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練結合提質增效-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融合設計例談_第1頁
導練結合提質增效-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融合設計例談_第2頁
導練結合提質增效-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融合設計例談_第3頁
導練結合提質增效-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融合設計例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練結合,提質增效--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融合設計例談文章講究首尾呼應,語文課堂也應如此。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作業是一堂課的延續。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如能將兩者進行綜合考慮,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如何做到課堂導入與課后作業前后呼應、互為補充?結合相關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具體做法。介紹背景前后貫通學生學習課文,考慮其所處的特定時代環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因此,介紹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常常成為一堂語文課的前奏。在教學《七律·長征》時,筆者引導學生課前查閱長征資料,初步了解歷史,并以談話導入:“‘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你們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嗎?是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他還說‘長征是歷史記錄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為什么他對長征有如此高的評價,他又為長征寫下哪些詩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七律·長征》。”學生被毛澤東文字中澎湃的情感所吸引,由此進入課堂。課后,筆者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長征歷史,再以毛澤東詩詞為引子,尤其是他在長征期間創作的詩詞,讓學生體會長征精神的偉大。筆者還讓有興趣的學生課余觀看電影《四渡赤水》,加深對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理解和體會,寫一段簡短的觀后感。這樣的課堂導入和作業設計,都強調了對長征歷史的關注,并比毛澤東的文字為線索實現了前后貫通,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將視野轉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創設情境趣味體驗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一堂課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并非為了引起笑聲或耗費精力,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的認識活動的積極化。有趣的導入情境能夠快速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比如教學《藏戲》時,筆者演唱:“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道青云剛出岫”“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等戲曲片段,然后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剛才唱的是什么戲曲劇種嗎?”生答:“京劇、越劇、黃梅戲。”筆者繼續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藏戲,老師不會唱,你們會嗎?你們了解它嗎?”之后,出示藏戲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直觀感受臧戲,并結合學習提示自讀課文。學生聽到戲曲聲,自然而然被引入學習情境中。結合這一情境,筆者布置課后作業:你會唱什么戲曲?請查找資料,了解本地戲曲、藏戲或其他劇種,感受它們的地域特色和藝術特點。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設置懸念梳理歸納課堂伊始,教師可以設置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營造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如進行習作訓練“我的心兒怦怦跳”時,筆者這樣導入:“同學們,課前我們來玩個摸盲盒游戲。這里有一個盲盒,里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你們摸一摸,感受一下里面有什么東西,但不要說出來。”游戲過程中,筆者記錄學生的情緒反應。游戲結束后,再引導他們回憶這一游戲過程,總結出好奇、渴望、害怕、緊張、刺激、驚嚇、平靜等心理感受,從而引導他們繪制“心電圖”,描寫游戲過程。筆者還提醒學生:心理活動和事情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寫作時,一要講清楚事情經過,二是細致描述當時的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課后,筆者布置了與導入游戲相呼應的作業:(1)收集表現心情的詞語,并進行分類,如根據部位分為:手(發抖、出汗、手舞足蹈),臉(彤紅、抽搐),心(心提到了嗓子眼兒、提心吊膽)等;(2)描述參加一項活動的經歷,如第一次上臺演出,參加體育比賽,第一次當眾講故事等,并繪制“心電圖”。這些作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積累詞匯、整理歸納、梳理思維的能力。資源拓展延伸實踐有學者曾說:“不管你花費多少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那么這些解釋仍然落空。”一般來說,導入環節所用的拓展和遷移材料越豐富多樣,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筆者這樣導入:“你們看過電影《流浪地球》嗎?誰能說一說這部影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人類為什么要流浪呢?閱讀課文,看能否幫你找到答案。”學生由此了解關于地球的知識,增強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并將課文上學到的知識拓展到生活中。課堂尾聲,筆者根據“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這一問題和教材課后第三題,布置拓展作業: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破壞環境、濫用資源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設計宣傳標語,制作宣傳手冊,或繪制一期黑板報,宣傳環保知識。如此,教學過程一脈相承,從導入到作業流暢自然,體現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育人目的的一致性。此外,設計教學時,教師根據具體需要,還可以安排作業在前、導入在后。比如,為了教學生寫觀察日記,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種豆芽”的作業,要求學生觀察記錄豆芽的成長和自己的心情。學生帶著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