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安康市高三語文第三次模擬聯考試卷(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5.04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孔子論仁,多因材施教,會根據提問者的性情、志向、程度來指點。“顏淵問仁”章是孔子少有的關于仁的正面回答。顏淵以好學著稱,聞一知十,提問能切中要害。問難愈多,夫子的回答則愈顯精微;回答精微,則仁道的傳得者愈眾。顏淵問仁,在得到夫子“克己復禮”的回答后,又立刻“請問其目”,然后才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四勿”之教,可謂學生善學,老師善教,由此生發出孔顏授受、師生相印的樂趣,所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盡心上》)之樂,莫過如此。從主題上看,該章闡述的仁禮關系既是關鍵處,也是爭議處。關于“克己”為本還是“復禮”為本,歷來爭訟紛紜。此立場的選擇還牽涉對下一句“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解釋。不過對于理解仁與禮的關系而言,這些爭議反倒是次要的。因為,無論是“以仁釋禮”抑或是“以禮成仁”,無不是針對春秋以降禮崩樂壞的現狀而展開的。禮崩樂壞的快樂,表現為視非禮之舞,聽非禮之聲,言非禮之時,動非禮之輅,要么源于放縱欲望,要么來自破壞規則,唯有在這樣的現實處境中,方顯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的快樂有多么難能可貴。如果說“顏淵問仁”章體現了孔顏授受的內圣之學,那么“顏淵問為邦”章則對應孔顏授受的外王之學。顏淵以治國理政問之,孔子以禮樂答之。禮有文質之分,樂有淫正之別,當因襲損益,以通古今之變。損益、通變須有一尺度,仁即禮樂的尺度。當一個人以仁心行時、乘輅、服冕、樂舞,不違仁、不越禮,從心所欲不逾矩,不亦樂乎?面對禮崩樂壞、眾生皆苦的生活現實,孔顏師徒沒有選擇在現實的困頓面前放縱欲望,也不像佛老之徒在倫常日用之外追求別的樂處,而是力行仁道以充實禮樂,在憂患中實現人生樂境。從這個角度看,孔顏之樂確實與孔顏授受的好學樂教有內在聯系。(摘編自王江濤《好學樂教與孔顏真樂》)材料二:顏回身居陋巷,處之泰然,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故而夫子賢之。但顏回究竟因何而樂,破解之道也就成了一面鏡子,映照著每一個人的心性和品德,甚至成了時代精神的風向標。第一,樂天。顏回安于窮困,與孔子粗茶淡飯,曲肱而枕,樂在其中,唯他能與夫子“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顏回順乎天時,無所黏滯,身心諧和,鳶飛魚躍,從心所欲,夫復何求?顏回不遷于物,不累于形,與天地同流,此心廣大,與宇宙同一,令萬物皆備于我,既能贊天地之化育,也就與天地同儔。第二,樂學。顏回之德不僅僅在于品性醇厚,恬淡自守,不求聞達,甘于清貧,樂天知命,更在于以“為邦”為旨歸的全面學習。顏回精通儒家之道,方有“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論語·子罕》)的深刻體悟。顏回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有道而正,樂此不疲,不遷怒,不貳過,故夫子獨稱其好學。顏子博文約禮,進而不止,不知疲倦,樂在其中,才能于夫子之道無所不說,庶幾近于化境。第三,樂道。貧無可樂,“道”才是終極目標,茍有所得,即“道德”之古意,必然讓人興奮、戰栗而幸福,豈是富貴可比?顏回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為后世君子之楷模。顏子所樂的“道”具體表現為“仁”,即顛沛造次于是而臨難不辭的根本要求。顏回不僅自己不違仁,還能通過克己復禮,使得天下歸仁。篤信好學,守死善道,顯隱無間,就是顏回之樂。顏回之樂,孔子皆有之,而夫子之樂,則遠超顏回矣。其一,文教之樂。孔子喟然贊嘆曾點在于其超然物外,遂性自然,靜觀天理流行;也在于其通過文教而風化天下,積極入世。“風乎舞雩,詠而歸”,樂得其所,與圣人志同,就是堯舜氣象。樂山樂水,終究歸于“仁者”“知者”。暮春的風詠和雩舞,既是沂水之上的祭祀活動,也是一場修齊治平的實踐課,其本質無關風月,亦非瀟灑自樂,而是集詩教、樂教、禮教于一身的活動。孔顏之樂便有內外兩層意蘊——個體超越與天下關懷,二者合而為一,方為真樂。夫子有教無類,讓王官之學走入尋常百姓家,令所有人受益,俾能斯文不喪,則人類便可生生不息。其二,制禮作樂。夫子樂在富民、保國、教化以及協和萬邦,更在于發憤忘食、樂而忘憂地刪述修訂舊文,制作典籍。如無孔子制禮作樂而構建文化事業,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明代李贄《贊劉諧》)恐非虛言。孔子作《春秋》,以一字褒貶,考證核實古人邪正,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孔子所樂,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看似簡單,非厚實的文教政制難以成之,亦非能紹明世者不足以當之———這才是真正的堯舜氣象。樂民之所樂,以天下萬代之樂為樂,其樂何極!(摘編自程志敏《孔顏所樂何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為老師的孔子善教,作為學生的顏淵善學,這在顏淵“問仁”而孔子給出“四勿”之教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B.與放縱欲望或破壞規則的視非禮之舞、聽非禮之聲、言非禮之時等相比,人們在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的時候更快樂。C.顏回之樂與孔子之樂是可以等量齊觀的,因為顏回身居陋巷,處之泰然,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顏回被孔子贊為“賢”。D.“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表明孔子制禮作樂而構建文化事業的作用,如孔子考證古人邪正使亂臣賊子改邪歸正。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顏回好學,聞一知十,提問能切中要害;顏回還樂學,博文約禮,進而不止,不知疲倦。B.可以認為“顏淵問仁”“顏淵問為邦”兩章分別體現了孔顏授受的內圣之學和外王之學。C.顏回“樂天”,體現在順乎天時、身心諧和、從心所欲、不遷于物、與天地同流等方面。D.孔子贊成曾點的原因是“風乎舞雩,詠而歸”蘊含著通過文教而風化天下的入世理想。3.根據材料二,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顏回(顏淵)“樂道”的一項是(3分)A.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B.子曰:“盍各言爾志?”顏淵曰:“愿無伐(夸耀)善,無施(夸耀)勞。”C.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較短的時間)至焉而已矣。”D.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4.兩則材料都談論了孔子和顏回,但闡述的主要內容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5.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來談論學習。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談談你對學習上“樂之”的理解以及從中獲得的啟示。(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上嶺網紅凡一平上嶺村今天格外紅火,熱絡。各地前來祝賀黃善的粉絲和網紅絡繹不絕,黃善不得不把車停在學校。他拎著那大半桶黃鱔往家走。攝像師這時開啟直播,山清水秀的上嶺村因為黃善和一桶黃鱔進入大眾的視野。從學校到黃善家短短五分鐘的路程,直播間涌入了三萬人。隨著粉絲和其他網紅的涌入,直播間人數急劇飆升,達到“十萬十”,并且居高不下。想成為網紅的粉絲和已經成為網紅的前粉絲,爭先恐后地鉆進鏡頭里,搔首弄姿,上躥下跳。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黃善是他們的榜樣、老師,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人如潮涌的當口,黃善開始帶貨。他今天兜售的不是黃鱔,而是手機。他誦念著商家提供的廣告語,口無遮攔,天花亂墜。不知名的手機在他的鼓吹下神通廣大,眾見聞者紛紛點擊“小黃車”,下單狂購。當然吸引眼球的還有那大半桶黃鱔————它們正一條一條地被破肚、清洗,然后集體下油鍋,配合佐料翻炒,再分成一碟一碟上桌,供眾人享用。手機和黃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他大碗喝酒,大放狂言,心安理得。大醉三天的黃善醒來,發現形勢變了——質疑甚至揭露他捉黃鱔造假的信息和聲音在網絡上流行,鋪天蓋地,像萬箭齊發朝他射擊。傳聞中具體的造假方式————由人先把搜羅來的大黃鱔預先放入池塘,由黃鱔自行打洞,再由黃善去捕捉。傳聞如重磅炸彈,炸破了黃善的神話,他的粉絲從高峰時的近千萬掉到了五百萬。黃善首先想到也是首先見到的,是他的攝像師唐秀峰。唐秀峰是黃善的發小,小學畢業后,黃善輟學了,而唐秀峰繼續升學,去年大學畢業,唐秀峰沒有找到工作,準確地說是嫌棄已經找到的工作,他從城里來到鄉下,找上黃善,兩人一拍即合,就是黃善只管捉黃鱔,唐秀峰負責幕后工作,拍黃善捉黃鱔,然后把視頻發到網上,見機操作、炒作,稿費和其他商業收入六四分。兩人勠力同心,默契配合,僅僅半年,“捉黃鱔的黃善”迅速躥紅,兩人隨之暴富。唐秀峰一臉愁苦,對小他一個月的黃善說:“黃弟,你現在醒了,用視頻發個聲明,說這純屬造謠,OK?”黃善看看手機鏡頭,又看看鏡頭后面的唐秀峰,慌里慌張,心虛到仿佛都被掏空了。“網上傳的,都是事實呢。”黃善說,“起初我就不想騙人,都是你哄我的,現在看來是被你騙了。”的確,大黃鱔不易有,所以從兩個月前,一旦捉得兩斤以上的黃鱔,不賣不吃,統統留著。它們身長體重,色澤精彩,進入新的池塘,如募集而來的身強體壯的士兵,重新投入沙場。黃善將它們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有的達到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次數。他不曾料到,這其實是埋下了隱患,讓細心的甚至專業的網民產生了質疑,并予以揭發。因為他不想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他咬咬牙,心虛地對著手機鏡頭,厚著臉皮說:“我沒有造假……”聲明的視頻發布到網上,關注的網民半信半疑,有的回關,有的則退出了。總之,五百萬的粉絲總量沒有再下降,唐秀峰看著搖錢樹一般的黃善免于暴風雨的侵襲,松了一口氣。依山傍水的上嶺村鳥語花香,如詩如畫,但如今在黃善眼里卻成了雷場。自從他成為網紅和上嶺村的首富,他的確怠慢了村莊的人們,常對他們吆五喝六。他行走在夜色斑駁的村莊。村莊黯淡,但不平靜。黃善知道還有一些不甘寂寞的人,正在為生活和夢想努力奮斗。他猜想,出賣他的人應該在這些人里邊。仿佛已經鎖定了最大的嫌疑人,黃善徑直朝嫌疑人的家走去。持續、高亢的聲音灌入他的耳朵里,像驚濤拍岸。那是覃鳳飛、韋婉寧母女在歌唱。想著覃鳳飛、韋婉寧母女,黃善膽戰心驚。與她們糾葛交織的往事,像冰火兩重天,攪動他的回憶——在成為網紅之前,黃善追求過韋婉寧。他天天往她家送黃鱔。他送的黃鱔,每次都被韋婉寧的母親覃鳳飛丟出來。黃善靠捉黃鱔出了名,至少母親覃鳳飛是后悔了,她托人傳話,也親自登門,但黃善沒有明確應允。也許是不服,也許是認為自媒體是發達的門路,母女倆拍起視頻,做起直播。黃善偶爾會刷到母女倆的抖音視頻,但心里只有蔑視和輕侮。黃善聽著齊心協力的母女唱歌,看著她們跳舞,竟聽得有味,看得出神。他從近在眼前的母女身邊撤退,他若有所悟,患得患失地行走在秋天的暗夜里。“黃善,黃善!”他聽到韋婉寧說:“你人都來了,為什么沒有膽量再進一步?”“網上關于你的事情,我都曉得了。”她說,“你不用懷疑我們村里的人,任何人都不恨你,包括我,包括我媽。”數天之后,黃善再度出現在池塘邊,心里不再患得患失。從城里歸來的唐秀峰就在黃善身旁,他胸有成竹,像一名信心滿滿的導演。剛剛更換的另一個牌子的手機在唐秀峰手中炫耀,像一件即將攻城略地的武器。他沒想到,一旁的黃善忽然奪過他手中的手機,扔進了池塘里。掉在池塘泥水里的手機瞬間光彩湮滅,像一只死蛤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黃善因自己捉黃鱔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而走紅,有很多粉絲,他趁勢進行直播來兜售手機,大肆鼓吹這款不知名的手機。B.黃善“捉黃鱔”其實是造假行為,有關黃善造假的信息在網上發酵,抨擊他的人很多,他的粉絲量也降了將近一半。C.通過炒作使黃善成為網紅的是黃善的發小唐秀峰,他讓黃善發出“沒有造假”的視頻聲明,之后黃善的總粉絲量沒再下降。D.黃善認為揭發他造假的最大嫌疑人是他曾經追求過的韋婉寧以及韋婉寧的母親,這是自己對她們的蔑視和輕侮造成的。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一段中的“直播間人數急劇飆升……上躥下跳”描寫了黃善直播現場的盛況,為后文寫黃善直播帶貨做了鋪墊。B.小說整體上運用倒敘手法,先寫直播盛況,后寫“黃善只管捉黃鱔”而唐秀峰負責炒作來使“捉黃鱔的黃善”迅速躥紅。C.“你人都來了……再進一步”似乎話中有話,韋婉寧表面上說黃善為何不進屋,也似乎在嗔怪他不再主動去追求她。D.小說展現了一個在網絡直播和粉絲經濟影響下的鄉村,村民黃善在誘惑中失去了自我,但他最終做出了改變,前后形成反差。8.如果有讀者認為“出賣”黃善的人不是上嶺村人,那么有哪些理由可以支撐這種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4分)9.黃善捉黃鱔造假,他的心理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初,上①令群臣議封建,魏征議以為:“若封建諸侯,則卿大夫咸資俸祿,必致厚斂。又,京畿賦稅不多,所資畿外,若盡以封國邑,經費頓闕。又,燕、秦、趙、代俱帶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內地,難以奔赴。”禮部侍郎李百藥以為:“今使勛戚子孫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將驕淫自恣,攻戰相殘,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十一月,詔:“皇家宗室及勛賢之臣,宜令作鎮藩部,貽厥子孫,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為條例定等級以聞。”(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九》,有刪改)材料二:宗室人才之盛,未有如唐者也,天子之保全支庶而無猜無戕,亦未有如唐者也。太宗之所以處之者,得其理矣。高祖②欲強宗室以鎮天下,三從昆弟③之屬皆封王爵,使循是而不改,則貴而驕,富而溢,邪佞之士利賴之而導以放恣,欲強之,適以貽其災而必至于弱,晉、宋④之所以自相戕滅而終于孤立也。太宗從封德彝之言,而曰天子養百姓,豈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以公天下者,即以安本支而勸進其賢能。德彝,佞人也,于此而幾乎道矣。為天子之懿親,妾媵廣,生養遂,不患其不蕃衍也;遠于十姓百家雞犬錐刀之鄙猥,不患其無可造之材也。而強慧者得勢而狂,愿樸者溫飽而自廢,于是乎非若劉濞、司馬倫之自龁以亡,則菽麥不分,如圈豚之待飼而已矣。夫節其位祿之數,登之仕進之涂,既免于槁項⑩無聞之憂,抑獎之于德業文章吏治武略之美,使與天下之英賢匯進而無所崇替,固將蒸蒸勸進而為多士之領袖以藩衛天家。故唐宗室之英,相者、將者、牧方州守望郡者,臻臻⑥并起,而恥以紈袴自居,亦無有夢天吠日、覬大寶而干甸師①之辟者。施及于今,隴西之族猶盛焉,不亦休乎!孟子曰:“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富貴者,其可以非所宜而長有之乎?制之有等,授之有道,而后欲貴者之果能貴,欲富者之果能富也,義之至、仁之盡也,大公行而私恩亦遂矣。(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有刪改)[注]①上: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②高祖:唐高祖李淵。③三從昆弟:族兄弟,指與自己同一高祖、不同曾祖的同輩男性。④晉:西晉。宋:南朝宋。⑤槁項:枯槁羸弱。⑥臻臻:茂盛、繁盛的樣子。⑦甸師:古代官名,主管王室祭祀、喪事以及對王室宗親和有爵位的貴族的死刑執行。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非有大A故B毋或C黜免D所司E明白為條例C定等級H以聞。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若盡以封國邑”與“既東封鄭”(《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封”詞義不同。B.禮部,中國古代官署之一,與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稱“六部”。C.所以,用來……的,與《師說》“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的“所以”詞義相同。D.加點的“盛”與《五代史伶官傳序》“請其矢,盛以錦囊”中的“盛”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令大臣們議論分封諸王的事,魏征和李百藥闡述了看法,后來唐太宗下詔說應讓皇室宗親以及勛貴大臣擔任地方長官。B.唐高祖想要強化宗室以鎮守天下,分封族兄弟,但最終給他們帶來了災禍;而西晉、南朝宋也曾發生宗室自相殘殺的事情。C.如果節制賜予宗室子弟爵位和俸祿,讓他們能夠走上仕途,那么可鼓勵其追求文章、吏治、武略,讓他們抗衡天下人才。D.唐朝宗室中的一些英杰成為宰相、將軍、州郡長官,他們都恥于以紈绔子弟自居,也沒有覬覦皇位而最終被施以極刑的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以公天下者,即以安本支而勸進其賢能。(4分)(2)富貴者,其可以非所宜而長有之乎?(4分)14.為什么唐太宗最終沒有實行分封?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述。(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①高適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洛陽故人初解印,山東小吏②來相尋。上卿③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豁達常推海內賢,殷勤但酌尊中酒。飲醉欲言歸剡溪,門前駟馬光照衣。路傍觀者徒唧唧,我公不以為是非。[注]①司錄:官職名,崔司錄此時已辭官。大理:大理寺,京城掌管刑獄的官署。②山東小吏:高適自稱,此時其已辭去縣尉之職。③上卿:李卿。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多雨”“沉沉”描繪了陰沉多雨的秋日景象,為全詩奠定了壓抑而深沉的情感基調。B.“洛陽故人”指崔司錄,“山東小吏”指詩人自己,詩人關心并尋訪辭官后的崔司錄。C.李卿常常推舉天下的賢才,這樣的舉動展現了李卿胸懷寬廣、善于識人的品質。D.李卿喝醉時說想要歸隱,門前高大的車馬光彩奪目;而“唧唧”寫路邊旁觀者的議論。16.有評論說這首詩“體現了崔司錄與李卿的關系非同一般”,請結合全詩談談你對這一評論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引用蘇軾《赤壁賦》中的“▲,▲”兩句,直白地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不屬于自己的錢財不要拿取。(2)在作文中,小悅引用杜甫《蜀相》中的“▲,▲”兩句來稱贊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3)古代很多詩人(詞人)擅長演奏樂器,他們也常借樂器及樂曲來表情達意。樂器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如“▲,▲”兩句。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夜鳥聲聲,啼走了黑夜,迎來了黎明,也喚出了更多的鳥鳴。凌晨四五點鐘,天剛蒙蒙亮,晨霧還未散去,已有幾種鳥歡快地加入了這晨鳥的奏鳴曲。這是一場①的交響樂演奏。一開始的前奏,夜鳥還是主角,仍然帶著夜里的蒼涼,幾種叫不上名字的鳥,鳴叫聲明亮而婉轉,仿佛幾束纖細而又銳利的光穿過大樹和樓宇向夜的深處射去,明滅自然,長短有序,卷舒自由。天越來越亮,窗外更加熱鬧,樂曲的調子也逐漸歡快起來。那些夜眠的鳥睡了一夜,養足了精神,大聲吵鬧著穿過幕布走向前臺,占據了主導。夜鳥的聲音還在,但已被十幾種其他鳥的聲音淹沒了。這是一場由大自然按排好了的校園黎明曲,沒有指揮,沒有作曲,沒有導演,大自然就是一切,她將自然靈性植入每一只鳥的天性中,每只鳥都自然而然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自覺蹲守著自然的規則和自發的秩序。你聽,誰先叫,誰后叫,叫幾聲,聲音有多大,頻次有多快,都像不同的樂手按照樂譜演奏一樣②,令人驚嘆。單只鳥叫時,高吭嘹亮,群鳥俱寂,你不會覺得單調和空況;很多鳥齊鳴時,你也不會覺得嘈雜和混爛。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通感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20.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改正。(3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編碼策略是指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轉換的方法,編碼策略的關鍵是提升信息的意義性和關聯性,讓信息更容易被大腦接收和存儲。常用的編碼策略①:深層加工是指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和簡單的重復。深層加工可以讓信息更有意義性,使信息更加符合個人的經驗和知識。例如,想要快速記住一個單詞,可以分析它的含義、同義詞、反義詞、詞根、詞綴等,而不是②。常用的編碼策略還有形象化:形象化指用圖像、圖表、圖形等形式來表示信息:它可以增大信息的真觀性,使信息更容易人們記住。例如,對一個公式,可以用圖形或圖解來③,讓人們知道公式是如何得來的,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公式的含義。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需求,如衣食住行、健康與安全、娛樂和交友、獲得尊重與認可、實現理想和價值等。有人說,需求得到滿足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也有人說,滿足他人的需求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B項,“人們在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的時候更快樂”曲解原意,原文是“禮崩樂壞的快樂,表現為視非禮之舞,聽非禮之聲,言非禮之時,動非禮之輅,要么源于放縱欲望,要么來自破壞規則,唯有在這樣的現實處境中,方顯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的快樂有多么難能可貴”。C項,強加因果,前后不構成因果關系;“顏回之樂與孔子之樂是可以等量齊觀的”也不合文意,原文是“顏回之樂,孔子皆有之,而夫子之樂,則遠超顏回矣”。D項,“孔子考證古人邪正使亂臣賊子改邪歸正”于文無據,根據原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可知,亂臣賊子只是害怕)2.D(“原因是‘風乎舞雩,詠而歸’蘊含著通過文教而風化天下的入世理想”以偏概全,原文是“孔子喟然贊嘆曾點在于其超然物外,遂性自然,靜觀天理流行;也在于其通過文教而風化天下,積極入世。‘風乎舞雩,詠而歸’,樂得其所,與圣人志同,就是堯舜氣象”)3.C(C項,“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寫顏回不違仁,守仁守善,最能體現顏回“樂道”。A項,主要體現了顏回好學,在學習和理解方面具有極高的悟性和舉一反三的能力。B項,主要體現了顏回的謙遜、低調。D項,主要體現了顏回對待學習毫不懈怠,進而不止)4.①材料一以“顏淵問仁”章為例,主要闡述了顏回善學好學,孔子善教樂教,指出孔顏之樂與孔顏授受的好學樂教有內在聯系。②材料二主要闡述了顏回之樂的內涵,顏回樂天,樂學,樂道;還指出孔子之樂包含顏回之樂,但遠超顏回之樂。(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5.(1)理解:①顏回樂學,以“為邦”為旨歸。與“知之”“好之”相比,“樂之”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能為了遠大的理想而甘愿學習,心無旁騖,樂此不疲。②顏回好學,進而不止,并且樂在其中。“樂之”意味著“我愛學”,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能夠持久地進行。(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2)啟示:①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立下宏偉的志向,心甘情愿地學習,熱愛學習。②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學習為樂,讓學習能夠持久且高效。(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6.D(“這是自己對她們的蔑視和輕侮造成的”不合文意,黃善懷疑韋婉寧和她的母親,原因是黃善出名以后韋婉寧的母親“托人傳話,也親自登門”而沒有得到黃善的明確應允,而不是黃善“對她們的蔑視和輕侮”,而且黃善只是在心里對她們“蔑視和輕侮”而沒有表達出來)7.B(“小說整體上運用倒敘手法”分析不當,小說中“‘黃善只管捉黃鱔’而唐秀峰負責炒作來使‘捉黃鱔的黃善’迅速躥紅”屬于插敘)8.①大黃鱔“不易有”,可黃善“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捉的都是大黃鱔,不合常理,本就容易讓人懷疑。細心的甚至專業的網民產生了質疑,并予以揭發。②黃善追求過的韋婉寧明確告訴黃善“你不用懷疑我們村里的人,任何人都不恨你”。(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9.①在造假被揭露前,黃善心安理得。他帶貨時“口無遮攔,天花亂墜”,面對眾人則是“大碗喝酒,大放狂言”。②在造假被揭露后,黃善覺得心虛。黃善得知網上質疑和揭露他造假后慌里慌張,非常心虛,后來心虛地發出“沒有造假”的聲明。③黃善想找出“嫌疑人”,但最終不再患得患失。黃善懷疑“出賣”自己的人是覃鳳飛、韋婉寧母女,但在尋找“嫌疑人”的過程中逐漸醒悟,最終心里不再患得患失。(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10.BDG[(原文標點)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為條例,定等級以聞。]11.C(C項,兩個“所以”詞義不同:材料中加點的“所以”詞義為“……的原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的“所以”詞義為“用來……的、憑他來……的”。A項,兩句中的“封”詞義不同:前者為“分封”,后者為“使……成為疆界”。B項,解說正確。D項,兩個“盛”詞義不同:前者為“繁盛”,后者為“把東西放在器皿中、裝著”)12.C(“讓他們抗衡天下人才”不合文意,根據原文可知,應是“使他們與天下的英才賢士一道效力于朝廷”)13.(1)以天下為公的君王,就應該安定皇室和宗室支庶而鼓勵和任用其中的賢能之士。(“公天下”“勸”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2分。公天下,以天下為公;勸,鼓勵)(2)富貴,(如果)不是一個人應該得到的難道能夠長久持有嗎?(“其……乎”“所宜”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2分。其……乎,難道……嗎;所宜,應該得到的)14.①大臣反對。魏征認為分封會導致國家經費頓時短缺,還會導致調兵難以及時到位;李百藥認為分封會導致以后出現諸侯驕奢淫逸、相互攻伐殘殺的狀況。(2分)②唐太宗懂得了如何處理宗室問題,他吸取了歷史教訓,也聽從了封德彝的建議。(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起初,唐太宗令大臣們議論分封諸王的事,魏征認為:“如果分封諸王建諸侯國,則卿大夫們都靠俸祿生活,必然導致大量征賦。另外,京城一帶賦稅不多,原來依靠京都以外,如果都分封給諸侯國,則國家經費頓時短缺。再加上燕、秦、趙、代諸國均管轄有夷族,如有出現緊急情況,到內地調兵,難以及時奔赴所在地。”禮部侍郎李百藥認為:“如今讓皇親國戚子子孫孫均有自己封國的百姓與社稷,幾代之后,將驕奢淫逸而放縱自己,相互攻伐殘殺,對老百姓危害尤大,不如不斷地更換郡守縣令。”十一月,唐太宗下詔:“皇室宗親以及勛貴大臣,應讓他們擔任地方長官,并傳給其子孫,沒有大的變故,不得隨意黜免,各部門明文規定條例,定下不同等級以上報朝廷。”材料二:自古以來,宗室人才的興旺,沒有能超過唐朝的,天子能夠保全支庶宗族而對其沒有猜忌之心、不加以戕害,也沒有能夠比得上唐朝的。唐太宗能很好地處理宗室問題的原因,是他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唐高祖想要強化宗室以鎮守天下,凡是族兄弟一律封王爵,令后世遵循此政策而不能加以更改,如此則宗室子弟因為身份尊貴而驕橫,因為富裕而自滿,邪惡奸佞的人為謀取利益而誘導其走向放蕩恣肆,本來想要強化宗室力量,最終卻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災禍,使其最終必定變弱,西晉、南朝宋之所以發生宗室自相殘殺、最終導致天子孤立的事情,就是因為這個。唐太宗聽從封德彝的話(建議),而說天子撫養百姓,怎么能勞煩百姓來奉養自己的宗族呢?以天下為公的君王,就應該安定皇室和宗室支庶而鼓勵和任用其中的賢能之士。封德彝是個奸佞小人,但他在這件事上已經近乎懂得治理之道了。作為天子的至親,宗室之家妻妾眾多,生產和養育的條件便利,不用擔憂子孫后代無法繁衍昌盛;也遠勝于百姓人家卑微拮據的困窘條件,不用擔心子孫后代中沒有可造之才。而強力聰慧的人得勢而狂妄,樸實謹慎的人滿足于溫飽而自暴自棄,于是除非像劉濞、司馬倫那樣在皇族內部自相殘殺以至于滅亡,就會變得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就像豬圈中的豬等待被飼養一般。如果節制賜予宗室子弟爵位和俸祿,讓他們能夠走上仕途,既可以免于擔憂宗室子弟終生默默無聞,也可以鼓勵其追求品德、文章、吏治、武略,使他們與天下的英才賢士一道效力于朝廷而不至于任其盛衰,則他們肯定會積極進取,成為天下人才的領袖以拱衛天子。所以唐朝宗室中的英杰,成為宰相、將軍、州郡長官的,比比皆是,都恥于以紈绔子弟自居,也沒有做著春秋大夢、覬覦皇帝寶座而最終被施以極刑的人。一直到今天,隴西李氏一族仍然很繁盛,這不是美談嗎?孟子說:“對所親近的人,就想他的地位能優越起來;對所喜愛的人,就想他能富起來。”富貴,(如果)不是一個人應該得到的難道能夠長久持有嗎?按照一定的等級制定宗室待遇的規范,按照道義來授予其爵祿,其后想要使誰尊貴起來他便能尊貴起來,想要使誰富裕起來他便能富裕起來,如此仁至義盡,天下大公之道得以踐行,私情恩惠也得以實現。15.A(“為全詩奠定了壓抑而深沉的情感基調”分析不當,雖然詩歌開篇描繪了陰沉多雨的秋日景象,但整首詩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