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出租車在空中繁忙穿梭,磁懸浮滑板帶著青少年沖往想去的地方……30多年前,科幻電影《回到未來2》中的一幕場景至今讓人記憶深刻,也打開了人們對城市未來交通的想象空間。30多年后,科幻正在照進現實。7月10日,國際空管協會2024年亞太地區年度會議在成都舉辦,在會議舉辦地錦江賓館的上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與市民見面,未來,它或將會成為人們通勤生活的交通工具。幾天前,宜賓三江新區的中車鐵投公司智軌產業基地,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正式裝配下線,不久后,它將投用到宜賓主城區至南溪區的路線中。更早的6月,綿陽科技城新區,十多輛無人駕駛公交車魚貫而出,穿梭在城市之間,它們將給市民帶來全新乘坐體驗……用手機應用預約下單,幾分鐘后,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便會??吭谀忝媲埃@樣的場景最近在全國多個省市出現。從外觀來看,這些無人駕駛出租車和普通出租車并沒有區別,只是車頂安裝了一套由攝像頭和雷達組成的感應裝置。通過這套裝置,汽車便能感知周圍環境和交通狀況,并通過算法和控制系統進行路徑規劃、避障、加減速、轉向等操作,保證安全和有效行駛?!芭c普通出租車相比,車速更平緩,遇到堵車還會變道,與前車的車距也保持在安全距離?!彪S著自動駕駛概念走進大眾視野,不少市民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觀感,也從最初的“新鮮”“科技感十足”,變成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智慧交通除了有“聰明”的車,還有智慧的路。在成都市錦江區錦江大道,電線桿上的攝像頭安裝各類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通過安裝在路上的先進感知設備“告訴”你的車前面通過道路及周邊的情況。除成都外,四川還在宜賓等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城市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圍繞高速公路領域打造多個車路云協同示范應用場景。車路云協同的核心,就是讓車和路實現‘對話’——汽車和道路同時將自己采集到的實時信息相互傳輸給對方,整合后的總信息通過算力模型計算出具體的自動駕駛方案。(摘編自四川日報《科幻照進現實:智能交通改變未來出行方式》)材料二:在我國城市交通面臨新型挑戰形勢下,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的發展,需從初期技術約束下局部功能突破,逐步過渡到豐富技術選擇下全面體系塑造。構建“智能車——移動導航平臺——智慧路”車路協同新架構。車路協同一直是我國實現自動駕駛的重點發展方向。目前,以手機導航為代表的移動導航平臺日趨完善,除了車輛定位信息外,交通狀況、前方事故與特殊情況、路口信號配時等多數道路信息都能通過平臺實時傳送給車輛或駕駛員,移動導航平臺逐步成為道路與車輛之間信息橋梁。另一方面,隨著AI時代高度智能電動小汽車技術逐步成熟,車輛自動駕駛能力越來越強,對道路智慧化需求已不像當初設想那么高。為了適應各種路況下的自動駕駛發展,需要構建更廣泛適應能力的車路協同體系。發展“自動駕駛公交+安全員巡查”公交運行新模式。公交作為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行業,始終要堅持優先發展。面臨當前城市公交吸引力不強、企業經營困難等一系列挑戰,一方面加強骨干走廊公交專用道與各種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公交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自動駕駛公交發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推行“自動駕駛公交+安全員巡查”新模式,配備新型自動化場站設施,建設新型智能公交系統,將有助于公交企業減少員工數量與能源消耗,企業運營成本與政府補貼都將顯著降低。相對社會車輛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公交車交叉口信號優先、智能車站運行、對車路間信息交互需求場景較多,車路協同要求更高。打造“不同等級、路內路外”一體化智慧道路新系統。智慧道路路內路外一體化出行體驗,需要不同等級、不同形式道路在車輛定位、移動通信、車輛檢測等關鍵基礎技術的統一。例如,對于隧道等地下道路,當前定位導航有北斗模擬衛星、藍牙射頻矩陣等技術,移動通信有4G、5G、WiFi等方式。需要從便利交通出行角度,加快智慧道路基礎技術的統一與推廣。一體化智慧道路系統,要實現路內、路外一體化連續服務,例如對于停車困難地區,移動導航平臺應整合數字停車場布局與實時使用信息,并提供連續的停車導航服務。AI時代,綠色宜人、高效安全、經濟適用仍然是智慧道路基本特征。(摘編自楊立峰《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支撐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國內多個高校開始進行智能交通系統領域人才的培養。智能交通系統是一個跨學科的技術領域,除了需要有交通運輸工程的基礎知識外,還會涉及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對人才素質需求較高。因此,初期智能交通系統領域的人才培養更多地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展開,雖然尚無明確的學科名稱支持,但眾多學校的不同專業都開始在研究生階段面向智能交通系統方向培養了相應的專業人才。隨著智能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對各類各級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除了需要有從事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還需要能夠從事工程建設、系統運維、交通優化等工作的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因此,大約2000年以后,國內高校開始依托交通工程、自動控制等專業方向,培養智能交通系統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2020年,教育部開始設立“智慧交通工程”的學科專業,2024年又設立了“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除了傳統的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本科專業繼續培養智能交通系統相關人才以外,“智慧交通工程”等本科專業也開始面向應用實踐進行更為聚焦的人才培養。(摘編自李瑞敏《推進智能交通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科幻電影打開人們對城市未來交通的想象空間,從此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開啟新篇章。B.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感應裝置,可通過算法和控制系統完美規避各種風險,保障安全行駛。C.以手機導航為代表的移動導航平臺,搭建起道路與車輛之間的信息橋梁,因此日益完善。D.智能交通系統具有跨學科的性質,這決定了它對該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素質的要求比較高。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車路云協同實際上就是汽車和道路協作,它們互相傳輸整合信息,得出最佳的自動駕駛方案。B.以氫能源智軌電車配備“自動駕駛公交+安全員巡查”模式,既能節約能源,又可做到減員。C.對隧道等地下道路,加快智慧道路移動通信等基礎技術的統一,體現智慧道路經濟適用特征。D.2020年教育部設立了“智慧交通工程”專業,面向應用實踐進行人才培養,這是時代所需。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聰明”“告訴”“對話”等詞語的使用,賦予了機器設備以人的特性,使得行文活潑生動。B.材料二在論述建構智能道路交通的體系時,緊扣城市交通發展的現狀和需要,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車路協同問題,前者以實地為例,較為具體;后者關注體系構建,側重理論。D.材料三認為智能交通領域專業跨度大,涉及領域廣,學科專業開設晚,側面突顯了人才培養的困難。4.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智能交通的優勢。5.材料二和材料三均談到“智能交通”,二者各有側重又密切相關,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敬鸢浮?.D2.C3.C4.①充分利用各種空間,如使用載人航空器。②開發利用新能源,如氫能源智軌電車。③方便、快捷,科技感十足且安全有保障,如乘坐無人駕駛出租車。④實現車路云協同,讓車和路實現“對話”,優化駕駛方案。5.①材料二側重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從車路協同、公交新模式、智慧道路新系統三個方面論述體系塑造。②材料三關注智能交通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側重科研和技術人才的培養。③從本質上看,智能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與專業人才培養都屬于智能交通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前者是發展的硬件基礎,后者應時代所需,將促進智能交通的更好發展?!窘馕觥俊緦дZ】這三篇文章集中探討了智能交通在現代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帶來的變革。材料一展示了科幻與現實的交融,通過實際案例展示智能交通的實施與普及。材料二從構建智能交通體系的技術架構、發展方向入手,提出具體建議,體現出對城市交通的深入思考和前瞻性。材料三則聚焦于人才培養,強調智能交通跨學科的重要性及教育體系的應對策略。整體來看,三者結合技術應用、體制建設和人才供需,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景式的視角?!?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從此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開啟新篇章”錯,曲解文意。材料一只是說“科幻電影《回到未來2》中的一幕場景至今讓人記憶深刻,也打開了人們對城市未來交通的想象空間”,并沒有說“從此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開啟新篇章”,而且“30多年后,科幻正在照進現實”。B.“完美規避各種風險”錯,于文無據。材料一說“這些無人駕駛出租車……只是車頂安裝了一套由攝像頭和雷達組成的感應裝置。通過這套裝置,汽車便能感知周圍環境和交通狀況,并通過算法和控制系統進行路徑規劃、避障、加減速、轉向等操作,保證安全和有效行駛”,可見,選項中“完美規避各種風險”言過其實,C.“……,因此日益完善”錯,因果倒置。材料二說“以手機導航為代表的移動導航平臺日趨完善,除了車輛定位信息外,交通狀況、前方事故與特殊情況、路口信號配時等多數道路信息都能通過平臺實時傳送給車輛或駕駛員,移動導航平臺逐步成為道路與車輛之間信息橋梁”可見,原文是說因為以手機導航為代表的移動導航平臺日趨完善,移動導航平臺成為道路與車輛之間信息橋梁。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C.“體現智慧道路經濟適用特征”錯,根據材料二“智慧道路路內路外一體化出行體驗,需要不同等級、不同形式道路在車輛定位、移動通信、車輛檢測等關鍵基礎技術的統一。例如,對于隧道等地下道路”分析,對隧道等地下道路,加快智慧道路移動通信等基礎技術的統一,是為了實現智慧道路路內路外一體化出行體驗。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比較材料內容的能力。C.“后者……側重理論”錯,材料二移動導航平臺的日趨完善和電動小汽車技術的逐步成熟都是基于事實,而非理論。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據“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與市民見面,未來,它或將會成為人們通勤生活的交通工具”可知,充分利用各種空間,如使用載人航空器。②根據“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正式裝配下線,不久后,它將投用到宜賓主城區至南溪區的路線中”可知,開發利用新能源,如氫能源智軌電車。③根據“無人駕駛出租車……安裝了一套由攝像頭和雷達組成的感應裝置。通過這套裝置,汽車便能感知周圍環境和交通狀況,并通過算法和控制系統進行路徑規劃、避障、加減速、轉向等操作,保證安全和有效行駛”“自動駕駛出租車……‘科技感十足’,變成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可知,方便、快捷,科技感十足且安全有保障,如乘坐無人駕駛出租車。④根據“圍繞高速公路領域打造多個車路云協同示范應用場景。車路云協同的核心,就是讓車和路實現‘對話’——汽車和道路同時將自己采集到的實時信息相互傳輸給對方,整合后的總信息通過算力模型計算出具體的自動駕駛方案”可知,實現車路云協同,讓車和路實現“對話”,優化駕駛方案?!?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①結合材料二第一段首句‘智能車——移動導航平臺——智慧路’車路協同新架構”,第二段首句“發展‘動駕駛公交+安全員巡查公交運行新模式”,和第三段首句“打造‘不同等級、路內路外’一體化智慧道路新系統”分析,材料二側重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從車路協同、公交新模式、智慧道路新系統三個方面論述體系塑造。②結合材料三第二段首句“隨著智能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對各類各級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除了需要有從事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還需要能夠從事工程建設、系統運維、交通優化等工作的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分析,材料三關注智能交通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側重科研和技術人才的培養。③材料二側重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而材料三側重科研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從本質上看,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系統規劃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都屬于智能交通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不同的是,城市智能道路交通發展研究是發展的基礎,科研和技術人才的培養會促進智能交通向更好方向,更便捷的出行方式發展。(二)現代文閱讀II(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故鄉的花開劉漢俊讀過一篇英語小散文。大意是,作者幼時隨父母從比利時回到位于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我們在都德的《最后一課》讀到過這個地方。父親送他一棵櫻桃樹,灼灼的花、燦燦的果,結在他童年的記憶樹上。若干年過去了,遲暮之年的他考慮再三,決定把家從日內瓦遷往美國紐約的多布斯費里。他和妻子準備到郊區買一處房子。他們舉著傘,在雨中踽行了多時,找不到家的感覺,漸感失望。突然,在一處庭院前,他一下子頓住了:院里立著一棵開著密密花兒的櫻桃樹!老兩口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處房子,從此住在了這里。我能夠理解這位外國老人的心情。他流浪輾轉了大半輩子,童年的某個情結一直潛植在他的心底。暮之將至,心靈的翅翼渴望回棲在初春的枝頭。那棵樹,樹上的花,拴住了他。一旦情思被具化,思路被連通,心靈的底片便即刻清晰起來。于是,簡單而豐富、曲折而筆直的人生路上,呼嘯的高鐵就戛然停住,下車。外國老人的櫻桃樹,催生了我心地上那一片的李樹、梨樹、桃樹、棗樹、棠棣樹,那一樹的花開,一片的花香……我的老家是鄂東南赤壁市大田畈的蓮花塘劉家。蓮花塘的桃花澗山腰上,有一片竹林圍著的菜園。園中央一棵梨樹,長勢雄健茂盛,枝干根根向上。晚春時節,梨樹開花,風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菜園是我家的,梨樹當然也是我家的。由于怕孩子們等不及果實成熟就糟蹋它,大人早早地用刺蓬圍住了主干。直到闊葉間成熟的梨兒肚皮撐白了,早饞得不行了的孩子們踮起腳,用長竹篙東一個西一個地敲得差不多了。但每每樹頂上總會有三兩只碩大的梨兒夠不著。膽兒大一點孩子冒著屁股受尖刺之痛,爬上光溜溜的梨樹干,起勁一搖曳,一不留神一只只肥梨“嗖”地一聲從枝葉間墜下,“嘭”地砸在樹底守望的腦門上,來不及哭就笑了。棗樹是沒人爬的。赭色的尖刺堅硬而鋒利,扎進肉里,有一種徹心徹骨的痛。因此,棗們在沒成熟的時候逃避了許多蹂躪。只有鴿子不怕它,還敢在樹冠里做窩,這件神奇的事一直困惑著童年的我。后來有人說,鴿子是為了躲避人的侵犯,才在荊棘叢中尋找安樂窩的,這叫最危險處最安全。黃黃的棗花在密密的荊棘中燦燦地開著,誰也不敢惹它?;ǘ喽伲瑮梼簜兛偸堑炔坏侥槂杭t就給打光了。蓮花塘水草豐沛,果子樹成片成林,最多的當數李樹。山沖屋后,婀娜的李樹依依叢叢,素凈的李花擠擠密密,黑色的樹干粗糙皸裂如網,虬枝離奇,枝丫交疊。抓住某根粗枝一頓狂搖,便下起了李花雨,天上一陣雨,地上一片白;真正果實累累的李樹,多生在港汊澤畔、塘邊井口;青的綠的紅的黃的李子們成串,滿枝,點綴在茂密的枝葉之間,把枝條都壓彎了。蓮花塘的桃樹數量不多,幾乎生長在最好的位置。樹態有些矜持,枝干精致光潔如同打了一層防護蠟。與梨樹的團葉、李樹的短葉相比,桃樹的葉兒略長略窄。茂密的樹冠,像少婦頂著剛燙的發。花期一到,枝放艷麗,蕊吐芬芳,滿枝的桃花放肆地開,難見幾片綠葉了。滿溪滿溝地簇擁,漫山漫坡地綻放,是窮山僻壤間的霓裳少女,用粉紅點燃了春天的風情。桃花多而密,果兒卻不多,但只要有果,就一定是綠葉不掩丹霞。有一年天熱了,我和小伙伴竄進誰家的院墻,吱溜溜地爬上桃樹冠,突然吱呀呀一聲,木門開了,誰家老奶奶搬了竹椅在樹蔭下歇著。這可苦了我們,不敢下樹,摘的幾個毛桃塞在短褲背心里,毛茸茸的奇癢難耐。終于等到老太瞇著了,趕緊如猿猴探澗般躡手躡腳地溜之大吉。跳進蓮花塘,衣褲一褪,醮著塘水啃青桃,嘻嘻哈哈,得意忘形。桃紅李白梨兒青,幼時貪戀的是果,記憶里留存的卻是花,尤其是雨中的花。第一次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場景,才七八歲。記得是一大早走過嶺上,前夜走過的梨樹下一夜之間變成一片白,白得像老師的白粉筆,雨意迷迷蒙蒙地浸漬著,感覺空氣都是梨花味,像是明清的一幅寫意畫。有時一場夜雨,大人會說,睡吧,明兒早起看桃雨。果然,第二天清早上學的路上,村口、山坳里花粉瀟瀟,落紅一片,踩著的,是一腳春泥。年復一年,花開花落,果熟果落,村里沒人在意,沒有林妹妹“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嘆,沒有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惆悵。就像村里的莊稼、村里的毛頭小子,一茬又一茬在成長,留下顯跡,走無漣漪。我應該也算是其中的一茬,只不過移栽到了北方的京城,但根須依然連著水草肥美的南方,枝丫依然向著遙遠的山沖,仍然是蓮花塘的味道。我奢望著,什么時候能擁有一處屬于自己的院落,像那對外國老人一樣。院里亭立著幾株桃李梨棗樹、一叢的蘭草花、一樹的梔子花,讓我在靜謐中,聽那夜夜的花開聲。(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英語小散文的作者帶著妻子找房子,當看到一座房子的庭院里有櫻花盛開時,他找到了家的感覺,于是決定買下那座房子。B.“心靈的翅翼渴望回棲在初春的枝頭”,實質是流浪輾轉的暮年人渴望解開潛植在心底的童年情結,獲得心靈的撫慰。C.“我”的童年記憶印刻在老家各種樹花開花落的情景中,其中,“我”對第一次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場景記憶尤為深刻。D.村里的果樹每年都會經歷從開花到落果的過程,可是沒有人在意,也沒有文人對此感嘆和惆悵,這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和失落。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引述的英語小散文,畫面感強,情感細膩而真摯,巧妙地引出作者對故鄉花樹的回憶。B.作者通過對梨樹、棗樹、李樹、桃樹等不同樹種的花的描寫,展現了故鄉自然美景,流露出深深的眷戀之情。C.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與《故都的秋》“早晨起來,……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一句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D.本文綜合運用了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在描繪“故鄉的花開”美景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歸鄉的愿望。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富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9.王國維指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文即是“以我觀物”,本文中的“物”有哪些“我之色彩”?請簡要分析?!敬鸢浮?.D7.D8.①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梨花雨”將風吹落梨花的景象比作雨,既形象又富有詩意;②句子語言簡潔、典雅,沒有過多修飾;③動靜結合,準確地描繪出了梨花盛開的景象,整個畫面生動鮮活。9.①本文描寫了記憶中的故鄉的梨樹、棗樹、李樹等花木,以及與之相關的童年趣事,景物中寄寓了我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之情。②本文所描寫的景物和童年往事,展現了我的故鄉鄂東南赤壁市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表現了我對故鄉的贊美之情。【解析】【導語】《故鄉的花開》中,作者借外國老人因櫻桃樹定居的故事,引出對故鄉李樹、梨樹等繁花盛景的回憶。文中對各種果樹的描寫細膩入微,如梨樹“風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作者借花憶往,飽含對故鄉的眷戀,結尾處渴望擁有帶花庭院,更是將這份情感推向高潮,展現出對故鄉難以割舍的情懷?!?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D.“可是沒有人在意,也沒有文人對此感嘆和惆悵,這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和失落”錯誤。文中說村里沒人像林黛玉、崔護那樣有感嘆和惆悵,是體現鄉村生活質樸自然,人們對花開花落等自然現象習以為常,并非讓“我”感到遺憾和失落,“我”更多的是對故鄉這種生活的懷念等情感。故選D。【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說明”錯誤。本文是一篇散文,綜合運用了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①作者把晚春時節風吹動梨樹,梨花紛紛飄落的動態場景,巧妙地比喻成下雨的情景。我們都知道雨是細密且成片狀落下的,而風吹下的梨花同樣是一片片、密密麻麻地飄落,二者在形態上極為相似。通過這樣的比喻,讀者能直觀地在腦海中勾勒出風吹梨花時那如細雨紛紛的美妙畫面,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種唯美又詩意的氛圍。這一比喻不僅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也為整個場景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感染力。②句子寥寥數語,就將晚春梨樹開花以及梨花飄落的場景描繪得十分清晰。它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簡潔直白地將自然現象呈現出來。但這種簡潔并非平淡無奇,“梨花雨”“落地一片白”等表述,用詞簡潔卻又充滿美感,給人一種典雅的感覺,讓讀者在質樸的文字中領略到自然之美,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用最簡潔的話語傳達出最動人的畫面。③“梨樹開花”是靜態的描寫,展現出梨樹花開時的繁盛狀態,讓讀者知道此時梨樹正處于花朵綻放的階段。而“風吹梨花雨”則是動態描寫,風的吹動使梨花紛紛飄落,如同下雨一般,賦予了畫面動態感。靜態的開花與動態的花落相互映襯,一動一靜,動靜結合,相輔相成,把梨花盛開時的景象全方位地呈現出來,讓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生動鮮活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①在文中,作者詳細描繪了故鄉的各種果樹,如梨樹“晚春時節,梨樹開花,風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生動展現了梨樹開花時的美麗景致。對于棗樹,作者寫其“黃黃的棗花在密密的荊棘中燦燦地開著”,以及棗花與鴿子窩的獨特關聯。李樹“婀娜的李樹依依叢叢,素凈的李花擠擠密密”等描寫,都飽含深情。此外,還講述了圍繞這些果樹發生的童年趣事,像孩子們敲梨、偷桃等經歷。這些記憶中的花木與趣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童年又是與故鄉緊密相連的。作者通過對它們的回憶與描寫,將對故鄉的眷戀融入其中,讓這些“物”都帶上了眷戀故鄉的情感色彩。無論身處何地,故鄉的這些景象都成為作者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體現出對故鄉深深的眷戀。②文中對故鄉自然景觀的描寫,如蓮花塘水草豐沛,果子樹成片成林,各種果樹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和景致,這些描寫展現了故鄉獨特的自然風光。作者筆下的桃花澗、山沖屋后、港汊澤畔等地的果樹,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同時,圍繞果樹發生的童年趣事,如孩子們對果實的追逐,以及鄉村生活中人們對花開花落、果熟果落的習以為常,都體現了當地的民俗文化。作者通過對這些景物和往事的描述,透露出對故鄉這種獨特自然與人文環境的贊美。他將故鄉的美好之處展現出來,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對故鄉的熱愛與贊美,使這些“物”(景物與童年往事)都帶上了贊美故鄉的情感色彩,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這份贊譽之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立順則罰而令行;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受職,盡力于權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余力于心,莫負兼官之責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爭。爭訟止,技長立,則強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節選自《韓非子·用人》)材料二: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后,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辭于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臣光曰: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節選自《資治通鑒》)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位置的字母寫在下面的橫線上。聞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順人B而明賞罰C循天則用力寡D而功立E順人F則刑罰省而令行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亡,文中同“無”,意思是“沒有”,與《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意思相同。B.遂,文中指成就或順利達到某個狀態,與成語“功遂身退”中“遂”的意思相同。C.是,文中是代詞“此”的意思,與成語“自以為是”中“是”的意思相同。D.“故為國為家者”,“國”指諸侯擁有的封地,“家”指大夫擁有的封地。12.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子認為太平國家的臣子,需要做的是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勝任官職,輕松完成任務,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對君主擔當兼職的責任。B.韓非子用“冰炭不合形”這一比喻,論證了明君要避免大臣中強者弱者之間做無謂的爭斗,從而達到天下的人不相互損害這一“治世”的最高境界。C.司馬光論辯技藝高超,他在論證德與才的關系時,通過類比論證的方法,以“云夢之竹”“棠溪之金”形象地闡明了德、才缺一不可的道理。D.司馬光認為愚人即使想作惡,也會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就好像小狗撲人,人還是能制服他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2)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14.“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選官是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問題。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簡要概括韓非、司馬光在用人選官方面的主張。【答案】10.ACE11.C12.C13.(1)(無恤)背誦竹簡訓詞很熟練,(趙簡子)索求他的竹簡,無恤從袖子中取出竹簡獻給他。(2)才與德是有區別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們,一概稱為賢能,這就是他們錯失人才的原因。14.①韓非認為用人應遵循天道、順應人情,做到賞罰分明;使人才才勝其位、才盡其用;各司其職、互不干涉。②司馬光認為選官方面,才華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華更重要(德帥才資)?!窘馕觥俊緦дZ】材料一中,韓非子強調治國中的用人策略,應符合天理人性,明確賞罰,以發揮臣子的最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爭斗,實現“治世”理想。材料二里,司馬光探討才與德的關系,突出德的重要性,警惕才高而德不足的人對國家的危害,主張重德選賢,使國家長治久安。兩者皆將用人視為治國的重要環節。【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聽說古代擅長用人的君主,必定會遵循天道順應人情并且賞罰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夠少用氣力而建立功業;順應人情,就能夠少用刑罰而推行法令。“古之善用人者……賞罰”為“聞”的賓語,“者”后斷開,對主語“古之善用人者”進行強調,“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共同陳述主語,B處不斷開,A處斷開;“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和“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句式結構對稱,前后分別斷開,應在CE處斷開。故選ACE?!?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沒有德沒有才稱之為愚人。/河曲智叟沒有話來應答。B.正確。句意:小人的心機足以使他的陰謀得逞。/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隱。C.“意思相同”錯誤,意思不同。代詞,這、此/形容詞,正確。句意:這就如惡虎長了翅膀。/自己認為自己正確。D.正確。句意:所以治國治家者。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通過類比論證的方法”錯誤,不是類比論證,而是比喻論證。司馬光用“云夢之竹”“棠溪之金”作比喻,說明德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修養和努力。“云夢之竹”之所以能“入堅”,作為利劍穿透堅物,是“矯揉”“羽括”的結果;“棠溪之金”之所以能“擊強”,作為兵器擊穿硬甲,是“熔范”“砥礪”的結果。比喻沒有后天的矯正、塑造、磨煉、打造,不可能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習”,熟練;“諸”,兼詞,相當于“之于”;“奏”,獻。(2)“莫之能辨”,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莫能辨之”;“通”,一概;“所以”,……的原因;“此其所以失人也”,判斷句?!?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文中韓非說到“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他認為用人應遵循天道、順應人情,做到賞罰分明;還說到“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余力于心,莫負兼官之責于君”,使人才才勝其位、才盡其用,各司其職、互不干涉。文中司馬光說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馬光認為選官方面,才華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華更重要(德帥才資)。參考譯文:材料一:聽說古代擅長用人的君主,必定會遵循天道順應人情并且賞罰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夠少用氣力而建立功業;順應人情,就能夠少用刑罰而推行法令;賞罰分明,伯夷、盜跖就不會混淆。這樣一來,黑白就清楚了。太平國家的臣子,為國立功來履行職守,為公盡能來承受職務,依法盡力來擔當職事。做臣子的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能,勝任他們的官職,輕松完成他們的任務,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對君主擔當兼職的責任。明君使職事不相干擾,所以不會發生爭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職,所以各自都有擅長的技能;使人們不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會發生爭斗。爭吵平靜了,擅長的技能表現出來了,強弱之間就不會爭勝,猶如冰炭不在同一個器皿中一樣,天下沒有人相互損害,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材料二:趙國的大夫趙簡子的兒子,長子叫伯魯,幼子叫無恤。趙簡子想確定繼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辭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囑咐說:“好好記住!”過了三年,趙簡子問起兩個兒子,兒子伯魯說不出竹簡上的話,再問他的竹簡,已丟失了。又問小兒子無恤,(無恤)背誦竹簡訓詞很熟練,(趙簡子)索求竹簡,無恤從袖子中取出竹簡獻上他。于是,趙簡子認為無恤十分賢德,便立他為繼承人。臣司馬光曰:才與德是有區別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們,一概稱為賢能,這就是他們錯失人才的原因。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帥。云夢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稱為剛勁,然而如果不矯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堅物;棠地方出產的銅材,天下都稱為精利,然而如果不經熔燒鑄造,不鍛打出鋒,就不能作為兵器擊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備稱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來輔助自己,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為什么呢?因為君子持有才干來做善事,而小人持有才干用來做惡事。持有才干作善事,能無善不為;而憑借才干作惡,就無惡不作了。愚人即使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機足以使他的陰謀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這就如惡虎長了翅膀,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有德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讓人喜愛的人。對喜愛的人容易親近,對敬畏的人容易疏遠,這就是察選人才者經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的原因。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余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多了。所以治國治家者如果能審察才與德兩種不同的標準,知道選擇的先后次序,又何必擔心失去人才呢?。ǘ┕糯姼栝喿x(15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應舉早行繆蟾半戀家山半戀床,起來顛倒著衣裳。鐘聲遠和雞聲雜,燈影斜侵劍影光。路崎嶇兮憑竹杖,月朦朧處認梅香。功名苦我雙關足,踏破前橋幾板霜。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早起趕路,睡意未足、穿著顛倒,對家鄉和溫暖床榻的依戀,表達了即將離家的矛盾心情。B.鐘聲與雞鳴交織,劍影在微弱燈光下搖曳,詩人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寫出凌晨時分特定的聲音、光影、景物。C.道路崎嶇,行走艱難,竹杖成為支撐力量的象征,昏暗的月色和清幽的梅香,增添了幾分詩意。D.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最后詩人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踏破霜寒,走過前路的決心。16.此詩為南宋狀元繆蟾的自述詩,激勵著歷代學子。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具有哪些可貴的求學品質。【答案】15.D16.示例:①高度自律??v然對家和床有深深的眷念,但堅決擺脫舒適,毅然赴舉。②不畏艱辛??v然路途崎嶇,光線不明,但仍憑借竹杖,執著向前。③信念堅定。詩人以梅自礪,相信自己終將如梅一般戰勝嚴寒,綻放幽香。【解析】【導語】《應舉早行》通過詩人早起趕路的情景,描繪出鐘聲與雞鳴交織、劍影在燈光下搖曳的畫面,表達出對功名苦求的堅定決心。詩中表現對家鄉的留戀、行路的艱辛,展現了求學道路上的執著與堅持。這首詩不但具有質樸真摯的語言,還有豐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內涵?!?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錯誤,最后兩句“功名苦我雙關足,踏破前橋幾板霜”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為了追求功名不惜艱辛,決心踏破霜寒,走過前路的決心。故選D。【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①“半戀家山半戀床,起來顛倒著衣裳”,雖戀家戀床,晨起困倦,但還是起身穿衣準備早早出行,可見詩人應舉的決心,不貪戀舒適,自律性強,體現了求學的高度自律的品質。②中間兩聯是描寫早行情景。晨起之早,燈影還在,光線不明,路途崎嶇,詩人還是要“憑竹杖”前行。這體現了不畏艱辛,執著向前的可貴品質。③頸聯下句“月朦朧處認梅香”,寫朦朧月色中梅香溢遠,得見美好,也自然讓讀者想及“梅”的意象特點與詩人的聯系,可推知,詩人以梅自勵,相信自己終將如梅一般戰勝嚴寒,綻放幽香。這一信念堅定的可貴品質,也激勵著歷代學子。(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學們郊游時爬山至黃昏時分,隱隱約約看見一片村落,依稀有炊煙升起,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對同樣的環境,不同的人心境不同,產生的情感也會有差異,例如山民習以為常的音樂,白居易《琵琶行》卻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認為其嘈雜難聽。(3)自古以來,“扁舟”常被人們用來表達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或傳遞漂泊、相思之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2)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3)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中國學術向來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鵠的①,②而域外文化很少強烈關注。③及至晚清,列強環伺,國難當頭,④西方文化憑借著近代工業和軍事力量欺凌中國,⑤使中國人開始務實地正視西方文化的存在價值。為了A,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留心于中西文化的異同,不過自晚清直到五四前夕,從事文化比較的學人大體限于“東方尚道,西方尚藝”的結論。視西方文化為器用的文明、物質的文明,東方文化為(甲)?;谶@種認識而提出的文化對策B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持這種觀念的典型代表是張之洞,但這一觀念實際上代表了清末民初一大批學人的思想,直到三四十年代尚有余波。如實地說,對“中體西用”論(乙),而應具體的分析。因為“中體西用”較之封建頑固派的“中體中用”來有明顯的進步。況且從體用角度研究中西文化,強調以我國文化為主體來吸收西方先進文化,這種方法論原則也是正確的,因為外來文化的移植,離不開一個接受外來文化的主體。我認為,“中體西用論”主要錯誤有三:其一,“中體西用”論所講的“西學”,只限于西方文化的物質層面,即“船堅炮利之術”,最多包括部分的西政(如教育、工商等)而不包括西方的科學精神、民主制度和反封建專制主義的價值體系;其二,其所謂“中體”,也不是指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如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民本主義政治思想、無神論傳統等),而恰恰是當時已成為歷史障礙的封建綱常名教;其三,“中體西用”論的理論基礎是形而上學的“器變而道不變”論?!紓渥ⅰ舰蠃]的:箭靶中心,引申為目的、想要達到的結果。18.文中第一段出現了三處引號,都是同一用法,下列語句中的引號與文中第一段三處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科學家借用一名鄉村歌手的名字,給這只克隆羊起名為“多利”。B.“落木千山天遠大”充分說明了這個空闊,這是到了要斬斷柔情的時候了C.你真是個“聰明”的學生,竟然把作業都抄錯了。D.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危機”的時代。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1.洋務運動的失敗,宣告了“中體西用論”的破產?!拔逅摹睍r期,一批青年知識分子主張“全盤西化”,即學習西方的思想、行為方式,將中國的封建文化全盤拋棄。文中第三段指出了“中體西用”論的主要錯誤,請模仿這一格式,指出“全盤西化”的錯誤。要求:不少于兩條,表意完整,表達流暢,符合事理。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8.B19.A.救亡圖存B.自然而然20.甲:道的文明、精神的文明乙:不應簡單地否定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