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誡子書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水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為避漢末之亂,大約于漢獻帝興平二年(195)15歲時隨叔父諸葛玄由山東遷居豫章,后輾轉至荊州,隱居于南陽隆中,故號臥龍先生。西晉陳壽《三國志》有《諸葛亮傳》,并整理其詩文《諸葛亮集》傳世。作者簡介六出:(六出祁山,劉備死后,為完成輔漢興劉的大業,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從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獲,南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帶兵鎮壓,為收復南蠻人心,七次擒住孟獲而不殺,終使孟獲心服口服外帶佩服,發誓永不造反)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即荊益二川,為蜀漢基業打下了地盤)
東和:(東和孫權)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擺設八卦陣)
夷陵之戰,諸葛亮料定劉備必敗,就設下石兵八陣,差點把陸遜困死其中,多虧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延帶路,才勉強逃出。
酬三顧:(報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蠻:(平定南方叛亂)
用火攻:(指赤壁之戰)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點燈續命
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與司馬懿戰于五丈原,自知身體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設下四十九盞明燈的法陣,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闖入,四十九盞燈被風吹滅,不久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時年已經53歲的諸葛亮,不顧重病纏身,在五丈原軍中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寫了一封信。由于軍務在身,諸葛亮無法親自將書信交給兒子,只能由他人代為傳送。今天,我們將穿越到建興十二年,化身為送信人,幫助諸葛亮將這封《誡子書》交給諸葛瞻,同時代替諸葛亮完成三項任務。創設情境,布置任務解題誡子書
誡子書,即作者寫給兒子,旨在勸誡,勸勉的信。告誡,勸誡書信諸葛瞻當時盡管“聰慧可愛”,但僅有八歲,請你化身為讀信人,為諸葛瞻朗讀家書。朗讀時注意: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情感。讀信人任務一:讀家書之韻味擔憂的語氣讀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無奈。勸誡的語氣語氣語調要表現父愛的冷靜與智慧。期盼的語氣讀語氣要熱切,熱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讀對節奏提示
句式:對偶、駢散結合
重讀:發語詞、否定詞、實詞我們為諸葛瞻朗讀了信件,還要向他解釋這封信的內容。請你先用現代漢語為他翻譯這封信的內容。翻譯時,先解決以下重點字詞。讀信人任務二:品家父之苦心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
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告誡,勸勉書信fú,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明確,堅定.明志:明確志向達到遠大目標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沒辦法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增長才干放縱懈怠振奮精神輕薄浮躁修養性情學習必須靜心專一,增長才干必須不斷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明確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作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喪失最終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來得及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年老志衰,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屋舍,又怎么來得及!
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寧靜專一,增長才干必須不斷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1、本文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任務三:合作探究2、文章主要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文章從修身和治學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進行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2、怎樣理解文中的“靜”?“靜”是文中的關鍵詞語。“靜”:
淡泊、寧靜“靜”的反面:淫慢險躁諸葛瞻出生的時候,諸葛亮年紀已經很大了,諸葛亮給他的哥哥寫信時,曾經這么評價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意思是說諸葛瞻雖然聰明,但心性早熟,恐怕成不了大器。所以諸葛亮在兒子8歲時寫了這封信。寫作背景資料鏈接3、請結合文中的語句理解文中的“靜”?
“靜”是修身養德的基礎。保持內心寧靜,清心寡欲,不會為貪圖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靜”是學習的前提。摒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可以靜靜地沉思,可以安靜地反思自己的作為。
只有做到淡泊、寧靜,才能使志向堅定、明確(明志),并實現遠大的目標(致遠)。靜以修身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第一個條件是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第二個條件是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第三個條件是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三者的關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志向的培養又必須礪品德。
4、諸葛亮抓住一個“靜”字,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5、“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一句是從什么角度闡述“靜”的?又是怎樣闡述的?從反面論述“靜”。這句話強調了“淫慢”“險躁”所造成的危害,強調了“靜”的價值。6、“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一句闡述了什么道理?從反面論述,強調勤學刻苦,不能荒廢學業,暗含惜時之意。7、諸葛亮希望兒子寧靜、淡泊又希望兒子能明志致遠而“接世”,如他自己當年隆中隱居不求聞達于諸侯與后來出山成為蜀國丞相,這是否矛盾?應該如何理解?不矛盾。“淡泊”和“寧靜”目的在靜心于學,修身養性,進而服務于社會國家,所謂致遠,是因達于天下而遠,因澤于后世而遠。是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國古代士大夫和文人們的人生價值追求,他們入仕為官不是為了物質利益需求,而是人生價值的體現。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任務四:課堂小結本文的論證思路:
首先提出觀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其次正面論述“志”“學”“才”的關系。再次反面論述:“淫慢”和“險躁”的害處,最后得出結論:勸勉惜時。儒家的先賢大德也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孔子、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一簞食,一瓢飲”,體現出他們的生活儉樸;“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明顏回淡泊名利。1.解釋下列變色詞語。(1)非淡泊無以明志(2)靜以修身(3)淫慢則不能勵精(4)將復何及(5)非學無以廣才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放縱懈怠來得及。增長才干課堂檢測2.解釋變色字在句中的意思。夫學須靜也()非志無以成學()
意與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夫君子之行()三人行()非淡泊無以明志()處處志之()(1)學(2)意(3)行(4)志意志志向做標記情趣品行,品德行走學習學業3.填空題。(1)《誡子書》全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當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認為,做人、治學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險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誡子書提出觀點:正面論述:反面論述:得出結論: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志”“學”“才”的關系“淫慢”和“險躁”的害處勸勉惜時靜板書設計(濟寧中考)仔細閱讀課文,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寧靜好學,淡泊名利,生活節儉,以養成良好的品德。2、文章主要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文章從修身和治學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進行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修身靜致遠(對比論證,治學躁守窮更有說服力)深入探究怎樣理解文中的“靜”?
“靜”是《誡子書》中的一個關鍵詞語。
“靜”是修身養德的基礎。“靜以修身”意為以寧靜心緒來涵養德行。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
“靜”是學習的前提。“靜”指的是一種摒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可以靜靜地沉思,可以安靜地反思自己的作為。
要做到“靜”,就要摒除名利的束縛和干擾,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寧靜”,才能使志向堅定、明確(明志),并最終實現遠大目標(致遠)。若心不靜,陷入“險躁”,則不能專心學習,也就不能增長才干,更談不上修養心性了。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4、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須要具備的條件是什么?這幾個條件之間有什么關系?
成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立志、學習、廣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篇末叮嚀晚輩年華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時光,必將碌碌無為。告誡晚輩要惜時。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拓展運用
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談一談《誡子書》對當代中學生有何現實意義?
在充滿誘惑的現實生活中,諸葛亮的《誡子書》更有教育意義。1、一個人要淡泊名利,摒除雜念和干擾,安靜專一,提升自己的修養;2、要立大志,專心治學;3、珍惜時間。只有做到這幾點,人生才有意義。家風家教和后輩的成長成才就像是根與葉的關系,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諸葛亮的為人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水庫疏浚工程合同
- 微商有償代理合同協議
- 德祐地產加盟合同協議
- 2025屆畢業生勞動合同模板
- 2025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模板
- 商品電動轎車出售合同協議
- 2025企業常見合同范本
- 樓道下水改造合同協議
- 2025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樣本
- 2025廣告投放合同模板
- 遴選會計筆試真題及答案
- 2024年中國光大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儲能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團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八年級音樂上冊校園的早晨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
-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解讀與培訓
- 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全面剖析
- 2025屆廣東省燕博園聯考(CAT)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測試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鐵路小型養路機械市場分析現狀
- 《海參的品種與功效》課件
- 初級社工師《社會工作實務》考試(重點)題庫300題(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