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魔幻本是創作的手法,反映現實是其目的。但是,魔幻的手法常常滲透到故事情節之中與現實攪在一起,使作品帶有濃厚的虛幻色彩。所以,“魔幻現實主義”不能完全歸入現實主義的范疇,而應看作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產物。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形成來自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話傳說和東方阿拉伯的神話故事,另一方面則來自西方卡夫卡和福克納的現代派文學。簡而言之,它在繼承印第安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兼收并蓄東西方的古典神話、某些創作方法,以及西方現代派的異化、荒誕、夢魘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丁美洲的現實,以達到對社會事態的揶揄、譴責、揭露、諷刺和抨擊的目的。(摘編自陳光孚《魔幻現實主義評介》)材料二:加西亞·馬爾克斯對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的強烈刺激與深刻影響,已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方面,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自問世以來,引起了世界文壇的震動,其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也席卷全球;另一方面,中國文學與興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境遇。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提供豐厚精神資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觀、神秘的神話傳說和悠久的文化傳統,同樣存在于中國大地。扎西達娃、阿來等作家筆下的西藏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這塊神秘的雪域高原不僅有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而且還蘊藏著豐厚且鮮為人知的神話傳說和宗教信仰。因此,扎西達娃們一接觸到馬爾克斯,就天然地產生了頓悟與共鳴,并找到了表現這種自然和文化的手段。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成功經驗,催生了80年代中期的“尋根文學”思潮,啟悟了一大批作家。于是韓少功力圖重新拾起散落于邊荒的遠古楚文化的斷瓦殘壁,賈平凹通過商州表現厚重秦漢文明孕育下的關中人民的生命張力,莫言在高密東北鄉上構筑他的家族史和他心中的民間英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高潮的消退,馬爾克斯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也逐漸由熱烈歸于平靜。中國學者和作家開始冷靜地回顧與反思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傳播與接受的過往,反省自身簡單言從和機械模仿的失誤,由此,中國作家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接受步入了一個更為深刻、更為豐富的層面。(摘編自富勝利、楊建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材料三:新時期作家對馬爾克斯大規模的學習借鑒帶來文學魔幻寫作的繁盛,也必然帶來“影響的焦慮”和“同質化”的隱憂,這使作家們對亦步亦趨的“魔幻”寫作心懷警惕,并極力追求魔幻創作的獨創性與個人化特征,獲得文學創作的超越與突破。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在《影響的焦慮》中分析了詩人與先驅詩人的關系,認為詩人對其先驅者的態度,是一種愛與恨相交織的焦慮,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已經被前人表達過,“每個詩人都害怕已經沒有合適的工作給他干了”。中國作家的魔幻寫作也始終伴隨著這種“影響的焦慮”:面對悠久而深厚的中國魔幻文學寫作的歷史與傳統,面對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中國作家的魔幻寫作還有創新的可能嗎?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雙重的“影響的焦慮”,實現創新與突破?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離福克納和馬爾克斯這“兩座灼熱的高爐”,去建構屬于自己的文學世界。賈平凹說:“不管你受到老莊的,還是馬爾克斯的,還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最終都要化為自己的東西,構筑自己的意象。”他們用強大的現代意識去覆蓋傳統,用外來的技法去書寫中國經驗。他們并不因為“影響的焦慮”而排斥中外經典的影響,而是在接受中外影響之后通過納入現代意識與中國經驗而獲得超越、實現獨創。莫言的《生死疲勞》中“六道輪回”的故事營構既有中國傳統文學的影子,又有現代生活的底蘊;既有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技法的演繹,又有東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生活的氣息。最終,莫言通過拉美文學經典的技法與中國經驗、現代意識的融匯整合,創造出融鬼怪故事與超驗感覺為一體的“東方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國新時期文學的魔幻寫作不僅一直處在“影響的焦慮”中,也日益面臨著同質化危機。莫言認為,當今漢語寫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種不謀而合的趨同化”。一些批評家也認為,“中國文學過度'馬爾克斯化””。這些說法表露了人們對于同質化創作的警惕和擔憂,也表達了人們對中國文壇的“馬爾克斯模仿秀”的不滿。那么,中國文學的魔幻寫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個性而不被同化?中國文學的魔幻寫作該如何應對同質化危機?中國作家在魔幻寫作中要保有自我,創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須與馬爾克斯等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保持一定距離,特別要警惕跟風式的寫作。只有當作家懷著高度的創作自覺性,規避以馬爾克斯作品為“臨摹”對象的“臨帖式”寫作,才有避免魔幻寫作同質化的可能。我們也要警惕那種思想匱乏、為“魔幻”而魔幻的文學寫作,當代文學的魔幻敘事應該注重文學的精神內涵與形式技法的統一,如果魔幻書寫缺乏歷史、現實、文化的有力支撐,讓形式技法喧賓奪主,必然“跑偏”走入創作困境。當代文學的發展經驗也告訴我們,文學不可能在封閉孤立的狀態下獲得良好的發展,文學需要“不設防”,作家的視野需要“全打開”。我們要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要盡力保持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相區別的異質性因素,從而保有中國文學的獨特個性。我們深信,只有在中國作家與中國作家之間、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之間保持一種“和而不同”的態勢,中國當代文學的魔幻寫作才能擺脫“影響的焦慮”與同質化的危機。(摘編自曾利君《馬爾克斯與中國文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魔幻現實主義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產物,運用魔幻的手法,使作品帶有濃厚的虛幻色彩,借以反映社會現實。B.隨著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高潮的消退,中國作家回歸冷靜并反省自身,逐漸擺脫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C.哈羅德·布魯姆認為詩人在學習和借鑒先驅詩人的同時,常會產生一種愛與恨相交織的焦慮,擔心無法實現創新和突破。D.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之間應做到“和而不同”,既要重視文化交流與融合,也要保持中國文學的獨特個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沒有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傳入,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尋根文學”思潮就不會產生。B.莫言在借鑒魔幻現實主義的基礎上,納入現代意識和中國經驗,從而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C.批評家認為“中國文學過度‘馬爾克斯化’”,這表明中國文壇的同質化問題已非常嚴重。D.一度風行網絡的魔幻仙俠小說因過度追求奇幻手法,忽視歷史、現實與文化的支撐而陷入創作困境。3.下列各項中沒有體現“魔幻現實主義”特征的一項是()A.《百年孤獨》中,麗貝卡讓整個鎮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癥。B.《竇娥冤》中,竇娥死時血濺白練,無半點血滴落地。C.《祝福》中,祥林嫂問“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D.《促織》中,成名之子化作蟋蟀,全家帶來榮華富貴。4.請簡要分析材料三的論證結構。5.美國比較文學家約瑟夫·T·肖認為:“各種影響的種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條件具備的土地上的種子才能夠發芽,每一粒種子又將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氣候的影響。”根據約瑟夫的觀點,結合材料簡要分析馬爾克斯在現代中國傳播與接受的主要原因。【答案】1.B2.D3.C4.①運用總分總結構。②首先,指出新時期魔幻寫作存在“影響的焦慮”和“同質化”隱憂,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寫作的獨創性與個人化特征。③接著從“影響的焦慮”和“同質化”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先分析問題,后解決問題。④最后總結,保持“和而不同”才能擺脫焦慮。5.①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影響的種子”啟悟了大批中國作家。②中國文學擁有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境遇,是“具備條件的土地”,這為其傳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③中國作家用現代意識和中國經驗獲得超越,實現獨創,影響并促進了魔幻主義的發展。【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逐漸擺脫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不當,根據原文,“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接受步入了一個更為深刻、更為豐富的層面”。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如果沒有……就不會……”錯,魔幻現實主義的傳入不是“尋根文學”產生的充分條件,選項推斷不成立。B.“更高的藝術成就”于文無據,原文“他們用強大的現代意識去覆蓋傳統,用外來的技法去書寫中國經驗”并沒有突出莫言藝術成就更高。C.“中國文壇的同質化問題已非常嚴重”不當,作者指出了“同質化”的隱憂,并且一些批評家的話不能證明同質化問題已非常嚴重。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祥林嫂問“我”人死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沒有超越現實的魔幻成分。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共有七段,呈總分總式結構。第一段是總說,“新時期作家……也必然帶來‘影響的焦慮’和‘同質化’的隱憂,這使作家們對亦步亦趨的‘魔幻’寫作心懷警惕,并極力追求魔幻創作的獨創性與個人化特征……”指出新時期魔幻寫作存在“影響的焦慮”和“同質化”隱憂,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寫作的獨創性與個人化特征。第二至六段是分說,第二段,“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在《影響的焦慮》中分析了……”“中國作家的魔幻寫作也始終伴隨著這種‘影響的焦慮’……”從“影響的焦慮”角度展開分析,第三段,以莫言、賈平凹的觀點和經驗指出如何解決“影響的焦慮”;第四段“中國新時期文學的魔幻寫作不僅……也日益面臨著同質化危機”從“同質化”角度分析,第五段過渡,“中國文學的魔幻寫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個性而不被同化?中國文學的魔幻寫作該如何應對同質化危機”引出第六段如何解決“同質化”問題。第七段是總結,“只有在中國作家與中國作家之間、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之間保持一種‘和而不同’的態勢,中國當代文學的魔幻寫作才能擺脫‘影響的焦慮’與同質化的危機”,指出保持“和而不同”才能擺脫焦慮。最后用“首先”“然后”“最后”這樣的連接詞連貫表述即可。【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結合材料二“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成功經驗,催生了80年代中期的‘尋根文學’思潮,啟悟了一大批作家”“韓少功力……賈平凹……莫言……”可知,文章以韓少功、賈平凹、莫言為例,證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影響的種子”啟悟了大批中國作家。結合材料二“中國文學與興起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境遇”“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提供豐厚精神資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觀、神秘的神話傳說和悠久的文化傳統,同樣存在于中國大地。扎西達娃、阿來等作家筆下的西藏就是一個典型例證”可知,中國是“具備條件的土地”,國文學擁有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境遇,為其傳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結合材料三“他們用強大的現代意識去覆蓋傳統,用外來的技法去書寫中國經驗。他們并不因為“影響的焦慮”而排斥中外經典的影響,而是在接受中外影響之后通過納入現代意識與中國經驗而獲得超越、實現獨創”可知,文章以莫言、賈平凹等人為例,指出中國作家用現代意識和中國經驗獲得超越,實現獨創,影響并促進了魔幻主義的發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懷石投江①曹堯德這一夜,對屈原來說是多么短暫,時光的流逝如閃電,似流星,若瞬目,不覺東方已經泛白,雄雞已經啼鳴。白馬咴咴嘶鳴,并不斷地用前蹄刨那欄廄,發出一陣陣單調而枯燥的“嘣嘣”聲。這聲音提醒了屈原,該給白馬添些草料了。然而當屈原來到馬廄一看,槽里的草料滿滿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點未少。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驚,他認為白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飲不食。屈原并未掌燈,借著從木窗欞透進來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見那白馬扇著兩耳,噴著響鼻,雙目半睜半閉,焦躁不安地拽著韁繩走來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麩皮,加少許水,用料權攪拌均勻,親切地拍著白馬的黃腦袋說:“吃吧,我的老伙計,吃飽了好有力氣趕路……”白馬搖搖頭,嗅也不嗅、聞也不聞,伸出長舌舔著主人的手背,兩眼掛著混濁的淚水……回到房中,屈原滿臉淚痕地坐在窗前,整理著他那一大堆寫滿了詩文的簡牘。響動將小媭從夢中驚醒,她迷迷糊糊地問道:“爹,天亮了嗎?”屈原信口答道:“早著呢,尚可睡一大覺。”小媭低聲催促道:“爹,您好幾夜不曾合眼了,還是上床睡一會兒吧。”“這就睡,這就睡。”屈原這樣應著,重返馬廄,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斷頭低的白馬,然后到角落的亂草堆里取出那對碩大的石鎖,這是他請石匠毛老爹專門加工的,一個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經在這里掩藏了多日。他將石鎖裝進了被套里,一頭一個,不偏不倚,放在馬的鞍背上。一切準備停當,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時小媭睡得正香,她身體微胖,肌肉松弛,臉皮浮腫,嘴角掛著淺淺的微笑,大約正在做著什么美夢。見了女兒的這一美滋滋的睡態,屈原不覺一陣酸楚,熱淚把抓般地涌出,滾落。此時,天光已經大亮,太陽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內的燈盞,然后走到外間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臉,為的是洗凈滿面淚痕,不讓女兒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間靜靜地站了一會,想想還有些什么未盡之事或處理得不甚周到之處,然后返回西間,踱至女兒床前輕聲喚道:“兒呀,快快起來,今天是端午節,華夏大地處處皆祭圖騰,爹應友人之邀,欲到遙遠的地方去主祭。你給我縫的那件長袍置于何處?快些拿來我穿。”小媭聞聽爹爹喊她,一個骨碌爬了起來,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著自己親手縫的袍子過節,還要出遠門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興啦,急忙打開木箱,將折疊得規規整整的長袍,雙手捧著交給父親。屈原接過長袍,抖開,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頭上,然后將那柄陸離長劍掛在腰間,似欲出征的將軍。屈原打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緩韁而前,沿著汨羅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們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體,沒有一個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斷地和他打著招呼,詢長問短,但今日屈原的話卻特別少,很令眾人吃驚納悶兒。一位漁翁手拿漁網,站在江邊問道:“大夫,近日身體可好?您可千萬莫太傷心了啊!”屈原點了點頭。一位中年婦女正在挖野菜,見了屈原,硬是要拉他進屋去歇一歇,屈原搖了搖手。正在這時,曾經將屈原安置到桃花園去避暑養病的那位老漁父從湘江打魚歸來,見了屈原連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說道:“聽說秦軍要過漢水了,我們可往哪兒逃啊!……”屈原望著老漁父滿臉憂傷的表情,嘴唇動了幾動,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他咬了咬牙,猛然把韁繩一勒,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馬騰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遠,很遠……屈原騎著馬走了一陣,翻身下馬,攀上懸崖的頂峰,面對巨谷深淵而立,上頂天,下柱地,巋然崛聳,似巨峰,若山崖,類石雕。屈原踱至崖邊,面向西北,仿佛見到秦兵已渡過漢水,長驅直入,往南方奔來,遍地烽火,四處狼煙,尸骨狼藉,血跡斑斑;洞庭湖上濁浪排空,玉筒山頭烏云滾滾,腳下則是山搖地動,泥沙軟綿;舉首環顧,天是灰蒙蒙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歸與樂平里的方向,他佇立許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禮,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從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拜過之后,屈原用盡平生之力將被套從馬背上掀了下來,從中取出石鎖和麻繩,用麻繩系緊了石鎖,一頭又系緊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對碩大而沉重的石鎖,縱身躍入汨羅淵。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一躍啊!就在這縱身一躍的剎那間,一道耀眼的閃電蜿蜒長空,轉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巒坍塌。正當這風暴雨狂之際,一顆明星劃破鉛灰色的蒼穹,流向西北——她隕落了!〖備注〗①節選自《屈原傳》第36章,題目為臨時所加。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白馬不飲不食、焦躁不安甚至兩眼含淚的表現,既折射出它與屈原的深厚感情,也暗示著屈原的一場悲劇即將到來。B.面對熟睡的女兒,“屈原不覺一陣酸楚,熱淚把抓般地涌出,滾落”,這一細節生動地展示了他剛強背后也有一片柔情。C.本文中小媭、漁翁等人物的出現,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起到了串聯情節的線索作用和烘托人物的陪襯作用。D.在屈原投江的剎那,“一道耀眼的閃電蜿蜒長空”“山崩地裂”,作者極盡浪漫的筆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義。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對石鎖在亂草堆里已掩藏多日,說明屈原早就萌生了以死明志的想法。B.屈原對女兒編織了自己受友人之邀去遠方做主祭的謊言,實屬無奈之舉。C.屈原攀上懸崖面對深淵而立,一個剛正不阿、頂天立地的形象躍然紙上。D.“接”“抖”“戴”“掛”等動詞的使用,表現出屈原對過往政治生涯的眷戀。8.文中兩次寫到屈原“面向西北”的內容,分別表現了屈原怎樣的心理?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9.在你學過的《史記·屈原列傳》和本文中,屈原在投江之前,面對“老漁父”的問候和問詢,其表現有何不同?這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產生怎樣不同的效果?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C7.D8.①第一次面向西北,想象秦兵入侵下的楚國,戰火不斷,生靈涂炭,國破家亡的悲慘景象,為無力挽救國家的命運而感到痛心不已。②第二次面向西北,他行三拜九叩大禮,對國都與故土,既有對國都與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報國的決絕之情。9.①《屈原列傳》有漁父的詢問,也有屈原比較詳細的回答,一問一答;本文面對“漁翁”“老漁父”的問詢,他無力傾訴,只有動作神情的表現。②《屈原列傳》中詳細的回答,尤其是“彈冠”“振衣”的比喻,言為心聲,突出了屈原不愿與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潔和剛正不阿的正直品格;本文用動作神情表現他面對國破家亡現狀的沉痛、悲憤,以及將個人的榮辱生死置之度外的決絕形象。【解析】【導語】這篇文章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展示了屈原投江前的最后時刻,尤其是屈原與白馬的互動和對女兒的隱瞞,突顯了他的柔情與悲壯。文章通過小媭、漁翁等人物的穿插描寫,既豐富了情節,也烘托了屈原的高潔品格。最后的投江場景運用浪漫筆法,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體現了屈原忠誠于理想、以死明志的崇高精神。【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起到了串聯情節的線索作用”錯誤,本文的情節主要圍繞屈原投江前的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展開,線索是屈原的行動和思緒,并非小媭、漁翁等。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D.“表現出屈原對過往政治生涯的眷戀”錯誤。主要是為了展現屈原在投江前整理自己的衣冠,要以有尊嚴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統治者,并非表現對過往政治生涯的眷戀。故選D。【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第一次面向西北:屈原仿佛看到秦兵渡過漢水,長驅直入,楚國大地遍地烽火,四處狼煙,尸骨狼藉,血跡斑斑,以及洞庭湖上濁浪排空,玉筒山頭烏云滾滾等悲慘景象。這體現出他對國家命運的極度擔憂,為楚國即將面臨的亡國之災而痛心不已,他深知國家已危在旦夕,卻無力回天,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②第二次面向西北:屈原面向西北郢都、秭歸與樂平里的方向,行三拜九叩之大禮。此時他的心中既有對國都和故土深深的眷戀與不舍,畢竟那是他的家鄉和為之奮斗的國家;同時更有以死報國的決絕之情,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表達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侵略者的抗爭。【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在《史記·屈原列傳》中,漁父詢問屈原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屈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回答,如“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一問一答,有具體的言語交流。而在本文中,面對“漁翁”“老漁父”的問詢,屈原只是點了點頭、搖了搖手,嘴唇動了幾動,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更多的是動作神情的表現。②《屈原列傳》中屈原詳細的回答,通過“彈冠”“振衣”等比喻,生動地表明了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突出了他剛正不阿的正直品格,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屈原的內心世界和價值追求。而本文通過屈原的動作神情,如面對老漁父關于秦軍入侵的問詢,他咬咬牙,猛然勒韁繩、抽馬鞭,表現出他面對國破家亡現狀的沉痛和悲憤,以及將個人榮辱生死置之度外,堅定赴死的決絕形象,使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他當時的痛苦和毅然決然。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請兵曰:“今西域諸國,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于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以是效之,則蔥領可通,龜茲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間,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故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間也,兵可不費中國而糧食自足。且姑墨、溫宿二王,特為龜茲所置,既非其種,更相厭苦,其勢必有降者。若二國來降,則龜茲自破。愿下臣章,參考行事,誠有萬分,死復何恨!臣超區區,特蒙神靈,竊冀未便僵仆,目見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薦勛祖廟,布大喜于天下。”書奏,帝知其功可成,議欲給兵。平陵徐幹上疏,愿奮身佐超,帝以幹為假司馬,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超。(《資治通鑒·漢紀三十八》)材料二: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杰,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騫第以厚賂結外夷,雖足斷匈奴右臂,而浪糜金帛,重耗中華,雖曰有功,過亦甚矣。超但挈吏士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殺虜使,已見膽力;厥后執兜題,定疏勒,指揮任意,制敵如神,而于中夏材力,并不妄費,此非有大過人之才智,寧能及此?用夷攻夷,原攘夷之上策,但亦必才如班超,方足收功,否則平虜不足,啟釁有余。或謂超專以詐計御虜,故虜亦報以詐謀。詎知兵不厭詐,本諸古訓,況施諸戎狄間乎?厥后拔莎車,卻龜茲諸國,老成勝算,游刃有余,而西域乃為之膽落。蓋御虜之道,智略為先,兵力次之,不如是不足以挫彼兇橫也!超真一人杰矣哉!(蔡東藩《后漢演義》)材料三:班超之于西域,戲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禽則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蓋此諸國者,地狹而兵弱,主愚而民散,不必智且勇而制之有余也。萬里之外,孱弱之夷,茍且自王,實不能踰中國一亭長。其叛也不足以益匈奴之勢其服也不足以立中夏之威;而欺弱凌寡,以詫奇功,超不復有人之心,而今古稱之,不益動妄人以為妄乎?發穴而攻螻蛄,入沼而捕鰍鯈,曰:“智之奇勇之神也。”一有識者笑之久矣。(王夫之《讀通鑒論》)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叛也A不足B以益C匈奴之勢D其服也E不足F以立G中夏之威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胡夷,泛指外族人,其中“胡”指北方少數民族,“夷”指東方部族。文中偏指“胡”。B.效,證明,驗證。與《蘇武傳》“今得殺身自效”中的“效”字意思相同。C.“故虜亦報以詐謀”為倒裝句,與《伶官傳序》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句式一樣。D.卻,使……退卻,使動用法。與《過秦論》中“卻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卻”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班超在上疏請兵時,從龜茲“可伐”到“可禽”再到“自破”,層層深入地陳述了自己的理由,有理有據,真實可信。B.漢帝認為班超的計劃可以成功,準備派兵,正巧徐幹愿意幫助班超,于是讓他帶著一千個赦免的刑徒和自愿從軍的義士前往。C.蔡東藩認為張騫和班超都是一代人杰,但張騫只知道賄賂外族,浪費了西漢的大量物力,他的過大于功。D.王夫之在文章結尾使用喻證法,借“攻螻蟻”“捕鰍鯈”來論證班超并不是一個“奇智神勇”之人,形象生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詎知兵不厭詐,本諸古訓,況施諸戎狄間乎?(2)萬里之外,孱弱之夷,茍且自王,實不能踰中國一亭長。14.三則材料都寫到了班超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的歷史事件,用意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答案】10.ADE11.B12.C13.(1)哪里知道用兵并不嫌惡欺詐的作法,是源自古訓,何況在戎狄之間使用呢?(2)萬里之外的勢力弱小的部族,隨意地封稱自己為王,(他的勢力)實際上不能超過中原地區的一個亭長。14.①班超的用意是向漢帝說明自己對西域各國情況的熟悉。②蔡東藩意在證明班超的膽識。③王夫之意在說明班超深入西域實在是開玩笑,他并不是奇勇之士。【解析】【導語】這篇文言文閱讀材料通過三則不同的歷史記載和評論,展現了班超出使西域的歷史事件及其功績。材料一詳細描述了班超上疏請兵的過程及其策略,材料二通過蔡東藩的評價,強調了班超的智勇和功績,認為其功勞超過張騫。材料三則通過王夫之的評論,質疑班超的功績,認為其對弱小國家的征服并不值得稱道。整體上,文章通過多角度的評價,展現了班超在歷史上的復雜形象。【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它們反叛,也不足以增加匈奴的勢力,它們歸服,也不足以樹立中原的威望。“其叛也”,“其服也”,主謂結構;“也”,句末語氣詞,應在AE處斷開;“不足以益匈奴之勢”,“不足以立中夏之威”,結構相同,應D處斷開。故選ADE。【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文化常識和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對于異族的情況。B.“意思相同”錯誤。證明、驗證/效忠。句意:從這一點能夠證明。/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C.正確。都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故虜亦以詐謀報”/“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所以敵人也用欺詐的手段回報他。/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D.正確。句意:使龜茲等國退卻。/使匈奴退卻了七百多里。?故選B。【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他的過大于功”錯誤。由材料二“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皆一時人杰,不可多得。吾謂超之功尤出騫上,騫第以厚賂結外夷,雖足斷匈奴右臂,而浪糜金帛,重耗中華,雖曰有功,過亦甚矣”可知,意思是雖然說他有功,但過錯也確實很大,并沒有說“過大于功”。故選C。【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詎”,表示反問,哪里;“厭”,嫌惡;“詐”,欺詐的作法;“諸”,兼詞,之于。(2)“茍且”,隨意;“自王”,指自己稱王;“踰”,超過。【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于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可知,班超上疏請兵,提到自己之前與三十六名官吏士兵出使西域的艱難經歷。他以此為例,向漢帝展示了自己對西域各國情況的深入了解。班超通過描述自己與這些國家的交往和斗爭,以及他對這些國家政治、軍事、地理等方面的熟悉,來增強漢帝對他計劃的信心。他希望通過這些實例,讓漢帝明白他有能力平定西域,為漢朝開疆拓土。因此,班超的用意是向漢帝說明自己對西域各國情況的熟悉,以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資源。②由材料二“超但挈吏士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殺虜使,已見膽力”可知,蔡東藩通過敘述班超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并成功立下赫赫戰功的事跡,意在突出班超的膽識和智謀。蔡東藩認為,班超能夠在西域惡劣的環境下,以極少的兵力戰勝強大的敵人,這充分展示了他的勇氣和智慧。蔡東藩通過這一歷史事件,來證明班超不僅是一個有膽有識的將領,更是一個能夠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③在材料三中,王夫之對班超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的歷史事件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西域各國地狹兵弱、君主愚昧、百姓渙散,根本不需要班超這樣的“奇智神勇”之士去征服。王夫之認為班超的行為更像是欺負弱小、凌辱寡少,以此來夸耀自己的戰功。因此,他用“發穴而攻螻蛄,入沼而捕鰍鯈”這樣的比喻來形容班超的行為,意在說明班超深入西域實在是開玩笑,他并不是真正的奇勇之士。王夫之的這種看法,反映了他對班超行為的批判態度,以及對西域各國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參考譯文:材料一:班超想要完成平定西域的事業,上書請求用兵說:“如今西域各國,無不向往歸順漢朝,大國小國全都十分踴躍,不斷地進貢奉獻,唯獨焉耆和龜茲拒不服從。先前,我曾率領部下三十六人出使絕遠的異域,備受艱難困苦,到如今已有五年。對于異族的情況,我頗有了解。從這一點能夠證明,蔥嶺可以打通,龜茲可以討伐。如今應將龜茲派到漢朝做人質的王子白霸封為龜茲王,用步騎兵數百人護送,讓他同西域各國組成聯合部隊,數月到一年間便可奪取龜茲。利用夷狄去打夷狄,這是計策中最高明的計策!我看到莎車、疏勒的土地肥沃廣袤,牧草茂盛,牲畜成群,不象敦煌、鄯善一帶,用兵無須消耗中原物資,而糧秣卻自給自足。而且姑墨、溫宿兩國國王系由龜茲特別委任,他們與本國人既非同種,又相互厭惡敵對,迫于形勢,一定會有人投降。如果這兩國歸順了漢朝,那么龜茲便不攻自敗。請將我的奏章交付朝廷討論,作為決事的參考。真的有一點可行之處,死又有何遺憾!但微臣班超特別幸運地得到了神靈的保佑,我希望且不要倒下死去,愿親眼看到西域歸順,陛下舉起祝福萬年的酒觴,向祖廟祭告獻功,向天下宣布大喜。”奏書呈上,章帝知道這一事業可以成功,便召集群臣商議,準備給班超派兵。平陵人徐干上書朝廷,愿奮勇出征,做班超的助手。于是章帝將徐干任命為副司馬,率領免刑囚徒及志愿從軍的義勇,共一千人,到西域聽候班超指揮。材料二:西漢有張騫,東漢有班超,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杰出人物,非常難得。我認為班超的功績甚至超過了張騫。張騫主要是靠豐厚的財物結交外國,雖然足以切斷匈奴的右臂,但卻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布帛,嚴重消耗了中原的資源。雖然說他有功,但過錯也確實很大。而班超只帶著三十六名官吏和士兵,深入虎穴,焚燒敵營,斬殺敵使,已經顯示出了他的膽量和魄力;后來他擒獲兜題,平定疏勒,指揮自如,制敵如神,而且沒有在中原浪費人力物力,這如果不是有超凡的才智,怎么能做到呢?利用夷人攻打夷人,原本是抵御外夷的上策,但也必須要有像班超這樣的才能,才能成功,否則的話,平定外敵不夠,挑起事端倒有余。有人說班超專門用欺詐的手段對付敵人,所以敵人也用欺詐的手段回報他。哪里知道用兵并不嫌惡欺詐的作法,是源自古訓,何況在戎狄之間使用呢?后來班超攻拔莎車,使龜茲等國退卻,老練穩重,運籌帷幄,游刃有余,西域各國因此聞風喪膽。大概抵御外敵的方法,智謀是最重要的,兵力其次,不這樣做就不足以挫敗敵人的兇橫之氣!班超真是一個杰出的人物啊!材料三:班超在西域(的所作所為),就像兒戲罷了;憑借三十六個人就在各個國家橫行無忌,捉拿那些國君,想殺就殺,想擒就擒,從古至今沒有憑借奇異的智慧和神勇就能做到這樣事情的人。大概這些西域各國,地域狹小并且兵力薄弱,君主愚昧而且民眾離散,不必用智謀和勇武就能制服它們還綽綽有余。萬里之外的勢力弱小的部族,隨意地封稱自己為王,(他的勢力)實際上不能超過中原地區的一個亭長。它們反叛,也不足以增加匈奴的勢力,它們歸服,也不足以樹立中原的威望;然而(班超)欺侮弱小,來獲取奇功,班超不再有做人的良心,可是古今都艷羨稱贊他,這不是更加促使狂妄的人更加狂妄嗎?挖開洞穴去攻打螻蛄,進入泥沼去捕捉泥鰍,(卻)說:“智慧奇絕,神勇無比啊。”有見識的人嘲笑這種說法很久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蘇武李白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蘇武廟[唐朝]溫庭筠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①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備注〗①茂陵:漢武帝死后安葬的陵地,此處指漢武帝。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武》一詩中的七、八句“飲冰”“餐雪”的細節,感染力強,突出了蘇武貧賤不移的品質。B.《蘇武》一詩中的最后四句,寫蘇武歸漢時與李陵話別,他拉著李陵的衣角,彼此相看,滴淚成血。C.《蘇武廟》的首聯,“魂銷”一詞真切地寫出了蘇武在面對漢使時復雜的內心感受,富有表現力。D.《蘇武廟》的尾聯,寫蘇武歸漢后漢武帝已去世,“空”字淋漓盡致地表現蘇武不能封侯的無比遺憾之情。16.兩首詩都寫到了“雁”這一形象,試分析這一形象表達效果上的異同。【答案】15.D16.同:兩詩中的“雁”都蘊含鴻雁傳書、思歸故土的情懷。“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上林苑上空飛過的白雁帶來了蘇武的書信,表達了蘇武思念故國之情;“云邊雁斷胡月天”,雁來又去,表達了蘇武借鴻雁傳書而不得的苦痛心情。異:溫詩還通過“云邊斷雁”寫出了蘇武牧羊北海,環境之艱苦,內心之孤苦。【解析】【導語】李白的《蘇武》通過蘇武在匈奴的艱苦生活,表現其忠貞不屈的氣節。溫庭筠的《蘇武廟》則側重描寫蘇武歸漢后的遺憾,刻畫出蘇武忠誠卻長存遺憾的生命旅程。兩詩均利用“雁”象征思鄉之情,傳達哀愁和無奈。【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表現蘇武不能封侯的無比遺憾之情”錯誤。“空”字表現蘇武只能空自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抒發蘇武歸國后對漢武帝的追悼。故選D。【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相同點,李白的《蘇武》中,“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是說蘇武利用白色的大雁傳信息,大雁飛到了漢武帝的上林苑。“雁”是傳遞信息的象征,上林苑上空飛過的白雁帶來了蘇武的書信,表達了蘇武思念故國之情。溫庭筠的《蘇武廟》中,“云邊雁斷胡月天”,是說蘇武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孤苦悲涼。表達了蘇武借鴻雁傳書而不得的苦痛心情。可見,兩詩中的“雁”都象征蘇武的忠貞不屈和懷念故土的情感,都具有傳遞遠方信息和寄托思歸故土情懷的功能。不同點,溫庭筠的《蘇武廟》還通過“云邊斷雁”,描繪蘇武廟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每天希望鴻雁傳書于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表現寫出了蘇武牧羊北海,環境之艱苦,內心之孤苦。(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的《過秦論》中,戰國七雄為了對抗強大的秦國,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2)小麗觀看的某影視劇,有一個場景是士兵憤慨地磨刀擦槍,一起行動,這讓她不禁想到了《無衣》中描繪此種情景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3)“空”作副詞時有“徒然、白白地”等意思,唐宋詩歌中詩人常用“空”字營造出不一樣的意境,表達出別樣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合從締交相與為一(2)修我矛戟與子偕作(3)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長期以來,各種平臺的熱搜榜上內容魚龍混雜。流量為王不良觀念的影響,文藝作品在熱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決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質量所決定。有口碑,卻沒熱度;頻上熱搜,口碑卻“撲街”,這種奇怪的情況逐漸成了一種A的現象。近幾年,隨著重大主題創作的持續開展,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相繼被推了出來。涌現出了豫劇《焦裕祿》、話劇《谷文昌》、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人民群眾B的優秀作品,通過多種文藝形式展示,以小人物表現大變化,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從而增強人們的道德判斷力和國家榮譽感,不斷提高觀眾審美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成立100周年之際,網絡文藝作為文藝百花園中的后起之秀,青少年群體的精神家園,同樣為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隨著各項活動的持續開展,更多的文藝精品C,充分彰顯了文化自信。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后寫在下面。【答案】18.司空見慣喜聞樂見層出不窮19.在流量為王不良觀念的影響下,文藝作品在熱搜榜上的亮相基本取決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質量。或:在流量為王不良觀念的影響下,文藝作品在熱搜榜上的亮相基本由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質量所決定。【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此處是說這種奇怪的情況逐漸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可以用“司空見慣”。“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第二空,此處是說這些文藝作品因為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人民群眾很喜歡看,可以用“喜聞樂見”。“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第三空,根據前文所說隨著各項活動的持續開展,這樣的作品應是會接連不斷地出現,可以用“層出不窮”。“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兩處錯誤:成分殘缺,結構混亂,“流量為王不良觀念的影響,文藝作品……”中途易轍,前句主語是“影響”,沒有謂語和賓語,后句主語又換成了“文藝作品”,可改為“在流量為王不良觀念的影響下,文藝作品……”;結構混亂,“取決于明星的流量而不是作品的質量所決定”句式雜糅,可以將“取決于”改為“由”,或刪除“所決定”。(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運動是實現大腦逆齡的最為有效方法之一。_____①_____。與不運動的人相比,運動的人腦部的血流量實在大太多,充足的血流量有助于大腦更快速、高效地運轉,延緩認知衰退。人類大腦里的血管總長約400英里(大概643公里),要讓血液流入大腦血管網絡的深處,心臟必須強勁有力,動脈和靜脈必須在血液流經時暢通無阻。所以,增進心血管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運動,鍛煉心臟,把血管練成順暢、寬闊、快速的“高速公路”。增加大腦供血不需要去跑一場馬拉松。研究發現,老年女性每周步行幾次,每次30分鐘到50分鐘,3個月內腦血流量就能增加高達15%。而即便只有10天沒怎么運動,腦部血流量就會減少多達30%。改善腦部供血只需要多動一動就能做到,_____②_____,必須堅持特定形式的運動才行,首選跑步及其他持續性有氧活動。有氧運動可以促使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海馬區內新生神經元的數量增加到原來的2倍,甚至3倍。運動,能增加大腦供血,刺激神經生成,鍛煉身體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定期鍛煉還有助于增大海馬體,腦中的海馬體負責記憶和學習。_____③_____,大腦就越能更好地保留記憶并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增大海馬體還可以保護大腦,預防抑郁癥等情緒障礙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20.下列各句的引號用法與文中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B.當追捕的差役剛到寺門前,他就坐化了,還留下什么“何立從東來,我向西方去”的偈子。C.福臨路工房的兩千個左右的包身工人,隸屬在五十個以上的帶工頭手下,她們是順從地替帶工頭賺錢的“機器”。D.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連用了兩個“必須”,請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20.C21.①運動能增加腦部血流量②刺激神經生成則不同③海馬體越大22.兩個“必須”都是“一定”的意思,以強烈的語氣突出了血液要流入大腦血管深處,“心臟”“動脈”和“靜脈”應具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