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親戚關系,過去被認為是重要的社會聯結,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們以一種逃離的心態遠離傳統的親戚關系甚至“斷親”。這里所說的“斷親”一般理解為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與長輩之間日常的互動頻率降低,或者沒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絕對的割斷親戚關系。傳統社會中,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因為生產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總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們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更多以市場經濟為主。我們現在越來越處在逐漸富足的狀態,導致了每家每戶都有一種比較典型的“家庭獨立”的生存方式。包括發達的市場經濟、好的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我們不需要依賴傳統的親緣關系,來獲取我們的生存機會。另外,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快速變化導致了各種內卷。尤其是教育的內卷,使孩子的大量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和作業消耗掉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在“內卷化”的教育體系內生長生活,基本獨立于擴大化的家庭。這種內卷化的社會生長環境,對于青少年而言,休閑生活被極大地壓縮,社會交往特別是走親戚形態的交往更少。與此同時,青少年從小就以學習為主,從小就與學校朋輩同學的見面、交流、互動顯著增加,使得他們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學、朋友關系替換了親緣關系。而且,圍繞著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形成了一個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來的那些親戚關系逐漸拉遠。作為中國典型的互聯網“元世代”,00后在現實中越來越個體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徑的緊縮化。互聯網讓00后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實中的“人與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最近幾十年,中國產生了大規模的城市化和社會流動。這種社會流動造成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國外選擇工作和成家立業。這種居住地的遠距離分化,導致了表兄弟妹甚至親兄弟妹之間也沒法頻繁交往。盡管互聯網世代的青年呈現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獨立的個性和獨自生活的適應能力,“斷親”的社會環境、時代條件和家庭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但隨著00后的年齡增長,他們將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結婚帶來新的親戚關系,他們要不斷適應成年人的親戚網絡,也將喚起新的親緣。我把這個稱為“親緣喚醒”效應,只有親自體驗才能喚醒。這種心理也可以擴展到親緣關系或朋友關系認知層面,即有的年輕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緣、親緣與學緣、地緣同樣重要,或許更重要。還有一個變化是,由于國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來很多年輕人會有二孩、三孩,獨生子女的現狀會有很大變化。那么他們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會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這種回歸,當然不一定是完全復原,但某種親情喚醒的回歸效應應該是會出現的。(選自何國勝的《“斷親”青年:誰還在走親戚?》)材料二: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選自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節)材料三:缺乏變動的文化里,長幼之間發生了社會的差次,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這是血緣社會的基礎。血緣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親屬關系來決定。大體上說來,血緣社會是穩定的,缺乏變動;變動得大的社會,也就不易成為血緣社會。(選自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血緣與地緣》,有刪節)1.下列對“斷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斷親”是指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長輩之間徹底脫離親戚關系。B.“斷親”現象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心理意義上的,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C.“斷親”現象是現代社會暫時出現的,而“親緣喚醒”在以后必然出現。D.教育內卷嚴重壓榨年輕人親緣交往時間是年輕人“斷親”的最重要原因。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傳統中國社會存在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親屬關系,由于生活的富足,現代家庭越來越獨立,改變了原有的依賴關系。B.內卷化的教育體系,現代青少年用同學、朋友關系替代了親緣關系,導致與同學、朋友的交往增多。C.大規模的城市化和社會流動,人們可以變換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不易成為血緣社會。D.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決定著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3.依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互聯網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漸重要,其越發達普及,“斷親”現象就會越嚴重。B.現代社會出現的“斷親”現象會影響到材料二所說的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C.傳統社會未產生大規模“斷親”現象,與社會流動性差、城市欠發達有直接關聯。D.未來以血緣維系的社會關系不一定能完全復原,但血緣對維系社會穩定有重要作用。4.小金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頂,然后是幾個“朋友群”,其后是“家族群”。小田認為這體現了材料二中傳統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對此,你怎么看?請簡述你的理由5.“親緣喚醒”是解決當前“斷親”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請結合材料和現實生活,談談有哪些方法可以“喚醒”逐漸疏遠的親緣關系。【答案】1.B2.B3.A4.不能體現。材料二中所說的傳統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是以“己”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小金的三個微信群“工作群”“朋友群”“家族群”之間形成不了這種“以‘己’為中心”的“差序格局”。5.①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雙減”政策,使廣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時間與親戚交往。②年輕人應從網絡的虛擬世界中走出來,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與親戚交流。③珍視春節、清明等傳統節假日,利用這些節假日進行走親訪友、祭祀祖先等活動,增進親戚間感情。④社會、學校等各團體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揚有關家族、親緣交往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親人之間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解析】【導語】這三則材料分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斷親”現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影響。材料一從社會變遷、經濟獨立、教育內卷和互聯網發展等角度分析了這一現象的成因。材料二和三從文化、社會結構和血緣關系的視角,揭示了傳統中國社會的親緣關系模式及其穩定性。通過對比,反映出社會流動性增大和個體化趨勢對傳統親緣關系的挑戰和改變。【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徹底脫離親戚關系”錯誤,由材料一第一段“一般理解為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與長輩之間日常的互動頻率降低,或者沒有交往”可知,“斷親”只是關系疏遠,而不是“徹底”斷絕關系。C.“必然出現”錯誤,由材料一第六段“結婚帶來新的親戚關系,他們要不斷適應成年人的親戚網絡,也將喚起新的親緣”及第七段“但某種親情喚醒的回歸效應應該是會出現的”可知,“親緣喚醒”是一種可能,而非“必然”。D.“最重要原因”錯誤,由材料一第二段“包括發達的市場經濟、好的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我們不需要依賴傳統的親緣關系,來獲取我們的生存機會”,第三段“另外,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快速變化導致了各種內卷……”可知,文中談了幾個原因,但沒有談到“主要原因”是什么。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的能力。B.“現代青少年用同學、朋友關系替代了親緣關系,導致與同學、朋友交往增多”錯誤,由材料一第三段“青少年從小就以學習為主,從小就與學校朋輩同學的見面、交流、互動顯著增加,使得他們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學、朋友關系替換了親緣關系”可知,因果關系顛倒。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A.“其越發達普及,‘斷親’現象就會越嚴重”錯誤,由原文第四段“互聯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可知,互聯網帶來的“斷親”影響,根本原因還是年輕人的“交往惰性”,第六段也強調了“盡管互聯網世代的青年呈現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獨立的個性和獨自生活的適應能力,‘斷親’的社會環境、時代條件和家庭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但隨著00后世代的年齡增長,……,也將喚起新的親緣”可知,“越發達”“越嚴重”的推斷不成立。故選A。【4題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分析運用文中信息對的能力。答題時,先明確觀點:不能體現。再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材料二中傳統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是:以“己”為中心,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這一點由材料二第二段的內容可以概括。再由材料二的出處“選自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差序格局》”可提煉概念或者說是定義:“差序格局”。微信中的各種群,“工作群”不屬于“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頂,然后是幾個“朋友群”,反映了親情的淡化,親戚關系已經不是重要的社會聯結,不能體現材料二的觀點。其后是“家族群”,“家族群”也不是以“己”為中心,不能體現材料二觀點。【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中心意思,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尤其是教育的內卷,使孩子的大量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和作業消耗掉了”“與此同時,青少年從小就以學習為主,從小就與學校朋輩同學的見面、交流、互動顯著增加,使得他們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學、朋友關系替換了親緣關系。而且,圍繞著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形成了一個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來的那些親戚關系逐漸拉遠”,可以看出因為教育問題導致親情疏遠,對策就是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從教育內卷中走出來,使青少年有更多時間進行親情交流。②材料一“互聯網讓00后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實中的‘人與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由此可以得出年輕人應從網絡的虛擬世界中走出來,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與親戚交流;③材料一“這種社會流動造成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國外選擇工作和成家立業。這種居住地的遠距離分化,導致了表兄弟妹甚至親兄弟妹之間也沒法頻繁交往”,由此可以得出,人們要珍視春節、清明等傳統節假日,利用這些節假日進行走親訪友、祭祀祖先等活動,增進親戚間感情。④材料一“尤其是教育的內卷,使孩子的大量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和作業消耗掉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在‘內卷化’的教育體系內生長生活,基本獨立于擴大化的家庭”“00后在現實中越來越個體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徑的緊縮化。互聯網讓00后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實中的‘人與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由此可以得出,從整個社會氛圍來看,上至國家,下至街道社區、學校等機構都要重視親情宣傳教育,大力宣揚有關家族、親緣交往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親情氛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視親族關系。(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我喜歡回到故鄉。因為在這里,我的眼睛、心靈與雙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處。我通常選擇黃昏的時候去散步。去的時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壩,或沿著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壩上行走,就會遇見趕著羊群歸家的老漢,那些羊在堤壩的慢坡上邊走邊啃噬青草,仍是不忍歸欄的樣子,我還常看見一個放鴨歸來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鴨子,是由兩只大白鵝高昂著脖子,很驕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眾多的黑鴨子,則低眉順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壩,我更喜歡沿著河岸漫步,我喜歡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陽最美的落腳點,就是河面了。進了水中的夕陽比夕陽本身還要輝煌。當然,水中還有山巒和河柳的投影。讓人覺得水面就是一幅畫,點染著畫面的,有夕陽、樹木、云朵和微風。微風是通過水波來渲染畫面的,微風吹皺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順勢將河面的夕陽、云朵和樹木的投影給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間剝離,有了立體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現代派的名畫。在書房工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巒就映入眼簾了。都說青山悅目,其實沉積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悅目的,看上去像一只只來自天庭的白象。當然,從窗口還可以盡情地觀察飛來飛去的云。云不僅形態變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變的。剛才看著還是鉛灰的一團濃云,它飄著飄著,就分裂成幾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變得瑩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張白紙的話,云彩就是潑向這里的墨了。這墨有時濃重,有時淺淡,可見云彩在作畫的時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無論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會關掉臥室的燈,將窗簾拉開,躺在床上賞月。月光透過窗欞漫進屋子,將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灑浴著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覺。那天濃云密布,白天的時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開始,初冬的第一場小雪悄然降臨了。看著雪花如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我以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見了。然而到了七時許,月亮忽然在東方的云層中露出幾道亮光,似乎在為它午夜的隆重出場做著昭示。八點多,云層薄了,在云中滾來滾去的月亮會在剎那間一露真容。九點多,由西南而飛向東北方向的龐大云層就像百萬大軍一樣越過銀河,絕大部分消失了蹤影,月亮完滿地現身了。也許是經過了白天雨與雪的洗禮,它明凈清澈極了。我躺在床上,看著它,沐浴著它那絲綢一樣的光芒,感覺好時光在輕輕敲著我的額頭,心里有一種極其溫存和幸福的感覺。過了一會兒,又一批云彩出現了,不過那是一片極薄的云,它們似乎是專為月亮準備的彩衣,因為它們簇擁著月亮的時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將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暈。彩云一團連著一團地出現,此時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蜜橙,讓人覺得它蕩漾出的清輝,是洋溢著濃郁的甜香氣的。午夜時分,云彩全然不見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還要碧藍。這樣一輪經歷了風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實在是難得一遇。看過了這樣一輪月亮,那個夜晚的夢中就都是光明了。我還記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愛人應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飯,我們沒乘車從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壩,繞著小城趟行而去。那天下著雪,落雪的天氣通常是比較溫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體抵擋了寒流。堤壩上一個行人都沒有,只有我們倆,手挽著手,踏著雪無言地走著。山巒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而堤壩下河流也已隱遁了蹤跡,被冰雪覆蓋了。河岸的柳樹和青楊,在飛雪中看上去影影綽綽的,天與地顯得如此的蒼茫,又如此的親切。走著走著,我忽然落下了眼淚,明明知道過年落淚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樣無與倫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傷感情緒。三個月后,愛人別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鄉時,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壩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時我恍然明白,那天為何會流淚,因為天與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將別你而去,你將被這亙古的蒼涼永遠環繞著!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與青楊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靈都有可棲息的地方,我的筆也在最動情的觸點。所以我仍然喜歡在黃昏時漫步,喜歡看水中的落日,喜歡看風中的落葉,喜歡看雪中的山巒。我不懼怕蒼老,因為我愿意青絲變成白發的時候,月光會與我的發絲相融為一體。讓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還是白發;讓我分不清生長在我頭上的,是白發呢還是月光。幾天前的一個夜晚,我做了一個有關大雪的夢。我獨自來到了一個白雪紛飛的地方,到處是房屋,但道路上一個行人也看不見,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臉,那么的涼爽,那么的滋潤,那么的親切。夢醒之時,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憶起一年之中,不論什么季節,我都要做關于雪花的夢,哪怕窗外是一派鳥語花香。看來環繞著我的,注定是一個清涼而又憂傷、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動,迫切地想在白紙上寫下一行字。我伸手去開床頭的燈,沒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時停電了。我便打開手機,借著它微弱的光亮,抓過一支筆,在一張打字紙上把那句最能表達我思想和情感的話寫了出來,然后又回到床上,繼續我的夢。那句話是:我的世界下雪了。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說故鄉是“理想的漫步之處”,表明故鄉的山水風情對“我”而言,是思想與情感的慰藉。B.“雪”,既有輕盈飄逸的柔美,又有厚重沉穩的力量。雪覆蓋大地,將萬物融為一體,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C.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它通過對雪的描繪與表達,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啟迪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D.文章描繪了一個冷峻難行的生活世界,啟示人們深刻認識生活的意義,激發內心深處的勇氣和力量。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運用雪這一意象表達人生的種種復雜感情,作者的情感變化圍繞“雪”來展開。B.文章結構上獨具匠心,通過并列展開的方式行文,將讀者引入一個美妙的文學世界。C.文章語言文字細膩而富有詩意。對雪的形態、顏色、聲音等的描繪具體生動形象。D.在文章的結尾部分,遲子建通過對雪的升華,將全文的主題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8.請分別寫出文中畫波浪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1)大白鵝高昂著脖子,很驕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眾多的黑鴨子,則低眉順眼地跟在后面。(2)看著雪花如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我以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見了。9.簡析最后兩段的表達效果。【答案】6.D7.B8.(1)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鵝和鴨走路時的姿態,突出故鄉田園生活的諧趣與美好。(2)比喻,生動描繪出雪花輕盈搖曳的情態,營造了一種美好的意境。9.①照應標題,首尾圓合,結構嚴謹。②運用冒號,起到提示下文和強調作用。突出“我的世界下雪了”這一文眼;運用省略號結尾,表示語意未盡,余味悠長,達到留白效果,吸引讀者思考。③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下雪的世界是作者夢境中那個憂傷、浪漫而又寒冷夜晚。寄托甜蜜幸福的記憶,和接受不幸,繼續積極面對生活的思考。【解析】【導語】遲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的風景,將自然景象與內心情感巧妙結合,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優美的文字中,作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文章中的雪意象既象征生命的輕盈與沉重,又蘊含著作者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留戀與傷感。整篇文字充滿詩意,帶給讀者深刻的情感共鳴。【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文章描繪了一個冷峻難行的生活世界”錯誤。文中更多展現的是故鄉的美好以及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如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對往昔美好情感的懷念等,世界不是“冷峻難行”,應為“充滿溫情和希望”。故選D。【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通過并列展開的方式行文”錯誤。文章以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變化為線索,如從日常在故鄉的漫步、賞月,到回憶與愛人的過往,再到做關于雪的夢等,層層推進;不是“并列式”。故選B。【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重要句子的修辭手法及作用的能力。(1)擬人,“驕傲”“低眉順眼”將大白鵝和黑鴨子賦予了人的神態和情感。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大白鵝和黑鴨子走路時的不同姿態,使畫面富有情趣,突出故鄉田園生活的諧趣與美好,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故鄉這種田園場景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喜愛之情。(2)比喻,將雪花比作蝴蝶。形象地寫出雪花在空中輕盈搖曳飛舞的姿態,營造出一種優美、靈動的氛圍,表達出作者對雪花的喜愛之情,同時也為下文對夜晚月亮的描寫做鋪墊。【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表達效果的能力。①最后兩段寫“我的世界下雪了”,照應文章標題,這種首尾的呼應,使文章在結構上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讓文章的各個部分緊密相連,從對故鄉日常景色的描寫,到人生經歷的敘述,再到情感的抒發,都圍繞著“我的世界下雪了”這一核心展開,結構嚴謹。②“那句話是:我的世界下雪了”運用冒號,起到承上啟下和強調作用,突出“我的世界下雪了”這一文眼,使“雪”這一意象在此處得到升華,不再僅僅是自然景象,更象征著作者內心那個清涼、憂傷又浪漫、寒冷的世界;“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運用省略號,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句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讓讀者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同時,也能結合自身經歷對生活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索,言有盡而意無窮,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③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第一次下雪的世界是作者夢境中那個憂傷、浪漫而又寒冷的夜晚,讓作者回想起與愛人共度的時光,既包含了對愛人離去的憂傷;又親切滋潤,有著甜蜜的幸福回憶。最后一段下雪的世界是作者人生境遇的體現,雖然年歲老去,過往的幸福時光也隨雪花慢慢融化,但仍然要積極坦然地面對生活。最后兩段重復強調“我的世界下雪了”,將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情感更加濃郁且深沉。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羌豪迷吾復與諸種寇金城塞,張紆遣從事河內司馬防與戰于木乘谷。迷吾兵敗走,因譯使欲降,紆納之。迷吾將人眾詣臨羌,紆設兵大會,施毒酒中,伏兵殺其酋豪八百余人,斬迷吾頭以祭傅育冢,復放兵擊其余眾,斬獲數千人。吾子迷唐,與諸種解仇,結婚交質,據大、小榆谷以叛。種眾熾盛,張紆不能制。公卿舉故張掖太守鄧訓代張紆為護羌校尉。迷唐率兵萬騎來至塞下,未敢攻訓,先欲脅小月氏胡。訓擁衛小月氏胡,令不得戰。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不宜禁護。訓曰:“張紆失信,眾羌大動,涼州吏民,命縣絲發。原諸胡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追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遂令開城及所居園門,悉驅群胡妻子內之,嚴兵守衛。羌掠無所得,又不敢逼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斗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是得父母也!”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訓遂撫養教諭,小大莫不感悅。于是賞賂諸羌種,使相招誘,迷唐叔父號吾將其種人八百戶來降。訓因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于寫谷,破之。迷唐乃去大、小榆,居頗巖谷,眾悉離散。(選自《資治通鑒》)材料二:不測之恩威無常經,謀略之士所務也,謂足以震人于非所期而莫敢不服。雖然,豈足恃哉?張紆守隴西,羌人反,其酋號吾首亂入寇,追而生得之,紆釋之遣歸。已而迷吾寇金城塞,紆與戰,敗之。迷吾將人眾詣臨羌納降,紆以毒酒殺之。戰而獲,則釋之;降而來,則殺之。紆以是為不測之恩威也。于是而羌禍之延于秦隴者幾百年而后定一生一殺不可測者如是也彼將何據以為順逆之從哉?戰而禽,禽而釋,何憚乎不戰;勝可以逞,敗猶可以生也。降而來,來而殺,何利乎降;降而必死,不如戰而得生,其不決計相尋于死斗者鮮矣。故恩威者,必有準者也,在己可白,而在物可信也。感其恩者不渝,畏其威者不可犯,乃以服天下而莫敢不服。尚勿輕言不測哉!(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于是而羌禍之延于秦隴者A幾百年B而后定C一生一殺D不可測者E如是也F彼將何據G以為順逆之從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眾”與《師說》中“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的“眾”意思不同。B.“解”與上一段“與諸種解仇”的“解”意思相同。C.“已而”與《勸學》中“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的“須臾”意思相近。D.“舉”與《赤壁賦》中“舉酒屬客”的“舉”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迷吾在聯合其他著人部落進攻金城塞失敗之后,主動向張紆請降,卻被張紆設計毒殺;其子迷唐與其他部落和解,繼續反叛,使張紆無計可施。B.鄧訓對少數民族使用懷柔政策,他庇護小月氏胡人,對他們進行安撫教化,使得胡人心悅誠服;他又趁機懸賞招降羌族各部落,最終打敗迷唐。C.王夫之認為,張紆打敗反叛朝廷的羌人首領號吾并活捉了他,卻把他釋放遣歸原籍,這有可能讓他們繼續交戰,勝了可以逞強,敗還可以生還。D.王夫之認為,恩威不能過于隨意,要表明己方的堅決態度,在相信對方是講誠信的基礎上,施行的恩義要讓對方感動,施行的威力要讓對方害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因其追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2)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是得父母也!14.材料一中鄧訓和材料二中王夫之對張紆毒殺迷吾的做法都進行了否定,但角度不同,請簡要說明。【答案】10.CDF11.B12.D13.(1)現在乘胡人受到逼迫的機會,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希望將來能為我所用。(2)如今鄧使君卻用恩德信義對待我們,開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如同得到了父母的庇護!14.①鄧訓是從要講誠信的角度,批評張紆失信,導致羌人各部落群起反叛,讓涼州官民處于危險之中。②王夫之是從恩威要有標準的角度,批評張紆沒有原則,隨意處置投降歸順的人。【解析】【導語】材料描述了羌豪迷吾與漢朝官員張紆、鄧訓的互動,以及王夫之對此的評論。張紆因不測恩威導致羌族長期禍亂,而鄧訓用德感化安撫少數民族,取得了相對的和平。王夫之在材料二中強調恩威必須有準則,不能隨意。他批評張紆的不合常理行為認為恩威須合乎理,才能真正控制局勢。通過這些論點,文章闡述了古代恩威施行的關鍵重要性。【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結果使羌人在秦、隴地區的混亂持續了幾百年之久,而后才得以平定。張紆的這一生一殺,是如此不可測度,羌人們又將根據什么來判斷要順從還是叛逆呢?“定”的主語為“羌禍”,中間不斷開,其后C處斷開;“不可測者”做主語,“如是也”做謂語和賓語,故主語前D處和句末語氣詞“也”后F處斷開。故選CDF。【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眾多/一般人。句意:于是迷吾率領部眾到臨羌歸附。/現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B.錯誤。撤退/和解、解除。句意:便撤退離去。/與其他部落解除了仇怨。C.正確。不久,片刻,一會兒。句意:不久,又有一個叫迷吾的羌人首領進犯金城塞。/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D.正確。推舉/舉起。句意:公卿推舉前張掖太守鄧訓接替張紆任護羌校尉。/舉起酒杯勸客人喝酒。故選B【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D.“在相信對方是講誠信的基礎之上”錯誤。文中說“而在物可信也”,即對于對方來說是可信的,并非“在相信對方是講誠信的基礎之上”。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趁機;“懷”,安撫;“庶”,希望。(2)“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今鄧使君以恩信待我”;“內”,通“納”,收容;“妻子”,妻子和孩子。【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材料觀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張紆失信,眾羌大動,涼州吏民,命縣絲發”可知,鄧訓認為張紆是因為沒有誠信,才致使羌人各部落群起反叛,涼州官民的性命,就像懸在一根發絲上那樣危險。②由原文“迷吾將人眾詣臨羌納降,紆以毒酒殺之”和“紆以是為不測之恩威也”可知,王夫之認為張紆的賞罰沒有標準,做事情毫無原則操守,對待投降的俘虜隨意處置,不符合其“恩威者,必有準者也”的觀點。參考譯文:材料一:羌人首領迷吾再次聯合其他羌人部落進攻金城塞。張紆派從事河內人司馬防在木乘谷迎戰。迷吾戰敗退卻,于是派翻譯充當使者向漢軍請降,被張紆接受。于是迷吾率領部眾到臨羌歸附。張紆嚴陣以待,大張筵席,將毒藥下在酒中,用伏兵殺死羌軍首領八百余人,并斬下迷吾的人頭,用來祭祀傅育的陵墓。他還發兵攻打迷吾的余部,斬殺俘獲數千人。然而迷吾的兒子迷唐,與其他部落解除了仇怨,他們互相通婚,交換人質,據守在大、小榆谷反叛。這些人數量眾多,實力強盛,張紆無法制服。公卿推舉前張掖太守鄧訓接替張紆任護羌校尉。迷唐率領一萬騎兵,逼近邊塞,但沒有敢進攻鄧訓,而準備先脅迫小月氏胡人臣服。由于鄧訓的庇護,迷唐未能與小月氏胡人交戰。議論此事的官員一致認為,羌人和胡人互相攻擊,是對漢朝有利的事情,不應采取制止和庇護的策略。鄧訓說:“由于張紆失信,致使羌人各部落群起反叛,涼州官民的性命,就像懸在一根發絲上那樣危險。推究胡人所以難與漢朝同心的原因,全都是因為我們的恩德信義不厚。現在乘胡人受到逼迫的機會,以恩德相待,希望將來能為我所用。”于是下令打開城門和他所居住的護羌校尉府后園大門,將胡人的妻子兒女全部驅趕接納入內,派兵嚴密守衛。羌兵搶掠沒有收獲,又不敢對小月氏胡人各部落進行逼迫,便撤退離去。因此,湟中地區的胡人部族都說:“漢朝官吏總是要我們相斗,而如今鄧使君卻用恩德信義對待我們,開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如同得到了父母的庇護!”他們全都十分歡喜,向鄧訓叩頭說:“我們一切聽從您的命令!”鄧訓便進行安撫教化,胡人老少無不心悅誠服。于是鄧訓又懸賞招降羌族各部落,讓已降的羌人引誘其他羌人前來歸順。迷唐的叔父號吾率領本部落羌人八百戶前來依附漢朝。于是,鄧訓征調湟中地區的漢人、胡人、羌人部隊四千人出塞,在寫谷襲擊迷唐,將他打敗。于是迷唐撤離大、小榆谷,移居到頗巖谷,部眾全部離散。材料二:不可測度的恩威沒有固定的原則,這是謀略之士所從事的事,他們稱這樣可以因為出乎預料之外而使人感到震動,從而沒有敢不服的人。盡管如此,難道這種不測的恩鼠就足以憑恃嗎?張紆鎮守隴西,當地的羌人反叛朝廷,他們的首領叫號吾,首先率軍入侵隴西,張紆緊急追捕,生擒了號吾,并把他釋放遣歸原籍。不久,又有一個叫迷吾的羌人首領進犯金城塞,張紆與其交戰,大敗迷吾。迷吾不得已就率眾到臨羌請求投降,張紆卻用毒酒毒殺了他。交戰以后擒獲的人,就釋放他們;投降歸順的人,就殺掉他們;張紆就把這當作是不可測度的恩威。結果使羌人在秦、隴地區的混亂持續了幾百年之久,而后才得以平定。張紆的這一生一殺,是如此不可測度,羌人們又將根據什么來判斷要順從還是叛逆呢?交戰之后被擒獲,擒獲之后被釋放,有什么可忌憚而不繼續交戰呢?勝利了可以逞強,失敗了還可以生還。投降歸順的人,只要來就殺掉,投降又有什么好處呢?投降了就一定得死,不如戰斗下去還可以得生。其結果是很少有人不決心死戰到底。所以恩威,一定要有一個標準,對于自己來說可以表白心跡,對于對方來說是可信的。被其恩義所感動的人就會堅持不渝,畏懼其威力的人也不敢侵犯,這才可以使天下服從,而沒有人敢不服從。所以還是不要輕易說什么深不可測呀!(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感遇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開頭以“葳蕤”點出蘭草迎春勃發之態,用“皎潔”表現出秋桂清雅的特征。B.“欣欣”二句,言春、秋之所以被人稱為美好的季節,正是由于蘭桂的欣欣生意。C.詩歌托物言志,語言雅正沉郁,明白曉暢,體含風騷,古樸簡約,寄托遙深。D.詩人執政有年,晚遭讒毀,此詩強調自我進修,詩中自明窮通得失,不變初衷。16.屈原《離騷》有云:“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意思是“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確實是美好的”。全詩化用其意,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答案】15.C16.①本詩寫了兩種植物,春蘭、秋桂,贊美它們高雅、芬芳,人們對它們心生喜悅,托物言志,表達自己對高潔品質的追求。②詩歌尾聯寫蘭桂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的本分,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解析】【導語】這首詩通過描繪蘭桂的自然生機,抒發了對世人理解的不求。詩人托物言志,表現了在困境中仍堅守本心的高潔情懷,語言簡練典雅,融入濃厚哲思。結尾蘊含了不依附人取悅而獨自美麗的自尊和清高。【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語言雅正沉郁”錯誤。這首詩語言清新自然,以質樸的語言描繪蘭桂的美好,通過對蘭桂的歌詠,自然而然地傳達出詩人的情志,并非“沉郁”風格。“沉郁”一般形容作品情感深沉、憂思郁結,如杜甫的一些詩歌。而此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托物言志,表達對自身高潔品質的堅守。故選C。【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詩的開篇描繪了“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春蘭在春天枝葉繁茂,秋桂在秋天純凈潔白,詩人用這兩種植物象征高雅、芬芳的品質。“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表明人們對蘭桂的美好心生喜愛,詩人借此托物言志,以蘭桂自比,表達自己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如同蘭桂般美好,不隨波逐流。這與屈原詩句中“茍余情其信芳”所表達的只要自己本心美好,不在乎他人是否了解,有著相似的對美好品質的執著追求。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桂的蓬勃生長、散發芬芳,是它們自身的本性使然,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詩人以此作比,說明賢人君子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的提升,他們修身進德只是盡自己的本分,就像蘭桂遵循自然本性生長一樣,并非為了獲取外界的贊譽、提拔,從而謀求富貴利達。這與屈原詩句“不吾知其亦已兮”所表達的不被人了解也無妨的心境一致,都體現了堅守本心,不以外物為轉移的高尚情操。(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兩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見仙境消失不見,詩人從夢境回到現實。(2)《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______,______”,是用心專一的緣故。(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國之思的景象;而“______”則是作者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答案】(1)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3)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初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最近鄭州的一群大學生可是火了一把,他們竟然騎著共享單車“夜襲”開封!后來報道出來第一位女生“夜襲開封”的原因,竟然是6月18日四個女大學生想吃正宗的灌湯包,四人A,決定夜騎開封!這勇氣,這決心,簡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四位女生的壯舉在網上曝光后,(①),大家紛紛表示:她們都能做到,我們憑什么不能?于是,一場B的夜騎開封行動就這樣拉開了序幕。隨著加入隊伍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開封文旅部門(②):歡迎大家前來,并且清明上河園和萬歲山景區,凌晨開園,騎行免票,免費游玩,歡迎大家到來!這一消息無疑給這場青春狂歡注入了更多的動力。看著數千名大學生在開封的街頭巷尾騎行、歡笑,我們真是感慨萬分。這就是青春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③)!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答案】18.A.一拍即合B.轟轟烈烈19.①瞬間引發了無數大學生(或“大家”也可)的共鳴②也及時作出了回應③什么是真正的青春活力【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語境說的是四個女大學生都想吃正宗的灌湯包,于是四人意見一致,一起夜騎開封,故選用“一拍即合”。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節奏;比喻雙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系,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B處,結合語境中“大家紛紛表示:她們都能做到,我們憑什么不能”分析,此處強調這場夜騎開封行動聲勢浩大,故選用“轟轟烈烈”。轟轟烈烈: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①處,根據后句“大家紛紛表示:她們都能做到,我們憑什么不能?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夜騎開封行動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可知,此處是說四個女大學生夜騎開封是事情一時間引發很多大學生的響應,故補寫內容為“瞬間引發了無數大學生(或“大家”也可)的共鳴”。第②空,根據后句“歡迎大家前來,并且清明上河園和萬歲山景區,凌晨開園,騎行免票,免費游玩,歡迎大家到來”可知,此處是說隨著加入隊伍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開封文旅部門立即采取很多措施來回應,故補寫內容為“也及時作出了回應”。第③空,結合前句“數千名大學生在開封的街頭巷尾騎行、歡笑……這就是青春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分析,此處是說大學生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活力青春的樣子,故補寫內容為“什么是真正的青春活力”。(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考試打破了我家以往的氣氛,全家仿佛都緊張地、全神貫注地進入了一種角色,走路,踮起腳尖;說話,打起手勢;房間黑安靜得像沒有人。直到每天中午安然放學回家后,我們三人才不由自主地迎上去,歡騰一陣。“今天怎么樣?題難不難?”“有偏題、怪題嗎?”“檢查得仔細嗎?看沒看錯題?”安然拿起筷子,敲敲剛擺上飯桌的飯碗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要大聲喧嘩,按次序提問。”然后把書包往椅子上一摔,就在飯桌前坐了下來。那神色已經告訴我們她考試的結果了。于是我趕緊給她盛飯,爸爸把好菜換到她面前,媽媽也動了感情,早把菜夾到安然碗里了。安然端起碗開始大口吃飯,我們卻像忘記擺在眼前的飯碗了。當她再也忍不住時,才舉著筷子,回答我們剛才的提問:“……我看看表,離交卷還有十五分鐘,就開始從頭到尾檢查卷子。哎呀,不好!漏了一道大題!做完這道大題,起碼得用二十分鐘。怎么辦?我毫不猶豫,連想連答,寫得飛快,終于答完了。就在這時,壞啦!”她忽然停住不說了。“怎么了?”媽媽先表現出恐慌,嘴一下張成“O”形。“看把你嚇的!”安然接著說,“怎么也沒怎么,鈴響了。”“作文呢?”媽媽又問。“唉,你這問題太……不合時宜。作文是活的,我怎么對得出來?那句話怎么說:‘世界上沒有兩滴相同的水。’”安然說。“媽媽問的是作文題目。”我趕緊替媽媽解釋著,其實未必。“是啊,當然是問作文題目。”媽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