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1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2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3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4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十一)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建議用時:45分鐘)一、選擇題1.(2024·陜師大附中模擬)1949年7月,蘇共中心表示,支持將《宏大衛國斗爭期間的國際關系》一書從蘇聯各圖書館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認為該書“想方設法地粉飾英美在二戰期間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戰勝德國法西斯中的作用,貶低蘇聯的貢獻和作用……”這一做法()A.與“冷戰”宣揚的政治須要干脆相關B.是蘇聯內部階級斗爭加劇的典型體現C.使史學探討背離了真實性的原則D.說明“冷戰”源于二戰時期各國政策分歧A[依據材料“提案認為該書‘想方設法地粉飾英美在二戰期間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戰勝德國法西斯中的作用,貶低蘇聯的貢獻和作用’”并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可知,材料這一做法與當時美蘇“冷戰”宣揚的政治須要干脆相關,故A項正確。]2.(2024·泉州中學畢業班質檢)1943年,好萊塢拍攝反映蘇聯的電影,如《光榮的日子》《出訪莫斯科》等;1948年,拍攝反映蘇聯的電影,如《鐵幕背后》《紅色威逼》等。這一變更反映了()A.美蘇“冷戰”的起先B.好萊塢拍攝影片需經政府同意C.美蘇由盟友走向對抗D.好萊塢影片受大眾審美觀影響C[1943年的電影體現不了1947年起先的“冷戰”,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電影公司拍電影需經政府的同意,故B項錯誤;二戰后期的“光榮、出訪”等體現盟友關系、1948年的“鐵幕、威逼”反映“冷戰”對抗,故C項正確;電影名稱沒有反映大眾審美的問題,故D項錯誤。]3.(2024·汕頭一模)戰后,美國加強了廣播宣揚。據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1946年有58%的美國人認為蘇聯要謀求世界統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國人主見停止同蘇聯貿易,而到了1950年認為蘇聯要謀求世界統治地位的美國人已達81%。美國此舉()A.加劇了國際社會的對立B.遏制了蘇聯向東歐的擴張C.沖擊了蘇聯的意識形態D.維護了世界貿易中心地位A[從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二戰后初期美國的宣揚主要是針對蘇聯,通過對蘇聯宣揚使美國人認為蘇聯要謀求世界統治地位,從而加劇了國際社會的對立,故A項正確。]4.(2024·聊城模擬)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東、西方間的關系這一角度看,馬歇爾安排是走向‘冷戰’的最終一步。”對這一觀點的說明最合理的是,馬歇爾安排()A.通過經濟救濟造成歐洲事實上分裂B.干脆導致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出現C.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詳細運用D.具有限制西歐拉攏東歐的雙重企圖A[依據題目中“馬歇爾安排是走向‘冷戰’的最終一步”得出通過經濟救濟造成歐洲事實上的分裂,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是蘇美的國家利益對立造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和出現,并非馬歇爾安排,故B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相符,故C項錯誤;D項表述的是馬歇爾安排的初衷,與題目中“從東、西方間的關系這一角度看”不相符,故D項錯誤。]5.(2024·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一模)1947年6月,美國提出了救濟歐洲的馬歇爾安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國的經濟資源等狀況,制定統一的經濟安排,然后確定救濟份額。蘇聯則反對供應受援國的經濟資源等狀況,主見應查明受援國對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國負責供應救濟。由此可知()A.蘇聯明確拒絕接受馬歇爾安排的救濟B.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沖突已不行調和C.雙方分歧的實質是國家主權的獨立性D.馬歇爾安排導致歐洲出現對峙的局面C[通過閱讀題干材料可知,美蘇的分歧在于雙方立場的不同,美國認為滿意自身要求才賜予救濟,蘇聯認為要依據自己的要求供應救濟,其動身點在于認為供應應受援國的經濟資源等會損害這些國家的主權和獨立,故C項正確。]6.(2024·太原二模)二戰后初期,美國人心中的全球責隨意味著挽救饑餓和重建世界經濟。通過與蘇聯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來確保長久的和平。但從20世紀40年頭末起先,美國將其全球責任重新界定為在全世界范圍內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這一變更()A.表明美國極力推行單邊主義B.標記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C.起先以意識形態來處理外交D.受到了戰后國際形勢影響D[題干提及二戰后初期,美國希望與蘇聯合作,而從20世紀40年頭末起先,美國等西方國家要遏制共產主義,與二戰后美蘇“冷戰”起先并加劇有關,故D項正確。]7.(2024·湖南長郡中學模擬)1969年,社會民主黨人勃蘭特出任聯邦德國的總理,他變更了前任總理阿登納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在依靠美國的同時與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和解。這反映出當時()A.美德關系的惡化 B.西方陣營出現分化C.美蘇關系的緩和 D.兩極格局趨向瓦解B[材料中聯邦德國勃蘭特總理依舊依靠美國,因而不會導致美德關系惡化,且這一論斷也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聯邦德國勃蘭特總理變更向美國一邊倒政策,與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和解,說明聯邦德國漸漸與美國反蘇反共政策相左,反映當時西方陣營出現分化,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聯邦德國與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關系的和解,沒有體現美蘇關系的緩和,故C項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兩極格局趨向瓦解是在20世紀80-90年頭,故D項錯誤。]8.(2024·重慶二模)20世紀60年頭,美蘇兩國商定在對方首都舉辦展覽,以此“和平競賽”。蘇聯在華盛頓舉辦了宇航技術展覽,美國人參觀后感到膽怯 。而美國在蘇聯舉辦了美國家庭的廚房展覽,蘇聯人大為震驚:原來生活可以這樣,內心憧憬美國。這一現象從本質上反映出()A.蘇聯尖端科技領先美國B.美蘇關系得到肯定緩和C.蘇聯人民生活水平低下D.美蘇“冷戰”方式的多樣性D[依據材料,20世紀60年頭,美蘇兩國商定在對方首都舉辦展覽,以“和平競賽”展示雙方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是用“和平”的方式進行對抗,說明“冷戰”方式的多樣性,故D項正確。]9.(2024·肇慶二模)20世紀六七十年頭,聯合國主要機構的會員國數量大幅增加,聯合國大會的作用顯著提高,美國代表指責這是“多數暴政”,甚至宣稱情愿看到聯合國會址從美國搬走。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A.民族獨立國家的興起B.世界多極化的形成C.經濟全球化的沖擊D.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A[20世紀六七十年頭,許多亞非拉國家贏得民族獨立,第三世界崛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正因如此,才出現了題干的現象,故A項正確。]10.(2024·江西紅色七校聯考)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二戰”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兩極格局崩潰。構成這段文字的是()A.歷史觀點和歷史說明B.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C.歷史事實和歷史說明D.歷史結論和歷史說明C[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者事務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這是歷史事實。歷史說明必需對歷史人物或事務做出較精確的功能性定位。“二戰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兩極格局崩潰”是歷史說明,故C項正確。]11.(2024·上饒二模)兩極格局瓦解后,據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只有13%的美國人贊成“美國作為剩下的唯一超級大國在解決國際問題方面接著擔當一個舉足輕重的世界領袖”,而占74%的美國人贊同“美國在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國際問題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允的一份。”這說明白()A.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B.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設想遭受阻力C.世界多極化格局趨勢增加D.美國民眾對政府外交實力產生質疑B[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是在20世紀80年頭,故A項錯誤;美國妄圖在“冷戰”后主導世界在國內的支持者也甚少,故B項正確;材料未反映美國之外的世界強國或集團挑戰美國的單極幻想,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美國大多民眾反對美國獨霸世界,并非對政府的外交實力質疑,故D項錯誤。]12.(2024·煙臺高三診斷)“現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行否認的是,美國強權仍在,美元霸權仍在,與此同時,區域秩序重構也漸漸成為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頻繁上演的‘動作戲’。”材料中的“動作戲”說明()A.美國在到處干涉國際事務B.世界上聯合抗美力氣增加C.地區沖突已成世界新危機D.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加強D[材料強調的是“動作戲”,而“動作戲”是指區域秩序的重構,而不是強調美國霸權,故A項錯誤;區域秩序重構不是聯合抗戰,而是去構建世界格局的多極化,故B項錯誤;地區沖突不是世界新危機,其早已存在,故C項錯誤;區域秩序重構是指世界其他力氣日益崛起,沖擊美國的霸權地位,使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4·濱州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1948年到1951年美國共向歐洲供應了大約131億美元的“救濟”,受救濟國GDP從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長了25%。但馬歇爾安排把蘇聯與東歐解除在外,受援國須要擔當經濟和政治義務,例如部分工業發展接受美國監督;受援國必需放棄工業國有化等。其“救濟”手段確定了美元的結算單位,打破了西歐各國的貿易關稅壁壘,更減弱了意大利和法國共產主義的影響,穩定了政權,但是西歐獲得發展后,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反而增加。——摘編自李申《杜魯門主義的續篇》等材料二“一帶一路”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中應運而生,是時代的新生兒……“一帶一路”,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樊籬,抓的是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馬歇爾安排”看上去是一個經濟救助安排,其最終目的卻在于大國爭霸。“一帶一路”遵循同等,追求互利。新時期,“一帶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揚同等互利的好傳統,堅持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好效果。“一帶一路”奉行自愿同等參加的原則,沿線各國完全依據本國利益參加進來。——摘編自人民日報《“一帶一路”與馬歇爾安排有根本差別》(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馬歇爾安排對戰后歐洲發展的促進作用。(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與馬歇爾安排相比,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特點,并簡析其意義。[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指出加強了西方國家的聯合,推動了西歐一體化;依據材料“其‘救濟’手段確定了美元的結算單位,打破了西歐各國的貿易關稅壁壘,更減弱了意大利和法國共產主義的影響,穩定了政權”得出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第(2)問第一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一帶一路’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中應運而生,是時代的新生兒”得出誕生于和平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依據材料“‘一帶一路’,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樊籬,抓的是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得出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樊籬;依據材料“‘馬歇爾安排’看上去是一個經濟救助安排,其最終目的卻在于大國爭霸。‘一帶一路’遵循同等,追求互利”得出奉行自愿同等參加的原則,無附加條件;依據材料“新時期,‘一帶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揚同等互利的好傳統,堅持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好效果”得出追求互利,謀求共同發展;其次小問意義,可以從對中國、對沿線國家和對世界經濟的角度回答。[答案](1)促進了西歐經濟的復原與發展;加強了西方國家的聯合,推動了西歐一體化;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2)特點:①誕生于和平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②摒棄制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樊籬。③奉行自愿同等參加的原則,無附加條件。④追求互利,謀求共同發展。意義:①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中學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②增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溝通,有利于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發展。③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為國際合作供應范例。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世紀50年頭,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西德、意、荷、比、盧)所占的比重則大大上升。50年頭中期以后,阿登納說:“假如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更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肯定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樣,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955年西歐六國召開會議確定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和逐步協調它們的社會政策……1967年7月,六國正式成立歐洲共同體。)材料二下表是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的國民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表(單位:億美元)。年份美國歐共體日本195634.88%15.85%4.26%197327.08%27.017%18.023%材料三進入70年頭,西歐六國和日本不行避開導致美國同盟國政治關系的變更,表現在西歐六國和日本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頭那樣,在西方陣營頤指氣使,發號施令。——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編的《國際關系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歐六國走向聯合的緣由。(2)依據材料二、三,指出20世紀70年頭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力氣對比和經濟格局發生的變更。簡要分析這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