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_第1頁
DB36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_第2頁
DB36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_第3頁
DB36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_第4頁
DB36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FORMTEXT?????DB36336DB36/FORMTEXTXXXXX—201XFORMTEXT?????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2016-08-30)FORMTEXT????-FORMTEXTXX-FORMTEXTXX發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實施??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5-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規程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蘆筍親本組培快繁、親本移栽定植、隔離、去雜去劣、錯時留母莖、雜交授粉、果實收獲、種子脫粒與處理等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制種技術過程。本規程適用于蘆筍雜交品種親本繁殖與雜交種子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TG/130/4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指南GB/T3543.1-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總則NY/T760-2004蘆筍NY/T5231-2004無公害食品蘆筍生產技術規程NY/T2496-2013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蘆筍3術語參考了現行的我省及國家標準和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本技術規程采用的術語,較通俗、明確,本規程不另行定義和解釋。4說明蘆筍是多年生的雌、雄異株作物,雜交種的母本雌株可近似視為天然的雄性不育系,雜交種的父本雄株則可視為其母本的恢復系。單性的父本和母本需要通過組織培養進行無性繁殖,保持種性,無性繁殖的父本和母本按相應的技術規程雜交生產無性系雜交種。因此,蘆筍中無需區分繁殖用親本與制種用親本。5親本組培快繁5.1外植體取材與表面消毒春季4~5月份,選擇父本與母本生長健壯的植株(親本選擇應符合TG/130/4、NY/T760-2004和NY/T2496-2013要求)分別采取各自新抽出的長約25cm健壯的嫩莖為外植體。將它置于自來水下輕輕沖洗5~10min,剪去頂端鱗片包被和底端纖維化程度高的部分,然后在超凈工作臺進行嚴格消毒。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s,再用有效氯為2%的次氯酸鈉滅菌8~10min,無菌水清洗3~5次,無菌濾紙吸干,待用。5.2無菌培養5.2.1腋芽誘導培養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消毒完畢的嫩莖切成每個帶有1~2個腋芽的莖段,并切去外植體變色部分,生長極性朝上,接種至腋芽誘導培養基,置于無菌培養室中培養20~30天,每個莖段葉腋處長出2~3個嫩莖。5.2.2根叢誘導培養將每個莖段腋芽處誘導長出的超過5cm的嫩莖剪下,切去莖尖,平鋪接種于根叢誘導培養基上,置于無菌培養室中培養20~30天。每個葉腋處長出1~3個嫩莖,切除嫩莖莖尖,重新平鋪接種于根叢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1~2周期,直至每個葉腋處長出35.2.3根叢增殖培養以根叢為單位,將母體莖段切成一個個株高2~3cm的根叢,然后接種到根叢增殖培養基上,置于無菌培養室中培養20~30天,取出根叢,分割成2~4個小根叢,接種于更新的根叢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1~2個周期。5.2.4生根預分化培養將增殖獲得的根叢,修剪至株高2~3cm,接種至生根預分化培養基中,置于無菌培養室中培養20~30天,繼代培養1~2個周期,部分根叢基部分化誘導長出1~2條肉質根。5.2.5生根培養將生根預分化培養的根叢取出,分割成每個帶3~5個莖的小根叢,株高2~3cm,接種入生根培養基中,置于無菌培養室中培養20~30天,繼代培養1~2周期,80%以上根叢基部長出3~5條粗壯的肉質根,達到移栽標準(每株4~6根嫩莖和3~4條肉質貯藏根,根長3~4cm)。5.2.6培養條件以上培養條件均為溫度27±1℃5.3組培苗移栽與管理5.3.1移栽基質選擇富含腐殖質的菜園土5份,附加泥炭、蛭石、珍珠巖和沙各一份,用500倍液的多菌靈覆蓋殺菌后備用,或直接使用蔬菜育苗專用基質移栽。5.3.2移栽時間和方法選擇溫濕度適宜的春秋季,移栽前開瓶煉苗1~2周,以提高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移栽前小心洗凈根系上附著的培養基,然后栽植入帶有基質的營養缽中,并澆透水。5.3.3日常管理每天用微噴壺向葉面噴水保濕。蘆筍試管苗生長溫度在15~28℃為宜。高溫時遮蔭,低溫時提溫保護。成活后適時噴施?MS營養液,促進壯苗。日常管理應符合6雜交制種6.1隔離雜交制種田與相鄰蘆筍花粉源距離不得小于1000m,并用40目防蟲網隔離。6.2選地選擇地勢平坦;沙壤土、地力均勻、土質肥沃、排灌方便、通風透光、旱澇保收的地塊、切忌重茬。6.3親本定植雜交種生產采取塑料鋼架大棚設施栽培,父母本按2︰8比例梅花樁式定植,株距50cm,行距1.8m,單行種植。6.4去雜去劣在定植前、幼年期、成年期和開花期鑒定父母本,將雜、病、劣株和懷疑株全部撥除,花期一旦發現雜株,及時撥除,就地處理,必要時另行補種父母本。6.5成年期管理定植后第一、二年不采筍,養苗促生,母本所結少量的果實盡早摘除,其他肥水管理同大田栽培。6.6錯時留母莖制種6.6.1定植后第三年起開始錯時留母莖制種,以春夏季制種為主。4月上旬,母本每株先留取3~4枝健壯嫩莖待成株,父本則分兩期留母莖,第一期與母本同步隔株留母莖,其余的5~7天后再留取母莖,每株留取3~4枝健壯嫩莖待成株,視長勢、氣溫等適時摘頂調節花期,以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如發現花期相遇不好時,要采取早中耕、多中耕、偏水偏肥、根外追肥、噴灑激素等措施,促其生長發育,或采取深中耕斷根、適當減少水肥等措施,控制其生長發育,從而達到母本開花后1~2d(天),第一期父本開花,第二期父本的盛花期與母本的末花期相遇。6.6.2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進入花期,揭開兩側和棚頭薄膜,保留隔離紗網,每4連棟大棚放入1箱中華蜂進行蟲媒授粉。5.6.3對蟲媒授粉效果差的植株,或花期不遇局部田塊,采取人工輔助授粉,隨采隨授,授粉應在上午9~10點之間。7果實收獲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待果實熟至深紅色,適時采摘分級收獲,中上部主莖和第一次分枝果實為優級,集中收獲,其余混收。8種子脫取與處理摘下果實立即脫取種子,曬干,過篩分級,包裝。種子分級、包裝應符合GB/T3543.1-1995技術規范。9附錄9.1腋芽誘導培養基:MS+0.2g·L-1L-谷氨酰胺+0.1mg·L-1KT+0.1mg·L-1NAA+3%蔗糖+0.8%瓊脂,pH5.89.2根叢誘導培養基:MS+0.2g·L-1L-谷氨酰胺+0.1mg·L-1KT+3%蔗糖+0.8%瓊脂,pH5.89.3根叢增殖培養基:MS+0.2g·L-1L-谷氨酰胺+0.1mg·L-1KT+0.1mg·L-1嘧啶醇+3%蔗糖+0.8%瓊脂,pH5.89.4生根預分化培養基:MS+0.2g·L-1L-谷氨酰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