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園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試歷史卷(滿分50分,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考古工作者對位于浙江余杭良渚的古城遺址進行考古挖掘,通過考古發現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這些考古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證()A.建筑技術的領先 B.早期國家的產生 C.審美觀念的發展 D.生產工具的改進2.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肮扔辍痹醋浴坝晟俟取敝?,表示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的制定主要著眼于()A.預測天氣變化 B.區別季節更替 C.指導農業生產 D.記錄植物生長3.《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到了文景時期,“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人口逐漸增加)”。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休養生息 B.尊崇儒術 C.鹽鐵專賣 D.版圖拓展4.三國鼎立中蘊育著統一的要素,下列歷史事實中,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①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統一②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③蜀漢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西南地區開發④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如表為不同史籍關于“馬嵬之變”的歷史敘述。據此推斷最合理的是()史料內容史料來源陳玄禮懼其(軍士)亂……謀于皇太子,請誅(楊)國忠……玄禮等禁軍圍行宮,盡誅楊氏。《舊唐書?韋見素傳》陳玄禮殺楊國忠……(上)賜貴妃楊氏死?!缎绿茣?玄宗紀》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以告太子,太子未決。會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軍士呼曰:國忠與胡虜謀反!……軍士追殺之。《資治通鑒?唐紀三十四》A.楊國忠與吐蕃使者謀反 B.貴妃及楊氏族人均為禁軍所殺 C.陳玄禮是事件關鍵人物 D.皇太子對陳玄禮謀議表示支持6.“大宋皇帝謹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守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辈牧戏从车氖穼嵤牵ǎ〢.澶淵之盟 B.岳飛抗金 C.杯酒釋兵權 D.清軍入關7.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漢代的絲綢之路到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我國一直與世界保持著廣泛的聯系。以下關于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表述錯誤的是()A.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印之間的文化交流 B.鑒真東渡傳播了唐朝先進的文化 C.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 D.閉關鎖國政策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繁榮8.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說:“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材料中的兩個“強盜”是()A.美、俄 B.德、法 C.英、法 D.英、日9.“廢除了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蕩。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10.近代報刊雜志的創辦和發展對當時人們的思想產生巨大影響。近代時期,我國的知識分子受外國先進思想的影響,開始萌發新思潮。下列報刊雜志中主要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是()A.《時務報》 B.《青年雜志》 C.《解放日報》 D.《駱駝祥子》11.1926﹣1927年之間,中國革命形勢發生極大變化,工農運動和武裝斗爭進入歷史上空前的高潮時期,沉寂多年的中國大地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與這一革命局面的出現密切相關的是()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北洋軍閥的覆滅 C.革命根據地的創立 D.國共合作的建立12.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上海聯華影業公司率先拍攝《共赴國難》,講述普通市民投身抗日的故事。此后,廣東大觀影片公司等紛紛推出《抵抗》《肉搏》等影片,取代了此前盛行的武俠愛情題材。這一電影題材轉向主要反映了()A.市民娛樂需求趨向現實主義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華南電影資本追求市場熱點 D.民族危機激化推動救亡宣傳13.Deepseek成為2025年的年度熱點軟件,某歷史老師在課堂上用Deepseek即時創作了一首詩歌:“劉鄧雄師膽氣豪,決然躍進戰旗飄。千山難阻驅倭志,萬水豈攔逐蔣潮?!边@首詩描述的是()A.重慶談判 B.孟良崮戰役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渡江戰役14.歌聲是時代的記憶。下面這首歌曲唱響的時代主旋律是()A.一五計劃,工業騰飛 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C.土地改革,翻身做主 D.三大改造,社會變革15.1992年初,中國的改革走到了一個關鍵時期,中國要不要搞市場經濟?人們對此爭論不休,這一重大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的改革就難以進一步推動。為解決該問題指明方向的是()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鄧小平南方談話16.藏蒙史詩《格薩(斯)爾》是世界上存世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薩(斯)爾》及相關研究文集。2006年,國務院將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體現出我國政府()A.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保護 B.在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 C.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國家戰略 D.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17.觀察示意圖,這反映出當時西歐()意大利自治城市的毛紡織業生產流程(部分)A.租地農場的興起 B.手工業行會的發展 C.工廠制度的形成 D.生產的資本主義化18.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土芋,一名土豆……煮食,亦可蒸食?!蔽覈霈F這一記載的歷史背景是()A.遣唐使來華 B.封建莊園的沒落 C.中世紀城市的興起 D.新航路的開辟19.“(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明確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還根據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則,確定了一切法國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權利?!辈牧纤龇ǖ洌ǎ〢.最先體現三權分立原則 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C.成為其他國家民法藍本 D.是第一個人權宣言20.1919年1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所謂“和平會議”上,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列強,對中國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竟然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這充分表明巴黎和會()A.維穩的宗旨 B.深遠的影響 C.分贓的性質 D.制衡的原則2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在某次會議中談道:“虹有很多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混合成一條燦爛奪目的彩練……我們各國的不同理想是可以匯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團結一致地為我們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動的?!毕铝行袆幽荏w現其觀點的是()A.德國突襲波蘭 B.《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C.珍珠港事件爆發 D.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22.1944年6月,斯大林在給羅斯福和丘吉爾發去的賀電中說:“這次行動計劃之周密、規模之宏大和行動之巧妙,在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類似的先例?!痹撥娛滦袆樱ǎ〢.打破了日本滅亡中國的迷夢 B.標志著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C.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使德國陷入兩個戰場夾擊中23.1963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拒絕簽訂美蘇主導的部分禁止核實驗條約,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恢復邦交,提出“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否決與美國有特殊關系的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由此可知,當時()A.戴高樂反對歐洲一體化 B.法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C.歐洲聯合進程受到阻礙 D.法國力圖擺脫美國控制24.英語每年都會增加一些新詞匯,如近些年增加了“TheBeltandRoad”(一帶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邊自由貿易體制)、“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應鏈)等一些詞匯。材料中這些新詞匯反映出()A.英國的世界地位不斷提高 B.世界文化觀念漸趨統一 C.英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D.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1)材料一圖A中路線的開通得益于出使西域,該路線開通后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圖B中宋朝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加以管理,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元朝統治區域遼闊,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加強了同各地的聯系;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加強了洲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4分)材料二:明朝在永樂年間,正處于“倍于往時”的盛世局面。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航海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下西洋推動了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的興盛……在東南亞等地曾經設立了商館。鄭和不僅在航海方面顯示出過人的才華,而且還在外交、軍事等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鄭和船隊不僅是傳遞和平信息的使者,還肩負著人類文明傳播的任務。鄭和所率領的船隊,通過商貿交流、無償贈予等多種方式,廣泛傳播了中華文化和藝術,促進了馬六甲地區科學文化技術的興盛?!幾越痖_誠主編《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2)依據材料二,概括鄭和下西洋的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帶來的積極影響。(2分)(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認識。(1分)26.中國近現代史不僅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前赴后繼的探索史。我們經歷了向西方學習的失敗后,終于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7分)材料一: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從學習西方技術到引進西方制度的探索,無不以失敗告終,沒有使中國走上現代化的強國之路。材料二:井岡山斗爭始于革命低潮時期。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大無畏的革命膽識,開創了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幾皂n延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井岡山精神》材料三: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們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自我完善和發展,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鴉片戰爭以后“從學習西方技術到引進西方制度的探索”的相關史實事件。分析它們“以失敗告終”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的具體內容。中國共產黨探索這一革命道路的過程體現出了怎樣的精神?(2分)(3)材料三中“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黨最終找到了一條什么道路?在探索這一道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2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從近現代歷史上中國人探索中國道路的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1分)27.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英國革命(1640﹣1688年)這場反抗王權的戰斗更具有典型性,事實上也更加成功一些了,對絕對王權的民主化改造……首先是《A》(1689年),規定非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停止實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稅;今后不允許任何天主教徒成為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得和羅馬天主教徒結婚。——摘編自馬克癥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系得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獨立宣言》材料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度藱嘈浴罚?)寫出材料一中A所指代的文獻名稱。結合所學知識,“英國革命”后逐漸確立起哪一政治制度實現“對絕對王權的民主化改造”?(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獨立宣言》體現了北美民眾的哪些訴求?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獨立宣言》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人權宣言》的歷史進步性。(1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1分)28.改革與一個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講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薄幾詫O成木《俄國通史簡編》材料二如圖為俄國糧食產量變化曲線材料三羅斯福新政的措施項目具體措施金融業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工業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農業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以工代賑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亞歷山大二世“給農民自由”的相關歷史事件,并分析亞歷山大二世這樣做的主觀目的。(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21年至1925年蘇俄(蘇聯)糧食產量的變化及其原因。(2分)(3)根據材料三,歸納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影響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1分)參考答案1-10BCABCADCCB11-20BDCBDADDCC21-24BDDD25.(1)張騫;市舶司;驛站;拜占庭。(2)條件: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明朝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先進;鄭和膽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