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1頁
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2頁
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3頁
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4頁
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DB13B05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T1436—2011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河北省林業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畢華明、田軍、劉國權、屈金亮、周建波、國志鋒、朱曉青、劉廣智、楊春、龍雙紅、李雙、劉瑞祥、丁曉東、周福成、宋彥偉、于貴鵬。IDB13/T1436—2011白毛樹皮象預測預報技術規程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白毛樹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的蟲情調查和預測預報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內白毛樹皮象發生區的預測預報。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2.12.22.3一般蟲情調查掌握監測對象在某一地區的發生范圍和發生情況而開展的調查活動。系統蟲情調查掌握監測對象的發生規律和種群動態信息,而開展的系統調查活動。根據害蟲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結合林木的物候、氣象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對害蟲未來的發生趨勢2.4根據寄主資源分布情況,選好踏查路線,主要沿幼林地塊或皆伐跡地易發生區,每20hm~30hm22的林內設一塊株數或伐根不少于50株的標準地,對白毛樹皮象發生情況進行每株調查,分別統計其蟲態、1DB13/T1436—2011在全面踏查的基礎上,每縣(市、區、林場、管理局)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以林班或小班為單位,按寄主樹種面積的0.1%~0.5%選取有代表性的林分設1~2塊標準地,按對角線或“Z”字型機械抽取30株作為調查標準株,進行每木調查,分別統計蟲態、有蟲數等,將調查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標準地調查表(表A.2)。3.1.3統計分析3.1.3.1發生程度標準按有蟲株率5%以上的林地統計為發生面積,5%~10%(含10%)為輕度,10%~20%(含20%)為中度,大于20%為重度。3.1.3.2分析報告蟲情調查結束后,應按白毛樹皮象發生情況匯總表(表A.3)匯總,并完成蟲情分布圖和蟲情報告三項資料,按要求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3.2系統蟲情調查3.2.1標準地的設置根據白毛樹皮象的發生情況,在發生地內選取有代表性的地點,設立3~5塊固定標準地,每塊標準白毛樹皮象產卵后,每3d調查一次,在標準地內將標準株伐根剝皮至側根深度40cm處,查皮下卵數;并在伐根周圍半徑1m土壤表層中,查表層卵數。將調查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卵期調查表(表A.5),并推算出白毛樹皮象卵期的始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始末期。翌年7月初~8月中旬白毛樹皮象化蛹,每3d調查一次,在標準地內將標準株伐根剝皮至側根深度40cm處,查皮下蛹數;并在伐根周圍半徑1m土壤表層中,查表層蛹數。將調查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蛹期密度調查表(表A.7),并推算出白毛樹皮象蛹期的始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始末期。從化蛹始見期開始,在標準地的標準株上,每3d調查一次,記載蛹數和幼蟲數。每次觀察蟲數不少于50個,亦可配合采集老齡幼蟲進行套籠化蛹觀察,將調查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化蛹進度調查表(表A.8)。2DB13/T1436—2011在白毛樹皮象化蛹期,每3d調查一次,分別在標準地附近的皆伐跡地內,隨機采集50~100個蛹,分別稱重后,解剖統計雌蛹數、寄生數及其它死亡數,將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蛹重及存活率調查表(表A.9)。3.2.4成蟲期調查3.2.4.1蛹羽化進度調查從8月上旬開始調查蛹羽化情況,在白毛樹皮象化蛹期內采集50~100個蛹,分別稱重后,將其編號放入至養蟲籠內,觀察羽化進度,將調查結果填入白毛樹皮象羽化進度調查表(表A.10)。3.2.4.2產卵量調查取50~100個活雌蛹,將其編號放人養蟲籠中,羽化后按1:1配入雄蟲,待其產卵后,統計產卵量。填寫白毛樹皮象產卵量調查表(表A.11)。3.2.5統計分析3.2.5.1發生量匯總根據表A.1~表A.11匯總,填寫表A.12和表A.13。3.2.5.2匯總上報在各蟲態調查結束后,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各蟲態的觀察結果,蛹羽化后,報告全年觀察技術總在8月上旬前發出卵孵化始見期預報;在翌年7月上旬前發出化蛹始見期預報;在翌年8月下旬前發出羽化始見期預報。F=Hi+(Xi+Sx)………….(1)F--某蟲態出現的日期;3DB13/T1436—2011Hi--起始蟲態發生期實際出現的日期;Xi--理論期距值;Sx--與理論期距值相對應的標準差。白毛樹皮象(河北地區):成蟲產卵期平均15d,卵期7d—10d,蛹期25d~30d。4.1.2.2物候預測法通過選擇當地常見的其它植物的發育階段作為指標物,觀察其與白毛樹皮象發育階段的相關性,進行發生期預測。各蟲態物候見表1。表1白毛樹皮象各發育階段與物候關系成蟲始上樹期物候成蟲始產卵期卵始孵化物候物候始化蛹成蟲始成蟲危害盛期物候物候(翌年)羽化物候(翌年)5月下旬6月中旬9月上旬(翌年)6月下旬8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山杏始花。華北落葉松芽長4—8mm日本落葉松球果始成熟金蓮花始花至盛花期瑞香狼毒花始開蚊子草花始開期樟子松花期狗娃花末期注:本資料來源于河北省塞罕壩林械林場。在6月30日前越冬成蟲上樹后發生量的預報。在8月31日前發出幼蟲發生量的預報。在翌年9月15日前發出成蟲的發生量預報。樹齡(a)重度>2根據所調查的蟲口基數,雌性比、每只雌蟲平均產卵量,以及當地歷年各蟲態的死亡率,推算下一4DB13/T1436—2011公式為:P=po×[e×f×(1-d1)(1-d2)……(1-dn)]……….(2)式中:P—預報發生數量(翌年一齡幼蟲密度);po—調查平均蟲口(蛹或蛹殼平均密度);e—平均產卵量;f—雌性比;d1d2……dn—從調查蟲態到預測蟲態所經歷的各蟲態死亡率。5存案與預報5.1建立檔案年終,各測報機構將蟲情調查資料及預報材料分門別類裝訂成冊,由縣級森防部門存檔。5.2報告與發布縣級森防部門將預測預報情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并向生產部門發布預報。5DB13/T1436—2011附錄A(規范性附錄)白毛樹皮象調查表表A.1白毛樹皮象調查表調查單位:幼林地塊/皆伐跡地林地平均伐根直徑平均伐根高度樹齡調查株數有蟲株數有蟲株率調查時間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地點樹種蟲態面積(a)(hm)2(m)(cm)(cm)(cm)調查人:表A.2白毛樹皮象標準地調查表標準地號:郁閉度:合計平均6DB13/T1436—2011表A.3白毛樹皮象發生情況匯總表匯總單位:發生面積(hm)2寄主面積調查代表標準地塊數(塊)地點(hm2)面積(hm2)計輕中重匯總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A.4白毛樹皮象標準地概況調查表標準地號12345調查地點日7DB13/T1436—2011表A.5白毛樹皮象卵期調查表標準地號:代表面積(hm有蟲株數:郁閉度:伐根組成:2):伐根直徑(cm):有蟲株率(%):伐根高度(cm):是否新擴散區:蟲口密度(頭/株):皮下土壤表層平均標準株號卵總數被寄生數備注卵數卵數蟲口密度1合計平均調查人:調查日期:年月日表A.6白毛樹皮象幼蟲調查表蟲口密度(頭/株):土壤表層幼蟲數8DB13/T1436—2011表A.7白毛樹皮象蛹期密度調查表皮下土壤表層幼蟲數平均幼蟲總數蟲口密度標準株號1被寄生數備注幼蟲數合計平均調查人:調查日期:年月日表A.8白毛樹皮象化蛹進度調查表其它時間總幼蟲數幼蟲數化蛹數化蛹率被寄生數死亡數白毛樹皮象蛹重及存活率調查表時間蛹總數雌蛹數平均蛹重被寄生數其他死亡數表A.10其它死亡數9DB13/T1436—2011表A.11白毛樹皮象產卵量調查表單頭時間雌蛹總數羽化數成蟲死亡數總產卵數卵被寄生數平均產卵數調查人:表A.12白毛樹皮象蟲情及防治情況匯總表年份:匯總級別:匯總單位:林分組成發生面積(hm2)防治面積(hm)2林分面積地點標準地塊數發生率(%)備注防治率仿生制劑(hm)2合計輕中重化防人工生防(%)表A.13白毛樹皮象發生期年終匯總表10DB13/T1436—2011附錄B(資料性附錄)白毛樹皮象的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征白毛樹皮象(HylobiusalbosparsusBoheman)屬鞘翅目,象蟲科,樹皮象亞科,樹皮象屬。在河北地區2a發生一代。B.1白毛樹皮象形態特征B.1.1成蟲體長11~15mm,長橢圓形,體深褐色。頭部背面布滿不規則的、大小不等的圓形刻點。喙長而粗,略彎;前胸背板寬略大于長,散布深坑,中間兩側各有一大窩;鞘翅深棕色,較前胸寬,上有近長方形的成虛線排列的刻點和金黃色鱗片花紋,形成3條不規則的橫帶。雌蟲腹部背面7節,第1腹節腹面微凸;雄蟲腹部背面第8節,第1腹節腹面不凸。B.1.2卵長橢圓形,長約1.5mm,寬約0.8mm。白色微黃、透明。B.1.3幼蟲老熟時體長13mm-22mm。體白色或黃白色,無足,微彎。頭部橙黃色或者栗紅色,頭寬3.3mm。蛹體長約18mm,黃白色。額上有一對乳頭狀突起,兩側有大刺,頭管具4對刺,前胸背板前緣及后緣各具2對刺,中部有2對刺,側緣各有3刺,腹部背板具刺狀突起,尤以第5至第7節最為發達。腹部末端具2枚細而長的突起。白毛樹皮象生物學特性在河北地區,白毛樹皮象2a發生1代,主要危害2a生以上的落葉松、云杉、樟子松幼樹和伐根,皆伐跡地和發生過森林火災的地方都是白毛樹皮象的易發區。該蟲以老熟幼蟲在落葉松伐根的根爪部樹皮內越冬、成蟲在枯枝落葉層越冬。成蟲與6月上旬開始上樹危害,集中于落葉松更新地上取食和交尾,危害兩a生以上的幼樹,咬食樹干中上部韌皮部作為補充營養。6月下旬以后,成蟲尋找新鮮伐根產卵,將卵產在伐根皮層中。卵產下后經2~3周孵化為幼蟲,新孵化從產卵處沿伐根向下或沿側根擴展取食,產生的糞便和木屑充塞蟲道。幼蟲約5齡,可沿主干取食深達30cm,沿側根取食延伸超過40cm。到10月初,大部分幼蟲已經老熟,在皮層、皮層與邊材間或全部在邊材內做橢圓形蛹室休眠,少數孵化較晚的幼蟲越冬時尚未老熟,越冬后需再取食一段時間。上年秋末已經老熟的休眠幼蟲,經越冬階段后,于7~8月化蛹,蛹期一般2~3周。8月下旬開始羽化,大部分羽化為成蟲后,要在蛹室中潛伏約10天后(即8月中旬)才出土,尋找幼樹取食危害。該蟲一般上午9~10點開始上樹危害,主要在白天活動危害。一年分春秋兩季為主要危害期,春季為越冬成蟲危害,秋季為新羽化成蟲危害。在塞罕壩地區,秋季危害重于春季。11DB13/T1436—2011附錄C(資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