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_第1頁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_第2頁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_第3頁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_第4頁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標準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是醫藥學各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醫學基礎課程。

本課程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醫學免疫學》是研究人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排除非

己抗原,維持自身平衡穩定;探討某些疾病與免疫的關系及應用免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

能進行疾病診斷和防治的學科。中篇《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

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的學科。下篇《人體寄

生蟲學》是研究與人類疾病相關的人體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及致病性、寄生蟲病的流行

因素、診斷方法、防治原則的學科。本課程與臨床各科聯系密切,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通

過學習,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技能;熟悉這些理論和技能在疾病診斷和防

治中的應用;了解本學科研究新動向及本學科與中醫藥結合的特色。

二、課程教學目標

本大綱按新版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編寫。適用于中醫學、中西醫結合、

中醫骨傷、針灸推拿、醫學美容技術、護理、中藥專業專科及高職層次使用。按照大力為

基層農村.、城鎮社區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級技術實用型人才的目標。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課堂理論與實驗教學,使學生能夠較熟練運用本學科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分析傳染

病發生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利用各種有效方法控制或降低病原微生物及人體寄生蟲的感染,

增強人體對它們的免疫力。同時也為學習后期各臨床課程提供必要的相關知識。

【知識教學目標】

掌握機體免疫系統、免疫應答、免疫學防治;常見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致

病性;重要人體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性等知識。

熟悉病理性免疫;免疫診斷方法;常見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特異性

預防措施;人體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

了解免疫學及微生物學發展簡史及新近展;微生物感染的?般防治措施;寄生蟲病的

流行情況等。

【能力培養目標】

能運用所學免疫學和病原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在多種傳染病的診斷及防治中的實

際問題;能具備防治多種傳染病的基本能力;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及鑒別常見致病菌、

寄生蟲蟲卵等。

【素質教育目標】

1.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立志為祖國醫學事業奮斗,熱愛所學專業。

2.熟悉專業技能,具有救死扶傷、勇于奉獻,關心患者、視病人為親人的良好職業

道德。

3.了解本課程與臨床學科的關系,具有嚴于律己、刻苦鉆研、勤學好問、善于思考、

努力自學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內容與要求

上篇醫學免疫學

第一章概述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后果。

2.熟悉免疫功能及表現。

3.了解醫學免疫學、免疫的類型;免疫學發展簡史。

【能力培養目標】

能正確認識機體免疫功能的二重性及免疫類型。

【教學內容】

第一節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1.重點闡明免疫的概念。

2.講清免疫的功能。

第二節免疫的后果及類型

1.重點闡明免疫后果的二重性。

2.講述固有性免疫及適應性免疫的異同。

第三節免疫學發展簡史

簡要介紹免疫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抗原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抗原的概念與特性;異種抗原及同種異型抗原的種類及意義。

2.熟悉抗原決定基(表位)與半抗原概念;共同抗原與交叉反應概念及意義;抗原

理化性狀對免疫應答的影響;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及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I-Ag)。

3.了解宿主因素對免疫應答的影響;白身抗原、異嗜性抗原及腫瘤抗原的意義;超

抗原、佐劑的概念及作用。

【能力培養目標】

具有能辨別抗原種類,并有能利用抗原為人類服務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抗原的概念及特性

1.重點講清抗原及免疫原性的概念。

2.講清免疫反應性的概念。

第二節抗原的性質

1.重點講述抗原的性質(異物性及抗原的特異性)。

2.講清抗原決定基的概念及作用;共同抗原及交叉反應的概念及意義。

第三節影響免疫應答的因素

1.講清抗原理化性狀對免疫應答的影響。

2.簡介宿主因素對免疫應答的影響。

第四節抗原的分類

1.重點闡明異種抗原、同種異型抗原的種類及意義。

2.講清半抗原的概念、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及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

3.簡述自身抗原的種類、超抗原、佐劑的概念及作用。

第三章免疫器官

【知識教學目標】

熟悉人體中樞免疫器官及外周免疫器官的種類及作用。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機體免疫器官的名稱、位置及作用。

【教學內容】

第一節中樞免疫器官

講清人體中樞免疫器官種類及功能。

第二節外周免疫器官

講清人體外周免疫器官種類及功能。

第四章免疫分子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免疫球蛋臼及抗體的概念、五種Ig的特性及功能、抗體的功能;補體的概念、

補體系統的牛.物學作用;細胞囚子的概念;HLA分子的分布及功能。

2.熟悉免疫球蛋白及抗體的區別、免疫球蛋臼的基本結構及功能分區;免疫球蛋臼

的水解片斷;補體的組成成分、性質;補體激活的三條途徑的異同點;細胞因子的種類及

生物學作用;MHC的概念;白細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3.了解單克隆抗體的概念及應用;補體激活的調控;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HLA復合

體的基因組成與遺傳特點,川工的分子結構;重要CD分子的種類及作用、粘附分子與CD分

子的關系。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免疫分子名稱,并能將其在今后臨床工作中進行應用。

【教學內容】

第一節免疫球蛋白

1.詳細闡述免疫球蛋白及抗體概念、五種Ig的特性及功能、抗體的功能。

2.講清Ig的基本結構、Ig的結構及功能分區、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斷。

3.簡要介紹單克隆抗體的概念及應用。

第二節補體系統

1.重點闡明補體的概念,補體系統的生物學作用。

2.講清補體的組成,補體的性質,補體激活的三條途徑、共同末端途徑及效應。

3.簡要介紹補體激活過程的調節。

第三節細胞因子

1.重點闡明細胞因子的概念。

2.講清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3.筒述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列表介紹主要細胞因子種類及生物學作用。

第四節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及其編碼產物

1.重點闡明HLA的分布及功能。

2.講清MHC與HLA復合體的關系、HLA復合體的基因組成及編碼抗原名稱。

3.簡要介紹HLA遺傳特點及HLA與臨床。

第五節白細胞分化抗原及粘附分子

1.講清臼細胞分化抗原概念及與CD分子的關系。

2.列表介紹重要CD分子的種類及作用。

3.簡介粘附分子與CD分子的關系。

第五章免疫細胞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T淋巴細胞表面標記及作用(幾種重要CD分子及受體、TCR-CD3復合物

組成及作用);B淋巴細胞表面標記(幾種重要CD分子的作用、BCR-CD79a8復合物

的組成及作用);抗原提呈細胞的概念。

2.熟悉T細胞的亞型;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特點;抗原提呈細胞的種類名

稱;單核一巨噬細胞的主要功能。

3.了解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來源、分布及循環;LAK細胞作用特點,單核一

巨噬細胞分布及表面標志,共他抗原提呈細胞的作用特點。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免疫細胞的種類及作用。

【教學內容】

第一節T淋巴細胞

1.重點闡明T淋巴細胞表面標志種類及作用(CD分子及各種受體)、TCR-CD3復

合物的組成及作用、CD4+及CD8+T細胞的種類。

2.講清T細胞的亞型及功能。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及第一活化信號形成的雙識別。

3.簡介T細胞的來源、分布及循環。

第二節B淋巴細胞

1.重點闡述B淋巴細胞表面標志種類及作用(CD分子及各種受體)、BCR—CD79

卷合物組成及作用。

2.講清B細胞亞群。B細胞活化的雙信號。

3.簡介B淋巴細胞來源、分布及循環。

第三節自然殺傷性淋巴細胞

1.講清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特點。

2.簡介NK細胞表面標記、LAK細胞作用特點。

第四節抗原提呈細胞

1.重點闡述抗原提呈細胞的概念。

2.講清抗原提呈細胞的種類名稱,單核一巨噬細胞的功能。

3.簡介單核一巨噬細胞分布及表面標志;其他抗原提呈細胞的作用特點。

第六章免疫應答及調節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固有性(非特異性)及適應性(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異同點、適應性免疫

應答的概念;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第1信號的雙識別;B細胞活化的雙信號、抗體產生的

一般規律及臨床意義;CTL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機制;免疫耐受的概念。

2.熟悉參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器官、組織及細胞的作用;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體液免疫應答及細胞免疫應答的生物學作用;免疫調節的概念。

3.了解誘導產生免疫耐受的條件、意義;免疫應答的調節。

【能力培養目標】

應用免疫應答及免疫耐受的機制解釋多種免疫現象。

【教學內容】

第一節固有性免疫應答

1.講清參與固有性免疫應答的生理屏隙、吞噬細胞、體液中抗微牛.物物質的名稱及

作用。

2.簡介固有性(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節適應性免疫應答

1.重點闡述適應性免疫應答概念、T及B細胞活化、增殖、分化的過程,抗體產生的

一般規律及意義。

2.講清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體液免疫應答)過程;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細

胭免疫應答)過程、效應T細胞的種類及效應方式;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的生物學作用。

3.簡介適應性免疫應答的特點。

第三節免疫耐受

1.重點闡述免疫耐受概念。

2.簡介免疫耐受的意義、誘導產生免疫耐受的條件。

第四節免疫應答的調節

1.講清免疫調節的概念。

2.簡介免疫系統的自身調節及與神經內分泌系統間相互調節。

第七章病理性免疫應答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I型超敏反應特點、主要生物活性介質名稱及作用、防治原則。

2.熟悉I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II、III、IV型超敏反應的特點;I、II、HI、IV型

超敏反應常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3.了解II、HI、IV型超敏反應的發牛.機制;自身免疫病的發生機制;免疫缺陷病的

概念;免疫缺陷病臨床特點與疾病種類。

【能力培養目標】

能夠辨認病理性免疫應答類型,并對其有一定的防治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超敏反應

1.重點闡明I型超敏反應特點、主要生物活性介質名稱及作用、防治原則。

2.講清I型超敏反應發生機制;II、III、IV型超敏反應的特點;I、II、11【、IV型

超敏反應常見疾病。

3.簡述H、1【【、IV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第二節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

1.講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2.簡介自身免疫病的發生機制;免疫缺陷病的概念、臨床特點與疾病種類。

第八章免疫學診斷

【知識教學目標】

L掌握抗原抗體反應檢測的原理。

2.熟悉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及免疫標記技術的原理及主要方法。

3.了解抗原抗體反應檢測結果的表示方法;免疫細胞檢測方法。

【能力培養目標】

有應用抗原抗體反應進行傳染病診斷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抗原抗體檢測

1.重點闡述抗原抗體反應檢測的原理。

2.講清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及免疫標記技術的原理及主要方法。

3.簡述抗原抗體反應檢測結果的表示方法(定性、定量、定位)。

第二節免疫細胞檢測

簡述免疫細胞檢測的方法及意義。

第九章免疫學防治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概念及特點。

2.熟悉用于人工主動免疫及人工被動免疫的各種牛.物制品名稱及用途;免疫治療的

概念及方法。

3.了解新型疫苗的種類;計劃免疫的概念及程序;各種用于免疫治療的生物制品種類,

【能力培養目標】

能應用各種生物學制劑防治疾病。

【教學內容】

第一節免疫學預防

1.重點闡述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概念及特點。

2.講清用于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生物制品名稱及用途。

3.簡介新型疫苗的種類;計劃免疫的概念及程序。

第二節免疫治療

1.講清免疫治療的概念及方法。

2.簡介免疫治療使用的生物制品種類及作用。

第十章中醫與免疫(自學)

【知識教學目標】

了解中醫學對免疫的貢獻、中醫理論、中醫治則、針灸、中藥與免疫的關系。

【能力培養目標】

能應用所學免疫學理論理解中醫藥各專業所遇的相關問題。

【教學內容】

第一節中醫學對免疫的認識及貢獻

了解中醫學對免疫的貢獻。

第二節中醫理論與免疫

了解中醫理論、中醫治則與免疫的關系。

第三節針灸與免疫

了解針灸時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第四節中藥與免疫

了解增強或抑制免疫的中藥及方劑。

中篇醫學微生物學

第十一章微生物學的概述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種類。

2.熟悉醫學微生物學、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3.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相互關系。

【能力培養目標】

能辨認微生物的不同類型。

【教學內容】

第一節微生物的概念及種類

1.重點闡明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及種類。

2.講清各類微生物的特點。

第二節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簡介微生物在各方面與人類的關系。

第三節醫學微生物學及學習目的

1.講清醫學微生物學的概念。

2.簡介學習本課程目的。

第十二章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細菌細胞壁的化學組成及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細胞壁化學結構的異同點;

細菌特殊結構的種類、功能及醫學意義;革蘭染色法結果分析。

2.熟悉細菌的大小、基本形杰及排列方式:細菌基本結構的種類及功能:革蘭染色

的染色過程。

3.了解細菌的概念;抗酸染色法及革蘭染色原理;細菌L型及意義;光學顯微鏡及電

子顯微鏡的放大效果及作用。

【能力培養目標】

會用顯微鏡觀察細菌形態、結構及染色特點,能初步進行革蘭染色操作。

【教學內容】

第一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講清細菌的大小、基本形態及排列方式。

第二節細菌的結構

1.重點闡述細菌細胞壁的化學組成及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細胞壁化學結構的異

同點、磷壁酸的種類及功能、脂多糖的組成及作用;細菌特殊結構的種類、功能及醫學意

義。

2.講清細菌基本結構的種類及功能。

3.簡述細菌L型及意義;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用途。

第三節細菌形態學檢查法

1.重點闡述革蘭染色結果分析。

2.講清革蘭染色的染色過程。

3.簡要介紹革蘭染色意義;抗酸染色法。

第十三章細菌的生理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菌落的概念;細菌合成代謝產物及醫學意義。

2.熟悉細菌繁殖的方式及速度;細菌在人工培養基中生長現象;培養基的概念及不

同物理性狀培養基的用途。

3.了解細菌的營養類型;生長曲線;細菌培養基的種類及人工培養細菌的意義;細

葭分解代謝產物及生化反應的醫學意義;細菌分類的原則及命名法。

【能力培養目標】

能初步進行細菌人工培養。

【教學內容】

第一節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1.重點闡述有利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2.講清細菌繁殖的方式及速度。

3.簡介細菌營養類型及生長曲線。

第二節細菌的代謝產物及意義

1.重點闡述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名稱及醫學意義。

2.簡介細菌分解代謝產物與細菌生化反應及其意義(糖發酵試驗、吧味試驗、硫化

氫試驗)。

第三節細菌的人工培養

1.重點闡述菌落的概念。

2.講清培養基的概念及不同物理性狀培養基的用途及組菌在人工培養基中生長現象。

3.簡介細菌培養基的分類,人工培養細菌的意義。

第四節細菌的分類及命名

簡要介紹細菌分類的原則及細菌命名法。

第十四章消毒與滅菌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滅菌、消毒、防腐、無菌及無菌操作的概念;煮沸法、高壓蒸汽滅菌法(作

用時間、溫度、效果)。

2.熟悉巴氏消毒法及間歇滅菌法;紫外線的消毒原理及特點。

3.了解光波法、電離輻射、超聲波及微波的作用;濾菌器種類及作用;消毒劑殺菌

作用機制及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常用消毒劑種類名稱、濃度及用途。

【能力培養目標】

能將各種消毒、滅菌方法運用于臨床實踐。

【教學內容】

第一節物理方法

1.重點闡述滅菌、消毒、防腐、無菌及無菌操作的概念;煮沸法、高壓蒸汽滅菌法

的溫度、作用時間及效果。

2.講清巴氏消毒法、流動蒸汽法及間歇滅菌法的溫度、作用時間及效果;日光與紫

外線消毒的原理。

3.簡要介紹電離輻射、超聲波、微波等作用;濾菌器種類及作用。

第二節化學方法

簡要介紹消毒劑殺菌作用機制:列表簡介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名稱、濃度及用途。

第三節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簡要介紹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第十五章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毒力變異的意義,卡介苗的來源及作用;耐藥性變異的含義及意義;細菌質

粒的概念、特征及重要種類;噬菌體的概念、形態結構及與宿主的關系;細菌基因轉移與

重組的方式。

2.了解遺傳性變異及非遺傳性變異的概念;細菌在特定條件下形態、結構及菌落變

異;細菌染色體的結構及作用;轉位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噬菌體的應用;細菌基因點突

變及染色體畸變對細菌性狀的影響;細菌變異的實際應用。

【能力培養目標】

應用細菌有利的變異為人類服務,防止細菌有害變異對人體傷害。

【教學內容】

第一節細菌的變異現象

1.講清細菌毒力變異的意義、卡介苗來源及作用;耐藥性變異的含義及意義。

2.簡介遺傳性變異及非遺芍性變異的概念;細菌在特定條件下形態結構及菌落變異。

第二節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1.講清細菌質粒的概念、特征及重要種類。

2.簡述細菌染色體結構及作用;轉位因子的概念及作用。

第三節噬菌體

1.講清噬菌體的概念、形態結構及與宿主菌的關系。

2.簡述噬菌體的應用。

第四節細菌遺傳變異的機制

1.講清細菌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

2.簡述基因點突變及染色體畸變對細菌性狀的影響。

第五節細菌變異的實際應用

簡述細菌變異在疾病診斷及治療、致癌物質的測定和基因工程方面的意義。

第十六章正常菌群與微生態失調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調癥等概念。

2,熟悉微生態平衡概念;微生態失調時發生的疾病。

3.了解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微生態對人體的重要性;有能防治微牛.態失調引起疾病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正常菌群與微生態平衡

1.重點闡述正常菌群的概念。

2.講清微牛.態平衡的概念。

3.簡述正常菌群對人體的生理作用。

第二節條件致病菌及微牛.態失調所致的疾病

重點闡述條件致病菌、機會感染及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的概念。

第十七章細菌的致病性及抗菌免疫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構成細菌毒力的幾種因素;外毒素與內毒素的特性;外源性及內源性傳染源;

醫院內感染的概念。

2.熟悉致病性、感染、半數致死量(LD50)的概念;侵襲力的概念;全身傳染的

幾種常見臨床類型;感染的類型;帶菌狀態及意義;醫院內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3.了解內毒素對人體的毒害作用;病原菌侵入機體的數量及途徑與致病性的關系;

機體固有性免疫的抗菌免疫特點、對胞外菌及胞內菌的適應性免疫特點;機體對外毒素的

免疫特點。

【能力培養目標】

能判斷細菌的致病物質,識別全身傳染類型。有防止醫院內感染發生的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病原菌的致病性

1.重點闡述構成毒力的幾種因素:侵襲力的概念及組成、外毒素與內毒素的特性。

2.講清致病性、感染、半數致死量(LD50)的概念。

3.簡要介紹內毒素對人體的毒害作用;病原菌侵入機體的數量及途徑與致病性的關

系。

第二節抗菌免疫

1.簡耍介紹固有性免疫的抗菌免疫特點:機體對胞外菌及胞內菌的適應性免疫特點。

2.簡要介紹機體對外毒素免疫特點。

第三節感染的來源與類型

1.重點講明傳染的來源、全身傳染的幾種常見臨床類型(菌血癥、敗血癥、毒血癥、

內毒素血癥、膿毒血癥)。

2.講清感染的概念及類型;帶菌狀態及意義。

第四節醫院內感染

1.重點講情醫院內感染的概念。

2.講清醫院內感染發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第十八章細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細菌感染的微牛.物學檢查方法。

2.了解標本采集過程及注意事項。

【能力培養目標】

知道在細菌感染時,用何種微生物學方法進行檢查。

【教學內容】

1.講清細菌感染時常用的檢查方法。

2.簡介標本采集過程及注意事項。

第十九章球菌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各種球菌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及免疫性;掌握£PA的意義。

2.熟悉各種球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及感染途徑。

3.了解各種球菌培養及抵抗力特點、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葡萄球菌、鏈

球菌及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則;腦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會用顯微鏡觀察病原性球窗。

【教學內容】

第一節葡萄球菌屬

1.重點闡述葡萄球菌致病物質、所致疾病、SPA的意義。

2.講清葡萄球菌形態結構染色、分類、感染途徑。

3.簡述韻萄球菌培養及抵抗力特點、微生物學檢杳方法及防治原則。

第二節鏈球菌屬

1.重點闡述鏈球菌的分類、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及免疫性;肺炎鏈球菌的致病物質

及所致疾病。

2.講清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的形態結構、染色及感染途徑。

3.簡述上述兩種細菌的培養、抵抗力特點及區別主要方法、微牛.物學檢查方法及防

治原則。

第三節奈瑟菌屬

1.重點闡述腦膜炎奈瑟茵及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質、感染途徑、所致疾病。

2.講清腦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的形態結構、染色特性。

3.簡述腦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的分類、培養及抵抗力特點、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章腸道桿菌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種類名稱及所致疾??;志賀菌屬致病物質、所致疾??;沙

匚菌屬致病菌種名稱及所致疾病。

2.熟悉腸道桿菌的共性;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致病物質;志賀菌屬各群名稱、生化及

抵抗力特點;傷寒的血清學檢查方法(肥達反應)。

3.了解克雷伯菌屬及變形桿菌屬的致病性;腸道桿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知道鑒別腸道桿菌的常用生化反應種類。

【教學內容】

第一節埃希菌屬

1.重點闡述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名稱及所致疾病。

2.講清腸道桿菌的共性;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致病物質。

3.簡要介紹埃希菌屬生化特點、防治原則。

第二節志賀菌屬

1.重點闡述志賀菌屬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

2.講清志賀菌屬分群及名稱。

3.簡要介紹志賀菌屬生化、抵抗力特點及防治原則。

第三節沙門菌屬

1.重點闡述沙門菌屬中致病菌種名稱及所致疾病。

2.講清傷寒的血清學檢查方法(肥達反應)。

3.簡要介紹生化特點、防治原則。

第四節克雷伯菌屬

簡要介紹克雷伯菌屬致病性。

第五節變形桿菌屬

簡要介紹變形桿菌屬致病性。

第二十一章弧菌屬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霍亂弧菌的形態結構染色、培養、分類及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

2.熟悉霍亂弧菌抵抗力特點、感染途徑、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則。

3.了解霍亂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質、感染途徑及

所致疾?。桓比苎【牡挚沽胺乐卧瓌t。

【能力培養目標】

能用顯微鏡觀察霍亂弧菌。

【教學內容】

第一節霍亂弧菌

1.重點闡述霍亂弧菌形態結構染色、培養、分類及致病物質的致病機制。

2.講清霍亂弧菌抵抗力特點、感染途徑、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則。

3.簡要介紹霍亂弧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第二節副溶血性弧菌

簡要介紹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質、感染途徑及所致疾?。桓比苎【牡挚沽εc預防

感染的原則。

第二十二章厭氧性細菌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破傷風梭菌的主要牛.物學性狀、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及防治原則。

2.熟悉破傷風梭菌的感染途徑及條件、主要臨床表現;產氣英膜梭菌的致病物質、

感染途徑及所致疾病;肉毒梭前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感染途徑及所致疾病。

3.了解厭氧菌的概況;產氣莢膜梭菌及肉毒梭菌形態結構、染色、抵抗力及防治原

則:無芽袍厭氧菌的致病物質、致病條件及感染特征:無芽泡厭氧菌的種類。

【能力培養目標】

有能防治厭氧菌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厭氧芽胞梭菌屬

1.重點闡述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及防治原則。

2.講清破傷風梭菌的感染途徑及條件、所致疾病及免疫性;產氣英膜梭菌的致病物

質、感染途徑及所致疾??;肉毒梭菌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感染途徑及所致疾病。

3.簡要介紹產氣莢膜梭菌及肉毒梭菌形態結構染色、抵抗力及防治的原則。

第二節無芽胞厭氧菌

簡要介紹厭氧菌概況;無芽泡厭氧菌的致病物質、致病條件及感染特征;列表介紹無

芽抱厭氧菌的種類。

第二十三章分枝桿菌屬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結核分枝桿菌形態結構染色及培養特點、抵抗力特點。

2.熟悉結核分枝桿菌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感染途徑;結核分枝桿菌免疫性與變態

反應;防治原則。

3.了解分枝桿茵屬的特點;原發性及原發后結核病的埼點;微生物學檢查方法;麻

風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能用顯微鏡觀察結核桿菌,并有一定的預防結核病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結核分枝桿菌

1.重點闡述結核分枝桿菌形態結構染色及培養特點、抵抗力特點。

2.講清結核分枝桿菌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感染途徑;結核分枝桿菌免疫性與超敏

反應;防治原則。

3.簡要介紹分枝桿菌屬的特點;原發性及原發后結核病的特點;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第二節麻風分枝桿菌

簡要介紹麻風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四章其他致病菌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白喉桿菌結構特點、致病物質及致病機理、感染途徑及所致疾病。

2.了解白喉防治原則;下列各種細菌(鼠疫耶爾森菌、小腸結腸耶爾森菌、炭疽桿

菌、流感嗜血桿菌、百日咳鮑特氏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嗜肺

軍團菌)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常見其他致病菌及所致疾病。

【教學內容】

第一節白喉棒狀桿菌

1.講清白喉桿菌結構特點、感染途徑、致病物質的致病機理及所致疾病。

2.簡要介紹防治原則。

笫二節其他常見致病菌

列表介紹下列各種細菌(鼠疫耶爾森菌、小腸結腸耶爾森菌、炭疽桿菌、流感嗜血

桿菌、百日咳鮑特氏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嗜肺軍團菌)的生

物學性狀、致病性。

第二十五章其他原核型微生物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螺旋體的概念及特征。

2.熟悉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的牛.物學性狀;鉤端螺旋體及梅毒螺旋體所致的疾

病。

3.了解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放線菌的生物學性狀、所致疾病及螺旋體感染

的防治原則;放線菌與人體的關系。

【能力培養目標】

能辨別螺旋體。有預防螺旋體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支原體

1.簡要介紹支原體的概念、菌落特點。

2.簡要介紹致病支原體的種類及所致疾病。

3.簡要介紹支原體的生物學性狀。

第二節衣原體

1.簡要介紹衣原體的概念、特征。

2.簡要介紹衣原體的生物學性狀、致病衣原體的種類及所致疾病。

3.簡要介紹衣原體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三節立克次體

1.簡要介紹立克次體的概念、特征、致病立克次體種類及所致疾病。

2.簡要介紹立克次體的生物學性狀。

第四節螺旋體

1.重點闡述螺旋體概念及特征。

2.講清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3.簡要介紹防治原則。

第五節放線菌

1.簡要介紹硫磺顆粒及意義。

2.簡要介紹放線菌牛.物學性狀、放線菌與人體的關系。

第二十六章病毒概論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病毒的概念、結構、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潛伏感染和遲發感染。

2.熟悉病毒的形態、病毒的增殖、病毒的遺傳與變異;干擾素的概念、種類、作用

機制及作用特點;病毒的致病方式及途徑、病毒感染的類型、病毒的致病機制、病毒性疾

病的防治原則。

3.了解機體抗病毒免疫的特點、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病毒的分類方法。

【能力培養目標】

能根據病毒的基本特征,預防病毒感染。并有能增強人體抗病毒免疫力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病毒的基本性狀

1.重點闡述病毒的概念、結構及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2.講清病毒的形態及增殖方式、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3.簡介病毒的異常增殖。

第二節病毒感染與抗病毒免疫

1.重點闡述病毒的潛伏感染和遲發感染。

2.講清病毒致病的方式、病毒的感染途徑、病毒感染的類型、致病機制;干擾素的

概念、種類、作用機制及作用特點。

3.簡介機體抗病毒免疫的特點。

第三節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1.講清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則。

2.簡要介紹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病毒的分類方法。

第二十七章呼吸道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流感病毒主要結構特點、抗原變異與流感流行的關系。

2.熟悉流感病毒形態、抗原構造與防治原則;SARs冠狀病毒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診斷與防治原則;麻疹病毒的致病特點、所致疾病及繼發感染;腮腺炎病毒所致疾病及繼

發感染。

3.了解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冠狀病毒形態結構及所致疾??;麻疹病毒的牛.物學性狀

及防治原則;風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呼腸病毒的致

病特點與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并有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流行性感冒病毒

1.重點闡述流感病毒主要結構特點、抗原變異與流感流行的關系。

2.講清流感病毒形態、抗原構造與防治原則。

3.簡要介紹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第二節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

1.講清SARS冠狀病毒生物學特性與致病性,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及防治原則。

2.簡介冠狀病毒形態結構及所致疾病。

第三節麻疹病毒

1.講清麻疹病毒致病特點、所致疾病及繼發感染。

2.簡要介紹麻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防治原則。

第四節腮腺炎病毒

講清腮腺炎病毒所致的疾病及繼發感染。

第五節其他呼吸道病毒

列表簡介風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易病毒、呼腸病毒的致

病特點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八章腸道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了解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刹《尽⑤啝畈《镜纳飳W性狀及致病性。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主要腸道病毒的危害。

【教學內容】

列表簡介各種腸道病毒的牛?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乙肝病毒的形態、抗原構造、抵抗力、感染途經;乙肝病毒抗原抗體檢測的

意義。

2.熟悉肝炎病毒的種類、乙型肝炎的預防方法;甲肝病毒的感染途徑及致病性。

3.了解乙肝病毒基因結構、致病機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戌型肝炎病

毒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HBV-DNA檢測的意義。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肝炎病毒感染對人體的危害,并有能預防各種肝炎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甲型肝炎病毒

1.講清甲肝病毒的感染途徑及致病性。

2.簡要介紹甲肝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防治原則。

第二節乙型肝炎病毒

1.重點闡述乙肝病毒的形態結構、抗原構造及抵抗力恃點、乙肝病毒的致病性及致

病機理、乙肝病毒抗原抗體檢測的意義。

2.講清乙型肝炎的預防。

3.簡介HBV-DNA檢測的意義。

第三節其他肝炎病毒

簡介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第三十章蟲媒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乙型腦炎病毒的致病性及預防原則。

2.了解乙型腦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乙型腦炎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登革病毒

的致病性。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蟲媒病毒,并有能預防乙腦病毒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1.講清乙型腦炎病毒的致病性及乙型腦炎的預防原則。

2.簡介乙型腦炎的生物學性狀、微生物學檢查。

第二節登革病毒

簡介登革病毒的生物學性狀、登革病毒的致病性及預防原則。

第三十一章皰疹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皰疹病毒的種類、感染方式、致病性及預防原則。

2.了解皰疹病毒的形態結構特征。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皰疹病毒,并能進行其感染的預防。

【教學內容】

第一節單純皰疹病毒

1.講清闡述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方式。

2.講清單純皰疹病毒的致病特點及感染的預防原則。

3.簡要介紹單純皰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第二節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

1.講清闡述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疾病及感染的特點。

2.講清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防治原則。

第三節巨細胞病毒

1.簡介巨細胞病毒所致疾病及特點、防治原則。

2.簡介包涵體特點。

第四節EB病毒

1.簡要介紹EB病毒所致疾病及特點.

2.簡要介紹EB病毒預防原則。

第三十二章逆轉錄病毒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牛?物學性狀、感染的方式。

2.熟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疾病特點與其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3.了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機制及免疫性;感染的預防方法;人類嗜T細胞病毒的

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人類免疫缺陷病母對人體的危害,并有能預防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笫一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1.重點闡述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牛.物學性狀、感染方式。

2.講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疾病特點與其微生物學校查方法。

3.簡要介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機制;感染的防治方法。

第二節人類嗜T細胞病毒

簡要介紹人類嗜T細胞病毒生物學性狀與致病性。

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及阮粒

【知識教學目標】

1.熟悉狂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預防原則。

2.了解狂犬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漢坦出血熱病毒和新疆出血熱病毒生物

學性狀及致病性;骯粒的概念及致病性;出血熱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狂犬病毒及人乳頭瘤病毒的致病性。并有能預防其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狂犬病毒

1.講清狂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預防原則。

2.簡要介紹狂犬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第二節人乳頭瘤病毒

簡要介紹人乳頭瘤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感染的預防原則。

第三節出血熱病毒

簡要介紹漢坦出血熱病毒和新疆出血熱病毒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第四節骯粒

簡要介紹骯粒的概念、特點、致病性。

第三十四章真菌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真菌的概念、特征。

2.熟悉真菌的結構、培養、抵抗力特點;致病性真菌的種類及所致疾病。

3.了解真菌與超敏反應、中毒及腫瘤的關系;真菌與中藥材的關系;真菌感染的微

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能判斷真菌所致疾病。并能在鏡下觀察真菌電子及菌絲。

【教學內容】

第一節概述

1.重點講清真菌的概念及特征。

2.講清單細胞真菌及多細胞真菌的結構、培養及抵抗力特點。

第二節真菌的致病性

1.講清致病性真菌的種類及所致疾病。

2.簡介真菌與超敏反應、中毒及腫瘤的關系。

第三節真菌與中藥的關系

簡要介紹真菌與中藥材及藥材霉變的關系。

第四節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簡要介紹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下篇人體寄生蟲學

第三十五章總論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寄生、寄生蟲、宿主、寄生蟲的生活史、寄生蟲的感染階段等概念。

2.熟悉寄生蟲對宿主的致病作用;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三大環節(傳染源、傳染途

徑、易感人群)。

3.了解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作用;人體寄生蟲分類及寄生蟲病防治原則;人體寄生

蟲學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人體寄牛.蟲的致病性及機體對寄牛.蟲免疫的特點。

【教學內容】

第一節寄生現象、寄生蟲及宿主

重點闡述寄生、寄生蟲、宿主、寄生蟲生活史、感染階段等概念。

第二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

1.講清寄生蟲對宿主的致病作用。

2.簡要介紹宿主對寄牛.蟲的免疫作用。

第三節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1.講清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及影響流行的其

它囚索。

2.簡要介紹人體寄生蟲的種類及寄牛.蟲病的防治原則。

第四節人體寄生蟲學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簡要介紹人體寄生蟲學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第三十六章醫學蠕蟲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似蚓蛔線蟲形態、生活史及致病性;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及美州板口線蟲的形

態、生活史及致病性;日本血吸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2.熟悉醫學蠕蟲的概念、恃點及分類;班氏吳策線蟲及馬來布魯線蟲、華支睪吸蟲、

衛氏并殖吸蟲形態、生活史、致病性;血吸蟲病的診斷;鏈狀帶絳蟲生活史、致病性、診

斷及防治原則。

3.了解毛首鞭形線蟲、蠕形住腸線蟲、旋毛形線蟲、布氏姜片吸蟲、肥胖帶吻絳蟲

的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重要醫學蠕蟲,并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蟲卵。

【教學內容】

第一節線蟲

1.重點闡述似蚓蛔線蟲、十二指腸鉤口及美州板口線蟲的形態、生活史及致病性。

2.講清線蟲感染的病原學檢查方法;班氏吳策線蟲及馬來布魯線蟲形態、生活史及

致病性。

3.簡要介紹毛首鞭形線蟲及蠕形住腸線蟲的致病性;旋毛形線蟲的生活史及致病性。

第二節吸蟲

1.重點闡述日本血吸蟲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2.講清血吸蟲病的診斷;華支睪吸蟲、衛氏并殖吸蟲的形態、生活史及致病性。

3.簡要介紹布氏姜片吸蟲的致病性。

第三節絳蟲

1.講清鏈狀帶絳蟲的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

2.簡要介紹肥胖帶吻絳蟲的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細粒棘球絳蟲的致

病性。

第三十七章醫學原蟲

【知識教學目標】

1.掌握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的形態結構、牛.活史、致病性;瘧原蟲的致病性、診斷。

2.熟悉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的診斷及防治原則;瘧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及防治

原則;陰道毛滴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

3.了解醫學原蟲的概念、特點及分類;弓形蟲、陰道毛滴蟲感染的診斷及防治原則,

弓形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及致病性;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診

斷及防治原則;藍氏賈第鞭毛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醫學原蟲及致病性,并具有能預防其感染的一定能力。

【教學內容】

第一節根足蟲

1.重點講清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

2.講清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的診斷及防治原則。

第二節鞭毛蟲

1.講清陰道毛滴蟲的生活史、致病性、診斷及防治原則。

2.簡要介紹陰道毛滴蟲的形態結構;陰道毛滴蟲感染的診斷及防治原則;藍氏賈第

鞭毛蟲的生活史及致病性;杜氏利什曼原蟲(黑熱病原蟲)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

診斷及防治原則。

第三節抱子蟲

1.重點闡述瘧原蟲的致病性、診斷。

2.講清瘧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及防治原則。

3.簡介剛地弓形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性,弓形蟲感染的診斷及防治原則。

第三十八章醫學節肢動物(自學)

【知識教學目標】

了解醫學節肢動物的概念、主要特征與分類;醫學節肢動物的生態與發育特征;蚊、

蠅的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則。蚤、虱、蝴、螭的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則;常見醫學

節肢動物的形態結構。

【能力培養目標】

認識各種醫學節肢動物。

【教學內容】

笫一節概述

自學醫學節肢動物的概念、主要特征與分類。醫學節肢動物的牛.態與發育特征、常見

醫學節肢動物的致病性。

第二節常見醫學節肢動物

自學蚊、蠅的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則;蚤、虱、蜘、螭的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

原則。蚊、蠅、蚤、虱、蚓、螭的形態結構。

四、實踐教學環節與要求

教學內容能力培養目標教學方式

1.觀察免疫器官(胎兒胸腺、腔上囊)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系統、

E一花環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觀察、示教

超敏反應

2.熟悉豚鼠過敏試驗的原理與方法

抗原抗體

1.熟悉常用生物制品

檢測及常觀察、示

2.掌握雙向瓊脂擴散試驗、單向瓊脂擴散試驗、酶聯免疫吸附

生生物制教、操作

試驗(ELISA)、膠體金標記技術操作、玻片凝集試驗

1.掌握油鏡的使用與保護

細菌形態觀察、示

2.學會觀察細菌的基本形態、特殊結構

學檢查教、操作

3.細菌涂片標本的制作并進行革蘭染色法

1.了解常用培養基制備及培養基種類

細菌人工2.能對常用培養基的進行接種與培養

培養、細菌并對細菌生長現象進行觀察

觀察、示

分布檢查3.細菌生化反應檢查法檢查細菌分解代謝產物

教、操作

及消毒滅4.了解細菌在空氣、水、土壤、手指皮膚、咽喉部等處分布檢

筐法查

5.掌握常用的消毒與滅菌法的使用

病原性球

1.掌握病原性球菌檢查觀察、示

筐及腸道

2.掌握腸道桿菌檢查教、操作

桿菌檢查

其他病原1.鏡下觀察下列霍亂弧菌、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觀察、示

微生物實梭菌、結核分枝桿菌的細菌形態及染色性教、操作

驗2.能對結核病人質標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查抗酸菌

3.鏡下觀察鉤端螺旋體、白假絲酵母菌、新生隱球菌、青霉菌

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測定

1.鏡下觀察蛔蟲卵、鉤蟲卵、燒蟲卵、鞭蟲卵、華支睪吸蟲蟲

卵、布氏姜片吸旦蟲卵、衛氏并殖吸蟲蟲卵、日本血吸蟲蟲卵

的形態。

2.鏡下觀察兩種絲蟲微絲坳染色標本、旋毛蟲幼蟲囊包染色標觀察、示

線蟲、吸蟲

本。教、操作

3.用肉眼觀察似蚓蛔線蟲、鉤蟲、蠕形住腸線蟲、毛首鞭形線

蟲成蟲及病變瓶裝標本;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氏并

殖吸蟲、日本血吸蟲成蟲、中間宿主及病理標本。

1.鏡下觀察帶絳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體及包囊、陰道

毛滴蟲滋養體、間日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各期形態(環狀體、晚

絳蟲、醫學期滋養體、裂殖體、雌雄配子體)、弓形蟲滋養體形態。

觀察、示

原蟲、醫學2.鏡下觀察帶絳蟲頭節染色標本及常見醫學節肢動物的形態結

教、操作

節肢動物構。

3.用肉眼觀察帶絳蟲成蟲及病變瓶裝標本;常見醫學節肢動物

的模型標本。

五、教學時數分配

本門課程為醫學基礎學科,供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醫骨傷、針灸推拿、醫學美容

技術、護理等專業及五年制中藥專業使用時,教學時數為72學時:理論課50學時、實驗課

為16學時,機動6學時。供三年制中藥專業使用時,教學時數為54學時:理論課40學時、

實驗課為12學時,機動2學時。每章學時安排和分配如下: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醫

骨傷、醫學美容技術、護理、針灸推拿、三年制中藥

教學內容

五年制中藥

總時數理論實踐總時數理論實踐

第一章免疫學概述0.50.50.50.5

第二章抗原1.5L51.51.5

第三章免疫器官1111

第四章免疫分子5544

第五章免疫細胞2222

第六章免疫應答及調節3322

第七章病理性免疫應答431431

第八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