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日習計劃含解析2_第1頁
古詩文日習計劃含解析2_第2頁
古詩文日習計劃含解析2_第3頁
古詩文日習計劃含解析2_第4頁
古詩文日習計劃含解析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文日習計劃(64篇省市適用)

日習計劃第1天

《孔子語錄》

孔子語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6)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yiln),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

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Wng),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dM)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

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

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對“學”與“思”二者關系的辯證論述,他認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者在人的進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

割裂的。

2.《論語》中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兩句常用來表達,當別人不

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

3.朋友遠在天涯,我們吟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遙寄深情的祝愿;

朋友長途來訪,我們吟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抒發內心的喜悅。(用《論

語》中的句子作答)

4.《論語》中,孔子強調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5.《論語》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指出興趣的重要性的語句是:“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論語》中,孔子強調不僅要學習別人的優點,也要看出別人的缺點,并

要引以為戒的句子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論語》中用“云”作比喻,形象地表述對富貴的態度的句子是:“不義

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不亦說乎說悅通假混淆

不逾矩矢巨距形近致誤

一簞食簞擔同音致誤

曲肱而枕之肱躬同音致誤

日習計劃第2天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i)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

勿喪耳。

一簞(dWn)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

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A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

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魚我所欲也》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兩句解釋了

不茍且偷生,而要舍生取義的原因。

2.《魚我所欲也》中,強調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的句子是:“萬鐘則不辯禮

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為人處世很難做到兩全其美。《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在處理“生”

和“義”兩者的關系時,我們應當做到“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O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孟子的“向善論”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避通假混淆

妻妾之奉奉俸同音、形近致誤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辨辨通假混淆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向通假混淆

日習計劃第3天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于吠(q回n)畝之中,傅說(yu6)舉于版筑之間,膠鬲(g6)舉于魚鹽之中,管

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Eng)

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人則無法家拂(bi)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體現知錯

能改的句子是“人恒過,然后能改”;體現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然后知)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講到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時,寫人心理狀

態變化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寫人面部表情變化的句子是“延

于色,發于聲,而后喻”O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表明艱苦磨煉對人才成長的作用的句子

是:"(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從反面分析國家滅亡原因的句子是:“人則

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版板同音、形近致誤

曾益其所不能增通假混淆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作做同音致誤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弼通假混淆

日習計劃第4天

《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0加)

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

牲玉帛(b6),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f①,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

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shi)而望之,日:

“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①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i),故

逐之。“

1.《曹劌論戰》中,寫曹劌戰中詳察敵情的語句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

之。”

2.《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語句是:“公將戰,曹劌

請見。”

3.《曹劌論戰》一文中,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曹劌論戰》中,曹劌求見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5.《曹劌論戰》中,表現曹劌在戰前準備上“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的句子

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小惠未遍遍便同音致誤

公將馳之馳弛同音、形近致誤

望其旗靡靡糜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5天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yi)麗。朝(zhao)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

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

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

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

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

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chWo)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

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

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5汕)進;期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

趙、韓、魏聞之,皆朝(chWo)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下達滿一年之后的情況是

“雖欲言,無可進者”,表明齊國政治日益清明。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后,言路廣開,一開

始就出現“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的好局面。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鄒忌分析齊王受蒙蔽的原因是:“宮婦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鄒忌對妻子認為他美的看法的語句是:“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

5.《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采納了鄒忌的勸諫,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廣

征諫言,臣民們如果做到“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就可以受到下賞。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而形貌映麗映映形近致誤

孰視之孰熟通假混淆

王之蔽甚矣蔽敝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6天

《出師表》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Z),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i)罰臧否(pi),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

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yi)、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

以遺(w6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

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xi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

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Wng)

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w狗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

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ii)夜憂嘆,恐托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庶竭弩(mi)鈍,攘(rM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

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

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取(zdu)善道,

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語句說,這真是“受

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O

2.《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劉禪推薦了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治國的賢能之

±,而在文章結尾處,也規勸劉禪應該自行謀劃的句子是:“以咨以善道,察納

雅言。”

3.《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

表》中的“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兩句意思一致。

4.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表明自己無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苞

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5.用《出師表》中的話來說,“先帝"三顧茅廬是為了“咨臣以當世之事”

諸葛亮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遂許先帝以驅馳”o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益州疲弊弊蔽同音、形近致誤

恢弘志士之氣弘宏同音致誤

陟罰臧否陟陡形近致誤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拔撥形近致誤

必能裨補闕漏闕缺通假混淆

猥自枉屈猥猬形近致誤

猥自枉屈屈軀同音致誤

庶竭弩鈍弩孥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7天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陶潛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M)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暑(tiS),

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配)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

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

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

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i)太守,說如此。太守即

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黃發垂髯,并怡然

自樂。”

2.《桃花源記》中,突出桃花源社會生活平靜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

3.《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周邊草美花繁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

繽紛。”

4.《桃花源記》中,突出桃花源內自然環境美好的語句是:“土地平曠,屋

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桃花源記》中,反映桃花源與世隔絕,完全感受不到時局變遷、朝代更

迭的句子是:“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黃發垂髻髯髻形近致誤

具答之具俱同音、形近致誤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延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8天

《三峽》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E)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

午夜分,不見曦(xi)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

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琳。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

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ii)弓|凄異,空谷傳響,哀轉

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酈道元《三峽》中,描寫春冬之時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2.酈道元《三峽》中,寫到了三峽兩岸晴初霜旦之時高猿長嘯的奇景,“史

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是當地漁者用歌聲對此現象的描述。

3.酈道元《三峽》中,渲染山間空曠、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空谷傳響,

哀轉久絕。”

4.酈道元《三峽》中,寫三峽群山連綿不斷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

處。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略無闕處闕缺通假混淆

重巖疊嶂嶂障同音、形近致誤

不見曦月曦羲同音、形近致誤

清榮峻茂峻俊同音、形近致誤

屬引凄異屬囑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9天

《馬說》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i)

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G)死于槽封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GD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

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A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GD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以

聯想到《馬說》中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o

2.韓愈在《馬說》中,描寫了千里馬因為沒有伯樂而不能“以千里稱”的悲

慘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

3.《馬說》中,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馬說》中,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祇同音、形近致誤

駢死于槽楊之間楊礪同音、形近致誤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飼通假混淆

日習計劃第10天

《陋室銘》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in)。苔(因)

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

竹之亂耳,無案牘(di)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銘》中,點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中,表現“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

耳,無案牘之勞形。“

3.《陋室銘》中,作者將自己的“陋室”與“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相

比,表現了他的高尚情操。

4.《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草色翠綠的句子是:“苔痕上階

綠,草色入簾青。“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惟吾德馨惟唯同音、形近致誤

無案牘之勞形牘模同音、形近致誤

南陽諸葛廬廬蘆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1天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Wng)竹,聞水聲,如鳴琳[環,心樂之。伐竹取

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1企)。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如)石底以出,為抵(chf),

為嶼,為嗯(ka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借(yi)然不動,俶

(chti)爾遠逝,往來翕(xi)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百)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Q愴(chuMg)幽邃(sui)。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小石潭記》中,作者描寫對小石潭環境的總體感受的語句是:“凄神寒

置,悄愴幽邃。”

2.《小石潭記》中,寫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記》中,描寫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跟《小石潭記》一文中

的“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借魚兒的游弋,從

側面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

5.《小石潭記》中,寫潭邊植物茂盛的語句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差披拂。“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水尤清冽冽洌同音、形近致誤

蒙絡搖綴綴掇形近致誤

寂寥無人寥廖同音、形近致誤

悄愴幽邃邃遂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2天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6)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

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D)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Wngshang),橫

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

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便i回),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宜。),山

岳潛形,商旅不行,橘(qiWng)傾楫值)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

芷(zhi)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

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

年九月十五日。

1.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

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

2.心懷天下百姓是許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寫照。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更

進一步的體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岳陽樓記》中,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

象萬千。”

4.《岳陽樓記》中,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

光躍金,靜影沉璧。”

5.《岳陽樓記》中,“進亦憂”指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

指的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o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騰同音、形近致誤

百廢具興具俱通假混淆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囑通假混淆

橫無際涯涯j-J-J同音、形近致誤

日星隱曜曜耀同音、形近致誤

薄暮冥冥冥暝同音、形近致誤

滿目蕭然蕭簫同音、形近致誤

靜影沉璧璧壁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3天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chd)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IWngya)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

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

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ming),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

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

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偃僂(何強)提攜,往來而不

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招。)野

藏(sU),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l)者勝,

觥(gd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i)然乎其間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i),鳴聲上下,游

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

陽修也。

L《醉翁亭記》中,常用來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別的地方的語句是:“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醉翁亭記》中,作者通過光線明暗變化描寫山間朝暮景色的句子是:“旦

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3.《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春夏景物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陰。“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尉同音、形近致誤

云歸而巖穴暝暝瞑同音、形近致誤

佳木秀而繁陰陰蔭同音、形近致誤

偃僂提攜偃嫗形近致誤

泉香而酒洌洌冽同音、形近致誤

弈者勝弈奕同音、形近致誤

觥籌交錯籌酬同音致誤

日習計劃第14天

《愛蓮說》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修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

丹。千獨爰蓮之出淤(yn)泥而不染,濯(zhu6)清漣(liW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B)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i)!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借蓮的形象寫君子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

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他花的人多,就像周敦頤在《愛蓮說》

中所說的那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紅樓夢》中有詩云:“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愛蓮說》

一文表意與之相近的文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可愛者甚蕃蕃繁同音致誤

出淤泥而不染淤瘀同音、形近致誤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袤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5天

《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薦(xi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畫的句子是:“庭

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橫,蓋竹柏影也。“

2.《記承天寺夜游》中,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的句子是:“但少閑人

如吾兩人者耳。“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水中藻、苓交橫藻澡同音、形近致誤

庭下如積水空明庭廷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力一劃第16天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

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

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

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chidud),色愈

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i)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6)曳屣(XI)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

膚鍛(jii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ying)人持湯沃灌,以衾(qin)擁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i)綺繡,戴朱纓

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xiii),炸(求)然若神人;余則定(yim)

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

且艱若此。

1.《送東陽馬生序》中,寫出先達德高望重,弟子眾多的句子是:“先達德

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2.《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別人差,卻“略無慕艷意”的原

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通過寫自己向先達請教問題時的動作來教導馬

生要尊師重道、謙虛謹慎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4.《送東陽馬生序》中,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

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俟其欣悅俟伺同音致誤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屣徙同音、形近致誤

足膚轍裂而不知皴龜同音致誤

媵人持湯沃灌媵滕形近致誤

戴朱纓寶飾之帽纓腰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7天

《關雎》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jiijiti),在河之洲。

窈窕(y&ot誼o)淑女,君子好逑(h永qid)。

參差苓(xi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tim6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苓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苓菜,左右莘(mA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關雎》中,男主人公為了表達對心中姑娘的愛意,讓她開心,而“琴瑟

友之”“鐘鼓樂之”O

2.《關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的歡樂氣氛的詩句是:“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3.美麗而又賢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關雎》中的“窈窕淑

玄,君子好逑”就表達了這個意思。

4.《關雎》中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對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其中寫他因追

求不到而苦悶難眠的詩句是:“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5.《關雎》中,最能表達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憂思不止的詩句是:“求之不

僵,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關關雎鳩雎睢形近致誤

輾轉反側輾碾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8天

《兼葭》

兼葭

《詩經》

蓊葭(誨nJ聞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洞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xi)。所謂伊人,在水之湄(H1a)。溯洞從之,道阻且躋(衿。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垠(chi)。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矣⑻)。溯洞從之,道阻且右。溯游

從之,宛在水中在(zhi)。

1.《兼葭》中,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

句是:“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或“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或“兼葭采采,

白露未已”)

2.《兼葭》中,常被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的詩句是:“所謂伊人,在

水一方。”

3.《兼葭》中,用“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表現了追尋伊人

的道路之艱難。

課文原句正確寫法錯誤寫法錯誤原因

白露未晞晞曦同音致誤

宛在水中垠土氐紙形近致誤

宛在水中泄讓址同音、形近致誤

日習計劃第19天

《觀滄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0琵)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dM_d宜n),山島竦(s『ng)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觀滄海》中,開篇點題,交代觀察的方位、地點及觀察的對象的詩句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觀滄海》中,寫山島的草木景象的詩句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