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第五版)》 課件 第8章 零件圖_第1頁
《機械制圖(第五版)》 課件 第8章 零件圖_第2頁
《機械制圖(第五版)》 課件 第8章 零件圖_第3頁
《機械制圖(第五版)》 課件 第8章 零件圖_第4頁
《機械制圖(第五版)》 課件 第8章 零件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章零件圖

《識圖與制圖》8.1零件圖概述

資訊圖8-1

齒輪油泵任何機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裝配關系和技術要求裝配而成的。圖8-1所示為一齒輪油泵,該部件由泵體、泵蓋、齒輪軸、壓蓋、皮帶輪、鍵、螺栓、螺母等多種零件組成。表示零件的形狀結構、大小及技術要求的圖樣稱為零件圖。資訊8.1.1零件圖的作用零件圖是設計部門提交給生產部門的技術文件。零件圖反映了設計者的意圖,表達出機器(或部件)對零件的要求,它是制造和檢驗零件的依據。

加工零件的一般過程是,先根據零件圖中所注寫的材料進行備料,然后按零件圖中的圖形、尺寸和其他要求進行加工制造,最后再對加工的零件進行質量檢測。

圖8-2

直齒圓柱齒輪零件圖

資訊8.1.2零件圖的內容圖8-2

直齒圓柱齒輪零件圖

一張完整的零件圖應包括以下內容:一組視圖用一定數量的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局部放大圖等,將零件的內外結構和形狀表達清楚。完整的尺寸在零件圖中應標注滿足制造、檢驗、裝配所需的各種尺寸。資訊圖8-2

直齒圓柱齒輪零件圖

一張完整的零件圖應包括以下內容:技術要求設計人員為保證零件的使用性能所提出的,零件在制造加工過程中應達到的要求。內容包括表面結構要求、尺寸公差、幾何公差、熱處理等。標題欄用于填寫有關零件的說明,如零件的名稱、材料、比例、數量、圖樣的編號,并填寫參與圖紙工作人員的姓名等。資訊8.2零件圖的視圖選擇視圖選擇是綜合了零件的結構形狀、加工方法、以及零件在機器中所處位置等諸多因素所確定的。其內容包括選擇零件的主視圖,以及視圖的數量和表達方法。8.2.1主視圖的選擇主視圖是一組視圖的核心。在選擇主視圖時應考慮形狀特征原則、工作位置原則和加工位置原則等三個基本原則。圖8-3

支座主視圖的選擇資訊1.形狀特征原則圖8-3

支座主視圖的選擇主視圖的投射方向應能表達零件各部分的形狀特征。圖8-3所示的支座由圓筒、支承板、底板和肋板四部分組成。圖中箭頭K所示的投射方向與其他投射方向(如R、Q)比較,更能顯示出該支座各部分的形狀、大小及相互位置關系。資訊2.工作位置原則圖8-4

吊鉤的工作位置零件在機器上都有各自的工作位置。主視圖投射方向應符合零件在機器上的工作位置。如圖8-4所示,吊鉤的主視圖既表達了吊鉤的形狀特征,又反映了工作位置。資訊3.加工位置原則圖8-5

軸類零件的視圖選擇

零件在進行機械加工時,通常要將其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因此主視圖應盡量與零件的加工位置一致。圖8-5所示的軸以及相類似的套、輪盤等零件,其主要加工工序是車削或磨削。為便于看圖加工,應將零件主視圖中的軸線水平放置。資訊8.2.2其他視圖的選擇主視圖選定后,應根據零件的內、外結構形狀確定其他視圖的數量和畫法。應使所確定的每一個視圖都有其表達的重點內容。選擇其他視圖一般應考慮以下原則:每個視圖都有明確的表達重點,且各個視圖互相補充。在明確表達零件的前提下,應使視圖的數量為最少。對尚未表達清楚的局部形狀和細小結構,補充必要的局部視圖或局部放大圖。

根據零件的內部結構選擇恰當的視圖、剖視圖和斷面圖等表達方法。其他視圖的選擇

資訊8.3零件圖的尺寸標注零件圖上的尺寸是加工和檢驗零件的重要依據。因此,標注的尺寸應正確、完整、清晰、合理。尺寸標注合理是指標注的尺寸既符合設計要求(滿足使用性能)又符合工藝要求(滿足加工和檢驗要求)。標注尺寸時必須遵循如下原則:正確選擇尺寸基準,即標注尺寸的起點。選擇恰當的尺寸標注形式。資訊8.3.1尺寸基準的分類按尺寸基準的作用不同,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設計基準:指確定零件在部件或機器中位置的基準。如圖8-6所示液壓缸的底面既是液壓缸高度方向的基準,也是設計基準。工藝基準:為了便于加工和測量而選定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如圖8-6中所示的尺寸K,如從高度方向主基準(底面)測量不很方便。為此,將液壓缸頂面作為輔助基準進行測量。頂面也是工藝基準。圖8-6

設計基準

資訊8.3.2標注尺寸的基本原則1.重要尺寸應直接注出圖8-7

重要尺寸直接注出安裝尺寸,如箱體類零件底板上的地腳螺栓孔的定位尺寸。重要的尺寸一般指以下幾種尺寸:直接影響機件傳動準確性的尺寸,如齒輪的軸間距。直接影響機器性能的尺寸,如車床主軸軸線的高度。兩零件的配合尺寸,如軸、孔的直徑。為保證加工的零件達到設計要求,應將重要的尺寸直接注出,而避免換算尺寸,如圖8-7所示。資訊2.所注尺寸應符合工藝要求(1)按加工順序標注尺寸按加工順序標注尺寸便于看圖,便于加工和測量。圖8-8所示為減速器輸出軸的車削加工順序與尺寸的關系。圖8-7

輸出軸車削加工順序和尺寸標注(a)輸出軸(b)下料車外圓φ48(c)車φ40長175外圓(d)調頭車φ35留8

(e)調頭車φ35留下38車外圓錐面,

車φ30長55外圓

資訊(2)按加工要求標注尺寸圖8-10

有關的尺寸應集中標注

用不同方法加工的有關尺寸、加工與不加工的尺寸、內部與外部尺寸應分類集中標注,如圖8-9、圖8-10所示。圖8-9

退刀槽的尺寸標注資訊(2)按加工要求標注尺寸圖8-11

根據加工要求標注尺寸加工要求不同,尺寸注法也應有所不同。如圖8-11所示軸瓦,由于加工時需將上下軸瓦合在一起鏜孔,所以其徑向尺寸應注“φ”。(3)按測量要求標注尺寸

標注的尺寸應方便對加工的零件進行測量,如圖8-12所示。

(a)測量不便(b)測量方便圖8-12

標注尺寸應考慮測量方便資訊3.避免注成封閉的尺寸鏈在同一方向上,一組首尾相連的尺寸標注形式稱為尺寸鏈。零件在加工過程中最后得到的尺寸,稱為尺寸鏈的封閉環,而其他尺寸稱為尺寸鏈的組成環。一般情況下,尺寸不注成圖8-13(a)所示的封閉形式,而將其中不重要的一環形成開口,作為封閉環,如圖8-13(b)所示。圖中A、B、C、及總長L等4個尺寸為重要尺寸,E為一般尺寸,可將其他尺寸的加工誤差累積到不需要檢查的尺寸E上。圖8-13

尺寸不注成封閉形式(a)封閉鏈(b)開口鏈資訊8.3.3零件上常見孔的尺寸注法零件圖中常見孔的標注方法如表8-1所示。表8-1

零件上常見孔的標注方法結構類型尺

注說明螺孔通孔EQS為均勻分布孔的縮寫詞不通孔“”為孔深符號光孔圓柱孔圓錐孔“配作”系指孔與相鄰零件的同位錐銷孔一起加工資訊表8-1

零件上常見孔的標注方法(續)8.3.3零件上常見孔的尺寸注法結構類型尺

注說明沉孔錐形沉孔“”為埋頭錐孔符號,該孔為安裝開槽沉頭螺釘所用

柱形沉孔“”為锪平沉孔代號。若為锪孔,通常只需锪出圓平面即可,沉孔深度一般不標注資訊8.4零件圖的技術要求8.4.1技術要求的內容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表面結構要求。尺寸公差。幾何公差。材料及其熱處理方法。圖8-2

直齒圓柱齒輪零件圖

資訊8.4.2表面結構要求(GB/T131-2006)1.概述國標規定在零件圖上須標注出零件各表面的表面結構要求,其中不僅包括直接反映表面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的參數值,而且還可以包含說明加工方法,加工紋理方向以及表面鍍覆前后的表面結構要求等其他內容。零件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于機床、刀具的振動,材料被切削時產生的塑性變形以及刀痕等原因,其表面經放大后可以看到仍是高低不平的。這種加工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和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稱為零件的表面輪廓。圖8-14

表面輪廓的概念資訊8.4.2表面結構要求(GB/T131-2006)1.概述圖8-14

表面輪廓的概念按測量和計算方法不同,可將表面輪廓分為原始輪廓(P輪廓)、粗糙度輪廓(R輪廓)、波紋度輪廓(W輪廓)。對于機械零件的表面結構要求,一般采用粗糙度輪廓參數評定。資訊2.粗糙度輪廓的評定參數粗糙度輪廓對零件的配合性質、疲勞強度、抗腐蝕性、密封性等影響較大。因此,要根據零件表面的不同情況,合理選擇其參數值。粗糙度輪廓的評定參數有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和輪廓最大高度(Rz)。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即在一個取樣長度lr內,縱坐標Z(x)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其幾何意義如圖8-15所示,它反映了輪廓的平均缺陷程度。圖8-15

粗糙度輪廓的評定參數

Ra的計算公式:資訊表8-2所示列出了國家標準規定的Ra系列值。表8-2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系列值(單位:μm)Ra0.0120.0250.050.10.20.40.81.63.26.312.52550100當選用表8-2中規定的Ra系列數值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選用表8-3中的補充系列值。表8-3

Ra的補充系列值(單位:μm)Ra0.0080.010.0160.020.0320.040.0630.080.1250.160.250.320.50.6311.2522.545810162032406380資訊輪廓最大高度(Rz):在一個取樣長度lr內,輪廓最大峰高和輪廓最大谷深之和即為輪廓最大高度,如圖8-15所示。Rz反映了輪廓的最大缺陷程度。圖8-15

粗糙度輪廓的評定參數

資訊表8-4所示列出了國家標準規定的Rz系列值。

表8-4

輪廓最大高度Rz

數值(單位:μm)Rz0.0250.050.10.20.40.81.63.26.312.52550100200400800Rz的補充系列值見表8-5。表8-5

Rz

的補充系列值(單位:μm)Rz0.0320.040.0630.080.1250.160.250.320.50.6311.2522.54581016203240638012516025032050063010001250資訊常用Ra、Rz對應的取樣長度lr及評定長度值ln,如表8-6所示。表8-6

Ra、Rz對應的取樣長度及評定長度值

Ra/μm

Rz/μm

lr/mmln(ln=5lr)/mm≥0.008~0.02>0.02~0.1>0.1~0.2>2~10≥0.025~0.1>0.1~0.5>0.5~10>10~-500.080.250.82.50.41.25412.5資訊3.標注表面結構的圖形符號表面結構的圖形符號分為基本圖形符號、擴展圖形符號和完整圖形符號,如圖8-16、圖8-17所示。(a)基本符號

(b)去除材料擴展符號(c)不去除材料擴展符號允許任何工藝符號(APA)

(b)去除材料符號(MRR)

(c)不去除材料符號(NMR)

圖8-16

基本圖形符號與擴展圖形符號圖8-17完整圖形符號表面結構圖形符號的意義如下:基本圖形符號僅適用于簡化代號標注,無補充說明時不能單獨使用。擴展圖形符號,為對表面結構有去除材料或不去除材料的指定要求的圖形符號。完整圖形符號,當要求標注表面結構特征信息時所使用的符號。在技術報告或合同文本中用文字表達圖8-17所示的圖形符號時,用APA表示圖8-17a所示的圖形符號,用MRR表示圖8-17b所示的圖形符號,用NMR表示圖8-17c所示的圖形符號。資訊在完整圖形符號中,表面結構參數代號和數值,以及加工工藝、表面紋理和方向、加工余量等補充要求應注寫在圖8-18所示的規定位置。位置a:

注寫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或第一個表面結構要求。位置b:

注寫兩個或多個表面結構要求。位置c:

注寫加工方法(車、銑、磨等)、表面處理、涂層或其他加工工藝要求。位置d:

注寫要求的表面紋理方向符號。位置e:

注寫要求的加工余量,數值以mm為單位。圖8-18

參數值及有關規定的注寫位置對某個圖形中封閉輪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可采用圖8-19所示的圖形符號。圖8-19

封閉輪廓具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圖形符號資訊表面結構圖形符號的形狀及尺寸,如圖8-20所示。圖8-20

表面結構圖形符號的畫法圖形符號和附加標注的尺寸要求見表8-7。表8-7

圖形符號和附加標注的尺寸要求(單位:mm)數字和字母高度h2.53.5571014符號線寬d′0.250.350.50.711.4字母線寬d高度H13.557101420高度H2(最小值)7.510.515213042資訊國家標準(GB/T131-2006)規定的表面結構符號及含義如表8-8所示。表8-8

表面結構符號及其含義符

號含義/解釋不允許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為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默認傳輸帶,R輪廓,

粗糙度最大高度值為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則(默認)。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傳輸帶0.008~0.8mm,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為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表示去除材料,單向上限值,傳輸帶:根據GB/T6062,取樣長度0.8μm,R輪廓,算術平均偏差為3.2μm,評定長度包含3個取樣長度,

16%規則(默認)。表示不允許去除材料,雙向極限值,兩極限值均使用默認傳輸帶,R輪廓。上限值:算術平均偏差3.2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最大規則”。下限值:算術平均偏差0.8μm,評定長度為5個取樣長度(默認),16%規則(默認)。資訊4.表面結構參數的標注表面結構參數的標注方法如下:①無論是標注粗糙度輪廓參數還是其它參數,必須標注出參數代號Ra、Rz等。②為避免誤解,在參數代號和極限值間應插入空格,如“Ra

0.8”。若標注傳輸帶或取樣長度時,其后應加一“/”與參數隔開。③參數代號后標有“max”字樣時,應用最大規則解釋其極限值,無“max”字樣時,用默認的16%規則。最大規則:在檢測表面結構過程中,檢測的參數值一次也不能超過規定上限值。16%規則:在檢測表面結構過程中,檢測的參數值只要不合格數不超過總檢測數的16%,仍可判定零件合格。④R輪廓的評定長度默認值為5個取樣長度,當評定長度不等于5個取樣長度時,應在相應的參數代號后標注其個數,如“Ra

3”。⑤當只標注參數代號、參數值和傳輸帶時,它們應被默認為參數的上極限值。若參數代號、參數值和傳輸帶為參數的單向下限值標注時,則參數代號前應加注字母“L”。⑥在完整符號中表示表面參數的雙向極限時,上限值在上方,在參數代號前加注字母“U”;下極限在下方,在參數代號前加注字母“L”。資訊5.表面結構符號在圖樣上的標注方法①表面結構符號一般標注在可見輪廓線上,符號的尖端必須從材料外指向表面,如圖8-21所示。對于不同位置的表面,可選用圖8-22所示的標注方法。圖8-21

表面結構符號的注法圖8-22

不同位置的表面結構符號畫法資訊②表面結構符號也可以標注在用帶箭頭或黑點的指引線引出后的基線上,也可標注在零件表面的延長線上,如圖8-23所示。在不會引起誤解時,表面結構符號也可以標注在相關尺寸線上所標尺寸的后面,如圖8-24所示。圖8-23

表面結構符號在輪廓線上的標注圖8-24

表面結構符號標注在尺寸線上③表面結構符號還可以注在標注幾何公差的框格上方,如圖8-25所示。圖8-25

表面結構符號在幾何公差框格上方的標注資訊④當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可在圖樣的標題欄附近統一標注,并在圓括號內給出無任何其他標注的基本圖形代號或在圓括號內給出圖中已經標出的幾個不同的表面結構符號,如圖8-26所示。圖8-26

大多數表面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簡化標注⑤當圖形空間有限時,可用帶字母的完整符號,以等式的方式在圖形或標題欄附近對有相同表面結構要求的表面進行簡化標注,如圖8-27所示。圖8-27

在圖紙空間有限時的簡化標注資訊⑥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結構要求時,需用細實線畫出其分界線,并注出相應的表面結構符號和尺寸,如圖8-28所示。

⑦零件上連續的表面及重復要素(孔、槽、齒等)的表面其表面結構符號畫法如圖8-29所示。圖8-28

同一表面上表面結構要求不同時的注法圖8-29

連續表面及重復要素的表面結構注法資訊⑧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鍵槽工作面、倒角、圓角的表面結構符號的標注方法如圖8-30所示。圖8-30

中心孔、鍵槽、倒角、圓角的表面結構符號的標注方法⑨花鍵、螺紋等工作表面沒有畫出齒(牙)形時,其表面結構代號的標注方法如圖8-31所示。圖8-31

花鍵、螺紋的表面結構注法資訊⑩由幾種不同的工藝方法獲得的同一表面,當需要明確每種工藝方法的表面結構要求時,可按圖8-32所示方法進行標注。圖8-32

同時給出鍍覆前后的表面結構要求的標注注:Fe/Ep.Cr25b

表示鐵表面鍍鉻25是厚度(μm),Ep為:Electroplate電鍍。

b表示亮度等級

資訊5.表面結構參數的選擇選擇表面結構參數時,既要考慮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慮經濟性,還要考慮現有的加工設備,一般應遵從以下原則: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參數值要小。磨擦表面要比非磨擦表面的參數值小,有相對運動的工作表面,運動速度越高,其參數值越小。配合精度越高,參數值越小,間隙配合比過盈配合的參數值小。配合性質相同時,零件尺寸越小,參數值越小。要求密封、耐腐蝕或具有裝飾性的表面,參數值要小。資訊8.4.3表面處理及熱處理零件通過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后,可以極大地改善零件表面材料的性能。如對零件的表面進行滲碳、表面淬火、表面涂層等處理,或是對零件做調質、淬火、回火、退火等熱處理??稍趫D中標注表面處理和熱處理的要求,如圖8-33所示。圖8-33

表面處理和熱處理的標注資訊8.4.4極限與配合(GB/T1800.1-2009)1.互換性的概念在成批或大量生產中,一批零件在裝配時不經挑選和修配,即可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的性能稱為互換性。零件具有互換性,不但方便了機械設備的裝配和維修,而且為組織協作、實現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第一條汽車裝配線

1913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推出流水裝配線的作業方式,將組裝時間從12.5小時縮短到1.5小時。這使汽車成本大跌,并且可以批量生產,最終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美國F35飛機裝配線第五代戰斗機--F35機械設備的維修資訊2.基本術語及定義公稱尺寸:設計給定的尺寸,例如φ50。實際尺寸: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值。加工尺寸的最大允許值稱為上極限尺寸,最小允許值稱為下極限尺寸。如圖8-34的孔,φ50.007為上極限尺寸,φ49.982為下極限尺寸。圖8-34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概念資訊尺寸偏差:有上極限偏差和下極限偏差之分。上極限尺寸與公稱尺寸的代數差,稱為上極限偏差。下極限尺寸與公稱尺寸的代數差,稱為下極限偏差。上、下極限偏差值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或零值。孔的上極限偏差用ES表示,下極限偏差用EI表示。軸的上極限偏差用es

表示,下極限偏差用ei

表示。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允許尺寸變動的范圍。尺寸公差等于上極限尺寸減去下極限尺寸,或等于上極限偏差減去下極限偏差。尺寸公差是一個沒有符號的絕對值,如圖8-34所示孔的公差為0.025。圖8-34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概念資訊圖8-34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帶圖:表示公差帶大小(高度)和位置的圖形,稱為公差帶圖。在公差帶圖中,由代表上、下極限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區域,稱為公差帶,如圖8-35所示。圖8-35

公差帶圖零線:在公差帶圖中,用以確定偏差位置的基準線。零線表示公稱尺寸。資訊3.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國家標準GB/T1800中規定,公差帶由標準公差(IT)和基本偏差組成。標準公差決定公差帶的大小(高度),基本偏差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的位置。

標準公差是由國家標準規定的公差值,其大小由公稱尺寸和公差等級兩個因素決定。⑴

標準公差公稱尺寸相同時,公差等級越高(數值越小),標準公差越小。公差等級相同時,公稱尺寸越大,標準公差越大。國家標準將公差劃分為20個等級,分別為IT01、IT0、IT1、IT2、…、IT18。其中IT01精度最高,IT18精度最低。資訊3.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標準公差數值(摘自GB/T

1800.3-1998)基本尺寸/mm標準公差等級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IT10IT11大于至公差值

/μm-30.81.2234610142540603611.52.5458121830487561011.52.5469152236589010181.223581118274370

11018301.52.54691321335284

13030501.52.5471116253962100

160508023581319304674120

190801202.546101522355487140

2201201803.5581218254063100160

250孔公差等于25μm,為IT7級資訊圖8-36

基本偏差示意圖⑵

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用以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位置的極限偏差,一般為靠近零線的偏差。當公差帶在零線上方時,基本偏差為下極限偏差。當公差帶在零線下方時,基本偏差為上極限偏差。當零線穿過公差帶時,離零線近的偏差為基本偏差。當公差帶對稱于零線時,基本偏差為上極限偏差或下極限偏差。為保證零件在裝配后達到需要的配合性質,除將標準公差的數值予以標準化外,對孔和軸公差帶的位置也予以標準化。公差帶的位置由基本偏差決定,孔和軸各有28個基本偏差,用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資訊圖8-37

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如圖8-37所示??椎幕酒畲栍么髮懽帜副硎?,軸的用小寫字母表示。資訊由于基本偏差只決定公差帶的位置,而公差帶的大小需根據標準公差值確定,所以圖中所示公差帶是不封口的。圖8-37

基本偏差系列資訊公差帶的代號是由基本偏差代號和標準公差等級組成。例如代號φ60H8中的H是基本偏差代號,8為標準公差等級。經過查表,該尺寸的上極限偏差為46μm,下極限偏差為0,基本偏差為下極限偏差,上極限尺寸為φ60.046mm,下極限尺寸為φ60mm,公差為46μm。資訊圖8-38

配合類別

4.配合種類公稱尺寸相同時,相互結合的軸和孔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稱為配合。按性質不同,配合分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三種。間隙配合: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稱為間隙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a)間隙配合間隙配合主要用于孔、軸間具有相對運動的情況。資訊過盈配合: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稱為過盈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圖8-38

配合類別

(b)過盈配合過盈配合將緊固孔和軸,不允許兩者間有相對運動。資訊過渡配合: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稱為過渡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圖8-38

配合類別

(c)過渡配合過渡配合多用于孔、軸間需準確定位的情況。資訊圖8-39

基孔制與基軸制

(a)基孔制5.配合制為了減少加工零件的定值刀具、量具的規格和數量,國家標準規定了兩種配合制,即基孔制和基軸制?;着浜现疲夯酒顬橐欢ǖ目椎墓顜?,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性質的制度,稱為基孔制?;字频目祝Q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下偏差為零)

。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資訊圖8-39

基孔制與基軸制

(b)基軸制5.配合制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基軸配合制: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性質的制度,稱為基軸制?;S制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上偏差為零)。資訊6.常用、優先選用的公差帶和配合國家標準規定的基孔制常用配合有59種,其中優先配合13種。表8-9

基孔制優先、常用配合基準孔軸abcdefghjskmnprstuvxyz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H6H7H8H9H10H11H12注:表格中帶有底紋的配合為優先配合資訊6.常用、優先選用的公差帶和配合基軸制常用配合有47種,其中優先配合13種。表8-10

基軸制優先、常用配合基準軸孔ABCDEFGHJS

KMNPRSTUVXYZ間隙配合過渡配合過盈配合h5h6h7h8h9h10h11h12注:表格中帶有底紋的配合為優先配合資訊7.極限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注圖8-40

極限與配合在零件圖上的標注形式

(1)極限與配合在零件圖上的標注標注上、下極限偏差值標注公差代號標注公差代號和上、下極限偏差值(極限偏差值用括號括起來)在零件圖上,線性尺寸的公差有三種標注形式:(a)標注極限偏差值(c)標注公差代號和極限偏差值(b)標注公差代號一般用于大批量生產的零件圖,可只注公差代號。對于中、小批量生產的零件圖,一般只注出極限偏差。資訊圖8-40

極限與配合在零件圖上的標注形式

標注極限偏差時應注意:上極限偏差需注在公稱尺寸的右上方,下極限偏差則與公稱尺寸注寫在同一底線上,其字高要比公稱尺寸的字高小一號;上、下極限偏差的小數點必須對齊,上下極限偏差中小數點后端的0一般不予注出;如果為了使上下偏差的小數點后的位數相同,可以用0補充。如上極限偏差或下極限偏差為0時,就只標注0,并與下極限偏差或上極限偏差的小數點前的個位數對齊;當上、下極限偏差數值相同時,其數值只需標注一次,在數值前注出符號“±”,且字高與基本尺寸相同,如φ60±0.03。資訊圖8-41

極限與配合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形式

(2)極限與配合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在裝配圖上標注極限與配合時,其代號必須在公稱尺寸的右邊,用分數形式注出。分子為孔的公差代號,分母為軸的公差代號,公差代號的字號應與公稱尺寸的字號一致。當標準件(如軸承)與非標準件的配合時,則只標注非標準件的公差代號。如軸承內孔與軸的配合,只需標注軸的公差代號;軸承外圈與箱體軸承孔的配合,只標注軸承孔的公差代號。資訊圖8-42

幾何公差示例8.4.5幾何公差(GB/T1182-2008)

1.幾何公差的基本概念零件經過加工后,不僅會產生尺寸誤差,而且也會產生幾何誤差。若是誤差過大,將影響機器的裝配和正常運轉。因此,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除給出尺寸公差外,還應注出幾何公差。

要素是指零件上的特定部位,如點、線或面。這些要素可以是組成要素,例如圓柱體的外表面。也可以是導出要素,例如中心線或中心平面。被測要素是指給出了幾何公差的要素?;鶞室鼐褪怯脕泶_定被測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資訊2.幾何公差的代號幾何公差代號由幾何公差符號、框格、公差值、指引線、基準符號和其他有關符號組成。圖8-42

幾何公差示例資訊幾何公差的分類、名稱和符號見表8-11。表8-11

幾何公差的名稱及符號公差特征項目符號有無基準要求公差特征項目符號有無基準要求形狀公差直線度無方向公差線輪廓度有平面度無面輪廓度有圓度無位置公差位置度有或無圓柱度無同軸度(同心度)有線輪廓度無對稱度有面輪廓度無線輪廓度有方向公差平行度有面輪廓度有垂直度有跳動公差圓跳動有傾斜度有全跳動有資訊幾何公差符號與公差框格的比例關系如圖8-43所示。圖8-43

幾何公差符號的畫法公差框格的線寬、框格高度及字體高度等的關系,見表8-12.表8-12

公差框格及字高的尺寸關系特

征推

寸框格高度H

571014202840字體高度h

2.53.557101420框格線寬

d

0.250.350.50.711.42圖8-44

公差框格的畫法資訊公差框格的推薦寬度為:第一格等于框格高度,第二格與標注內容長度相適應,第三格及以后各格也應與有關字母尺寸相適應?;鶞史柈嫹ㄈ鐖D8-45所示,圖中兩種形式同等含義,推薦等邊三角形高度k等于字高h??蚋裰械淖址叨扰c尺寸數字的高度相同,基準中的字母應水平書寫。圖8-44

公差框格的畫法圖8-45

基準符號的畫法資訊3.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的標注①當基準要素或被測要素公差涉及輪廓線或表面時,基準符號及指引線箭頭應放置在要素的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并應與尺寸線明顯地錯開。②當基準要素或被測要素為軸線、中心平面或由帶尺寸要素的確定點(如球心)時,基準符號、帶箭頭的指引線應與尺寸線對齊或與尺寸線延長線重合。這時可由基準符號代替相應的一個箭頭。圖8-46

基準、被測要素為線或面圖8-47

基準、被測要素為軸線或中心平面資訊③當基準要素或被測要素為實際表面時,基準符號、指引線箭頭可置于帶點的參考線上。④由兩個或多個要素組成的基準體系中,公差框格中標注的基準大寫字母,應按優先次序從左到右注寫在各格中,并且基準符號中的基準框格不允許斜放,必要時基準框格與三角形間的連線可用折線。⑤如果僅要求要素的一部分作為基準或被測要素時,則用粗點畫線表示其范圍,并加注尺寸。圖8-50

僅要求一部分作基準或被測要素圖8-49

多個基準、多個要素組成的基準體系標注方法圖8-48

基準、被測要素為實際表面資訊4.幾何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圖8-51中所注的幾何公差表示,φ50h8外圓的圓度公差為0.004,φ50h8外圓對φ24P7孔的軸心線圓跳動公差為0.015,右端面對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為0.02。

圖8-52中所注的幾何公差表示,SR62球面對φ24f8軸心線的圓跳動公差為0.015,φ24f8圓柱體的圓柱度公差為0.004,M8螺紋孔的軸心線對φ24f8軸心線的同軸度公差為φ0.2。

圖8-51

幾何公差標注圖例(一)圖8-52

幾何公差標注圖例(二)資訊8.5零件上常見的工藝結構(a)鑄造圓角

圖8-53

鑄件

零件的結構除應滿足設計要求外,還應考慮到加工、制造的方便與可能,即零件應具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8.5.1鑄造工藝結構1.鑄造圓角在零件鑄造時,為防止轉角處的型砂脫落,以及鑄件在冷卻收縮時產生縮孔或因應力集中而開裂,在鑄件轉角處設計的圓角,稱為鑄造圓角。圓角半徑一般取3~5mm,或取壁厚的0.2~0.4倍。鑄造圓角一般集中注寫在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內,如“未注鑄造圓角R3”。(b)加工后的鑄件資訊圖8-54

鑄件的起模斜度

2.起模斜度鑄件在造型時,為便于將模子從型砂中提取出來,一般在鑄件內外壁沿起模方向做一斜度,此斜度稱為起模斜度。起模斜度一般按1:20

選取,也可用角度表示,一般取1°~3°。3.鑄件壁厚如果鑄件壁厚不均勻,則金屬液冷卻的速度就不一樣易在鑄件內形成縮孔或在壁厚突變處產生裂紋。所以鑄件壁厚應盡量均勻或采用逐漸過渡的結構。圖8-55

鑄件壁厚

(a)壁厚均勻(b)壁厚不均

(c)逐漸過渡資訊4.過渡線

由于存在鑄造圓角,使得鑄件表面的交線變得不明顯。為區分不同的表面,在圖樣中仍需要畫出這些不太明顯的線,即過渡線。

標準規定過渡線用細實線繪制,其畫法與沒有圓角時的相貫線畫法完全相同,只是在圖線的相交處斷開。圖8-56

過渡線的畫法資訊8.5.2機械加工工藝結構1.倒角和倒圓在軸端或孔口加工出45°或30°、60°的錐臺,稱為倒角。零件倒角后,去除了銳邊,且便于孔、軸裝配時的對中。在直徑不等的階梯軸或孔的兩段交接處,常加工成環面過渡形式,稱為倒圓。零件經倒圓后,可減少轉折處的應力集中,提高強度。圖8-57

倒角和倒圓資訊2.退刀槽和砂輪越程槽在零件被加工表面的終端,常預制出溝槽,稱為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后,可使刀具、砂輪能夠切削到終點,又便于退出。退刀槽和砂輪越程槽的尺寸可按“槽寬×槽深”或“槽寬×直徑”的形式標出。圖8-58

退刀槽和砂輪越程槽資訊3.凸臺和凹坑零件間的接觸表面一般都需要加工,為了減少加工面積及加工面的數量,以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零件上常設計有凸臺或凹坑。圖8-59

凸臺和凹坑資訊4.鉆孔結構為避免鉆孔時鉆頭彎曲或者折斷,應使鉆頭的軸線垂直于被鉆零件的表面。為此,在零件的鉆孔處應設置加工平面、凸臺或凹坑。為防止鉆頭因單邊受力而折斷的情況發生,也應在鉆孔位置設置平面或凸臺。

圖8-60

鉆孔結構正確不正確資訊8.6典型零件圖例分析由于零件在機器或部件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它們的結構、形狀、材料、加工過程也不相同,這里僅就有代表性的軸套類、輪盤類、叉架類、箱體類零件為例進行分析。掌握這些零件的結構特點、表達方法、尺寸和技術要求的標注,將有助于繪制和閱讀其他各種零件圖。資訊圖8-61

輸出軸8.6.1軸套類零件軸套類零件包括各種軸、套筒和襯套等。圖8-61所示為一輸出軸,圖中畫出了軸上的主要結構,并標明了軸各部分的名稱。1.結構特點軸主要用來支承傳動零件和傳遞動力。軸套則用于零件的軸向定位、傳動或聯接。軸與其上的傳動零件(如齒輪、皮帶輪等)一般采用鍵連接,因此在軸上加工有鍵槽以及用于齒輪、軸承軸向定位的軸肩(軸環)。此外,軸上還有倒角、倒圓、退刀槽、砂輪越程槽和中心孔等結構。資訊圖8-62

輸出軸零件圖2.表達方法①軸套類零件一般在車床和磨床上加工,為了加工時看圖方便,應按形狀特征和加工位置確定主視圖。將其軸線橫放,軸頭在左,軸尾在右,鍵槽、孔等結構大多朝前。因軸套類零件的主要結構為回轉體,所以一般只畫一個基本視圖。②零件上的其他結構,如鍵槽、退刀槽、砂輪越程槽、圓角以及油孔等可以采用局部剖視圖、移出斷面圖、局部放大圖等表達方法加以補充。對形狀簡單且較長的零件還可采用折斷的表示方法。③空心軸套因存在內部結構,可用全剖、半剖或局部剖視圖表示。資訊圖8-62

輸出軸零件圖4.技術要求

①有配合要求或相對運動的軸段,應標出相應的表面結構要求、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②為了提高強度,耐磨性以及延長軸的使用壽命,需對軸類零件進行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有調質處理、表面淬火、滲碳、滲氮等。資訊輪盤類零件8.6.2輪盤類零件1.結構特點輪盤類零件一般包括法蘭盤、手輪、端蓋、盤座等。輪一般用來傳遞動力和扭矩,盤主要起支承、軸向定位以及密封等作用。輪盤類零件的基本形狀為扁平的盤狀,其軸向尺寸比其他兩個方向的尺寸小。輪盤類零件一般由若干回轉體組成。零件上常見的結構有倒角、倒圓、凸臺、凹坑、螺孔、銷孔、密封槽和輪輻等。資訊圖8-63

端蓋零件圖2.表達方法①輪盤類零件主要是在車床上加工,所以應按形狀特征和加工位置選擇主視圖,通常將零件的軸線水平放置。②輪盤類零件一般需用主視圖、左視圖(或右視圖)兩個基本視圖來表達。主視圖通常采用全剖視圖(由單一剖切面或幾個相交剖切面剖切),左視圖多用來表達其外形及端面上孔的分布情況。資訊2.表達方法③輪盤類零件的其他結構形狀,如輪輻可用移出斷面圖或重合斷面圖表達,對于密封槽等細小結構可用局部放大圖表示。圖8-63所示為端蓋的零件圖,主視圖為用單一剖切面剖切的全剖視圖,該圖表達了端蓋的主要內部結構。左視圖反映了均布沉孔和對稱螺釘孔的分布情況。圖8-63

端蓋零件圖資訊3.尺寸標注

圖8-63

端蓋零件圖①輪盤類零件主要有徑向和長度兩個方向的尺寸。徑向尺寸的設計基準通常以回轉體軸線為主要基準(即高度、寬度方向基準),軸向尺寸(長度方向)的設計基準一般選取經加工后并與其他零件相接觸的重要端面。②零件上各圓柱體的直徑及較大的孔徑,其尺寸多標注在非圓視圖上。盤上小孔的定位尺寸一般標注在投影為圓的視圖上。如圖8-63所示的端蓋零件圖,其徑向基準為回轉體軸線,軸向基準(長度方向)為φ120外圓柱的右端面C。左視圖中所示的尺寸φ47為盤上螺孔的定位尺寸。資訊圖8-63

端蓋零件圖4.技術要求①零件上的配合表面和用于軸向定位的端面,其表面結構要求較高。②有配合關系的孔、軸尺寸應根據配合要求給出適當的尺寸公差,如圖中的φ52J7、φ92js6等。對零件上的與其他零件相接觸的表面還應標注幾何公差。資訊圖8-64

撥叉8.6.3叉架類零件1.結構特點圖示撥叉由支承圓筒、連接肋板和工作部分(中空半圓柱)組成。其中的工作部分由兩件合鑄后切開,支承部分上的凸臺中間有一定位孔。叉架類零件主要包括各種用途的撥叉和支架。撥叉在機器主要用于控制運動、調節速度。支架主要起支承和連接作用。叉架類零件多為鑄件,其結構較為復雜,一般由支承部分、工作部分和連接部分構成。連接部分多為肋條、輻條結構,且形狀彎曲、扭斜的較多。支承和工作部分有圓孔、螺孔、油槽、油孔、凸臺、凹坑等結構。資訊圖8-65

撥叉零件圖

2.表達方法①叉架類零件的結構形式較多,其主要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都不盡相同,通常以反映形狀結構特征的方向作為主視圖的投射方向。②表達此類零件一般需要兩個以上基本視圖。由于零件上一些結構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所以常常采用斜視圖或傾斜位置的剖視圖、斷面圖來表達。如圖8-65所示的撥叉零件圖,采用了主視圖、俯視圖及一個斜視圖。主視圖表達了該零件的形狀特征和各部分的相對位置。俯視圖則主要反映了零件沿寬度方向的結構變化。斜視圖則表達出零件上傾斜結構的實際形狀。資訊圖8-65

撥叉零件圖

3.尺寸標注①叉架類零件長度方向、高度方向、寬度方向尺寸的主要基準一般為孔的中心線、軸線、對稱平面或較大的加工平面。②標注叉架類零件的尺寸時,應按形體分析法標注出各部分的定形尺寸,所注的定位尺寸應完整。如圖8-65所示,A向斜視圖中標注了凸臺中心孔的定位尺寸15±0.1。俯視圖中注出了支承圓柱體φ40后端面到撥叉工作部分后端面之間的距離12±0.2。資訊圖8-65

撥叉零件圖

4.技術要求叉架類零件應根據具體使用要求確定各加工表面的表面結構要求、尺寸公差以及幾何公差。在圖8-65中,除給出撥叉工作部分前后端面與基準B之間的圓跳動公差外,還對各幾何要素注出表面結構要求和尺寸公差要求。資訊油壓缸

8.6.4箱體類零件1.結構特點箱體類零件多用于支承其他零件,起到保護、定位和密封的作用。箱體類零件結構復雜,多是由薄壁圍成不同形狀的空腔,以容納運動零件及油、汽等介質。箱壁上一般有供安裝軸承用的圓筒,且上、下部分常設有加固肋板。此外、箱體類零件還有許多細小結構,如凸臺、凹坑、鑄造圓角、螺孔、油孔、銷孔、撥模斜度和倒角、倒圓等。資訊圖8-66

油壓缸零件圖

2.表達方法①箱體類零件大都為鑄件。由于結構復雜,加工位置的變化也比較多,所以在確定主視圖的投射方向時,需要綜合考慮零件的工作位置、形狀特征及各部分相對位置等因素。②表達箱體類零件常需要三個以上的基本視圖。對其內部結構一般采用剖視圖表示。對機件上的局部結構可采用局部視圖、局部剖視圖或斷面圖表示。此外,由于表面上有鑄造圓角,還應注意過渡線的畫法。資訊圖8-66

油壓缸零件圖

2.表達方法圖8-66所示油壓缸零件圖由三個基本視圖,一個局部視圖和一個移出斷面圖組成。采用半剖視圖畫法的主視圖,反映了油壓缸內部孔及下部凸臺孔的結構,并表達了零件的外形。左視圖主要表達了油壓缸側面的外形,并通過局部剖視圖表示出錐形螺孔及前方凸臺的結構。由于零件前后近似對稱,所以俯視圖采用了對稱簡化畫法。

A向局部視圖表達了距零件頂面168mm處凸臺的外部形狀,移出斷面圖則表達出支承和加強肋板的形狀。資訊圖8-66

油壓缸零件圖

3.尺寸標注①一般將箱體類零件的底面作為高度方向的主基準。為了便于測量,通常還要選取其他高度位置的加工平面作為輔助基準。長度、寬度方向的尺寸基準可選擇孔的中心線、軸線、對稱平面或較大的加工平面。②箱體類零件的定位尺寸較多,其中以確定各傳動零件相對位置的尺寸尤為重要。

資訊圖8-66

油壓缸零件圖

如圖8-66所示,φ228圓柱體底面為高度方向的主基準,零件的頂面為輔助基準,兩基準之間的聯系尺寸為270。φ75孔的中心線為長度、寬度方向的主基準。油壓缸的主要定位尺寸有:確定前方兩個凸臺上錐形螺孔中心線位置的尺寸18、106(左視圖)。下方凸臺上端面到頂面的距離140(主視圖)。確定底板上均布圓孔中心位置的φ188和螺孔中心的φ100(俯視圖)。

資訊圖8-66

油壓缸零件圖

4.技術要求①箱體上重要的孔和表面,其表面結構參數值較小。如圖中作為長度、寬度方向尺寸基準的φ75孔的表面結構參數Ra僅為1.6。②對于重要的孔和表面應有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的要求。如圖中下方凸臺內孔φ24中心線與基準C(φ75孔的中心線)的同軸度公差為φ0.05。資訊圖8-68

撥桿

8.7零件測繪對實際零件憑目測徒手畫出圖形,然后測量并標注尺寸和技術要求,即得到零件草圖。再經整理按比例畫出零件圖的過程稱為零件測繪。在機械產品的技術交流、維修和改造工作中,零件測繪有著重要作用。由于零件草圖是繪制零件圖的依據,所以零件草圖應具備零件圖的全部內容,并要求做到圖形正確、尺寸完整、線型分明、字體工整,并注出技術要求和標題欄中的相關內容。資訊8.7.1零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1.分析零件,確定表達方案首先了解零件的名稱、類型、在機器中的作用、使用材料及大致的加工方法,進而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并確定零件的表達方案。圖8-68所示撥桿為典型的叉架類零件,表達方案為:主視圖采用全剖視圖,俯視圖用基本視圖加局部剖視圖的表達方法,肋板的形狀則由移出斷面圖表達。毛坯采用鑄件,材料為HT150。圖8-68

撥桿

資訊2.畫零件草圖圖8-69

畫零件草圖的步驟

畫零件草圖的步驟如下:①定位:根據零件的大小,視圖的數量和繪圖比例,畫出各圖形的定位基準線,并畫出圖框和標題欄,如圖8-69(a)所示。②畫各視圖:先畫主要結構。一般從主視圖開始,并按投影對應關系繪出其他視圖。如圖8-69(b)所示。作圖時應注意零件上的細小結構,如倒角、倒圓、凸臺、凹坑和退刀槽等。不應畫出零件上的缺陷,如鑄造縮孔、加工缺陷、使用磨損等。(a)

(b)

資訊圖8-69

畫零件草圖的步驟

畫零件草圖的步驟如下:③

選擇尺寸基準后,畫出尺寸界線和尺寸線,如圖8-69(c)所示。(c)

(d)

④測量并填寫尺寸數值。⑤注寫技術要求。⑥檢查并填寫標題欄,如圖8-69(d)所示。查閱相關資料后,注出尺寸公差、幾何公差、表面結構參數及熱處理等各項要求。3.畫零件圖在對零件草圖進行審核后,便可根據草圖畫出零件的工作圖。2.畫零件草圖資訊8.7.2零件尺寸的測量常用測量工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