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古希臘雕刻藝術曾受到古埃及雕刻藝術的影響。但古希臘雕刻藝術更關注人,注重通過構圖、動作等方面來塑造人體美,而古埃及雕刻以神性掩蓋人性,具有風格穩定、等級分明的特點。這表明(
)A.兩國政治環境相似 B.古希臘雕刻藝術水平更高
C.兩國地理環境相同 D.文明在交流中保持多元性2.考古學家指出:“從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時期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樣漫長的時期內,沒有一件實物或一篇記錄足以證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確實存在著相互影響與接觸。”這表明古代美洲地區的文明A.相互聯系,不斷交往 B.各自獨立,相對隔絕
C.戰爭不斷,沖突激烈 D.多元發展,相互交融3.(一位考古學家說)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可以說,人們已承認,在從形成期(約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靠的。該考古學家旨在表明()A.西班牙人的入侵打破了美洲的文明隔絕狀態
B.美洲內部的諸文明之間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
C.美洲印第安人創造了一種獨立發展的文明模式
D.美洲文明與西方文明存在著明顯的差距4.下面的敘述與圖中的序號對應正確的是
A.①處誕生了佛教
B.②處出現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處為統治者修建外形形似漢字“金”字的陵墓
D.④處誕生了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的歷史人物5.古代印第安諸文明與亞非歐諸文明在地理環境上有明顯差異:阿茲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瑪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許多山地,又有小型平原,更有大片石灰巖地貌;印加文明處于安第斯山脈和秘魯高原;等等。由此可知,古代美洲文明(
)A.生存與發展具有獨特性 B.長期落后于亞非文明
C.土地的利用效率較高 D.公權力組織能力強大6.有學者認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雖然獨立發展,但它們都經歷了農業的產生和發展,社會分工引起的社會分化和統治階級的產生,以及國家制度的建立等過程。這意在()A.強調文明發展的獨立性 B.表達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C.突出區域文明同源特征 D.說明文明發展具有規律性7.兩河流域古文明沿兩河由南往北單線溯流而上,階梯性發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羅河由南往北順流而下,也是階梯性發展;愛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島國,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發展為伯羅奔尼撒島上的邁錫尼文明,再往北影響了以雅典城邦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由此可知,這些古文明A.擴展方向受地理條件的限制 B.發展模式受社會性質的制約
C.具備了農業文明擴展的條件 D.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勢8.人類最初的文明分別出現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這些文明的共同特點是()A.都有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 B.都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體制9.鐵拉登特羅國家考古公園是哥倫比亞著名的考古勝地之一。該公園分布著古典主義、自然主義、表現主義以及抽象主義雕塑群和6至10世紀的古墓葬群,地下墓穴里飾有這一時期家庭室內裝飾用的幾何圖形圖案。1995年該考古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鐵拉登特羅國家考古公園()A.反映美洲歷史和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 B.反映美洲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殘酷性
C.體現美洲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雙重性 D.體現哥倫比亞歷史文化遺產的豐富性10.下列各項與表格中的序號對應正確的是()文明實行制度文明成就①君主專制楔形文字②法老制度太陽歷③種姓制度《摩訶婆羅多》④城邦制度神話、喜劇、悲劇A.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倫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臘文明
B.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倫文明③古希臘文明④古印度文明
C.①古巴比倫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臘文明
D.①古巴比倫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臘文明④古印度文明11.如果說希臘人是古典文化的原創者,他們在史詩、戲劇、哲學、藝術、體育等領域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的話,那么,羅馬人則是希臘文化的忠實繼承者,他們在政治、軍事、法律、建筑等領域的貢獻堪與他們的老師即“希臘人”相媲美。如果說希臘人是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話,那么,羅馬人就是軍事家、政治家、法學家和工程師。材料觀點的主旨是()A.羅馬文化不如希臘文化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
B.西方古典文化起源于希臘但發揚光大于羅馬
C.羅馬文化是希臘文化的忠實繼承者缺少創新
D.古羅馬法律制度奠定了西方法制文明的基礎12.一位西方歷史學家如此描述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的關系:“(羅馬)廣場上的建筑顯現出希臘風格,但它們更加雄偉高大……羅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臘化時代的混亂。”古羅馬詩人賀拉西說:“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反過來俘虜了野蠻的征服者。”據此可知()A.文化交融推動了社會不斷進步 B.羅馬文化由希臘文化發展而來
C.希臘城邦后來反過來征服羅馬 D.羅馬法有利于羅馬帝國的統治13.下面兩幅國徽圖案可以反映出(
)
A.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幾乎完全相同
B.兩國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繼承與被繼承的關系
C.俄羅斯的發展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D.俄羅斯比拜占庭帝國更加重視騎兵的建設14.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相符的是()材料結論A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雕塑和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紀后期的雕塑在發式、表情和站立姿勢方面存在明顯相似之處此時的希臘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埃及雕塑B吳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題材以《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中的神話故事為藍本東南亞文化受到西亞文化的影響C阿拉伯各部落經常派人到麥加附近舉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會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墻壁上,名為“懸詩”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D阿茲特克人發明了“浮動園地”,淤泥十分肥沃,耕種者甚至每年可以從中獲得7次收成當地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體系形成A.A B.B C.C D.D15.古巴比倫天文學是西方天文學的淵源,其中的太陽運動理論、行星運動理論以及天球坐標、月球運動等內容的蹤跡均出現在隋唐的歷法中。阿拉伯文學巨著《天方夜譚》以阿拔斯王朝的繁華作為背景,故事多次提及中國,一些故事把中國作為主人公活動的中心舞臺。據此可知A.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B.不同區域文明之間存在交流與互動
C.中國古代科技水平曾長期領先世界 D.世界各地逐漸開始連成了一個整體16.中世紀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時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國都要落后,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幾乎滅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并在中世紀的后期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阿拉伯文化的西傳,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這表明阿拉伯文化()A.決定了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 B.直接促成了歐洲近代社會的轉型
C.在保存和傳播西方文化上影響深遠 D.在溝通東西方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字與語言
材料一在蘇美爾人的遺物中,文字是最驚人的發現。在很古老的年代,蘇美爾人的文字似乎就已非常成熟。這些文字不單已夠宗教、商業之用,而且還作成詩文,表達極其復雜的感情及思想……蘇美爾人留于泥板上的文字,以其筆畫若楔,故稱楔形文字。在出土的泥簡中,其所記載的內容,種類極其浩繁,有官文書、私文書、宗教記錄、文學作品、法庭判決和流水賬簿。——【美】威爾?杜蘭特《世界文明史?東方的遺產》材料二公元5世紀前后,阿拉伯語文學語言形成。7世紀后,阿拉伯人從波斯語、阿拉馬語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詞匯和政治術語,從希伯來人和敘利亞人那里吸收了宗教術語,從希臘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學、哲學術語。阿拉伯帝國治下的民眾為了擔任公職,為了宗教信仰而學習阿拉伯語,促使阿拉伯語傳播到阿拉伯帝國治下的亞、非、歐地區,阿拉伯語也因此而成了一種世界性語言。在歐洲中古世紀,它是保存希臘文化和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媒介語,西歐的語言中至今仍有許多阿拉伯語詞匯,除拉丁語字母外,阿拉伯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套字母。——摘編自王玉芝《人類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結晶: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材料三美洲地區主要語言分布圖
——摘自鄧輝《世界文化地理》(1)根據材料一,指出早期楔形文字的主要用途,結合所學分析出土泥簡的歷史價值。(2)根據材料二,概括阿拉伯語成為世界性語言的原因,結合所學,簡述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分析美洲地區語言分布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治理想國在中西方歷史上都結有璀璨的碩果。為挽救日益沒落的雅典城邦制度,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認為治理國家需要靠知識,理想國應是人們各司其職、各守其序,各階層只有分工不同,沒有一個階層對另一個階層的壓迫。當然,柏拉圖的“理想國”難免具有宗教神學的色彩,并充斥著對未來的向往,而較少能從歷史中找到依據。而幾乎同一時期的中國,同樣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為了追尋理想社會,儒家雜揉各家學說構筑出了“大同思想”,主張政治事務應由有德才的人來擔任,而統治者也應當以道德教化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內容。《禮記·禮運》中對“大同”世界的描述還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其中不乏形象的描繪、意象的鋪陳和情緒的渲染,以向往遠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現,描述了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會生活。——摘編自宋進飛、崔藝桓《理想國與大同社會——中西方古代政治理想的比較》材料二近代以來,日本憲政所取得的富國強兵成就,讓康有為、梁啟超等一批中國政治精英以建立君主立憲制作為維新變法的主要目標。由于缺乏建立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這場改良運動以失敗告終。和平的方式不能建立民主,便轉向革命的方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近代中國國情決定了其失敗的必然性。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實踐表明,中國嘗試過走西方民主道路,但是走不通。——摘編自陳海燕《中國為何不能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材料三當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拖入全面危機、資本主義文明受到普遍質疑和挑戰時,人們并沒有立即放棄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目標而轉向社會主義。直到西方列強在巴黎和會上進行丑陋表演時,才使陶醉于資本主義文明的中國人猛然驚醒:西方不再是以前向往的現代化典范,已經成為欺凌和掠奪中國及東方民族的強盜。——摘編自李春梅《五四運動:中國近代謀求民族復興的歷史新起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西方古代先哲政治理想的異同。(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有識之士政治理想的變化,并說明促使其不斷變化的社會因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五四運動前后“中國不再陶醉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深遠影響。19.自古以來,人們在不斷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被羅馬視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共有20多個分支,其中最著名的有哥特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狂達爾人、倫巴德人等等。“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羅的海西岸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公元4世紀以前,日耳曼人即開始以各種方式向羅馬境內滲透。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則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終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持續幾個世紀之久的日耳曼人大遷徙有其鮮明的特征,并對西歐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張淑清《日耳曼人大遷徙及其深遠影響》材料二
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與其他大陸幾乎處于隔絕狀態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在歐洲“發現新大陸”后的100年間,印第安人數量減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島嶼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難覓蹤影……從16世紀開始,殖民者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作奴隸。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間……上千萬黑人奴隸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種植園和礦山提供勞動力。在此期間,很多歐洲人因為各種原因遠涉重洋,來到美洲,使白人數量大大增加……到19世紀70年代,僅加利福尼亞的華工就有十幾萬。加勒比群島、秘魯、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摘編自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材料三
從歷史的長焦距考察,人口與發展相輔相成,而從空間維度上分析,人口和發展則有“發達”與“欠發達”之分。在世界人口變遷史上存在著人口轉變和人口“興衰”替代規律,而人口這些變化規律叉與大國實力興衰緊密相連,世界體系“中心”與“邊緣”關系背后無不存在著人口變遷的影子。(如圖)——摘編自李建新《人口變遷、人口替代與大國實力興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羅馬帝國境內對中古西歐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試舉兩例印第安人在醫學方面的成就,并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說明移民的到來對美洲的影響。(3)材料三反映了一位學者對人口變遷與國家興衰之間關系的認識,結合世界近現代史,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正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希臘文明。古希臘雕刻藝術既受古埃及的影響,又保持自身的特點,古希臘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存在差異,體現了文明在交流中保持多元性,故選D項;古希臘實行的是民主政治,古埃及實行的是專制制度,兩國的政治環境明顯不同,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兩國雕塑的不同之處,沒有比較兩國藝術水平的高低,排除B項;古希臘靠近海洋,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尼羅河,是大河文明,兩國的地理環境不同,排除C項。2.【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依據材料“沒有一件實物或一篇記錄足以證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確實存在著相互影響與接觸”可知,古代美洲地區的文明各自獨立,相對隔絕,故B正確。
ACD.這三項在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故不選ACD。
故選B。3.【答案】B【解析】“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可以說,人們已經承認,在從形成時期(約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靠的。”可得出古代美洲文明的特點是各文明間相互隔絕,缺乏交流與聯系,發展相對孤立。B項正確;材料中未說明西班牙入侵的影響,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項;C項在材料中無法找依據,排除C項;D項符合事實但是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②是兩河流域,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其中古巴比倫王國位于兩河流域,B項正確;①位于非洲,而佛教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排除A項;③位于阿拉伯半島南端,而金字塔位于北非的埃及,排除C項;④位于古印度,而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的歷史人物是地中海文明的代表,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A.由題干可知,古代印第安諸文明均屬于山地、高原文明,其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不同于亞非歐諸文明,具有獨特性,同時,其地理環境遠比亞非歐諸文明更加惡劣,故A項正確。
B.具有獨特性并不代表落后于亞非文明,排除B項。
CD.由題干并不能得出古代美洲文明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公權力組織能力等情況,排除CD兩項。6.【答案】D【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古代非洲、美洲文明,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讀】
D.依據題干“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雖然獨立發展,但它們都經歷了農業的產生和發展,社會分工引起的社會分化和統治階級的產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雖然非洲和美洲的文明是相對獨立發展出的,但其發展過程與亞洲、歐洲文明產生相似,都經歷了相同的發展過程,體現了文明發展的規律性,故D正確。
A.題干主旨并非強調獨立性,故排除A。
B.題干主旨也并非強調多元性,排除B。
???????C.題干不能體現同源性,故排除C。7.【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世界古代文明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A.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文明間的發展受到了各自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影響,A項正確。
B.社會性質指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性質,材料并未體現社會性質,排除B項。
C.材料強調地理環境造就各個文明發展不同,不是強調具備了農業文明擴展的條件,排除C項。
D.材料強調地理環境造就的文化的多元性,并未體現其一體性的特征,排除D項。8.【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共同點,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解答】
B.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誕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的部分島嶼,以及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并且都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B正確。
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多山少平原,適合農耕的土地少,農業經濟不發達,A錯誤。
C.古希臘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沒有建立中央集權的帝國,C錯誤。
D.古代中國沒有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D錯誤。9.【答案】A【解析】16.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美洲)。據材料“古典主義、自然主義、表現主義以及抽象主義雕塑群”“地下墓穴里飾有這一時期家庭室內裝飾用的幾何圖形圖案”可得出美洲歷史和文化的豐富多彩、古代美洲文明是人類古文明杰出代表之一,即美洲歷史和文化具有多樣性、創造性的特點,A項正確;美洲反對殖民主義斗爭是在新航路開辟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遺產的特點,未涉及自然遺產,排除C項;有很多處歷史文化遺產才能體現哥倫比亞“歷史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僅鐵拉登特羅國家考古公園不能得出此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0.【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君主專制和楔形文字是古巴比倫文明的內容;法老制度和太陽歷是古埃及文明的內容;種姓制度和《摩訶婆羅多》出自古印度文明;城邦制度和神話、喜劇、悲劇是古希臘文明的內容;故①是古巴比倫文明②是古埃及文明③是古印度文明④是古希臘文明,C項正確。排除A、B、D項。
???????故選C項。11.【答案】B【解析】材料觀點一方面強調古希臘文化的開創性和獨特性,另一方面強調羅馬文化對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故B正確;A項認為羅馬文化不如希臘文化是對材料的錯誤的理解,排除A;材料中明確表述羅馬發展了希臘文化,排除C;D項只涉及法律層面,且沒有說明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的關系,排除D。12.【答案】A【解析】略13.【答案】C【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拜占庭帝國對俄羅斯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A.僅憑相似的國徽不能斷定兩國的宗教信仰完全相同,A過于絕對,故不選A。
B.兩國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繼承和被繼承關系,故不選B。
C.圖片顯示兩國的國徽有很多相似之處,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后起的俄羅斯在發展過程中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故C正確。
D.俄羅斯國徽中有騎兵形象,但不能說明俄羅斯比拜占庭帝國更加重視騎兵建設,故不選D。
故選C。14.【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在發式、表情和站立姿勢方面存在明顯相似之處”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雕塑和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紀后期的雕塑在多個方面存在相似之處,這表明此時的希臘雕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埃及雕塑的影響,A項正確;吳哥窟中的浮雕以印度史詩為藍本,反映了東南亞文化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而非西亞文化,排除B項;材料中阿拉伯部落的詩歌比賽和“懸詩”的傳統,體現了阿拉伯文化的獨特性,并不是東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項;阿茲特克人的“浮動園地”技術雖然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單一技術的高產并不能代表整個農業技術體系的精耕細作,排除D項。故選A項。15.【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古代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B.由材料“均出現在隋唐的歷法中”“故事多次提及中國”可知,西亞的古巴比倫與西方的歐洲、東方的中國,西亞的阿拉伯與中國,均有科技或文學方面的交流,體現出不同地區間文明的交流與互動,故選B項。
A.材料中涉及的交流未必是通過絲綢之路聯系的,排除A項。
C.材料沒有對比信息,無法得出中國領先的結論,排除C項。
???????D.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排除D項。16.【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幾乎滅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中世紀的后期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重新回到歐洲后,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故C項正確;
決定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發展的是經濟因素,而非文化因素,A項錯誤;
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西歐近代社會的轉型,阿拉伯文化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直接促成”表述錯誤,排除B項;
題干信息只是體現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傳播西方文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D項說法錯誤。
故選:C。
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題干中“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幾乎滅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中世紀的后期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的主旨,得出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重新回到歐洲后,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17.【答案】【小題1】用途:宗教、商業、文學,公私文書、法庭記錄。
價值: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政治、經濟、宗教思想文化的重要資料。【小題2】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政府的推廣和疆域的擴大;宗教信仰因素。
作用:繼承和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小題3】特點:北美洲以英語為主,拉丁美洲以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為主,部分地區保留美洲印第安語系。
原因:英、法在北美的殖民擴張;拉丁美洲淪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人類文明,第一問結合早期楔形文字的主要用途分析;第二問結合阿拉伯語成為世界性語言的原因分析;第三問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古代人類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8.【答案】(1)異:①西方主張以智理國,重視知識的作用;中國主張以德治國,重視道德教化。②西方具有宗教色彩;中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③西方多向往未來,缺乏歷史淵源;中國向往遠古,講求追本溯源。
同:①都萌發于亂世,以挽救日益衰落的舊制度為目的;②都反對剝削、壓迫,向往公平而和諧的理想社會;③都重視教育的作用;④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2)變化:先由向往君主立憲政體轉向推崇民主共和政體,再由迷信西方資本主義文明轉向學習和探索社會主義。
社會因素:①近代民族危機日益加劇;②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力量日漸壯大;③先進中國人對近代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④先進中國人對西方民主制度認識的不斷深化;⑤世界大國(日本、歐美、蘇俄)的崛起及一戰的影響。
(3)深遠影響:①進一步解放了思想,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②推動國人對救亡圖存道路的新探索;③有利于現代中國建立并篤行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制度。【解析】(1)本題考查中西方古代先哲政治理想的異同,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緊扣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注意分別把握到“異”和“同”,要注意避免作答不完整。
(2)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有識之士政治理想的變化及變化的社會因素,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緊扣材料二信息,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注意分別把握到“變化”和“社會因素”。
(3)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前后“中國不再陶醉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深遠影響,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正確解答本題,注意關鍵時間節點信息“五四運動前后”,即1919年前后。19.【答案】(1)影響: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在西歐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等封建國家;繼承融合古希臘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2)成就: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影響:獨立發展的印第安文化毀滅殆盡;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動文化多樣性;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中華文化也在美洲傳播。(3)【示例1】觀點:人口發展與國家興衰相輔相成。一方面,人口發展影響國家實力興衰。由圖可知,19世紀之前,英國的人口優勢明顯,如人口增長快、有活力、有生機年輕型人口占比較大等,這給英國提供了充足的優越的勞動力資源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為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工業革命以后,英國成為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稱為“世界工廠”。另一方面,國家興衰會影響人口發展。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使得美國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與統一,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交替進行,美國的工業產值迅速超越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占據世界首位,這些都推動了美國人口的迅速增長,并在20世紀達到頂峰。綜上所述,人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國家實力也將反過來影響人口變化,我國應該努力優化人口結構,促進國家實力的增強,使人口和國家發展相互促進。【示例2】觀點:人口變遷影響國家實力興衰。一方面,人口數量發展及結構優化促進國家興盛。18-19世紀是西歐大國角逐的世紀,更是英法“兩雄”競爭的世紀。大國實力競爭的背后也是人口的較量。到19世紀英國的人口優勢明顯,如人口增長快、年輕人口有活力、有生機等,這為英國工業革命的持續進行提供了充足勞動力,最終使得英國超過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成為歐洲的“領頭羊”。另一方面,人口數量下降及老齡化制約國家發展。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傲視群雄,日本制造、日本文化被人們津津樂道。然而此后數十年中,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每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嚴重不足,同時,日本的人口結構也進入了加速老化期,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長,這些都使日本喪失了與歐美競爭的人口優勢,其整體經濟實力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綜上所述,人口的數量變化和結構變遷將極大地影響國家實力的興衰,我們要保持人口規模的穩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隴南2025年隴南市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引進(第一批)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安徽工程大學《工程訓練(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管理職業學院《循證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成衣紙樣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新媒體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德語入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產品設計色彩計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北方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虛擬現實開源系統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醫療保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工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B 34T∕ 2205-2014 大中型水閘工程自動化系統質量
- 高空作業考試題(帶答案)
- 三年級數學計算題300道
- 長安歷史文化概論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角的初步認識》課件-蘇教版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冊15例
- DLT-5293-2013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氣設備交接試驗報告統一格式-2
- 清掃保潔綠化養護 投標方案(技術標 )
- 2024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試卷附答案
- 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職責
- 【零件加工中各工序的切削用量與加工內容綜述61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