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質量檢測歷史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8000年前后,西遼河流域興隆洼文化的聚落內部房屋排列整齊,黃河流域裴李崗文化等的墓地內部墓葬秩序井然,這和同時期西亞聚落秩序感不強、流行居室葬的情況有別。據此可推知()A.中華文明早期追求社會秩序和穩定 B.南北文化呈現相互交流之勢C.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較為廣泛 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不斷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距今8000年前后,興隆洼文化的聚落內部房屋排列整齊,周圍有壕溝環繞,房屋以半地穴式為主,體現了明確的規劃性和社會組織能力。同時,裴李崗文化的墓地內部墓葬秩序井然,反映出對喪葬禮儀和社會結構的規范。這些特征表明中華文明在起源階段即注重社會秩序和穩定,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同時期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的不同之處,而非國內南北文化的交流,排除B項;“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較為廣泛”的說法正確,但題干核心在于“秩序”而非分布范圍,排除C項;材料雖提及多支系人群交往,但更強調“穩定內斂”的共性,而非多元融合的階段性特征,排除D項。故選A項。2.東漢時期有一首這樣的歌謠:“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指的是弘農人成瑨在南陽任太守后,辟召當地名士岑公孝為功曹。結果岑公孝把政事打理得清清楚楚,成瑨每天只需要找個清靜地方吹口哨玩就可以了。據此可推知,東漢()A.門閥士族專權日甚 B.官吏選拔注重實際能力C.中央集權受到沖擊 D.黃老政治思想一度復蘇【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東漢時地方主要長官可自行辟召當地世家大族任重要官職,并把持地方政務。這種地方設置大大加強了世家大族把持地方的能力,不利于中央集權,C項正確;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特權,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材料所述時代是東漢,排除A項;根據材料“辟召當地名士岑公孝”可知,雖然岑公孝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很強,但其被選拔是基于其名士的身份而非實際能力,排除B項;成瑨的無所作為是基于政事已被打理清楚,而非受到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3.唐朝府兵制的基本單位是折沖府,設在州縣,分布極不平衡,關中一帶擁有40%左右的折沖府。府兵征選原則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平時進行農業生產,農閑時訓練,自備兵甲衣糧番上、出征。唐中期以后,隨著土地兼并,農民紛紛淪為流民或客戶。對府兵制理解正確的是()A.折沖府的分布情況不利于中央集權B.大量征召府兵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C.安史之亂是府兵制衰落
主要原因D.均田制是唐政府維系府兵制的基礎【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府兵制的基礎是均田制,農民獲得國家均田后,有義務服兵役,D項正確;關中一帶擁有40%左右的折沖府,中央政府可以隨時調兵,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A項;府兵需要自備兵甲衣糧番上、出征,節省了國家軍費開支,所以沒有加重國家財政負擔,排除B項;均田制的崩潰是府兵制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4.宋代城市的官營住房可劃分為“直管房”和“自管房”,數量巨大。“直管房”由中央房地產管理機構店宅務管理,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自管房”則是由各地一些特殊部門自行管理的房屋,如州學、慈善機構廣惠院,收入歸本部門支配。這折射出()A.坊市間的界限被打破 B.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C.工商食官體制的完善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官營住房數量巨大,體現出當時城市住房需求大,城市流動人口多,出租體現的是用市場化手段管理官營住房,折射出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強調城市官營住房,不涉及坊市的格局,排除A項;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體制就已經趨于瓦解了,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自管房"的收入是歸各地管理部門支配的,排除D項。故選B項。5.明朝建立之初,實行恤商的新法,將稅率降為三十分之一,下詔令官府采購應照時價公平給付,商人可以販糧到邊境,領鹽引回內地取鹽。山(西)陜(西)、江淮等地商人紛紛奔走于各邊鎮。明朝恤商政策的實施()A.旨在提高商人社會地位 B.表明政府放棄抑商政策C.逐利觀念成為社會主流 D.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題干描述的明朝初年的恤商政策,包括降低稅率、公平交易、允許商人販糧到邊境等措施,這些政策主要鼓勵和便利到邊疆地區的商業活動,有助于活躍邊疆地區的經濟,有利于保障邊疆的物資供應。因此,明朝恤商政策的實施有利于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D項正確;明朝恤商政策的目的是為了邊疆地區的供應,并非為了提高商人社會地位,排除A項;明朝時期,政府仍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利觀念有所發展,但沒有成為社會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6.據下表可知,當時()學校名稱創辦時間地點創辦組織廣益學堂(今安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1897年蕪湖英國中華圣公會育德小學(今滁州市第三中學)1898年滁州美國基督教會圣保羅中學(今安慶市第二中學)1899年安慶美國基督教會含美學堂(今懷遠縣第一中學)1903年懷遠美國基督教會A.列強對華教育投資競爭激烈 B.西學東漸惠及江淮大地C.教會學校助推近代教育轉型 D.教育殖民化的特征明顯【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英國中華圣公會”“美國基督教會”等創辦組織信息可知,這些學校都是由外國教會在華創辦,其目的是為了傳播西方宗教和文化,培養親西方的人才,是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的一種手段,體現了教育殖民化的特征明顯,D項正確;表格中主要體現的是英國、美國的教會在華創辦學校,沒有體現出列強之間在教育投資方面存在激烈競爭的相關信息,不能僅根據這幾所學校就得出列強對華教育投資競爭激烈的結論,排除A項;西學東漸是指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表格中的這些教會學校主要是為了服務于列強的文化侵略等目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為了讓西學惠及江淮大地、促進中國發展,排除B項;表格中沒有關于這些教會學校對中國近代教育轉型起到推動作用的具體表現和內容,從本質上看,這些教會學校更多的是帶有殖民色彩,而不是主要為了助推中國教育的近代轉型,排除C項。故選D項。7.清末文言文版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等在民初仍被繼續沿用,直到192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呂思勉《自修適用本國史》,才被白話文版漸次取代,1923年傅運森主持編寫的歷史教材更是打破了“朝代”“國界”的舊習。這一變動()A.促進學堂選官制度的設立 B.是國民革命發展的結果C.得益于新文化運動
發展 D.鏟除了封建帝制的根基【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直道192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呂思勉《自修適用本國史》,才被白話文版漸次取代,1923年傅運森主持編寫的歷史教材更是打破了‘朝代’‘國界’的舊習”和所學可知,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開始新史觀,在五四運動前后形成高潮。這影響了民國歷史教科書的編纂,C項正確;學堂選官制度建立于清朝末年,排除A項;國民革命運動開始于1924年,排除B項;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而新中國成立,徹底結束了封建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8.1928年5月,中央提出“在割據區可以發行有限的蘇維埃政府的紙幣以流通金融”。同年秋末,贛西南東固根據地創建了革命根據地歷史上第一家人民銀行,由于基金充足,信用極好,所發行貨幣深受群眾歡迎。此外,其他根據地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機構。這些舉措意在()A.推動革命路線轉變 B.解決根據地的經濟困難C.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D.應對反動派的軍事“圍剿”【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2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根據地在其區域內建立金融機構乃至發行貨幣,促進了區域內的金融流通,根據地金融流通的暢通,有利于根據地內商品的流通,滿足鄉村金融需求,以應對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地經濟的圍剿,因此材料所述舉措意在解決根據地的經濟困難,B項正確;當時中國革命的路線依然是“工農武裝割據”,建立金融機構和發行貨幣等舉措并沒有推動革命路線發生轉變,排除A項;當時根據地主要是以農業經濟為主,建立金融機構主要是為了應對經濟封鎖帶來的經濟困境,保障根據地的經濟正常運轉,而不是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排除C項;建立金融機構和發行貨幣主要是從經濟層面采取的措施,其直接目的是解決經濟困難,而不是專門針對軍事“圍剿”行動,排除D項。故選B項。9.1944年12月,晉綏邊區召開第四屆群英(勞動英雄)大會,大會評選表彰各類英雄,聽取邊區領導關于1945年三大任務的報告,討論勞武結合、變工互助、衛生文教等方面的問題,組織軍民經驗交流和練兵技術表演活動。由此可知,群英大會()A
踐行了“三三制”原則 B.發揮了社會動員功能C.是設置地方的參議會 D.促使大生產運動興起【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4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群英大會通過表彰先進,組織經驗交流和練兵技術表演活動,動員民眾參與到抗戰和生產活動中,B項正確;材料強調生產等事宜,未體現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排除A項;群英大會未體現參政議政的權力,排除C項;抗戰初期,在陜甘寧邊區興起了大生產運動,且群英大會的內容涉及領域眾多,并非只有生產活動,排除D項。故選B項。10.新中國成立伊始,陳云派時任中財委中央計劃局副局長曹菊如到東北去調運糧食,確保東北從1949年11月15日起,每日運1000萬至1200萬斤糧食進關;又派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錢之光先后到上海、漢口,適當調整兩地紗布存量,同時催促華中棉花東運,保證上海生產紗布所需的原料。當時這些調運糧棉的舉措旨在()A.平抑物價 B.支援建設 C.救濟民生 D.供給前線【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材料背景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米棉之戰”。當時上海投機資本在炒作銀元被政府打擊后,轉而套購糧食、棉花、煤炭,引發全國性物價上漲。為此,政府緊急調運糧棉、煤炭發往大城市集中統一拋售,借以平抑物價,A項正確;當時處于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尚未開展大規模的建設,排除B項;調運糧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民生,讓百姓能有基本的生活物資,但從當時的主要背景和陳云采取這些舉措的主要意圖來看,更側重于穩定物價,以解決當時面臨的嚴重經濟問題,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時,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集中在華南、西南地區,這與材料提及的地理范圍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自2012年以來,中國通過體育公共外交活動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2014年的中拉足球外交、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以及2023年在杭州和成都分別舉辦的亞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這些外交活動意在()A.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 B.擴展外交空間,尋求國家安全C.維護國家利益,沖破大國封鎖 D.打破外交困境,增進各國友誼【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舉辦這些體育公共外交活動,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國在體育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為國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服務于民族復興的大局;另一方面,通過體育交流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友誼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項正確;體育公共外交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外交空間,但尋求國家安全并不是這些活動最主要的目的,且表述過于片面,排除B項;舉辦這些體育活動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友好關系,而不是單純為了沖破大國封鎖,這種說法過于狹隘地理解了體育外交的意義,排除C項;中國近年來的外交形勢總體是積極向好的,并不存在所謂的“外交困境”需要打破。排除D項。故選A項。12.“當希臘人拿下了美索不達米亞后,巴比倫的天文學和數學全部被希臘人理解清楚了。”“他們學會了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代數學,在解二次方程的時候,希臘人采用了巴比倫的方法,用平方系數來乘,而不是采用除的方法。”這從側面反映出()A.西亞數學發展水平高于古希臘 B.東方文化滋養了古希臘文明C.古希臘批判性接受了西亞文化 D.古代巴比倫科學具有原生性【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巴比倫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屬于東方文化,希臘人理解了巴比倫的天文學和數學,同時學會了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代數學,體現出東方文化滋養了古希臘文明,B項正確;材料并未直接比較西亞和古希臘的數學發展水平,只是說古希臘人吸收了西亞的數學,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古希臘人學習與吸收古代西亞的科學成就,從材料看不出“批判性”,排除C項;材料從側面反映出東方文化滋養了古希臘文明,材料不涉及古代巴比倫科學的原生性,排除D項。故選B項。13.12世紀,佛羅倫薩的城市空間特征呈現出混亂的塊狀聚居模式,存在大量開放的公共空間。13世紀末,佛羅倫薩逐漸出現了大批臨街而立、具有古典風格的豪華府邸與獨棟別墅,拓寬了街道,并規范了街道兩旁房屋的高度和立面。這一變化反映了()A.文藝復興的開展 B.社會發展影響城市空間形態C.城市自治的成效 D.建筑的風格決定城市的發展【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13世紀的意大利。根據材料可知,12世紀到13世紀末佛羅倫薩城市空間的變化,尤其是從混亂的塊狀聚居模式到豪華府邸與獨棟別墅的出現,反映出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風貌的變化。此種變化暗示城市內部政治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能涉及社會階層的分化、財富的集中,以及商業與居住功能的逐漸分離,因此,材料反映了社會發展影響城市空間形態,B項正確;文藝復興更強調文化和思想的發展,與描述的城市空間和經濟結構變化關系不大,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風貌的變化,未涉及城市管理即城市自治對其產生了影響,排除C項;建筑的風格影響城市的發展,而不是“決定”,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B項。14.下圖漫畫發表于1941年1月底,出自英國著名漫畫家大衛·洛。漫畫中人物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們面對一個身上寫著“非交戰國”的大型獵犬(象征美國),漫畫上方的文字寫道:“那不是你十二個月前的小寵物嗎,貝尼托?”該漫畫()A.諷刺了美國的綏靖政策B.反映了法西斯同盟內部矛盾C.呼吁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預示戰爭形勢可能出現變化【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世界。根據材料時間1941年可知,此時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漫畫諷刺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希望美國保持中立,但如今他們看到“非交戰國”變得強大,且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威脅時的驚恐與不安。這暗示了盡管美國暫時中立,但隨著戰爭的推進,美國的介入會給法西斯勢力帶來沉重打擊,D項正確;漫畫體現美國的強大對法西斯的震懾,而非突出美國縱容法西斯侵略,“綏靖政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漫畫的重點在于法西斯同盟對美國這個“非交戰國”的潛在威脅感到不安,而沒有表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發生矛盾,排除B項;材料只直接提及美國一個非法西斯國家,看不出呼吁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項。故選D項。15.二戰后,國際上出現了一股移民潮。約180萬人自阿爾及利亞和印度支那返回法國,約100萬人從非洲返回葡萄牙,約30萬人從東印度返回荷蘭。此外,英國和比利時也有數量不等的本國國民返回國內。這股移民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美蘇冷戰日益加劇 B.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C.國家間的文化沖突 D.國際政治新秩序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5年后的世界。依據材料概況可知:二戰后移民潮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殖民地的宗主國人民返回本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由于二戰后殖民體系逐漸瓦解,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興的獨立國家大多不與美蘇結盟,美蘇冷戰的焦點在歐洲,排除A項;國家間的文化沖突,不是移民回國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國際政治新秩序形成是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與宗主國人民回國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B項。16.2023年11月2日,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倫敦以北的布萊奇利園閉幕,中國、英國、美國等28個國家和歐洲聯盟簽署了《布萊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帶來巨大機遇,有潛力增強人類福祉、和平和繁榮,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傷害”。據此可知()A.現代科技要求各國提高創新能力 B.人工智能已覆蓋人類所有社會生活C.國際社會謀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D.國際法的完善促進了現代科技發展【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3年(世界)。根據材料“中國、英國、美國等28個國家和歐洲聯盟簽署了《布萊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帶來巨大機遇,有潛力增強人類福祉、和平和繁榮,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傷害’”可知,《布萊奇利宣言》的簽署表明了現代科技進步得到革命性的發展,同時國際社會也在謀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C項正確;材料表明國際社會謀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未體現各國提高創新能力,排除A項;“人工智能已覆蓋人類所有社會生活”的說法絕對化,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表明國際社會謀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是國際法的完善促進了現代科技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紅票”又稱“紅色諭旨”,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康熙皇帝發布,經內務府刊刻后交由返歐的西方商人帶給羅馬教皇的諭旨。該諭旨圖案和文字皆為紅色,以滿文、漢文和拉丁文書寫并刊刻,是清初中西交往過程中因文化差異導致沖突的直接體現,康熙通過紅票與教皇主動溝通,反映出清初中西交往中康熙皇帝的積極態度。同時作為世俗皇帝,他在屬于天主教禮儀的問題上發表意見,也是天主教在華傳布過程中教權與皇權沖突的表現。——摘編自果美俠《康熙“紅票”考——兼談“傳教信票”及康熙對傳教士的集體召見》材料二康熙年間,傳教士所領之票與康熙紅票是兩種不同文件,前者為“傳教信票”,《正教奉褒》中記載:康熙四十五年冬,駐京西士,齊趨內殿,上面諭云:“朕念你們,欲給爾等敕文,爾等得有憑據,地方官曉得你們來歷,”“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寫票用內務府印給發,票上寫西洋某國人,年若干,在某會,來中國若干年……為此給票,兼滿漢字,將千字文編成號數,挨次存記,將票書成款式進呈,欽此。”——摘編自果美俠《康熙“紅票”考——兼談“傳教信票”及康熙對傳教士的集體召見》材料三“信票制度迫使我們在中國如同戴著鐐銬跳舞。1707年,當我為續領信票向禮部提交申請時,官員明確告知:‘若不能證明你們對修訂歷法的貢獻,明年將無權留在江西’。我們不得不將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測繪地圖、調試望遠鏡,而傳播福音成為必須隱藏在技術貢獻背后的次要事務。”——摘編自《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第Ⅲ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熙“紅票”發布的背景。(2)材料二與材料三對“信票”功能的記載有何差異?結合史料類型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答案】(1)①社會經濟繁榮;②皇權專制強化;③康乾盛世;④新航路開辟后中西交流加強;⑤早期的西學東漸;⑥中西文化差異沖突;⑦康熙帝對西方的主動接觸。(2)差異:材料二(官方文件)強調信票的行政管理功能(登記傳教士信息、規范傳教行為)材料三(傳教士回憶錄)側重信票引發政治文化沖突(干涉信仰自由、強化傳教士科技貢獻)。原因:材料二為政府公文,體現制度設計的官方立場;材料三為個人回憶錄,反映西方傳教士的切身感受與價值判斷。(四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康熙皇帝發布,經內務府刊刻后交由返歐的西方商人帶給羅馬教皇的諭旨”可知,康乾盛世;新航路開辟后中西交流加強;根據材料“該諭旨圖案和文字皆為紅色,以滿文、漢文和拉丁文書寫并刊刻,是清初中西交往過程中因文化差異導致沖突的直接體現,康熙通過紅票與教皇主動溝通,反映出清初中西交往中康熙皇帝的積極態度”可知,早期的西學東漸;中西文化差異沖突;康熙帝對西方的主動接觸;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經濟繁榮;皇權專制強化。【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題、對比題。時空是清朝(中國)。差異:根據材料“朕念你們,欲給爾等敕文,爾等得有憑據,地方官曉得你們來歷,”“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寫票用內務府印給發,票上寫西洋某國人,年若干,在某會,來中國若干年……為此給票,兼滿漢字,將千字文編成號數,挨次存記,將票書成款式進呈,欽此。”可知,材料二(官方文件)強調信票的行政管理功能(登記傳教士信息、規范傳教行為);根據材料“《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信票制度迫使我們在中國如同戴著鐐銬跳舞。1707年,當我為續領信票向禮部提交申請時,官員明確告知:‘若不能證明你們對修訂歷法的貢獻,明年將無權留在江西’。我們不得不將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測繪地圖、調試望遠鏡,而傳播福音成為必須隱藏在技術貢獻背后的次要事務”可知,材料三(傳教士回憶錄)側重信票引發政治文化沖突(干涉信仰自由、強化傳教士科技貢獻)。原因:根據材料“上面諭云”“凡不回去的西洋人等,寫票用內務府印給發,票上寫西洋某國人,年若干,在某會,來中國若干年……為此給票,兼滿漢字,將千字文編成號數,挨次存記,將票書成款式進呈,欽此”可知,材料二為政府公文,體現制度設計的官方立場;根據材料“《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信票制度迫使我們在中國如同戴著鐐銬跳舞”“我們不得不將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測繪地圖、調試望遠鏡,而傳播福音成為必須隱藏在技術貢獻背后的次要事務”可知,材料三為個人回憶錄,反映西方傳教士的切身感受與價值判斷。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武帝時設置了“八校尉”,其中屯騎校尉專門負責戰馬與騎兵的訓練,另三校尉主管各地的異族騎兵。漢軍采用“部曲制”,漢軍中央騎兵的“部”下轄兩個“曲”,“曲”以下為“騎五百”,“騎五百”以下為“騎卒長”,再以下分別為騎士吏、騎什長、騎長。……對異族騎兵的專門化管理既強化了西漢帝國對游牧騎兵的統一調度,也有助于漢騎兵向精于騎射的游牧騎兵學習技藝。羽林、期門等騎兵部隊的設置,保障了中央騎兵部隊的建設和對騎兵軍官的培養。在漢軍騎兵長期對匈奴保持戰略優勢并贏得多場重要戰役后,“是后匈奴遠遁,而幕(漠)南無王廷”。——摘編自謝書緣、李福泉《論西漢和安息的騎兵與帝國邊疆的整合》材料二奧古斯都作為羅馬帝國的締造者,進行一系列改革以確保羅馬帝國長時段的安寧,其中軍事改革是最重要的舉措之一。羅馬帝國擁有60個軍團,奧古斯都確立統治地位后,擁有更全面徹底地重組羅馬軍隊的權力,重組的目標是建立一支永久、專業與穩定的軍隊。軍隊的規模基本確立,正規軍團為28個,由重裝兵、輕裝兵和騎兵三部分組成,軍隊的總數約為17萬人,各軍團常駐某地,都有自己的番號、專有名和團徽。奧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銳部隊近衛軍,主要任務是保衛元首的人身安全。統領近衛軍的將領稱為近衛軍長官,共兩人。羅馬帝國軍團部署表
23年約106年約138年約161年約192年英國03333北方前線84446中央前線712—13101010東方前線46888駐防軍64333總計2530282830——摘編并整理自袁波《羅馬帝國的軍隊與君主制的確立》(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漢與羅馬帝國在軍隊部署方位上的明顯差異,并結合時代背景說明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西漢與羅馬帝國在軍事組織和管理上的相同之處,并談一談古代軍隊建設對當代中國實現強軍目標的啟示。【答案】(1)差異:西漢:集中兵力專攻北方(騎兵主攻匈奴,軍事重心單一)羅馬:多線布防(北方、東方、中央前線同步調整,應對多方向威脅)。原因:西漢:農耕文明與游牧勢力(匈奴)矛盾突出,需針對性突破;羅馬: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邊境威脅多元化;軍事傳統:漢軍依賴騎兵機動,羅馬依賴軍團步兵與要塞防御體系。(2)相同之處:目的相同:都為了提升軍隊戰斗力管理策略相同:都重視軍隊的統一調度(強化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組織建設相同:都設置了專門的精銳部隊(羽林、期門騎兵與近衛軍)作用相同:都維護了國家統一和邊境安全啟示:①強國必須強軍,增強軍隊建設重視度;②實現軍隊專門化管理;③完善軍隊建制;④加強軍事交流和人才培養;⑤適時調整軍隊部署。【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題、原因題。時空是古代(西漢和羅馬帝國)。由材料“其中屯騎校尉專門負責戰馬與騎兵的訓練,另三校尉主管各地的異族騎兵”可得出,西漢:集中兵力專攻北方(騎兵主攻匈奴,軍事重心單一);由材料“各軍團常駐某地,都有自己的番號、專有名和團徽。奧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銳部隊近衛軍,主要任務是保衛元首的人身安全。統領近衛軍的將領稱為近衛軍長官,共兩人,羅馬帝國軍團部署表,北方前線,東方前線”可得出,羅馬:多線布防(北方、東方、中央前線同步調整,應對多方向威脅);原因:由材料“對異族騎兵的專門化管理既強化了西漢帝國對游牧騎兵的統一調度,也有助于漢騎兵向精于騎射的游牧騎兵學習技藝,奧古斯都確立統治地位后,擁有更全面徹底地重組羅馬軍隊的權力,重組的目標是建立一支永久、專業與穩定的軍隊”及所學可得出,西漢:農耕文明與游牧勢力(匈奴)矛盾突出,需針對性突破;羅馬: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邊境威脅多元化;由材料“羽林、期門等騎兵部隊的設置,保障了中央騎兵部隊的建設和對騎兵軍官的培養;重組的目標是建立一支永久、專業與穩定的軍隊。軍隊的規模基本確立,正規軍團為28個”及所學可得出,軍事傳統:漢軍依賴騎兵機動,羅馬依賴軍團步兵與要塞防御體系。【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題、啟示題。時空是古代、現代(西漢、羅馬帝國和當代中國)。相同:由材料“羽林、期門等騎兵部隊的設置,保障了中央騎兵部隊的建設和對騎兵軍官的培養;軍隊的總數約為17萬人,各軍團常駐某地,都有自己的番號、專有名和團徽。奧古斯都新建了一支精銳部隊近衛軍”可得出,目的相同:都為了提升軍隊戰斗力管理策略相同:都重視軍隊的統一調度(強化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由材料“羽林、期門等騎兵部隊的設置,保障了中央騎兵部隊的建設和對騎兵軍官的培養; 正規軍團為28個,由重裝兵、輕裝兵和騎兵三部分組成,軍隊的總數約為17萬人,各軍團常駐某地”可得出,組織建設相同:都設置了專門的精銳部隊(羽林、期門騎兵與近衛軍);作用相同:都維護了國家統一和邊境安全。啟示:結合所學可知,可從軍隊建設重要性、如何管理、培養人才和調整建設等角度分析即可,比如:①強國必須強軍,增強軍隊建設重視度;②實現軍隊專門化管理;③完善軍隊建制;④加強軍事交流和人才培養;⑤適時調整軍隊部署。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紀法國的藝術受古典主義影響頗深,女性藝術形象在題材和主題上都趨同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以塑造宗教和神話中的女性形象為主,這些女性形象均被賦予說教意味,用以約束當時女性的思想。隨著社會思潮和科學技術等因素的影響,19世紀時開始大量出現更加真實的女性形象。藝術家反對輕浮的洛可可藝術,他們更關注當下的現實生活,農婦和工人階層的女性成為他們筆下的常客,米勒(1814—1875)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拾穗者》描繪了三個農婦正辛勞地撿拾散落麥穗的場景。19世紀由女性手工完成的許多工作開始轉為由機械設備完成,這些設備在農村越來越多見。《農民女性梳理羊毛》一畫中,畢沙羅將衣著簡樸正專注從事繁雜工作的婦女置于斑駁的樹蔭下,表現出默默無聞,辛勞耕耘的農村女性的英雄氣質。19世紀中期,大部分的女性肖像作品,都以新興中產階級為主,她們的職業和身份也較17、18世紀更加多元化,畫家們也通過對中產階級女性的不同服飾裝扮、身體姿態等方面的探索,來再現工業城市的發展,生產關系變革對女性肉體和靈魂的影響。——摘編自滕淼《17—19世紀法國油畫藝術中女性形象演變的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19世紀法國油畫中女性形象變化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世紀以后法國油畫中女性形象變化帶來的影響。【答案】(1)背景: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②工業革命開展,科學技術的傳播;③啟蒙運動的影響;④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制;⑤法國多年戰爭,女性社會作用增加(2)影響:①女性經濟和社會地位有所提高;②促進法國女性進一步開展平權運動;③推動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發展;④打破對女性單一審美的觀念,擴寬審美范圍。【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17—19世紀(法國)。據材料一“ 隨著社會思潮和科學技術等因素的影響,19世紀時開始大量出現更加真實的女性形象”,可得出啟蒙運動的影響以及工業革命開展,科學技術的傳播;據材料“19世紀中期,大部分的女性肖像作品,都以新興中產階級為主,她們的職業和身份也較17、18世紀更加多元化”,可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思想材料“ 藝術家反對輕浮的洛可可藝術,他們更關注當下的現實生活,農婦和工人階層的女性成為他們筆下的常客,米勒(1814—1875)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拾穗者》描繪了三個農婦正辛勞地撿拾散落麥穗的場景”,可得出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制,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女性形象;結合所學知識,法國大革命過程中,女性發揮重要作用,可得吃法國多年戰爭,女性社會作用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項質量管理講解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資本論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摩托車燈頭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大扁頭自攻自鉆釘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員工培訓與成長專題》課件
- 溝通有方法教育有溫度-如何做好家校溝通經驗分享發言稿
- 2025至2030年中國緯紗傳感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硬質合金可轉位銑削刀具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標準版私人購房合同樣式
- 《萬以內數的認識》大單元整體設計
- 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重點事項解讀(米)
- 體育賽事管理課件
- 幼兒游戲與社會性的發展
-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性學習成果
- (醫學課件)特應性皮炎
- 2024年安徽合肥文旅博覽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小學各年級 小學一年級 了解自己的優點和弱點 主題班會
- 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策略
- 酒店網絡營銷外文翻譯文獻
- 咽部腫瘤的診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