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文言文實詞虛詞辨析及綜合運用試題庫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實詞辨析(每小題2分,共20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1)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升之祿。②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2)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則或咎其欲出者。(3)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2)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3)①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升之祿。②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2)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則或咎其欲出者。(3)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2)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3)①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2)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3)①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2)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3)①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二、文言文虛詞辨析(每小題2分,共20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臣受斧鉞之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文言文翻譯(每小題4分,共20分)1.①吾欲之南海,何如?2.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3.③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4.④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5.⑤謹食之,時而獻于公。四、文言文綜合運用(每小題5分,共25分)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子路、曾皙、再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求!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攝乎大國之間——夾在大國之間B.因之以饑謹——接著又遇到饑荒C.端章甫——整理好衣帽D.鼓瑟希——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2)下列對文中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天,不要因為我年紀大就不敢說話了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C.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了,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D.莫春者,春服既成——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都穿上了(3)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四位弟子對未來的期望和抱負B.子路勇敢直率,曾皙沉穩內斂,再有務實進取,公西華謙遜有禮,人物性格鮮明C.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等,富有音樂美D.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孔子對弟子的期望和評價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孔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子路曰:“由也好長進。”孔子曰:“由也好武,無所取材。”子路曰:“由也好直,無所取材。”孔子曰:“由也好剛,無所取材。”子路曰:“敢問:由之長與短?”孔子曰:“若由者,其性剛斷,過則不疑,故其短者無恒。其長也,勇,剛,果毅,無其短,其長也,無其短也。”子路出,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吾欲以之治亂,無所取材。”(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好勇過我——比我更勇敢B.無所取材——沒有可取之處C.過則不疑——遇到問題不懷疑D.無所取材——沒有可取之處(2)下列對文中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子路比我更勇敢,沒有可取之處B.吾欲以之治亂,無所取材——我想用他來治理亂世,沒有可取之處C.由之長與短——子路的優點和缺點D.其長也,勇,剛,果毅,無其短,其長也,無其短也——他的優點是勇敢、剛毅、果斷,沒有缺點,他的優點就是沒有缺點(3)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孔子對子路的評價和期望B.孔子認為子路勇敢、剛毅,但也指出他的缺點,如無恒心等C.文章語言簡練,富有哲理,如“由之長與短”等,引人深思D.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孔子對弟子的教育方法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夫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有同病相憐之心,而無相救之道,是何異于同病相憐而無相救之藥也?”(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遠千里而來——不遠千里地來B.何以利吾國——怎樣使我的國家獲利C.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D.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如果平均分配,就沒有貧窮;如果和睦相處,就沒有貧乏;如果安定,就沒有傾覆(2)下列對文中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有仁義就足夠了B.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如果平均分配,就沒有貧窮;如果和睦相處,就沒有貧乏;如果安定,就沒有傾覆C.今有同病相憐之心,而無相救之道,是何異于同病相憐而無相救之藥也?——現在有同病相憐的心,卻沒有相互救助的方法,這和有病卻無藥救治有什么區別呢?D.夫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說:“不擔心財富少而擔心分配不均,不擔心貧窮而擔心不安定。”(3)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孟子對梁惠王的勸告和建議B.孟子認為國家的富強在于仁義,而不是財富C.文章語言簡練,富有哲理,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等,引人深思D.文章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孟子對國家政治的深刻見解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實詞辨析1.D解析: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中的“之”是代詞,表示“他的”;②“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B解析:①“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中的“以”是介詞,表示“用”;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中的“以”也是介詞,表示“用”。3.C解析: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中的“之”是代詞,表示“他的”;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A解析: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中的“之”是代詞,表示“它”;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中的“之”是代詞,表示“它”。5.D解析: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中的“之”是動詞,表示“到”;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的“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C解析:①“謹食之,時而獻于公”中的“之”是代詞,表示“它”;②“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中的“之”是代詞,表示“的”。二、文言文虛詞辨析1.D解析: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中的“之”是代詞,表示“他的”;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C解析: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②“子路出,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3.A解析: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中的“之”是代詞,表示“他的”;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D解析: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②“子路出,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5.C解析:①“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中的“之”是代詞,表示“他的”;②“此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B解析: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②“子路出,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中的“而”是連詞,表示順承關系。三、文言文翻譯1.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樣?解析:翻譯時注意“欲”字表示愿望,“之”字表示到,“南海”表示地名。2.師道已經失傳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很難啊!解析:翻譯時注意“師道”表示從師的風尚,“久矣”表示已經很久了,“無惑”表示沒有疑惑。3.追求先帝的特別恩遇,想要報答給陛下。解析:翻譯時注意“追”字表示追求,“先帝”表示前任皇帝,“報”字表示報答。4.這先帝的事業進行到一半就中途終止了,現在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