸漂移學說:提出者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內容是:大約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2、大陸漂移學說的相關證據:證據輪廓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生物的相似性圖片解釋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同時代的古老地層竟然恰好能連接到一起說明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曾是緊密相連的整體,后來才分開的。輪廓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動物的相似性【考點03】板塊構造學說1、板塊構造學說(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2)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3、板塊運動(1)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拉伸(生長邊界),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2)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消亡邊界)的地帶,例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4、火山和地震帶: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例如: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脈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相碰撞形成的。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相碰撞形成的。落基山脈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相碰撞形成的。日本和臺灣多地震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碰撞擠壓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四川地區多地震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碰撞擠壓處。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由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不斷碰撞擠壓;紅海面積不斷擴大主要是由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拉伸。馬來群島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紅海擴張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地帶東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拉伸而成英國地震少英國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第四章天氣與氣候【考點01】天氣預報與空氣質量1、天氣與氣候天氣氣候概念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區別①短時間的;②多變的①較長時間;②相對穩定聯系天氣是形成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對多年天氣狀況的概括2、衛星云圖(1)藍色綠色黃色白色陰雨區3、天氣預報(1)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是天氣預報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一系列的天氣符號來表現各地不同的天氣情況。(2)常見天氣符號(3)看懂簡單的天氣預報圖:4、空氣質量(1)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可用空氣污染指數來表示。(2)影響因素:①自然因素:風、雨等。②人類活動:人為污染物的排放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工廠、企業排放的廢氣,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尾氣,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燒產生的廢氣等。尤其是汽車尾氣的排放,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猛增,已經成為我國一些大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3)改善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擴大城鄉綠化、增加水域面積、實施生態修復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的空氣質量。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差異【考點02】氣溫的變化與差異1、氣溫和氣溫觀測定義氣溫指大氣的冷暖程度,氣溫的單位為攝氏度(°C)。測量將溫度計放在離地面1.5米處的百葉箱來測定氣溫。平均氣溫一個地區的氣溫常用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來表示。計算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氣溫一個月內各日平均氣溫值相加再除以該月的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當中各個月平均氣溫值相加再除以122、氣溫的變化日變化最高在一天當中,陸地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點(14點)左右最低在一天當中,陸地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年變化最高在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7月最低在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3、氣溫的差異(1)等溫線:①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的平滑曲線,就是等溫線。②等溫線的判讀: 位置氣溫特點等溫線特點氣溫的高低A低溫中心呈閉合狀,溫度最低氣溫的高低B高溫中心呈閉合狀,溫度最高溫差的大小C溫差大等溫線密集溫差的大小D溫差小等溫線稀疏③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表示氣溫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和海岸線平行,表示氣溫主要受海陸位置的影響。4、世界氣溫的分布:(1)緯度位置: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2)海陸位置:同一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陸地氣溫低于海洋。(3)洋流因素:暖流經過氣溫較高,寒流經過氣溫較低(4)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5、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南半球大,等溫線更彎曲;南半球海洋面積遠遠大于陸地,等溫線更平直。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差異【考點03】降水的變化與差異1、降水:定義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態或液態的水,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除了降雨外,還包括降雪、降冰雹。測量雨量杯和量杯單位毫米計算將一日中各次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該日降水量將一個月內各日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該月降水量。測量降水量時,如果是降雪或者冰雹,則需將它們融化成水之后再測量。2、降水的季節變化1、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并表現為不同季節降水量的變化。通常,我們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這種變化。2、我國各地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雨熱同期)這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但易發生春旱、夏澇等災害。如下圖:青島市各月降水量是不一樣的,不同季節的降水量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3、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根據降水的季節變化,全球可分為以下類型。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常年濕潤型冬季多雨型常年少雨型3、降水的空間分布1、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點用線連接起來。2、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1)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位置)(2)中緯度地區,一般沿海多雨,內陸少雨(海陸位置)(3)暖流經過降水多,寒流經過降水少。(洋流因素)(4)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因素,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5)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大陸西部、內部少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東部多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3、乞拉朋齊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小鎮,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777毫米。1960年8月至1961年7月,這里的降水量曾高達26461毫米,被稱為世界“雨極”。4、智利位于太平洋東岸,該國的阿塔卡馬沙漠,氣候極其干燥。該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0.1毫米,被稱為世界“干極”。第四節世界的氣候【考點04】世界的氣候1、氣候與生活(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天氣是某地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變化,特點是多變;氣候是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穩定性。(2)古詩詞中的天氣: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②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④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⑤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3)古詩詞中的氣候:①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②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③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⑤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2、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例如,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地區終年高溫多雨,亞歐大陸內部干旱少雨,極地地區終年嚴寒。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某一地區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特征;也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地區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量柱狀圖,分析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3、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1、熱帶氣候類型:名稱分布規律氣候特征自然景觀熱帶雨林氣候赤道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熱帶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北緯10°到北回歸線附近的亞歐大陸東南部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熱帶季雨林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內部終年炎熱干燥(高溫少雨)熱帶沙漠2、亞熱帶氣候和溫帶氣候類型名稱分布規律氣候特征自然景觀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東部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地區的大陸西部冬溫夏涼,全年降水均勻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地區的大陸內部夏熱冬寒,全年干燥少雨溫帶草原溫帶荒漠針葉林3、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名稱分布規律氣候特征自然景觀寒帶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長冬無夏,終年嚴寒寒帶苔原寒帶冰原氣候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終年酷寒,冰雪覆蓋寒帶冰原高原、高山氣候中、低緯度海拔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區垂直變化非常明顯第五節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考點05】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1、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因素氣溫降水緯度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海陸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地形海拔低,氣溫高;海拔高,氣溫低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人類活動人類活動會對氣候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有些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部地區的氣候,如人工綠化、興修水利、建設生態防護林等。有些人類活動,可能使當地的氣候惡化,如濫墾濫伐、過度放牧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代人類活動還會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例如,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問題,就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節世界的人口【考點01】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增長趨勢:世界人口數量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2、人口自然增長率(1)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的。(2)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內出生總人口/總人口×100%-年內死亡總人口/總人口×100%。3、各地區人口增長狀況:從地區分布看,歐洲、北美等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個別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考點0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公式該地的人口總數(人)該地的人口總數(人)該地的面積(平方千米)意義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程度。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影響因素分布特點自然因素氣候世界上溫帶、亞熱帶以及熱帶的部分地區集中了世界絕大部分人口,寒帶和干旱地區則人口稀少。緯度北半球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90%,而20°N~60°N的緯度地帶集中了世界80%左右的人口。地勢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勢比較低平的地區,約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海陸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遠,人口越稀疏。大陸內部的廣大地區人口比較稀少。社會經濟因素在相似的自然條件下,人口的分布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直接相關。例如,多數人愿意在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社會治安好、物質和精神生活環境舒適的地方居住。人口稠密區:地區稠密原因分布共同特點:分布在中低緯度沿海和平原地區①亞洲東部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②亞洲南部③歐洲西部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④北美洲東部人口稀疏區:地區稀疏原因分布共同特點①沙漠地區極端干旱自然條件惡劣②雨林地區過于濕熱③高緯度地區終年嚴寒④高原、山區高寒缺氧【考點03】人口問題1、人口問題: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人口問題。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如果短時間內增加的人口太多,會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3、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有的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等。4、應對人口問題的政策: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有的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實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的國家,則采取措施鼓勵生育。第二節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考點01】三大人種1、劃分依據:根據體質(體貌)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不同人種雖然有體質上的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2、三大人種的特征(1)黃色人種皮膚黃色,眼睛為褐色或黑褐色,頭發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2)白色人種膚色淺白,眼睛呈碧藍色、褐色或淺灰色、淺褐色,頭發多為金黃色或棕色,且為柔軟的波狀或直發,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3)黑色人種皮膚黝黑,眼睛是黑色,頭發黑且多卷曲,鼻寬且鼻梁較矮,嘴唇厚并凸出。3、三大人種的分布(1)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黃色人種。(2)白色人種是目前分布最廣泛的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中亞、南亞以及非洲的北部,伴隨歐洲的殖民擴張還擴展到美洲和大洋洲。(3)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區。美洲也有黑色人種分布。【考點02】多樣的語言1、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一般說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2、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3、語言的分布及特征(1)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2)英語:分布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3)西班牙語: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4)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國家。(5)俄語: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等原蘇聯盟國。(6)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地區。【考點03】三大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創始人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主要分布地區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發源地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古印度發源時間公元1世紀公元7世紀公元前6-前5世紀節日圣誕節、復活節開齋節、古爾邦節佛誕節教徒修士、修女穆斯林和尚、尼姑宗教經典《圣經》《古蘭經》《佛經》主要特點信仰人數最多第二大宗教第三大宗教宗教建筑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在中國,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第三節聚落——人類的聚居地【考點01】城市和鄉村1、概念和分類:概念聚落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類鄉村聚落2、聚落形式:類型鄉村城市差異外觀范圍小,建筑物矮,道路稀疏,人口數量少,汽車流量小等范圍大,建筑物高,道路密集,人口稠密,汽車流量大等劃分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生產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