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棗莊市三中2024-2025學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近期,我國首次基于航空冰雷達技術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可以為河西走廊各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決策、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提供關鍵數據支撐。據介紹,航空冰雷達是一種搭載在飛機上對冰川進行透視觀測的雷達,通過向冰川發射低頻段電磁波,例如P波段或VHF波段,接收冰川表面和冰底基巖的散射回波,經過處理和反演得到冰川厚度及儲量信息。此次調查是基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建設的新舟60遙感飛機和獎狀遙感飛機,搭載航空冰雷達與三維激光雷達,在甘肅省老虎溝12號冰川、七一冰川、寧纏河3號冰川開展了冰川透視探測。本次調查自2024年9月至11月,共有效飛行13架次,采集原始數據5.6TB,取得了冰川表面數字高程模型(DEM)、冰川底部基巖數字高程模型(DEM)、冰川剖面圖、冰川儲量、冰川三維透視圖及3個典型冰川儲量等成果,并結合探地雷達(GPR)測量數據完成了冰川厚度準確度評價。驗收專家組評價稱,該項目首次實現了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復式山谷冰川冰厚測量,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摘自人民網趙竹青《我國首次采用航空冰雷達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材料二:日益加劇的全球氣候變暖,讓人們一次次地在新聞中聽到“冰川”這個曾經陌生的名詞。人們也愈來愈關心這些冰川的命運。有些小伙伴還會好奇,這些遠在山巔之上的冰川變化是如何被觀測的呢?物質平衡是指單位時間內冰川上以固態降水形式為主的物質收入(積累)和以冰川消融為主的物質支出(消融)的代數和。這種方法是直接在冰川上布設測點,進行系統的定期觀測,然后根據各測點的測量結果計算出整個冰川在全年或某一時段的物質平衡。物質平衡觀測側重的是冰川本身高程的變化,而不僅僅是面積的變化。由于冰川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異較大,物質平衡觀測在傳統觀測手段中是最為精確的一種方法。由于冰川上遍布危險的裂隙和陡坡,冬季還有雪崩的危險,物質平衡觀測方式對于野外觀測人員來說較為辛苦和危險。研究人員每年夏天在觀測的同時,需要使用專門的儀器如蒸汽鉆對插在冰川上的花桿重新進行扦插。在消融特別強烈的冰川下部區域,年純冰消融深度可達10米多,如果錯過夏天對花桿的維護,花桿可能會因為冰川消融而傾倒,這意味著一整年的數據就此缺失。因此,冰川的物質平衡觀測需要每年不止一次地觀測和維護,野外工作量極為艱巨且危險。部分觀測站還需要有人員整個夏季都駐守,他們不但要忍受惡劣的天氣條件和強烈的高原反應,還經常要面對來自野生動物的威脅。是的,冰川上也有野生動物。我們在中國科學院唐古拉冰凍圈與環境觀測研究站工作的同事比較煩惱的是,在夏季,一到晚上就有棕熊跑到站上,闖進室內四處翻找一番后揚長而去。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環境保護卓有成效,棕熊的數量變多了。遺憾的是,這種方法無法應用到冰川表磧較為發育的冰川,因為冰川表面都是大石頭,花桿插不進去,如珠峰的絨布冰川。同時,由于冰川不同海拔和坡向的積累、消融差異很大,物質平衡觀測需要在冰川上合理布設較多的測點,所以此方法只適合于中小型冰川。由于上述原因,全球能夠堅持長時間且持續開展物質平衡觀測的冰川少之又少,在中國,有連續10年以上持續觀測記錄的冰川不超過10條。不少冰川物質平衡觀測項目在持續幾年后,往往因為后續資助中斷等原因而被廢棄。現今,在中國西部,僅有數個野外觀測站的科研堅守者持續記錄著冰川的變化,如天山的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祁連山的老虎溝12號冰川和唐古拉山的冬克瑪底冰川等。這里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冰川作為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對溫度的敏感性可以最直觀地反映出氣候變化,故對于冰川的診斷需要持續且更加精確的觀測。另一方面,現有的冰川觀測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殘酷的結果,即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冰川正在逐漸消亡。這對于每一位目睹該過程的冰川觀測者而言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2019年,地處北歐的冰島為一條冰川舉行了一場獨特的葬禮,以紀念該國一條叫作“Ok”的冰川的消亡。本文謹將“Ok”冰川的墓志銘作為結尾:“在接下來的200年里,我們所有的冰川都將遵循同樣的滅亡之路,這座紀念碑是為了承認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你知道我們做了什么。”(摘編自高壇光《“問診”冰川——淺談冰川的觀測》)材料三:中國的植物多樣性可以躋身世界前三,植物家底的調查和保護歷來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在植物資源中有一顆被忽視的明珠——高山植物。我國的高山植物多樣性及資源異常豐富,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地區。高山環境十分惡劣,土地貧瘠,植物生長周期非常漫長,種群規模非常小,分布范圍狹窄,種群十分脆弱,對高山生態環境的破壞帶來的影響大多是不可逆的,往往會導致物種滅絕。高山植物保護的分水嶺在2021年,新出臺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納入了大量高山植物。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低海拔植物分布區逐漸上移,這使得許多高山植物的生存空間被擠壓。高山植物由于自身的特異性可適應極端環境,是許多高山貧瘠土地的“拓荒者”,而“攀爬”上來的植物直接“鳩占鵲巢”,因此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高山植物首當其沖面臨著生存環境被破壞的威脅。依靠監管和宣傳的被動保護都不足以有效應對氣候變暖的影響,遷地保護、種質資源保存和室內繁育等保護工作亟須積極推進。(摘編自張亞洲《高山植物的保護之路在何方?》)1.下列關于冰川“問診”方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利用航空冰雷達技術觀測冰川,需向冰川發射低頻段電磁波,并接收散射回波,才能得到相關信息。B.航空冰雷達技術,填補復雜山地冰川儲量精確測量的技術空白,標志著國際冰川學研究進入新階段。C.物質平衡觀測法,采用花桿測量,即在冰川表面安插花桿進行檢測,這種方法局限于中小型冰川。D.不論是采用物質平衡觀測,還是運用航空冰雷達技術探測,這些實踐都體現科研工作者的科學精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采用航空冰雷達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在我國首次實現,因而此項技術稱得上是我國的新興技術。B.如果沒有惡劣天氣條件和強烈的高原反應帶來的危險,物質平衡觀測法不失為一種精確的測量方法。C.冰川在不同海拔的積累和消融以及在不同位置厚度差異較大,使全球開展物質平衡觀測的冰川很少。D.高山植物首當其沖面臨著生存環境被破壞的威脅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低海拔植物分布區逐漸上移,而“攀爬”上來的植物直接“鳩占鵲巢”。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四段與《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樣,多次用表達精確的數字,體現新聞真實準確的特點。B.材料二介紹物質平衡觀測法的相關內容時,綜合使用下定義、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等說明方法。C.材料二以冰川墓志銘結尾,發出保護冰川未來的呼吁,滲透濃郁的人文關懷,直擊人心,引發共鳴。D.種質資源保存是高山植物保護的有效措施,跨界者鐘揚在西藏挑戰極限,用行動做出了最好的注解。4.材料三最后一段使用“拓荒者”“攀爬”“鳩占鵲巢”等詞語,請簡析其效果。5.2025年為國際冰川保護年,“中國冰川之父”施雅風常說:“冰川事業是一項豪邁的事業,是勇敢者的事業!”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趙樹理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是高級社時期就成立了的,任務是教初參加農業生產的人們學技術。兩個做活質量最高的老農民當教師,又選了兩個教師——陳秉正和王新春,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副組長。組長陳秉正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但閑不住。他在教練組里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格,而且首先要教架式。他先做榜樣,讓徒弟們在一邊跟著看。他一邊做一邊講,往往要重復講十幾遍,然后才讓大家動手他跟著看。因為規律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腰太直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沒有計劃……陳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往往隨時打斷他們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們練架式練得累了,老組長陳秉正便和他們休息一陣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邊的溝岸上的副組長王新春。陳秉正一見王新春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為一被他握住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有一次干活時候,陳秉正用兩只手在身邊左右的土里抓了一陣,不知道是些什么樹皮皮、禾根根抓了兩大把。一個新參加學習的中學生看了說:“這個辦法倒不錯!”說著自己就也去抓。陳老人說:“慢慢慢!你可不要抓!”可是這一攔攔得慢了點,那個學生的中指已經被什么東西刺破了,馬上縮回手去。王新春說:“你這孩子!你是什么手,他是什么手?他的手跟鐵耙一樣,什么棘針蒺藜都刺不破它!”那個學生,一邊揉著自己的中指,一邊看著陳老人的手,只見那兩只手確實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一次,有個年輕人練架勢練得不耐煩了,說:“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陳秉正一本正經地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也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陳老人雖然不希望別人的手長成那樣,可是他對他自己已經長成那樣的一雙手,仍然覺著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陳秉正老漢家里的收入也豐裕起來了。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他接過來一看說:“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向手上試著套了一套,巴掌不夠寬,指頭也太細、太長,勉強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撐成方的了,指頭的部分下半截都撐粗了一點,上半截卻都還有個空尖兒。兒子陳滿紅說:“慢慢用著就合適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脫下來交給滿紅媳婦說:“暫且給我放過去吧!”兒媳婦也說:“爹!你就帶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以后別的活兒又陸續接上來——鍘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一天,白云崗有個物資交流會。滿紅媳婦勸老人說:“現在這些雜活計又不用您教多少技術,您還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應了。老人換了一件新棉襖,用新腰帶束住腰。滿紅媳婦說:“這回可帶上您的手套吧!”說著把手套給他拿出來,他帶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崗,逛了半條街,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售貨員忙著正往車下搬。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二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用。他以為機會不可錯過。轉眼工夫,就來了十來個人,每人拿著一柄看;見買杈的越來越多,他把手套卸下來往懷里一裝,胡亂搶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別人拿完了。他付了錢,把杈捆起來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崗村。一出了村,他覺人也不擠了、路也寬敞了,這才伸手到懷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籃子和桑杈,解開腰帶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見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丟在山貨部里了。他想:“丟就丟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才又扭回頭來重新返回白云崗物資交流大會上的山貨部來。幸而售貨員早已給他拾起來放在賬桌上,見他來找就還了他。隔了好久,陳秉正老人又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他除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帶上。會議一共開三天半,老人又是聽報告、又是準備發言,和大家一樣忙個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聽罷了縣委的總結報告,才算了結了一宗事。下午吃過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間。他住的招待所因為剛剛裝修完,院子還來不及清理。院里有兩截剩余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不太順當。他想:“把它轉過一邊不就好走了嗎?”他把手套卸下來放在階臺上,就來動手轉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發現手套又丟了。“算了,不找它了!這手套對我也沒多大用處!”老人干脆放棄了。后來還是招待所的員工幫他找到,洗干凈還給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文本二:我也曾寫過一些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得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滿心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作品文字極為樸素嚴整,相當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村勞動的經驗,這些經驗非久住農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會寫出。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連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干,而設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的手段。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多少關于老農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可是,他只由手套寫到老人的手。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的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造世界的不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摘編自老舍《讀〈套不住的手〉》,有刪改)6.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對一個飽經滄桑老農民手的真切描繪,刻畫出一位農業生產技術、思想覺悟都很高的農民形象。B.小說的語言既質樸平易又生動幽默,如“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語化很明顯,達到了通俗化和藝術化高度統一。C.小說情節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對前者的延伸。D.小說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陳秉正的性格特征。從“陳秉正的手與眾不同”到“手套不住”的一串兒故事中,把陳秉正的性格表現得十分鮮明。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套不住的手》注重故事的連貫性,強調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適應廣大農民的欣賞習慣。B.《套不住的手》手“套不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活多,無論是陳秉正買桑杈,還是清理剩余木料,哪一種活兒都不好戴著手套做。C.老舍認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以小見大,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D.趙樹理在創作上特別注重從農村生活和勞作中選取題材,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體現了他一貫的寫作風格。8.趙樹理是如何刻畫陳秉正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9.老舍讀趙樹理的小說,總能“學到一些竅門兒”。結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謀篇布局上的“竅門兒”。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昔成湯之世,伐夏救民,皆伊尹主之,而湯若無所事也。周武王之世,戡亂致治,皆周公主之,而武王若無所事也。蓋大有為之君茍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大有為之臣,必度其君之能是而后以身任焉,故無拂志之行,而言可復。亡國之君若劉后主者,其為世詬厲也久矣,而有合于圣人之道一焉,則“任賢勿貳”是也。其奉先主之遺命也,一以國事推之孔明,而己不與,世猶曰:以師保受寄托,威望信于國人,故不敢貳也。然孔明既歿,而奉其遺言以任蔣琬、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及琬與允歿,然后以軍事屬姜維,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夫孔明之歿,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定中原可也。即琬與允不相繼以歿,亦長保蜀漢可也。然則蜀之亡,會漢祚之當終耳,豈后主有必亡之道哉!抑觀先主之敗于吳也,孔明曰:“法孝直①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是孔明之志,有不能行于先主也;而于后主,則無不可行。嗚呼!使置后主之他行,而獨舉其任孔明者以衡君德,則太甲、成王當之有愧色矣。——清·方苞《蜀漢后主論》材料二:后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②之后,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③,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④,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于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后,茲制漸虧,優劣著矣。——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后主傳》【注釋】①法孝直:即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劉備北取漢中時,法正作為軍師隨行。②昏?:昏暗。③章武之三年:章武是三國時漢昭烈帝劉備年號(221年4月—223年4月),共計3年。④史:指史官。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蓋大有為之/君茍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B.蓋大有為之君/茍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C.蓋大有為之君/茍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D.蓋大有為之/君茍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11.下列對文中文學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死后,他輔佐周成王,曹操就曾在《短歌行》中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達自己渴慕賢才的愿望。B.“北定中原”既是諸葛亮同樣也是南宋很多仁人志士的追求,詩人陸游就曾寫下過“出師一表真名世”這樣的詩句緬懷諸葛亮同時表達自己的志向。C.年號,是古代君王用來紀年之用,每個朝代的每一位新君即位常常改換年號,每位帝王只能有一個年號。D.方苞與劉大櫆、姚鼐等人代表的“桐城派”因早期重要作家大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主張文章要講究“義理、考據、辭章”。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用商湯和周武王作為正面例子,引出了后主在任用信任臣子方面的所作所為這個話題。B.蔣琬、董允、姜維全都是諸葛亮在遺言中推薦給后主劉禪的人才,而劉禪也都選擇了任用他們,表現出劉禪對諸葛亮的敬重與信任。C.材料一末尾諸葛亮對法孝直的嘆惋在某種程度上證明在言聽計從這件事上,先主做的并不如后主。D.陳壽借“素絲無常,唯所染之”比喻劉禪的性格特點——缺乏主見,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親近賢臣則為明君,寵信小人則成昏君。1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師保受寄托,威望信于國人,故不敢貳也。(2)諸葛亮雖達于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14.請結合材料一二,說一說二者對劉禪在諸葛亮生前死后的表現評價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①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②枝,一年燈火要人歸。【注】①吳松:江名,古稱松江。②亞:接近。長亞門:長得靠近門楣。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長空彤云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大雁南飛心切,正如詞人歸心似箭。B.“惡”,猛、厲害,可見船頭風高浪急,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C.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詞人筆鋒驟轉,以樂景寫哀情。D.下片既有對眼前之景的實寫,也有想象之景,以燈火催人快回家結筆,語淡而情濃。16.前人認為本詞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中運用互文手法,寫自己采摘象征著品德堅貞的香木芳草,借以比喻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兩句是“,”。(2)李白《蜀道難》中“,”兩句,通過摹寫行人艱難行走的情態,側面表現蜀道的艱險。(3)杜甫《蜀相》中,“,”兩句,借對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寫,抒發憑吊情懷。(4)《望海潮》中“,”一句,彰顯了作者拜謁的寫作目的,也體現了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5)《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的詞句:“”,實寫現在揚州的凄涼情形的詞句:“。”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的全面小康,猶如一幅前后相續的長卷,有的創業征程,有的建設浪潮,有的改革探索,也有擁抱世界的開放襟懷。在這條路上,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們用一百年奮斗,賦予人類現代化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小康”的提出,并非偶然。千百年來,從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憧憬,再到嚴復“故居今而言救國,在首祛此貧”的期盼,“小康”是中華民族對、安居樂業的持久守望。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揮汗如雨
氣壯山河
淺嘗輒止
酒足飯飽B.篳路藍縷
氣宇軒昂
波瀾壯闊
酒足飯飽C.揮汗如雨
氣宇軒昂
淺嘗輒止
豐衣足食D.篳路藍縷
氣壯山河
波瀾壯闊
豐衣足食19.與文中畫波浪線語句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B.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D.像往常一樣,張秉貴精神抖擻地走進了柜臺。20.下列句中引號和文中“小康”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B.農民送給袁隆平“泥腿子院士”的稱謂。C.魯四老爺“謬種”的詈罵,表現出他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無情。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把撿來的菜葉用鹽浸浸就算作工人的菜肴。21.請對下面介紹DeepSeek-R1的文段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語句以DeepSeek-R1開頭,含有因果關系,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1月20日,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正式發布DeepSeek-R1。一周之內,便登上中美兩國蘋果手機應用商店免費榜榜首;不久,又在約140個國家的手機應用下載排行榜上占據榜首,在東西方市場同時實現了現象級爆發。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表示,“新競爭對手令人振奮”;美國《紐約時報》評價“是一個里程碑”;英偉達、亞馬遜和微軟三家科技巨頭,在同一天宣布接入DeepSeek-R1。與傳統的指令模型相比,DeepSeek-R1在模型設計上特別強化了推理能力,它更像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學者,不僅會聽懂你說什么,更懂得如何深入思考和創新。目前,DeepSeek-R1已經成為開源大模型中的“最強王者”,它的實力直追閉源豪門OpenA1的王牌選手,而且與OpenAI開發的ChatGPT相比,DeepSeek-R1不僅率先實現了媲美OpenA1-ol模型的效果,還大幅降低了推理模型的成本。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我們常如此:冬時向往夏之暖,夏時向往冬之涼;閑時向往忙的充實,忙時又向往著閑時的自在……這種向往到底是人的苦處還是人的樂處呢?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B2.D3.B4.①將高山植物比作“拓荒者”,形象地說明了高山植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或者肯定了其對高山貧瘠土地的改造作用);“攀爬”“鳩占鵲巢”運用比擬、比喻手法,表達了對低海拔植物上移破壞高山植物的隱憂。②語言生動形象、平易通俗。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對科學知識進行通俗解釋,增強趣味性和普及性。5.①冰川工作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需要科研工作者勠力攻堅,創新爭先。②冰川工作受制于惡劣的自然環境,需要科研工作者不畏艱難,勇攀高峰。③冰川工作關乎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科研工作者胸懷人類,主動擔當。【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B.“填補了復雜山地冰川儲量精確測量的技術空白,標志著國際冰川學研究進入新階段”錯。結合材料一原文“該項目首次實現了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復式山谷冰川冰厚測量,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知,“復雜山地冰川儲量”表述與原文不符,填補技術空白并不能成為“國際冰川學研究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推理和判斷的能力。A.“因而此項技術稱得上是我國的新興技術”錯。材料一原文僅指出“我國首次基于航空冰雷達技術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并未說明航空冰雷達技術是我國的新興技術,選項強加因果。B.“如果沒有惡劣的天氣條件……物質平衡觀測法不失為一種精確的測量方法”錯。結合材料二原文“由于冰川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異較大,物質平衡觀測在傳統觀測手段中是最為精確的一種方法”可知,物質平衡觀測法是不是一種精確的測量方法與監測困難沒有關聯,選項強加關系。C.“冰川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異較大,使得全球開展物質平衡觀測的冰川很少”錯。結合“由于冰川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差異較大,物質平衡觀測在傳統觀測手段中是最為精確的一種方法”和“由于冰川上遍布危險的裂隙和陡坡,冬季還有雪崩的危險,物質平衡觀測方式對于野外觀測人員來說較為辛苦和危險……這種方法無法應用到冰川表磧較為發育的冰川……物質平衡觀測需要在冰川上合理布設較多的測點”可知,不同位置的厚度差異較大并不是運用物質平衡觀測法觀測冰川少的原因,原因應是觀測的艱巨性和危險性、部分冰川表面條件不適合布設測點、需要合理布設較多測點等,選項歸因不當。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評價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B.“使用……分類別等說明方法”錯。材料二并沒有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語表達效果的能力。①拓荒者通常指的是在荒蕪之地開墾、耕耘,使土地變得適宜居住或耕種的人,材料將高山植物比作“拓荒者”,形象地說明了高山植物對極端環境的強大適應性;“攀爬”通常指的是人或動物通過抓住或攀附某物而向上移動,此處使用比擬,用“攀爬”來形容低海拔植物隨著氣候變暖而逐漸上移的現象,使得這個自然現象變得生動而具體,仿佛低海拔植物也有了生命和動力,正在向高山進發;“鳩占鵲巢”是一個成語,原意指的是斑鳩不會做窠,常強占喜鵲的窠。在這里,用“鳩占鵲巢”來比喻低海拔植物上移后占據高山植物的生存空間,就像鳩占了鵲的巢一樣,可能會威脅到高山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表達了作者對低海拔植物上移破壞高山植物生境的隱憂。②這些詞語的使用使得材料三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這些詞語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匯,易于理解和接受,使得科學知識得以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呈現,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普及性。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并提出見解的能力。①結合材料一“我國首次基于航空冰雷達技術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該項目首次實現了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復式山谷冰川冰厚測量,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知,我國首次基于航空冰雷達技術開展典型冰川儲量調查,是科學技術在冰川研究中的應用。由此可見,冰川工作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需要科研工作者勠力攻堅,創新爭先。②結合材料二“由于冰川上遍布危險的裂隙和陡坡,冬季還有雪崩的危險,物質平衡觀測方式對于野外觀測人員來說較為辛苦和危險”可知,材料二中詳細描述了冰川物質平衡觀測的艱難和危險,如冰川上遍布危險的裂隙和陡坡,冬季還有雪崩的危險。由此可見,冰川工作受制于惡劣的自然環境,需要科研工作者不畏艱難,勇攀高峰。③結合材料二“冰川作為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對溫度的敏感性可以最直觀地反映出氣候變化……現有的冰川觀測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殘酷的結果,即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冰川正在逐漸消亡”可知,冰川作為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溫度的敏感性可以最直觀地反映出氣候變化。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冰川正在逐漸消亡,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可見,冰川工作關乎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科研工作者胸懷人類,主動擔當。【答案】6.D7.C8.①外貌描寫:細致地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突出他勤勞純樸、熱愛勞動的形象。②語言描寫:陳秉正對年輕人語重心長的教育,剛拿到手套時感慨“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最后表示自己“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③心理描寫:看到新運來的桑杈第一時間想到集體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丟了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體現了他為集體和他人著想的特點。④側面襯托:副組長王新春對陳秉正辛勤勞作的介紹和年輕人勞動時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現了陳老漢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勞動態度以及他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9.①設置懸念。標題“套不住的手”,設置懸念,讓讀者對這雙手產生“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②情節一波三折。文章以“手”為線索展開,兩次戴手套,兩次丟手套的零散事情連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③伏筆照應。文章開篇交代陳秉正雖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但身體特別強健,連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從小的勞作,塑造了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形象。④結尾突轉。陳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還給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內容、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D.“小說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陳秉正的性格特征”錯誤。矛盾沖突并不激烈。小說中并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是通過對陳秉正日常生活中一些瑣事的描寫,如勞動場景、對手套的態度等,來展現他的性格特征,這些情節較為平和舒緩,并非是通過激烈矛盾沖突來塑造人物。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錯誤。老舍說樹理同志若愿意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但只寫了《套不住的手》通過手套寫到老人的手,看到了老人可愛的性格與品質,是說《套不住的手》大題小作,篇幅不長意義很大,并不是說《套不住的手》比《老農陳秉正傳》藝術效果要好。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外貌描寫:“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將他的手指肚比作半個蠶繭,整個手比作小耙子,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他的手因長期勞作而變得粗糙、堅硬,突出了他作為勞動者的勤勞和質樸,突出他熱愛勞動的勞動者形象。②語言描寫:陳秉正一本正經地對年輕人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也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體現出他對勞動的熱愛以及對勞動方式變化的理性認識,表現出他的豁達和對新事物的接納。“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他接過來一看說:‘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到第二天,他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簡潔的語言直接反映出他習慣了勞動,以勞動為根本,不貪圖享受,更注重勞動的效率和實際作用的特點。③心理描寫:看到新運來的桑杈第一時間想到“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二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用”,想到集體“不夠用”的事情,想到集體的利益需要;手套第一次丟了,“他想:‘丟就丟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些語言又體現了他體現了他作為長輩,體諒孩子們的關心,接受孩子們的關愛,為他人著想的特點。④側面烘托:借助周圍人的語言和態度來襯托陳秉正。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通過王新春的話,從側面體現了陳秉正勤勞能干,一絲不茍,為開墾土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對集體貢獻很大,熱愛集體,熱愛勞動。年輕人練架勢時的抱怨“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通過年輕人勞動時的抱怨和不理解,也從側面烘托出陳秉正的手是長期艱苦勞動的象征,他的勞動技能和精神是令人敬佩和難以企及的,進一步突出了他在勞動方面的卓越和獨特和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①題目設置懸念:標題“套不住的手”獨具匠心,巧妙地設置了懸念。讀者看到標題后,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手“為何套不住”的疑問,這種好奇心會驅使他們繼續閱讀,以探尋答案,從而有效地引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為文章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②情節一波三折:文章以“手”為核心線索來展開敘述,同時“手套”也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元素。圍繞手套,文章講述了兩次戴手套和兩次丟手套的故事。陳秉正老人先是因戴手套干活不利落而放下手套,后來去物資交流會戴上手套卻丟了一只,找回后去縣里參加勞模大會又弄丟手套,最后把手套還給兒媳婦。這些零散的事情通過手套這一媒介巧妙地連綴起來,情節有起有落,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和吸引力。③伏筆照應:文章開篇通過描寫陳秉正的手“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以及王新春對他手的評價,還有陳秉正雖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但身體特別強健,連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等內容,為后文揭示他勤勞的品質埋下了伏筆。結尾處通過陳秉正老人自己的話語“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與前文對他手的描寫及相關情節相照應,進一步強調了他的手是因為長期勞作而變成這樣的,塑造了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形象,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人物形象更加豐滿。④結尾突轉:陳秉正老人在經歷了兩次丟手套等事情后,最后把手套還給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這一結局出人意料。讀者原本可能期待老人會逐漸習慣戴手套或者把手套好好保存等,但老人的這一行為卻打破了這種常規預期。然而,仔細想來,這一結局又在情理之中。前文已經多次強調老人干活時覺得戴手套不利落,以及他長期勞作形成的習慣,都為這一結局做了鋪墊,所以這一結尾既出人意料,又符合老人的性格和生活邏輯,進一步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升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案】10.B11.C12.B13.(1)諸葛亮以師保的身份接受先主寄命委托,他的威望受國人信服,所以后主不敢有其他想法。(2)諸葛亮雖然在處理政務上很賢達,凡是這類事物,(考慮的)還是有不周全的地方。14.相同之處:兩個材料都認為后主在任用諸葛亮的時候堪稱賢明。不同之處:材料一認為,劉禪在諸葛亮死后依然一如既往堅持任用他生前推薦或重用的臣子,表現出了一個有為之君在任用賢臣上的出色品質,絲毫不遜色于太甲、周成王這樣的君主;材料二認為,后主在諸葛亮死后即被閹豎所惑變得昏聵。【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大概那些大有所為的君主,如果得到了那個(合適的)臣子,常常會把國事交付給他,而自己不(隨意)介入,因此(那個臣子在主持國事的時候)沒有被國君牽絆制約的憂患,因而功業可以成就。“大有為之君”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大有為”是“君”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AD。“推之”是動賓結構,“之”是賓語,“而己不與”與前面構成鮮明對比,斷開表示強調,據此排除C。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錯誤。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都要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在元代以前,一個皇帝會有多個年號。明清時期,一個皇帝基本就用一個年號,故后世就把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蔣琬、董允、姜維全都是諸葛亮在遺言中推薦給后主劉禪的人才”錯誤。依據材料一“然孔明既歿,而奉其遺言以任蔣琬、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可知,文中只是說劉禪根據諸葛亮的遺言任用蔣琬、董允,但并未明確姜維是諸葛亮遺言中推薦的人才。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以……的身份;“寄托”,寄命委托;“于”,表被動;“貳”,有二心或有其他想法。(2)“達于為政”,狀語后置句,正確語序為“于為政達”;“達”,賢達;“周”,周全,周到。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相同之處:都認為后主在任用諸葛亮的時候堪稱賢明。由材料一“其奉先主之遺命也,一以國事推之孔明,而己不與”可知,劉禪奉先主遺命,將國事全交給孔明,自己不參與,展現出對孔明的信任與倚重,盡顯賢明。材料二“后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肯定其任用諸葛亮時能循理治國,賢明有加。不同之處:材料一,在諸葛亮死后,劉禪“奉其遺言以任蔣琬、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及琬與允歿,然后以軍事屬姜維,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獨舉其任孔明者以衡君德,則太甲、成王當之有愧色矣”,始終遵循諸葛亮的遺言,持續任用賢能之人,作者認為若單從任用孔明及后續任用賢能這方面來衡量劉禪的君德,太甲、成王與之相比都要遜色,高度肯定了劉禪在諸葛亮死后依然能堅持任用賢臣的出色表現,視其為有為之君。由材料二“惑閹豎則為昏?之后”可知,諸葛亮去世后,劉禪受閹豎蠱惑,變為昏聵君主,國家治理也隨之變差,著重批判了他此后的昏庸表現。參考譯文:材料一:當初成湯的時候,討伐夏朝拯救百姓,全都是伊尹主持,而商湯像是沒做什么。周武王的時候,平定動亂致力太平,全都是周公主持的,而武王像是沒做什么。大概那些大有所為的君主,如果得到了那個(合適的)臣子,常常會把國事交付給他,而自己不(隨意)介入,因此(那個臣子在主持國事的時候)沒有被國君牽絆制約的憂患,因而功業可以成就。那些大有所為的臣子,一定會估計他的君主能做到這一點(信任自己),然后才會讓自己被他任用,所以君主不會有干擾臣子意愿的做法,然后臣子會說這樣的君王值得報答。像劉后主這樣的亡國之君,他被世人詬病指責很久了,卻有一個做法與圣君的處世之道符合的,那就是“任用賢能絕不動搖”。他尊奉先主的遺命,全都把國事交付給孔明,而自己不隨意介入,還有世人說:諸葛亮以師保的身份接受先主的寄命委托,他的威望被國人信服,所以后主不敢(動搖)有其他想法。但孔明去世后,后主卻尊奉他的遺言來任用蔣琬、董允這些人,完全像在先主那里接受遺命時一樣。等到蔣和董允去世,然后又把軍事交付給姜維,而姜維也正是孔明所賞識信任的人啊。孔明死的時候,他的年紀才只有五十四歲罷了。假使上天多給他一些時間,從而能趁著司馬氏君臣之間的隔閡嫌隙,即使是北定中原也應該是可以的吧。假使蔣琬、董允不相繼離世,能夠長久地保住蜀漢也應該是可以的吧。這樣看來,蜀漢滅亡,是恰好漢的國運應該終結罷了,難道是后主有一定要滅亡的原因嗎?再看看先主被吳國打敗這件事,孔明說:“法正如果還在,一定能制止主上向東進兵(伐吳)。”這就證明,孔明的意志,有不能在先主那里完全貫徹的時候;但在后主那里,卻沒有什么時候不能完全貫徹。嗚呼!假如拋開后主的其他做法,而只是拿他任用孔明這一點來衡量君主的德行的話,那么就算是太甲、成王與他相比較也會有愧色啊!材料二:后主任用賢相是循理之君,但是后來聽信宦官成了昏庸之徒,有人說“白絲(本來)沒有顏色,染上什么顏色就表現出什么顏色”,說的真對啊!按照禮數,舊君死新君繼位應該隔年改元,但章武三年(劉備年號)后主就改年號為建興,按古禮考證,這種做法是違背體例的。同時蜀國沒有設置史官,起居注沒有史官書寫,因此蜀漢的很多行事記載多有遺漏,那些災禍異變也沒有書寫。諸葛亮雖然對處理政務通曉,(但)凡是這類事務,(考慮的)還是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諸葛亮在的時候蜀漢歷經十二年不更換年號,雖然多年征戰但從來沒有隨隨便便大赦天下,難道不能被稱為卓越嗎?但是諸葛亮死以后,這些制度漸漸就廢棄了,他去世前后的優劣也就非常明顯了啊。【答案】15.C16.①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卻轉為欣喜,煥然一新,故有“柳暗花明”之感;②上片寫雁怯不啼,畫船愁過,狂風惡浪,詩人因“風浪打頭”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擔心不能及時回家,心情慘淡憂愁;③下片景致驟然變為春波蕩漾,寫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心情從憂愁轉為欣悅期待。或者:①景“柳暗花明”:上片寫雁怯不啼,畫船愁過,狂風惡浪;下片驟然變為春波蕩漾,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②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因“風浪打頭”等惡劣環境擔心不能及時回家,心情慘淡;下片情感卻煥然一新,變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以樂景寫哀情”錯,應為“以樂景寫樂情”。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整體上看,“柳暗花明”指情感的變化。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卻轉為欣喜,煥然一新,故有“柳暗花明”之感。上片寫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下片寫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已經開始了。以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突出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心情從憂愁轉為欣悅期待。或者扣住“柳暗花明”,從景與情的角度分析。17.【答案】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搴、阰、洲、莽、捫、脅、膺、薺。【答案】18.D19.A20.B【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揮汗如雨”,指揮灑的汗水像雨水那樣多,本形容人多,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人出汗很多。“篳路藍縷”,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土地,形容創業的艱苦。語境形容創業艱難,應選“篳路藍縷”。第二處,“氣壯山河”,形容氣勢如高山大河般雄壯豪邁。“氣宇軒昂”,多形容人精神飽滿,氣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氣蓬勃,富有活力。語境修飾的是“建設浪潮”,應選“氣壯山河”。第三處,“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宏大。“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又指博而不精。語境修飾“改革探索”,應選“波瀾壯闊”。第四處,“豐衣足食”,意思是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酒足飯飽”,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語境與“安居樂業”相應,應選“豐衣足食”。故選D。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中國的全面小康”比作“長卷”。A.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月光”比作“流水”。B.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小溪以人的動作情態。C.沒有修辭。D.沒有修辭。故選A。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文中“小康”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強調;D.表示反語和諷刺。故選B。21.【答案】DeepSeek-R1因設計強化了推理能力,在東西方市場實現現象級爆發,成為開源大模型“最強王者”,且降低了推理成本。【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段壓縮的能力。(1)確定關鍵信息:本段共四句話。第一句話指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發布DeepSeek-R1。第二句話記敘其市場表現,一周內登上中美兩國蘋果手機應用商店免費榜榜首,實現現象級爆發。第三句話寫外界評價,OpenAI首席執行官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探討項目管理中的文化因素影響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備考中的常見誤區與正解實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金融事件解析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全景復習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文獻及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考試關鍵考點試題及答案
- 古老門環美術課件
- 外科專科聯盟協議書(2篇)
- 河南省開封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廣東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500字作文標準稿紙A4打印模板-直接打印
- 兒童康復家庭指導培訓課件
- 單元2-任務3 水利工程年運行費及年費用計算
- 火災安全教育培訓主題
- 鑄鐵機維護保養及故障預防策略
- 如何寫好校園新聞稿
- 個人分紅保險精算規定
- JB T 7946.1-2017鑄造鋁合金金相
- 榮威汽車內飾環保材料研發與應用
- SCA涂膠機內部培訓資料課件
- 美妝護膚直播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