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60.30
Z60
SZDB/Z
深圳市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
SZDB/Z145—2015
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技術規范
2015-07-31發布2015-09-01實施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SZDB/Z145—2015
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深圳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總則、設計目標和過程、設計資
料、設計標準、詳細規劃、工程性設施設計、施工安裝、工程質量管理與驗收和運行管理。
本文件適用于深圳市低影響開發及雨水綜合利用工程的詳細規劃、設計、施工、質量管理、驗收和
維護。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50015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26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400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SZJG32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質規范
SZDB/Z49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低影響開發lowimpactdevelopment
通過模擬自然條件,在源頭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態處理技術使得區域開發后的水文特性與開發前
基本一致,進而保證將土地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3.2
雨水收集回用rainutilization
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作為水源,經過適宜的處理并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后,再通過管道輸送
或現場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過程。
3.3
下墊面underlying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總稱。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3.4
1
SZDB/Z145—2015
土壤滲透系數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l
單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穩定滲透速度。
3.5
流量徑流系數dischargerunoffcoefficient
形成洪峰流量的歷時內產生的徑流量與降雨量之比。
3.6
雨量徑流系數pluviometricrunoffcoefficient
設定時間內降雨產生的徑流總量與總雨量之比。
3.7
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spollution
溶解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地點,在降水或融雪的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包
括河流、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并引起有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3.8
初期徑流firstflush
一場降雨初期產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徑流。
3.9
特殊污染源地區specialpollutionsourcesdistrict
雨水徑流中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地區。包括化工廠、制藥廠、金屬冶煉加工廠、傳染病醫院等。
3.10
非工程性低影響開發技術non-structuralLIDpractices
在其他專業設計中融入低影響開發理念,使其既有助于實現低影響開發設計目標,而又不影響其他
專業的設計功能的技術措施。包括下沉式綠地、減少不透水面設計等。
3.11
工程性低影響開發設施structuralLIDpractices
為實現低影響開發設計目標而專門設計建造的人工設施的總稱。包括雨水花園、入滲設施、過濾設
施、綠色屋頂等。
3.12
在線型低影響開發設施on-linestructuralLIDpractices
低影響開發設施是排水系統的一部分,而非旁路引流。
2
SZDB/Z145—2015
3.13
離線型低影響開發設施off-linestructuralLIDpractices
雨水從排水管網中由旁路引流到低影響開發設施中。
3.14
雨水滯留rainwaterretention
將雨水存儲下來予以入滲、蒸發蒸騰的過程。
3.15
雨水滯流rainwaterdetention
將雨水存儲下來慢慢排放的過程。
3.16
徑流污染控制量rainwatertreatmentvolumeforNPScontrol
為滿足低影響開發面源污染控制目標而需要處理的初期徑流水量。
3.17
雨水入滲滯留控制量infiltration&retentionvolumeforrunoffvolumecontrol
為滿足低影響開發徑流總量控制目標而需要入滲和滯留的雨水量。
3.18
雨水滯流控制量rainwaterdetentionvolumeforpeakflowcontrol
為滿足低影響開發外排洪峰流量控制目標而需要滯流的雨水量。
3.19
徑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precipitationdepthforNPScontrol
為滿足低影響開發面源污染控制目標而需要控制的凈降雨厚度。
3.20
徑流污染控制系數volumetricrunoffcoefficientforNPScontrol
徑流污染控制量與徑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與總匯水面積乘積之比。
3.21
徑流因子runoffcurvenumber
用于計算一定降雨量下徑流總量的數值。徑流因子數值范圍為0~100,與土壤特性、下墊面類型、
下墊面水文狀況、地形坡度及降雨前土壤濕度有關。
3.22
3
SZDB/Z145—2015
匯流時間timeofconcentration
匯流時間是匯水面匯流時間和管渠流行時間之和。
3.23
下沉式綠地SunkenGreenland
低于周邊鋪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內的綠地
3.24
雨水儲存設施rainwaterstorageequipment
儲存未經過處理的雨水的設施。
3.25
水質預處理設施pretreatmentpractices
為滿足低影響開發設施進水要求,用于初步處理雨水徑流的設施。
3.26
下沉式綠地sunkengreenland
低于周邊鋪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內的綠地。
3.27
雨水花園raingardenorbioretention
通過土壤的過濾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人工設施。包括簡易型和
增強型兩種類型。
3.28
清淤立管cleanoutpipe
與地下穿孔管連通,用于清除穿孔管內淤積泥沙的立管。通常用于帶地下穿孔管的低影響開發設施
中。
3.29
孔隙率voidratio
土壤或礫石等材料中可存水部分體積與總體積之比。
3.30
透水面層infiltrationlevelingcourse
透水鋪裝最上部的透水層。包括透水磚、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瀝青混凝土。
3.31
4
SZDB/Z145—2015
透水墊層basecourse
透水鋪裝中用水存儲雨水的級配礫石層。
3.32
保護層protectionlayer
綠色屋頂中置于防滲層上,用于防止植物根系刺穿防滲層。
3.33
植被草溝grassyswale
一種收集雨水、處理雨水徑流污染、排水并入滲雨水的植被型草溝。包括簡易型和增強型兩種類型。
3.34
臺坎berm
植被草溝中用于降低雨水流速并滯留(流)雨水的礫石擋水層。
3.35
入滲設施infiltrationpractices
使雨水分散并被滲透到地下的人工設施。包括滲透井管和滲透溝。
3.36
滲透井infiltrationwell
雨水通過側壁和井底進行入滲的設施。
3.37
滲透雨水口infiltrationinlet
具有入滲雨水、截污、集水功能的一體式集水口。
3.38
滲透檢查井infiltrationmanhole
具有入滲雨水和一定沉沙容積的管道檢查維護裝置。
3.39
集水滲透檢查井collect-infiltrationmanhole
具有收集、入滲雨水功能和一定沉沙容積的管道檢查維護裝置。
3.40
觀察孔observationwell
用于觀察入滲設施和過濾設施運行狀況的巡視裝置。
5
SZDB/Z145—2015
3.41
過濾設施filteringpractices
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質過濾雨水達到低影響開發面源污染控制目標的低影響開發設施。
3.42
滯留(流)設施retention&detentionpractices
通過滯留或滯流雨水、沉淀等方式達到低影響開發目標的低影響開發設施。
3.43
滯流水位retentionwaterlevel
滯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濕地中為滿足徑流污染控制量和滯流控制量而設置的一種設計水位。
3.44
小口出流smallpipeoutlet
滯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濕地中排放蓄存雨水的出流裝置。其可以為滯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
濕地騰出下一次暴雨的滯留(流)空間。
3.45
前池forebay
滯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濕地中的沉砂池。
3.46
雨水濕地constructedwetland
通過沉淀、過濾和濕地植物的生物作用等方式達到設計目標的低影響開發設施。
3.47
深水通道lowmarsh
表面流雨水濕地中用于保證旱季水量的深水區。
3.48
過濾設備LIDfilter
利用濾網、濾布或介質過濾雨水徑流中的泥沙及懸浮物從而實現低影響開發面源污染控制目標的附
屬設備。
3.49
配水設施levelspreader
使得雨水均勻、緩慢進入低影響開發設施中的設施。包括礫石槽和V型槽配水設施。
6
SZDB/Z145—2015
3.50
分流設施flowdiversion
在離線型低影響開發設施中用于截流初期徑流的設施。
4總則
4.1實施低影響開發的項目,其規劃和設計階段應包括低影響開發的內容。低影響開發設施應與項目
主體工程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
4.2低影響開發項目的雨水回用水嚴禁進入生活飲用水給水系統。
4.3低影響開發工程應采取確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維護安全的措施。
4.4低影響開發工程設計中,相關的室外總平面設計、園林設計、建筑設計、給水排水設計、道路設
計等專業應密切配合,相互協調。
4.5低影響開發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驗收與維護,除執行本文件外,尚應符合現行的相關標準、
規范的規定。
5低影響開發設計目標及過程
5.1低影響開發目標
5.1.1深圳市采用低影響開發的新建項目,應使得在2年一遇24小時降雨條件下,其建設區域內開發
建設后的雨水徑流總量不超過開發建設前。
5.1.2深圳市采用低影響開發的改、擴建項目,根據項目規劃用地分類,建設區域內開發建設后年雨
量徑流系數應不大于表1規定的目標。
改擴建項目年雨量徑流系數目標
序號用地類型用地代碼年雨量徑流系數目標
A:茅洲河流域、珠江口流域、深圳灣流域、觀瀾河流域、深圳河流域
1居住小區R1,R2,R30.40
2城中村R40.50
3商業區C0.45
GIC1,GIC2,GIC3,
4公共建筑0.45
GIC4,GIC6,GIC7,GIC8
5學校GIC50.40
6工業區M,W0.40
7市政道路S10.60
(續表)
序號用地類型用地代碼年雨量徑流系數目標
A:茅洲河流域、珠江口流域、深圳灣流域、觀瀾河流域、深圳河流域
8廣場、停車場S2,S30.45
9公園綠地G1,G30.20
10非城市建設用地E0.15
B:龍崗河流域、坪山河流域、大鵬灣流域、大亞灣流域
7
SZDB/Z145—2015
1居住小區R1,R2,R30.40
2城中村R40.50
3商業區C0.40
GIC1,GIC2,GIC3,
4公共建筑0.40
GIC4,GIC6,GIC7,GIC8
5學校GIC50.40
6工業區M,W0.40
7市政道路S10.50
8廣場、停車場S2,S30.40
9公園綠地G1,G30.15
10非城市建設用地E0.15
5.1.3采用低影響開發的建設項目應削減項目建設區域內雨水徑流中60%的總懸浮物(TSS)負荷,
30%的化學需氧量(COD)負荷和30%的總磷(TP)負荷。
5.1.4采用低影響開發的建設項目應滿足建設區域內外排雨水設計流量不大于開發前的水平,其設計
重現期宜按2年計算。
5.1.5采用低影響開發建設項目的雨水收集回用規模應根據項目的雨水用途、用量、收集范圍、水質
狀況等進行優化設計,確定最優化的雨水收集回用規模。
5.1.6低影響開發項目的下游受納水體如果屬于下列保護性水體,其低影響開發目標除滿足本文件要
求外,尚需滿足該水體的水質及防洪要求:
a)供水水庫;
b)游泳海灘;
c)實施了水環境容量控制的河道;
d)其他保護性水體。
5.1.7有特殊污染源的地區,其低影響開發設計目標應經專題論證。
5.2低影響開發設計過程
5.2.1低影響開發設計流程圖見附錄A。
5.2.2理念設計宜明確下列內容:
a)了解項目狀況;
b)準備設計資料;
c)確定設計目標。
5.2.3設計標準宜明確下列內容:
a)雨水收集回用量;
b)雨水徑流污染控制量;
c)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
d)雨水滯流控制量。
5.2.4詳細規劃宜明確下列內容:
a)確定非工程性低影響開發技術;
b)確定工程性低影響開發設施。
5.2.5工程性設施設計宜明確下列內容:
a)設施的形式;
8
SZDB/Z145—2015
b)設施的地形、地質適用性;
c)設施的徑流水質要求及預處理設施;
d)設施采用在線型或離線型設計;
e)設施的組合形式;
f)設施的尺寸設計;
g)設施的構造及各構造設計;
h)各構造的材料要求;
i)設施的巡視及維護設施。
5.2.6施工及維護說明宜明確下列內容:
a)施工的工序要求;
b)施工方法要求;
c)施工材料要求;
d)施工注意事項;
e)低影響開發設施的巡視內容及周期;
f)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維護內容及周期。
6設計資料
6.1降雨
6.1.1設計暴雨強度應按式(1)計算。
1679.194(10.460lgT)
q……(1)
(t6.840)0.555
式中:
q-暴雨強度(L/s.ha);
T0.25a,100a-設計重現期(a);
t1min,200min-降雨歷時(min)。
6.1.2應根據建設項目所在位置確定2年一遇和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深圳市2年一遇和10
年一遇24小時降雨量如下表所示。
深圳市不同雨量站2年一遇和10年一遇24小時降雨量
降雨量(mm)
序號雨量站
2年一遇10年一遇
1深圳水庫205.5310.1
2赤灣178.5287.6
3石巖水庫166.1263.4
4西瀝水庫163.1258.7
5鐵崗水庫167.3269.5
6三洲田水庫226.9359.9
7清林徑水庫173.6248.1
9
SZDB/Z145—2015
8南澳248.8407.0
9羅田水庫155.4234.5
10高峰水庫174.7283.7
6.2初期雨水徑流水質
6.2.1初期雨水徑流水質應以實測資料為準。根據實測資料,可按照下表分類標準,將初期雨水徑流
水質劃分水質等級。
6.2.2無實測資料時,可根據下墊面類型,按照下表分類標準,將初期雨水徑流水質劃分水質等級。
初期雨水徑流水質等級劃分標準
水質平均COD平均TSS平均TP
下墊面
等級(mg/l)(mg/l)(mg/l)
屋面、其他非城市建設用地、管理好
A<100<100<0.2
的公園綠地等
居住小區、公園綠地、管理好的學校、
B100~300100~4000.2~0.5
科技園區
C公共建筑、商業區、市政道路400~800500~10000.5~1.0
城中村、繁忙的市政道路、工業區、
D汽車修理廠、廢棄回收站、農貿市場>800>1000>1.0
等(但不包括特殊污染源地區)。
6.3土壤及地下水
6.3.1低影響開發項目應有詳細的地質勘察資料,應包括區域滯水層分布、土壤種類及其相應的滲透
系數、地下水動態等。
6.3.2確定建設區域內土壤及地下水資料時,應以雨季地質勘察資料為主,旱季地質勘察資料為輔。
6.3.3采用地質勘察資料確定土壤特性時,應考慮原有地形與施工場平圖的差別。
6.3.4在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照下表確定各種土壤層的滲透系數:
各種土壤層的滲透系數
土壤層土壤滲透系數(m/s)
砂土>5.83×10-5
壤質砂土1.70×10-5~5.83×10-5
砂質壤土7.20×10-6~1.70×10-5
壤土3.70×10-6~7.20×10-6
粉質壤土1.90×10-6~3.70×10-6
砂質黏壤土1.20×10-6~1.90×10-6
粘壤土6.35×10-7~1.20×10-6
粉質粘壤土4.23×10-7~6.35×10-7
砂質粘土3.53×10-7~4.23×10-7
粉質粘土1.41×10-7~3.53×10-7
粘土3.00×10-8~1.41×10-7
10
SZDB/Z145—2015
6.3.5在確定了土壤層分布、土壤滲透系數、地下水位等資料后,應根據下表要求將土壤進行分為A,
B,C和D四類。
土壤滲透能力分類準則
當不透水層深度≤1.0m
特性ABCD
土壤滲透系數
≥4×10-5[1×10-5,4×10-5)[1×10-6,1×10-5)≤1×10-6
(m/s)
且且且或
不透水層深度(m)0.5~1.00.5~1.00.5~1.0<0.5
且且且或
地下水埋深(m)0.6~1.00.6~1.00.6~1.0<0.6
當不透水層深度>1.0m
特性ABCD
土壤滲透系數
≥1×10-5[4×10-6,1×10-5)[4×10-7,4×10-6)≤4×10-7
(m/s)
且且且且
地下水埋深(m)>1.0>1.0>1.0<1.0
6.3.6在無實測資料時,可參照下表確定各種土壤層類別:
土壤層分類表
土壤層土壤分類
砂土A
壤質砂土A
砂質壤土A
壤土B
粉質壤土B
砂質黏壤土C
粘壤土C
粉質粘壤土D
砂質粘土D
粉質粘土D
粘土D
6.4雨水收集回用
6.4.1雨水收集回用的用途應按SZJG32-2010和GB50400-2006規定,用于綠化澆灑、道路及廣場沖
洗、車庫地面沖洗、車輛沖洗、循環冷卻水補水、景觀水體補水和沖廁。
6.4.2綠化澆灑、道路及廣場沖洗、車庫地面沖洗、車輛沖洗、循環冷卻水補水等各項最高日用水量
可按GB50015-2003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6.4.3景觀水體的補水量根據水面蒸發量、水體滲透量及景觀水體水質保持方案綜合確定。
6.4.4最高日沖廁用水定額按照GB50015-2003中的最高日用水定額及下表中規定的百分比計算確定。
各類建筑物沖廁用水占日用水定額百分比
11
SZDB/Z145—2015
單位為%
項目住宅賓館、飯店辦公樓、教學樓公共浴室餐飲業、營業餐廳
沖廁2110~1460~662~55~6.7
6.4.5器具給水定額流量按GB50015-2003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6.4.6雨水收集回用雨水水質應根據用途滿足SZJG32-2010的要求,當雨水同時用于多種用途時,其
水質應按最高水質標準確定。
7設計標準
7.1一般規定
7.1.1確定設計標準時應根據雨水徑流總量控制目標、外排流量控制目標、面源污染控制目標和雨水
收集回用目標確定雨水回用量VU,徑流污染控制量VWQ,雨水入滲滯留控制量VR和雨水滯流控制量VD。
7.1.2徑流污染控制設施通常采用過濾、入滲、滯留等方式處理初期雨水徑流,應將該部分雨水量從
雨水滯留入滲量中扣除,避免重復計算。
7.2雨水收集回用量
7.2.1宜按照徑流污染控制標準要求處理初期徑流后再進行雨水收集。收集后的雨水應采用水處理工
藝使其達到相應的水質標準后才可回用。
7.2.2雨水收集范圍應根據雨水水質、雨水儲存設施的布置、收集管網等實際特點經比較優化后確定。
7.2.3雨水收集回用量宜根據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經模擬計算確定。當資料不足時,宜按下列規
定計算:
a)當設計需水量小于收集范圍的設計收集量時,雨水收集回用量宜根據設計需水量確定,如公式
(2)所示:
……………………….(2)
VUQuTu/0.9
式中:
3
VU-雨水收集回用量(m);
3
Qu-日用水量(m);
Tu-雨水利用天數(d),宜取3-4天。
b)當設計需水量大于或等于收集范圍的設計收集量時,雨水收集回用量宜根據設計收集量確定,
如公式(3)所示:
………………….……….(3)
VU10HuRvFu
式中:
—雨水收集回用量(m3);
12
SZDB/Z145—2015
Hu—設計收集降雨厚度,取25mm;
Rv-雨量徑流系數;
Fu-收集范圍匯水面積(ha)。
雨量徑流系數RV應按下墊面的種類加權平均計算,不同下墊面的雨量徑流系數宜按下表確定:
雨量徑流系數
下墊面種類雨量徑流系數
硬屋面0.8~0.9
綠化屋面0.3~0.4
混凝土和瀝青廣場、路面0.8~0.9
塊石等鋪砌路面0.5~0.6
干砌磚、石及碎石路面0.4
非鋪砌的土路面0.3
綠地0.15
水面1.0
地下室覆土綠地(覆土厚度≥500mm)0.15
地下室覆土綠地(覆土厚度<500mm)0.3~0.4
7.3徑流污染控制量
7.3.1徑流污染控制量應采用公式(4)計算:
VWQ10HwRwF………………….…….(4)
Rw0.050.009I
式中:
3
VWQ—徑流污染控制量(m);
Hw—徑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mm);
F—匯水面積(ha.);
Rw—徑流污染控制系數;
I—匯水區域內不透水面積比例(%)。
7.3.2徑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宜按照下表確定:
徑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
單位為mm
初期雨水徑流匯流時間Tc<10分鐘時,匯流時間Tc每增加5分鐘,最大控制降雨
水質等級控制降雨厚度控制降雨厚度增加量厚度
13
SZDB/Z145—2015
A318
B7218
C10220
D15225
7.3.3匯流時間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a)屋面雨水匯流時間宜取5分鐘;
b)室外雨水匯流時間應按式(5)計算:
tct1ct2c………………..………….….(5)
式中:
tc-雨水匯流時間(min);
t1c-匯水面匯流時間(min);
t2c-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min),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按GB50015-2003的規定計算。
7.3.4匯水面匯流時間宜采用公式(6)計算:
5.473(nL)0.8
t1c………………….….(6)
0.50.4
P2s
式中:
t1c-匯水面匯流時間(min);
n-糙率,糙率宜按照下表確定;
L—匯流長度(m);
P2-2年一遇24小時降雨量(mm);
s—匯水面坡度。
匯水面糙率
下墊面糙率
光滑瀝青路面0.011
光滑混凝土路面0.012
磚塊地面0.014
塊石路面0.024
平整的空地0.05
綠化帶0.15
茂密綠化帶0.24
林地0.40
茂密林地0.80
7.4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
14
SZDB/Z145—2015
7.4.1新建項目的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應采用公式(7)計算:
VRVpostVpreVu………….……………...…….(7)
式中:
3
VR-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m);
3
Vpre-項目建設區域內開發前2年一遇24小時降雨條件下雨水徑流總量(m);
3
Vpost-項目建設區域內開發后2年一遇24小時降雨條件下雨水徑流總量(m);
3
Vu-雨水收集回用量(m)。
7.4.2改擴建項目的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應采用公式(8)計算:
VR10F(HR1HR2)Vu………….……….….(8)
式中:
3
VR-雨水入滲與滯留控制量(m);
F-建設項目總匯水面積(ha);
3
Vu-雨水收集回用量(m);
HR1-設計目標要求的雨量徑流系數對應的平均雨水控制厚度(mm);
HR2-實施低影響開發前的雨量徑流系數對應的平均雨水控制厚度(mm)。
HR1,由年雨量徑流系數確定,其應根據下表確定:
年雨量徑流系數與雨水控制厚度關系
單位為mm
年雨量
0.950.900.850.800.750.700.650.600.55
徑流系數
控制厚度1.02.03.55.06.58.010.012.515.0
年雨量
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
徑流系數
控制厚度18.021.025.029.535.042.051.063.074.0
7.4.3項目建設區域內開發前后雨水徑流總量宜采用公式(9~11)計算:
(PI)2
2a()
Vpre,post10F………….……………….9
(P2Ia)S
()
Ia0.2S…………….….……………….10
15
SZDB/Z145—2015
S25400/CN254………………….………….….….…………….(11)
式中:
3
Vpre,post-項目建設區域內開發前后雨水徑流總量(m);
F-建設項目總匯水面積(ha.);
P2-2年一遇24小時降雨量(mm);
Ia-降雨初損(mm);
S-最大可能降雨損失(mm);
CN-徑流因子。
7.4.4徑流因子應根據下表確定,項目建設區域內綜合徑流因子應采用各種下墊面徑流因子加權平均
值:
徑流因子
下墊面土壤類型
下墊面類型下墊面水文狀況(%)ABCD
水面--100100100100
屋面--98989898
混凝土、瀝青等不透水面-98989898
部分透水的人行道--83899293
差,覆蓋率<5068798689
草皮及空地(包括高爾夫球
中,覆蓋率50~7549697984
場、公園草坪等)*
好,覆蓋率>7539697980
差,覆蓋率<5048677783
灌木、花壇植物的綠化帶等中,覆蓋率50~7535567077
好,覆蓋率>7530486573
差,覆蓋率<5057738286
喬木、灌木、草皮混合*中,覆蓋率50~7543657682
好,覆蓋率>7532587279
差,覆蓋率<5045667783
林地(無草皮、灌木)*中,覆蓋率50~7536607379
好,覆蓋率>7530557077
此項徑流因子是按坡度<5%確定的,如果坡度在5%到10%之間,徑流因子增加3;如果坡度大于10%,
徑流因子增加5。
7.5雨水滯流控制量
7.5.1當集水區內無滯留(流)設施時,外排洪峰流量應按式(12)計算:
QqF…………….……………..…….(12)
式中:
16
SZDB/Z145—2015
Q-外排洪峰流量(L/s);
-流量徑流系數;
q-設計降雨強度[L/(s.ha.)];
F-匯水面積(ha.)。
流量徑流系數宜按下表采用:
流量徑流系數
下墊面種類流量徑流系數
硬屋面1.0
綠化屋面0.4
混凝土和瀝青廣場、路面0.9
塊石等鋪砌路面0.7
干砌磚、石及碎石路面0.5
非鋪砌的土路面0.4
綠地0.25
水面1.0
地下室覆土綠地(覆土厚度≥500mm)0.25
地下室覆土綠地(覆土厚度<500mm)0.4
7.5.2當集水區內有滯留(流)設施時,外排洪峰流量可按下圖計算:
深圳市滯留(流)量與外排洪峰流量關系曲線
圖中:
3
Vs-匯水區中雨水滯留(流)總量(m);
3
Vr-沒有滯留(流)設施時建設項目區域內雨水徑流總量(m);
17
SZDB/Z145—2015
3
Qi-沒有滯留(流)設施時建設項目區域外排雨水洪峰流量(m/s);
3
Qo-有滯留(流)設施時建設項目區域外排雨水洪峰流量(m/s)。
7.5.3低影響開發滯流控制量可根據以下步驟確定:
1)計算未采用低影響開發時建設后雨水徑流總量Vr;
2)計算建設前的外排洪峰流量和未采用低影響開發時建設后外排洪峰流量;
3)根據/值由圖1計算出Vs;
4)根據下式(13)計算滯流控制量:
VDVsVWQVUV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教務處上學期工作總結(4篇)
- 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冊第8課《過程的嵌套調用》教學設計
- 土地分紅合同代理人合同(12篇)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13課 編寫電子郵件 1教學設計 閩教版
- 酒店大堂經理競聘演講稿(8篇)
-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范文(35篇)
- 二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16.修理玩具 青島版(六年制)
- 學生開學演講稿(15篇)
- 施工員上半年工作總結(6篇)
- 醫療中介服務協議(5篇)
- 2025年湖南湘潭高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2月福建2024年興業銀行福州分行金融科技人才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壓力容器生產單位質量安全總監、安全員考試題含答案
- 住宅小區綠化苗木種植協議
- MPE720軟件指令基礎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 -5-6歲
- 液壓知識培訓課件
- 冷鏈物流建設施工方案
- 《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 中考體育培訓課件
- 審計常用定性表述及適用法規向導-教科文衛法規向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