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題九
文言文閱讀(九)模塊三
古詩文閱讀
核心知識點01九年級(上)岳陽樓記◆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的官員和文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課文原文譯文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草木茂盛,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月光像跳動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哪里有盡頭!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迎著風,那心情真是高興極了。課文原文譯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憂慮;被貶到僻遠的地方做官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在邊遠地方做官也擔憂也憂慮。那么,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主旨歸納:《岳陽樓記》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示了對好友膝子京的慰勉之意。藝術特色:1.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2.詳略得當。3.動靜結合、修辭的運用。◆針對訓練一、(2024·長沙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甲】岳陽樓記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語文課本《岳陽樓記》)【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未弱冠,引為諸王侍讀①,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朝儀故事②,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于是止③于句容④之句曲山。沈約為東陽郡守,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節選自《南史》有刪改)
[注釋]①侍讀、奉朝請:官職名。②朝儀故事:朝廷中有關禮儀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③止:居住。④句容:地名。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A.予觀夫巴陵勝狀(勝:勝利)B.前人之述備矣(之:結構助詞,的)C.把酒臨風(把:持、執)D.引為諸王侍讀(引:薦舉)【解析】勝:美好。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B)A.甲文構思巧妙,略寫樓,詳寫湖,概括寫景,重在言志抒情。B.甲文作者親眼所見洞庭湖陰晴不定的景象,心境也應景而變。C.古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未弱冠”說明陶弘景還未成年便擔任官職。D.沈約十分推崇陶弘景的志向和節操,從側面表現了陶弘景才華橫溢。【解析】甲文所寫之景并非作者親眼所見。故選B。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2)累書要之,不至。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多次寫信邀請他(出來作官),但他始終沒有接受。4.甲文第③、④段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式,請任舉一例,分析它的特點和作用。
示例一:“長煙一空,皓月千里”,“長”與“皓”,“煙”與“月”,“一”與“千”兩兩相對,將煙波消散,月光一瀉而下的洞庭湖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示例二:“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日星”與“山岳”,“隱”與“潛”兩兩相對,描繪洞庭湖風雨天晦暗之景,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5.從甲、乙兩文來看,范仲淹和陶弘景兩人之“志”有何不同?
范仲淹有濟世情懷,積極為官,以治國安邦為己任,先憂后樂、苦己為人;陶弘景不愿受世俗束縛,辭官歸隱,追求悠然自得的生活。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①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③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節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釋]①雨麥:下麥雨。②有年:豐年。③忭(biàn):喜樂,歡欣。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是進亦憂,退亦憂:__________________(2)先天下之憂而憂:___________________(3)始治官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引流種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流這在……之前修建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1)句意為:這(他)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隱居也憂慮。是,這。
(2)句意為: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先,在……之前。
(3)句意為:開始修建官邸。治,修建。
(4)句意為: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流,水流。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或異二者之為B.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C.予至扶風之明年D.以為休息之所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為:助詞,的。A項,助詞,的。B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項,助詞,的。D項,助詞,的。故選B。B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微斯人,吾誰與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以雨名,志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重點詞語為:(1)微,如果沒有;誰與歸,就是“與誰歸”。(2)以,用;名,命名;喜,喜慶。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記載這件喜事。4.兩位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憂樂觀”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軾:“與民同樂”。醉翁亭記◆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高踞于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課文原文譯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課文原文譯文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主旨歸納: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太守之樂的敘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練而流暢自然的語言敘情結合,體現了歐陽修在被貶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緒的曠達胸襟,同時抒發了作者對于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藝術特色:1.意境優美。2.結構精巧。3.語言出色。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針對訓練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資料鏈接】以下兩則材料,與古邕州的兩篇亭記有關。材料一:臺石使君屬邕守,捐贏金買其地,為辟荒徑,植卉竹,結亭其間。……其在衢巷之亭巋然爽塏,名之曰“心遠”,蓋取陶淵明“人境結廬、心遠地偏”之語。歲甲子竣工,屬余為記。(節選自《南寧府部藝文·心遠亭記》)材料二:有遺予孤鶴者,養成馴擾,從人,遂以名亭。良辰勝日,著屐曳杖,逍遙亭中。惟見孤鶴飛鳴舞啄,若解人意。撫而樂之,至忘昕夕。故雖吏事旁午,胸臆無奇然。草亭闃寂,素影蹁躚,月夜則積水空明,鶴聲朗嚦,無異山林間清致,豈非達人澄懷觀道之一助乎。(節選自《南寧府部藝文·孤鶴亭記》)1.運用所提示的方法,解決本文及“資料鏈接”中的文言疑難字詞。同“囑”,囑咐休息即使
【解析】(1)運用所提示的方法,字源法,這個字最初是人倚在樹旁,故解釋為休息;(2)運用遷移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句意為: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雖,即使;(3)句意為:囑咐我寫一篇記。屬,同“囑”,囑咐。2.下面對《醉翁亭記》一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選文惜墨如金,首句“環滁皆山也”就寫盡了滁州環山的特點,舉重若輕,令人嘆服。B.選文用對偶句寫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齊中尋求變化,抑揚頓挫,音韻諧美。C.在太守看來,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核心句,表明“樂”是表象,“醉”是根本。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D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樂”是根本;故選D。3.把選文和“材料二”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見孤鶴飛鳴舞啄,若解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見一只仙鶴飛翔鳴叫張嘴,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4.結合“北固亭”“醉翁亭”“心遠亭”“孤鶴亭”的命名,說說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地的地名、當地官員的號,來源于詩句、生活中的事物等。5.古人在寫作上時常互相借鑒,借句取本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鏈接的兩則材料中也有此類用法,請找出一處,并寫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詩文的什么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蓋取陶淵明‘人境結廬心遠地’偏之語”。借用了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詩句。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贍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濤瀾洶涌,風云開闔⑧。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節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注釋]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漢沔:漢江、沔江。⑤浸灌:水勢浩大。⑥清河:張懷民的家鄉。⑦齊安:即黃州。⑧闔:閉,意為天陰。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3)謫居齊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覽觀江流之勝:____________________像鳥張開翅膀情趣貶官美景【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1)句意為: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的,飛架在泉上。翼:像鳥張開翅膀。(2)句意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3)句意為:被貶官后居住在齊安。謫:貶官。(4)句意為: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勝:美景。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變化很快,令人驚心駭目,不能長久地欣賞。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3.甲文中“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這兩次問答在選段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個句子自問自答,交代了醉翁亭的來歷。4.甲、乙兩文所寫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風光,抒發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情懷。乙文描寫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發了作者不以貶謫為懷、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湖心亭看雪◆課文解析課文原文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各種飛鳥的聲音都消散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課文原文譯文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我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那兩個人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他們)邀請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辭。(我)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情(于山水),還有像您一樣癡情(于山水)的人呢!”主旨歸納: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藝術特色:1.白描手法。2.對比手法。一、(2022·湖北恩施)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節選自《湖心亭看雪》)◆針對訓練【乙】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與之對枰③。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④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⑤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節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注釋]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對枰(píng):對坐下棋。④參錯:雜亂不齊。⑤懷遠:人名。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2)擁毳衣爐火
擁:__________(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____(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曳:________________這穿著,裹著下棋拖,拖拉【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這一天晚上初更時。是:代詞,這(2)“擁毳衣爐火”的句意是: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擁:抱,持,這里是“穿著、裹著”的意思(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師擅長下棋。弈:下棋(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觸地的聲音像從云中傳來。曳:拖,拖拉。2.給乙文中畫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斷2處)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讀。解答此類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做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觀賞瀑布的快樂,竟然到了這般境界,這亭子的功勞實在大啊!根據句意,正確的句讀是: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吟詩的聲音,又再次大聲地響起。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4.請你從感官角度,比較甲、乙兩文寫景分別側重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從視覺角度寫景,乙文從聽覺角度寫景。5.請你概括甲、乙兩文寫景的對象及其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寫雪景,表現出清新雅致的特點;《峽江寺飛泉亭記》寫各種聲音,表現出萬籟合奏、美妙至極的特點。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洗帶油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重慶橋墩施工方案范本
- 甘南別墅仿石磚施工方案
- 外墻墻紙施工方案范本
- 電機組安裝施工方案
- 重要藥學概念2024年初級藥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證據法期末試題及答案
- 重要考點提醒2025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航校實踐考試題及答案
- 面對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對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普陀區中考英語二模試卷(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高橋初中教育集團2024學年第二學期4月份素養調研九年級語文試卷題卷
- 二級造價師水利工程考試真題卷(2025年)
- 2024年云南省氣象部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5中美關稅大戰“對等關稅”政策解讀課件
- 2025年滁州市城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汽車美容師洗車方法實際操作試題及答案
- 鹽城2025年江蘇鹽城建湖縣部分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校園招聘專業技術人員37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電影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華東師范大學
- 第四代住宅白皮書-HZS
- 衍紙簡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