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通關卷35 發酵工程(解析版)_第1頁
考點通關卷35 發酵工程(解析版)_第2頁
考點通關卷35 發酵工程(解析版)_第3頁
考點通關卷35 發酵工程(解析版)_第4頁
考點通關卷35 發酵工程(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關卷35發酵工程(必備知識填空+優選試題精練)考點01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地城地城知識填空考點必背知識鞏固基礎落實建議用時:5分鐘1.千百年來,腐乳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是因為經過微生物的發酵,豆腐中的蛋白質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鮮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P5)2.像這種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面團、鹵汁等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化發酵、制作食品的技術一般稱為傳統發酵技術。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酵及半固體發酵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P5)3.乳酸菌是厭氧細菌,在無氧的情況下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應簡式①),可用于乳制品的發酵、泡菜的腌制等。乳酸菌種類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空氣、土壤、植物體表、人或動物的腸道內都有乳酸菌分布。常見的乳酸菌有乳酸鏈球菌和乳酸桿菌。①C6H12O6eq\o(→,\s\up7(酶),\s\do5())2C3H6O3(乳酸)+能量(P5)4.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酒精發酵(反應簡式②),可用于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等。溫度是影響酵母菌生長的重要因素,釀酒酵母的最適生長溫度約為28℃。②C6H12O6eq\o(→,\s\up7(酶),\s\do5())2C2H5OH(酒精)+2CO2+能量(P6)5.泡菜在腌制過程中會有亞硝酸鹽產生。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一般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如果人體攝入過量,會發生中毒,甚至死亡。(P6“探究·實踐”)6.醋酸菌是好氧細菌,當O2、糖源都充足時能通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將糖分解成乙酸(反應簡式③);當缺少糖源時則直接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反應簡式④)。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種風味的醋。多數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③C6H12O6+2O2eq\o(→,\s\up7(酶),\s\do5())2CH3COOH(乙酸)+2H2O+2CO2+能量④C2H5OH+O2eq\o(→,\s\up7(酶),\s\do5())CH3COOH(乙酸)+H2O+能量(P7)7.果酒自然發酵時,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工業生產時,人工接種純化的酵母菌,以提高發酵效率。(P7“探究·實踐”)8.果酒變果醋發酵改變兩個條件:一、通氧,因為醋酸菌是好氧細菌;二、升高溫度,因為果酒的發酵溫度在18~30℃,而果醋的發酵溫度在30~35℃。(P7“探究·實踐”)9.果酒與果醋發酵流程:挑選葡萄→沖洗(再去梗)→榨汁→酒精發酵eq\o(→,\s\up7(通氧),\s\do5(升溫))乙酸發酵。(P7)地城地城試題精練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一、單選題1.早在《詩經·邯風·谷風)中就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記載。“旨蓄”就是儲藏的美味食品,也就是腌制的酸菜、泡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條件適宜時乳酸菌可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乳酸B.常通過比色法對泡菜中的亞硝酸鹽進行大致的估算C.制作泡菜時腌制時間過長會引起細菌大量繁殖D.腌制泡菜時可通過向泡菜壇沿邊水槽注水保持發酵所需環境【答案】C【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詳解】A、條件適宜時乳酸菌通過無氧呼吸可將蔬菜汁中的糖分解成乳酸,A正確;B、通過比色法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標準顯色液進行比較,可對泡菜中的亞硝酸鹽進行大致的估算,以確定泡菜中的亞硝酸鹽的含量,B正確;C、溫度過高、食鹽用量過低、腌制時間過短,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增加,C錯誤;D、向泡菜壇沿邊水槽注水可以保持無氧環境,適宜發酵,D正確。故選C。2.下列關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為了防止發酵液受污染,應將選取的葡萄先去枝梗,再反復沖洗B.醋酸發酵前,必須先將葡萄汁進行酒精發酵C.當缺少糖源和氧氣時,醋酸菌將乙醇轉變為乙酸D.腐乳制作過程中,有機物種類增加,但有機物的干重減少【答案】D【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發酵時最好是先通入足夠的無菌空氣在有氧環境下一段時間使其繁殖,再隔絕氧氣進行發酵;酒精發酵的最佳溫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好氧型細菌,當缺少糖源時和有氧條件下,可將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長的最佳溫度是在30℃~35℃。3.豆腐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機化合物,難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種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種微生物的協同下,豆腐轉變成腐乳.制作過程中需要加鹽腌制。【詳解】A、為了防止發酵液受污染,應將選取的葡萄先沖洗再去枝梗,A錯誤;B、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將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為醋酸,因而未必需要先進行酒精發酵,B錯誤;C、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乙醇轉變為乙酸,C錯誤;D、腐乳制作過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有機物種類增加,但有機物的干重減少,D正確。故選D。3.腐乳、泡菜、乳制品等傳統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其制作可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制作腐乳過程中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可用于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等C.泡菜制作時,加入“陳泡菜水”降低了發酵速度D.醋酸菌是好氧細菌,可用于制作各種風味的醋【答案】C【分析】果酒的制作,選用的菌種為兼性厭氧型的酵母菌。果醋的制作,使用的醋酸菌是一種好氧菌,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能將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則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將糖分解為乳酸。【詳解】A、制作腐乳時,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如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確;B、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酒精發酵,可用于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等,B正確;C、“陳泡菜水”中含有現成的乳酸菌,在制作泡菜時,加入“陳泡菜水”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含量,提高了發酵速度,C錯誤;D、醋酸菌是好氧細菌,能將糖分解成醋酸,或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可用于制作各種風味的醋,D正確。故選C。4.藍莓鮮果肉質細膩,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被譽為“漿果之王”。除生食外,藍莓也可加工為藍莓酒和藍莓醋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藍莓酒和藍莓醋的制作都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B.用帶蓋的瓶子制作藍莓酒時,擰松瓶蓋的間隔時間一定要相同C.當缺少糖源和O2時,醋酸菌能直接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D.在藍莓醋發酵完成時,在發酵液的液面上通常會出現一層醋酸菌膜【答案】D【分析】1、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在有氧的情況下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環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2、參與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陳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詳解】A、制作藍莓酒時,利用藍莓上攜帶的酵母菌進行發酵,制作藍莓醋時,可直接將醋酸菌接種在藍莓酒的發酵液中,二者不能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進行,A錯誤;B、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用帶蓋瓶子制作藍莓酒時,需要擰松瓶蓋放氣,但由于不同發酵瓶中酵母菌的數量不一定相同,因此放氣時間間隔不一定相同,B錯誤;C、當缺少糖源,但O2充足時,醋酸菌能直接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因為醋酸菌是好氧菌,C錯誤;D、藍莓醋發酵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氣泡,發酵完成時,在發酵液的液面上會出現一層菌膜,這是醋酸菌膜,D正確。故選D。5.中國的許多傳統美食制作過程蘊含了生物發酵技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泡菜制作過程中,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生成H2O和CO2B.饅頭制作過程中,先用開水將酵母粉充分溶解,添加至面粉中C.米酒制作過程中,將容器密封有利于酵母菌繁殖D.酸奶制作過程中,制作后期乳酸菌會大量死亡【答案】D【分析】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制作美食,泡菜和酸奶的制作都是利用乳酸菌,乳酸菌是厭氧菌,可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詳解】A、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錯誤;B、酵母菌在開水中會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制成饅頭,B錯誤;C、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繁殖,密封有利于酒精產生,不利于繁殖,C錯誤;D、酸奶制作后期,乳酸含量高,乳酸菌會大量死亡,D正確。故選D。6.藍莓酒以藍莓為原料釀造,富含花青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被稱為“液體黃金”,適量飲用能夠養顏瘦身、延緩衰老、提高智力等;在藍莓酒釀造過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有的藍莓酒轉化成藍莓醋,而藍莓醋也具有養顏護膚、降壓降脂以及改善記憶力等功效。下面關于藍莓酒和藍莓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參與藍莓酒和藍莓醋發酵的微生物來自藍莓果實表面上的酵母菌和醋酸菌B.藍莓酒釀制的原理是藍莓中的糖類通過酵母菌的無氧呼吸生成了酒精C.藍莓酒轉化成藍莓醋是因為醋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D.釀制的藍莓酒和藍莓醋由于含有藍莓果皮細胞中的花青素等而呈現不同顏色【答案】C【分析】果酒的發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兼性厭氧型,果醋的發酵主要是利用醋酸菌無氧呼吸產生醋酸,醋酸菌的代謝類型是厭氧型。【詳解】A、參與藍莓酒和藍莓醋發酵的微生物來自藍莓果實表面的酵母菌和醋酸菌,不需要接種,A正確;B、酵母菌能進行無氧呼吸,在無氧的條件下,能把糖類分解成酒精和CO2,B正確;C、醋酸菌是有氧呼吸菌,藍莓酒轉化成藍莓醋是因為醋酸菌在有氧的條件下,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轉變為乙酸,C錯誤:D、藍莓果皮細胞中的液泡內含有花青素等多種色素,在釀制的過程中,這些色素進入了藍莓酒和藍莓醋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D正確。故選C。7.約9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利用傳統發酵技術生產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等發酵產品,后來又發展了發酵工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酵及半固體發酵為主,發酵工程則以單一菌種的液體發酵為主B.果酒、腐乳發酵利用的主要菌種均是真核生物,果醋、泡菜發酵利用的主要菌種均是原核生物C.果酒發酵的最適溫度為18~30℃,果醋發酵的最適溫度為30~35℃D.進行泡菜發酵時,原材料只能裝至八成滿,是為了防止乳酸菌產生的CO2導致發酵液溢出【答案】D【分析】果酒發酵的主要菌種是酵母菌,果醋發酵的主要菌種是醋酸桿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泡菜制作的主要菌種是乳酸菌。【詳解】A、傳統發酵技術所用的是天然存在的菌種,沒有進行嚴格的滅菌,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酵和半固體發酵為主;發酵工程為液體發酵和半固體發酵,A正確;B、果酒、腐乳發酵利用的主要菌種分別是酵母菌和毛霉,均是真核生物,果醋、泡菜發酵利用的主要菌種分別是醋酸桿菌和乳酸菌,均是原核生物,B正確;C、果酒發酵的最適溫度為18~30℃,果醋發酵的最適溫度為30~35℃,C正確;D、乳酸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產生CO2,D錯誤。故選D。8.圖為蘋果酒的發酵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發酵過程中酒精的產生速率越來越快B.集氣管中的氣體都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C.發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J”型增長D.如果發酵瓶漏氣,發酵液表面可能會出現菌膜【答案】D【分析】1、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酵母菌最適宜生長繁殖的20℃左右;生產中是否有酒精的產生,可用酸性重鉻酸鉀來檢驗,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現灰綠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其代謝類型屬于異養需氧型。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為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詳解】A、酒精發酵過程中,開始時,酒精的產生速率逐漸加快,后來保持相對穩定,最后由于營養物質逐漸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產生速率逐漸減慢,A錯誤;B、集氣管中的氣體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B錯誤;C、發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S”型增長,而后減少,C錯誤;D、如果發酵瓶漏氣,醋酸菌大量繁殖,發酵液表面可能會出現菌膜,D正確。故選D。二、實驗題9.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以大麥芽、酒花、板栗花和水為主要原料發酵生產啤酒的流程如下,酒花、板栗花可以防腐并可使啤酒具有特殊風味。回答下列問題:

(1)大麥粉碎后經淀粉酶糖化會產生和葡萄糖等,經過濾后得到糖漿,后加入酒花和板栗花浸提液后進行煮沸的目的是。在主發酵過程中加入的啤酒酵母的代謝類型是。(2)釀酒的原理是(用反應式表示)。(3)下圖1和圖2分別表示板栗花浸提液添加量和板栗花浸提液投入階段對板栗花啤酒的影響,由圖1可知,隨著板栗花浸提液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變化較小,感官評分呈現的趨勢。由圖2可知,在麥汁煮沸階段過早加入板栗花浸提液和在啤酒后發酵階段加入板栗花浸提液,板栗花啤酒口感和氣味的協調性均后發酵前的接種階段。

注:圖2中1—5分別為麥汁煮沸后10min,煮沸后30min、煮沸后50min,接種階段和后發酵階段。【答案】(1)麥芽糖消毒異養兼性厭氧型(2)(3)先升高后降低低于【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缺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適宜酵母菌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8~25°C。【詳解】(1)大麥粉碎后,其中的淀粉經淀粉酶糖化會產生麥芽糖和葡萄糖等;經過濾后得到糖漿,后加入酒花和板栗花浸提液后進行煮沸的目的是對糖漿進行滅菌;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產生活精和二氧化碳,其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型。(2)參與啤酒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無氧呼吸能產生酒精,化學式為。(3)由圖1可知,釀酒酵母主要完成酒精發酵,隨著板栗花浸提液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變化較小,感官評分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由圖2可知,在麥汁煮沸階段過早加入板栗花浸提液和在啤酒后酵階段加入板栗花浸提液,板栗花啤酒口感和氣味的協調性均低于主發酵前的接種階段。三、綜合題10.郫縣豆瓣有著300多年的生產歷史,它醬香醇厚濃郁,無需任何香精、香料,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有著“川菜之魂”的稱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在豆瓣生產初期,要將蠶豆用水泡發后裹上酵母菌種與面粉放入無需密封的大缸中,一段時間后,在發酵液表面出現一定的氣泡和泡沫,這些氣泡主要是(填氣體名稱)。(2)發酵缸的底部隨著時間的延長,酒味愈濃,產生酒精的反應式為。(3)完成上述步驟后,工人們將大缸中初步發酵的蠶豆放進曲坊,該工序稱為“制曲”,曲霉發酵過程需要提供營養物質、通入空氣并攪拌,由此可以判斷曲霉屬于(填“自養厭氧型”“異養厭氧型”或“異養需氧型”)微生物。(4)將上述制得的霉瓣子與食鹽、辣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完成后期發酵,加入食鹽的目的是(寫出兩點);后期發酵過程中,通過霉菌分泌的蛋白酶將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的和氨基酸,同時分泌的脂肪酶能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從而使豆瓣口感細膩醇香。【答案】(1)二氧化碳(2)(3)異養需氧型(4)抑制雜菌生長和調味肽脂肪酸【分析】1、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2、腐乳制作過程中常用的菌種主要是毛霉,毛霉的菌絲分為直立菌絲和匍匐菌絲,直立菌絲產生孢子,又叫生殖菌絲,匍匐菌絲吸收營養,又稱營養菌絲;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讓豆腐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加鹽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變硬,防止腐乳酥爛,同時抑制微生物生長,避免豆腐塊變質。【詳解】(1)豆瓣是發酵產品,在無需密封的大缸中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會產生水和CO2,形成氣泡,故這些氣泡主要是二氧化碳。(2)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反應式為:。(3)不能將無機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的生物屬于異養型生物,根據題意“曲霉發酵過程需要提供營養物質、通入空氣并攪拌”可知,曲霉需要營養物質有機物和氧氣,故曲霉是異養需氧型微生物。(4)豆瓣后期加入食鹽的目的是抑制雜菌生長和調味。霉菌可以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催化分解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從而使豆瓣口感細膩醇香。考點02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及應用地城地城知識填空考點必背知識鞏固基礎落實建議用時:10分鐘1.培養基的化學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碳源、氮源(基本成分)和生長因子等。2.培養基的種類及用途:(1)按物理性質可分為液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應用于工業或生活生產,固體培養基應用于微生物的分離和鑒定,半固體培養基則常用于觀察微生物的運動及菌種保藏等。(2)按照培養基的用途,可將培養基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3.比較消毒和滅菌比較項理化因素的作用強度消滅微生物的數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滅消毒較為溫和部分生活狀態的微生物不能滅菌強烈全部微生物能4.微生物的純培養包括配制培養基、滅菌、接種、分離和培養等步驟。(P11)5.分散的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體,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能將單個微生物分散在固體培養基上,之后經培養得到的單菌落一般是由單個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純培養物。(P12“探究·實踐”)6.在微生物學中,將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的培養基,稱為選擇培養基。(P16)7.樣品的稀釋度將直接影響平板上的菌落數目。在實際操作中,通常選用一定稀釋范圍的樣品液進行培養,以保證獲得菌落數為30~300、適于計數的平板。在同一稀釋度下,應至少對3個平板進行重復計數,然后求出平均值。(P18)8.值得注意的是,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少,這是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用活菌數來表示。(P18)9.除上述的活菌計數外,利用顯微鏡進行直接計數,也是一種常用的、快速直觀的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該方法利用特定的細菌計數板或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然后再計算一定體積的樣品中微生物的數得,統計的結果一般是活菌數和死菌數的總和。(P18)10.細菌計數板和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原理相同。血細胞計數板比細菌計數板厚,常用于相對較大的酵母菌細胞、霉菌孢子等的計數。用細菌計數板可對細菌等較小的細胞進行觀察和計數。(P18“相關信息”)11.絕大多數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以尿素作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基,可以從土壤中分離出分解尿素的細菌。(P18“探究·實踐”)地城地城試題精練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無菌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煮沸消毒不能殺死微生物的細胞B.應盡量選擇脫脂棉塞住試管口,否則容易造成吸水污染C.配置培養基時應該先滅菌再調節pHD.對于接種間應采用紫外線或藥物熏蒸的方法進行殺菌或消毒【答案】D【分析】微生物實驗室的培養的關鍵是無菌操作,無菌操作主要包括:①對實驗操作的空間、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進行清潔和消毒;②將用于微生物培養的器皿、接種用具和培養基等進行滅菌;③為避免周圍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實驗操作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④實驗操作時應避免已經滅菌處理的材料用具與周圍的物品接觸。【詳解】A、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分鐘只能殺死部分生活狀態的微生物細胞,不能殺死芽孢、孢子,A錯誤;B、由于脫脂棉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所以制作棉塞應該使用普通棉花,而不能使用醫用的脫脂棉,B錯誤;C、為避免雜菌污染,應先調節pH再滅菌,C錯誤;D、紫外線能破壞DNA結構,對于接種間應采用紫外線或藥物熏蒸的方法進行殺菌或消毒,以營造無菌環境,D正確。故選D。2.下列關于測定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顯微鏡直接計數計算的結果比實際值偏大B.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一個活菌會形成一個菌落C.采用稀釋涂布平板計數法獲得的菌落數往往少于實際的活菌數D.統計菌落數目時,只要菌落數目在30~300的平板都可以計數,并以它們的平均值作為統計結果【答案】D【分析】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若要對微生物進行取樣計數,接種方法只能是稀釋涂布平板法。稀釋涂布平板法則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然后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瓊脂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進行培養。【詳解】A、由于顯微鏡直接計數無法區分死菌和活菌,故采用顯微鏡直接計數統計的結果比實際活菌數多,A正確;B、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一個活菌會形成一個菌落,因而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分離和計數,B正確;C、采用稀釋涂布平板計數法獲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個細胞聚集在一起繁殖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實際的活菌數,C正確;D、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采用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且要求在同一個稀釋倍數下,且空白對照的菌落上沒有菌落出現,D錯誤。故選D。3.實驗室常用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放入待滅菌物品后,關閉排氣閥,即可打開電源加熱B.一般在壓力為100kPa、溫度121℃的條件下滅菌10minC.高壓蒸汽滅菌法可以殺滅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D.若壓力達到設定要求時,鍋內沒有達到相應溫度,說明滅菌鍋的溫度計測量有誤【答案】C【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滅菌則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詳解】A、放入待滅菌物品后,加熱滅菌鍋,打開排氣閥,排除鍋內冷空氣,A錯誤;B、為達到良好的滅菌效果,一般在壓力為100KPa,溫度為121℃的條件下,維持15-30min,B錯誤;C、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常用的濕熱滅菌法之一,可以殺滅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正確;D、若壓力達到設定要求,而鍋內沒有達到相應溫度,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將鍋內冷空氣排盡,D錯誤。故選C。4.滅菌、消毒、無菌操作是生物學實驗中常見的操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了防止雜菌污染,應將配制好的選擇培養基分裝到培養皿中再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配制培養基、倒平板、接種均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C.為防止蛋白質變性,不能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進行滅菌D.可用干熱滅菌法對實驗中所使用的微量離心管、細胞培養瓶等進行滅菌【答案】D【分析】消毒是指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體表或內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過程。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一切微生物的細胞、芽孢和孢子的過程稱為滅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和濕熱滅菌。【詳解】A、配制好的選擇培養基應先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然后再進行倒平板操作,即分裝到培養皿,A錯誤;B、配置好的培養基需要滅菌,故配制培養基不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倒平板、接種均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B錯誤;C、一般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進行滅菌,防止雜菌污染,C錯誤;D、可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實驗中所使用的微量離心管、細胞培養瓶等進行滅菌,也可用干熱滅菌法進行,D正確。故選D。5.下表是培養某種微生物的培養基配方,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成分NH4NO3KH2PO4CaCl2FeSO4維生素蒸餾水含量0.5g3.0g0.5g0.5g少許定容至1000mlA.該培養基中含有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四類物質B.該培養基可用來培養硝化細菌,不能用來培養酵母菌C.該培養基在培養硝化細菌時,需要密封D.要用該培養基培養酵母菌,需要加入葡萄糖作為氮源【答案】B【分析】培養基: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是進行微生物培養的物質基礎。微生物培養基需要為微生物繁殖提供碳源、氮源、水、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此外還要滿足微生物對特殊營養物質,pH和O2的需求。【詳解】A、分析題表可知,該培養基中不含有碳源,A錯誤;B、由A分析可知,該培養基中不含有碳源,而酵母菌是異養生物,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其可以利用空氣中CO2來合成有機物,因此該培養基可用來培養硝化細菌,不能用來培養酵母菌,B正確;C、硝化細菌需要利用空氣中的CO2來合成有機物,因此該培養基在培養硝化細菌時,不能密封,C錯誤;D、要用該培養基培養酵母菌,需要加入葡萄糖作為碳源,D錯誤。故選B。6.在微生物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選擇培養或鑒別培養的方法來篩選出目標菌種,下列與之相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纖維素分解菌能夠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B.尿素分解菌能夠將尿素分解為氨,從而使酚紅指示劑變紅C.在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夠篩選出具有相應抗性的菌株D.在含有碳酸鈣的培養基上生長的乳酸菌菌落周圍會出現“溶鈣圈”【答案】A【分析】培養基的概念及營養構成:(1)概念: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2)營養構成:各種培養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此外還要滿足微生物生長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氧氣的要求。例如,培養乳酸桿菌時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培養霉菌時需將培養基的pH調至酸性,培養細菌時需將pH調至中性或微堿性,培養厭氧微生物時則需要提供無氧的條件.。【詳解】A、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產生纖維素酶將纖維素分解為葡萄糖,根據酶的專一性可推測,纖維素分解菌應該不能夠分解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A錯誤;B、尿素分解菌能夠將尿素分解為氨,從而使培養基的pH上升,酚紅指示劑變紅,B正確;C、在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夠正常生長的是具有相應抗性的菌株,進而可將其篩選出來,C正確;D、在含有碳酸鈣的培養基上生長的乳酸菌菌落周圍會出現“溶鈣圈”,因為乳酸菌產生的乳酸可以和碳酸鈣反應并將其溶劑,表現出溶鈣圈,D正確。故選A。7.某同學用下表所示的培養基培養纖維素分解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青霉素會抑制細菌生長)成分NaNO3K2HPO4KClMgSO4·7H2OFeSO4葡萄糖H2O青霉素含量3g1g0.5g0.5g0.01g30g1L0.1萬單位A.根據物理性質,該培養基屬于固體培養基B.該培養基可用來篩選抗青霉素的微生物C.該微生物的培養基適合新冠病毒的培養D.該培養基用于培養纖維素分解菌,應除去葡萄糖,添加纖維素【答案】B【分析】1.培養基的營養構成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此外還需要滿足微生物生長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氧氣的要求。2.培養基按照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照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詳解】A、該培養基不含瓊脂,根據物理性質,該培養基屬于液體培養基,A錯誤;B、該培養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可用來篩選抗青霉素的微生物,B正確;C、病毒必須依賴于活細胞才能生存,而培養基是沒有生命的有機物或無機物,病毒在上面不能生存,C錯誤;D、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生長,故該培養基中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纖維素才可進行培養纖維素分解菌,D錯誤。故選B。8.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環芳烴,土壤中有些細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環芳烴作為碳源,在培養基中形成分解圈。為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組同學設計了相關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應配制來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釋液備用B.配制以多環芳烴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C.將土壤稀釋液滅菌后接種到選擇培養基上D.在選擇培養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為所需菌種【答案】C【分析】篩選分離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驟是:樣品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涂布培養和篩選菌株。選擇培養基是指通過培養混合的微生物,僅得到或篩選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種類在這種培養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篩選分離能夠利用原油中的多環芳烴為碳源的細菌需要以原油(多環芳烴)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劃線法接種分離。【詳解】A、篩選能夠利用多環芳烴為碳源的菌種,應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獲取,所以應配制來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釋液作為菌液進行接種,A正確;B、配制選擇性培養基,該培養基與通用培養基成分的主要區別應該是以原油(多環芳烴)為唯一碳源,這樣在該培養基上只有能分解原油的微生物能在該培養基上生長,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被抑制,B正確;C、在無菌環境下,將土壤稀釋液接種到選擇培養上,若將土壤稀釋液滅菌后會殺死原有菌種,導致實驗失敗,C錯誤;D、題意顯示,有些細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環芳烴為碳源,在培養基中形成分解圈”,據此可知,在選擇性培養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為所需菌種,D正確。故選C。二、綜合題9.飼養動物常用的植物飼料中含有難溶解的植物鈣,很難被動物吸收利用,如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則能催化其水解成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鹽等。以下是科研人員從土壤中分離產植酸酶細菌菌株的過程示意圖。

(1)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2)為了解土壤中產植酸酶的細菌數量,取1g土壤加入99mL無菌水,制備成細菌懸液,經后,獲得細胞密度不同的細菌懸液。若將最后一個試管中的菌液每次吸取0.1mL涂布到三個培養基。一段時間后,菌落數分別是168、175、167個,則1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體數個。該方法計數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低,原因是。(3)制備產植酸酶的細菌菌株初篩平板是,需要將培養基的pH調至性。該培養基可采用法進行滅菌,滅菌后須在未凝固的培養基中加入無菌植酸鈣粉末,充分混合后到平板,加入植酸鈣的目的是,達到檢測菌種分泌植酸酶的能力。(4)實驗結果顯示A~E五種菌株中,是產植酸酶最理想的菌株。【答案】(1)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2)等比稀釋1.7×108當2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有一個菌落(3)中性或弱堿性濕熱滅菌使培養基不透明,從而培養形成的產植酸酶菌落的周圍形成透明圈(4)E【分析】培養基是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根據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培養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在提供上述幾種主要營養物質的基礎上,培養基還需要滿足微生物生長對pH、特殊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要求。【詳解】(1)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2)接種前進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單菌落,一般用等比稀釋(系列梯度稀釋)的方法獲得細胞密度不同的細菌懸液;微生物培養計數時應選擇菌落在30-300之間的進行計數,一段時間后,菌落數分別是168、175、167個,此時稀釋倍數是105倍,則1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體數=(168+175+167)÷3×105÷0.1=1.7×108個;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有一個菌落,所以該方法計數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低。(3)制備產植酸酶的細菌菌株初篩平板時,需要將培養基的pH調至中性或微堿性;該培養基可采用濕熱滅菌(或濕熱滅菌中的高壓蒸汽滅菌);由題干信息可知,固體培養基中加入植酸鈣會導致培養基不透明,微生物發酵產生的酸能溶解植酸鈣形成透明圈,滅菌后須在未凝固的培養基中加入無菌植酸鈣粉末、充分混勻后倒平板,加入植酸鈣的目的是使培養基不透明,從而使經培養形成的產植酸酶菌落的周圍形成透明圈,達到檢測菌種分泌植酸酶的能力。(4)實驗結果顯示A~E五種菌株中,E菌種周圍的透明圈最大,則E是產植酸酶最理想的菌株。10.市政污泥堆肥過程中大量釋放的含硫臭氣不僅會污染周圍環境,也會降低堆肥質量。研究人員按下圖所示流程從污泥堆肥物料中篩選純化出一株耐高溫硫氧化菌LYH-1。

(1)實驗中用到的培養基常用法進行滅菌,該方法滅菌的原理是。(2)③過程配置一系列不同濃度的菌液,若將不同濃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平板上培養,從中選擇出菌落數為的平板可用于進行計數。(3)涂布平板后每隔24小時統計一次菌落數目,選取菌落數目時的記錄作為結果。(4)⑤過程發現以葡萄糖為碳源時,LYH-1菌株硫氧化產物硫酸鹽產量最高,葡萄糖在LYH-1菌株生長代謝過程中的作用是(答出兩點即可)。(5)將篩選出的LYH-1菌株連續培養多代,將每一代都接種在適宜培養基上,在55℃高溫條件下培養,比較硫酸鹽的生產量。若每代硫酸鹽產量,說明其能穩定遺傳。【答案】(1)高壓蒸汽高溫破壞了構成菌體的蛋白質結構,使蛋白質變性失活(2)30~300(3)穩定(4)提供能量、為其他有機物的合成提供原料(5)基本一致【分析】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1)灼燒滅菌:將微生物的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或其他金屬工具,直接在酒精燈火焰的充分燃燒層灼燒,可以迅速徹底地滅菌。(2)干熱滅菌:能耐高溫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養皿)和金屬用具等,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滅菌。(3)高壓蒸汽滅菌:將滅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適量水的高壓蒸汽滅菌鍋內,為達到良好的滅菌效果,一般在壓力為100kPa,溫度為121℃的條件下,維持15~30min。【詳解】(1)實驗中用到的培養基常用高壓蒸汽滅菌,該方法能滅菌的原理是:高溫破壞了構成菌體的蛋白質結構,使蛋白質變性失活,從而達到殺死細菌的目的。(2)稀釋涂布之前要先進行一系列梯度的稀釋,③過程配制一系列不同濃度的菌液,若將不同濃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平板上培養,從中選擇出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可用于進行計數,通過計算獲得平均值得到相應的數據。(3)涂布平板后每隔24小時統計一次菌落數目,選取菌落數目穩定時的記錄作為結果,可以防止因培養時間不足而導致遺漏菌落的數目。(4)⑤過程發現以葡萄糖為碳源時,LYH-1菌株硫氧化產物硫酸鹽產量最高,葡萄糖在LYH-1菌株生長代謝過程中的作用表現為既可以作為能源物質為LYH-1菌株生長提供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物質也可以為其他有機物的合成提供原料。(5)將篩選出的LYH-1菌株連續培養多代,將每一代都接種在適宜培養基上,在55℃高溫條件下培養,比較硫酸鹽的生產量。若每代硫酸鹽產量基本一致,說明其能穩定遺傳,可作為生產用菌種。考點03發酵工程及其應用地城地城知識填空考點必背知識鞏固基礎落實建議用時:10分鐘1.發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種的選育,擴大培養,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接種,發酵,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P22)2.性狀優良的菌種可以從自然界中篩選出來,也可以通過誘變育種或基因工程育種獲得。(P22)3.現代發酵工程使用的大型發酵罐均有計算機控制系統,能對發酵過程中的溫度、pH、溶解氧、罐壓、通氣量、攪拌、泡沫和營養等進行監測和控制;還可以進行反饋控制,使發酵全過程處于最佳狀態。(P23)4.環境條件不僅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且會影響微生物代謝物的形成。如谷氨酸的發酵生產:在中性和弱堿性條件下會積累谷氨酸;在酸性條件下則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P23)5.如果發酵產品是微生物細胞本身,可在發酵結束之后,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將菌體分離和干燥,即可得到產品。如果產品是代謝物,可根據產物的性質采取適當的提取、分離和純化措施來獲得產品。(P23)6.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發酵工程生產的食品以及與食品有關的產品比比皆是,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產傳統的發酵產品。第二,生產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第三,生產酶制劑。(P24~26)地城地城試題精練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一、單選題1.啤酒發酵依賴于發酵工程,產品質檢可應用“電子舌”,“電子舌”可根據不同滋味信號傳感器呈現的響應值對啤酒風味進行評價。右圖為用“電子舌”對發酵液L1、L2、L3的檢測結果,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在主發酵階段完成B.裝置密閉發酵過程中,酒精濃度會持續上升C.不同的啤酒風味不同,受發酵的溫度和時間影響D.發酵液L1和L2風味相近,而L3澀味較重【答案】B【分析】啤酒發酵過程分為主發酵和后發酵兩個階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是在主發酵階段完成。主發酵結束后,發酵液還不適合飲用,要在低溫、密閉的環境下儲存一段時間進行后發酵,這樣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隨著啤酒品種和口味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詳解】A、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是在主發酵階段完成,A正確;B、裝置密閉發酵過程中,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會抑制酵母菌的代謝,因此酒精濃度不會持續上升,B錯誤;C、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不同的啤酒風味不同,受發酵的溫度和時間影響,C正確;D、由題圖可知,L1和L2兩種發酵液在味覺雷達圖中的分布情況差不多,說明這兩種發酵液的口味相近,而L3澀味較強,D正確。故選B。2.下圖是奶酪的簡要制作過程,其中凝乳即凝固的牛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發酵前應使用煮沸消毒法處理牛奶B.參與乳酸發酵的主要微生物具核膜C.加熱、壓縮可去除凝乳中多余的水分D.濃鹽水中含O2少,故有利于奶酪的保存【答案】C【分析】奶酪是以牛奶為原料,加入乳酸菌發酵而成,牛奶經乳酸菌的發酵后形成凝乳,利于消化。【詳解】A、對于牛奶等一些不耐高溫的液體可使用巴氏消毒法,即在62~65℃消毒30min或80~90℃處理30s~1min,可以殺死牛奶中的絕大多數微生物,并且不破壞牛奶的營養成分,A錯誤;B、參與乳酸發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為原核生物,沒有核膜,B錯誤;C、加熱有利于水分蒸發,壓縮可排出水分,故加熱、壓縮可去除凝乳中多余的水分,C正確;D、在濃鹽水中,微生物失水過多死亡,故鹽漬有利于奶酪的保存,D錯誤。故選C。3.微生物發酵工程常利用谷氨酸棒狀桿菌大量生產谷氨酸,從而制取谷氨酸鈉(味精)。下圖為谷氨酸棒狀桿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通常使用固體培養基分離獲得谷氨酸棒狀桿菌單菌落B.不需要監控發酵過程的營養供給、氧氣、溫度及pH等變化C.在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谷氨酸棒狀桿菌才能通過代謝積累谷氨酸D.發酵工程的產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謝物、酶及菌體本身【答案】B【分析】發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種的選育,擴大培養,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接種,發酵,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其中的發酵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詳解】A、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因此通常使用固體培養基分離獲得谷氨酸棒狀桿菌單菌落,A正確;B、在發酵過程中,要及時添加必需的營養組分,要嚴格控制溫度、pH和溶解氧等發酵條件,因此需要監控發酵過程的營養供給、氧氣、溫度及pH等變化,B錯誤;C、谷氨酸的發酵生產:在中性和弱堿性條件下,谷氨酸棒狀桿菌才能通過代謝積累谷氨酸,在酸性條件下則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正確;D、發酵工程的產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謝物、酶及菌體本身,D正確。故選B。4.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與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基中均需要加入碳源,氮源,無機鹽B.在培養細菌時一般需要將培養基調至中性或弱堿性C.要判斷選擇培養基是否起到了選擇作用需要設置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作為對照D.要從多種細菌中分離出某種細菌,培養基要用液體培養基【答案】B【分析】生物的各種培養基配方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四類營養;選擇培養基只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又要抑制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詳解】A、培養基中不一定非要加入碳源或氮源,例如可進行自養的生物不需要添加碳源,A錯誤;B、在培養細菌時一般需要將培養基調至中性或弱堿性,B正確;C、要判斷選擇培養基是否起到了選擇作用需要設置接種的、沒有選擇作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作為對照,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C錯誤;D、要從多種細菌中分離出某種細菌,需要形成菌落,培養基要用固體培養基,D錯誤。故選B。5.下列關于微生物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A.獲得純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入侵B.劃線分離可在培養基上獲得均勻分布的單菌落C.高溫滅菌的目的是殺死微生物的細胞、孢子和芽孢D.培養時應把接種微生物的培養皿和未接種的培養皿一起培養,作為對照【答案】B【分析】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詳解】A、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無菌操作,防止外來雜菌入侵;A正確;B、劃線分離是通過連續劃線實現的,因而菌落在培養基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劃線的最后區域可以得到的單菌落,B錯誤;C、高溫滅菌的目的是高溫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正確;D、培養時應把接種微生物的培養皿和未接種的培養皿一起培養,作為對照,用于驗證培養基是否合格,D正確。故選B。6.細菌性肺炎一般需要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當細菌出現耐藥性時,療效下降。金黃色葡萄球菌(SAU)是細菌性肺炎的病原體之一。A、B、C、D四種抗生素均可治療SAU引起的肺炎。為選出最佳療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分別將含等劑量抗生素A、B、C、D四張大小相同的濾紙片a、b、c、d置于SAU均勻分布的平板培養基上,在適宜條件下培養48h,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選擇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對SAU菌種進行擴增培養B.SAU細胞內含由一種核酸和蛋白質構成的結構C.A、B、C、D四種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AD.濾紙片b周圍透明圈中出現一菌落,可能是該菌落在抗生素B的作用下發生了基因突變【答案】D【分析】分析題圖:圖示表示分別將含等劑量抗生素A、B、C、D四張大小相同的濾紙片a、b、c、d置于SAU均勻分布的平板培養基上,抑菌圈越大,說明該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越好。【詳解】A、由于牛肉膏蛋白胨通用培養基中含有SAU菌種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故可選擇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對SAU菌種進行擴增培養,A正確;B、SAU細胞內含核糖體,核糖體是由一種核酸(RNA)和蛋白質構成的結構,B正確;C、A、B、C、D四種抗生素均可抑制SAU的增殖,所形成的透明圈與菌落直徑越大,說明抑制效果越強,因此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A,C正確;D、濾紙片b周圍透明圈中出現一菌落,說明抗生素B不能抑制該細菌,則可能是該菌落發生了基因突變,但抗生素B只是起到選擇作用,不是抗生素B誘導產生的,該變異本身就存在,D錯誤。故選D。7.野生型大腸桿菌可以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的氨基酸依賴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養基上補充相應氨基酸才能生長。將甲硫氨酸依賴型菌株M和蘇氨酸依賴型菌株N單獨接種在基本培養基上時,均不會產生菌落。某同學實驗過程中發現,將M、N菌株混合培養一段時間,充分稀釋后再涂布到基本培養基上,培養后出現許多由單個細菌形成的菌落,將這些菌落分別接種到基本培養基上,培養后均有菌落出現。下列對該同學實驗過程及結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了雜菌污染B.M、N菌株能互為對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混合培養過程中,菌株中已突變的基因可能再次發生突變D.觀察菌落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等可對菌種進行初步鑒定【答案】B【分析】甲硫氨酸依賴型菌株M和蘇氨酸依賴型菌株N由于各自不能夠合成甲硫氨酸和蘇氨酸導致無法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而兩者要單獨在基本培養基中存活需要各自添加甲硫氨酸、蘇氨酸。【詳解】A、操作過程當中出現雜菌污染,基本培養基上生長的為雜菌,A正確;B、若M、N菌株互為對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形成的菌落,需要MN混合在一起才能生存,而該菌落來自于單個細菌形成的菌落,而題干中進行了充分稀釋,單個細菌缺少必須的氨基酸,不能形成菌落,B錯誤;C、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在混合培養過程中,菌株當中已突變的基因也可能再次發生突變得到可在基本培養基上生存的野生型大腸桿菌,C正確;D、通過觀察菌落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等可對菌種進行初步鑒定,D正確。故選B。8.釀酒和釀醋技術在我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古詩有記載“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酒頃一斗鳶肩客,醋設三杯羊鼻公”。下列關于果酒和果醋釀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A.果酒發酵中酒精濃度過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長繁殖B.果酒發酵轉變為果醋發酵需要改變氧氣含量和溫度等條件C.與野生菌種相比,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可加快發酵進程D.若利用發酵罐進行發酵,在發酵徹底結束后對發酵液進行監測即可【答案】D【分析】1、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酵母菌最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范圍是18~30℃;生產中是否有酒精的產生,可用酸性重鉻酸鉀來檢驗,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現灰綠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其代謝類型屬于異養需氧型。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為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詳解】A、酒精濃度過高,會抑制酵母菌的生長繁殖,A正確;B、果酒發酵后期為無氧環境,溫度需控制在18~30℃,而果醋發酵需有氧環境,溫度需控制在30~35℃,因此,果酒發酵轉變為果醋發酵需要改變氧氣含量和溫度等條件,B正確;C、人工培養的酵母菌純度較高,可加快發酵進程,因此,與野生菌種相比,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可加快發酵進程,C正確;D、發酵過程中需要定期對發酵液進行監測,D錯誤。故選D。二、綜合題9.國科學家運用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了一株嗜鹽單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廢棄液,含較多蔗糖)為原料,在實驗室發酵生產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體利用價值,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1)發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種的選育、、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接種、、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2)三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某一時間段內嗜鹽單胞菌H的數量,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稀釋液中各取0.1mL涂布平板,得到以下統計結果:甲同學涂布了兩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09、240和250,取平均值233;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在三位同學的統計中,同學的統計是正確的。據此計算,每克土壤樣品中含該細菌個。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原因是。(3)為獲得對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