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宮賦》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阿房宮賦》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阿房宮賦》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阿房宮賦》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阿房宮賦》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阿房宮賦》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阿房宮賦》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知人論世,了解寫作背景

3.整體感知,把握作者觀點

【任務一】走進課文,疏通文意

一、閱讀積累

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閱讀全文,疏通文意,整理重點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

二、解題

阿(ē)房(páng)宮,秦宮殿名,是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時尚未完工,遺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郊。

三、賦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劉勰《文心雕龍》:“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鋪采摛文”指在語言上注重鋪陳,要使用華美的詞藻?!绑w物寫志”,指賦的內容,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情志的目的。

賦的發展:

騷賦——屈原、宋玉為代表的楚辭及后世模仿之作。

漢賦——漢代流行的大賦。

駢賦——孕育于漢魏之際,流行于兩晉南北朝的漢賦變體。

律賦——唐代產生的考試專用的試帖賦,其形式一直沿襲至清末。

文賦——在唐宋古文運動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辭采、典故,句式參差,押韻自由,貫穿散文的氣息。

四、讀準字音

縵màn回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

轆轆lù

盡態極妍yán

鼎鐺chēng___錙zī銖zhū

在庾yǔ之粟sù粒嘔ōu啞yā___囷囷qūn

不霽jì何虹

焚椒jiāo蘭___杳yǎo不知

剽piāo掠

迤yǐ邐lǐ___架梁之椽chuán

橫檻jiàn

參cēn差cī___鬟huán

重點詞

實詞:愛、取、縵、固、使、舉、幸、族、庾、可憐、收藏、鉤心斗角

虛詞:之、焉、而

記憶錦囊

1.一詞多義:

(1)黃鶴一去不復返___一旦

(2)六王畢,四海一___統一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專一

(4)長煙一空,皓月千里___全

(5)一死生為虛誕___把......看成一樣

2.注意古今異義

(1)直走咸陽

通達

(2)函谷舉

被攻占

【任務二】知人論世,了解背景

一、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曾任監察御史、中書舍人等官職。杜牧年輕時即有興邦濟世的遠大抱負,懷抱中興唐王朝的理想,尤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但因性情耿直、不屑逢迎,在仕途上頗不得意,晚年逐漸變得保守消極。

杜牧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因稱“杜樊川”。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其為詩注重文意辭采,追求高絕綺麗,于晚唐浮靡詩風中自樹一幟,文、賦、詩皆負盛名,尤擅文賦,散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弊。

二、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當時的唐王朝政治腐敗,藩鎮割據,擁兵自重,宦官專權,民不聊生,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再加上吐蕃、南詔、回鶻等紛紛襲擾,更加重了百姓的痛苦。杜牧針對唐王朝處于崩潰邊緣的現實,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外御邊患。他希望統治者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但事與愿違。穆宗李恒因沉湎聲色送命。敬宗李湛好游獵,沉湎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對此,杜牧既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一文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任務三】整體感知,把握觀點

一、思考: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秦王朝統治者驕奢淫逸終致滅亡的歷史教訓,從而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希望唐朝統治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表現出了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世的情懷。

二、文章結構與關聯

第二段叫鋪采螭文,是描寫。從阿房宮寫到秦朝的統一,修建這個宮殿,到宮殿的宏偉瑰麗、宏大寬廣。哪些詞句體現了?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一個阿房宮里面,一天里頭。東邊日出西邊兒雨,體現出空間之大。第二段寫宮里的美人珍寶,從宮的建筑寫到宮內部美人之多、珍寶之富。這兩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前兩段就是描寫,那么回顧歷史就是借口。

那么后兩段呢?開始議論了。要抒發他的情志,那這里用了哪些議論的方法呢?通過對比來寫秦王朝的驕奢。最后,阿房宮化為焦土:“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那么。要總結教訓,警告當世。這是后兩段的主要目的。那他核心要告訴的就是要戒奢,亡國的一個原因就是奢,要愛護百姓。那么這一部分是什么?通過體悟寫志重點來諷今,來抒發他的情志。先寫秦的奢,再到秦的亡,由奢到王來使我們以史為鑒,得出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于天,亦惑矣!

第一課時作業

杜牧是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的。杜牧這一主張在《阿房宮賦》中是如何體現的?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品味鑒賞文章的賦體藝術

2.涵養憂患意識的精神品格

【任務一】品鑒賦體語言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思考:這句話除了在內容上有驚人的收束上文和開啟下文的作用,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戍卒叫實際上說的是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函谷舉呢?劉邦一舉攻占函谷關;楚人一炬,說的是項羽的一把大火。這三句話,它所要表示的是什么?他的表達方式是什么?記敘。

而最后這個可憐焦土四個字。太值得我們去玩味。太值得我們去思考。那么可憐焦土。它的表達方式是?議論、抒情。這里的可憐指的是什么?是我們平常說的可憐嗎?我們掃清詞語障礙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而焦土這兩個字又代表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和情感?

因此我們說,這句話把三種表達方式。完美地結合了在一起。

一、議論、描寫與鋪排的合理運用

思考:本文是如何運用議論、描寫和鋪排的?

文章前兩段以描寫手法為主,第一段寫了阿房宮的壯觀與宏偉,第二段重點對阿房宮中的珍寶與美人進行了描述,對秦朝統治者的奢侈生活進行了揭露,為下文議論埋下了伏筆;全文后面兩段以議論為主,第三段是描寫到議論的一種過渡,對秦王朝奢靡過度為民眾帶來的災難進行了揭露,而第四段則是秦朝以及六國歷史情況的一種總結,并用“后人"這一稱謂,對唐朝統治者進行了委婉稱呼,希望提醒他們不要重蹈覆轍,有著較為深刻的意味。

二、鑒賞多樣的修辭手法

1.夸張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夸張地道出了六國破滅速度之快,樹木砍伐一空,覆蓋三百多里,遮蔽天地等情狀,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座高大雄偉的阿房宮,它近乎于拔地而起般矗立在我們眼前。這一夸張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看到阿房宮的雄偉,更暗示了秦始皇營造阿房宮之急切以及為此所付出的傾國之力,越是雄偉,越顯勞民傷財之重。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這一句話,將“鼎”比作“鐵鍋”,將“玉”當作“石頭”,將“金”當作“土塊”,將“珠”當作“石子"......這樣往小的夸張,更能體現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和荒淫暴政。

夸張能夠在表達原有意思的基礎上將其特點表達得更加鮮明,讓讀者知其夸張又覺其有理,從而了解其意。阿房宮之所以讓后人覺得惋惜,很大原因在于杜牧對阿房宮的夸張式介紹。

比喻

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運用比喻的句子,結合《諫太宗十思疏》體會比喻的作用。

描寫長橋和復道:“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以龍喻橋,以虹喻道,寫出長橋與復道的巧奪天工。“龍"與“虹”都是讀者能夠想到的事物,如此便能喚起了讀者的聯想,使其橋與道的形象更加鮮明形象。當然,“龍"與“橋”之間在形態上有相似的地方,這也有助于讀者展開聯想。

排比

思考:第3段的排比句在強調什么?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若是強調“多”,請看下面文字。

使負棟之柱,多于行道之樹木;架梁之椽,多于水中之魚蝦;釘頭磷磷,多于原野之閑草;瓦縫參差,多于清泉之漣漪;直欄橫檻,多于山野之荊棘,管弦嘔啞,多于暮春之鳥語。

這不是更顯得多嗎?這樣改寫好不好?為什么?

這個排比句都是圍繞著一個對象來組織的,請概括出這個對象。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百姓生活。

作者為什么唯獨選中這個對象來組織排比?突出了阿房宮對百姓造成的災難,這是他的寫作目的。秦與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在議論的部分能夠找到。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與六國滅亡的原因:“不愛其人”

【任務二】涵養憂患意識,培育精神品格

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

——杜牧《郡齋獨酌》

知識分子要有憂患意識。不是不管天下事的。要心憂天下。

一、憂患意識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_________——孟子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___——杜甫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___——范仲淹

我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字是“吃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