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生古文考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

1.下列句子中,不屬于文言文句式的是:

A.鴻鵠將至,群鶴避之。

B.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C.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D.水落石出,而漁者得而臘之。

2.下列詞語中,屬于文言實詞的是:

A.之

B.而

C.以

D.于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辭手法的是:

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B.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C.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張修辭手法的是:

A.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B.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C.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設問修辭手法的是:

A.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B.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C.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對偶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問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張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設問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對偶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問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2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張修辭手法的是: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B.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離騷》是屈原創作的,表達了他對楚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個人理想的執著追求。()

2.《出師表》是諸葛亮為了向劉備請戰而寫的一篇辭表,體現了他的忠誠和智慧。()

3.《史記》是司馬遷所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資治通鑒》是司馬光編纂的,記錄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歷史。()

5.《西游記》是吳承恩所著,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傳奇故事。()

6.《紅樓夢》是曹雪芹所著,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愛情悲劇。()

7.《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講述了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反抗封建統治的故事。()

8.《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著,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塑造了曹操、劉備、孫權等眾多英雄人物。()

9.《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所著,描述了一個遠離塵囂的理想社會。()

10.《醉翁亭記》是歐陽修所著,通過對醉翁亭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簡述《論語》中“仁”的概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2.請簡述《孟子》中“性善論”的主要觀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3.簡述《莊子》中“逍遙”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在道家哲學中的意義。

4.請簡述《史記》的體例特點及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題)

1.論述《史記》中司馬遷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文學成就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分析《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及其反映出的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批判精神。

試卷答案如下

一、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

1.B

解析思路:A、C、D均為文言文句式,B為現代漢語句式。

2.A

解析思路:A為代詞,B為連詞,C為介詞,D為介詞,A為文言實詞。

3.D

解析思路:A、B、C均為比喻修辭,D為借代修辭。

4.D

解析思路:A、B、C均為夸張修辭,D為對偶修辭。

5.A

解析思路:A為對偶修辭,B、C、D為借代、夸張、對偶修辭。

6.D

解析思路:A、B、C為設問修辭,D為反問修辭。

7.C

解析思路:A、B、D為比喻修辭,C為擬人修辭。

8.B

解析思路:A、C、D為比喻修辭,B為擬人修辭。

9.D

解析思路:A、B、C為對偶修辭,D為反問修辭。

10.A

解析思路:A為設問修辭,B、C、D為比喻、對偶、反問修辭。

11.D

解析思路:A、B、C為借代修辭,D為夸張修辭。

12.A

解析思路:A為夸張修辭,B、C、D為借代、對偶、反問修辭。

13.B

解析思路:A、C、D為對偶修辭,B為排比修辭。

14.A

解析思路:A為設問修辭,B、C、D為比喻、對偶、反問修辭。

15.C

解析思路:A、B、D為比喻修辭,C為擬人修辭。

16.B

解析思路:A、C、D為比喻修辭,B為擬人修辭。

17.C

解析思路:A、B、D為對偶修辭,C為排比修辭。

18.D

解析思路:A、B、C為設問修辭,D為反問修辭。

19.A

解析思路:A為借代修辭,B、C、D為夸張、對偶、反問修辭。

20.C

解析思路:A、B、D為夸張修辭,C為對偶修辭。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

解析思路:《離騷》確實是屈原的作品,反映了他對楚國命運的關心和個人理想。

2.√

解析思路:《出師表》是諸葛亮向劉備請戰的辭表,表現了他的忠誠和智慧。

3.√

解析思路:《史記》由司馬遷編纂,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

解析思路:《資治通鑒》由司馬光編纂,記錄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末年的歷史。

5.√

解析思路:《西游記》是吳承恩所著,講述了唐僧師徒取經的故事。

6.√

解析思路:《紅樓夢》是曹雪芹所著,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愛情悲劇。

7.√

解析思路:《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講述了梁山好漢反抗封建統治的故事。

8.√

解析思路:《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著,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塑造了曹操、劉備等人物。

9.√

解析思路:《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所著,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社會。

10.√

解析思路:《醉翁亭記》是歐陽修所著,表達了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簡述《論語》中“仁”的概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解析思路:闡述“仁”在《論語》中的定義,如“仁者愛人”,并說明其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2.請簡述《孟子》中“性善論”的主要觀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解析思路:概括“性善論”的主要內容,如“人之初,性本善”,并分析其對后世倫理道德、教育思想的影響。

3.簡述《莊子》中“逍遙”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在道家哲學中的意義。

解析思路:解釋“逍遙”的含義,如“無所待”,并探討其在道家哲學中追求自由、超越的哲學意義。

4.請簡述《史記》的體例特點及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解析思路:介紹《史記》的體例特點,如紀傳體,并分析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