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_第1頁
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_第2頁
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_第3頁
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_第4頁
5.2.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行為: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的活動1.烏鴉的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嗎?2.如果不是,這種行為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習目標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取食行為動物行為的類型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攻擊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斗的行為。動物行為的類型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防御行為動物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行為。動物進行防御的方式多種多樣——擬態、警戒色、保護色;逃避等。雷鳥螞蚱動物行為的類型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領域行為動物用姿態、氣味、鳴叫或武力來占有和保衛自己領域。動物行為的類型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繁殖行為求偶動物行為的類型觀察思考:下列幾組圖片中分別展示了動物的何種行為?遷徙行為動物行為的類型

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按功能區分,可分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類。1.先天性行為概念: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舉例:蜜蜂采蜜鳥類育雛動物行為的類型

2.學習行為

概念: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小猴騎車小狗算術動物行為的類型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學習獲得喜歡吃堅果,神經系統發達認識到紅綠燈和汽車的特點利用紅綠燈和汽車吃堅果烏鴉長期在城市生活烏鴉的這種學習行為是怎樣形成的呢?————————動物行為的類型觀看視頻,分析松鴉投石取蟲的過程動物行為的類型

松鴉神經系統發達遺傳因素瓶中有食物(蟲子)環境因素投軟木塞后水面不會升高投石子后水面升高生活經驗學會了投石子取瓶中的食物學習行為獲得動物行為的類型菜粉蝶菜粉蝶的幼蟲——菜青蟲黑猩猩釣取白蟻蚯蚓走迷宮的實驗1母袋鼠與幼袋鼠2小鳥喂魚3大山雀喝牛奶456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閱讀課本P48-50,判斷資料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資料分析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資料1:在迷宮的一臂安上電極,而另一臂是潮濕的暗室,其中還有食物。當蚯蚓爬到安有電極的一臂時,它就會受到電擊。經過多次嘗試和錯誤后,蚯蚓能夠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思考:蚯蚓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學習行為資料2:剛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樣大小,眼睛還睜不開。它出生時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兒袋中吃奶。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袋鼠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思考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就必不可少的行為,它使得動物一出生就能很快具有生存的基本能力。如初生的小袋鼠發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備爬向母親育兒袋的本能,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

學習行為則可以讓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多變,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蚯蚓走迷宮的實驗母袋鼠與幼袋鼠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資料3:一只紅雀飛到池塘邊,把銜來的昆蟲喂到鯉魚張開的嘴里,一天中來回了好幾趟。它很可能最近剛失去自己的雛鳥。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紅雀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紅雀喂養鯉魚的行為是出于本能,但這對它來說,是一種浪費,對本物種的延續沒有意義。

如果一種動物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這種生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無法逃避敵害而被大自然淘汰。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紅雀的先天性行為有沒有局限性?資料4:很多年前,在英格蘭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機會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蓋,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學會了偷喝牛奶。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大山雀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學習行為資料5:菜青蟲總是取食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植物。有人用剛從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蟲做實驗:把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榨成汁涂抹在濾紙上,旁邊放著其他植物的葉子,結果菜青蟲去啃食濾紙,卻不吃其他植物的葉子。菜青蟲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菜青蟲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資料6: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樹枝從蟻穴釣取白蟻作為食物;有人通過實驗發現,當香蕉被掛在高處夠不到時,黑猩猩就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黑猩猩摘取香蕉黑猩猩釣取白蟻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黑猩猩的這種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學習行為

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

總的來說,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

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的速度也會有差別,這是因為學習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1.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6,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思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約200次少數幾次約200次少數幾次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對人)逐漸消退(不再訓練)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思考:學習行為形成后,會一直保持嗎?歸納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獲得途徑決定因素意義聯系生來就有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由遺傳因素決定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適應生活環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螳螂捕蟬蜻蜓點水狗拉雪橇分類:把與房子對應的小熊貓送回家雄雞報曉警犬破案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老鼠打洞黃牛耕地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這兩種方法的結合——綜合法。觀察法要求觀察者精確、真實、詳盡、客觀地

反復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實驗法是運用各種手段將動物或刺激條件加以改變,來分析研究動物行為的一種方法。兩者的區別是有沒有對動物施加某種影響。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實驗目的1.觀察動物通過“嘗試與錯誤”形成一種新的行為的過程。2.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3.理解學習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重要意義。方法步驟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學習行為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方法步驟3.制訂計劃(1)實驗準備:實驗動物:小鼠、倉鼠或豚鼠。實驗材料:紙板(用于制作“迷宮”),制作“迷宮”的各種工具(剪刀、膠帶等),小鼠食物,紙、筆等記錄用具。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方法步驟3.制訂計劃(1)實驗準備:①使用什么樣的小鼠?②食物的氣味會不會影響實驗研究?③制作怎樣的迷宮?提示:實驗前讓小鼠處于饑餓的狀態,可以使其在實驗過程中有較強的食欲,實驗效果較好。④你打算如何記錄小鼠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呢?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方法步驟3.制訂計劃(2)討論計劃:①按照計劃準備好“迷宮”、小鼠和食物。②在“迷宮”的入口處放入小鼠,同時在出口處放置食物。

③用秒表記錄小鼠從入口到出口獲取食物的時間,如果在2分鐘內小鼠還不能到達出口,需做適當引導;記錄小鼠在該過程中經過的“嘗試與錯誤”的次數。④重復實驗,記錄實驗數據。⑤統計全班的實驗結果。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方法步驟3.制訂計劃(2)討論計劃: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時間“嘗試與錯誤”的次數⑥分析實驗數據。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方法步驟4.實施計劃按照你確定的計劃進行探究。認真統計小鼠需要經過幾次“嘗試與錯誤”才能通過“迷宮”,吃到食物。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小鼠通過“嘗試與錯誤”,走出“迷宮”獲得食物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學習行為。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1.你的實驗數據與同學的數據是否相同?為什么?

2.如果把實驗動物換成蚯蚓,你預期“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將會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思考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學習行為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增加,因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3.這項探究實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進?思考①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實驗,減少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真實可信。②因為有些小鼠天性會偏向一邊轉彎(向左或向右),設計迷宮時必須注意,幾個關鍵點的位置既有必須向左走又有必須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宮的設計等。③小鼠通常白天躲在黑暗處睡覺,夜晚才出來活動。因此,利用小鼠進行探究實驗時,要把握好做實驗的時間。走近“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里,人們發現狼群里有兩個孩子。當“狼孩”剛被發現時,她們的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不會說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頸長嚎;不吃熟的食物,仍愛吃生肉……其中一個孩子,在經過七年的教育后才掌握了幾個詞,勉強學會了幾句話,她死時估計已有十六歲,但其智力僅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1.為什么“狼孩”經過七年的學習才學會說幾句話?

2.關于人類的學習行為,你從該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新的啟示?思考人類大腦的發育、語言的發展以及對文字等信息符號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