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課標要求】1.了解古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2.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新課導入陜西出土二枚羅馬金幣和一枚波斯銀幣羅馬的凱撒大帝(中國西漢時期)曾穿著絲綢長袍去看戲,引起全場的欽羨,觀眾都在觀賞這件華美的長袍。經考證,當時凱撒穿的絲袍材料來自中國長安。中外文明之間存在著一條貿易之路……絲綢之路基礎感知1.概念:(1)狹義的絲路:一般指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歐亞大陸的商路。后人在這條商路上發現了大量絲綢遺存,因此將它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廣義的絲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路線的總稱。包括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等。古代的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單一的交通線,而是由多條交通道路構成的交通網絡。(

)思維提升√齊聲閱讀1目1段,將需要填空的內容勾畫在課本上,并將標藍的內容補充到課本上。絲綢之路基礎感知2.開通的標志性事件:張騫通西域(1)過程:齊聲閱讀課本1目3段時間目的結果/意義

公元前

138年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了解到西域的風土人情,提供寶貴資料公元前119年訪問西域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聯系,發展和中亞各國友好關系;促進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將下列需要填空的內容勾畫在課本上,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概況補充到課本上。材料:建元三年漢武帝欲聯絡西域大月氏夾擊匈奴,募人出使大月氏,張騫應募出使。……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流暢,貿易大盛。后來印度佛教輸入,就是取到西域的。張騫是西漢開辟西域交通的第一個使者,他的勇敢、堅忍的品質為后人所傳頌。——摘編自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中國古代史》絲綢之路小組討論2.開通的標志性事件:張騫通西域(2)影響:結合下列材料,自主思考張騫通西域的影響(政治、經濟、外交、文化)。①政治:a.加強對西部邊疆地區管理

b.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②經濟:a.促進物種的交流

b.有利于邊疆開發和經濟發展。③外交:a.促進絲綢之路暢通,是絲綢之路發展史的標志性事件b.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④文化:鑿空和絲路精神,成為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歷史象征。絲綢之路思維提升2.開通的標志性事件:張騫通西域(3)結合P49思考點,如何理解張騫通西域稱為“鑿空”這種說法?①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在張騫通西域之前雖已存在,但沒有形成比較固定的路線,而且斷斷續續,不大為世人所知。因此司馬遷等中國古代學者將張騫通西域視為開辟道路的創舉,稱其為“鑿空”。②張騫通西域是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其前后的絲綢之路交通和貿易,無論在規模、穩定性還是影響力等方面,確實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鑿空”的提法,也有一定道理。絲綢之路思維提升1.張騫出使西域返回后,西漢設置河西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直接交通,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權。(

)2.張騫出使西域,建立了漢朝與歐美的聯系,開辟了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3.小本17題☆4.結合小本17題,分析課本P50《張騫出使西域》圖片的史料價值。××絲綢之路基礎感知3.發展歷程:·絲綢之路興起于西漢,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時期再度興盛起來;·兩宋時期的陸上絲綢之路萎縮,但海上絲綢之路卻呈現繁榮景象;·元朝,陸上絲綢之路再度興起;·明清時期,絲綢之路日益衰落。絲綢之路思維提升3.發展歷程:(1)兩漢時期的陸上絲路走向興盛的原因:首先是中央集權政治推動。封建社會能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王朝,使國家得以統一,……是開展貿易的重要政治前提與保證。其次,互惠性的經濟利益驅動。西域的開通固有聯合外力牽制匈奴的本意,但經濟原因是原始的,是人們生活交往的必須,對域外文明而言也有同樣的需要……再次,國內交通設施的完善與延伸。絲綢之路的開通與國內交通的發展密切相關……當然,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動因是多方面的,宗教的力量、文化的相互聯系,語言的傳播都會加強相互的聯系與往來。

——摘編自傅夢孜《對古代絲綢之路源起、演變的再考察》①政治:國家的統一,政局的穩定;②經濟:兩漢經濟發展、絲織業發達;漢朝與各國互惠性的經濟利益驅動;③軍事:聯合外力牽制匈奴的本意及日后反擊匈奴取得重大勝利④外交:和平友好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⑤個人貢獻:

a.張騫出使西域,大大推進了絲綢之路的暢通b.絲路沿線的國際參與,中外商人的作用等。絲綢之路思維提升3.發展歷程:(2)隋唐時期“絲綢之路”達到鼎盛的原因:①政治:②經濟:③文化:④外交:⑤交通:國家統一,政治穩定,疆域廣闊;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文化繁榮,兼收并蓄;政策開明;交通發達。絲綢之路思維提升3.發展歷程:(3)唐朝中期以后陸上絲路衰落的原因:(結合1目4段)①陸上絲綢之路運量小,運輸成本高昂,對利潤有較大限制,盜賊橫行;②支線的路線復雜,不利于通行;③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據、戰亂等因素影響,失去對西域控制;(少數民族政權隔斷了陸路交通)④東西方的海路日益活躍,絲綢之路在東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①政治:a.少數民族政權隔斷了陸路交通,對外依靠海路。b.政府重視并鼓勵對外貿易,設市舶司專門管理海上貿易②經濟:經濟重心的南移;手工業發達;③科技:造船和航海技術發達;④優勢:陸上交通運輸瓷器易破損、不安全、運量小,海路比陸路更安全,載重量更大,成本更低。絲綢之路知識拓展3.發展歷程:(4)宋代海上絲綢之路興盛的原因:材料一:宋代,陸地“絲綢之路”被西夏王朝所占據,海外貿易受阻,南宋偏安江南,對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此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城市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統治者實行獎勵海外貿易的政策。

——選自梁勵《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材料二:在宋代,同中國保持海外貿易的國家和地區超過以往……外商來到中國,“許其在蕃坊居止”。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貨貿易之事”……海外貿易的收入,在宋代財政上占有重要地位。——《國際化的宋代與海上絲綢之路》材料三: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唯謹,毫厘不差,生死系矣。——【宋】趙汝適《諸蕃志》材料四:精美的華瓷外銷,陸上交通,曉行夜宿,輾轉搬運,極易破損;而靠海路運輸,則不虞路途之遙。而且,海路運輸比之陸上運輸,不僅安全、安穩,載量也大得多。據估計,一支由30頭駱駝組成的沙漠商隊,只能裝載9000公斤貨物,而一艘海船則可載船貨60-70萬公斤,相當于兩千頭駱駝的運輸量。二者的優劣是顯而易見的。——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少數民族政權隔斷了陸路交通,對外依靠海路經濟重心的南移;手工業發達;政治:政府重視對外貿易,設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科技:造船和航海技術發達;陸上交通運輸瓷器易破損、不安全、運量小,海路比陸路更安全,載重量更大,成本更低。絲綢之路思維提升3.發展歷程:(5)元代陸上絲綢之路重新復興:①元朝統一;②蒙古西征,暢通了東西驛路;③元代的驛道路網打通了元朝首都與亞歐各地的聯系,使唐中期以后長期陷于停滯狀態的沙漠綠洲絲路再次活躍了起來,草原絲綢之路也得到了空前發展。思維提升絲綢之路1.魏晉南北朝和兩宋時期,政權并立,社會環境動蕩,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較快;明清時期受到海禁政策的影響,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受阻。(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絲綢之路的經濟交流并不繁榮,呈衰敗之象。(

)3.中西方的聯系并沒有因為政治的動蕩而終止,體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陸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基礎感知4.路線:興起時間鼎盛時期衰落時間主要貿易商品陸上絲綢之路西漢隋唐明清絲草原絲綢之路夏商蒙元明清民族遷徙西南絲綢之路夏商隋唐宋明之后茶、馬海上絲綢之路春秋戰國鄭和下西洋鴉片戰爭后瓷器絲綢之路基礎感知4.路線:齊聲閱讀課本P52”歷史縱橫“漢志商道絲綢之路基礎感知4.路線:漢志商道衰落的原因?①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導致陸上貿易減少②明清時期,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東西方交流減少③近代新航路的開辟使東西方貿易以海上為主絲綢之路思維提升5.特點:①歷史悠久;持續時間長;具有階段性,漢、唐、宋元是三個交流頻繁時期②線路多,覆蓋面廣。③受政治形勢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中原王朝與西方溝通的線路有不同④交流內容豐富,交流范圍廣泛⑤參與商貿文化交流的人員具有多樣性,其目的也具有多樣性。⑥采取和平方式,以經濟文化交流為主,互利互惠。交流具有雙向性、互惠性、競爭性⑦中國處于相對的優勢地位。⑧地位:是溝通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思維提升絲綢之路1.草原絲綢之路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而且基本上沒有間斷過,是溝通歐亞大陸的最早的交通線,是歐亞古老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

)2.陸上絲綢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貿動機,生成為一種高于經濟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態,締造了草原文化。(

)3.明初鄭和下西洋開啟了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

)4.西南絲綢之路促進了絲綢和瓷器的大量出口,推動了茶文化在世界的廣泛傳播,加強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聯系。(

)5.宋朝設置茶馬司負責茶葉和馬匹買賣等相關事宜,茶馬古道是宋朝與西南各族進行貿易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西南地區的商貿發展。(

)√×××√絲綢之路思維提升6.影響:絲綢之路思維提升6.影響:絲綢之路思維提升6.影響:

從出現伊始,絲綢之路就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它仿佛是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沿途的一個個亞歐文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斷地發生劇烈碰撞,最終相互影響、相互融合。

絲綢之路是復數形式:奴隸之路、霸權之路、白銀之路、西歐之路、帝國之路、戰爭之路、技術之路,這樣的章節提示著絲綢之路上所流通的遠不止絲綢。

——[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我眼中的絲路”?科技交流之路物種傳播之路宗教傳播之路貿易互惠之路藝術融匯之路民族融合之路(1)絲綢之路對中國的影響:①經濟:a.農作物和畜牧品種傳入中原,豐富了農作物的品種;b.促進了中國的畜牧業發展和牲畜品種的改良。②文化:基督教、佛教以及西亞中亞的音樂舞蹈藝術等傳入中國,印度天文學成就傳入中國,豐富了中華文化。③社會生活,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飲食結構,擴大了食物來源。絲綢之路思維提升6.影響:(2)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影響:①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②溝通了東西方人類的智慧和創造,促進了西方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③擴大了人類的認知領域,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友好往來,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絲綢之路思維提升1.現在也有學者根據研究試圖把絲綢之路稱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寶之路、佛教之路等,從根本上說明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各種文明相互交流。(

)2.絲綢之路的開通擴大了人類交往的范圍;互動促進了全球文明的發展。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交往與聯系的全球史。(

)√√絲綢之路古為今用7.傳承——“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立德樹人7.傳承——“一帶一路”(1)結合歷史上絲綢之路,你覺得今天“一帶一路”有何價值?(1)對中國:①有利于我國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②有利于保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2)對世界:①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實現各國資源的優勢互補,促進各國共同發展;②有利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