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_第1頁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_第2頁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_第3頁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_第4頁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動物多樣性研究演講人:日期:目錄CATALOGUE02.九寨溝主要動物類群04.動物與生態系統平衡05.生態旅游與動物保護01.03.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現狀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概況01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概況PART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地理位置九寨溝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生態系統保護區內山高谷深,地勢起伏較大,有高山、峽谷、湖泊等多種地貌類型。保護區內的生態系統復雜多樣,包括森林、草甸、濕地、裸巖等多種生態類型,是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123氣候特征與植被類型氣候特征保護區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溫涼、濕潤的特點,年平均氣溫在7℃左右,降水充沛,多集中于夏季。030201植被類型保護區內植被類型豐富,包括針葉林、闊葉林、灌叢、草甸等多種類型,其中珍稀瀕危植物眾多,如珙桐、連香樹等。植被分布植被的垂直分布明顯,隨著海拔的升高,植被類型呈現明顯的地帶性變化。保護區的建立與意義建立時間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建立于1978年,是我國最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對象保護區主要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同時也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和自然景觀。保護意義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于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內外著名的自然保護區之一。02九寨溝主要動物類群PART大熊貓以竹子為食,體型較大,毛色黑白相間,是九寨溝的代表性動物之一。金絲猴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以樹葉、嫩芽、果實和昆蟲為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別名羚牛,大型哺乳動物,多棲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豹大型猛獸,棲息于密林、灌叢、山地等多種環境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哺乳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鳥類(如綠尾虹雉、血雉)綠尾虹雉雄鳥羽毛色彩艷麗,雌鳥羽毛較暗淡,主要生活在高山灌叢和草地中。血雉體型中等,雄鳥羽毛鮮艷,雌鳥羽毛較暗淡,棲息于海拔較高的山區灌叢和草地。紅腹錦雞雄鳥羽毛華麗,雌鳥羽毛暗淡,喜歡棲息在山坡灌叢和溝谷地帶的鳥類。斑羚善于攀巖和跳躍,生活在高山峭壁和灌叢地帶的鳥類。體形粗壯,皮膚粗糙,生活在山林溪流附近,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高山溪流、湖泊及其附近,皮膚具有呼吸功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王錦蛇、烏梢蛇等,生活在山林、草地和溪流附近,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其他爬行動物。如麗紋龍蜥、草蜥等,生活在灌叢、草地和石縫中,主要以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兩棲爬行動物(如岷山蟾蜍、高原林蛙)岷山蟾蜍高原林蛙蛇類蜥蜴類03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現狀PART金絲猴滇、川、黔三個亞種在九寨溝均有分布,是九寨溝的珍稀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01大熊貓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大熊貓在區內自由生活和繁衍。02羚牛在九寨溝的高山草甸和灌叢地帶棲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03雪豹生活在高山和雪線附近,是九寨溝的頂級捕食者之一。04特有物種的生存威脅九寨溝裸鯉受到生態環境破壞和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種群數量不斷減少。林麝因非法獵殺和生態環境破壞,數量急劇下降,處于瀕危狀態。川金絲猴由于棲息地破碎化和種群隔離,川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受到嚴重威脅。綠尾虹雉由于生存環境惡化和捕獵,綠尾虹雉的種群數量也在不斷減少。保護區保護措施與成效生態保護措施加強生態保護和監管,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02040301科研與教育開展科學研究和公眾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物種保護成效通過科學研究和保護,九寨溝的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有所恢復。社區共管與周邊社區建立共管機制,共同參與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04動物與生態系統平衡PART通過動物消化道傳播,促進植被擴散。種子及果實傳播促進生物體內和生物群落之間的物質循環。營養物質循環01020304控制其他種群數量,維持生態平衡。捕食者角色如河貍修建水壩,改變生態環境。生態系統工程師食物鏈關鍵物種作用動物將花粉從一株植物傳到另一株,促進繁殖。授粉作用動物對植被傳播的影響動物通過糞便等方式將種子帶到其他地方。種子攜帶動物踩踏、啃食等行為對植被生長產生影響。植被生長影響動物食用果實后,將種子帶到其他區域。果實傳播氣候變化導致動物棲息地范圍擴大或縮小。氣候變化迫使動物向更適宜的生存環境遷移。棲息地破壞導致部分物種瀕危甚至滅絕。氣候變化引發動物種群結構改變和生態系統重組。氣候變化對動物棲息地的影響棲息地范圍變化物種遷徙物種瀕危生態系統重組05生態旅游與動物保護PART游客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干擾游客活動噪音游客的談話聲、腳步聲、車輛聲等噪音可能會干擾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和繁衍。游客行為不當生態環境破壞游客的不當行為,如投食、追逐、捕捉等,可能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或死亡。游客的活動可能會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如踩踏植被、破壞棲息地等,進而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123可持續旅游開發建議生態旅游規劃制定科學的生態旅游規劃,合理劃分游客活動區域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游客對野生動物的干擾。游客管理加強游客管理,規范游客行為,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和文明旅游意識。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為野生動物提供足夠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保障其生存和繁衍。公眾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眾意識通過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對野生動物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