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學大綱匯編_第1頁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學大綱匯編_第2頁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學大綱匯編_第3頁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學大綱匯編_第4頁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學大綱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

大綱目錄

高等數學A1*.......................................................................................................................................4

高等數學A2*.....................................................................................................................................10

離散數學........................................................................1

計算機導論......................................................................5

程序設計基礎...................................................................12

數據庫原理.....................................................................17

數據結構.......................................................................22

數字媒體導論...................................................................27

計算機網絡*..................................................................32

廣告學.........................................................................37

大眾傳播學.....................................................................42

視聽語言.......................................................................47

計算機圖形學...................................................................51

數字攝影.......................................................................55

數字攝像.......................................................................60

圖形圖像處理2(PS)........................................................................................................................66

圖形圖像處理1(1L)........................................................................................................................71

UI界面設計.....................................................................75

電視編導與制作.................................................................80

非線性編輯.....................................................................83

數字合成技術1*(AE)......................................................................................................................88

虛擬現實技術...................................................................91

FLASH動畫制作..................................................................96

流媒體技術....................................................................100

JAVASCRIPT應用基礎..........................................................103

職業導向訓練C0T1........................................................................................................................107

職業導向訓練C0T2........................................................................................................................111

專業外語......................................................................114

電視編輯學....................................................................122

《計算機導論》實訓教學大綱...................................................130

《程序設計基礎》實訓教學大綱................................................131

《數據庫原理》實訓教學大綱...................................................133

《數據結構》實訓教學大綱.....................................................135

《計算機網絡*》實訓教學大綱..................................................137

《造型基礎》實訓教學大綱.....................................................139

《平面色彩構成》實訓教學大綱................................................141

《數字攝影》實訓教學大綱.....................................................143

《數字攝像》實訓教學大綱.....................................................145

《圖形圖像處理2(PS)》實訓大綱..............................................147

《圖形圖像處理1(IL)》實訓教學大綱.........................................149

WI界面設計》實訓教學大綱...................................................150

《電視編導與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51

《非線性編輯》實訓教學大綱...................................................153

《專業非編》實訓教學大綱.....................................................155

《數字合成技術1*(AE)》實訓教學大綱..........................................157

《數字合成技術2*(DF)》實訓教學大綱..........................................159

《影視廣告短片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61

《三維動畫基礎》實訓教學大綱................................................163

《三維片頭動畫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64

《網頁設計》實訓教學大綱.....................................................165

《動態網站開發》實訓教學大綱................................................167

《動畫表現技法》實訓教學大綱................................................169

《FLASH動畫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70

《三維動畫短片創作》實訓教學大綱............................................172

《二維動畫短片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73

《動畫運動規律》實訓教學大綱................................................175

《JAVASCRIPT應用基礎》實訓教學大綱..........................................177

職業崗位認知實踐..............................................................179

PR0JECT1:《宣傳短片拍攝》實訓教學大綱.......................................180

PR0JECT2:《合成特效廣告制作》實訓教學大綱..................................182

PR0JECT3:《動畫短片創作》實訓教學大綱.......................................183

PR0JECT4:《網站設計與開發》實訓教學大綱....................................185

高等數學A1*

學時:60

學分:4

開課對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方向)、計算機

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方向)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程

一、說明

(-)課程性質

高等數學是本科院校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理論課.對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起著奠基的作用.

高等數學課所涉及的內容,對學生順利地完成其它理論課和專業課的學習都是必須的,對學生畢業之

后的技術技能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培養學生具

有比較熟練的運算能力、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以及一定的數學建模能

力,正確領會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習受到數學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論、方法解決兒何、物

理及其它實際問題的初步訓練,以提高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

時為學習后繼課程和知識的自我更新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框架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極限、一元函數微積分學、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常微分方程、無

窮級數等幾大板塊.

基本要求:要求學生對基本概念敘述要準確,理解要完整,對基本定理要正確理解并能應用,對

基本運算要求熟練、迅速、準確.還要特別注意逐步把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比

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時數分配

本課程開設學期為本科四年制第一學期,共60學時,課程學時安排如下:

序號教學內容學時分配

1第一章函數與極限12

2第二章導數與微分10

3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的應用10

4第四章不定積分8

5第五章定積分8

6第六章定積分的應用4

7第七章微分方程8

合計60

(五)教學方式

整個教學過程由理論講授、課外作業和自學三個環節組成.理論講授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方

式,建議理論講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正文

第一章函數與極限

教學時數:12學時

教學要點:

1.函數的有界性、復合函數、初等函數.

2.極限的概念、無窮小量與無窮大量、極限運算法則.

3.連續函數、函數的間斷點、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

教學要求:

1.在中學已有函數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和函數性質的了解.

2.理解復合函數的概念,了解反函數的概念.

3.會建立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數關系式.

4.理解極限的概念,了解極限的£—N,£-b定義(不要求學生做給出£求N或3的習題).

5.掌握極限的有理運算法則,會用變量代換求某些簡單復合函數的極限.

6.了解極限的性質(唯一性、有界性、保號性)和兩個存在準則(夾逼準則與單調有界準則),會

用兩個重要極限理(1+?'=?與曾詈=1求極限.

7.了解無窮大、無窮小、高階無窮小和等價無窮小的概念,會用等價無窮小求極限.

8.理解函數在點連續和在一區間上連續的概念.

9.了解函數間斷點的概念,會判別間斷點的類型.

10.了解初等函數的連續性和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介值定理與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重點:極限的概念、極限運算法則、連續函數的定義與性質.

難點:極限的性質及其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

第二章導數與微分

教學時數:10學時

教學要點:

1.導數的概念、導數的幾何意義與物理意義、求導法則.

2.高階導數、隱函數和參數式所確定的函數的導數、微分、導數應用.

教學要求:

1.理解導數的概念及其幾何意義,了解函數的可導性與連續性之間的關系.

2.了解導數作為函數變化率的實際意義,會用導數表達科學技術中些量的變化率.

3.掌握導數的有理運算法則和復合函數的求導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

4.理解微分的概念,了解微分概念中所包含的局部線性化思想,了解微分的有理運算法則和一

階微分形式不變性.

5.了解高階導數的概念,掌握初等函數一階、二階導數的求法.

6.會求隱函數和由參數方程所確定的函數的一階導數以及這兩類函數中比較簡單的二階導數,

會解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中的相關變化率問題.

重點:導數的概念與求導法則、高階導數、隱函數和參數式所確定的函數的導數.

難點:復合函數的求導法、隱函數的求導法、參數方程的求導法.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的應用

教學時數:10學時

教學要點:

1.微分中值定理、洛比達法則、泰勒公式.

2.函數的單調性與凹凸性、函數的極值與最值、函數圖形、曲率.

教學要求:

1.理解羅爾(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對三個定理的分析證

明不作要求),會用洛必達(L'Hospital)法則求不定式的極限.

2.了解泰勒(Taylor)定理以及用多項式逼近函數的思想(對定理的分析證明以及利用泰勒定理證

明相關問題不作要求).會求解較簡單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應用問題.

3.理解函數的極值概念,掌握用導數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和求極值的方法.

4.會用導數判斷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會求拐點,會描繪一些簡單函數的圖形(包括水平和鉛直漸

近線).

重點:微分中值定理、函數的單調性與凹凸性、函數的極值與最值.

難點:洛必達(L'Hospital)法則、函數圖形的描繪.

第四章不定積分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不定積分的概念、性質.

2.不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分部積分法、有理函數的積分.

教學要求:

1.了解不定積分的基本積分公式.

2.理解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及性質.

3.掌握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以及有理函數部分積分法.

重點:不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

難點:有理函數的不定積分法.

第五章定積分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定積分的概念、性質.

2.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分部積分法、反常積分.

教學要求:

1.了解可積條件,廣義積分的概念.

2.理解定積分的概念及性質,變上限的積分作為其上限的函數及其求導定理.

3.掌握牛頓-萊布尼茲公式,定積分的換元法和分部積分法.

重點:定積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

難點:變上限的積分作為其上限的函數及其求導定理.

第六章定積分的應用

教學時數:4學時

教學要點:

1.定積分的元素法.

2.平面圖形的面積、體積、曲線弧長

教學要求:

1.了解定積分的近似計算法(矩形法、梯形法和拋物線法).

2.掌握用定積分表達一些幾何量與物理量(如面積、體積、弧長等)的方法.

重點:定積分的元素法、定積分在幾何學上的應用.

難點:定積分的元素法.

第七章微分方程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變量可分離的方程、一階線性方程、全微分方程.

2.齊次方程、伯努利方程、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高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教學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解、階、通解、初始條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用變量代換求方程的思想,全微分方程,高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理解二階線性微分方程解的結構.

4.掌握變量可分離的方程及一階線性方程的解法,齊次方程和伯努利(Bernoulli)方程的解法,二

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重點:一階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高階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難點:高階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三、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考查;考試時間:120分鐘.

2.考試方法

參照《重慶文理學院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導性意見》,考試方法以閉卷考試為主,輔以開卷考

試,平時考查注意采用口試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3.課程綜合評定辦法

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半期考試成績、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共同評定,其中期末理論考試采用

閉卷方式考核.平時成績和半期考試成績各占本課程總成績的20%,期末理論成績占60%.

四、課程實踐環節及基本要求

1.配合課堂教學,學生必需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進一步強化對高等數學理論和解題方法的理解.

2.學生必需按時完成作業,交給任課教師批改.

3.作業、考勤作為平時成績計算的重要因素.

五、教材與參考書

1.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編.高等數學(上,下冊)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編.數學分析(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編.高等數學及其應用(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R.LuoDe.Highermathematics,theBeijingpeopleeducate,1996.

執筆人:郭淑婭

審核人:賈小勇

批準人:余大鵬

二00九年十二月

高等數學A2*

學時:64

學分:4

開課對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方向)、計算機

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方向)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一、說明

(-)課程性質

高等數學是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理論課,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力的重要基礎課

程,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學習情況事關學生后

繼課程的學習,是學習后續課程最關鍵課程之一.

(-)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培養學生具

有比較熟練的運算能力、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以及一定的數學建模能

力,正確領會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習受到數學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論、方法解決兒何、物

理及其它實際問題的初步訓練,以提高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

時為學習后繼課程和知識的自我更新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與基本要求

課程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多元函數微積分學、曲線積分、曲面積分、無窮級數等幾大板塊.

基本要求:要求學生對基本概念敘述要準確,理解要完整,對基本定理要正確理解并能應用,

對基本運算要求熟練、迅速、準確.還要特別注意逐步把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

比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時數分配

本課程開設學期為本科四年制第二學期,共64學時.課程學時安排如下:

序號教學內容學時分配

8第八章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12

9第九章多元函數微分法及其應用16

10第十章重積分12

11第十一章曲線積分曲面積分14

12第十二章無窮級數10

合計64

(五)教學方式

整個教學過程由理論講授、課外作業和自學三個環節組成.理論講授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方

式,建議理論講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正文

第八章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

教學時數:12學時

教學要點:

1.向量、數量積、向量積.

2.曲面方程、空間曲線的方程、平面方程.

教學要求:

1.理解空間直角坐標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運算(線性運算、點乘法、叉乘法),了解兩個向量垂直、平行的條件.

3.掌握單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標表達式以及用坐標表達式進行向量運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線的方程及其求法,會利用平面、直線的相互關系解決有關問題.

5.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圖形,了解以坐標軸為旋轉軸的旋轉曲面

及母線平行于坐標軸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間曲線的參數方程和一般方程.

7.了解曲面的交線在坐標平面上的投影.

8.了解二次曲面的分類.

重點:向量、數量積、向量積、空間曲線的方程、平面方程.

難點:曲面方程.

第九章多元函數微分法及其應用

教學時數:16學時

教學要點:

1.多元函數的概念、極限、偏導數和全微分.

2.復合函數導數、隱函數的導數、曲線及曲面的切平面與法線.

3.方向導數、梯度、多元函數極值.

教學要求:

1.理解二元函數的概念,了解多元函數的概念.

2.了解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性的概念,了解有界閉區域上連續函數的性質.

3.理解二元函數偏導數與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4.了解一元向量值函數及其導數的概念與計算方法.

5.了解方向導數V梯度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6.掌握復合函數?階偏導數的求法,會求復合函數的二階偏導數(對于求抽象復合函數的二階導

數,只要求作簡單訓練).

7.會求隱函數(包括由兩個方程構成的方程組確定的隱函數)的一階偏導數(對求由兩個方程構

成的方程組確定的隱函數的二階偏導數不作要求).

8.了解曲線的切線和法平面以及曲面的切平面與法線,并會求出它們的方程.

9.理解二元函數極值與條件極值的概念,會求二元函數的極值,了解求條件極值的拉格朗日乘

數法,會求解一些比較簡單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應用問題.

重點:多元函數的概念、極限、偏導數和全微分及復合函數導數、隱函數的導數.

難點:多元函數極值.

第十章重積分

教學時數:12學時

教學要點:

教學要點:

1.二重積分、三重積分的概念、重積分的性質.

2.球面坐標與柱面坐標、重積分的應用.

教學要求:

1.理解二重積分的概念,了解三重積分的概念,了解重積分的性質.

2.掌握二重積分的計算方法(直角坐標、極坐標),會計算簡單的三重積分(直角坐標、柱面坐標,

球面坐標).

重點:重積分的計算.

難點:三重積分的計算.

第十一章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教學時數:14學時

教學要點:

教學要點:

1.曲線積分的概念、性質、關系.

2.曲面積分的概念、性質、關系.

3.格林(Green)公式、高斯、斯托克斯公式.

教學要求:

1.理解兩類曲線積分的概念,了解兩類曲線積分的性質及兩類曲線積分的關系,會計算兩類曲線

積分(對于空間曲線積分的計算只作簡單訓練).

2.掌握格林(Green)公式,會使用平面線積分與路徑無關的條件,了解第二類平面線積分與路徑

無關的物理意義.

3.了解兩類曲面積分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4.了解高斯(Gauss)公式,斯托克斯(Stokes)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的證明以及利用該公式計算空間

曲線積分不作要求).

6.了解科學技術問題中建立重積分與曲線、曲面積分表達式的元素法(微元法),會建立某些簡單

的幾何量和物理量的積分表達式.

重點: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的計算方法.

難點:格林(Green)公式、高斯、斯托克斯公式.

第十二章無窮級數

教學時數:10學時

教學要點:

1.無窮級數的和、無窮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

2.正項級數的審斂判別法、萊布尼茲定理.

3.函數項級數的收斂域、塞級數、傅里葉級數.

教學要求:

1.理解無窮級數收斂、發散以及和的概念,了解無窮級數的基本性質及收斂的必要條件.

2.了解正項級數的比較審斂法以及幾何級數與P一級數的斂散性,掌握正項級數的比值審斂法.

3.了解交錯級數的萊布尼茲定理,會估計交錯級數的截斷誤差.了解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的概念

及二者的關系.

4.了解函數項級數的收斂域與和函數的概念,掌握簡單幕級數收斂區間的求法(區間端點的收斂

性不作要求).了解事級數在其收斂區間內的一些基本性質(對求暴級數的和函數只要求作簡單訓練).

5.會利用e*,sinx,cosx,ln(l+x),與(1+x)”的麥克勞林(Mac1aurin)展開式將一些簡單的函數

展開成幕級數.

6.了解利用將函數展開為基級數進行近似計算的思想.

重點:正項級數的審斂判別法.

難點:幕級數、傅里葉級數

三、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考試;考試時間:120分鐘.

2.考試方法

參照《重慶文理學院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導性意見》,考試方法以閉卷考試為主,輔以開卷考

試,平時考查注意采用口試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3.課程綜合評定辦法

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半期考試成績、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共同評定,其中期末理論考試采用

閉卷方式考核.平時成績和半期考試成績各占本課程總成績的20%,期末理論成績占60%.

四、課程實踐環節及基本要求

1.配合課堂教學,學生必需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進一步強化對高等數學理論和解題方法的理解.

2.學生必需按時完成作業,交給任課教師批改.

3.作業、筆記、考勤作為平時成績計算的重要因素.

五、教材與參考書

1.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編.高等數學(上,下冊)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編.數學分析(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編.高等數學及其應用(上,下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R.LuoDe.Highermathematics,theBeijingpeopleeducate,1,996.

執筆人:郭淑婭

審核人:賈小勇

批準人:余大鵬

二00九年十二月

離散數學

一、說明

1.課程性質

離散數學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通過學習離散

數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科學與動性技術專業的相關課程和今后

從事計算機應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后繼學科有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操作系統等。

2.課程內容和目的

課程內容:命題邏輯,謂詞邏輯,集合與關系,函數,圖論,代數結構,格和布爾代數等。

課程目的:在計算機科學教學中,離散數學主要是為專業服務的基礎理論課,是一門概念較多、理論

性較強,應用性較廣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掌握離散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現代

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初步掌握處理離散結構所必須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抽象思維、慎密概

括、邏輯推理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開拓專業理論的素質和使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

3.教學時數分配

總學時:48學時,其中講授48學時,實訓0學時。課程學時分布如下:

早下理論學時

第一章命題邏輯10

第二章謂詞邏輯8

第三章集合與關系8

第四章函數4

第五章圖論8

第六章代數結構6

第七章格和布爾代數4

合計48

4.教學方式

整個教學過程由理論講授、課外作業和自學三個環節組成,建議理論講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正文

第一章命題邏輯

教學時數:10學時

教學要點:

1.命題、命題聯結詞。

2.命題公式、翻譯。

3.真值表、等價式。

4.重言式。

5.范式。

6.全功能聯結詞

7.對偶式與蘊含式。

8.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

教學要求:

了解命題、命題聯結詞、命題公式、翻譯、真值表、等價式、重言式、范式、全功能聯結詞、對偶式

與蘊含式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基本等價式及其應用,(主)析/合取范式的解法及其應用,常用的永真蘊涵

式,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

第二章謂詞邏輯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個體、謂詞、量詞的概念。

2.謂詞公式、解釋的概念。

3.用解釋的方法證明等價式和蘊涵式。

4.謂詞演算的形式推理方法。

教學要求:

了解謂詞公式、解釋的概念;掌握用解釋的方法證明等價式和蘊涵式,謂詞演算的形式推理方法;理

解個體、謂詞、量詞的概念。

第三章集合與關系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子集、空集、全集、集合表示、集合相等、幕集等基本概念。

2.集合的并、交、補、運算,文氏圖。

3.集合運算的基本定律。

4.序偶與笛卡爾積的概念。

5.關系的基本概念,關系矩陣和關系圖,關系的性質和判別方法,復合關系和逆關系。

6.關系的自反、對稱、傳遞閉包。

7.等價關系的判定與相關等價類的求法。

8.全序集、良序集及相容關系。

教學要求:

了解用文氏圖表示集合運算,等價關系的判定,相關等價類的求法,全序集、良序集及相容關系的概

念;掌握集合的并、交、補等運算,集合運算的基本定律,關系的基本概念、關系的性質和判別方法,關

系矩陣和關系圖,復合關系和逆關系,偏序集的概念和偏序關系的性質,哈斯圖表示法。理解子集、空集、

全集、集合表示、集合相等、第集、序偶與笛卡爾積等基本概念。

第四章函數

教學時數:4學時

教學要點:

1.映射、單射、滿射、雙射的概念及其判別方法。

2.可數集與不可數集。

3.復合映射與逆映射的概念及求法。

教學要求:

了解復合映射、逆映射的概念及求法,可數集與不可數集的概念;掌握映射、單射、滿射、雙射的概

念,并能熟練掌握其判別方法。

第五章圖論

教學時數:8學時

教學要點:

1.圖的基本概念及圖的同構。

2.路與回路。

3.連通圖。

4.圖的矩陣表示。

5.歐拉圖、哈密頓圖、二分圖。

4.平面圖的基本概念與性質。

5.樹的概念及應用。

教學要求:

了解圖的同構;掌握有關圖的基本概念,圖的矩陣表示,歐拉圖、哈密頓圖、二分圖的概念、判別及

應用;理解平面圖基本概念與性質,樹的概念及性質,能夠熟練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

第六章代數結構

教學時數:6學時

教學要點:

1.代數系統的概念,運算及其性質。

2.群、半群與子群。

3.阿貝爾群與循環群。

教學要求:

了解阿貝爾群與循環群的概念及應用;掌握代數系統,運算的基本概念;理解群、半群、子群的含義。

第七章格和布爾代數

教學時數:4學時

教學要點:

1.格。

2.同態與同構。

3.分配格,有補格。

4.布爾代數。

教學要求:

了解同態與同構,分配格、有補格的基本概念;掌握格的概念及應用;理解布爾代數的含義。

三、課程考核

課程成績組成要素:平時成績占本課程總學分的20%,期中考試成績占本課程總學分的10%,期末理

論考試占本課程總學分的70%。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共同評定為課程總成績。

四、教材與參考書

1.教材

(1)焦占業.離散數學.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參考書

(1)張三元.離散數學.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徐潔磐.離散數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左孝凌.離散數學.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82

執筆人:秦福建

審核人:邱飛

批準人:羅代忠

二。。九年十二月

計算機導論

一、說明

1.課程性質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專業的基礎課之-0它是程序設

計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等學科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先導課程。

2.課程內容和目的

(1)課程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和上機實踐操作,讓學生全面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系統

構成、工作原理與應用;熟悉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形式和運算方法;了解網絡基礎知識和

網絡技術、計算機安全與法規。熟練操作計算機并運用計算機進行文字和電子表處理及上網

操作。

(2)課程內容

基本內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數制與編碼;計算機系統的硬件組成;數據

結構、程序編譯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統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網絡與數據庫系統的應用;

Windows操作系統介紹,常用辦公軟件的應用;軟件工程;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

基本要求: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數制與編碼,掌握數制運算;掌握

中央處理器(CPU)及結構,了解半導體存儲器的工作原理及結構、輔助存儲器的種類以及

輸入/輸出系統;了解計算機軟件的功能、分類,了解程序設計語言的分類和功能以及數據

結構和程序編譯的基本原理;理解操作系統的功能;初步了解DOS/WINDOWS系列/UNIX

家族等實際操作系統;了解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內容;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

和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理解軟件工程的概念和常見的開發模型;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新

發展和應用領域。

3.教學時數

課程總學時32,其中理論學時20,實訓學時12。課程的學時安排如下:

章節理論學時實訓學時

第一章緒論2

第二章計算機的基礎知識22

第三章計算機硬件系統22

第四章計算機操作系統與工具軟件2

第五章計算機應用軟件2

第六章數據庫系統及其應用44

第七章多媒體及其應用2

第八章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24

第九章軟件工程1

第十章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1

合計2012

4.教學方式

整個教學過程由理論講授、上機實訓、課外作業和自學四個環節組成。理論講授建議利

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正文

第一章緒論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計算機的基本概念。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定義。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育。

4.信息化社會的挑戰。

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知識體系。

考核要求:

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包括分類、特點、用途和發展等;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的定義及其研究范疇;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技術和文化的變化以及信息化社會對計算

機人才的挑戰和需求;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構成。

第二章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計算機的運算基礎。

2.邏輯代數基礎。

3.計算機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4.程序設計基礎。

5.算法基礎。

6.數據結構基礎

考核要求:

掌握計算機的數制及其轉換,信息的幾種編碼方式;掌握邏輯代數基礎,包括命題邏輯

和邏輯代數;理解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及組織與系統結構:了解結構化程序設

計的思想;理解算法在程序設計中的應用;了解什么是數據結構,理解幾種典型的數據結構。

第三章計算機硬件系統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計算機系統的體系結構。

2.系統單元。

3.輸入輸出系統。

4.輸入設備。

5.輸出設備。

6.輔助存儲設備

考核要求:

了解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理解系統的組成單元;理解輸入輸出系統的組成和常見的輸

入輸出設備;了解輔助存儲設備。

第四章計算機系統軟件與工具軟件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程序設計語言編譯系統。

2.操作系統。

3.工具軟件

考核要求:

理解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翻譯和解釋系統,高級語言到機器語言的轉換過程;理解操作系

統的功能、分類,了解兒種常用的操作系統;了解常用的工具軟件的用法,包括FTP軟件、

圖像瀏覽軟件、文件壓縮軟件等。

第五章計算機應用軟件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文字處理軟件。

2.電子表格軟件。

3.文稿演示軟件。

考核要求:

掌握Word文檔的基本操作、排版、圖文混排等;掌握Excel工作表的建立、數據的圖

表化、數據列表等;掌握文稿演示軟件的基本操作,美化演示文稿。

第六章數據庫系統及其應用

教學時數:4學時

教學要點:

1.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2.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概述。

3.SQL的數據定義操作。

4.SQL的數據查詢操作。

5.SQL的數據更新操作。

考核要求:

理解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定義、發展和體系結構;掌握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特

點、功能;掌握SQL的數據定義操作,包括基本表的定義、修改與撤銷,索引的定義等;

掌握SQL的數據查詢操作,簡單查詢與多表查詢;掌握SQL的數據更新操作;理解視圖的

定義、查詢與更新操作;了解幾種新型的數據庫系統,理解數據庫系統的應用。

第七章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多媒體。

2.超文本與超媒體。

3.多媒體技術。

4.多媒體通信系統技術。

5.多媒體編輯語言。

考核要求:

了解媒體的定義,多媒體系統的主要特征,多媒體系統的組成;掌握超文本與超媒體的

概念,了解超文本系統的體系結構;理解多媒體技術,包括音頻技術、圖形與圖像技術、視

頻和動畫技術等;了解多媒體通信系統技術;了解多媒體編輯語言,包括HTML與動態網

頁程序設計。

第八章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

教學時數:2學時

教學要點:

1.數據通信與連通性。

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使用方式。

4.Internet與TCP/IP協議。

5.Web和瀏覽器。

6.局域網的基礎構架。

7.網站的創建與網頁制作

考核要求:

理解數據通信與連通性的定義,了解通信信道與數據傳輸;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

算機網絡的結構和互聯設備;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分類;了解Internet的應用和工作方式,掌

握Internet中計算機的地址和明明,了解Internet的連接;理解Web和瀏覽器;了解局域網

的基礎構架,掌握簡單網站創建和網頁的制作方法。

第九章軟件工程

教學時數:1學時

教學要點:

1.軟件工程的概念。

2.軟件開發模型。

3.軟件開發方法。

4.軟件過程和過程改進。

考核要求:

理解什么是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了解常見的幾種軟件開發模型,包括瀑布模型,

漸增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等;了解常見的軟件開發方法,如模塊化方法、結構化方法、

面向對象的方法等;了解軟件過程工程、軟件過程模型、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十章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

教學時數:1學時

教學要點:

1.保密技術。

2.防御技術。

3.虛擬專用網。

4.計算機病毒。

考核要求:

了解計算機信息安全的定義及威脅信息安全的手段;了解保密防護技術與泄密發現技

術,計算機系統的保密技術及Internet中使用的密碼技術;了解防火墻的概念、技術和結構;

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定義、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治。

三、課程考核

1.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考試;考試時間:120分鐘

2.考試題型及比例

題型:判斷改錯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綜合應用題

等。

各題型的分值約為:判斷改錯題為10分一15分;單項選擇題為10分一30分;多項選

擇題10-20分:填空題為10分一20分;簡答題為10分一20分;計算題10分一30分;綜

合應用題為10分一20分。

注:除以上題型外,還可以依據課程特點使用其他題型,但必須依據重慶文理學院編寫

的《考試命題技術手冊》。

3.認知層次及比例:認知層次包括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其中各認知層

次比例為:

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3:3:3:1或2:3:3:2o

4.課程綜合評定辦法: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半期考試成績、期末理論考試成績

和實訓操作考試成績共同評定,其中期末理論考試采用閉卷方式考核。采用平時成績和半期

考試成績占本課程總成績的10%,期末理論成績占70%,實訓操作考試成績占20%。

四、教材與參考書

1.教材

(1)黃國興,陶樹平、丁岳偉編著.計算機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參考書

(1)王玉龍.計算機導論(第2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安志遠,鄧振杰.計算機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田原.計算機導論(第二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執筆人:王瑞胡

審核人:邱飛

批準人:羅代忠

二。。九年十二月

程序設計基礎

一、說明

1.課程性質

程序設計基礎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程。通過學

習C語言,培養學生掌握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和應用計算機語言打卜一堅實的基

礎,后繼課程有數據結構等。

2.課程內容和目的

課程內容:C語言基礎知識;基本數據類型、運算符與表達式;順序結構程序設計;選擇控制結構;

循環控制結構;函數;數組及應用;預處理命令;指針及應用;結構體與共同體及應用;位運算;文件

操作等。

課程目的:通過本門課程學習,應使同學們掌握C語言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

計,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數據結構等的學習和應用奠定程序設計基礎。

3.教學時數

總學時:72學時,其中講授48學時,實訓24學時。課程學時分布如卜:

早下理論學時實訓學時

第一章C語言概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