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月三”,同學們準備做些什么?1.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文言詞語、句式等知識。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深入理解作品在感情的起伏變化中寄托的生命感悟,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3.體悟生死觀。學習目標知人論世,整體把握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yí(今屬山東臨沂),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世稱“王會稽”,因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chuàng)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的行書。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作者介紹相傳王羲之當年在會稽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在書寫“鵝池”兩字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擱筆去跪接圣旨,他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xù)寫了一個“池”字。這兩
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二王王羲之出身于兩晉名門望族。瑯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瑯琊王氏開基于兩漢時期的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于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司馬),共天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雖然有沉浮,一直沒有潰散。《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瑯琊王氏共培養(yǎng)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作者介紹西晉南渡后,伯父王導官居宰輔,把持朝政;另一伯父王敦駐守荊州,掌握重兵。父親王曠當過淮南太守。《晉書.王羲之傳》中說:“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王敦稱贊他說“汝是吾家佳子弟。”頂級官二代賑災濟民——會稽災荒,王羲之一方面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另一方面向朝廷提合理化建議:“斷酒以救民命”。為民請命——實地考察地方賦稅,王羲之一再上書要求減免賦役,以使人民“小得蘇息,各安其業(yè)”。痛陳弊端——他批評政府的官僚機構臃腫龐雜,行政效率低;控訴朝廷大臣與地方官員之間的官官相護。政治遠見好官員
晉代的大士族郗chī鑒欲與王氏家族聯(lián)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
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王羲之逸聞之一袒tǎn腹東床
后來人們就把“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袒tǎn”。
晉代的大士族郗chī鑒欲與王氏家族聯(lián)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門生回去后對郗鑒回報說:“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tài)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袒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王羲之逸聞之一袒tǎn腹東床后來人們就把“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tǎn”。
郗鑒何以選中王羲之?
因為其率真自然的氣度,行為舉止看似未經(jīng)修飾,卻是毫無心機的真性情。王羲之軼事——袒腹東床王羲之逸聞之二
王羲之7歲開始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不知寫完了多少墨水,寫爛了多少筆頭。他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墨池傳說
王羲之聽說山陰有一位道士養(yǎng)了十幾只好鵝,就特地跑到道觀去欣賞,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鵝賣給他。但是無論王羲之如何請求,道士就是不肯。后來道士說:“若你幫我寫一部《道德經(jīng)》,我就把鵝送給你。”王羲之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有什么困難,你為何不早說?”立刻進道觀寫字,完成后才歡歡喜喜地趕著這群鵝回家。王羲之逸聞之三以書換鵝生性愛鵝
王羲之喜愛養(yǎng)鵝,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為關鍵的是,他從鵝的體態(tài)、行走、游泳等姿勢中,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他認為執(zhí)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羲之愛鵝”后來被當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體現(xiàn),后人將其與“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林逋“梅妻鶴子”《山園小梅》)愛鶴”并稱,是為“四愛”。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王羲之逸聞之四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的筆力極為強勁。現(xiàn)比喻見解、議論、分析、刻畫很深刻。“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飄如浮云,矯若驚龍?zhí)迫笋T承素摹本(神龍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無意于求工,故瀟灑自然,點畫富于變化,重字皆作別構,其中尤以21個“之”字最受稱道,其寫法個個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變化不一,盡態(tài)極妍。通篇章法、結構、用筆雖各自稱雄,但互不侵奪,配合默契,顯示出濃軒得體,圓潤流暢,充分表現(xiàn)出晉人瀟灑自然的風致,無愧于“天下第一行書”稱號。據(jù)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并日夜賞玩臨摹,以至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唐太宗駕崩,此真跡又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昭陵,后來此墓被盜,真跡永遠失蹤。還有文獻記載,當年陪葬昭陵的只是《蘭亭序》的一個摹本。真跡讓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調換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因為五代十國的盜墓賊溫韜盜墓,沒有發(fā)現(xiàn)。(在溫韜記錄的盜墓品清單里,沒有《蘭亭序》的記載。)使得很多研究者對于《蘭亭序》陪葬昭陵產生了懷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被盜過的陵墓,埋存《蘭亭序》的可能性也很大。待學者考證。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是唐代摹本。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解題:蘭亭集序①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12.5公里的蘭渚山下,相傳越王勾踐曾在這一帶種過蘭花,漢代為驛亭所在,因名蘭亭。東晉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麗的會稽廣置園田別墅。風景幽絕的蘭亭,就成為王羲之、謝安等名流宴集流連之地。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等人,于三月三日(上巳sì節(jié))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集會。他們曲水流殤,飲酒賦詩。之后王羲之將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②集:詩集。③序:一種文體。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體,相當于引言(前言)。文體知識:序: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體,相當于引言或前言。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其作用在于介紹、推薦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同本書內容有關的一些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和理解。如《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蘭亭集》所寫的序言。聽讀文章,正字音初讀文章,正注音癸丑()會稽()修禊事()激湍()流觴()騁懷()放浪形骸()趣舍萬殊()一契()嗟悼()彭殤()ɡuǐkuàijīxìtuānshānɡchěnɡháiqǔqìjiēdàoshānɡ整體感知:2痛3悲1樂從文中找出可以體現(xiàn)作者情感脈絡發(fā)展變化的關鍵字1-2段:敘宴集盛況。(樂)
第3段: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4段:明作序目的。(悲)詩文結構請同學們根據(jù)文章的情感變化,劃分段落層次:任務:1.識記知識點,疏通文意;2.研讀文本,探究情感(樂—痛--悲)之因。(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kuài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①。群賢畢至,少長咸集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tuān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③。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shānɡ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④。①永和:東晉穆帝年號。癸ɡuǐ丑: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春季的末一個月,農歷三月初。(春天的三個月:孟春/初春/早春;仲春;季春/晚春。)修禊:古代民俗。②賢:形容詞作名詞,賢士。畢:全,都。少長:形容詞用作名詞,少者、長者。咸:全,都。③修:高。激湍:急流。映帶左右:省略了介詞”于”。映帶:映襯;左右,四周。流:使……流。觴:酒杯。列坐:依次而坐。次:旁邊。(駐扎、停留。)④絲竹管弦:樂器,借代音樂。觴:名詞用作動詞,飲酒。幽情:深遠高雅的情思。古代紀年方式:【月、日、時】【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年代。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年號紀年】漢武帝劉徹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漢武帝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干支紀年】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前天干后地支。如歲在癸丑。【年號干支兼用法】如“順治二年乙酉yǒu四月”。
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ɡuǐ)地支→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文學常識
年號、廟號、謚號
【漢】漢武帝:從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一個皇帝所用年號不限一個。
漢時期,稱皇帝“謚號”——劉徹:孝武皇帝,簡稱漢武帝。
漢武帝的廟號是漢世宗,年號有“建元、元狩、太初、天漢、太始、……”【唐】唐太宗:從唐代開始,皇帝的謚號已從“蓋棺定論”的評價發(fā)展為“歌功頌德”的工具。
唐太宗李世民,初謚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圣皇帝,又加謚文武大圣皇帝,再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所以唐代改稱皇帝“廟號”——唐太宗。【清】乾隆皇帝:清朝之后,年號只有一個,所以改稱皇帝“年號”——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廟號清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kuài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①。群賢畢至,少長咸集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tuān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③。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shānɡ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④。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第二段)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①。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②。①是:這。惠風:和風。②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品類:自然界的萬物。盛:眾、多。所以:用以,用來……的。騁:開暢、舒展。極:窮盡。信:實在,確實。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吹來心情舒暢。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低頭可以看到地上繁多的萬物,(這樣)用來縱目游觀,舒展胸懷,完全可以盡情享受視覺、聽覺的樂趣,實在快樂啊!1.何時,天氣如何?2.何地?自然環(huán)境如何?3.何人?何事(具體情況如何)?品讀第一、二段“宴集盛況”,探究“樂”之由。暮春之初,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修禊事也: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環(huán)境優(yōu)美(清雅)名士相聚,飲酒作詩(高雅)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氣候宜人娛悅心志思考:為何而“樂”?謝靈運說過:“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美景:樂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一觴一詠,暢敘幽情賞心: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名士相聚氣候宜人環(huán)境優(yōu)美娛悅心志飲酒作詩樂謝靈運說過:“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結合這句話,思考:為何而“樂”?宴會之樂品讀一、二段,探究“樂”之由資料補充: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四美具,二難并”“四美具”指的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并”指主客難得在一起,指人才聚集。那么我們在這里套用這句話分別指出“樂”之由。樂在何處
(第三段)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②。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⑤!①夫:句首發(fā)語詞。與: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②或:有的人。諸:相當于“之于”。懷抱:心懷。悟言:晤談,對談。悟:同“晤”,面對。因:依,隨著。所托:所愛好的事物。所+動詞=名詞性短語。③趣:同“取”。殊:差異,不同。(殊途同歸:通過不同道路,達到同一目的。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遇:接觸。(對待)。欣于所遇:狀語后置。及:等到。之:求得。系:連接,附著。④向:過去,從前。猶:尚且。以:因。修:長。化:指自然。期:到,及。(約定,期年)⑤豈:表反問,怎么,難道。
(第三段)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②。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⑤!人與人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談,互相傾吐心里話;(有的人)把情懷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羈。雖然(人們的人生)各有各的愛好,取舍各也不相同,靜與動也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等到他們(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著這種變化而有所不同了。以前所喜歡的,轉瞬間,已經(jīng)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終究歸結于消滅!古人說:“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讓人悲痛呢!1.第三段所議論的中心問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第三段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豈不痛哉!死生亦大矣。問題思考思“痛之因”3、賞讀第3段,思作者因何而痛?結合文本,你讀出了哪些人生之痛?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其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4、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生命短暫之痛。談玄悟道,空談理想;放縱不羈,虛度光陰之痛。滿足于快感,蹉跎歲月,年華易老之痛。美好總是容易逝去,人生無常之痛。俯仰一世,老之將至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情隨事遷向之所欣,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生命短暫之痛人生無常之痛美好易逝之痛生死難測之痛作者借此抒發(fā)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思考: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yán席”,面對即將散去的宴會王羲之發(fā)出了無限的感慨,心情一下轉入“痛”中來。作者因何而“痛”?品讀第三段,理解“痛”之因“豈不痛哉”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叔本華在長長的一生里為什么歡樂總是乍現(xiàn)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席慕蓉《為什么》(第四段)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wàng作②。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③!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④。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⑤。①由:原因。契:即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zhí)一半,作為憑證。未嘗:沒有(不曾)。臨:面對。悼:悲傷。喻:明白。②一:意動,把……看做一樣。齊:意動,把……看做相等。虛誕:虛妄荒誕。妄wàng作:虛妄之談。彭:即彭祖,傳說他曾活到八百歲。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③后、今:后人、今人。昔:前人。(從前,往日。)夫:語氣助詞,句尾表示感嘆。④故:因此。所述:所字結構。所以:……的原因。致:情趣。⑤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契,又稱符契,或符節(jié)。是古代朝廷調動軍隊或發(fā)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屬制成,上面刻著文字,剖分為兩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將帥持有。它是權力的象征,具有絕對服從的意義。
(第四段)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wàng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興發(fā)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總難免要在面對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于心。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樣,真是可悲啊!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會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吧。2.在第4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觀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句話: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對于作者的人生觀,還有哪些人與之相同?悲!古人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今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千古同悲作者悲古人,悲時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1.第四段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是哪個字詞?悲!悲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今之視昔】悲古人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現(xiàn)在:一死生、齊彭殤
】悲今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后之視今】悲后人
千古同悲悲什么?(這種“死生之痛”,是不是獨屬他一人的呢?)
品讀第四段,理解“悲”之由俯仰古今,其“悲”與“痛”是一樣的嗎?
痛——個體
生命短暫,生死難測
悲——人類
代代皆痛,永無止境明確: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由個體到整個人類,作者把古人、今人、后人聯(lián)系起來,對人生苦短的悲痛不只是作者因眼前之情境產生的情感,而且是一代代共同的悲嘆,古人,今人,后人無不悲生命短暫、人生無常、生死難測。所以這種悲是比痛更深沉的人類之大悲。作者為何而悲? “痛”是對時間易逝的痛惜之情,“悲”是一種扼腕長嘆。悲嘆生命的有限和時間的無情;悲嘆當時在士大夫階層盛行的虛無主義思想;悲嘆后人見今人之悲時的悲嘆,引發(fā)深遠的千古同悲。作者的思緒從有限轉入無限,跨越時空。也更顯出王羲之的良苦用心,以及對生死的深刻思考。
痛——個體
生命短暫,生死難測
悲——人類
代代皆痛,永無之境全文總結:情感變化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痛人生短暫光陰易逝人世無常美好易散悲體悟“生死觀”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靜躁向內,深入內心世界,不務實際,聚眾談玄向外,寄情山水聲色,不受世俗禮法約束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魏晉風流:飲酒、服藥、清談、縱情山水、狂放不羈……
王羲之在第三段中為我們列舉了哪兩種生活方式?(魏晉士人的生死觀)探究魏晉士人的生死觀成因:1、兩晉時期社會極劇動蕩。兩晉時期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司馬氏篡權成功后,更是懼怕輿論的褒貶,對有異議的人極為殘酷。殘殺名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2、天下名士,為了避禍保身,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消極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不再把積極入仕當成人生的理想。面對這樣的情況,王羲之的生死觀又是什么樣的呢?在第4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觀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句話。“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王羲之面對魏晉士人對待生死的消極態(tài)度,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王羲之否定老莊“一死生,齊彭殤”,認為“死生亦大矣”,生死不同,彭殤有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珍惜時間,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人生苦短,應積極有為,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于悲傷感慨中透露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珍惜和熱愛。這種“有為”體現(xiàn)在他的為官經(jīng)歷中,也體現(xiàn)在他的文章和書法中——“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珍惜光陰,激揚生命”才是王羲之的真意!
結合第三段和這句話總結王羲之的生死觀所以“死生亦大矣”是王羲之對生死兩件事的感悟。儒家重生輕死(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道家忘生死(一死生,齊彭殤,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對兩家的批判吸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死生亦大矣”,生死不同,彭殤有別。王羲之的生死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王羲之否定老莊“一死生,齊彭殤”,認為“死生亦大矣”,生死不同,彭殤有別。并且用實際行動證明生命會消散,但我們所寫文章不會,我們所做努力不會。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對待生命,應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不應空談玄理,表現(xiàn)出王羲之對抗人生虛無的執(zhí)著努力。內心:執(zhí)著追求(反思生命)表面:美景盛事(寄情山水)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啟示:珍惜生命,積極生活,務求當下請結合歷史人物的言論,談談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藏克家:“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毛澤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拓展探究
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抒發(fā)的恰恰是建功立業(yè)的決心。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表達卻是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習近平:珍惜時光,心中有太陽,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與君共勉結構樂痛悲良辰、美景、賞心、雅事生命短暫,人生無常,生死難測宇宙永恒,人生短暫,體會一致,千古不變1-2段蘭亭盛會3段寫人生感慨4段交代作序目的情感變化小結:王羲之對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態(tài)度)主旨歸納:文章通過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和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否定了老莊“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樹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識-----“死生亦大矣”,表達了一種積極處事的人生態(tài)度。
1)寫景。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致。
1、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寫作特點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1、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寫作特點2、駢散結合1)對偶修辭句中對:同一句上下兩個詞語互相對偶。例如:清流激湍、游目騁懷。單句對:上下兩句互相對偶。例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隔句對: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例如: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引用1.“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死生亦大矣”《莊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原是用來形容“道”的作用。)理解性默寫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xiàn)蘭亭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2.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懷開暢,極盡視聽的樂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
,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理解性默寫5.生活中當我們專注于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時,會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而忽視時光的流逝,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6.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自然也會令人生發(fā)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所寫:
,
,
,
。7.針對魏晉名士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了一句來批評:
,
。8.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開始就點明聚會的季節(jié)、地點和事由的句子是:
,
,
。10.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群賢畢至
少長咸集理解性默寫11.生活中當我們對所喜歡或得到的事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國企招聘2025寧波余姚景隆置業(yè)有限公司招聘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重慶三峽學院《通信仿真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藝術職業(yè)大學《管理智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張家口學院《量子力學純英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順學院《電機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科技職業(yè)學院《數(shù)學教學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晴川學院《軋制工藝學板帶材生產》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yè)學院《黑白圖式語言-造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搬運卸貨合同協(xié)議書
- 黃岡市鄉(xiāng)村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廣州市2025屆高考二模試卷(含答案)
- 2025屆浙江省縣域教研聯(lián)盟高三模擬物理試卷及答案
- 2024年撫順市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WEBGIS編程入門教程》課件
- 法律文化-形考作業(yè)4-國開(ZJ)-參考資料
- 茶飲品牌門店運營效率提升策略:2025年管理優(yōu)化報告
- 2025年山東菏澤市光明電力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廣州市海珠區(qū)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筆試真題2024
- 高中學生法制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