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102《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102《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102《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102《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歸去來兮辭》授課對象:高二學生授課人:授課時間:10分鐘1.教學內容分析(1)課標分析本單元屬于學習任務群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驗,培養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教材分析本單元主題為“至情至性”,所選的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為一體的佳作,學習本單元,要“重在把握課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載的文化觀念,領會不同作者在審美上的獨特追求。要反復誦讀,涵泳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過特有的語言形式去抒發情志,形成獨特的美感;還要做些梳理和評點,領會章法之妙和細節之美。”學習提示提到,“作者抒寫自己回歸田園、重返自然的歡愉,也透露出對自我與世俗、生命與自然的思考。閱讀時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現的情感狀態和認識境界……”(3)課文內容分析《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把握作者究竟為何而“歸”,體味陶淵明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2.學習者分析學生在初中和高一階段已經學習過很多文言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清文章大意。且大部分學生對陶淵明比較熟悉,了解其生平經歷和作品的主要思想,但是還不能完全把握對于陶淵明究竟為何而“歸”和他歸隱時的糾結復雜的心路歷程,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引導。3.學習目標確定(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探究“歸隱之際”陶淵明的狀態;(2)了解陶淵明的生命哲學,感受陶淵明的人生追求。4.學習重點難點探究“歸隱之際”的陶淵明的狀態,感受陶淵明的人生追求。5.學習評價設計在導入環節,看學生是否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迅速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在環節一,看學生是否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陶淵明疲倦的原因是本性自然和官場黑暗;在環節二,看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感受陶淵明早期的追求和他歸隱之際復雜糾結的心情。6.學習任務設計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策略文本聚焦備注創設情景,導入課程1、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知識:為陶淵明的人生小傳擬定倦鳥、飛鳥。上節課已經完成了大綱,了解了為官之時和歸隱之后陶淵明的狀態。2、簡單回顧是如何探究的:身在官場中的陶淵明心為形役,精神被形體所抑制,這種狀態就像是《歸園田居(其一)》中提到的“羈鳥”。歸隱之際的陶淵明發出了“鳥倦飛而知還”的感嘆,可以用“倦鳥”來形容他。回歸之后的陶淵明快樂自由,就像是《飲酒(其五)》中提到的“飛鳥”。狀態都很好理解,但是歸隱之際的陶淵明為何會是一只“倦鳥”呢?他在歸隱的過程中經歷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個“擬定大2、新舊知識、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的聯系:“羈鳥念舊林”;“飛言部分和第一段。《飲酒(其五)》。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陶淵明其他作品,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環節一初探“倦”因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辭的第二段,看何深意。找到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請學生代表進行回答。預設學生回答: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文章寫于他第就是陶淵明厭倦了官場的黑暗。(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點撥:上節課提到了這篇辭寫于作者第五次也就是最后一次辭官歸隱的階段,作者感到倦的原因是因為官場黑暗。)為何只有陶淵明感到疲倦?引導學生1、快速閱讀辭的第二段,結合文本看看作者寫這只倦鳥有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2、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作者倦的原因是官場黑暗。3、同桌之間人如此之多,為何只有陶1、朗讀法:單人讀、齊讀。法:小組討論、同桌討論。問:教師順應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的提供:表格。他文本的補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本性性自然”,“富貴非吾愿……”他詩歌中有關本性的描寫:“少無世俗韻”,“不戚戚于貧賤……”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本身,通過不斷的追問來幫助學生探究作者究竟為何而“倦”。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表格,讓他們回顧陶淵明的其他作品,引入同一作者通過同桌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交流。預設學生回答:因為陶淵明天性不喜歡被束縛,做官違背了他的本性,讓他疲倦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原文來淵明的本性。預設學生回答:序里邊提到了他慕名利、熱愛自然。(學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師在這個時候要引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來找一找,并且進一步做補充。)3、教師結合學生作業(預設上節課課后讓學生去找陶淵明作品中有關其本格特點。淵明感到疲倦?”4、在教師的引導下回顧讀有關陶淵明本性描寫的詩句。充:《歸園酒》。的其他文本進行補充,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通過聯讀更好地把握陶淵明的本性。文章原文性格《歸去來兮辭》非吾愿”淡泊名利熱愛自然追求自由《歸園田居(其一)》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三)》愿無違”《五柳先生傳》不汲汲于富貴”環節二1、教師進一步提問:既然外有腐敗的1、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之的使用:通關于陶淵明通過追問和文本變深入什么一次兩次甚至五次出仕為官?過文本變式出仕原因的式,引導明早期的個讓學生體會句子。學生去探探究陶淵明糾究陶淵明是為了生活。)步思考陶淵結、復雜的《雜詩(其感到疲倦(教師點撥:除了維持生計以外有沒有更深心情。的原因,層次的原因?可以聯系陶淵明早期的個人理因。志逸四海,幫助學生想來進行探究和思考)2、尋找文中其他文本的騫翮思遠理解陶淵描寫陶淵明補充:《雜翥。”明的矛盾在理想多次詩》。與糾結。得不到實現句:歸去來在不斷地的情形下心法。兮,田園將追問之中多次為官,但是每次都沒有什么好結蕪胡不歸?也能夠鍛果,所以才感到疲倦。會陶淵明復既自以心為煉學生的教師繼續補充陶淵明早期詩歌《雜詩雜糾結的情形役,奚惆思維能(其五)》:“猛志逸四海,騫翮思感。悵而獨悲?力。遠翥。”(我的雄心壯志超越了四海,3、思考變式世與我而相文本和原文違,復駕言本的不同之兮焉求?寓形宇內復的理想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實現。朗讀文中的幾時?曷不委心任2、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描寫陶淵明在理淵明的糾結、去留?想多次得不到實現的情形下心態的句疑慮之感。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感。原文:“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進行文本變式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的糾結復雜而不是絕望之情:“世與我而相違,不復駕車宦游!”“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須當歸!”3、引導學生進一步找出文中的問句,段的三個問句是陶淵明在經歷了仕與感悟:順遂著自然的變化,樂天安命,必再追求什么了。追求自由的本性得不到實現而倦,在由的“飛鳥”。總結教師呈現完整的大綱,說明“倦鳥”時期正是陶淵明轉變的關鍵期,帶領學生體會陶淵明對自我與世俗的思考,并用朱光潛先生的句子“他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有許多矛盾和沖突;和一切偉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到調和靜穆”作小結:陶淵明的生活模式為歷代文人士大夫開辟了獨特的人生道路,也為他們在失意的時候提供了精神安憩的場所。因此,陶淵明不僅僅是我們文人的一個精神標桿,更是我們自古以來隱逸情節中的一個文化符號。7.板書設計歸去來兮辭陶淵明羈歸心倦隱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必做:完成文言文練習——蕭統《陶淵明傳》,加深對陶淵明的了解。選做:課外閱讀錢志熙的《陶淵明傳》(中華書局出版社),感受陶淵明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9.教學評價與反思①教學思路相對來說有邏輯。整個教學過程圍繞陶淵明“歸隱之際”的狀態展開,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初步探究“歸隱之際”的陶淵明為何而“倦”。第二個環節進一步深入探究“歸隱之際”的陶淵明的狀態,感受陶淵明對自我與世俗的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