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四第9課孔子世家講義蘇教版選修史記蚜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四第9課孔子世家講義蘇教版選修史記蚜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四第9課孔子世家講義蘇教版選修史記蚜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四第9課孔子世家講義蘇教版選修史記蚜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四第9課孔子世家講義蘇教版選修史記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2-孔子世家司馬遷是第一個以人為本位來記載歷史的文學家。在一些優秀人物的傳記中,作者本著“讀其書想見其為人”的知人論世理念,著力凸現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優秀品行和高尚靈魂,滲透著他對歷史、對人生的深刻解讀。我們在探討、理解和學習傳主的人格和品質的同時,也能深刻領悟到作者在傳記寫作中的思想傾向和價值取向。本專題由《孔子世家》《管仲列傳》《屈原列傳》三篇文章組成。《孔子世家》具體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探討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是我國古代聞名的思想家和宏大的教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都有著極高的政治熱忱,即使在他遭到打擊、排斥、嘲諷,甚至被圍困的時候,也仍舊不減。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見,他不辭勞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奔跑游說。雖然到處碰壁,但仍執著追求。文章用了相當長的篇幅,真實地記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動,寫得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管仲列傳》主要寫了管仲相齊,憑借海濱的有利條件,發展經濟,聚集財物,使國富兵強,與百姓同好惡。他擅長“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內政、外交功名卓著。他輔佐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屈原列傳》中,作者先寫屈原才能之高。他“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屈原被貶之后,作者極力表現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點寫了他的死。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宏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毅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第9課孔子世家千古圣子——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世是宋國貴族,避難遷魯。三十多歲到齊國,幾年沒有得到齊國國君的重用,又回到魯國,聚徒講學。五十多歲時,由魯國中都宰(都城行政長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獄、糾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衛、蔡、齊、楚等國。晚年在魯國編訂古代文化典籍《詩》《尚書》《春秋》等,教授門徒。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聞名的思想家和教化家。百家爭鳴傳播文獻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絢麗、群星閃耀的時代。這一時期,社會結構急劇變更,社會沖突異樣尖銳,兼并斗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政治學術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時期。孔子就生活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他曾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為古代的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為古文獻的傳播和保存作出杰出貢獻。他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讀《孔子世家》,不僅可以大致了解孔子的一生,還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歆羨他的博學多才,更嘆服他“一以貫之”的人格和堅持自己的志向主見絕不放棄的精神。本文通過記述孔子的生平活動和各方面的成就,突出表現了他學而不厭、樂學會學、深思善悟、博學多才、因材施教、窮且益堅等優秀品行,以及他作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化家,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傳統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一、通假字1.幾然而長 同“頎”,譯為“長、高”2.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同“歟”3.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同“非”,譯為“不是”4.周監二代 同“鑒”,譯為“借鑒”5.約其文辭而指博 同“旨”,譯為“意旨”6.意者吾未知邪 同“智”,譯為“聰慧”7.然心鄉往之 同“向”8.師襄子辟席再拜 同“避”,譯為“離開”9.夫子蓋少貶焉 同“盍”,譯為“何不”10.賜,而志不遠矣 同“爾”,譯為“你”二、古今異義1.聰慧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古義:耳聰目明今義: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實力強2.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古義:當權今義:多為行事,如感情用事3.吾道不行矣古義:不能實行今義:不被允許,不中用,不好4.乃因史記作《春秋》古義:記載歷史的書今義:特指司馬遷的《史記》5.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古義:中原地區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6.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古義:繁盛的樣子,意思是了解、駕馭得更多今義:形容文靜,如落落大方7.周監二代,郁郁乎文哉古義:豐富多彩今義:①(草木)茂密,如郁郁蔥蔥;②心里苦悶,如郁郁不樂8.孔子語魯大師古義:即“太師”,樂官之長今義: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為大家所尊崇的人9.雖然,夫子推而行之古義:即使這樣今義:連詞,表轉折三、一詞多義1.益eq\b\lc\{\rc\(\a\vs4\al\co1(①可以益矣動詞,增加,②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黔之驢》,副詞,慢慢地,③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名詞,利益,好處,④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副詞,更加))2.病eq\b\lc\{\rc\(\a\vs4\al\co1(①從者病,莫能興形容詞,筋,疲力盡,②君之病在腸胃《扁鵲見蔡桓公》名詞,疾病,③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困苦,困乏))3.微eq\b\lc\{\rc\(\a\vs4\al\co1(①周室微而禮樂廢動詞,衰敗,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副詞,假如沒有,,假如不是))4.窮eq\b\lc\{\rc\(\a\vs4\al\co1(①君子固窮形容詞,困厄、窘況,②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動詞,不得志,③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動詞,走到終點))5.信eq\b\lc\{\rc\(\a\vs4\al\co1(①人之不我信也動詞,信任、信任,②低眉信手續續彈《琵琶行》副詞,隨意,③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同“伸”,伸張,④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名詞,信用,⑤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副詞,的確、實在))6.絕eq\b\lc\{\rc\(\a\vs4\al\co1(①讀《易》,韋編三絕動詞,斷,②而絕江河《勸學》動詞,橫渡,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形容詞,隔,絕的,④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副詞,極、,特別,⑤突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動詞,停止))7.之eq\b\lc\{\rc\(\a\vs4\al\co1(①魯君與之一乘車代詞,他們,②竊仁人之號結構助詞,的,③人之不我信也動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④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指示代詞,這,⑤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記》動詞,到、往,⑥我之謂也《秋水》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記,⑦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音節助詞,,無實義))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1)名詞作動詞①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 序:寫序②推此類以繩當世 繩:按肯定標準去衡量,規范③弟子皆服三年 服:服喪,守喪④唯子貢廬于冢上 廬:建廬⑤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家:安家⑥子能修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綱:制定法度紀:整治統:建立道統理:治理(2)名詞的意動用法學者宗之 宗:以……為宗2.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其先宋人也 先:祖先②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丑:羞愧的行為(2)形容詞作動詞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 巧:做巧活(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異:以……為異(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博辯廣闊危其身者 危:使……受到危害五、文言句式1.推斷句①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者,……”表推斷)②今楚,大國也。(“……也”表推斷)2.省略句①子路慍見(之)曰。(省略賓語)②孔子學鼓琴(于)師襄子。(省略介詞)③欲以(之)通乎景公。(省略賓語)3.倒裝句(1)賓語前置①予一以貫之。(正常語序:予以一貫之)②吾何為于此。(正常語序:吾為何于此)③人之不我信也。(正常語序:人之不信我也)(2)狀語后置①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正常語序:于是乃相與發徒役于野圍孔子)②何以自見于后世哉。(正常語序:何以于后世自見哉)4.被動句①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表被動)②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為”表被動)③不容然后見君子。(語意含有被動意味)1.課文其次段主要概括介紹了孔子一生的從政狀況,在這段簡短的文字介紹中,流露出作者對孔子怎樣的評價?明確:作者對孔子的評價主要有三點:(1)孔子出身貧賤,但形貌別出心裁,才能出眾;(2)孔子具備從政為政的才能,施政效果顯著;(3)孔子一生謀求從政為政的機會,來實現自己的政治志向,但仕途坎坷,屢遭“斥”“逐”,不能如愿。2.課文第六、七兩段寫孔子困于陳蔡之間,作者描述孔子與身邊弟子們的不同表現,有何作用?明確:孔子困于陳蔡之間,狀況緊急,身邊的弟子們都“病”得“莫能興”,而孔子卻處變不驚,“講誦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貢的反感和怨憤。這是用反襯的手法表現孔子的堅毅,貧賤不移,威猛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貢的話,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為人做事的準則,也含教化弟子之意。3.課文第八至十段寫了孔子與三個高徒的對話。三個高徒對孔子“吾道”分別有怎樣的看法?從他們的對話中,能夠反映各人怎樣的性格和行為特征?明確:(1)人物看法比較子路認為孔子的思想和主見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導致眾叛親離。子路、子貢主見對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調整,顏回卻主見堅持,決不變更,決不動搖。子貢認為孔子的思想和主見過于迂闊而不切實際,因而無法取得社會的認可和民眾的支持。顏回認為孔子的思想和主見是盡善盡美的,不能得到社會認可和民眾支持的緣由是統治者不愿求美向善。(2)這段對話反映出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孔子:諄諄教導、因材施教、直言相誨;子路:坦誠直率、敢于質疑;子貢:當心謹慎、講用務實;顏回:信念堅決、能言善辯。4.請概述孔子從教授業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具體從四個方面教化:文、行、忠、信;又為弟子訂四條規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認為應當謹慎處理的是:齊、戰、疾;孔子恥言利而尚仁。孔子教化弟子時“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可見孔子重視誘導式的啟發教化,提倡觸類旁通。5.文章介紹孔子整理文獻、從教授業、撰寫《春秋》的狀況,有什么用意?明確:文章第十二段至第十九段介紹了孔子整理文獻、從教授業、撰寫《春秋》的狀況,突出了孔子在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及促進我國古代教化發展方面的巨大貢獻。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流露出司馬遷對孔子的仰慕和崇敬。孔子學琴,深思善悟孔子向師襄子學鼓琴,反復操練《文王操》,屢次得到師襄子的贊揚,仍不停止,從彈得嫻熟,到學到技術,再到理解文王的志向,直練到演奏時,自覺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滿足。這種執著、精益求精的精神讓許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汗顏。應用角度:這則材料可以運用到與“堅持”“執著”“好學”“自滿”“虛心”等內容相關的作文中。孔子被困,弦歌不衰孔子被困于陳蔡之間,斷糧多日。弟子們都餓得站不起身。子路、子貢甚至起先懷疑他的學說、主見的正確性。孔子卻處變不驚“講誦弦歌不衰”。應用角度:這則材料可用于與“堅毅”“樂觀”“堅持”“毅力”等內容相關的作文中。[精彩片段]孔子,為了推行自己仁政的志向,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挫折、屈辱以及生死考驗始終伴隨著他周游的路途。孔子困于陳蔡,斷糧七天;孔子到鄭國,窮困得累累若喪家之犬。可是,這一切并沒有阻擋孔子前進的步伐,他的蹤跡踏遍了神州大地,也順便把他的文化順手一撒,讓它們在大地上開花。對于孔子,我們是熟識的,因為他的知其不行而為之的精神恒久燭照著我們中華民族一路前行。招搖過市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有一年到了衛國。衛靈公問孔子:“你在魯國時的官俸是多少?”孔子照實回答說:“官俸是粟子六萬小斗。”衛國也照樣給了粟子六萬小斗,但對孔子很冷淡。過不多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的壞話,靈公就派人有意帶了兵仗在孔子那兒走出走進,孔子擔憂會惹禍出事,只待了十個月,就離開了衛國。離開衛國后,孔子和他的弟子四處碰壁,過了一個多月,又回到了衛國,寄住在別人家里。衛靈公的夫人名叫南子,派了人去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只要有意和我們國君攀交情的,必定會來見我們夫人;我們夫人情愿見你。”孔子托言推辭告罪一番,最終還是不得已去見了靈公夫人。大約是衛靈公聽信了夫人的美言,過了個把月,衛靈公和夫人同坐一輛車子,讓宦官陪侍左右,出了宮門,要孔子坐其次部車子緊跟在靈公車后,大搖大擺地從市面上走過,有意在百姓面前顯示派頭,炫耀自己。孔子感慨地說:“我還沒有見過仰慕德行像仰慕美色般熱切的人。”他對衛靈公感到悲觀,于是就離開衛國到別國去了。“招搖過市”形容有意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以引人注目。——出自《史記·孔子世家》1.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務,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于內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參與一切消遣活動,也不參與哀吊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并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2.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聞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5)因傳聞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聞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7)因傳聞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聞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時間:40分鐘滿分:54分)一、基礎學問(25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1.下列加點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固窮窮:困厄B.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病:擔憂C.弟子稍益進焉稍:略微D.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豎子:童仆解析:選CC項,稍:漸漸。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匪兕匪虎,率彼曠野B.夫子蓋少貶焉C.約其文辭而指博D.孔子知弟子有慍心解析:選DA項,“匪”同“非”;B項,“蓋”同“盍”;C項,“指”同“旨”。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吾道不行矣B.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C.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D.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解析:選DA項,“不行”古義:不能實行;今義:不被允許,不中用和不好。B項,“折中”古義:取正,作為準則;今義:對不同的看法進行調和。C項,“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肯定成就的人。D項,怡然:和悅開心的樣子,古今意義相同。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予一以貫之A.人之不我信也B.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C.不能為容D.其先宋人也解析:選AA項和例句都是賓語前置句。B項,狀語后置句;C項,被動句;D項,推斷句。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一生政治上無重大成就,但晚年刪《詩》《書》,正禮樂,作《春秋》,并以此傳授弟子,因此說他對整理古籍傳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B.古詩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的“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并賜予高度評價,“《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C.孔子作《春秋》,對自稱為王的吳楚之君,貶之為“子”,類似這種“繩當世”“筆則筆,削則削”的寫法,對司馬遷影響很大,因此司馬遷自稱《史記》為其次部《春秋》。D.孔子編纂《詩》《書》《禮》《樂》《易》《春秋》后,馬上被稱為“六藝”,被奉為儒家經典,自此千古傳頌。解析:選DD項,漢代才奉為儒家經典。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子路很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安于困厄,小人困厄的時候就會胡作非為了。”(2)孔子說:“賜啊,你認為我是個博學多識的人嗎?”(3)老師您的思想和主見博大到極點了,所以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容納老師。即使這樣,您還在盡力推行您的學說,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憂慮的呢,不被接受,這樣才能看出君子的本色。二、文言文閱讀(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魯定公問于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佚。”定公色不悅,謂左右曰:“君子固有誣人也。”顏回退。后三日,牧來訴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于廄。”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以東野畢之御,而子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不識吾子奚以知之?”顏回對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馬,舜不窮其民力,造父不窮其馬力,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今東野畢之御也,升馬執轡,御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歷險致遠,馬力盡矣,然而猶乃求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誠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義大矣,愿少進乎。”顏回曰:“臣聞之,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作,馬窮則佚。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公悅,遂以告孔子。孔子對曰:“夫其所以為顏回者,此之類也,豈足多哉!”——選自《孔子家語·顏回》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固有誣人也固:原來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靈活C.是以舜無佚民是:此,這D.豈足多哉多:贊揚解析:選BB項,巧:擅長。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①魯定公問于顏回曰,②楚救陳,軍于城父))B.eq\b\lc\{\rc\(\a\vs4\al\co1(①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②辭去,而老子送之曰))C.eq\b\lc\{\rc\(\a\vs4\al\co1(①獸窮則攫,②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D.eq\b\lc\{\rc\(\a\vs4\al\co1(①舜不窮其民力,②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解析:選CA項,“于”都是介詞,①可譯為“向”,②可譯為“在”。B項,“之”,①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是代詞,他。C項,“則”都是連詞,可譯為“就”。D項,“其”,①是代詞;②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魯定公起先認為顏回對東野畢有偏見,后來,在掌管畜牧的官員的進諫下,他變更了自己的看法。B.顏回認為東野畢的馭馬技能雖然比較高超,但他同造父一樣,都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C.顏回認為,不管是馭馬,還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則就會產生嚴峻的后果。D.魯定公心悅誠服地向孔子轉述了顏回的話,孔子分析了顏回之所以成為顏回的心理緣由。解析:選CA項,“在掌管畜牧的官員的進諫下”轉述有誤,應當是聽了掌管畜牧的官員的回報,證明顏回推斷的正確后,通過深化的對話“變更了自己的看法”。B項,錯誤在于“他同造父一樣”,這里是說他不能像造父那樣“不窮其馬力”。D項,錯誤在于“孔子分析了顏回之所以成為顏回的心理緣由”,意思應當是孔子分析了顏回有這方面的相識實力。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識吾子奚以知之?(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3分)澤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魯定公聽說了這件事,離開坐席站起來,派人把顏回召回來。(2)不知道先生憑什么知道這件事呢?(3)從古到今,沒有聽說使他的臣民窮困而國家沒有危急的啊。參考譯文:魯定公問顏回說:“先生您也聽說東野畢擅長馭馬嗎?”顏回回答說:“擅長是擅長,但是,他的馬將來肯定會逃走。”定公面色不興奮,對左右隨從說:“君子原來也會有陷害別人的。”顏回退出。過了三天,飼馬人來陳述說:“東野畢的馬逃走了,兩匹驂馬拉著兩匹服馬進了馬廄。”魯定公聽說了這件事,離開坐席站起來,派人把顏回召回來。顏回到了,定公說:“前兩天我向先生您詢問東野畢馭馬的事,先生您說‘擅長是擅長,但是,他的馬將來肯定會逃走’,不知道先生憑什么知道這件事呢?”顏回回答說:“憑治理國家可以知道。從前帝舜擅長管理百姓,造父擅長馭馬。舜不窮盡百姓的力,造父不窮盡馬力。因此舜沒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沒有逃跑的馬。現在東野畢馭馬,登車執轡,正體端坐;急速駕駛,用完朝禮;經驗危急的地方,到達遠方,馬力用完了,然而還不停地苛求馬。我憑這知道。”定公說:“對!的確像先生你所說的那樣。先生的話,意義很大啊,希望你再說一些。”顏回說:“我聽說,鳥急了就會亂咬,獸急了就會亂抓人,人急了就會叛亂,馬急了就會逃跑。從古到今,沒有聽說使他的臣民窮困而國家沒有危急的啊。”定公很興奮,把這件事告知孔子。孔子回答說:“他之所以是顏回,就是這樣,不值得去贊揚!”三、語言運用(10分)1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