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西省臨川一中、玉山一中等九校重點中學高考沖刺語文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1、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秋風二首(其二)杜甫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1.下列各項中,最適合本詩歸入的一項是()。A.感時懷人 B.山水田園 C.懷古諷今 D.羈旅情懷2.下列對本詩語言風格概括得最準確的一項是()。A.溫婉自然 B.清新細膩 C.沉郁頓挫 D.豪放悲慨3.你認為本詩的哪一聯抒發感情最濃?請對其進行賞析。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尋聲楚吟緩緩歸①聽見一聲“到了”,應聲望去,秭歸就到了。這句話猛然喚醒了我:那場處心積慮的返回,將將抵達。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歸”這個地名。“秭”,《廣韻》中稱“千億”。“歸”,即返回,擴展為反觀、反思。所謂“秭歸”,便是萬千人生的返回、反觀與反思。②屈原必深諳于此,他的一生是對“返回”最好的注釋,而導引這一切的就是詩。屈原本質上先是個詩人,以文辭與辯才名世,“詩”與“策”,是他生命的兩翼。他曾極力以他的“策”去報效他的國,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詩”,也無視他的“策”。當“策”的翅膀被折斷,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詩人。③我要趕回去過秭歸的端午節,參加樂平里的三閭騷壇詩會,向屈原故里、中國文脈源頭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確認,遷址重建的秭歸新城,屈原和無數歸人是否找得到。這些年,我在異域他鄉身心俱疲,每時每刻都在渴望著歸去。如果“返回”“歸”是秭歸的一大屬性,漂泊與流浪,則是秭歸的又一大屬性。沒有遠離、漂泊與流浪,何來“返回”與“歸”?④多年前的一個端午,我去過老秭歸。那年的端午詩會是在一個幽暗的禮堂進行。輪到我上臺時,渾身都在哆嗦。“近鄉情更怯”,緊張,突然意識到了那個時刻的莊嚴。詩是秭歸的骨與血。只有那時,你才會真切地想起你面對的,是中國最古老也最偉大的詩人屈原——一直顛沛流離于江河湖海的詩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還在迷失著,我們都在流浪。漢唐以降,詩早成了仕途進階攀附的云梯,詩的價值斷崖式跌落。人淪為徒具肉身的軀殼,靈魂無家可歸。比如我,多年漂泊異鄉,以為浪跡天涯閱盡春秋有無盡豪邁,其實無非是一種極致的自我迷失,瀟灑中隱藏著的唯有深切的孤獨。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與屈原一樣,一直處于無盡的流放與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樂平里盤山小道爬上去,來到屈原廟前奉上三炷香。轉身一望,唯見云山蒼茫。只有在樂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光,整整走過一部中國文明史。說屈原只知忠君報國的論者,他們忘了屈原終其一生都是個追尋真善美的詩人。在他那里,美政與美人同為一體,二者不過是“美”的不同形態。他是人類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美”為終極目標的歌者。以為他只是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論者自身的狹隘與淺薄。美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與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儀式即將開始。在高高的屈原廟腳下,一張普通條桌,鋪上一幅深紅色絨幛。凝眸處,“三閭騷壇”四個稚拙可親的隸書字,讓整個樂平里頓有千鈞之重。條桌上,供著顯見是出于民間手筆的靈牌:“楚三閭大夫屈原之魂魄位”,兩邊“清烈千秋師”“忠貞萬古存”兩行小字,點點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燭燈、香爐、酒盅、點心一溜排開,輕煙繚繞,人世靜穆。紙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廟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時而低垂,時而輕飏。由一面鼓、兩面鑼、一副大鈸組成的樂隊,四個鄉人,把陣陣鑼鼓敲打得叫人熱血盈沸。三個吟誦招魂詩的鄉人開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來自大地,悲憫悠揚,深切跌宕,上天入地,憂而不傷。置身在那樣的氣氛里,異樣的肅穆讓人既振奮充盈,又虛脫無力。屈原若魂魄來歸,必可聽見鄉黨的聲聲呼喚。⑦招魂之要義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喚、重現他的詩意。詩,從誕生之日起,便與“唱”緊緊相連。三閭騷壇的詩人,一代代地讀詩寫詩唱詩,那既是為懷念屈原,也是他們自身生命的需要。來自俗世的吟唱者們,肉身沉重,塵埃滿身,沒有翅膀,無法飛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飛翔。他們的吟誦,率真的粗礪一如裸露的山野,無飾的摯拙恰似未耕的田園,有無名山花之清純,有在山之水的凜冽。⑧坐在身邊的朋友悄悄問我,能不能也朗誦一首自己的詩作。久不為詩,我只在去樂平里的路上,用手機記下過一些思緒。頭天在縣城吃過的粽子狀若小喇叭,凝視良久,總以為它在吹奏什么,講訴什么。解開緊緊纏裹著粽子的道道繩索,一如解開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見屈原作為一個大地詩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獻他幾經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頓時詩意洶涌,蜜汁漣漪流溢,九州為之慶幸。不如此,我們將痛失《九歌》《天問》,失去那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樂平里的鄉親、農人,則在千年之后,繼續為大地招魂,為詩意招魂,為生命招魂。⑨騷壇詩會朗誦間隙,我與從臺上走下來的鄉親悄聲聊天,問他們的寫作,他們的吟唱。剛才參與招魂吟唱的三位鄉人,沒有一個職業詩人。在樂平里,在秭歸,詩性的日子已成常態,詩,伴隨著他們的日常,伴隨著他們的油鹽柴米歡樂悲辛。⑩離開秭歸的路上,我記述下看見過、思索過的一切,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三十五年輾轉,我終于在聆聽了那場楚吟后,完成了身與心的同時返回,肉與靈的共同抵達。(取材于湯世杰的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場處心積慮的返回處心積慮:形容用盡心思地探尋B.顛沛流離于江河湖海的詩人顛沛流離: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謀生C.點點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淋漓:飽含深情的D.率真的粗礪一如裸露的山野粗礪:未經打磨的質樸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對“秭歸”地名含義的闡釋,既有文化意味,又為后文做了鋪墊。B.第③段結尾說,正是有了漂泊和遠離,才有了“返回”與“歸”,頗富哲理。C.第④段“近鄉情更怯”寫出作者久別家鄉,回來時已無家可歸的復雜心情。D.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達了對還原屈原詩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尋味。3.本文題目“尋聲楚吟緩緩歸”意蘊豐富。“楚吟”包含哪些含義?請結合全文,簡要闡釋。4.作者參加祭奠屈原的“三閭騷壇詩會”,在莊重的儀式中獲得了情感共鳴和心靈感悟。舉行儀式的特殊時間地點、具有象征意義的會場布置細節、震撼人心的儀式流程,給作者帶來強烈的觸動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通過鄭重的儀式來寄托情感、昭示意義、宣揚理念、洗禮心靈的例子。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你對這類儀式的體會。要求:寫出具體的儀式場景以及獲得的體驗和感悟。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中國當代文學:向人類精神高地不斷邁進胡燕春當前,我國社會面臨偉大變革,對世界發展進程和人類前進方向的影響不斷加深。這個過程,必然孕育著代表人類精神進步方向的時代精華。而文學作為時代進程的忠實記錄者和發掘者,正在以全面加速、深入拓展的勢頭,實現著自身的世界化。新世紀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有更多的機會,并以更積極的姿態漂洋過海,逐漸成為世界文學共同體中越發重要、極具活力的創造性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文學創作在堅持民族性的基礎上,更應該強化自身的世界性,呈現人類共有的情感底色,描繪與世界潮流共振的時代特色,向人類精神高地不斷掘進。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學伴隨著新舊力量的沖突與角逐,開始向現代轉型。盡管在主體性建構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終究難以擺脫“被譯介的現代性”陰影。世界文學格局還是被西方審美和思想價值主宰,中國文學的地位無法彰顯,所謂與世界文學同臺競技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全世界敞開胸懷,中國文學聞風而動,重整行裝,向外眺望,透過不同的棱鏡來認識自我、定位自我、變革自我,在本土經驗與世界視野的融合上艱辛探索,持續地推動自身勇猛精進。經過持續發力和苦心經營,中國當代文學正在不斷贏得世界性聲譽,以強勁勢頭將中國的精彩故事、審美趣味和思想觀念呈現于世界各地的讀者。曹文軒充滿自信地斷言,最優秀的中國文學具備了世界水準。賈平凹明確表示,真實準確地寫出中國現實社會、寫出中國人的生存與精神狀態,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說過,當代中國文學已完全接軌世界文學。從總體上說,中國當代文學力求表現人類命運的共同關切,探析人類精神世界的內在奧秘,世界性價值逐漸得以彰顯。不過,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格局,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性書寫要有新的思路。其中,建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是一個關鍵。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如此深厚,中國當代的社會發展進程舉世矚目,這些都是中國當代文學致力于世界性書寫的底氣與根基。從某種意義上說,把中國故事真正寫好了,自然就有世界性。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寫好了,也就能觸動每一個人的心靈,無論他來自哪里、身處何方。所以說,中國當代作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個性、智慧才情,一面堅持立足本土、根植傳統、面向時代,一面恪守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的創作理念,把自己擺到世界格局中去,擺到人性的基點上去,擺到為人類寫作的高遠目標上去。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文學,面對伴隨高度全球化而來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加劇的局勢,應該擔負起崇高的使命,寫出人類共同命運的中國擔當,為其揚帆出海提供壓艙石般的“精神重量”,這是關乎登臨世界文學之巔的重要命題。作家理應獨具慧眼,矚目如畫卷般精彩紛呈的中國現實,深刻挖掘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智慧的內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一種人性目光,寫出一種天下情懷。好的文學作品是塑造未來的,是直抵靈魂的。作家是以文字為犁的辛勤勞動者,腳踩大地,心向天空。好的作家都懷有為全人類而寫作的高尚目的,都為人類精神世界的飽滿與豐盈奮筆直書。期待中國當代作家在文學書寫中注入終極關懷,注入深刻的人類意識,不斷書寫出展現人類精神進步的中國新史詩,為世界文學格局標示出一個新高度。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當代文學正加速推進自身世界化的進程,在世界文學共同體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B.中國文學雖然曾在主體性建構上不懈努力,但在審美和思想上還是難與世界文學匹敵。C.關切人類共同命運,探析人類精神世界內在奧秘,中國當代文學逐漸彰顯世界性價值。D.只有擔負起書寫人類共同命運的崇高使命,中國當代文學才可能達到世界文學的巔峰。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在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前,先闡述時代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關系,為論述提供了背景。B.文章在閘述中國文學世界化進程這一話題時以時間為序,綜合運用舉例、引用、因果等論證方法。C.文章引用些曹文軒、賈平凹、馬悅然等人的話,意在佐證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文學取得了非凡成就。D.文章最后重申中心論點,照應開頭,結構嚴謹,表達了對中國當代作家勇攀世界文學巔峰的期待。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只有強化世界性才能堅持民族性,從而表現人類共有的精神情感,與世界潮流共振。B.能夠真正表現中國故事和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當代文學作品,自然而然就帶有世界性。C.曹文軒的《草房子》注入作家的悲憫情懷和人類意識,為世界文學格局標出了新高度。D.小說《三體》中“人類命運中國擔當”的精神境界體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價值。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滕元發,初名甫,字元發。以避高魯王諱,改字為名。召試,為集賢校理。神宗即位,召問治亂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黨乎?”曰:“朝廷無朋黨,雖中主可以濟;不然,雖上圣亦殆。”神宗以為名言。知諫院。御史中丞王陶論宰相不押班為跋扈,神宗以問元發,元發曰:“宰相固有罪,然以為跋扈,則臣以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諫官謂不可。神宗曰:“鼓院傳達而已,何與于事。”元發曰:“人有訴宰相,使其子達之,可乎?”神宗悟,為罷之。河北地大震,命元發為安撫使。時城舍多圮,吏民懼壓,皆幄寢茇舍,元發獨處屋下,曰:“屋摧民死,吾當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貪殘,督盜賊,北道遂安。知開封府。民王穎有金為鄰婦所隱閱數尹不獲直穎憤而致傴扶杖訴于庭元發一問得實反其金穎投杖仰謝失傴所在元發在神宗前論事,如家人父子,言無文飾,洞見肝鬲。神宗知其誠藎,事無巨細,人無親疏,輒皆問之。元發隨事解答,不少嫌隱。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發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鄆州。歷齊、鄧二州,會婦黨[注]李逢為逆,或因以擠之,黜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歲,猶以前過貶居筠州。或以為復有后命,元發談笑自若,遂上章自訟,神宗覽之惻然。哲宗登位,知鄆州。學生食不給,民有爭公田二十年不決者,元發曰:“學無食而以良田飽頑民乎?”乃請以為學田,遂絕其訟。時淮南、京東饑,元發慮流民且至,為癘疫。先度城外廢營地,召諭富室,使出力為屋。元發威行西北,號稱名帥。河東十二將,其八以備西邊,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揚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選自《宋史·滕元發傳》,有刪改)(注)婦黨:妻子的親族。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民王穎有金為鄰婦所隱/閱數尹不獲/直穎憤而致傴/扶杖訴于庭/元發一問得實/反其金/穎投杖仰/謝失傴所在/B.民王穎有金為鄰婦所隱/閱數尹不獲直/穎憤而致傴/扶杖訴于庭/元發一問得實/反其金/穎投杖仰謝/失傴所在/C.民王穎有金為鄰婦所隱/閱數尹不獲/直穎憤而致/傴扶杖訴于庭/元發一問得實/反其金/穎投杖仰謝/失傴所在/D.民王穎有金為鄰婦所隱/閱數尹不獲直/穎憤而致/傴扶杖訴于庭/元發一問得/實反其金/穎投杖仰謝/失傴所在/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避諱:對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長的名字,為示尊敬,避免說出或寫出而改用他字。B.卿:文中是君主對大臣的稱謂,古代還可以指對男子的敬稱,也指夫妻、朋友間的愛稱。C.學田:我國舊時屬于學校的田地。以地租作為祭祀、教師的薪俸和補助學生等的費用。D.河東:文中指地區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區在黃河以東而得名。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滕元發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亂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親密無間,與神宗議事,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看法。B.滕元發處事公允,反對不正之風。有人指責宰相跋扈,滕元發不完全認同;宰相任命官員沒有避嫌,諫官反對,皇帝沒有接受,滕元發發表意見,皇帝醒悟。C.滕元發剛直易折,遭受打擊排擠。王安石擔心滕元發對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發被貶;滕元發受妻子親族牽連被排擠,流落外地將近十年。D.滕元發體恤百姓,關心教育事業。有地方發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壞,他不顧個人安危,安撫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穩定局面;他解決了多年積累的學校學田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朝廷無朋黨,雖中主可以濟;不然,雖上圣亦殆。(2)元發慮流民且至,為癘疫。先度城外廢營地,召諭富室,使出力為屋。5、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弈棋二首呈任公漸(1)黃庭堅其一偶無公事負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隱(2)不知巖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簿書堆積塵生案,車馬淹留客在門。戰勝將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其二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心似蛛絲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湘東一目(4)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注釋:(1)任公漸:任漸,黃庭堅的好友。(2)坐隱:與下文“手談”都指下圍棋。(3)朝甲:蟬蛻。(4)湘東一目:南朝梁湘東王蕭繹,自幼盲一目。圍棋中,棋子在棋盤上圍成的空白交點稱為目。圍棋需有兩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首詩開篇都寫到作者因沒有公務纏身,難得閑暇,于是生發了弈棋的雅興。B.第一首詩的頷聯用巖穴隱居、與俗人閑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較,寫出下棋之樂。C.第二首詩頸聯的“誠”“尚”二字寫弈者雖不服輸,但最終也未能扭轉頹勢。D.兩首詩中都寫作者陶醉于對弈,不覺時間流逝,表現出其對下棋的癡迷程度。2.這兩首詩都富含理趣,請結合第一首詩的尾聯和第二首詩的頷聯,分別對此加以賞析。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夙興夜寐,_________。(《詩經·衛風·氓》)(2)_________,則芥為之舟。(莊子《逍遙游》)(3)____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4)夜深忽夢少年事,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6)_________,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7)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_________?”(《論語·八佾》)(8)看似尋常最奇崛,_________,(王安石《題張司業詩》)7、微寫作在西班牙舉行的一場自行車賽上,車手伊斯梅爾·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而此時他身后的競爭對手奧古斯汀·納瓦羅拒絕超越對手,慢慢地跟隨其身后。后來,埃斯特萬想把獎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了婉拒。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①這一消息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發表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言之成理。②請發揮想象,描寫當時比賽終點的場景。要求:具體、形象,有畫面感。③請以“對手”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8、微寫作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①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請你從“驚蟄”“芒種”“立秋”“大雪”……中任選一個,描寫與此節氣相對應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語言生動,具體形象;不少于150字。②近日某學校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嚴肅課堂紀律,在教室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該系統不但可以識別每個進出教室的學生,還能識別學生發呆、打瞌睡、玩手機等行為;每個同學每節課的低頭次數、舉手次數等信息也會被記錄在案,作為綜合測評成績的重要指標。對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對,請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150字左右。③請從《平凡的世界》《吶喊》《紅巖》《邊城》中選擇一個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給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抒發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摯,合乎情理;不超過150字。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漢語盤點”作為每年年末的語言年俗和文化盛宴,堅持用字詞勾勒年度熱點,濃縮時代精神,聯結語言文化,讓人們在關注社會生活、關心國家命運的同時,體會漢語豐富的文化內涵。2019年進入候選的年度漢字有“愛”“穩”“融”“創”“難”。請你以高中生李小紅的身份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從上述候選字中推薦一個年度漢字,陳述你的理由,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D2.B3.示例一:詩歌的第四聯表達感情最濃。“白發倚庭樹”,主人公想象自己年老歸家,獨自倚靠著庭樹,舉目四望,雖然“故園池臺”依舊,但卻物是“今是非”,已經是物是人非了,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想象與期盼,同時也寫出了一個漂泊者有家難回,而回家更為傷痛的無奈與悲苦之情。示例二:詩歌的第三聯表達感情最濃。月明之夜,正是趕路的大好時機,“不知明月為誰好”,詩人聯想到今晚一定有人月夜歸鄉,今夜的月光是屬于別人的,但他相信無論遲早,他一定能乘一葉“孤帆”回到可愛的故鄉,這觸動了詩人的歸鄉之情,引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期盼。【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題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選出“最適合本詩歸入的一項“,然后回顧詩歌的題材,把握每種題材的特點,再分析本詩的特點,最后選出正確答案。詩歌從題材來分,主要分為感時懷人、山水田園、懷古諷今、羈旅情懷等幾類。從本詩來看,“秋風”交代季節——秋季;“孤帆”即孤舟;“歸”即歸來;“會將……故園……”表明此時身在他鄉,由此可知這應是一首羈旅情懷的詩歌。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本詩語言風格概括得最準確的一項”,然后回顧語言風格的種類以及每種語言風格各自的特點,再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分析。從寫景角度來看,首聯第一句以“淅淅”形容秋風之聲,第二句描寫詩人遠望所見,逝水滾滾東流,殘日西墮;頷聯寫“天清”“小城”“石古”“細路”,頸聯寫“明月”等,從身上所感到到眼中所見到再到耳中所聞,景物描寫細膩清新,與“溫婉”“沉郁”“豪放”等無關。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你認為本詩的哪一聯抒發感情最濃?請對其進行賞析”,然后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整體情感,再找出最能展現這一情感的詩句。從詩歌的題材來看,這是一首羈旅詩,這類詩歌一般會抒寫旅途的愁苦孤獨冷清寂寞,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就本詩來看,從“明月”“孤帆”“歸”“故園”等字眼可以看出,本詩應該也是表達思歸之情,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情感在最后四句中表達得最為濃烈。“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前一句望月而想到明月“為誰好”,妒忌他人團圓美好,而自己卻望月難歸,淚中含樂,后一句早晚掛帆可還鄉卻不是今夜歸家,思歸而不得;尾聯“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他日歸家卻已漂泊一生華發滿頭,牽掛故園池臺不知是否殘毀,可以說是寫盡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淚摻雜的復雜心情,雖有想象中的歸家之樂,但對照眼前不得歸的現實處境,讓人更覺不歸的心酸。由此可知,考生可以結合頸聯和尾聯分析。2、1.B2.C3.“楚吟”含義:①屈原那些表達對純粹美的追求的偉大楚辭。②鄉人在祭奠儀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詩歌;在日常生活中傳承詩意,創作、吟唱的詩歌。③作者參加三閭騷壇詩會,找到心靈歸宿后創作的仿楚辭習作。4.在南京舉行的莊嚴肅穆的公祭儀式,全南京響起防空警報,行人默哀,車輛鳴笛。這樣自發的自覺的市民悼念行為就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沒有轟轟烈烈裝腔作勢,實打實的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同胞和家人。這樣的儀式感才是我們應該推崇的,這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喚起民眾與國家患難與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學習和傳承歷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輕人,有利于與國際社會進行溝通。【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重點詞語含義的能力。常用的詞語、成語、專用術語必須理解和積累,這是學習語文的基本功。平時要勤查字典,反復揣摩,同時要把這些詞語放到語境中反復朗讀,形成使用該詞語的語感,然后再理解詞語的含義。B項,“顛沛流離: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謀生”錯誤,由原文“比如我,多年漂泊異鄉,以為浪跡天涯閱盡春秋有無盡豪邁,其實無非是一種極致的自我迷失,瀟灑中隱藏著的唯有深切的孤獨”可知,顛沛流離是指我多年漂泊異鄉、浪跡天涯的生活狀態,而不是指我“生活艱難,四處流浪謀生”。B錯誤。故選B。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C項,“回來時已無家可歸的復雜心情”錯誤,應該是寫出作者久別家鄉,回來時的緊張,緊張自己沒有真正回到家鄉,沒有從精神上真正回來。C錯誤。故選C。3.本題考查探究文章標題的能力。解答時要思考標題自身義(表層含義)和在文中的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思考標題是否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或寫作內容,是否表達作者的感情和態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由原文“詩是秭歸的骨與血。只有那時,你才會真切地想起你面對的,是中國最古老也最偉大的詩人屈原——一直顛沛流離于江河湖海的詩人”可知,“楚吟”是指屈原那些表達對純粹美的追求的偉大楚辭;由原文“三個吟誦招魂詩的鄉人開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來自大地,悲憫悠揚,深切跌宕,上天入地,憂而不傷”可知,“楚吟”是指鄉人在祭奠儀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詩歌;由原文“三閭騷壇的詩人,一代代地讀詩寫詩唱詩,那既是為懷念屈原,也是他們自身生命的需要。來自俗世的吟唱者們,肉身沉重,塵埃滿身,沒有翅膀,無法飛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飛翔。他們的吟誦,率真的粗礪一如裸露的山野,無飾的摯拙恰似未耕的田園,有無名山花之清純,有在山之水的凜冽”可知,“楚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傳承詩意,創作、吟唱的詩歌由原文“離開秭歸的路上,我記述下看見過、思索過的一切,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三十五年輾轉,我終于在聆聽了那場楚吟后,完成了身與心的同時返回,肉與靈的共同抵達”可知,“楚吟”是指作者參加三閭騷壇詩會,找到心靈歸宿后創作的仿楚辭習作。4.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明確表達出觀點。只有這樣才能圍繞觀點組織材料,并形成答案。從文本情節引述論據分析,對于小說情節合理性的探究,絕對不能離開文本而漫無邊際地去談,而應該緊密結合文本,并運用文本中的具體情節等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有四方面重大價值,悼念死難者、銘記歷史對其具有統領意義。死難者是日本侵華戰爭中侵華日軍的殺戮造成,悼念死難者、銘記歷史必然揭露侵華日軍暴行,反對侵略戰爭,促進人類文明,維護世界和平。國家被侵略是由于國力弱、主權受損害,悼念死難者、銘記歷史必然反思民族悲劇的成因,思考對策,激勵國人愛國發奮,自強不息。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否認暴行,悼念死難者、銘記歷史就是反擊日本右翼,維護死難者的名譽權,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新秩序。南京大屠殺3萬死難者乃至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主要是平民百姓,悼念死難者、銘記歷史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憲法精神,尊重民眾,將民眾的情感訴求和意志予以集中、充分體現,慰藉死難者遺屬和幸存者。【點睛】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節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體現,等等。選擇標題作為探究點是命題者的偏好。常見的探究方式有三種:一是側重標題內容的意蘊探究,二是不同標題的比較探究,三是擬標題的意圖。無論是哪種,都要關注兩方面:一是標題本身的內容、藝術特點;二是標題與文本(如情節、人物、主旨、環境等)的聯系,或就一個角度談深談透,或多角度多層次切入。3、1.B2.B3.D【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在審美和思想上還是難與世界文學匹敵”錯誤,根據原文“盡管在主體性建構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終究難以擺脫‘被譯介的現代性’陰影。世界文學格局還是被西方審美和思想價值主宰,中國文學的地位無法彰顯,所謂與世界文學同臺競技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知中國文學因為一度無法擺脫“被譯介的現代性”陰影,致使其地位無法彰顯,并不等于說其在審美和思想上“難與世界文學匹敵”。故選B。2.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綜合運用舉例、引用、因果等論證方法”錯誤,文章在闡述中國文學世界化進程這一話題時沒有運用舉例論證這一方法。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A項,“只有強化世界性才能堅持民族性”錯誤,根據原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文學創作在堅持民族性的基礎上,更應該強化自身的世界性,呈現人類共有的情感底色,描繪與世界潮流共振的時代特色,向人類精神高地不斷掘進”,可知堅持民族性是強化世界性的基礎。B項,說法絕對,根據原文“從某種意義上說,把中國故事真正寫好了,自然就有世界性。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寫好了,也就能觸動每一個人的心靈,無論他來自哪里、身處何方”,可知“能夠真正表現中國故事和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當代文學作品,自然而然就帶有世界性”這一說法有一個前提:從某種意義上說。C項,“曹文軒的《草房子》……為世界文學格局標出了新高度”錯誤,曹文軒的《草房子》只是標志著中國兒童文學達到世界兒童文學的高度,并不意味著“為世界文學格局標出了新高度”。故選D。【點睛】客觀選擇題側重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每個選項涉及的答題區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個選項的答題區域雖然來自多個段落,但也往往圍繞一個共同大方向。考生要會讀,就是會讀文或圖表,會讀選項。會讀文就是能讀出文本陳述的事實及核心、文本列舉的數據及其差異、材料顯示的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等信息點;會讀選項就是閱讀試題選項時能讀出選項命題者命題的側重點。還要細對,就是精細對點,把讀文讀出的信息點與選項的命題點進行細致對照。命題者往往會在細處著手,這就需要考生細心篩選信息點和命題點。接著就要嚴排查,就是在細對的基礎上嚴格排查四個選項,發現選項與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進行確定答案。4、1.B2.A3.C4.(1)朝廷中沒有朋黨,即使是一個只具備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這樣的話,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險。(2)滕元發擔心流民將要到達,暴發瘟疫。先準備城外作廢的軍營土地,把富裕戶召來,讓他們出錢建房屋。【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對于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獲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決”,為動詞和賓語關系,語意相連,不可斷開,排除A項、C項;“致傴”意思是“成了駝背”,語意相連,不可斷開,排除D項。句意:百姓王穎有金錢被鄰居家的婦人盜藏,經歷幾任府尹查問都沒有得到公正判決。王穎氣憤得成了駝背,拄著手杖到開封府上訴。滕元發一次審問就得到實情,把金子返還給王穎,王穎拋掉手杖抬頭道謝,駝背也就消失了。故選B。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長”錯,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長。故選A。3.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錯,應是王安石擔心滕元發對新法有看法,而神宗會認同滕元發的看法。故選C。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中關鍵詞“雖”,即使;“濟”,成功;“圣”,高明;“殆”,危險。(2)“且”,將要;“度”,準備;“諭”,讓,告訴;“使(之)出力為屋”,省略句。【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參考譯文:滕元發,起初名甫,字元發。因為避高魯王名諱,改用字作為名。召入朝廷考試,擔任集賢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發來問他治理混亂局面的方法,神宗說:“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為其黨嗎?”滕元發說:“朝廷中沒有朋黨,即使是一個只具備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這樣的話,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險。”神宗認為是名言。晉升知諫院。御史中丞王陶議論宰相在朝會時不領班是跋扈,神宗問滕元發這問題,滕元發說:“宰相固然有罪,但認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認為這是欺瞞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讓自己的兒子擔任判鼓院,諫官們認為不可以這樣。神宗說:“鼓院僅傳達事情而已,這對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發說:“假如有人控訴宰相,卻讓他兒子傳達,行嗎?”神宗明白了,就取消這個任命。黃河以北的地區發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發為安撫使。當時城中房屋多數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壓,都睡在帳篷和茅草屋中,滕元發獨自住在房屋下,說:“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應當和他們同命運。”免除田租,修筑堤壩,糾查貪污殘暴的官吏,責罰盜賊,北路因此安定。升為開封府尹。百姓王穎有金錢被鄰居家的婦人盜藏,經歷幾任府尹查問都沒有得到公正判決。王穎氣憤得成了駝背,拄著手杖到開封府上訴。滕元發一次審問就得到實情,把金子返還給王穎,王穎拋掉手杖抬頭道謝,駝背也就消失了。滕元發在神宗面前議論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樣,說話不加修飾,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發忠心誠實,(所以)事情不論大小,人物不論親疏,常常都去問他。滕元發隨事解答,一點兒也不避嫌隱瞞。王安石剛想立新法,天下人紛紛議論,(王安石)怕滕元發有所進言,神宗會聽信他,因此借事,讓滕元發出任鄆州知州。歷任齊州、鄧州知州,恰逢滕元發妻子的親族李逢謀逆,有人因此排擠滕元發,(滕元發)被貶為池州知州,又改為安州知州。流落在外地近十年,還因為以前的過錯貶到筠州居住。有人認為他還會復官,滕元發跟平常一樣說說笑笑,于是就上奏為自己辯解,神宗看了很憐憫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發)調任鄆州知州。當地供應學生的糧食不足,而百姓中有為爭奪公田二十年沒定下來的,滕元發說:“學生沒有飯吃而把良田供頑民吃飽嗎?”于是請求把公田作為學田,于是這場爭訟停止。當時淮南、京城東邊鬧災荒,滕元發擔心流民將要到達,暴發瘟疫。先準備城外作廢的軍營土地,把富裕戶召來,讓他們出錢建房屋。滕元發威名流傳西北地區,號稱名帥。河東的十二將,其中有八將擔負守備西部邊界,分一半人輪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職,擔任揚州知州,沒有到達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歲。5、1.C2.第一首詩尾聯,作者有慨嘆也有議論,他一邊下棋,一邊在留心棋給人的啟示。“驕兵必敗”“多疑必失”,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二首詩頷聯,作者通過比喻描繪下棋者,“心似蛛絲游碧落”寫下棋者思緒的飄蕩、靈動,“身如蜩甲化枯枝”寫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達忘我之境。作者借此生動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專注、投入忘我的道理。【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C項,“但最終也未能扭轉頹勢”錯,“尚可持”即尚且可以與之對峙,明顯沒有扭轉不利形勢,“最終也未能扭轉頹勢”推斷錯誤。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及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這兩首詩都富含理趣,請結合第一首詩的尾聯和第二首詩的頷聯,分別對此加以賞析”,通常由三部分組成,詩句的內容,使用的手法,表達的效果及作用。答題模式基本是,該聯(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結合具體詩句內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體表現,再次寫使用該手法所傳達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達的情感。“戰勝將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最后的尾聯可謂神來之筆,把之前的下棋岑寂徒然打破,有慨嘆有議論,并且從下棋中總結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他一邊下棋,一邊在留心棋給人的啟示,又想起了在棋盤上“驕兵必敗”“多疑必失”的道理也是適用的。是一種告誡,也是一種自我提醒。而最后把對手打敗更是淋漓盡致,如釋重負,快哉爽哉。“心似蛛絲游碧落,身如蜩甲化粘枝”,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絲來形容棋手心思縝密,偌大的棋盤被比作蒼空,在這棋盤中自然處處都要極其細心。或者我們也可以這么理解,棋手仍在思考,他的思路像細細的蛛絲一樣,在浩淼的天空中飄蕩,希望能夠尋到明晰的答案。這是何等奇特的比喻!而第二句,則用了《莊子》中佝僂承蟬的典故。一個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戲是能在這時屏住呼吸,伸出的手就像枯枝一樣。“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這樣地一動不動,全神貫注。在這一剎那時間似乎也停滯了。這告訴我們專心致志地從事于一件事,就能夠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這一聯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我們仿佛在靜靜地看到了下棋人思想的活動。由此概括出頷聯形象特征:心思縝密、神情專注、意志堅定。6、靡有朝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無邊落木蕭蕭下夢啼妝淚紅闌干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挾飛仙以遨游如樂何成如容易卻艱辛【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課內必須記背的篇目,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復”,這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最佳方法,其次是從漢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破難點。高考命題多是一些字形繁雜或易錯、易混的字,我們要善于積累。(示例)此題中需注意“靡”“坳堂”“庭”“蕭蕭”“闌干”“鑒”“挾”“遨游”“艱辛”等字在語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確書寫。【點睛】名句的識記,除了反復誦讀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記憶,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聯想記憶來幫助。目的是記準、寫對。情景式默寫,一定要抓題干中的關鍵字眼,然后所填的詩句一定要呼應、緊扣這些字眼。7、比賽不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懷、風度的一種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規則而不懂得展示風度,比賽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對手、展示風度,并非標準的紳士禮儀般可以亦步亦趨地學到,更多時候,對比賽對手的尊重,對體育風度的展示,要靠日積月累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微寫作實際上是語言的應用能力,這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干,根據題干的要求來寫,微寫作的考查要求常常與表達方式、修辭、句式、人稱、角度等語言表達聯系起來。從本質上說,微寫作是語言綜合運用題。表達方式看,我們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選擇第一題解答。材料是一則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車手終點前爆胎步行對手剎車拒絕超越”。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有幾層推進:第一層是自行車手埃斯特萬終點前爆胎步行;第二層是競爭對手納瓦羅拒絕超越,剎車慢行,跟隨其后;第三層是爆胎的埃斯特萬獲得銅牌,而納瓦羅未獲獎牌;第四層是納瓦羅婉拒埃斯特萬贈予的獎牌,并表示超越一個爆胎的對手取勝是不道德的。考生可以圍繞參賽者的胸襟、氣度、風度、道德等角度發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賽不僅是能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著講道理論述,也可以正反對比論證,最后提出應該正確的做法,需要日積月累來提升自身的素質。【點睛】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用類:此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8、(1)一聲初始的雷鳴中,萬千沉睡的幽暗生靈被喚醒了,它們睜開惺忪的雙眼,不約而同,向圣賢一樣的太陽敞開各自的門戶。“驚蟄”來了,萬物復蘇。青草破土而出,柳樹伸出了鳥舌狀的葉芽,楊樹拱出的花蕾則讓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田野里,十幾只無規則疾飛鳴叫的小鳥,它們如精靈,敏感、多動,忽上忽下,它們的云色近似泥土,落下來便會無影無蹤。(2)我支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安裝監控系統無疑是對學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督促措施。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有益的。誠然,沒有人喜歡一直生活在監控之下,但是從課堂的意義來看,課堂是教書育人的園地,是莘莘學子勇攀知識高峰的階梯,在這樣的環境中,心無旁騖的學習才是正途。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若是我們都能做到認真聽講,就算按照監控系統也不會有如坐針氈的感覺。(3)也許您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個不知名的陌生人,但是您在我心中留下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讓我看到了自己心靈深處的渺小。也許您的身份是卑微的,但您的行為卻是高尚的,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不知名的車夫,請接受我的敬意!【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分析寫作的要求,如本題“從‘驚蟄’‘芒種’‘立秋’‘大雪’……中任選一個,描寫與此節氣相對應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語言生動,具體形象;不少于150字”,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回顧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再加以描述。如“驚蟄”,考生可以思考如下問題:你聽到雷聲了嗎?蟄伏在土壤中小動物們醒了嗎?如“春分”,考生可以思考如下問題:有沒有注意到晝夜差不多平分了,開花的植物越來越多了?如“清明”,可以思考如下問題:空氣清新明潔、草木繁茂,桃李梅杏你是否還傻傻分不清?如“谷雨”,雨水增多了,谷類長勢甚好,又有一些植物開始開花了。如“立夏”,吃了椿芽,感受到夏天的氣息,蟲子也多了起來。知道了這些,然后進行描寫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分析寫作的要求,如本題“對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對,請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150字左右”,然后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什么,支持者的理由是什么,反對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確了這些之后即可進行寫作。從材料來看,事件是“在教室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該系統的作用是“可以識別每個進出教室的學生,還能識別學生發呆、打瞌睡、玩手機等行為;每個同學每節課的低頭次數、舉手次數等信息也會被記錄在案,作為綜合測評成績的重要指標”;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督促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好的,所以支持者可以從這種做法的目的、學生的責任以及課堂的意義等幾個方面分析,如反對可以從這種做法侵犯學生的隱私方面分析。答題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表明觀點,然后陳述理由。(3)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分析寫作的要求,如本題“從《平凡的世界》《吶喊》《紅巖》《邊城》中選擇一個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給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抒發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摯,合乎情理;不超過150字”,然后回顧這些文章,找出文中誰對誰有“悔恨之情”,“悔恨”的原因是什么,接著安裝要求進行寫作即可。如《吶喊》中的《一件小事》,文中主要塑造兩個人物形象,“我”和“車夫”,人力車夫撞到人但并沒有其他人看見,他冒著被人訛詐的情況下還去幫助老人,“我”一開始對“車夫”的做法是不以為然的,“我”認為老婦人并沒有受傷,便對車夫說,“沒有什么的。走你的罷!”還怪車夫多事,后來“我”認識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斷,掏出一大把銅元給車夫。從中可以看出,“我”一開始的做法和想法是錯誤的,最后想要用錢來表達自己的歉意顯然也是錯誤的,所以考生可以圍繞這個表達對車夫的悔恨之情。9、例文:攻堅克難,共創大同之景《光明日報》的編輯們:你們好!近日,聽聞貴報正在進行“漢語盤點”,將選出2019年的年度漢字。作為一名高中生,我也時常關注社會生活、關心國家命運,我認為2019年的年度漢字是“難”。正如網絡流行詞“我太難了”所述,2019年可謂是艱難困苦、困難重重、危機四伏。面對“難”,我們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攻艱克難,才創造了這美好大同之景。那么,2019年的“難”,到底難在哪里呢?2019年的“難”,難在貿易壁壘加厚。2019年,中美貿易戰打響,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深入的今天,這可謂是一個重大打擊。面對美國不斷加厚的關稅壁壘,中國沒有退縮,而是秉承著和平的心態,以“打,奉陪到底”的態度來應對來自美國的挑釁。中國的行動向全世界昭告: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已經醒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攻堅克難,不屈服于霸權主義。2019年的“難”,難在新型冠狀肺炎的到來。2019年末,新冠病毒蔓延,無數的人們被“禁足”在家。繁華的城市不見人跡,無數的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無法享受過年的溫馨。新冠的“難”,難在我們對它的無知,在于人們曾對野生動物的不尊重。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我們在被人保護時,也應反思,如何讓為眾人抱薪者不凍斃于風雪。明白“難”的所在之處,可以獲得新的認知。2019年的“難”,難在山火的蔓延。無論是持續數月的澳大利亞山火,還是四川涼山的山火,都讓我們明白了消防事業的難。魯迅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個中真諦充溢于其間。而我們在祭奠那些為消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時,也明白了人與人是命運共同體。今日你不小心丟棄的一束微弱火苗,也許就是明日大火的根源所在。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是為你我而鳴。要堅守自己的本份,不為他人增負擔,不為世界添麻煩。經過2019年,我才相信:越是危難關頭、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出人性的平凡和偉大,越可見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的確,2019年是“難”,但我們作為時代的青年,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為祖國打造出美好明天,共創大同之景象!綜上所述,我認為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