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藝術設計(本科2004級)教學大綱
目錄
1、《構成I》課程教學大綱
2、《構成H》課程教學大綱
3、《圖形創意》教學大綱
4、《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大綱
5、《西方美術史》課程教學大綱
6、《建筑裝飾史》課程教學大綱
7、《美學概論》教學大綱
8、《民間美術》教學大綱
9、《設計素描》(I)課程教學大綱
10,《設計素描》(II)課程教學大綱
11、《色彩》(I)課程教學大綱
12、《色彩》(II)課程教學大綱
13、《攝影》教學大綱
14、《設計制圖》教學大綱
15、《專業英語》教學大綱
16、《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大綱
17、《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大綱
18、《室內設計I》課程教學大綱
19、《展示設計基礎》教學大綱
20、《建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21、《建筑結構基礎》教學大綱
22、《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教學大綱
23、《裝飾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大綱
24、《建筑物理與設備》教學大綱
25、《建筑裝飾施工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26、《建筑繪畫與表現》教學大綱
27、《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課程教學大綱
28、《綠化小品與園林設計》教學大綱
29、《家具與陳設》課程教學大綱
30、《裝飾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大綱
31、《室內設計H》課程教學大綱
32、《小區環境規劃設計》教學大綱
33、《公共設施設計》教學大綱
34、《景觀設計》教學大綱
35、《雕塑與壁畫基礎》教學大綱
36、《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教學大綱
37、《計算機輔助設計(3dsmax)》教學大綱
38《近現代室內設計思想與流派》課程教學大綱
39、《空間組合論》教學大綱
40、《設計心理學》教學大綱
41、《人體工程學》教學大綱
42、《計算機輔助設計(photoshop)》教學大綱
43、《風水與建筑》課程教學大綱
44、《雕塑與壁畫創作》教學大綱
45、《藝術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46、《藝術鑒賞》教學大綱
47、《水彩》課程教學大綱
48、《國畫》教學大綱
49、《書法》課程教學大綱
50、《畢業實習》教學大綱
51、《美術寫生》課程教學大綱
52、《景觀設計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53、《小區環境規劃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54、《家具與陳設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55、《室內設計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56、《工地勞動》課程教學大綱
57、《CAD集中訓練》教學大綱
58、《公共設施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59、《室內設計原理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60、《綜合考察》課程教學大綱
61、《建筑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62、《認知考察》課程教學大綱
63、《設計制圖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64、《畢業設計》教學大綱
課程代碼:1704201
構成I課程教學大綱
(總學時數64,學分數4)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性質:本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形態要素的組合編排規律以及形式
美規律的造型藝術,達到具有創造新的審美視覺傳達能力。
(三)任務:
1.學習關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方面的理論和訓練。
2.訓練學生對物體造型方面的認知從而尋求符合人們生理的、心理的形態美等
規律。
3.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4.將所學理論用于造型實踐活動,以創造出生動完美的形象。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一)緒論
要求:了解本課程的地位、性質、任務和學習方法。
(―)平面構成
要求:
1.了解平面設計的設計理念。
2.了解平面造型的三大要素。
要求:
①點:要求對點的概念,點的作用有清晰的認識。
②線:線的分類,表情功能和性格。
③面:了解面的類型及其圖形設計功能。
3.掌握常用畫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平面造型要素間的關系,對基本形、空間及其二者的正負關系,骨骼的
理解和應用
5.熟悉造型原理了解形式美法則。
6.掌握形象的組織規律,如重復、相似、漸變、發射、特異、密集構成、對比
和肌理的創造和應用。
重點:
1.理解形式美規律和法則。
2.熟練應用形象的組織規律進行造型設計。
(三)色彩構成
1.光與色的關系
要求: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表示方法。
2.色彩的混合和色彩的對比:加法混合、減法混合、中性混合;色相對比、明
度對比、純度對比、面積、形狀、位置與色彩的對比。
要求:理解中性混合和明度對比的作用
3.色彩的調和
要求:了解調和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4.色彩的心理
重點:了解色彩的表情功能,色彩的感覺,色彩的聯想與象征。
5.色彩結構
要求:了解色調基調、色彩的節奏、色彩的平衡、色彩的位置、色彩的空間層
次。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內容講授課內實踐小計
1緒論22
2平面構成概述22
3平面造型三要素246
4平面造型的關系448
造型原理和造型
5448
法則
6形象組織規律4610
7光與色246
8色彩混合448
9色彩對比與調和448
10色彩心理4610
11綜合訓練88
合計323264
四、課內實踐項目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要求學時數
運用點線面的造型原
點、線、面的運用點、線、面進行造
1理,黑卡紙4
構成訓練型創造
10cm*10cm*4
平面造型關系運用骨骼和基本形與空造型過程中理解概
24
要素間造型念,10cm*10cm*4
造型法則和原用造型法則和原理創作正確運用造型法則和
34
理4幅作品原理
運用形象組織規律和肌正確運用組織規律和
4形象組織訓練4
理,作4幅作品肌理創造方法
作18色色環和明度為體會色彩的三要素和
5光與色2
11等級的漸變色階表示方法
選一張風景照作空間混理解空間混合的原理
6色彩混合4
介
7色彩對比明度對比和色相對比規格:10*10*42
8色彩調和6色調和規格:20*20*22
完成二張表現心理的作規格:20*20*2
9色彩心理2
品
運用平面和色彩構成的規格20*20*2
10綜合訓練知識,表達生活中能體4
現你興趣愛好的圖形
合計32
五、有關說明
(一)先修課程
素描、色彩
(二)教學建議
1.運用多媒體教師進行演示教學。
2.提供專業制圖教室。
(三)教學參考書
《平面設計》、《環境造型設計》、《室內色彩心理學》、《裝飾造型設計基礎》
執筆人:王新軍
審定人:張新榮
批準人:溫魏山
SY105-1
4州工舉篋/
課內實踐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構成I_____________
課程代碼1704201
制(修)訂日期:2005年02月20日
課程名稱構成I課程代碼1704201
課程總學時數64學分數4
課內實踐學時數32
一、課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
1.訓練學生對物體造型方面的認知從而尋求符合人們生理的、心理的形態
美等規律。
2.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3.將所學理論用于造型實踐活動,以創造出生動完美的形象。
二、課內實踐主要內容及學時分配
序學
實踐項目名稱實踐內容及目的備注
號時
1點、線、面的構成訓練4運用點、線、面進行造型創造
運用骨骼和基本形與空間造
2平面造型關系要素4
型
用造型法則和原理創作4幅
3造型法則和原理4
作品
運用形象組織規律和肌理,作
4形象組織訓練4
4幅作品
作18色色環和明度為11等級
5光與色2
的漸變色階
選一張風景照作空間混合
6色彩混合4
明度對比和色相對比,6色調
7色彩對比與調和4
和
完成二張表現心理的作品
8色彩心理2
4運用平面和色彩構成的知識,
9綜合訓練表達生活中能體現你興趣愛
好的圖形
介計32
三、課內實踐考核方式
1、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
2、要準確理解概念,并有創造性的進行表現。
3、發揮創造性和聯想來完成作業。
四、課內實踐教材或指導書
《平面構成》崔齊、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06
《造型基礎》林建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3.04
《色彩設計學》黃國松、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06
五、有關說明
(-)先修課程
素描、色彩
(-)教學建議
1.提供專業制圖教室。
執筆人:王燕
審定人:張新榮
批準人:溫魏山
課程代碼:1704202
構成n課程教學大綱
(總學時數48,學分數3)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性質:本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門專業基礎課。
(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立體造型的組合編排規律以及形式
美規律的造型藝術。
(三)任務:
1.學習關于立體構成的理論和訓練。
2.訓練學生對物體造型方面的認知從而尋求符合人們生理的、心理的形態美等
規律。
3.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4.將所學理論用于造型實踐活動,以創造出生動完美的形象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一)緒論
內容為該課程的培養目標,設計方法論,關于創造性思維和實際動手的重
要性。
要求:1、了解學習立體構成的意義
2、構成等造型基礎知識與建筑、建筑室內外裝飾設計的關系。
(二)立體造型觀念
要求:了解立體造型的作用和意義。
(三)立體造型的基本要素
要求:掌握點、線、面、體、色彩空間與肌理在立體造型中的應用。
(四)立體造型原理與法則——形式要素。
內容:①對比與統一
②簡明與豐富
③穩定與輕巧
④空間感與體量感
⑤聯想與意境
要求:理解嘯傲行原理與法則
(五)立體造型的材料——物質要素
內容:①材料的重要性
②材料分類。
③材料力學特性。
④材料質感的體驗與心理效能。
要求:熟悉和認識立體造型的材料
(六)立體造型與制作的方法步驟——技術要素。
內容:①創意、計戈h詳圖。②選材。②加工。④組裝。⑤表面裝飾。
(七)立體制作的類型
內容:①二點五維構成。②線立體。②面立體。④塊立體。
(八)立體造型與環境藝術
內容:了解立體構成在景觀建筑、園林小品、結構雕塑、室內陳設中的應用。
要求:了解立體造型觀念,理解立體造型的各種要素,掌握立體構成造型能力。
重點:立體構成制作。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內容講授實驗小計
1緒論22
2立體造型與要素44
立體造型原理與
344
法則
4立體造型的材料224
立體造型與制作
544
的方法步驟
6立體制作的類型41620
立體造型與環境
74610
藝術
合計242448
四、課內實踐項目表
序號項目名稱內容要求學時數
立體造型的材認識和搜集立體構成的
12
料材料
用紙或者其他材料進行每人制作8個規格
2二點五維構成4
二點五維構成造型15*15cm
3線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線立體符合線立體的概念4
造型符合面立體的概
4面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面立體4
念,有創意
造型符合塊立體的概
5塊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塊立體4
念,有創意
組織參觀景觀建筑或園
6參觀林小品或結構雕塑或室分析和繪制參觀對象2
內陳設
運用立體構成知識和專
7模型制作業知識,創作一幅景觀有創意4
建筑或者雕塑模型
合計24
五、有關說明
(-)先修課程
素描、色彩、構成1
(二)教學建議
1.運用多媒體教師進行演示教學。
2.提供專業制圖教室。
(三)教學參考書
《環境造型設計》、《裝飾造型設計基礎》、《立體構成》
執筆:王新軍
審核:張新榮
批準:溫魏山
SY105-1
4州工舉篋/
課內實踐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構成11_
課程代碼1704202
制(修)訂日期:2005年9月3日
課程名稱構成II課程代碼1704202
課程總學時數48學分數3
課內實踐學時數24
一、課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
1.認識立體構成的材料
2.了解和運用現代構成的語言
3.了解有創意的立體空間造型方式
4.利用立體構成語言,實施現代雕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意造型
二、課內實踐主要內容及學時分配
序號實踐項目名稱內容及目的要求學時數
立體造型的材認識和搜集立體構成的
12
料材料
用紙或者其他材料進行每人制作8個規格
2二點五維構成4
二點五維構成造型15*15cm
3線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線立體符合線立體的概念4
造型符合面立體的概
4面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面立體4
念,有創意
造型符合塊立體的概
5塊立體用可用材料創造塊立體4
念,有創意
組織參觀景觀建筑或園
6參觀林小品或結構雕塑或室分析和繪制參觀對象2
內陳設
運用立體構成知識和專
7模型制作業知識,創作一幅景觀有創意4
建筑或者雕塑模型
合計24
三、課內實踐考核方式
(考核標準、對學生考核的要求等)
本課程的課內實踐主要內容共四個部分,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應用能力,依
據“課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的達標情況進行考核,前三個部分各占總分的百分之三十,
第四個部分占總分的百分之七十。
四、課內實踐教材或指導書
(按教材名稱、編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順序填寫。由學校出版、印刷的實踐教材
或指導書,統一寫作“常州工學院印刷”)
(1)《環境造型設計》吳順平主編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3
(2)《裝飾造型設計基礎》白佐民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3
(3)《立體構成》王秋平主編高教出版社2000.2
五、有關說明
1.課內實踐部分均在模型工作室進行。
2.本課程中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完全通過課內實踐的作品來顯示,
所以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完全依據課內實踐作品進行考評,不再
另作理論考試。
執筆人:周嘯虎
審定人:張新榮
批準人:溫魏山
《圖形創意》教學大綱
(總學時48,學分數3,編號1704203)
(一)、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的:
圖形創意課程的設置旨在通過圖形的創意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圖
形創意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圖形語言在視覺設計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運用圖形創造
的語言表現事物并進行設計創作的能力。圖形創意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
基礎必修課,是藝術設計各方向的重要專業基礎課。
(二)、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章圖形概述
了解本課程研究的對象、內容及本課程在培養藝術類設計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第二章圖形語言的形式和功能
掌握圖形的基本概念及圖形的廣義分類,并通過圖形心理學的學習來深化理解圖形在設計
中作為一種重要語言的形式與功能。
重點:圖形的定義、圖形語言傳遞信息的功能。
難點:圖形心理學(主要是格式塔心理學)的概念及通過圖形心理
學來分析圖形語言功能的實質。
第三章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開發
研究圖形創意的過程和方法,并通過圖形創意的專題訓練(如:基
本元素的訓練;元素的想象;正負形、影子圖形、同構圖形、異變圖形、
元素替代等訓練)來達到掌握圖形創意方法的目的。
重點:圖形創意的方法和過程。
難點:圖形創意專題訓練中“圖形同構”和“元素替代”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通過本章的
學習培養學生從新的角度觀察、認識、理解熟悉的事物的能力。
①創意的方法和過程
②圖形創意的專題訓練
第四章圖形創意實踐
初步掌握運用圖形創造的語言形式表現事物并進行設計創作的技巧和能力。
(三)、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學環節包括:課堂講授、課堂練習、課外作業、設計實踐等。
1.課堂講授
(1)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引導和鼓勵學生從
新的角度觀察、認識、理解熟悉的事物并通過設計創作實踐深化對本課程的學習,
增加討論課、現場課以及優秀創意作品和作業點評等教學環節。
(2)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采用幻燈片、課件及多媒體教學系統等先進教學手段。
2.教學輔助資料
課件、優秀圖形創意設計作品幻燈片等形式。
3.習題課、課外作業、答疑和質疑
(1)習題課:開展課堂討論、限時快題考試和學生的創意解說等
(2)課外作業:按課程學習的進度和需要布置課外作業
典型習題:運用圖形創意表現主題招貼或廣告作品的設計實踐。
要求:創意草圖不少于50個,在授課老師選定草圖后學生進行創意表現,數
量不少于一幅。
(3)答疑和質疑:每周在規定時間和地點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質疑。
4.考試環節
本課程采用以限時快題考試、課堂練習、創意解說、課外作業為本課程的考核標準,其
中各環節所占比重由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自定。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內容講授實驗小計
1第一章圖形概述2課時2課時4課時
2第二章圖形語言的形式和功能6課時6課時12課時
3第三章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開發8課時8課時16課時
4第四章圖形創意實踐8課時8課時16課時
小計24課時24課時48課時
(四)、有關說明:
1、本課程的先修課程為《素描》、《色彩》等專業基礎課。
2、根據課程特點,以教師講授和學生實際設計和制作相結合。
執筆:包毅
審核:張新榮
批準:溫魏山
《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大綱(本科)
總學時:24課時學分:1.5課程編碼:1704204
一、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的:
《中國美術史》是大學本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本課程全面系統的介紹了中國
美術的整個發展過程,及各個時期優秀的美術作品。其涉及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藝術形式。
通過《中國美術簡史》的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整個中國美術史的全過程。并懂得如何來分析
評價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使學生更熱愛民族藝術。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課程基本內容有:史前及先秦美術、秦漢美術、魏晉南北朝隋唐美術、五代宋元的
美術、明清的美術、近代美術
具體內容
1、史前及先秦美術:
(1)史前美術
(2)先秦美術
2、秦漢美術:
(1)繪畫藝術
(2)畫像石與畫像磚
(3)雕塑藝術
(4)建筑藝術與工藝美術
3、魏晉南北朝隋唐美術:
(1)建筑藝術
(2)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
(3)隋唐的繪畫藝術
(4)魏晉南北朝的雕塑藝術
(5)隋唐的雕塑藝術
(6)工藝美術
4、五代宋元的美術:
(1)五代兩宋的繪畫
(2)遼金元的繪畫
(3)雕塑和工藝美術
5、明清的美術:
(1)卷軸畫藝術
(2)壁畫、版畫、年畫
(3)建筑與雕塑
(4)工藝美術
6、近代美術:
(1)繪畫藝術
(2)雕塑藝術
7、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分析:
模擬試題(一)
模擬試題(二)
(-)各章基本要求:
(1)史前及先秦美術:石器時代的美術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這時期美術的明顯
特征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知道藝術起源于勞動。理解舊時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工藝美術,
特別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知道先秦時期的青銅藝術和繪畫藝術。重難點:彩陶和青銅器
(2)秦漢美術:秦漢時期,是我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宮殿寺觀
壁畫、墓室壁畫、帛畫、工藝裝飾畫等門類有所發展。使學生知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畫
像磚與畫像石是本章的重點內容。秦代兵馬俑是這一時期雕塑藝術的代表。簡潔生動的兩漢陶
俑也積聚藝術特色。了解這一時期的工藝美術。
(3)魏晉南北朝隋唐美術:了解這一時期重要的石窟寺建筑。知道為什么美術作品在魏
晉時代獨立及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和他們的作品。知道隋唐時期的著名畫家及代表作,并能分
析這些作品。繪畫在這時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知道各個畫科的代表畫家和優秀作品。了解
這時繪畫史論的發展。重難點:隋唐的繪畫藝術。
(4)五代宋元的美術:知道這時著名的畫家及代表作。知道這時山水畫的發展過程及藝
術特色,花鳥畫的風格特點,宋人物畫及作品,宋代文人畫的特征。知道元四家的繪畫藝術。
了解宋元時期的工藝美術。重難點:元四家,這一時期山水畫的發展。
(5)明清的美術:明清兩朝,畫家之眾多,畫派之叢起與畫法之新變都超過了宋元兩代。
知道明中期吳派文人畫與吳門四家的藝術特色,董其昌、清初“四王”、“四僧”的繪畫特色
及“揚州八怪”的藝術。了解這一時期的壁畫、版畫和年畫。了解工藝美術和建筑上的成就。
重難點:卷軸畫藝術。
(6)近代美術:知道上海畫派、嶺南畫派的藝術特色,近代著名畫家及其作品。重難點:
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及作品。
三、學時分配表:
總
序號學
教學內容講授實踐實驗
時
1史前及先秦美術2
2秦漢美術4
3魏晉南北朝隋唐美術6
4五代宋元的美術4
5明清的美術4
6近代美術2
7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分析2
總計24
四、有關說明:
1、本課程的課堂講授部分,應做到知識講得透徹,內容前后融合、貫通,欣賞和講授相結
合。
2、本課程應布置一定量的作業,作業布置應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欣賞、分析美
術作品的能力。
3、本課程在教學和手段方面,應努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投影等輔助教學手段。
4、建議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中國美術簡史》李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國美術史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執筆:于潔
審核:張新榮
批準:溫魏山
課程代碼:1704205
西方美術史課程教學大綱
(總學時:24學分:1.5)
一、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的
(-)性質:本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西方美術在原始、上古、近代、現
代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概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主要藝術流派的產生、特征、畫家
及作品發展狀況。
(三)任務:
1、學習西方美術史的基礎理論。
2、具備一定的西方美術理論知識和對西方美術作品的鑒賞、分析和評價能力。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一)原始及古代藝術
要求:
1、了解原始美術的醞釀與誕生和原始美術的基本特征,并且通過對作品的賞析,
也對各個地區和不同時代原始美術的特征作基本了解。
2、了解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的美術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并對該時期具有影
響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做較全面的了解。
(二)中世紀藝術
要求:了解中世紀歐洲藝術的歷史、社會、文化、政治背景,通過對中世紀的
藝術作品的賞析,理解該時期藝術的基本特征。
重點:理解該時期的建筑的特征。
(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要求:了解文藝復興美術誕生的歷史背景,理解該時期各流派、地區的名家名
作。
重點:理解文藝復興三杰的藝術成就。
(四)17、18世紀歐洲藝術
要求:了解17、18世紀歐洲藝術誕生的歷史背景,理解巴洛克、羅可可藝術的
基本特征和一些名家及其代表作。
(五)19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藝術運動
要求:了解19世紀法國藝術運動誕生的歷史背景,理解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特征及名家名作。
重點:理解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特征及名家名作。
(六)18、19世紀法國以外的歐美藝術
要求:了解18、19世紀德國、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的美術流派及其代表畫
家的作品。
(七)19世紀末至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
要求:了解19世紀末至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誕生的歷史背景,理解西方現代
繪畫的美術流派及其代表畫家的作品。
重點:理解西方現代繪畫的美術流派及其代表畫家的作品。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內容講授課內實踐小計
1原始及古代藝術22
2中世紀藝術22
6
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6
4
417、18世紀歐洲藝術4
19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4
54
藝術運動
18、19世紀法國以外的2
62
歐美藝術
19世紀末至20世紀西4
74
方現代藝術
小計2424
四、有關說明
(-)先修課程
無
(二)教學建議
1、提倡改革教學方法,強調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2、在講授時,注意結合圖例進行講解。
3、讓學生多閱讀相關的藝術書籍。
(三)教學參考書
1、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史編寫組《外國美術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邵大箴《圖式與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教材中知識擴展部分供學生自由選擇課外學習。
(四)其它
1、《西方美術史》為考查科目,平時成績占30%,考試成績占70%。
2、所有學時均為課內學時。
執筆人:黃海波
審定人:張新榮
批準人:溫巍山
《建筑裝飾史》課程教學大綱(本科)
(總學時32,學分數2)
編號:1704206
一、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的
建筑裝飾設計和室內設計以及環境藝術設計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征,它隨著社會的前進而
發展,對設計歷史的研究與學習,可以說等于是從事一項名勝古跡的探索活動,它涉及面廣,
而且饒有興趣。
本課程在環境藝術設計本科專業中開設,是一門專業文史課。全課程對建筑環境藝術、建
筑裝飾、室內設計等的起源、發展變化作了全面的敘述,尤其對典型的建筑形制、設計風格都
有著重講解,同時還介紹了建筑環境、建筑裝飾、室內裝潢的材料、技術、方法及相關的家具、
陳設和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
學習設計史,是讓學生進行一次時間和空間的旅行,從而了解中外古今不同時期的裝飾設
計風格,不同時期的人類文化和藝術。提高設計方面的素質和修養,使學生豐富自己知識面的
同時,能在實際應用中真正得以借鑒,使我國當前的設計事業更加絢麗多彩。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緒論
本章主要對設計史的研究范圍和學習內容以及建筑形制和設計風格等作?些概括性的介
紹。
要求學生在學習設計史之初就對這門課程有一個全面概括的了解。
第二章西方古代
本章主要敘述西方古代從原始時期到古代埃及和西亞、希臘太古、古代希臘和古代羅丐、
封建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到18世紀到19世紀西方各國的建筑裝飾、環境藝術、室
內設計等發展變化。使西方古代各時期的燦爛文化,再一次散發出它的無窮魅力。
要求全面了解西方各時期的環境藝術、建筑裝飾、室內設計等的起源、發展變化;深刻理
解古代希臘與古代羅馬、封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形制和設計風格;了解17世紀至
19世紀歐洲各國的建筑、室內設計發展狀況。
重點和難點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裝飾設計情況。
第三章中國古代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從上古至商周、春秋戰國,從秦
漢到魏晉南北朝,從隋唐到五代、宋、遼、金以及元、明、清,本章對各個時期的建筑裝飾、
室內設計和工藝美術以及相關的藝術都作了詳細的敘述。
要求知道中國從上古至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造型文化、建筑裝飾及室內設計、工藝美術
等發展情況;了解從秦漢到魏晉南北朝的建筑裝飾、環境藝術、室內設計、工藝美術發展變化;
了解從隋唐到五代、宋、遼、金的建筑裝飾、環境園林藝術、室內設計、家具陳設、繪畫、工
藝美術等發展演變情況;全部理解掌握元、明、清以來的建筑、園林、家具等建造裝飾情況。
重點和難點是元、明、清時期的裝飾設計情況。
第四章近代
本章分不同時期對近代建筑裝飾及室內設計的思想和動態作了詳細的敘述,對各個時期的
設計流派、設計大師、代表作品等也分別作了介紹。
要求了解近代發生的建筑裝飾及室內設計運動,理解有關設計思想、設計流派,對設計大
師各個時期的設計風格、代表作品要有進一步的理解。
重點和難點是近代設計思想和設計流派的形成與發展變化。
第五章現代
現代建筑裝飾、環境藝術和室內設計向著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路徑發展,這?切構成了現代
乃至當今設計領域的一派紛繁景象,設計還包括產品設計、視覺設計等,其發展變化萬千,永
無止境。
要求知道現代建筑裝飾、環境藝術和室內設計等的發展狀況,了解當今設計發展動向。
重點和難點是現代建筑裝飾和室內設計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變化情況。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章節內容學時數備注
1第一章緒論2
第1節學習內容和研究范圍
第2節建筑形制和設計風格
第3節地域與時代
2第二章西方古代10第4節、第5節、第6
第1節原始時期節、第7節可適當布
第2節古代埃及與西亞置作業
第3節希臘太古——“愛琴文化”時期
第4節古代希臘
第5節古代羅馬
第6節封建中世紀
第7節文藝復興時期
第8節17世紀的歐洲
第9節18世紀和19世紀
3第三章中國古代8第3節、第6節可適
第1節上古至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當布置作業
第2節秦漢時期
第3節魏晉南北朝
第4節隋唐時期
第5節五代、宋、遼、金時期
第6節元、明、清時期
4第四章近代8第1節、第2節可適
第1節近代裝飾設計的起始當布置作業
第2節近代裝飾設計的成立與發展
第3節現代主義
第4節裝飾派藝術
第5節專業化的室內設計
5第五章現代4
第1節晚期現代主義的形成與展開
第2節后現代主義建筑裝飾
第3節建筑裝飾的多元化
合計32
四、說明
1、本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本科專業學生須了解和掌握的一門文史類專業課,能開拓學生視野,
增加學生知識,最好在室內設計課程前或差不多時候修學。
2、作業布置可視學時情況來定,學時多可布置課堂作業或觀看幻燈、光盤等,學時數可在28
——36范圍內調整,學分數不變。
3、參考教材
(1)建筑裝飾簡史
(2)設計史
(3)室內設計經典集
(4)中國古代建筑史
執筆:張新榮
審核:張新榮
批準:溫巍山
課程代碼:1704207
美學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總學時32學時學分:2分)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
(-)性質:本課程是環境藝術專業的一門專業理論基礎課。
(二)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學生的審美感性體驗,培養學生欣
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美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和藝術名作賞析,引導學生自覺的
審美意識,提高藝術設計實踐中的藝術創新能力。
(三)任務:
1.學習人類的審美意識基本概念。
2.了解現實美的存在與欣賞。
3.提高對各門類姐妹藝術的認識、認知和鑒賞。
4.培養審美力和藝術想象能力。
5.了解美學歷史和當代美學新成果。
二、課程基本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審美對象:
美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現實美與藝術美
第二章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本質、感受與心理、聯想與想象
第三章藝術家:
藝術家與時代背景、民族傳統文化、政治經濟及世界觀
第四章藝術創作活動:
藝術構思、創造心理、表現語言系統
第五章藝術作品:
內容與形式、藝術種類、風格與流派
第六章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
藝術欣賞與再創造、藝術設計美學
課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能根據該課程的特點,熟悉和了解其基本內容,通過課程的學習能
提高自身的美學修養、人文修養,并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對美的鑒賞和
藝術設計創造中去。
三、學時分配表
序號內容講授實驗小計
1審美對象22
2審美意識22
3藝術家22
4藝術創作活動44
5藝術作品1010
藝術欣賞與藝術
61212
批評
合計3232
四、有關說明:
(-)先修課程
素描、色彩寫生、造型基礎
(二)教學建議
1.強調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CAI課件、CDROM、DVD等。
2.課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各類藝術作品的鑒賞,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參考書
《美學概論》王朝聞主編,人民出版社。
《美術概論》,王宏建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美學與藝術鑒賞》,金元浦主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執筆人:周嘯虎
審定人:張新榮
批準人:溫巍山
《民間美術》教學大綱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