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試驗室作業指導書_第1頁
吉安試驗室作業指導書_第2頁
吉安試驗室作業指導書_第3頁
吉安試驗室作業指導書_第4頁
吉安試驗室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B

中鐵一局集團物資工貿有限公司企業標準

QB/ZTYW—JA—SY02—2015

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編號:____________

編寫人:____________

審核人:_____________

批準人:____________

2015年11月06日發布2015年11月12日實施

中鐵一局集團物資工貿有限公司吉安制梁場

目錄

一、范圍.................................................1

二、應用標準.............................................1

三、水泥作業指導書.......................................3

四、細骨料作業指導書....................................15

五、粗骨料作業指導書....................................25

七、礦粉檢驗制度........................................41

八、外加劑作業指導書....................................48

九、引氣劑作業指導書....................................57

十、拌合及養護用水作業指導書............................64

十一、壓漿劑作業指導書..................................65

十二、膨脹劑作業指導書..................................67

十三、鋼筋、鋼絞線作業指導書............................68

十四、鋼筋焊接作業指導書................................74

十五、預應力錨具作業指導書..............................79

十六、混凝土作業指導書..................................81

一、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吉安制梁場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箱梁用鋼材、水泥、河砂、

碎石、外加劑、粉煤灰、礦渣粉、水、引氣劑、膨脹劑、壓漿劑、鋼筋、鋼絞線、

錨具、混凝土等主要材料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

所有原材料必須有合格證明書和復驗報告單,所有首次進場的原材料按照《預

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T梁技術條件》TB/T3043-2005.《鐵路混凝

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K鐵科

技[2004H20號《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的規定嚴格實施

進場全項檢驗。

二、應用標準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

TB/T3043-2005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T梁技術條件

TB10424-2010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T3275-2011鐵路混凝土

鐵科技[2004]120號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

鐵建設[2010]241號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12573-2008水泥取樣方法

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

GB/T208-2014水泥密度測定方法

GB/T176-2008水泥化學分析方法

GB/T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勃氏法)

GB/T21372-2008硅酸鹽水泥熟料

第1頁共87頁

GB/T14684-2011建設用砂

GB/T14685-2011建設用卵石、碎石

GB/T228.1-2010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第一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238-2013金屬材料線材反復彎曲試驗方法

GB/T5224-2014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

YB/T5294-2009一般用途低碳鋼絲

GB/T701-2008低碳鋼熱扎圓盤條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

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

JG/T223-2007聚痰酸系高性能減水劑

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

TB/T3054-2002鐵路混凝土工程預防堿一骨料反應技術條件

TB/T2922.1-1998鐵路混凝土用骨料堿活性試驗方法-巖相法

TB/T2922.5-2002混凝土用骨料堿活性試驗方法快速砂漿棒法

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TB/T2181-90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試驗方法-跳桌增實法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TB10425-94鐵路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

JGJ/T27—2014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

第2頁共87頁

GB/T230.1-2009金屬洛氏硬度試驗方法

GB/T232-2010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

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

GB1499.1-2008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

GB/T2651-2008焊接接頭拉伸試驗方法

GB/T2653-2008焊接接頭彎曲試驗方法

JGJ18-201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163-2004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接頭

JGJ107-2010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

GB/T230.1-2009金屬洛氏硬度試驗方法

TB/T3193-2008鐵路工程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條件

TB/T3192-2008鐵路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管道壓漿技術條件

GB23439-2009《混凝土膨脹劑》

三、水泥作業指導書

1.采用品質穩定、強度等級為不低于P?042.5的低堿普通硅酸鹽水泥。

2.水泥技術要求應滿足《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預制后張法預應

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T梁技術條件》TB/T3043-2005.《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

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鐵科技[2004]120號、《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1及《鐵

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的要求。

3.取樣步驟

3.1取樣部位

散裝水泥:對同一水泥廠生產同期出廠的同品種、同標號的水泥,以一次進

廠(場)的同一出廠編號的水泥為一批,每一批的總量不大于500噸。隨機地從

水泥運輸車不少于3個部位中各取等量的水泥。

袋裝水泥:對同一水泥廠生產同期出廠的同品種、同標號的水泥,以一次進

廠(場)的每200t為一批。

第3頁共87頁

3.2樣品分割

樣品經混拌均勻后,縮分樣品至不少于12kg作為檢驗試樣。

3.3將采取的12kg水泥試樣分成兩份:一份由試驗室按標準方法進行試驗,

一份密封并附水泥取樣標簽保存90天,以備有疑問時用于復試。

3.4水泥取樣標簽

水泥取樣操作人員在水泥取樣完畢后,應及時填寫水泥檢驗取樣標簽。也應

按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其主要性能指標及試驗方法見表3-1o

表3-1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標

序號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3d217.0

1抗壓強度(MPa)

28d242.5

按GB/T17671

3d23.5-1999檢驗

2抗折強度(MPa)

28d》6.5

初凝145

3凝結時間(min)按GB/T1346

終凝<600-2011檢驗

4安定性沸煮法合格按GB/T1346

-2011檢驗

5比表面積(m,/Kg)300?350按GB/T8074

-2008檢驗

6熟料中的C3A含量%<8按GB/T21372

-2008檢驗

7密度/GB/T208-2014

檢驗

8SC)3含量%<3.5按GB/T176

-2008檢驗

9MgO含量%<5.0按GB/T176

-2008檢驗

10游離CaO含量%<1.0按GB/T176

-2008檢驗

11氯離子含量%W0.06按GB/T176

-2008檢驗

12堿含量%W0.60按GB/T176

-2008檢驗

第4頁共87頁

序號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13燒失量%<5.0按GB/T176

-2008檢驗

14助磨劑名稱及摻量

符合GB175-2007

15石膏名稱及摻量檢查產品質量

第5.2規定證明文件

16混合材名稱及摻量

4.首批進場水泥必須進行全項目檢驗,全檢項目為:燒失量、氧化鎂、S03含量、

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堿含量、比表面積、CaO含量、密度、助磨劑名稱及

摻量、石膏名稱及摻量、混合材名稱及摻量、氯離子含量、熟料C3A含量必須經

委托有資質檢驗機構檢驗。水泥供應商還必須提供每批水泥的助磨劑名稱及摻

量、石膏名稱及摻量、混合材料名稱及摻量。水泥全項及日常檢驗項目、檢驗頻

次和質量要求見表3-2:

表3-2水泥檢驗項目、檢驗頻次和質量要求

項目日常檢驗項目全面檢驗項目質量要求

燒失量V

氧化鎂V

三氧化硫V

凝結時間VV

何新

安定性VV貨

每批散裝水或

VV同

強度家

泥不大于、

堿含量500t,袋裝V、

瑞首次進場的全項檢驗委

水口

比表面積V水泥不大于V種

200t的同出托有資質檢驗機構檢驗

泥V日

游離氧化鈣含量的

廠豕、同口口期

含量V泥

C1-廠

種、同批號、期

熟料c3A含量同出廠日期V6個

助磨劑名稱及摻量V

石膏名稱及摻量V

混合材名稱及摻量V

密度VV

5.水泥檢驗辦法

5.1常規檢驗項目

第5頁共87頁

5.1.1比表面積檢驗

單位質量的水泥粉末的總表面積,單位cm7g,或m7kg.

5.1.1.1試驗方法

勃氏法:根據一定量的空氣通過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層時所受

阻力不同時而引起流速的變化來測定水泥的比表面積。在一定的空隙率的水泥層

中,空隙的大小和數量是顆粒尺寸的函數,同時也決定了通過料層的氣流速度。

5.1.1.2試驗儀器及條件

自動比表面積透氣儀在相對濕度不大于50

5.1.1.3試驗步驟

5.1.1.3.1測定水泥密度(GB/T208-2014)

5.1.1.3.2漏氣檢查

將透氣圓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緊,按〃測定〃按鈕0.5秒顯示器上顯示〃cd_

然后連續按12次〃確認〃直至氣泵抽氣,在氣泵停止后5分鐘內液體面未有明

顯下降,顯示器仍然顯示〃CL__〃,說明儀器未漏氣,否則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5.1.1.3.3空隙率(0的確定

空隙率選用0.530+0.005.

5.1.1.3.4確定試樣量

試樣量按公式m=pv(『0

式中:m—需要的試樣量,單位為克(g);

P—試樣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3)

£一試料層空隙率

5.1.1.3.5測定步驟

打開開關,儀器面板顯示〃LL_「并閃爍,灌水入U型管,直至〃LL_/停止

閃爍顯示相應溫度為止。放上備好的試樣,按〃測定〃按鈕,顯示板上顯示〃cd__〃

后按〃確認〃,進入試樣的孔隙率、儀器常數K、密度的輸入,輸入完成后按〃確認

〃,不輸入也按〃確認〃跳過,然后電磁泵自動打開,自動計時,最后顯示試樣比

表面積。按〃復位〃鍵重復下次試驗。

5.2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體檢定性檢驗、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體積安定性的檢驗按照(GB/T1346-2011)

水泥標準稠度用量、凝結時間、體積安定性的檢驗方法進行。

5.2.1標準稠度用水量

第6頁共87頁

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水泥的凝結時間和體積安定性時需用“標準稠度”的水泥凈

漿。“標準稠度”是水泥凈漿拌水后的一個特定狀態。硅酸鹽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

量一般在21%~28%之間。

測定標準稠度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貫入法測定。

影響標準稠度用水量的因素有礦物成分、細度、混合材料種類及摻量等。熟

料礦物中C3A需水性最大,CzS需水性最小。水泥越細,比表面積愈大,需水量越

大。生產水泥時摻入需水性大的粉煤灰、沸石等混合材料,將使需水量明顯增大。

5.2.2凝結時間

水泥從加水開始到失去塑性,即從可塑狀態發展到固體狀態所需的時間稱為

凝結時間。水泥凝結時間分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至水泥漿開始

失去塑性的時間稱為初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并開始產

生強度的時間稱為終凝時間。

5.2.3體積安定性

水泥的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結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程度,亦簡稱

安定性。

5.2.4試驗方法

5.2.4.1標準稠度用水量: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對標準試桿(或試錐)的沉入

具有一定阻力。通過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標準稠度凈

漿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5.2,4.2凝結時間用貫入法確定標準稠度水泥凈漿的凝結狀態,而從水泥

凈漿拌水直至達到凝結狀態的時間就是水泥的凝結時間。凝結時間分為初凝時間

和終凝時間。

5.2.4.3安定性

雷氏夾法觀測由二個試針的相對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標準稠度凈漿體積膨脹

程度,以這個相對位移作為判定安定性的依據。

試餅法:觀測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試餅的外形變化程度,以此判定安定性。

5.2.5試驗儀器設備

5.2.5.1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JC/T729的要求.

5.2.5.2標準法維卡儀:標準稠度測定用試桿有效長度為50mni±lmm、由

直徑為力10mm±0.05mm的圓柱形耐腐蝕金屬制成。測定凝結時間時取下試桿,

用試針代替試桿。試針由鋼制成,其有效長度初凝針為50mm±1麗、終凝針為30

第7頁共87頁

mm+1mm、直徑為力1.13mm+O.05mm的圓柱體?;瑒硬糠值目傎|量為300g±lg。

與試桿、試針聯結的滑動桿表面應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緊澀和曠動

現象。

盛裝水泥凈漿的試模應由耐腐蝕的、有足夠硬度的金屬制成。試模為深40mm

+0.2mm、頂內徑①65mm+0.5mm、底內徑675mm+0.5mm的截頂圓錐體。每只試

模應配備一個大于試模、厚度22.5mm的平板玻璃底板。

5.2.5.3代用法維卡儀:符合JC/T727要求。

5.2.5.4雷氏夾:由銅質材料制成。當一根指針的根部先懸掛在一根金屬絲

或尼龍絲上,另一根指針的根部再掛上300g質量的祛碼時,兩根指針針尖的距離

增量應在17.5mm士2.5mm范圍內,即2x=17.5mm±2.5mm,當去掉祛碼后針尖的

距離能恢復至掛祛碼前的狀態。

5.2.5.5沸煮箱:有效容積約為410mm*240mm*310mm,篦板的結構應不影

響試驗結果,篦板與加熱器之間的距離大于50mnio箱的內層由不易銹蝕的金屬

材料制成,能在30min+5min內將箱內的試驗用水由室溫升至沸騰狀態并保持3h

以上,整個試驗過程中不需補充水量。

5.2.5.6雷氏夾膨脹測定儀:標尺最小刻度為0.5mm。

5.2.5.7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

5.2.5.8天平最大稱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飲用水,如有爭議時應以蒸儲水為準。

5.2.6試驗條件

5.2.6.1試驗室溫度為20℃型。C,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水泥試樣、拌和

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

5.2.6.2濕氣養護箱的溫度為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5%。

5.2.7檢驗方法

5.2.7.1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

1)試驗前應保證:a.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

b.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c.攪拌機運行正常。

水泥凈漿的拌制

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人攪

拌鍋內,然后在5s?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人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

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

第8頁共87頁

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人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

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步驟

拌和結束后,立即取適量凈漿一次性將其裝入已置于玻璃地板上的試模中,

漿體超過試模上端,用款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拍打超出試模部分的漿體5次以排

除漿體中的空隙,然后再試模上表面約1/3處,略傾斜于試模分別向外輕輕鋸掉

多余凈漿,在從試模邊沿輕抹頂部一次,使凈漿表面光滑。在鋸掉多余凈漿和抹

平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要壓實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

并將其中心定在凈漿中。在試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

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

入凈漿并距底板6mm士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

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

2)凝結時間的測定

測定前準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

試件的制備: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方法制成標準稠度凈漿,將一次裝滿試模,振動

數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

的起始時間。

初凝時間的測定: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

定。測定時,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

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

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臨近初凝時間每隔5min(或更短時間)

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士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由水泥全部

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

終凝時間的測定步驟:為了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

一個環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

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

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當試針沉

入試體0.5mm時,即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

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

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

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

距試模內壁10mm。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

第9頁共87頁

測定一次,到達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

達初凝或終凝狀態。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人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

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

3)安定性測定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樣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兩個邊長

或直徑約80mm、厚度4nlm?5mm的玻璃,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

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

雷氏夾試件的成型

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

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25mm

直邊刀在漿體表面輕輕插搗3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

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h±2ho

4)沸煮

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

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能將水加熱至沸騰。

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mm,

接著將試件放人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內將

水加熱至沸騰并恒沸180min+5min。

結果判別: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

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準確至0.5mm,

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麗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

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

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

取出試件進行判別。目測試餅未發現裂縫,用鋼直尺檢查也沒有彎曲(使鋼

直尺和試餅底部緊靠,以兩者間不透光為不彎曲)的試餅為安定性合格,反之為

不合格。當兩個試餅判別結果有矛盾時,該水泥的安定性為不合格。

5.3水泥強度檢驗

水泥的強度是評價水泥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劃分水泥強度等級的依

據。強度除受到水泥礦物組成、細度、石膏摻量、齡期、環境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外,還與加水量、標準砂、試驗條件(攪拌時間、振搗程度等)、試驗方法有關。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水泥的強度采用《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法(ISO法)》

第10頁共87頁

(GB/T17671)進行檢驗。該法是將水泥、標準砂和水按規定比例配制成水泥膠

砂,并制成40nlmX40mmXl60nlm的試件,在標準溫度(20土2℃)的水中養護一定齡

期(3d、28d)后測得其強度。

水泥可按規定齡期的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來劃分強度等級。并按3d強度分為

普通型和早強型兩種類型。各齡期的強度不得低于國家標準規定。

5.3.1膠砂的制備

5.3,1.1配合比

膠砂的質量配合比應為一份水泥、三份標準砂和半份水(水灰比為0.5)。一

鍋膠砂可制成三條試件,每鍋材料需要量如下表。

3-3每鍋膠砂的材料數量

材料用量(g)

水泥品種

水泥標準砂水

普通硅酸鹽水泥450±21350±5225±1

5.3.1.2配料

水泥、砂、水和試驗用具的溫度與試驗室相同,稱量用的天平精度應為1g。

當用自動滴管加225ml水時,滴管精度應達到1mL

5.3.1.3攪拌

每鍋膠砂用攪拌機進行機械攪拌,先使攪拌機處于待工作狀態,然后按以下

的程序進行操作;把水加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地將砂

子加入。當各級砂是分裝時,從最粗粒級開始,依次將所需的每級砂量加完。把

機器轉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1個15s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

膠砂刮入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時間誤差應在1s以內。

5.3.2試件的制備

5.3.2.1試件尺寸

試件尺寸應是40mmX40mmX160mm的棱柱體。

5.3.2.2試件成型

用振實臺成型

膠砂制備后立即進行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勺

子直接從攪拌鍋里將膠砂分二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里約放300g膠砂,

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次。

第11頁共87頁

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次。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

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的一端,然后沿試模長度方

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刮去,并用同

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

在試模上作標記或加字條標明試件編號和試件相對于振實臺的位置。

5.3.3試件的養護

5.3.3.1脫模前的處理和養護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膠砂。立即將作好標記的試模放人霧室或濕氣養護箱的

水平架子上養護,濕空氣應能與試模各邊接觸。養護時不應將試模放在其他試模

上。待養護到規定的脫模時間時取出脫模。脫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顏料筆對試件

進行編號和做其他標記。二個齡期以上的試件,在編號時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

試件分在二個以上齡期內。

5.3.3.2脫模

脫模應非常小心。對于24h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20min內脫模。對于24

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24h之間脫模。

已確定作為24h齡期試驗(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試驗)的已脫模試體,應用濕

布覆蓋至做試驗時為止。

5.3.3.3強度試驗試件的齡期及試驗時間要求

試件的齡期是從水泥加水攪拌開始試驗時算起。3d、28d齡期強度試驗應在

下列時間里進行。

----72h±45min;

----28d±8ho

①脫模時可用塑料錘或橡皮榔頭或專門的脫模器。

②對于膠砂攪拌或振實操作,或膠砂含氣量試驗的對比,建議稱量每個模型

中試體的重量。

5.3.4試驗方法

5.3.4.1總則

用規定的設備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在折斷后的棱柱體上進行抗壓試

驗,受壓面是試體成型時的兩個側面,面積為40mmX40mm。

5.3.4.2抗折強度測定

將試體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體長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

第12頁共87頁

荷圓柱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

直至破壞,直接讀數。

5.3.4.3抗壓強度測定

用規定的儀器在半截棱柱體的側面上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受壓中心蓋應在0.5mm內,棱柱體露在壓板外

的部分約有10mm。

在整個加荷過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破壞。

抗壓強度RC以牛頓每平方毫米(MPa)為單位,按下式進行計算:

%:抗壓強度

£:破壞時的最大荷載

A:受壓面面積為1600

5.3.5試驗結果處理

5.3.5.1總則

強度測定方法有兩種主要用途,即合格檢驗和驗收檢驗。本條敘述了合格檢

驗,即用它確定水泥是否符合規定的強度要求。

5.3.5.2試驗結果的確定

①抗折強度

以一組三個棱柱體抗折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出

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

②抗壓強度

以一組三個棱柱體上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

如六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除這個結果,而以剩下

五個的平均數為結果。如果五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10%的,則此結果

作廢。

③試驗結果的計算

各試體的抗折強度記錄至0.1MPa,平均值計算精確至0.1MPa。

各個半棱柱體得到的單個抗壓強度結果計算至0.1MPa,平均值計算精確至

0.1MPa。

5.3.5.3試驗報告

報告應包括所有各單個強度結果和計算出的平均值。

第13頁共87頁

5.3.5.4檢驗方法的精確性

檢驗方法的精確性通過其重復性和再現性來測量。

合格檢驗方法的精確性是通過它的再現性來測量的。

驗收檢驗方法和以生產控制為目的檢驗方法的精確性是通過它的重復性來

測量的。

5.4水泥的密度檢驗

5.4.1儀器及材料

5.4.1.1李氏瓶、無水煤油、高低溫水浴、天平、溫度計、

5.4.2測定步驟

5.4.2.1水泥試樣首先通過0.90mm的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烘干lh,

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室溫控制在20℃±1℃)

5.4.2.2稱取水泥60g(m),精確值0.01g,在測試其他材料密度時,可按實

際情況增減材料質量以便讀取刻度值。

5.4.2.3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OmL-lmL之間刻度線后,蓋上瓶塞放入

恒溫水槽內,使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水溫控制在20℃±1℃),恒溫最少30min,

記錄下無水煤油的(第一次)初始讀書(%)。

5.4.2.4從恒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

分仔細擦干凈。

5.4.2.5用小勺將水泥樣品一點點地裝入李氏瓶中,反復搖動直至煤油氣泡

排除,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恒溫水槽,使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恒溫至少30min,

記錄下第二次讀書(”)。

5.4.2.6第一次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時,恒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于0.2℃

5.4.3結果計算

水泥密度P按式(1)計算,結果精確至0.01g/m,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

的算術平均值,兩次結果只差步大于0,。02g/m3

P=m/(Vz-Vi)

P一水泥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m)

m一水泥質量,單位為克(g);

第14頁共87頁

V2—李氏瓶第二次讀數(mL);

%—李氏瓶第一次讀數(mL)。

四、細骨料作業指導書

1.細骨料應選用級配合理、材質堅硬、表面清潔的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

天然中粗河砂,各項技術指標均須符合《建設用砂》GB/T14684-20U,其各項

指標均符合應滿足《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T梁技術條件》TB/T

3043-2005.《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鐵科技[2004]120

號文、《鐵路混凝土》TB/T3275-20U及《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10424-2010的相關技術指標要求,嚴格實施進場全項檢驗。

每批細骨料進場均按要求進行檢驗驗收,細骨料的顆粒級配(累計篩余百分

數)應符合表5-1要求。

表5-1細骨料的顆粒級配(%)

級配區

I區n區III區

公稱粒徑

10.0000

5.0010-010-010-0

2.5035-525-015-0

1.2565?3550-1025-0

0.6385?7170?4140~16

0.31595?8092-7085~55

0.160100-90100-90100-90

注:除5.00mm和0.63mm篩檔外,砂的實際顆粒級配與上表中所列的累計篩余百分率相

比允許稍有超出分界線,但其總量不應大于5%。細骨料技術指標見表5-2:

表5-2細骨料技術指標

序號項目標準要求檢驗方法

1含泥量W2.0%

2泥塊含量W0.1%按

GB/T14684-2011

3細度模數2.6?3.0檢驗

4顆粒級配符合級配要求

第15頁共87頁

序號項目標準要求檢驗方法

5吸水率W2.0%(凍融破壞環境下W1%)

6堅固性W8.0%

嚴禁使用有堿-碳酸反應的細按TB/T2922.1

巖相法

骨料;-1998檢驗

膨脹率<0.1%時,直接

使用;0.1%?0.2%之間時,

7堿活性

混凝土中總堿含量不得大于按TB/T2922.5

砂漿棒法

Bkg/n?,做抑制性試驗,合格-2002檢驗

后可以使用;0.2%以上時禁

止使用。

8云母含量W0.5%

9輕物質含量W0.5%

10氯離子含量<0.02%GB/T14684-2011

檢驗

11有機物含量淺于標準色

硫化物及

12W0.5%

硫酸鹽含量

2.細骨料的堿活性首先要采用巖相法進行分析,嚴禁使用含有活性碳酸鹽

的骨料,堿-硅酸反應采用快速砂漿棒法進行檢驗,當膨脹率<0.1%時,直接使

用;當膨脹率在0.1%?0.2%之間時,混凝土中總堿含量不得大于Bkg/m',且須

進行抑制性試驗,合格后方可以使用;膨脹率在0.2%以上時禁止使用。

3.首批進場的細骨料必須進行全項目檢驗,全檢項目為:顆粒級配、細度

模數、云母含量、含泥量、泥塊含量、輕物質含量、有機物含量、堅固性、吸水

率、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氯離子含量、堿活性;由梁場試驗室委托委托有資質

檢驗機構檢驗,送樣數量為30kg。

4.細骨料試驗室抽檢項目為:顆粒級配、細度模數、云母含量、含泥量、

泥塊含量、輕物質含量、有機物含量。檢驗結果有一項指標不合格時,重新取樣,

對不合格項加倍復驗;若仍有一個試樣不能滿足標準要求,則按不合格品處理,

不得投入使用。細骨料檢驗方法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11中的規定。細

骨料全項及日常檢驗項目、檢驗頻次和質量要求見表5-3:

表5-3細骨料檢驗項目、檢驗頻次和質量要求

項目日常檢驗項目全項檢驗項目質量要求

顆粒級配VV

第16頁共87頁

項目日常檢驗項目全項檢驗項目質量要求

細吸水率V

骨細度模數VV

料含泥量VV

泥塊含量VV任何新選細度模數2.6~

貨源或使含泥量

云母含量V每批不大于V3.0,

用同廠W2.0%,泥塊含

輕物質含量V600或400m3V家、同品量W1.0%,

種、同規首次進場的全項

石粉含量同廠家、同V

格產品達檢驗委托有資質

有機物含量V品種細骨料V一年者檢驗機構檢驗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V

氯離子含量V

堿活性V

堅固性V

5.細骨料進場后分批貯存和堆放,物機部填寫試驗委托單按取樣頻數分批

取樣并送交試驗室進行檢驗,試驗室按相關標準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向物機部提

交合格報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6.取樣方法

6.1取樣部位

購貨單位應按同產地同規格分批驗收,以不大于600t為一驗收批。

6.2取樣

6.2.1每驗收批取樣方法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層鏟除。然

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組成一組樣品;

6.3若檢驗不合格時,應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復驗,若仍有一

個試樣不能滿足標準要求,應按不合格品處理。

6.4每組樣品的取樣數量。對每一單項試驗,應不小于表所規定的最少取樣

數量;須作幾項試驗時,如確能保證樣品經一項試驗后不致影響另一項試驗結果,

可用同組樣品進行幾項不同的試驗。

第17頁共87頁

6.5每一試驗項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樣數量

試驗項目最少取樣數量(kg)

篩分析4.4

含泥量4.4

泥塊含量20.0

石粉含量6.0

有機質含量2.0

云母含量0.6

輕物質含量3.2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6

氯化物含量4.4

貝殼含量9.6

天然砂8.0

堅固性

機制砂20.0

表觀密度2.6

松散堆積密度及孔隙率5.0

堿集料反應20.0

放射性6.0

飽和面干吸水率4.4

6.6每組樣品應妥善包裝,避免細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樣品卡片,標明

樣品的編號、取樣時間、代表數量、產地、樣品量、要求檢驗項目及取樣方式等。

6.7樣品的縮分

人工四分法縮分:將所取每組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下拌和均勻,并

堆成厚度約為20mm的“圓餅”。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分成大致相等

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重復上述過程,直至縮分后

的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必需的量為止。

7.常規檢驗項目

7.1細骨料所用儀器設備及試驗步驟

7.1.1砂的篩分析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