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1頁
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2頁
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3頁
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4頁
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B66DB13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TheconstructionofdryinghouseandtechnologyforChinesejujube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T1564—2012前言本標準由河北省林業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省林果桑花質量監督檢驗管理中心、石家莊市果樹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曹彥衛、孫福江、徐立新、劇慧存、賈勝輝、袁保立、王麗娟、侯富華、李曉輝、王萍。IDB13/T1564—2012兩爐一囪式紅棗烘房建設及烘干技術規程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紅棗烘房建設規格、烘干技術等環節的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制干棗品種的人工烘干。2術語和定義2.1兩爐一囪回火升溫式烘房兩個爐膛設置在烘房后山墻,爐膛之間設煙囪,爐膛內煙火沿各自的火道行至對端后,再沿兩側的墻火道回流至煙囪排出。3烘房建設規格3.1選址3.2方位3.3規格烘房結構為磚混凝土式土木結構,長方形,內徑長×寬×高為6m×3.4m×2.5m。前、后山墻及兩邊側墻均用磚墻砌成,厚37cm,房頂用預制板蓋頂,為平頂,厚度不低于20cm。磚砌,前高80cm,后壁高68cm,凈寬50cm,灰坑長依爐膛長度而定,一般為100cm。爐膛為兩個,分別位于后山墻的兩側地平面下。爐膛呈棗核形,長即從爐門至出火口水平距離90cm~100cm,寬(爐堂中部)50cm,高(爐條中心至爐膛頂部的垂直距離)45cm。每個爐膛需爐條約10~12根,間距1.5cm~2cm,近爐門一端高,后端低,高度相差12cm。爐門寬×高為24cm×37cm,出火口寬×高為24cm×37cm。爐膛頂部呈圓拱形。爐膛內宜采用耐火磚或未經燒制的生土坯。1DB13/T1564—20123.4.4爬火道連接爐膛與主火道一段呈30o~40o角的火道,水平距離40cm,是爐膛中的煙火進入主火道的通道。3.4.5主火道3.4.5.1規格主火道長與烘房長度相同,凈高30cm,可全部設在地面以下,也可高出地面10cm,凈寬1m;固定烘架式烘房主火道中線距邊墻內壁74cm,即二分之一主火道寬+24cm邊墻距;活動式烘架烘房主火道中線距邊墻內壁86cm,即二分之一主火道寬+12cm烘架軌道寬+24cm邊墻距。主火道兩端及靠近墻的一側應與墻貼實,以防跑火或落入原料。兩主火道間距為40cm~80cm,以鋪設軌道和操作管理。3.4.5.2設置分火磚主火道內距出火口水平距離64cm處,用土坯或磚斜立成直角“∧”狀,角的中心線和主火道的中線重合,分火磚高30cm。3.4.5.3雁翅形磚分火磚延后及兩側均用磚或土坯排列成雁翅形,以促使爐膛內的煙火經出火口、爬火道進入主火道后,分成數道煙火彎曲前行。雁翅形磚前稀后密,前半部(近爐膛)間距20cm,以利于煙火較順暢地進入主火道;后半部間距15cm,使煙火在前進中受阻,避免熱能迅速散發。3.4.5.4鋪砂用粗砂從分火磚至前山墻墻火道鋪墊成緩坡,前山墻處砂厚15cm,使煙火緩慢、順暢上行,既保溫又節能。3.4.5.5用材主火道四周用土坯,覆蓋物可用大土坯,大土坯長60cm、寬60cm、厚6cm。覆蓋物也可用鑄鐵板,長超出主火道寬4cm,便于覆蓋,寬60cm、厚2cm。上面放置未經燒制的磚坯或抹2cm厚的加鹽麥草泥。3.4.6墻火道墻火道與主火道垂直連接,主火道入墻火道處安裝閘板開關,供調節火勢,主火道末端與墻火道底部連接處設一直徑為30cm~40cm,深40cm的圓形助火坑,以助火勢。墻火道一端距主火道表面40cm,沿墻壁呈緩坡狀至對端,對端至主火道表面70cm,然后呈直線前進拐至后山墻入煙囪。墻火道寬24cm、高24cm,深入墻內凈深度18cm。位于后山墻中部,兩個爐膛之間,兩個煙囪并列在一處,中間用6cm(或12cm)厚的磚墻隔開。煙囪有效高度為6m,自底部向上分為3段,底段高3m,內徑為37cm×37cm;中段高2m,內徑為24cm×24cm;上段高1m,內徑為18cm×18cm。煙囪底部設助火坑并安裝閘板開關,調解火勢。烘房要有充足的通風排濕設施。1m烘房容積應具備0.015m~0.02m的通風面積(通風面積指進322氣窗和排氣筒面積的總和)。2DB13/T1564—20123.5.1進氣窗外部冷空氣和室內濕熱空氣對流的通道。進氣窗內小外大呈“喇叭”狀,內口寬24cm、高18cm,外口寬37cm,高24cm。每邊墻設進氣窗5個,平均分布于邊墻基部距主火道表面10cm高處。每個進氣窗都設木制開關。3.5.2排氣筒排出烘房內濕熱空氣的主要部位。每間烘房設兩個排氣筒,分別位于烘房頂部中線或緊靠中線部位的前后兩側。排氣筒高出房頂1.0m~1.2m,底部與房頂底線齊平,截面積40cm×40cm,設有活門并由繩索通過滑輪控制,以便調節通風排濕,頂部截面積30cm×30cm,設有防雨帽。3.6裝載設備3.6.1烘盤盛紅棗的器皿。可為木制、竹制或采用紫穗槐條編制,長方形或方形,大小需與烘架的長度和寬度相適應。一般長95cm或100cm,寬60cm,高4cm~5cm。盤底需留有縫隙。3.6.2烘架用于放置烘盤。分為固定烘架和活動烘架兩種。固定烘架可為木制或竹制,設于主火道之上,共兩排,每排8層,底層距主火道35cm,4~6層間距25cm,其余層間距均為20cm。固定烘架固定在烘房內,架寬1.2m;活動烘架基部安裝木制或鐵制滾輪,可沿軌道運行,主火道兩側設有軌道,軌道間距60cm~80cm。固定烘架式烘房于前山墻中間設一木門,高1.6m,寬0.8m。活動烘架式烘房則在前山墻的兩側各設一木門,高度、寬度應以烘架能出入為宜,門朝外開。固定烘架式烘房兩火道之間留80cm寬的走道,用土或磚筑成魚脊狀隆起;活動烘架式烘房過道用磚鋪成平面,以利操作。在烘房內安裝一套溫、濕度自動顯示及報警系統,適用于多個兩爐一囪式烘房組成的連體烘房。3.7.5洗棗池3DB13/T1564—2012設在烘房附近,大小以烘房加工能力而定,一般長×寬×高為2m×1m×0.8m,內壁及池底用水泥抹平,底部設排水管道。3.7.6晾棗場用于臨時攤放剛剛卸出的烘干棗。設在烘房附近,大小以烘房加工能力而定,一般長×寬×高為8m×6m×3.4m。四周無墻壁,上有遮雨設備,內設3~4層晾棗網。晾棗網可用鐵絲、竹片、木片等制成,網與網之間間隔0.4m左右。3.8烤房的平面結構平面結構參見附錄A。4紅棗烘干技術4.1原料挑選分級充分成熟的棗果在烘干前要剔出雜物,揀出風落棗、病蟲棗、破頭棗,按品種、大小分批烘干。4.2清洗將挑選出來的紅棗放入洗棗池中清洗,清洗時每50kg紅棗放1mL~2mL清潔劑,鮮棗清洗須用自來水清洗兩次。4.3裝盤裝棗量因棗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12.5kg/m~15kg/m,大棗類裝棗厚度不超過2層,小棗可適224.4紅棗烘干紅棗烘干升溫方式可根據生產需要,具體選擇升溫方式。4.4.1拋物線升溫方式當烘盤送至烘房內裝妥后,關閉通風設備及門窗,拉開煙囪底部閘板,使溫度逐漸上升至50℃(金絲小棗升至45℃~48℃)。預熱時間因棗果采收成熟度不同而異,一般需4h~6h完成預熱。棗果烘至用手按壓果皮出現細微“皺紋”時為宜。加大火力,在8h~12h內使烘房溫度(烘房中段中部溫度)升至60℃~65℃,不宜超過65℃(金絲小棗升至45℃~48℃,不宜超過48℃)。此階段要勤添煤、勤扒火、勤出灰,使爐火旺盛,快速提高室內溫度,加速棗果內游離水大量蒸發。當棗體溫度達到60℃,空氣相對濕度達到70%時(金絲小棗達到45℃,空氣相對濕度達到65%時),立即進行通風排濕。蒸發階段還要注意倒盤和翻棗,避免局部過度受熱。4.4.1.3干燥完成階段4DB13/T1564—2012該階段一般需要4h~6h。火力不宜過大,保持烘房內溫度50℃~55℃(金絲小棗溫度40℃~45℃)即可。室內相對濕度若高于60%,進行通風排濕,次數比蒸發階段相應減少,時間也應縮短。4.4.2直線升溫方式預熱階段經3h升至55℃(金絲小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