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31615.2-202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是一項針對食品中使用的菌種進行安全性評估的標準。該標準詳細規定了對擬用于食品加工的微生物菌種開展安全性評價的方法和流程,旨在確保這些菌種在預期使用條件下對人體健康無害。

根據此標準,安全性評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菌株的身份確認,包括其分類學地位、遺傳特征等信息;其次是對其潛在毒性或致病性的評估,這通常涉及體內體外實驗來檢測菌株是否產生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再者是考察菌種是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及其傳播風險;此外,還需考慮菌種在特定食品體系中的行為特性,比如是否會引發食品腐敗變質等問題。

對于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且歷史上未報告過安全問題的傳統菌種,則可能采取簡化版的安全性評估程序。但即使是這類菌種,在引入新的應用領域時也應重新進行全面的安全性審查。

整個安全性評價過程強調科學性和嚴謹性,要求依據最新研究成果及國際公認的最佳實踐來進行。同時,還特別指出,一旦發現任何可能影響消費者健康的證據,即使是在初步階段,也必須立即停止相關菌種的進一步開發與應用,并及時向有關監管機構報告。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即將實施
  • 暫未開始實施
  • 2025-03-16 頒布
  • 2026-03-16 實施
?正版授權
GB 31615.2-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_第1頁
GB 31615.2-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 31615.2-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316152—2025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

2025-03-16發布2026-03-16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GB316152—2025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用菌種包括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及單細胞藻類的安全性評價程序

(、、、)。

本標準適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劑用活的微生物菌種包括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及單細胞藻

、(、、、

類的安全性評價

)。

本標準不適用于遺傳修飾微生物的安全性評價

2術語和定義

21致病性

.

微生物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損害引起疾病的能力

22產毒能力

.

微生物產生對生物體有損傷作用物質的能力

23毒性

.

微生物有毒代謝產物引起的宿主健康損傷

24抗菌藥物耐藥性

.

微生物對抗菌藥物的抗性耐藥性又分為固有耐藥又稱天然耐藥和獲得性耐藥兩類

,()。

25固有耐藥性

.

微生物對抗菌藥物的天然耐藥反映了個種內所有或幾乎所有野生型菌株的抗菌模式一種由

,1。

微生物基因組基因決定且代代相傳不依賴于基因的水平轉移或染色體定位基因的自發突變且不隨著

物種的系統發育進化而消失或出現的特性與抗菌藥物的存在無關

,。

26獲得性耐藥

.

當微生物接觸抗菌藥物后原來敏感的微生物發生基因突變或獲得外源性耐藥基因而改變自身的

,

代謝途徑使其能避免被藥物抑制或殺滅可由水平轉移元件如質粒轉座子整合子等介導或由染

,。(、、),

色體突變引起

27最低抑菌濃度

.

在規定的體外試驗條件下規定的時間內可觀察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

、,(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

28全基因組測序

.

在次測序中確定個生物體序列包括生物體的全部染色體質粒線粒體以及植物葉綠

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