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練習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練習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練習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練習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史練習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廣東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之中國古代史練習卷一、選擇題(共30小題,共60分)1.西漢建立之初,全國的人口約1650萬,到漢武帝元光六年時,人口已達到3600萬,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繁榮富庶景象。這一現象反映了()A.休養生息的效果 B.郡國并行的影響C.鹽鐵官營的成效 D.豪強勢力的壯大2.古代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因此人們迫切希望有準確的歷法來指導農業生產,合理安排農事,而精確歷法的關鍵之一是精算圓周率。在這兩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是()A.劉徽 B.祖沖之 C.王羲之 D.賈思勰3.秦漢時期,早期中原語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語言結合而成粵語。到了西晉時期,粵語具備了更多中原漢語的共同點。促進西晉時期粵語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地理位置優越 B.政權并立推動語言交流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D.人口南遷促進文化交融4.以下是一位同學搜集的關于赤壁之戰的史料,據此可知()曹操至赤壁與劉備交戰,不久爆發瘟疫,多死者,曹操退軍,——翻譯自《三國志》曹操軍隊大多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軍心不穩?!g自《資治通鑒》孫權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劉備共謀抗曹之策,最后打敗曹軍。——翻譯自《三國志》A.曹操失利需多角度分析 B.瘟疫決定了戰爭的成敗C.孫劉參戰軍隊數量更多 D.孫權火攻導致曹軍潰敗5.下圖為《哪吒》系列動畫電影中的“結界獸”,該形象的設計靈感來源于()A.殷墟甲骨文的字型 B.三星堆青銅人頭像C.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D.馬王堆漢墓的帛畫6.“造紙術傳播到歐洲后,到16世紀,紙張已完全取代歐洲傳統書寫載體羊皮,從而推動了歐洲各國文化的普及和發展?!辈牧戏从吵鲈旒埿g()A.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B.是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C.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 D.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7.圖示可以直觀地展現歷史發展過程的各種聯系。下列示意圖中①處應該填入()A.修筑長城 B.修建都江堰 C.開鑿靈渠 D.發明水排8.周初建立的一種制度,“政權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這是個一層層重疊著的權力金字塔,每個貴族都分享著一部分權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由此判斷,這種制度是()A.禪讓制 B.世襲制 C.禮樂制 D.分封制9.比較下面秦漢疆域圖,導致由秦到西漢疆域發生重大變化的直接因素是()A.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B.班超出使西域C.西域長史府的設置 D.張騫出使西域10.里耶秦簡記載:“公元前221年,洞庭郡遷陵縣都鄉在審核17戶來自啟陵鄉的遷徙民眾時,發現其缺少登記年齡的薄籍,故發函啟陵鄉協助查詢?!边@表明了當時()A.戶籍管理規范 B.法律制度嚴酷C.賦役征發嚴苛 D.人口流動頻繁11.有學者對唐、宋兩代水利工程的數量進行了比較。由此可推知()陜西山西浙江福建總計唐32324429161宋2025302402769A.宋代元成了經濟重心南移 B.南方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C.水稻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D.丁程修建促講了農業發展12.1998年,唐代沉船“黑石號”在印尼海域被發現,出水了大量陶瓷器、金銀器、銅器、鐵器、錢幣、玻璃器、各類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共計67萬余件,部分器物的裝飾紋樣吸取了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流行的題材,由此可知唐代()A.城市氛圍相對活躍 B.對外經濟交流繁盛C.高度崇尚外國文化 D.宗教觀念漸成主流13.下圖展示了春秋戰國以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據此推論,最合理的是()A.生產力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B.南北經濟格局逐漸改變C.社會穩定有利于經濟發展 D.商品經濟發展動力不足14.7世紀中葉,被醫家奉為治病指南的《本草經集注》因存在種種不足和錯誤而顯“不合時宜”,唐政府遂組織蘇敬等二十余賢才集體重修了豐富嚴謹的《唐本草》,頒布后對國內外醫藥學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這體現出()A.國家力量助推醫學發展 B.中國醫學技術領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內部人才濟濟 D.技術更新有利于鞏固統治15.清朝康雍乾時期,清廷在臺灣各處設立書院24所,從內地延請教師到書院任教,推行儒學,實施教化。這些措施有利于()A.增強文化認同 B.創立八股取士C.實現國家統一 D.奠定疆域版圖16.717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組織了一批文士進行圖書的搜集編修工作,后來還在長安、洛陽兩京創設書院管理圖書。這些措施()A.顯示社會風氣開放 B.推動文教事業發展C.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D.體現重文輕武政策17.下圖是北魏孝文帝遷都前后鮮卑族服飾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北魏鮮卑族()遷都前遷都后A.社會生活習慣的漢化 B.軍事力量逐漸增強C.民族文化傳承的中斷 D.貴族階層反對改革18.《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是指使人民豐衣足食,“要術”是說重要的方法,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指百姓從事生活資料生產的最重要的技術和知識。這反映出作者具有()A.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 B.敢于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C.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D.注重實驗分析的科學精神19.下列選項最能體現如下單元內容的階段特征是()第16課三國鼎立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第18課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A.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20.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面文物反映了古代世界不同區域文明()意大利龐貝古城壁畫上描繪的亞歷山大東征中國唐朝的開元通寶和日本的和同開珎A.逐漸連為一個整體 B.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交織C.大力傳播宗教文化 D.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21.根據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統計表(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的推論符合史實的是()時期北方南方三國總人口約443萬人口約324萬西晉戶約245萬,人口約1600萬東晉初年人口約1300萬人口約1000萬東晉后期人口約1100萬(其中少數民族約占40%)人口約1700萬A.東晉初年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魏晉時期社會安定人口增多C.人口遷徙受政治形勢的影響 D.阻礙了長江流域的民族交融22.公元5世紀末期,北魏墓葬由“平城模式”演變為“洛陽模式”,這反映了()類別平城模式洛陽模式殉葬牲畜牛、羊、馬的頭骨、肢骨豬、狗、雞等家畜陶器模型壁畫裝飾狩獵、宴飲、打場、采桑等儒家“孝悌”等A.經濟發展 B.民族交融 C.人口南遷 D.政權更迭23.東吳建造的戰艦上下有5層,載重萬斛,南朝所造大船的載重量可達2萬斛;南朝又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新豐塘、吳興塘、赤山塘等,每一個都能灌溉耕地成千上萬頃。由此可知()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南朝軍事實力強大C.江南地區得到發展 D.南方海外貿易發達24.十六國時期,各政權的開創者大都經歷過稱號從王到天王再到皇帝的變化過程,其中11個少數民族政權采納漢代以來的五德終始說,標榜自身承繼五德推移順序,將政權置于中國正統王朝之列。十六國統治集團的做法()A.有利于強化倫理秩序 B.消弭了各族間的隔閡C.意在維護統治合法性 D.削弱本民族文化認同25.《唐律疏議》規定:“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主要表明唐朝()A.統治者重視法治刑法嚴酷 B.商業活動有嚴格時間限制C.鼓鉦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 D.商業經營場所有明確界限26.歷史學習中,比較法的運用有助于我們分析歷史現象的異同、探討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比較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封建社會的治世局面出現原因時,發現其共同點有()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治世出現的前提②統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舉選才③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注意減輕百姓負擔④統治者推行墾荒政策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27.七年級某班開展研學活動,小史同學在作業中對長城進行了介紹。如果按照對1句得1分,這份作業可以得()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長城東起嘉峪關,西至鴨綠江邊。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A.0分 B.1分 C.2分 D.3分28.線描圖在內容和技法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下圖所示關于四大名著的線描作品,對應正確的是()A.①—《水滸傳》 B.②—《三國演義》C.③—《西游記》 D.④—《紅樓夢》29.題16表為宋代太湖流域蘇、湖、常、秀四州鄉名統計表。這說明宋代()儒家用字仁德善孝賢義禮信數(個)1310975332鄉名示例崇仁懷仁德政德化積善從善至孝旌孝思賢奉賢道義習義遵禮復禮守信良信題16表A.儒學正統地位確立 B.文化重心逐漸南移C.科舉取士制度完善 D.倫理道德受到重視30.中國自古以來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下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朝代秦朝西漢宋朝明朝清朝政治措施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頒布“推恩令”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力廢丞相、設內閣設軍機處A.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統一C.加強監察制度 D.推進民族融合二、非選擇題(共4道小題,共40分)31.在中國古代農業發展史上,處處閃耀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卷樚鞎r】材料一:【量地利】材料二:戰國時期漢朝時期三國時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耬車(模型)《柳龍骨車》中的牛轉翻車【傳智慧】材料三:時期作者農學著作主要內容秦漢時期氾勝之《氾勝之書》這部書總結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壤、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生產方法。南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這部書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歷法產生與發展的基本特點。(2)材料二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三個稱號于一身,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入選理由。(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表格中兩個農業生產工具的主要功能,并簡述其巧妙之處。(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農學著作對于農業發展的好處。32.民族交融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系的結果,是民族間自然的交融,是歷史上進步的現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夷觀有一個演變過程。前期更側重于血緣上與周王室的親疏,強調華夏諸國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華夷之辨”在內涵上更專注于文化上的進步與落后,把是否認同華夏禮樂文明作為區分夷夏的標準。這樣就形成了以文明與野蠻而不是以種族來區分華夷的觀點?!叭A夷之辨”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變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對落后的游獵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為口號的大國爭霸戰爭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華夷的融合,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幾灾旖B侯《中國古代史教程》材料二:(永明十一年)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恐群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脅眾……六月,丙戌,命作河橋,欲以濟師。(九月)戊辰,魏主濟河;庚午,至洛陽。魏主自發平城至洛陽,霖雨不止。丙子,詔諸軍前發。丁丑,帝戎服,執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于馬前……時舊人雖不愿內徙,而憚于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浴顿Y治通鑒·齊紀·魏遷洛陽》(1)根據材料一及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春秋戰國時期“華夷之辨”內涵的演變情況,并概括其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這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點措施?這一舉措對民族交融有何作用?(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族交融的認識。33.經濟文明包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的積累等。材料一宋詩人寫詩夸贊:“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被將教秧馬,代勞民莫忘”。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交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蚊显稀稏|京夢華錄》(宋高宗)三十年,戶部侍郎錢端禮被旨(遵照皇帝旨意)造會子(南宋時發行的紙幣),儲見錢,于城內外流轉?!瓡映跣?,止于兩浙,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っ撁摰取端问贰凡牧隙鞒泻笃谝院笊唐方洕找姘l展,商人的數量和實力不斷增加,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商人開始走向以地域、宗族關系、血緣關系或行業為紐帶的聯合,從而形成一個個對內互助共濟、對外聯合競爭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商人群體——商幫。這種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為紐帶,以會館、公所為場所自發形成的商人群體組織,在商業經營和競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以晉商和徽商的活動范圍最廣,勢力最大。明清時期,商幫的興盛,進一步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商業的繁榮。材料三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中國歷史十五講》(1)根據材料一,宋朝經濟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并分析促使宋朝經濟發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商幫出現的原因及作用。(3)根據材料三,概括所述政策對清朝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并說說你從中得到的感悟。3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下為某校七年級同學以“創新”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的內容,請結合所學知識參與其中?!舅枷雱撔隆坎牧弦唬骸胺仓T子百家,……,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薄稘h書·藝文志》【制度創新】材料二:“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銅量、銅權【人才創新】材料三:商鞅像漢武帝像祖沖之像(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書·藝文志》中記載的歷史現象以及圖8所示的水利工程。該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與哪一學派倡導的思想一致?(2)根據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對國家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3)結合材料三中一個杰出人物的成就,任選以下一個角度進行說明,展現中國古代不同領域人物的創新發展。(要求:所選人物和角度明確,語言準確,條理清晰,史實無誤。)I:改革創新Ⅱ:制度創新Ⅲ:科技創新Ⅳ:經濟創新參考答案1-5ABDAB6-10CBDAA11-15ABCAA16-20BAABB21-25CBCBC26-30DCDDA31.【答案】(1)基本特點:歷法的產生與農業生產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古代歷法的精確度逐漸提高。(2)入選理由:都江堰是一座利用地形與水勢實現無壩引水的綜合性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3)功能與巧妙之處:耬車是播種工具,其巧妙之處在于以人或畜為動力,一人扶耬,可將開溝、播種、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翻車是汲水工具,其巧妙之處在于翻車可以將水從低處帶到高處,既輕巧,又便于操作。牛轉翻車則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4)好處:農學著作是對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其中記錄了很多農業生產技術與方法,它可以幫助后來者避免重復錯誤,快速掌握有效的農業技術;農學著作還可以為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學著作的傳播也可以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農業文化交流,有助于農業技術的傳播和融合。32.【答案】(1)演變情況:初期依據與周王室的親疏程度和血緣關系,強調華夏諸國是同胞兄弟,夷狄為外族;后期以是否認同并接受華夏禮樂文明的程度為標準,強調文化上的進步與落后為判斷依據。積極影響: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強大精神力量,促進華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