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案教案_第1頁
暮江吟教案教案_第2頁
暮江吟教案教案_第3頁
暮江吟教案教案_第4頁
暮江吟教案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暮江吟》教學設計[課標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設計理念】本課的設計目的是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過三者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整體提升。[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用淺白的語言,描繪出他觀察到的美妙景色。[學情分析]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學習。[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2.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想象“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3.背誦古詩。[教學重難點]1.理解《暮江吟》的內容,入情入境的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2.展開想象,把詩句所描繪的景色轉化成畫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教學策略]課件激趣法品讀感悟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古詩,讀懂題目1.詩歌引入,認識作者。教師背誦《憶江南》的開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讓學生接著背誦,引出詩的作者白居易。(出示課件1)學生交流對白居易的了解,教師相機補充。(出示課件2)2.出示詩題,理解題意。教師過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老熟人白居易的一首詩《暮江吟》。(出示課件3)(板書課題:暮江吟)對“吟”字正音,齊讀詩題,引發思考:猜猜看,這首詩會寫什么?學生暢所欲言。預設1:“暮”說明此時是傍晚。相機點撥:“暮”字上面是草字頭,太陽正在緩緩下沉,說明太陽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預設2:“江”表示詩人在江邊。預設3:“吟”,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謙的《石灰吟》。相機點撥:學會利用注釋讀懂古詩。小結:詩題告訴我們這首詩是詩人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指導書寫(出示課件4):“暮”上方的“日”要寫得扁平一些,中間像個“大”,捺與撇不要交會,書寫要舒展,罩住下部,像太陽落在草叢中。“吟”的右邊是“今”,不是“令”。[設計意圖:由單元導語切入,開宗明義,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隨文識字,寫字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抓住描寫景物的詞語,邊朗讀邊想象畫面。(出示課件5)2.劃分節奏,同桌互讀。3.指名讀詩,相機指導“瑟”是平舌音,“降”是多音字。4.通過注釋、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詩意。(出示課件6)預設:快要落山的太陽的一縷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出青綠色,一半呈現出紅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愛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樣閃爍發光,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巧的弓。(出示課件7)5.齊讀詩歌。[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詩文內容,掃除詩文中的字詞障礙。]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1.教師啟發:同學們對于這首詩有了自己的初步感知,現在請同學再次自由大聲朗讀古詩,你和詩人都觀察到了什么?不懂的字、詞用“△”標出。2.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3.全班交流。(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出示課件8)理解“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理解“瑟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點撥: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板書:傍晚)啟發引導:太美了,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到了這樣的美景?預設:殘陽、半江瑟瑟、半江紅。同學們一邊朗讀,一邊想象畫面。提問:你如何理解“殘陽”一詞?(出示課件9)預設:夕陽的余暉被云霞、山峰、樹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殘缺不全。共鳴思考:好一道殘陽,詩人好似用水墨勾畫一般,將這傍晚江面的景象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提問:誰能用動作展示下什么是“鋪”呢?(出示課件10)學生做“鋪”的動作體會字義。教師追問:把“鋪”換成“照”或“射”可不可以?預設:不可以。“鋪”寫出夕陽余暉是灑滿江面的,更柔和、更動感、更宏大。如果換成“照”或“射”則不能體現這一特點。共情朗讀:怪不得古人會“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古詩中每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景象。我們帶著眼前的畫面,讀一讀。教師啟發:詩句中描繪了哪兩種色彩?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為什么說“半江瑟瑟半江紅”?(出示課件11)預設:“瑟瑟”和“紅”。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個江面是綠色的,半個江面是紅色的。一個“瑟瑟”,一個“紅”,寫出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那種鮮明的色彩美。共情朗讀:這樣一紅一綠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變得鮮艷、明快。我們再體會朗讀。(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示課件12)理解“可憐”:可愛。理解“九月初三”:農歷已進入深秋季節,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理解“真珠”:珍珠。點撥:這兩句詩詩人描寫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板書:夜晚)教師啟發: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出示課件13)預設:把晶瑩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彎弓。教師相機出示露珠和珍珠、新月和彎弓的對比圖。想象畫面: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構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還像什么。預設:露似(寶石、瑪瑙、水晶……)月似(小船、眉毛、鐮刀……)教師追問:這樣的景象,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預設:可憐。(3)思考:詩的前后兩句分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出示課件14)預設:前兩句描繪了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后兩句描繪了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板書:夕陽西沉、晚霞映江彎月初升、露珠晶瑩)4.共情朗讀:多么美麗的江景圖啊,我們想象畫面,用情朗讀。(出示課件15)指導朗讀整首詩:第一句詩,邊讀邊做“鋪”的動作,拉長“鋪”的讀音,讀舒展。第二句“瑟瑟”讀得輕而短。后兩句讀得輕松愉悅,讀出夜的可愛。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設計意圖:抓住描寫景物詞語,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詩意,讀好詩人對景物的觀察,加深對詩句的理解。]5.練習背誦。(出示課件16)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描繪了兩幅幽美的畫面,我們邊看圖片,邊回憶詩句填空,練習背誦。一道()()鋪水中,半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似()()似()。學生練習背誦。6.引發感受: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預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板書:熱愛大自然)五、主題概括,課堂作業。1.主題概括:《暮江吟》通過描寫夕陽西沉、晚霞映江、彎月初升、露珠晶瑩幾幅景象,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出示課件17)2.課堂作業。《暮江吟》的作者是(),詩中表現紅日西沉時景色的詩句是(),表現新月東升的詩句是()。(出示課件18、19)【板書設計】暮江吟時間:秋天的傍晚地點;江邊景物:殘陽、江水、露珠、月亮熱愛大自然【備課反思】《暮江吟》是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