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學
教案
(2014年6月修訂)
學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教案首頁
課程編課程名
宏觀經濟學
號稱
任課教職所在學
財經學院
師稱院
總學理論學理論課程學
32322
時時學時分
課程性
專業根底課
質
授課地
一般教室
點
授課班注冊會計、金融學生人
280
級會計12級數
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根本理論,
駕馭宏觀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經濟關系與宏觀經濟政策選擇、效
課程地
果等。對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和探討,具有學術啟蒙的意義。
位與作
通過教學學習,我們的本科學生應當駕馭思索和探討各類經濟
用
開展問題的根底和實力,并為進一步的理論學習打卜扎實的專
業根底。
課程總
體使學生駕馭根本宏觀經濟學學問并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應用
目的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局部)(第五版)》,中國人
教材
選用教民高校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材、曼昆,《宏觀經濟學(第7版)》,中國人民高校出版
參考書參考社,2011年9月出版。
目與書多恩布什,費希爾,《宏觀經濟學(第1。版)》,中國人
多媒體民高校出版社,2010年。
多媒
體教學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自己制作
國民收入核算4
簡潔國民收入確定理論4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平衡4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4
宏觀經濟政策理論4
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4
課程總
失業與通貨膨脹4
體
開放經濟下的短期經濟模型2
設計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2
教學方法為:
(1)采納多媒體教學。西方經濟學課程內容抽象、難懂,
教學中會用到一些數學公式、圖形、案例等,教師在課堂上用
黑板現寫現畫很費時間,假如進展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節約板
書時間,增加學生發言、探討的時間和時機,而且可以下載一
些音頻資料,讓學生感受更為現實的一些經濟熱點問題的分
析。為此,課程組05年以來就開場制作了電子課件,進展多
媒體教學的嘗試,并結合教學理論反復修改完善課件的內容和
形式,探究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的規律,并獲得了較好效果。
目前西方經濟學課程采納多媒體授課的班級已到達100%,普
遍反映良好。
(2)不斷嘗試采納案例教學法。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
解和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原理,課程組在每一章節中都盡量支配
了相應案例,并利用這些案例進展分析和探討,進步學生分析
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實力。課程組編寫了每章
的典型案例,并將之融入理論教學中,這一點較為明顯地表達
在課程組編寫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教材中。
(3)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
性,不僅多用設問、提問等方式啟發、引導學生的思路跟上教
師的思路,上下照應,而且對于一些可以從學過學問中推論出
的相關內容,經教師提示后,請學生上臺講解,以熬煉實力、
進步素養,避開死記硬背等的不良傾向。
備注:選用教材與參考書須注明書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
信息。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章節第一章緒論
注冊會計
1201>3.4
學時2班級時間
1202
教學使學生駕馭宏觀經濟學的概念與其開展過程
目的
與
要求
教學1.宏觀經濟學的概念與其探討對象;
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根本框架;
重點2.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開展;
與3.
宏觀經濟目的與其工具。
難點4.
多媒體教學
課堂
課堂講授與學生探討相結合
教學
方法
課程參加了前沿宏觀經濟學的開展狀況
改革
與
創新
作業1.古典宏觀經濟學的根本框架;
與思2.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開展
索題
授課授課支配較好地完成,引起學生愛好
狀況
總結
注:1.每次課(2或4學時)填寫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2.教案與講義正文附后,手書打印均可。
第一章導論
宏觀經濟學是從總體上探討國民經濟的程度、運行、波動、
增長以與調控的一門經濟學科。
與微觀經濟學的差異主要表達在應用方法上。
微觀經濟學:運用傳統(物理學、牛頓力學等)方法探討、
分析、綜合考慮其內部作用,說明經濟現象。利用個量方法分析
經濟,探討的是一般平衡。
宏觀經濟學:歸納總結各類經濟現象,用總量的方法探討經
濟(綜合法)主要探討: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通貨
膨脹、宏觀貨幣政策、宏觀財政政策、環保等問題。
第一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開展
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國《賦稅論》是宏觀經濟問題
的最早探討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財政平衡,通過節約勞動,進
步勞動消費率來增加國民財寶。
1758年魁奈法國《經濟表》創始宏觀總量分析的先
河。其核心思想是探討一個農業國家在簡潔再消費條件下總供給
與總需求的平衡問題。實行固定體價格方法對確定時期內社會商
品流通總量和貨幣流通總量、社會總產品和總收入以與社會消費
兩大部門(農業和工業)之間的交換關系,作了宏觀靜態分析。
馬克思《資本論》將社會總產品在運用價值上分成兩大
類:消費資料和生活資料,其次將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分成物資
資料產品稅補償金(c)、工人工資收入(v)和資本家剩余價值
(m),最終再對社會再消費(產品的實現)進展探討,分析了
資本主義宏觀經濟失衡的不行避開性。奠定了宏觀經濟分析的框
架。
1929年,西方爆發經濟大危機,探討資本主義社會宏觀經
濟問題成為當時西方經濟學家的喧鬧話題和緊急任務。
1936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西方
宏觀經濟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認充分就
業;(2)否認薩伊定律,即否認法國薩伊的“供給為其自身創建
需求”理論,認為供給并不總是與需求相等,宏觀經濟常常處于
總供給大于總需求;(3)主見國家干預。
1963阿克利美國《宏觀經濟理論》比擬完好地建
立起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第二節宏觀經濟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資源稀缺假設
指可用于社會經濟活動過程的一切要素、環境、條件和人工
資源,小于人們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經濟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
活動的根本動因;(2)個人自己確定自己的行為,不受外人支配;
(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為,可以精確比擬和權衡各種經濟活動
的得失,從而作出合理的選擇。
三、多元經濟主體假說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體(即經濟人)是多元化的。在支配
經濟中,只有居民、企業和政府三大經濟主體。
四、完備市場假說
完備的市場構造、完備的市場規則、充分競爭市場。
五、平衡經濟假說
宏觀經濟是應當而且可以實現平衡或趨近平衡狀態。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章節第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注冊會計1201、
學時4班級時間3.113.18
1202
教學使學生駕馭宏觀經濟學中的根本概念,和GDP的算法
目的
與
要求
1.國內消費總值和國民消費總值
教學
2.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
重點
3.從國內消費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與
4.國民收入的根本公式
難點5.名義GDP和實際GDP
多媒體教學
課堂
課堂講授與學生探討相結合
教學
方法
課程理論聯絡實際來說明GDP的核算方法
改革
與
創新
作業1.核算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
與思2.名義GDP和實際GDP
索題
授課授課支配較好地完成,引起學生愛好
狀況
總結
注:1.每次課(2或4學時)填寫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2.教案與講義正文附后,手書打印均可。
第二章國民經濟流程與核算
第一節國民經濟的流轉過程
一、兩點說明
第一,流程圖所表示的是貨幣的流向
第二,流程圖所表示的是國民經濟的主流,大量的、次要的
支流被舍去。
二、二部門的國民經濟流程
家庭:消費要素的供給者,商品和效勞的需求者。
企業:向居民供給產品和效勞,形成供給;同時向家庭購置
勞動,形成需求。
要素市場:家庭向企業供給消費要素,企業向家庭供給消費
要素酬勞。
產品市場:企業向家庭供給消費品和效勞,家庭用所得酬勞
支付所消費的商品和效勞。
簡潔再消費條件下,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生活消費。如下圖,
實線代表貨幣流通,虛線代表實物流通。
圖2-1簡潔再消費條件下的兩部門經濟流程
在圖2—1中,C代表家庭的消費,同時等于企業的投入,Y
代表國民收入,同時等于企業的產出。
兩部門經濟順當運行的條件是,家庭收入等于家庭支出,企
業投入等于企業產出,即:
Y=C
但是,現實的經濟運行是現代化大消費,其本質是規模不斷
擴大的再消費過程,即經濟的不斷增長。增長的動力是投資,投
資的源泉是儲蓄,儲蓄的主體是家庭。
引入儲蓄和投資之后,國民收入的消費和運用均發生了變更
(見圖2—2)。從家庭部門來看,其收入(Y)分解成消費(C)
和儲蓄(S),從企業部門來看,其消費分解成消費品消費(C)
和投資品消費(Do為保證國民經濟平衡地運行下去,居民的收
入必需等于企業的產出且等于國民收入(Y),即
Y=C+S=C+I
由此可得,S=I
可見,儲蓄(S)等于投資(I)是擴大再消費條件下國民經
濟平衡運行的必要條件。
圖2-2擴大再消費條件的兩部門經濟流程
三、三部門的國民經濟流程
政府對國民經濟流程的影響表如今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
通過強迫的、無償的稅收制度,將一局部國民收入集中起來,形
成政府收入(T)o另一方面,政府藥費其貨幣收入,購置商品和
效勞,形成政府支出(G)。
圖2-3三部門經濟流程
由圖2—3可知,政府進入經濟過程之后,從消費過程看,社
會總支出(AE)
總支出(AE)=消費(C)+投資(I)+政府購置
(G)
從收入流量看,
社會總收入(Y)=消費(C)+儲蓄(S)+稅收⑴
為保持經濟的平衡,社會總收入等于社會總支出,即
C+I+G=C+S+T
若C+I+GVC+S+T,即I+GVS+T,貝ijI(r)t,
利率Gt(增加政府開支,關稅T1)。
若C+I+G>C+S+T,EPI+G>S+T,貝I」I(r);,T
t,G;
四、四部門國民經濟流程
引入進口(M)和出口(X)。
圖2一4四部門經濟流程
由圖2—4可知,從消費過程看,社會總支出(AE)
總支出AE=消費(C)+投資⑴+政府購置(G)+出口
(X)一進口(M)
從收入流量看,
社會總收入(Y)=消費(C)+儲蓄(S)+稅收⑴
為保持經濟的平衡,總支出等于總收入,即
C+I+G+(X-M)=C+S+T
若C+I+G+X-MVC+S+T,增加出DX,削減進DM
若C+I+G+X—M>C+S+T,削減出口X,增加進口M
(進口產品,引進外資)
第二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變遷
國民經濟核算的工具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它是在確定的經
濟理論指導下,綜合應用統計、會計、數學等方法,為測定一個
國家(地區)在特定時期內的經濟流量和特定時點上的經濟存量
所運用的一套指標、表格和帳戶系統。
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的核算體系是國民帳戶體系(The
SystemofNationalAccount)簡稱SNA體系。
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運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又叫
“物質產品平衡體系”(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
Balances),簡稱MPSo
二、國民經濟核算指標
國民帳戶體系(SNA)的指標以國民收入為核心,包括國民
消費總值、國民消費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
入五大指標。
1、國民消費總值(GrossNationalProduct)
(1)GNP
國民消費總值,簡稱GN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確定
時期內所消費的最終產品和效勞總量的市場價值總和。
GNP計算的是市場價值總和;(不包括自產自用的東西)
GNP計算經濟中消費并在市場上合法出售的全部東西;
GNP只包括最終產品的價值;
GNP包括有形產品與無形效勞;
GNP只包括本期消費的產品和效勞,而不包括以前消費而
如今交易的產品,也不包括沒有消費而僅僅是交易的市場價值。
(新居、二手房交易的不同計算)
例:下列經濟活動是否增加國民消費總值?
(1)你蓋了一座新居子
(2)你買了一座舊房子
(3)你對舊房子進展了修理
(4)別人送你一座房子居住
(5)你在市場上租了一套房子居住
(2)GDP
國內消費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GDP)
是指在確定時期一個國家之內消費的全部最終產品與效勞的市
場價值的總和。
GNP是按國民原則統計,而GDP是按屬地原則統計。
GNP=GDP+本國國民在外國創建的收入一外國國民在本
國創建的收入
例1、美國一公民為從事一項國內投資,向日本一家銀行貸
款,該工程每年為這位美國公民帶來200萬美元收入,但每年
向日本支付利息1。萬美元。
在此例中:
美國GDP:增加200萬美元GNP:增加190
萬美兀;
日本GDP:增力口0GNP:增力口10
萬美元。
例2、韓國一公民在中國執教足球甲A聯賽一年,獲收入
30萬美元。
在此例中:
中國GDP:增加30萬美元GNP:增加。
韓國GDP:增加0GNP:增力口30
萬美元
(3)名義GDP和實際GDP
名義GDP:用當年價格計算的GDP
名義GDP=£p£t
p\表示第i種商品在t年的價格;q[第i種商品在t年的數量。
實際GDP:用基年價格計算的GDP
名義GDP因為價格的變動,不能干脆進展歷史或國際的比
擬,因此,必需將名義GDP換算成實際GDP。
實際GDP=Api°qit
其中,Pt表示第i種商品在基年的價格
GDP緊縮指數=名義GDP/實際GDPX100
2、國民消費凈值(NetNationalProduct)
N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確定時期內所消費的產品和效
勞中新創建的價值的總和,它是國民消費總值扣除折舊。
NNP=GNP一折舊
3、國民收入(NationalIncome)
國民收入是一國各種消費要素的收入之和,也是一個國家(或
地區)在確定時期內所創建的商品和勞務凈值之和。
NI=NNP—間接稅-企業對外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轉移
支付
同時它也是一國各種消費要素的收入之和,所以
NI=工資+利息+租金+企業利潤+業主收入
4、個人收入(PersonalIncome)
個人收入(PI)指國民收入中安排給居民個人的局部。
PI=NI-公司所得稅一公司未安排利潤-社會保險金+
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企業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5、個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
DPI=PI-個人所得稅一非稅支付=消費+儲蓄
第三節國民收入核算方法
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三種:產品流淌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一、用產品流淌法計算的GDP
產品流淌法:匯總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新增加值,即新創建的
價值的總和。
對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產品
對第三產業:營利部門按純收入計算,非營利部門按員工的
工資收入計算。
其它(個體、自產自用的產品和效勞、自有自用的住房等)
采納各種方法估算。
二、用支出法計算的GDP
從國民支出角度統計國民消費總值。
1、消費(C)
不包括建立房屋的支出,此項支出列入投資中計算。
2、投資(I)
投資支出指企業(或居民)對資本品的購置,包括固定資產
投資和存貨投資。
3、政府購置(G)
指各級政府對國內和國外的最終產品和效勞的購置,也可以
看成是政府部門的消費。不包括政府對企業和居民的轉移支付
(如補貼、失業救濟等)
4、凈出口(NX)
指出口額減去進口額以后的余額。
所以,按支出法計算,GDP=C+I+G+NX
三、用收入法計算GDP
從收入的角度統計GDPO
1、工資和其它補貼
包括全部未扣稅的酬金、津貼、福利費和企業代交的社會保
障金。
2、凈利息
指個人向企業供給貸款而獲得的利息。
3、個人租金收入
包括各種租賃收入與專利、版權的收入。
4、非公司的業主收入
各自營業者的收入。
5、公司的稅前利潤
包括股息、未安排利潤和公司利潤稅等。
6、企業間接稅與折舊
企業間接稅:指企業交納的營業稅、貨物稅、周轉稅等。
7、國外要素支付凈額
GDP=GNP-國外要素支付凈額
8、統計誤差
三種方法統計的GDP若不一樣時,一般以支出法計算的結果
為準。
地下經濟:指非法的經濟組織和非法的行為,包括地下工廠、
地下商店、地下錢莊、黑市交易等。約占經濟總規模的10%到
20%0
環境污染問題:綠色GDP
四、國民收入價格確實定
名義變量:用當期市場價格計算的變量。
實際變量:用基年不變價格計算的變量。
實際變量消退了價格變動的影響,能更好地反映經濟的長期
變動趨勢。
本期通貨膨脹率=(本期價格指數一上期價格指數)/上期
價格指數XI00%
1、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PriceIndex)
CPI表示的是消費者在不同時期為購置一籃子固定商品所支
付的本錢的價格指數,反映了消費者生活費用的變更狀況。它度
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費者所購置的一組固定物品的價格平均
上漲狀況,每種商品的價格都根據其在消費者的總消費支出中的
相對重要性而被相應地給出一個固定的權重。
CP^EP^O/EPWOX100
pi。和4。分別為基年第i種商品的價格和數量,p\為第i種
在t年的價格。
CPI能與時反映消費品市場地供求狀況,資料易搜集;缺乏
之處在于范圍較窄,公共部門消費、消費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
品和勞務的價格均不包括在內。
2、GDP緊縮指數
它是衡量各個時期一切商品和勞務變更的指數,是按現價計
算的GDP與按固定價格計算的GDP的比例。
該指標的優點是范圍廣,能全面反映一般物價程度的趨向。
缺乏之處在于資料難以搜集。
3、消費價格指數(ProducerPriceIndex)
它是以大宗批發交易為對象,根據產品和原料的批發價格編
制而成的指數。
PPI的優點是能在最終產品價格以前獲得工業投入品與非零
售消費品的價格變動信號,從而能較靈敏地反映企業消費本錢的
升降,并能進一步推斷其對最終進入流通的零售商業價格變動可
能帶來的影響;缺乏之處在于不能反映勞務費用的變動狀況。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章節第三章國民收入確定
注冊會計1201、
學時4班級時間3.254.1
1202
教學使學生駕馭國民收入確實定問題
目的
與
要求
1.平衡產出
教學
2.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重點
3.其他關于消費的理論
與
4.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確實定與變動
難點
5.簡潔收入確定的動態模型
多媒體教學
課堂
課堂講授與學生探討相結合
教學
方法
課程通過公式加圖形來闡釋國民收入確實定
改革
與
創新
作業1.其他關于消費的理論
與思
2.簡潔收入確定的動態模型
索題
授課
授課支配較好地完成,引起學生愛好
狀況
總結
注:L每次課(2或4學時)填寫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2.教案與講義正文附后,手書打印均可。
第三章收入確定的凱恩斯模型
國民收入確實定理論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涉
與4個市場: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和國際市場。
平衡的國民收入:指總需求(AD)與總供給(AS)平衡時
對應的國民收入。
潛在的國民收入:指實現充分就業時的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平衡的條件為:AD=AS
平衡產出:與總需求相一樣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
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
第一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一、消費函數
有效需求:與平衡的國民收入相對應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消費函數是指消費支出與確定消費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
系。確定消費支出的因素包括收入、財寶、商品價格、個人偏好、
社會風氣、利率的凹凸、收入安排狀況等。但是,國民收入是確
定消費支出的根本因素。通常消費函數表示為:
C=f(Y)
或寫成C=bY(長期消費函數)
從長期看,假如收入為零,消費也等于零。
從短期看,沒有收入也應當有消費,因此,短期函數可表示
為:
C=a+bY(a>0)
其中,a為自發性消費。
自發性消費:指不信任于收的消費,即全部消費支出中不隨
收入變更而?cpj那局野費支出。
C=a+bY
圖3-1短期消費函數
平均消費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指消
費總量在收入總量中所占的比例。
APC=C/Y>0
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指消
費增量在國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MPC=AC/AY
因為C=a+bY(a>0)
有C/Y=a/Y+b
貝I」c/Y-b=a/Y>0
并且dC/dY=b
即C/Y-dC/dY=a/Y>0
所以APC-MPC=a/Y>0
即APOMPC
一般來說,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小于1而大于零,即1>MPC
>0o
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函數用短期消費函數表示。
短期消費函數具有以下特點:
(1)存在自發性消費a
(2)平均消費傾向APC和邊際消費傾向MPC是遞減的,
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費也增加,但消費增長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長
速度。
(3)APOMPC,這是因為即使收入為零,也會有根本消
費a,l>MPC>0o
二、儲蓄函數(SavingFunction)
儲蓄函數指儲蓄與確定儲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它也
是收入的函數,一般來說,收入增加,儲蓄增加,收入削減,儲
蓄削減。儲蓄函數可表示為:
S=c+dY
其中,c為自發儲蓄,d為邊際儲蓄傾向,dY為引致儲蓄。
平均儲蓄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指儲蓄在收
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
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指儲蓄增
量在國民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MPS=AS/AY
與邊際消費傾向一樣的是,邊際儲蓄傾向也是小于1而大于
零,即l>MPS>Oo
SIS=s+S>Y
IX.
s
圖3—2儲蓄函數與儲蓄曲線
圖3—2表示,當收入為丫。時,儲蓄為0;當收入大于Yo時,
儲蓄為正;當收入小于丫。時,儲蓄為負。
三、消費與儲蓄的關系
一個社會的總收入,要么用于消費,要么用于儲蓄,所以:
Y=C+S
則Y=a+bY+S
得S=c+dY=-a+(1-b)Y
所以c=-ad=l-b
又由Y=C+S
上式兩邊同時除以Y,可得
1=C/Y+S/Y
即APC+APS=1
又由b+d=1
dC/dY=bdS/dY=d
所以b+d=dC/dY+dS/dY=1
即MPC+MPS=1
總之,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有如下關系:
(1)APC+APS=1
(2)MPC+MPS=1
(3)APC和MPC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遞減,但APOMPC;
APS和MPS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遞增,但APSVMPS。
作'也:證明APSvMPS。
第二節其他消費理論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又叫確定收入假定,認為人們的消費,
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響;且邊際消費傾向大于0,小于1;隨
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費傾向漸漸下降。
而之后經過實證,從長期看,隨著收入的進步,平均消費傾
向相當穩定。這一結論與凱恩斯確實定收入假定不一樣,這就是
“消費函數之迷”。
一、杜生貝利的相對收入理論
20世紀40年頭末美國杜生貝利對凱恩斯確實定收入
假定進展修正和補充,并從動態角度來分析消費函數。
1、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響,而且還受
本人過去收入與消費的影響。
家庭的消費程度具有向下剛性,即消費程度進步簡潔而下降
難,這稱為消費行為的“棘輪效應”。
2、消費者本人的收入和消費要同四周人的收入和消費相比。
因此,從長期看,平均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是穩定的,
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中心論點:每個人都根據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預期收入來支配
他的消費支出,而各個家庭的消費要受制于該家庭在其整個生命
期內所獲得的總收入。
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少年、壯年和老年。在少年與老年階
段,消費大于收入,在壯年階段,收入大于消費。
1、一個家庭的消費程度總是與它的財產程度保持穩定的比
例,而不是與它的收入程度保持穩定的比例。
2、一個家庭的實際支出在任何時期內都圍圍著家庭的生活程
度而上下變動,一個家庭的生活程度則取決于它的成員對自己財
產狀況的理解。
三、弗里德曼的長久收入假定
該理論認為,支配人們消費行為的不是現期收入,而是長期
長久性收入。
1、弗里德曼將家庭的現期可預料收入分解為兩局部,一局部
是長久性收入,另一局部是短暫性收入。
短暫性收入和短暫性消費均可正可負。
2、長久性消費在長久性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固定不變的常
數。
3、短暫消費與短暫收入無關。
第三節平衡國民收入確實定
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確實定
從總供給的角度看,國民收入丫=消費+儲蓄
即Y=C+S
從總需求的角度看,國民收入=消費支出+投資支出
即Y=C+I
平衡國民收入下,總供給=總需求
所以Y=C+S=C+I
平衡條件i=s
二、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確實定
總供給Y=C+S+T
總需求Y=C+I+G
平律?條件C+S+T=C+I+G
三、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確實定
總供給Y=C+S+T
總需求Y=C+I+G+(X-M)
平衡條件C+S+T=C+I+G+(X-M)
四、動態模型
例:有消費函數C=1000+0.8Y,Y=8000億美元,求平
衡條件下的投資和儲蓄各為多少?當投資增加到700億美元時,
國民收入為多少?
解S=-a+(1-b)Y=-1000+(1-0.8)Y
=-1000+0.2x8000
=600億美元
平衡條件下I=S=60。億美元
若投資增加到700億美元時,
由s=I=-a+(1-b)Y
得Y=(a+I)/(1-b)
=(1000+700)/(1-0.8)
=8500億美元
然而,當投資從600億美元增加到700億美元時,國民收入
并不是一下子就從8000億美元增加到8500億美元,這是一個
變動過程。
因為本期的消費支出并不確定是本期收入的函數,假設本期
消費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數,即
Ct=a+bYt.1(t表示時期)
又因為Yt=Ct+It
所以K=a+bYt」+It
事實上,當投資從600億美元增加到700億美元時,國民收
入從8000億美元增加到8500億美元的變動過程是這樣:
第一期收入=1000+0.8X8000+700=8100億美
元
第二期收入Y2=1000+0.8x8100+700=8180億美
元
第三期收入Y3=1000+0.8x8180+700=8244億美
元
如此,不斷增加,最終到達850。億美元。
假如上述過程干脆用差分方程求解,可得:
Yt=[Yo-(a+It)Z(l-b)]Xb‘+(a+It)/
d-b)
Yo表示初始投入量,k表示任何一期的投資,
由于Ovb=MPCvl,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丫。一(a+
It)Z(l-b)]Xb的值最終必定趨于0,從而使
Yt=(a+IJ/(1-b)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章節第四章一般平衡
注冊會計1201、
學時4班級時間4.84.15
1202
教學IS曲線的推導、IS曲線的涵義
目的
與
要求
教學1.投資如何確定
重點2.IS曲線
與3.利率確實定
難點
多媒體教學
課堂
課堂講授與學生探討相結合
教學
方法
課程通過公式、圖形和經濟學諳言來描繪IS曲線
改革
與
創新
作業IS曲線的推導、IS曲線的涵義
與思
索題
授課授課支配較好地完成,引起學生愛好
狀況
總結
注:1.每次課(2或4學時)填寫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2.教案與講義正文附后,手書打印均可。
第四章凱恩斯模型的擴展:IS-LM模型
第一節商品市場的平衡:IS曲線
產品市場的平衡,指產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
一、IS曲線的含義
一般地,可以用下述三個方程式來說明兩部門經濟商品市場
與其平衡:
儲蓄函數:S=-a+(1-b)Y
投資函數:I=e-dr
平衡條件:S=I
根據上式可得:Y=(a+e-dr)/(1-b)
或者r=(a+e)/d-[(1-b)/d]Y
從上式可以看出,要保持產品市場的平衡,即投資等于儲蓄,
則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圖6—1IS曲線
IS曲線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IS曲線表示的是投資等于儲蓄的商品市場平衡的各種
利率和國民收入程度的組合。IS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表示能使
投資與儲蓄相等的不同利率和國民收入程度的協作組合。
第二,IS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它說明:在商品市場平衡的條
件下,一個較高的利率程度將對應一個較低的國民收入程度;一
個較低的利率程度將對應一個較高的國民收入程度。這是因為,
高利率,產生程度的投資,為了滿足投資等于儲蓄的商品市場平
衡條件,要求一個等量的儲蓄量,而與低程度的儲蓄量相對應的
是低程度的國民收入量,所以,高利率必需要和低國民收入協作,
才能實現商品市場的平衡。反之,對于一個低利率來說,必定要
求一個高程度的國民收入量。
第三,在IS曲線右邊任何一點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都
是投資小于儲蓄的商品市場的非平衡點;在IS曲線左邊任何一
點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都是投資大于儲蓄的商品市場的非
平衡點。
例:證明IS曲線右邊任何一點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都
是投資小于儲蓄的商品市場的非平衡點。
證:設is曲線右邊有任何一點為E,如下圖所示:
圖6—2對IS曲線非平衡點的證明
明顯,丫1>丫。
根據IS曲線的含義有:
Yo=(a+e-dr0)/(1-b)
所以丫]>丫0=(a+e-dr0)/(1-b)
—a+(1—b)Yi>e—dr。
又因為E點儲蓄S=-a+(1-b)Yi
E點的投資為:I=e-dr0
所以S>I
故,在E點的投資小于儲蓄,是商品市場的非平衡點。
二、IS曲線的幾何推導
圖6—3IS曲線的推導
三、IS曲線的斜率
因為在兩部門經濟中,IS曲線方程為r=(a+e)/d-
[(1-b)/d]Y
所以,IS曲線的斜率為:一(1-b)/d
又因為Ovb=MPCvl
故曲線的斜率為負。
在兩部門經濟中,IS曲線的斜率確實定值取決于邊際消費傾
向和投資系數。IS曲線的斜率和邊際消費傾向成反方向變更,
即邊際消費傾向越大,IS曲線的斜率越小。IS曲線的斜率與投
資系數也成反向變更,即投資系數越大,IS曲線的斜率越小。
四、IS曲線的挪動
投資邊際效率進步,技術創新,在同樣的利率程度下,將使
投資需求曲線向上挪動,最終使IS曲線向右上方挪動。投資需
求削減,將使投資需求曲線向左下方挪動。
當投資需求不變時,假如儲蓄意愿增加,儲蓄曲線向左挪動,
在同樣的投資程度下,要求平衡收入程度下降,IS曲線向左
挪動。
五、三部門經濟中的IS曲線
國民收入Y=c+I+G
投資函數I=e-dr
消費函數C=a+bYD(YD為可支配收入)
在三部門經濟中,YD=Y-T+TR=Y-tY+TR(t為利率,
TR為政府的轉移支付)
所以Y=a+bYD+e-dr+G
Y=a+b(YTY+TR)+e-dr+G
IS曲線Y=a+e-dr+G+bTR/[1-b(1-t)]
或r=(a+e+G+bTR)/d-[1-b(1-t)]
Y/d
當然,也可以用三部門經濟的平衡條件C+I+G=C+S+T
進展推導,此時同樣有:
S=-a+(1-b)YD和7=1丫
此時,IS曲線的斜率為[1-b(1-t)]/do當d和b確
定時,稅率t越小,IS曲線越平緩;反之,稅率t越大,IS曲
線越陡峭。
因此,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假如政府購置支出增加,IS曲線
將右移;政府購置支出削減,IS曲線將向左挪動。
稅收增加,將使IS曲線向左挪動;稅收降低,將使IS曲線
向右挪動。
第二節貨幣市場的平衡:LM曲線
一、LM曲線的含義
一般地,可以用下述三個方程來式說明貨幣市場與其平衡:
貨幣需求
L=L1(Y,r)+L2(Y,r)+L3(r)=kY-
hr
貨幣供給m
平衡條件L=m
根據上式可得Y=hr/k+m/k
r=(k/h)Y—m/h
考慮到價格程度,則有m=M/P
貝M/P=kY-hr
Y=hr/k+M/Pk
上式表示,當貨幣供求相等時,利率與收入的同向變動關系。
如下圖:
A
圖6—4LM曲線
LM曲線的含義是:
第一,LM曲線表示的是使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的貨幣市場
平衡的各種利率和國民收入程度的組合,LM曲線上的任何一點
的利率和國民收入都可以保證明現貨幣市場的平衡。
第二,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它表示:一個較高的利率,在
貨幣市場平衡的條件下,將產生一個較高的國民收入程度;相反,
一個較低的利率程度將產生一個較低的國民收入程度。這是因
為,對于一個較高的利率來說,它對應的是一個較小的貨幣投機
需求量。在貨幣供給量既定的條件下,為了滿足貨幣供給量與貨
幣需求量的相等的貨幣市場平衡條件,較小的貨幣投機需求量必
定產生一個較高的貨幣交易需求量,而較大的貨幣交易需求量則
對應的是一個較高的國民收入程度。同理,在相反的狀況下,一
個較低的利率將對應一個較低的國民收入程度。
第三,LM曲線右邊任何一點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都是
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的貨幣市場非平衡點;在LM曲線左邊任
何一點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的
貨幣市場非平衡點。
二、LM曲線的斜率和LM曲線的挪動
由LM曲線方程r=(k/h)Y-m/h
可知,LM曲線的斜率為k/ho
LM曲線的挪動有以下特點:
第一,貨幣供給增加時,貨幣供給曲線右移,新的平衡利率
下降,利率下降使消費和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LM曲線向
右挪動;貨幣供給削減,平衡利率將上升,貨幣供給曲線左移,
LM曲線向左挪動。
第二,國民收入程度增加時,貨幣需求曲線右移,新的平衡
利率上升,LM曲線向左挪動;收入的削減,將使平衡利率下降,
LM曲線向右挪動。
第三,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狀況下,當h小變大,LM曲線斜
率由大變小,LM曲線漸漸變得平緩;反之,當h由大變小,LM
曲線斜率由小變大,LM曲線漸漸變得陡峭。
第四,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狀況下,當k由小變大,LM曲線
斜率也將由小奕大,LM曲線漸漸變得陡峭;反之,當k由大變
小時,LM曲線斜率由大變小,LM曲線漸漸變得平緩。
第三節IS-LM模型
一、IS—LM模型的含義
商品市場與與貨幣市場同時平衡的條件是:
商品市場平衡S=I
貨幣市場平衡L=M
它說明,在兩個市場同時平衡的條件下,必有一個利率與國
民收入的組合,它既使得商品市場上投資等于儲蓄,又使得貨幣
市場上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于是,把表示商品市場平衡的IS
曲線一表示貨幣市場平衡的LM曲線置于同一個坐標平面圖中,
就得到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平衡點,即IS—LM模型。
圖6—5IS-LM模型
在圖6-5中,IS曲線與LM曲線相交于E點,E點就是
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同時平衡點。由此點確定的平衡利率為
r0,平衡國民收入為Y。。
IS-LM模型也可用數學公式來推導:
兩部門經濟產品市場IS曲線Y=(a+e-dr)/(l—b)
兩部門經濟貨幣市場LM曲線Y=hr/k+m/k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平衡,聯立求解上述兩個方程,即
可得到利率r和國民收入丫。
IS-LM模型的含義:
第一,IS曲線與LM曲線的相交點E所表示的是使商品市場
和貨幣市場同時實現平衡的唯一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
第二,在平衡點以外的IS曲線和LM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
只是實現一個實現的平衡,而沒有同時實現兩個市場的平衡。
第三,IS曲線和LM曲線外的任何一點,表示兩個市場都不
平衡。
第四,在兩個市場都處于非平衡狀態時,可通過對利率和國
民收入的調整逐步實現兩個市場的共同平衡。
二、IS—LM模型中平衡收入與平衡利率的變動
一般而言,投資增加(財政政策的變動),會使IS曲線向右
挪動,從而平衡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程度都進步;投資削減會使IS
曲線向左挪動,從而使平衡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程度都下降。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貨幣政策變動),會使LM曲線向右挪動,
從而使平衡的利率程度下降,國民收入程度上升;貨幣供給量的
削減,會使LM曲線向左挪動,從而使平衡的利率程度上升,平
衡的國民收入程度削減。
圖6—6IS—LM模型中平衡收入與利率
的變動
三亞學院《宏觀經濟學》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章節第五章宏觀經濟學政策分析
注冊會計1201、
學時4班級時間4.224.29
1202
教學1.財政對應的幾種狀況,其如何影響國民收入
目的2.貨幣對應的幾種狀況,其如何影響國民收入
與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混合運用的政策效應
要求
教學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重點2.財政政策效果
與3.貨幣政策的效果
難點4.兩種政策的混合運用
多媒體教學
課堂
課堂講授與學生探討相結合
教學
方法
課程如何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解決目前中國的經濟問題
改革
與
創新
作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與思
索題
授課授課支配較好地完成,引起學生愛好
狀況
總結
注:1.每次課(2或4學時)填寫課程章節教案首頁;
2.教案與講義正文附后,手書打印均可。
第五章宏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宏觀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目的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到達特定的宏觀經濟目的,所實行
的金融方針和各種調整措施。它是貨幣政策目的和貨幣政策工具
的總和,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對貨幣供給量的調整和限制,來實現
貨幣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貨幣政策目的一般分為最終目的和中間目的。
(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的
指貨幣政策預期最終到達的結果。貨幣政策的最終目的有四
項: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1、經濟增長
在現實經濟中,大多數國家一般采納人均國民消費總值的增
長率來衡量經濟增長。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貨幣總量、構造、投向,有效地調整經濟
增長。
2、穩定物價
其根本含義是限制貨幣貶值和物價程度的上漲,在一般狀況
下,它與“反通貨膨脹”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目前,常用的測量一般物價程度變動的物價指數有:消費物
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等。從實際操作來看,一般要求物價上漲
率限制在3%左右。
穩定物價就是要限制貨幣投放,這是投資需要大量貨幣來促
進經濟增長的要求相沖突。因此,中央銀行要處理好穩定物價與
經濟增長的關系。
3、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指凡有工作實力并情愿工作者,在某一工資程度下,
都能找到適當的工作。
由于工作轉換、職業選擇等因素,即使就業時機大于就業人
數,也有可能存在短暫性失業。
凱恩斯將失業分為三類:磨擦性失業、自愿失業和非自愿失
業。磨擦性失業和自愿失業是一種正常的失業現象,真正的失業
是指非自愿失業。一般失業率低于5%可以算是充分就業。
4、國際收支平衡
指一國在確定時期內對外貨幣收入總額和貨幣支出總額大體
相等的狀況。
國際收支逆差會引起本國貨幣對外貶值,進而影響國內貨幣
的穩定。國家應通過貨幣政策,支持出口企業的消費,擴大商品
出口,以平衡國際收支。
平衡國際收支可采納利率和匯率手段。一方面,利率的變動
可影響國內投資,從而對國內消費、物價程度產生調整作用,從
而對進出口產生間接的連鎖反響;另一方面,利率的變動可以產
生資本流淌的作用。假如一國利率較他國高,他國資本會流入該
國,本國資本外流停頓。資本流入增加,流出削減,可調整國際
收支逆差。
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運用本幣貶值的手段,使
本國貨幣的對外匯率偏低,則該國輸出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偏低,
輸入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較其他國家高,將使出口增加、進口削
減,從而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相反,當出現國際收支順差的手段,
則可使本幣升值來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的
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的工具施行調整,在尚未實現最終
目的之間所能到達的具有傳導作用的中間變量目的。
1、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量增減變動干脆影響經濟活動。貨幣供給量的增減
變動可以實中央銀行干脆限制。增加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施行
放松的貨幣政策,削減貨幣供給量,表示施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2、根底貨幣
根底貨幣指可以派生出信譽的貨幣,由法定打算多金、超額
打算金和流通中的現金三局部構成。第一它是中央銀行的負債;
第二它中央銀行干脆限制,金融機構的存款儲藏金取決于中央銀
行的再貼現和再貸款,以與法定存款打算金比率程度,有較強的
可控性;第三,它具有擴張和收縮貨幣總量的特殊功能。
3、超額打算金
中央銀行不管運用何種政策工具,都必將首先變更商業銀行
的超額打算金,然后對最終目的產生影響,變動超額打算金是貨
幣政策傳導的必由之路。
4、利率
利率可反映貨幣與信貸的供給狀態,而且可以表現供給與需
求的相對變更,因此成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的。
當經濟增長時,會增加對信貸的需求量,利率程度相應地會
進步;當經濟下降時,會削減對信貸的需求量,利率程度會相應
下降。中央銀行可以根據利率的升降變更,確定對社會的貨幣供
給量,擴大或收縮銀根,以適應經濟開展。
同時,中央銀行還可以通過變動利率程度來調整經濟。當貨
幣供給量過多導致通貨膨脹時,可以通過進步利率緊縮銀根,穩
定幣值與物價;當經濟不景氣時,可以通過降低利率,刺激需求,
刺激經濟的增長。
二、貨幣政策的種類
(一)擴張性貨幣政策
指通過進步貨幣供給增長率,從而增加信貸的可供量,降低
利率,來刺激總需求的增長。
運用條件:社會總需求低于總供給,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失
業率很高,即在經濟蕭條時,選擇這種貨幣政策最為適宜。
在經濟處于蕭條時期,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智慧交通設計理念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操作考試復習的心理準備試題及答案
- 真實場景的Adobe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織物的摩擦性能與實際應用知識試題及答案
- Adobe設計師考試實戰試題及答案回顧
- 2024焊接工程師考試復習方法細述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設備選用與管理最佳實踐試題及答案
- 質量工程師資格證考試的系統學習路徑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物料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2024
- 二零二五版用水合同書簽訂流程及指南
- 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范
- 用戶思維培訓課件
- 會員體系深度運營
- 省份簡稱課件
- 玻璃體腔注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特選參考)課件
- 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技術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青島工學院
- 切片機安全操作保養規程
- 醫生護士進修匯報康復科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Seasons》教學
- 賓館酒店打造品牌服務員
- 軟件運維服務協議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