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4/211中國造船史2025/4/212介紹中國古代船舶技術(shù)和船舶文化的一門公共選修課本課程的性質(zhì)和任務(wù)課程性質(zhì)課程任務(wù)了解中國古代造船技術(shù)的起源、發(fā)展和成就以及船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世界造船的貢獻和影響: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特別是工科學(xué)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xué)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注:獨木舟、木板船、船舶檢驗制度、海戰(zhàn)和戰(zhàn)船,帆、櫓、纖、舵、碇、水密艙壁和車輪舟、鄭和下西洋;中國近代造船業(yè)、當代中國造船業(yè)的發(fā)展。2025/4/213本課程的性質(zhì)和任務(wù)(續(xù))期末考試出勤:10%平時測試:20%期末考試:70%教學(xué)方式PPT+教學(xué)錄像(補充)上課資料E-mail:zaochuanshi2013@163.comPassword:201388882025/4/214主要內(nèi)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魏晉南北朝時期造船技術(shù)的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造船技術(shù)的進步中國造船史上的第一次造船高峰——秦、漢中國造船史上的第二次造船高峰——宋、元
隋、唐時代造船技術(shù)的發(fā)展2025/4/215主要內(nèi)容(續(xù))中國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造船高峰——明
新中國躋身世界造船強國之路
海禁政策與傳統(tǒng)造船業(yè)的變化
清末洋務(wù)運動與中國近代造船業(yè)
2025/4/216課程體系2025/4/217課程體系(續(xù))2025/4/218船舶的定義指的是依靠人力,風力,發(fā)動機等動力,能在水面、水下移動的交通工具。船舶的動力來源和推進方式劃槳或搖櫓
風帆
明輪
螺旋槳
人力或畜力風力蒸氣機
柴油機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9鋼制船體是怎樣浮在水面上?問題:鋼的比重是水的7倍多,為什么鋼制船體能浮在水面上?實驗:把一張薄鐵皮放在水里,它立刻就沉下去了;如果把這張鐵皮做成一個盒子,重量沒有改變,它卻能漂浮在水上。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等于該物體所排開相同體積水的重量,即排水量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鋼制船浮在水面上2025/4/2110
海洋文化遺址
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海洋文明的起源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1959年,在山東泰安與寧陽交界的大汶口,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6500年以前
1928年,(山東半島)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的城子崖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4500年以前,磨制石器(石鐮、蚌鐮)。出現(xiàn)陶器(輪制)1973年發(fā)現(xiàn),浙江余姚羅江鄉(xiāng)姚江之陽的河姆渡村,距今(7~5)千多年前,大量淡水魚遺骨和海洋魚類,雕花木槳和陶舟一個文化體系早晚兩個階段2025/4/2111圖.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錛和漁叉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2圖.河姆渡文化中的有段石錛圖.河姆渡文化中的雕花木槳是遠古的造船工具,一般說來,它是長方扁形物,刃口斜削,似普通鐵錛呈刨刀狀,它與普通石錛不同處在于背面,即刃口斜上所向的一面不像正面那樣平,而是中間隆起成一條橫脊,把背面分成前后兩部分,后部較薄,看起來像有兩個階段,所以叫有段石錛。有段石錛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3形態(tài)同中國大陸的極為相似
這樣較復(fù)雜的石器制造技術(shù)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同步發(fā)展,一般是起源于一地(中國的東南沿海),而后隨著制造人的遷徙逐次傳播到所到之處。
有段石錛臺灣菲津賓南太平洋諸島夏威夷馬克薩斯社會島南美洲的厄瓜多爾
有段石錛越過汪洋大海,海上漂流當然是唯一的途徑。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4對浮力的認識
利用浮性好的物體渡水或救生
多次實踐加深了對浮力的感知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的反復(fù)出現(xiàn),啟迪著人們?nèi)ニ伎迹K于人們從看到中間空的物體浮在水上而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水上的活動工具-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5“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
——《淮南子·說山訓(xùn)》“燧人氏以匏濟水,伏羲氏始乘桴”——《淮南子·物原》
文獻記載由于原始的渡水工具都是有機質(zhì)的,易腐難存,所以在我國石器時代的考古中尚未有所發(fā)現(xiàn)。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6葫蘆是人類最早栽種和利用的植物之一,古代葫蘆為瓠、匏、壺,后來又稱壺盧、藤姑、浦盧、扁浦、壺蘆、葫蘆等。(在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xiàn)葫蘆的種子)
葫蘆特點
體輕防濕性強浮力大便于攜帶原始浮具——葫蘆圖.葫蘆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7“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詩經(jīng)·
鄴風·
匏有苦葉》注:等葫蘆的葉子枯黃時,就可以用來渡過深水。深水要漫過腰帶,淺水只要提起衣裳就行了。
“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矣”
——《國語·
晉語》注:其中濟即渡,說的也是利用葫蘆渡水。“今子有五石之瓠(hu),何不慮以為大樽,從浮于江湖”——《莊子·
逍遙游》注:慮,即用繩綴結(jié)在一起,樽為酒器,縛之亦可自渡。
文獻中關(guān)于抱葫蘆過河的記載《鹖冠子·學(xué)問篇》鹖he冠子曰:“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注:舟船要沉沒的時候,葫蘆也可以水中救人。《物原·器源》中記載道:“燧人以匏濟水,伏羲氏乘桴,軒轅作舟楫”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8
腰舟特點
浮力成倍增加
腰舟背在背上,解放雙手,用以劃水定義:把好幾個葫蘆用繩子聯(lián)起來系在腰上以提高渡水時的浮力,這叫腰舟。提高了人們的勞動效率擴大了人們在水中捕魚的范圍原始浮具——腰舟圖.腰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19陸佃注解《鹖冠子》中講到:“壺,瓠也,佩之可以濟涉,南人謂之腰舟。”聞一多先生在《詩經(jīng)通義》解釋《匏有苦葉》一節(jié)中提到:“古人早已知道抱著葫蘆浮水能使身體容易漂起來,所以葫蘆是他們常備的旅行工具,而有‘腰舟’之稱。葉子枯了,葫蘆也干了,可以摘來作腰舟用了。”
關(guān)于腰舟的文獻記載
關(guān)于腰舟的應(yīng)用和傳說
腰舟作為交通工具和勞動工具注:上世紀末期,海南生活的黎族人民仍然利用葫蘆舟來渡水,沿海南方的許多地區(qū)至今還保留著葫蘆渡水的習慣;腰舟可以橫渡海洋,最初從朝鮮去日本時,就是在腰上拴上若干個葫蘆,因此朝鮮稱船夫為瓢公或瓠公。民族中關(guān)于葫蘆救人的傳說(苗族、彝族、崩龍族、黎族等)注:葫蘆為祖先偶像,是他們的圖騰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0八仙過海的工具:(鐵拐李的法寶,葫蘆)圖.鐵拐李圖.黎族人渡水腰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1
葫蘆作為渡水工具,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它只能對人類的水上活動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渡水問題;它僅僅適合單人渡水,無法運載更多的物資;葫蘆有其生長的局限性,不宜于廣泛使用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2從狩獵進入到飼養(yǎng)牲畜以后,人們將獸皮充氣后制成浮具——皮囊,皮囊也稱浮囊,另外也叫渾脫。
皮囊的制作:在宰殺牲畜時,先將頭部割去,稍割開頸部,去掉四蹄,將整個皮革翻剝下來。經(jīng)過加工后再把頸部和三個蹄部的孔口系牢,留一個蹄孔作為充氣孔道。用時,先把皮囊吹鼓,然后再結(jié)扎充氣孔,便可單獨作浮具了。原始浮具——皮囊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3制作簡單應(yīng)用時,攜帶方便不怕淺水、激流和險灘皮囊特點
皮囊浮具的操作:游渡前,將衣服、用具拴在腦后,游水時游者在腹部放一個皮囊。游渡者要俯臥在水上面,抬起頭,把皮囊壓在腹下,手撓腳蹬,在水上游動。圖.羊皮囊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4
關(guān)于皮囊的文獻記載和應(yīng)用“不用輕舟與短棹,渾脫飛渡只須臾”——李開先《塞上曲》“作馬革船”——《后漢書·
南匈奴傳》
“縫革為船”——《后漢書·鄧寇傳》
“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系縛其孔,縛于腋下,可以渡也”——李笙《太白陰經(jīng)》
“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嶲(gui)州道路遙”——自居易
圖.皮囊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5筏是由單體浮具發(fā)展起來的,將較多的單體浮具用藤或繩系結(jié)起來成為一體就形成了筏。材料由:木、竹、獸皮、蘆葦?shù)取!稜栄拧酚浻校骸拌酢欤ㄍā胺ぁ保幠緸橹4笤粬欤≡昏酢惫弊⒔庹f:“木曰簰,竹曰筏,小筏曰桴”
關(guān)于筏名字的文獻記載:
“方舟設(shè)泭[fú扶,同桴],乘桴濟河”,“并木以渡”《國語·齊語》原始浮具——筏據(jù)考證:筏就是新石器時期我國東南部的百越人發(fā)明的。筏是舟船發(fā)明以前出現(xiàn)的第一種水上運載工具。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6
筏的優(yōu)點它易于取材,制作簡便能多載,行駛平穩(wěn)不怕水淺流急,是很好的水上工具
筏運輸?shù)木窒扌圆荒苣嫠校荒軉蜗蜻\輸故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的說法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7圖.木筏
木筏以樹干編制而成:最早的木筏是將幾根樹干并列捆綁,以一根木桿劃水,在水中行駛穩(wěn)性較好,但不夠堅固。后來在并列的樹干上幫扎橫梁,以增強其結(jié)構(gòu)。是過河、捕魚和狩獵的重要工具。歷史上使用木筏運輸和航行的記載: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王勾踐令2800多人伐松柏作筏,自會稽(今浙江紹興)沿海北上,遷都瑯琊(今山東諸城),這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使用木筏海上運輸活動。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8竹筏的制作—用火將竹的尾端燒烤后使其向上翹起、然后以藤條、野麻編縛在一起。
編制竹筏的方法有三種把七、八根竹竿并排好,以藤條、野麻拴在一起;把并列的若干竹竿,在前、中、后三個部位,各橫鑿一孔,在一孔中穿一細木或竹竿,制成較牢固的筏子;在若干根竹子上,橫拴三、四根木帶,一端翹起,劃動時阻力小。
竹筏圖.中國古代的竹筏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29竹筏特點
體輕抗折阻力較小圖.宋代巨形筏《晉書·列傳第十二》敘述:“吳入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文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問諜,具知情狀.涪乃作大筏數(shù)十,亦方百余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
文獻中有關(guān)于筏的記載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0皮筏的制作—將許多皮囊編扎在一起,就成了皮筏。組成皮筏的皮囊少者有6~12個,多者可達400~500個。羊皮筏:充氣牛皮筏:羊毛干草之類輕貨
皮筏分類
皮筏圖.羊皮筏皮筏的操作:皮囊在下,載貨時,要用繩子在木架上拴一下,防止風吹掉;載人時,必須呈半俯臥狀態(tài),雙手握住木架,使身體平穩(wěn)、否則容易翻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皮囊的制作過程2025/4/2131抗沉性好
皮筏優(yōu)點制作簡單,操縱靈活安全可靠,不怕擱淺成本低廉,不耗能源有單獨的水密空間提供浮力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2“筏”相比于上一代漂浮工具——葫蘆有著以下優(yōu)點載重量和浮水面積大為提高。制作筏的材料比葫蘆的來源更為多樣。筏的制作簡便,技術(shù)要求不高。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3獨木舟
筏的缺點筏干舷低,會滲水,人和貨物會浸水筏的前端跟水接觸面大,阻力大捆扎筏的繩子常時間浸在水中易腐蝕筏逆流很費力在原始的渡水工具中,葫蘆、皮囊只可稱為浮具。筏也算不得船。具有容器形態(tài),即具有干舷的,才能稱作舟或船。船的直系祖先是獨木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4人類掌握的石器的磨制學(xué)會了用火對浮性和浮力的認識,并意識到凹形物體的浮力更強。
制造獨木舟的條件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5
關(guān)于獨木舟發(fā)明的文獻記載《拾遺記》記載:“軒轅變乘桴以作舟楫。”《易·系辭下》記載:“黃帝……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說文解字·舟部》記載:“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世本.作篇》記載:“共鼓、貨狄作舟”。宋衷云:二人并黃帝臣。注云:貨狄亦作化狐,化孤見魚尾畫水而游,乃剡木為楫以行舟。《物原·器源》談到舟船發(fā)展變化的時候,最后提到“軒轅作舟楫。《舟賦》記載:“昔者帝軒,君臣道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6《呂氏春秋.任數(shù)》記載“堯、舜的臣子并不全仁義,湯、禹的臣子并不...虞姁(xu)作舟,伯益作井….”《山海經(jīng)》“滛(yin)梁生番禺,是始為舟”《墨子·非儒下》記載“奚仲作車,巧垂做舟”,同書又說是舜的臣子后(翟)稷首先做成了舟。《蜀記》記載:大禹造船。《發(fā)蒙記》記載:舜的臣子伯益。由此可見,獨木舟的制造不是一個的智慧,而是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獨木舟出現(xiàn)的年代,上限在于黃帝軒轅。然而,獨木舟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產(chǎn)物,要比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還要早。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7“燧人氏以匏濟水,伏羲氏始乘桴”——《淮南子·物原》注:從“以匏濟水”到“始乘桴”,再到“變乘桴以造舟楫”,卻是準確地說明了舟船發(fā)展的層次和規(guī)律。“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易.系辭下》注:“刳”與”剡”兩字,按辭書的解釋是:將木材剖其中而空”為刳;“削令上銳”為剡。匏木與剡木,倒是真實地反映出獨木舟和槳的制造過程。據(jù)神話傳說,大禹治水時,“陸行乘車,水行乘船”《史記·夏本紀》。注:輾轉(zhuǎn)水上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服了洪水。他能率領(lǐng)人民疏通江河,使之能暢流入海,并能修建灌溉渠道,變水患為水利,可以說,獨木舟起了很大的作用。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8
船槳遠古的浮具體型較小,以手足劃水就行了。由于筏子和獨木舟較大且重,單純以手足劃水是不夠的,因此發(fā)明了船槳。第一種,同木窄葉型,即用同一根木料削成槳柄和槳葉,槳葉扁平;第二種,同木寬葉型,也是同一根木料削成槳柄和槳葉,槳葉寬大;第三種,異木結(jié)合型,槳柄和槳葉由不同的木料削制,最后結(jié)合而成。
出土的的木槳,按照形狀、結(jié)構(gòu)、可分為三類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39選一根大樹干,用石斧或石刀砍削一個長槽,把不要挖去的地方糊上泥巴,把要挖的地方用火燒,燒焦后,再用石鑿、石斧挖。這樣不斷邊燒邊挖,直到長槽達到合適的長度、深度為止。人坐立在槽中就可以浮水漂向遠方。一般說來,造獨木舟要選直徑在一米以上,長度在五米、甚至一二十米以上的大木才行。有了獨木舟以后,人們活動的范圍擴大了,生產(chǎn)進一步發(fā)展了。
獨木舟的制作過程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獨木舟的制作視頻2025/4/2140“燧石器和石器的出現(xiàn)早于陶器,發(fā)現(xiàn)這些石器的用途需要很長時間,它們給人類帶來了獨木舟和木制器皿,最后在建筑房屋方面帶來了木材和木板。”
——摩爾根(1818一1881)《古代社會》
“火和石斧通常已使人能夠制造獨木舟,有的地方已經(jīng)使人能夠用木材和木板來建筑房屋”。——恩格斯(1820一1895)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在1000O年~4000年前),火和石斧這兩個基本條件已經(jīng)具備,因此,獨木舟出現(xiàn)的年代可能在大約10000以前,最遲當不晚8000年以前。
獨木舟出現(xiàn)的考古學(xué)依據(j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11921年,在我國河南澠池縣仰韶村,新石器時代,生產(chǎn)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出土刀、斧、錛、鑿等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年限在6500年以前。仰韶文化長江中下游和濱海地區(qū),7000年以前。“干欄”式建筑遺跡,梁柱間榫卯結(jié)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當成熟的木構(gòu)技術(shù)。生產(chǎn)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鑿,出土了6把木槳,都是用單塊木料加工而成,槳棲與槳葉自然相連,不用銷釘或榫卯相接。
河姆渡文化
文化遺址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2柄部殘斷面呈方形粗細僅容手握做工精細,刻有弦紋和斜線紋圖案
雕花木槳的特點考古學(xué)家認為,槳是隨著船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有舟未必有槳,有槳卻必定有舟。獨木舟在一長江中下游和濱海地區(qū)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3圖.寶雞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舟形陶壺新石器時代的舟形陶器底呈弧形,兩端尖而向外突出,腹部寬而外鼓側(cè)面繪有漁網(wǎng)紋1958年在陜西省寶雞市出土
舟形壺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4圖.湖北省宜都市紅花套出土的陶器1973年湖北省宜都市出土方頭方尾,兩端略向上翹,底呈弧形距今5775土120年
平底式獨木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5圖.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1973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遺址兩頭尖,底略圓,尾部微翹首端有一透孔
舟形陶器小冥器,專用隨葬品玩具
藝術(shù)品
舟形陶器的用途舟形陶器的發(fā)現(xiàn)說明客觀實際中存在著舟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6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學(xué)者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中國古代極少有或沒有獨木舟;中國的木板船是由竹筏和木筏直接發(fā)展演變而來的;“中國的木船是以沒有縱向構(gòu)件為特征的”。在20世紀的50年代以后,曾先后發(fā)現(xiàn)過30余艘古代獨木舟遺存物。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獨木舟遺存
江蘇武進縣奄城出土的西周早期獨木舟
福建省連江縣獨木舟
廣東省化戒縣石寧村發(fā)現(xiàn)6艘獨木舟
山東省平度縣隋代雙體獨木舟
膠東半島榮成縣商周時代的獨木舟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
廣東茂名出水千年獨木舟2025/4/2147簡介:出土了4條獨木舟,長11米、4.2米兩條、7.45米。距今約2800年的歷史,這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獨木舟,有“天下第一舟”的美稱。淹城出土的獨木舟有梭形和平頭平尾形兩種,所用木材為楠木、櫧木和柏木。江蘇武進縣奄城出土的西周早期獨木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481976年出土。船體殘長20.20米,通高0.56米,最大寬2.82米,兩側(cè)船體各寬1.05米,中間板寬0.76米。每船用三段木連接而成。兩船身外側(cè)均榫接,兩船間有橫梁及厚大之木板聯(lián)接。從遺存之伏梁及其豎孔,可見其上尚有篷、廬之類。船體各部位除用榫接外,均用圓頂方身、長0.2米之鐵釘釘合,并用麻皮、油灰堵塞縫隙。根據(jù)同時出土的2枚5株銅錢及瓷片推斷其為隋代遺物。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
山東省平度縣隋代雙體獨木舟2025/4/21492011年出土,該獨木舟長7.62米、寬0.99米、深0.6米。木身為鐵木,木質(zhì)堅硬,木身巨大,樹齡至少有1000年以上,特別是獨木舟的制作手工精細,造型美觀,因此,推斷該獨木舟的年代為南朝,距今約有1500多年,估計為南朝產(chǎn)物。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廣東茂名出水千年獨木舟2025/4/2150方頭方尾:沒有起翹,幾乎平底頭尖尾尖:舟頭舟尾都翹起;頭尖尾方:舟頭起翹,尾部平底后來的船型也主要是這幾種,底有平底、尖底,很可能是由獨木舟的船型發(fā)展而來的。
出土的獨木舟的特點由于獨木舟是用單根木料造成的,嚴整無縫,不會漏水,結(jié)構(gòu)堅實,不會松散,而且加工簡單容易,因此,即使在木板船發(fā)展起來后仍然存在。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1獨木舟向木板船的演變
木板船出現(xiàn)的條件筏的特點和缺點沒有干舷,筏體木身又有較大的縫隙,容易滲水當載重量增加時,人和貨物要受到水的浸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2制造時候樹干要砍掉一半左右,浪費很大。獨木舟的制造需要粗大的樹木,材料來源受到限制。獨木舟舟體較長、較淺、行駛不穩(wěn)、容易傾覆,經(jīng)常發(fā)生事故
獨木舟缺點寬度和深度要受到樹干大小的限制,決定了它的裝載能力不大,不能滿足水上運輸?shù)囊?/p>
木板船同獨木舟最大的區(qū)別獨木舟是在成形的樹干上進行的挖鑿,是一種再加工,而木板船則是人們真正用工具進行的改造,對各種形狀的木頭進行多步驟地操作,制造出完整的、可以在水中浮行的交通工具。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3
獨木舟有三種可能的發(fā)展方向和演變途徑獨木舟發(fā)展演變的途徑以火烤、日曬等加熱的辦法并加橫向支撐以擴展舟體寬度,再進一步是在舷側(cè)加木板形成復(fù)合舟;設(shè)置舷外支架或舷外平衡物體。以兩只或多只單體獨木舟并排連接,舟體寬度成倍增加,既增加了載重量,又能顯著地改善穩(wěn)性;改善舟的穩(wěn)定性
舷外平衡物體提供浮力
增加載重量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4
木板船原名“舢板”、“三板”,最簡單的木板船莫過于“三板船”。全船由三塊板構(gòu)成,即兩塊側(cè)板和一塊底板。底板的兩端以火烘彎后向上翹,這可能史最早出現(xiàn)、最簡單的木板船,這也就是現(xiàn)代“舢板”船的祖先。“三板船”的強度可能不會比獨木舟強多少,但是它的可貴之處是邁出了有力的一步,開辟造船工藝史上的新紀元。以后,人們對三板船不斷改進,創(chuàng)造出千姿百態(tài),性能優(yōu)良的船舶。三板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5圖.甲骨文的“舟”
甲骨文的“舟”字所反映的船只都屬于舢板船這類。這時候的三板船不再只是由三塊木板所構(gòu)成,而是由許多木板搭接成船底和船舷板,另外還加了橫梁,使船體聯(lián)接得更加牢固堅實。甲骨文的“舟”字反映的三板船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6
木板船的特點干舷加高,容量增大提高穩(wěn)性和快速性用短材可以造出更長的船來
之前人們只能根據(jù)原料的大小、長短進行制造,這就大大限制了舟船的大小和相應(yīng)的載重能力。
木板船可以通過變化尺度,提高穩(wěn)性和快速性,為后世的船舶大型化和多樣化開辟了無限的發(fā)展前景。
木板舟使得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用不同的木料組合而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舟船,擺脫了原木大小的限制。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7獨木舟向木板船演變中的實例江蘇武進古船制作工藝特點底部板由三段木材組成,搭接處用方榫固定,榫接的方法是一邊由外向內(nèi)插榫,另一邊由內(nèi)向外插,榫插孔呈斜面;船舷用木榫與船底材相榫接。兩舷具有獨木舟的形態(tài),底部又采用一塊厚重的木板,是由獨木舟向木板船過渡的一種形態(tài),是一艘典型的復(fù)合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8上海川沙川揚河古船
1979年出土,上海浦東川沙縣川揚河,船體底部由一條獨木舟,兩舷裝有舷側(cè)板,典型的加板獨木舟這兩則典型例子說明:獨木舟也是中國船舶的祖式,是獨木舟進化為當今船舶的龍骨,從而否定了中國不曾有獨木舟和中國古船沒有龍骨的觀點。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59
由甲骨文中所見到的“舟”字推論:木板船最晚也應(yīng)是殷商時代的產(chǎn)物,距今約3500年到3000年以前!制造木板船的工藝要求和必備條件——必須有木板出現(xiàn)木板船的必備條件
當時已基本具備的條件已能為構(gòu)筑“干欄式”建筑而剖制木板相當成熟的榫卯技術(shù)出現(xiàn)木板船的年代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0甲骨文中的“舟”字所表征的船舟是由縱向和橫向構(gòu)件組合成的橫線,代表肋骨或艙壁等構(gòu)件支撐兩舷的縱向板材可以加強舟體的強度將舟體分隔成若干個隔艙可用較短的木板造出更為長的舟船圖.甲骨文中的“舟”字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1從字形看,像一個人持槳或篙使船旋轉(zhuǎn)移動;有一種讀音為pan(盤),可當盤旋解;《康熙字典》的一種解釋是“像舟之旋”;《說文》解釋般字:“辟也。象舟之旋。從舟從殳(shu);殳,令舟旋者也。”,般有般旋、盤桓之意。甲骨文中的“般”字所表征的船李約瑟認為,此字是一個“帶有轉(zhuǎn)彎和掌舵裝置的船字形象般”,“老的寫法表示用槳及一只手在駕駛船”。這種船具已具有早期槳舵的作用,并顯示了船舵演變過程。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2“蕩”字,收入在甲骨文中,從字形看,像一個人在蕩舟;甲骨文中的“蕩”字所表征的船上海博物館藏商代饕餮紋青銅鼎,其腹內(nèi)有銘紋:人荷貝立于舟中,舟旁之一豎亦即竹篙。由此可知殷人已知運用竹篙之類作為撐船的工具。郭沫若認為“象一人操舟之形,余意仍是般字”;葉玉森釋“蕩”,謂“字象舟人持物,象篙揖形,疑均古文蕩字”;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3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首次建立奴隸制國家青銅器出現(xiàn);生產(chǎn)力較以前大有發(fā)展;商品交換頻繁;手工業(yè)有了地區(qū)性分工;1980年,在河南省偃師縣的二里頭找到了夏代遺址,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以“貝”為媒介,夏代就已有了商品交換。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4此外還有,規(guī)、矩、準繩等木工量具。夏朝制造木板船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石斧和火促使了獨木舟的發(fā)明;青銅工具也促進了木板船的出現(xiàn)。鑄銅和冶煉作坊;青銅錛、鑿等工具;
從遺址中出土的遺物有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5《竹書紀年》對海上活動的記述
大禹治水時“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ju)”。——《史記·夏本記》“羿善射,奡蕩舟”——《論語·憲問》注:羿是善于射箭的人,奡是善于操縱舟船的人。奡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力士,是夏朝寒促的兒子,能在陸地行舟。“澆伐斟尋,大戰(zhàn)于濰,覆其舟,滅之。”——《竹書紀年》“覆舟斟尋,何道取之。”——《楚辭·天問》注:奡就是澆,是一個人,奡奉命滅斟尋,用了水上攻戰(zhàn)蕩舟的技術(shù)。可知夏朝時已有熟練從事操縱舟船而聞名于世的人了。
夏時少康兒子?xùn)翟罢饔跂|海”。——《史記·夏本記》注:沉祭,表明夏王朝軍事政治勢力由中原地區(qū)擴張到沿海一帶。
帝芒曾“東狩于海,獲大魚”——《竹書紀年》
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6已能建造宮室、樓房、城墻;有鋒利的青銅切削鋸刻工具;還有用青銅制成的斧、刀、鋸、鑿等生產(chǎn)工具;商代人們能制造重達875公斤的、有精細花紋的司母戍大方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空前;各部門之間的專業(yè)分工更加細致。造船等各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也很迅速,生產(chǎn)工具更加進步;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7交換則是以交通為條件的,航海作為一種交通事業(yè)隨之發(fā)展起來;商代航海已經(jīng)擺脫了上古時代的漂流狀態(tài),進入了我國航海事業(yè)初創(chuàng)的早期階段;此時的航行已經(jīng)達到既有航行目的,又有往來可行航路的水平;商代開始發(fā)展的古代港口有番禺(今廣州)。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8“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詩經(jīng)·商頌》
《詩經(jīng)》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贊頌商部落已有海外的領(lǐng)地;四海諸侯截然歸服;可能相土的活動已經(jīng)到達渤海,并同“海外”發(fā)生聯(lián)系(郭沫若)商族是東夷中的一支族系,是個航海民族。相土開辟了自山東蓬萊至大連之間的橫渡渤海的航線;同時指出此航線與當時越人已開辟的河姆渡至舟山群島和臺灣航線南北相應(yīng)。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69“奮伐荊楚,深人其阻,衷荊之旅”——《詩經(jīng)·商頌》。注:商軍從河南進入湖北,深入荊蠻腹地,打敗荊蠻武裝力量,并俘獲大量人口北歸。武丁“南擊荊蠻”,商朝的勢力拓展到了長江流域。用船運輸糧食和軍隊,平定了戰(zhàn)亂。文獻記載
甲骨文中記載:商王們用大量船只追捕逃亡的奴隸。注;甲骨文中有這樣的記載:癸酉這天進行了占卜,問:逃亡的奴隸能追回來嗎?殷王看了卜兆說,可以捉到。可能在甲戍日或乙亥日捉到吧(即明天或后天捉到),可是甲戍日發(fā)現(xiàn)奴隸們過了河,于是就出動船只去追捕,由于船只被陷擱淺了,所以沒有得到捷報,15天后即丁亥日才捉到了逃亡的奴隸。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0殷人為什么要東遷美洲?
1)武王伐紂殷人是否東遷到美洲?1)郭沫若的觀點殷軍民不愿做亡國的奴隸商族部落慣于遷徒殷人東渡的目的地一定是“海外有截”奧爾梅克人的陶質(zhì)頭像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殷人到達了美洲大陸2025/4/2171長年向東流動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
殷人究竟是怎么到達美洲的呢?可能有商殷人大批逃亡,泛桴出海。逃亡者在途中遇到風暴,漂泊美洲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2舟船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幫助人們擺脫水流的束縛,方便人們水上出行。正如《周札》所言:“作舟以行水”。從商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舟船在人們的日常出行中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在一些水上交通渡口設(shè)立渡津,擺渡載人過河:
貴族們利用船只進行游玩;
人們還在并排的船只上鋪就木板,以舟代橋。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3“畢不其來舟,畢??舟?”(《合》11462正)這是貞問畢是否前來貢納舟船。可見舟是進獻的供品之一;在甲骨文卜辭中,有大量的卜辭都提到了涉河乙亥卜,行貞:王其尋舟于河,亡災(zāi)?”(《合》24609)“亥卜,王其尋舟于商,亡災(zāi)?”(《合》24608)這段卜辭是說王在河(即黃河),沁水上乘舟航行,貞問在水上航行是否安全;“惟壬出舟.惟癸出舟.(惟)(甲)出舟.”(《屯南》4547)這段是在用舟前卜問哪一日航行吉利;“辛未卜,今日王舟,不風?”(《合》20)這是卜問用舟航行的天氣狀況,是否是晴天,是否有風?“口口不,爭貞:畢得舟,畢不其得舟?”(《合》123)這段問畢是否得到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4癸酉卜,亙貞:臣得?王占日:其得。惟甲、乙?甲戍,臣涉,舟止,(延)陷,弗告.旬又五日,丁亥,幸(執(zhí))。十二月。”(《合》109)本段卜辭記敘了用舟來追捕逃亡的奴隸,舟曾被“陷”,十五天后才捉到逃走的奴隸,由此可見舟已用來執(zhí)行某些軍事任務(wù)。“已巳卜,爭貞:作王舟。”(《合》13758)這是為商王建造的舟的占卜;“王其省舟。”(《懷》1456)這段主要寫商王前去巡視造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5“武王伐殷,先出于河,呂尚為后將,以四十七艘船濟于河”——《太公六蹈》“率戎車二百乘,虎責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上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孟)津”——《史記·周本紀》武王伐殷時曾以舟船強渡孟津“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白魚入舟),武王俯取以祭”——《史記.周本紀》
“孟津觀兵”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6“造舟為梁”和“于越獻舟”“迎親于渭,造舟為梁,丕顯其光。”——《詩經(jīng)》注:說明了周文王的豪華排場。他不但親到渭水去迎接新娘,還在渭水上用很多船連接在一起架成一座橋梁,以顯示他王者的氣派。這是我國記載最早的浮橋。“越人善于舟”——《淮南子·齊俗訓(xùn)》“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chang)草”
——論衡.儒增》(東漢王充)注:鬯,古暢字,香草也,倭人所貢暢草產(chǎn)于日本。這說明早在西周初,日本列島上的倭人也有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大陸的。“周成王時,于越獻舟”——《藝文類聚》注:造船和操舟泛海,是古代越族對祖國歷史文明的重大貢獻之一。實際上是獻上了寶貴的造船技術(shù)和航海知識。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7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架設(shè)舟橋規(guī)模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文獻中所記載的架設(shè)舟橋基本上都是國家行為,由國家來建造。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8用舟制度“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桴。”
——《爾雅》“己巳卜,爭,貞乍王舟。”“王其省舟。”《穆天子傳》云:“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注曰:“舟以龍鳥為形,猶今吳之青雀舫。”
西周的君王也有自己的坐船先秦的君王都有自己專用之舟。
商王的坐船稱之為“王舟”舟船的起源及上古三代舟船活動2025/4/2179另據(jù)甲骨文的記載,商朝君王乘舟出行之前還要特別占卜天氣,選擇好天氣來航行。庚寅卜,王舟,辛卯腸日。辛未卜,今日王舟,不風。其再。其出舟,盤今日癸,亡哉。吉。翌乙,亡哉,吉。之所以出行坐船專門找天氣晴好,主要是因為這種天氣最適宜于水上出行。舟船的起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中貨運的服務(wù)質(zhì)量與運輸效率考核試卷
- 五金批發(fā)市場行業(yè)市場消費者行為分析優(yōu)化實踐與總結(jié)考核試卷
- 電動葫蘆租賃考核試卷
- 2025豪華別墅精裝修工程合同
- 2025企業(yè)物業(yè)保安服務(wù)合同
- 2025年上海市綠色建筑認證合同范本
- 2025網(wǎng)絡(luò)平臺交易合同協(xié)議書樣本
- 2025屆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陽明中學(xué)高三下學(xué)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全自動智能自適應(yīng)服裝生產(chǎn)控制系統(tǒng)
- 煤礦采煤隊承包協(xié)議范例二零二五年
- GB/Z 27021.13-2025合格評定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機構(gòu)要求第13部分:合規(guī)管理體系審核與認證能力要求
- 湖南省長沙市四大名校2024-2025學(xué)年高三2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中華民族節(jié)日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學(xué)
- 《政府采購管理研究的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5500字
- 糖尿病護理查房提出問題
- 回收設(shè)施布局與優(yōu)化-深度研究
- 2024年國網(wǎng)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微專題2 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yīng)用(解析版)
- 分析化學(xué)考試題(附參考答案)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2025年中考一模歷史模擬試題(含答案)
- 森林無人機滅火技術(shù)集成-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