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詩三首 出塞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_第1頁
21 古詩三首 出塞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_第2頁
21 古詩三首 出塞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_第3頁
21 古詩三首 出塞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古詩三首出塞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學校授課教師課時授課班級授課地點教具教學內容教材章節: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

內容:本課選取了三首古詩,分別是《出塞》、《春曉》和《江南春》。《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代表作,描繪了邊疆將士戍守邊疆的英勇形象和思鄉之情;《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作,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美景;《江南春》則是宋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通過對江南春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學習這三首詩,學生可以領略古典詩詞的魅力,感受詩人情感,同時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核心素養目標分析本課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學生將通過學習《出塞》等古詩,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文學素養;通過分析詩歌意象,提高語言表達和審美感知能力;同時,通過理解詩人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其個性發展。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

1.理解《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境,體會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2.分析《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意象,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難點:

1.體會古詩中的情感,尤其是對古代戰爭和自然景象的描繪所蘊含的深層情感。

2.理解古詩的節奏和韻律,感受古典詩詞的音樂美。

解決辦法與突破策略:

1.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2.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戰爭場景和自然景象,幫助學生直觀感受詩歌意境。

3.采用朗讀和背誦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

4.設計寫作練習,鼓勵學生嘗試創作類似的古詩,以加深對古詩語言和情感的理解。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確保每位學生擁有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教材。

2.輔助材料:準備與《出塞》相關的歷史背景圖片、古代戰場模型圖,以及《春曉》和《江南春》的自然風景圖片和詩歌朗誦音頻。

3.教學工具:使用投影儀展示古詩原文,便于全班同學閱讀和跟隨朗讀。

4.教室布置:設置小組討論區,為學生提供舒適的閱讀和討論空間。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

1.教師通過展示一幅描繪邊塞風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畫面,激發學生對《出塞》這首古詩的興趣。

2.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教師簡要介紹王昌齡及其作品《出塞》。

二、新課講授(15分鐘)

1.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出塞》,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讓學生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2.分析“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用時5分鐘。

3.討論詩歌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含義,體會詩人對英勇將士的贊美,用時5分鐘。

三、實踐活動(20分鐘)

1.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首古詩進行朗讀,并嘗試用現代語言解釋詩句的意思,用時10分鐘。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關于古詩《出塞》的情景劇,展示詩歌的意境和情感,用時10分鐘。

3.學生嘗試創作一首與《出塞》主題相關的古詩,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作品,用時10分鐘。

四、學生小組討論(10分鐘)

1.學生討論《出塞》中描繪的戰爭場景,舉例說明詩中的哪些細節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將士的英勇。

2.學生探討《出塞》中“龍城飛將”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舉例分析詩人如何通過這一形象表達對英雄的崇敬。

3.學生分享自己對《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句詩的理解,舉例說明這句詩如何表現詩人對春天的感慨。

五、總結回顧(5分鐘)

1.教師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強調古詩中描繪的歷史場景和英雄人物形象。

2.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獲,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和感悟。

3.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閱讀和學習古詩,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總計用時:45分鐘拓展與延伸一、拓展閱讀材料

1.《王昌齡詩選》:推薦學生閱讀王昌齡的其他詩作,如《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等,通過對比閱讀,進一步了解王昌齡的詩歌風格和創作背景。

2.《唐詩三百首》:引導學生閱讀與《出塞》風格相近的其他唐詩,如杜甫的《戍夜》、盧綸的《塞下曲》等,豐富學生對邊塞詩的理解。

3.《中國古代邊塞詩選》:挑選一些邊塞詩的經典段落,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

1.學生可以查找關于王昌齡的生平事跡,了解他的生活環境和創作背景,進而更好地理解《出塞》這首詩。

2.鼓勵學生嘗試創作自己的邊塞詩,可以是即興創作,也可以是根據某個歷史事件或場景進行創作。

3.學生可以收集并整理關于古代邊塞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制作成小報或手抄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知識點全面拓展

1.邊塞詩的特點:邊塞詩通常描寫邊疆風光、戰爭生活以及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時代背景。

2.唐代邊塞詩人的生平與作品:介紹幾位著名的邊塞詩人,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等,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3.古代戰爭與和平:通過閱讀邊塞詩,了解古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以及和平生活的珍貴。

四、實用性強的活動建議

1.舉辦“邊塞詩朗誦會”: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邊塞詩進行朗誦,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2.組織“邊塞詩創作比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創作具有邊塞特色的詩歌,提高文學創作能力。

3.開展“邊塞詩知識競賽”:通過問答形式,檢驗學生對邊塞詩的了解程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板書設計①本文重點知識點:

-《出塞》作者:王昌齡

-邊塞詩背景:古代邊疆戰爭

-詩歌主題:將士英勇、思鄉之情

②重點詞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描繪歷史變遷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達對英雄的崇敬

③教學目標:

-理解古詩意境

-感受詩人情感

-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典型例題講解1.例題:

《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請分析這句話的意象和表達效果。

答案:

這句話通過“秦時明月”和“漢時關”兩個意象,描繪了一個歷史悠久、遼闊無垠的邊塞景象。明月象征著邊塞的遼遠和永恒,而“漢時關”則點明了關隘的歷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同時,這句話也隱含了戰爭的長期性和邊疆的艱辛,增強了詩句的感染力。

2.例題:

請解釋《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的含義。

答案:

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邊塞英雄的敬仰和懷念。其中,“龍城飛將”指的是漢代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被譽為“飛將軍”。詩人通過這句話,希望有像李廣這樣的英雄能夠鎮守邊疆,保衛國家安全,不讓敵人越過陰山,進一步侵略內地。

3.例題:

分析《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句詩的意境。

答案:

這句詩通過“夜來風雨聲”和“花落知多少”兩個意象,營造了一個夜晚風雨交加、花兒凋零的景象。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春天易逝、美好事物短暫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生命的珍惜和對自然的敬畏。

4.例題:

《江南春》中“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一句,請分析其描繪的畫面和表達的情感。

答案:

這句詩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南春景圖。其中,“千里鶯啼”表現了春天的鳥語花香,“綠映紅”則描繪了春天的色彩斑斕。而“水村山郭酒旗風”則展現了江南水鄉的寧靜與繁華。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江南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