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及診療過程_第1頁
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及診療過程_第2頁
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及診療過程_第3頁
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及診療過程_第4頁
頸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及診療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頸(Jing)椎病圍手術期的護理第一頁,共五十二頁。概(Gai)念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以及繼發(Fa)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好發人群:50歲以上人群,男>女,

C5~6、C4~5、C6~7第二頁,共五十二頁。第三頁,共五十二頁。第四頁,共五十二頁。第五頁,共五十二頁。病(Bing)因頸椎間盤退行(Xing)性變是頸椎病發生和發展的最基本原因。

頸椎先天性或發育性椎管狹窄

因椎管過短,致椎管的矢狀面內徑偏小損傷:慢性損傷,如長期伏案工作急性損傷,如頸椎不協調活動

注意:如果是外界暴力致使頸椎骨折。脫臼等所發生的脊髓、神經等損傷,不屬于頸椎病的范疇第六頁,共五十二頁。臨(Lin)床分型刺激與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脊髓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經交感神(Shen)經型

脊髓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第七頁,共五十二頁。神經根型頸椎病最(Zui)常見癥狀:

①頸部疼痛及僵硬,向肩部及上肢放射;

②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改變;

③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體征:

①頭部偏向患側;

②頸肩部局限性壓痛,活動受限;

③上肢牽拉試驗(+)、壓頭試驗(+)上肢放電(Dian)樣疼痛第八頁,共五十二頁。椎(Zhui)動脈型頸椎(Zhui)病癥狀:

①眩暈、頭痛、視覺障礙、猝倒(Dao)等一過性腦或脊髓缺血表現;

②頭部活動時可誘發或加重。體征:

頸部壓痛,活動受限。眩暈第九頁,共五十二頁。

脊(Ji)髓型頸椎病癥狀:

①手部發麻,活動不靈活;

②下肢無力發麻,步態不穩;

③精細活動失調,握力減退。體征:隨著病情加重,發生自下而上的上運動神經原性癱瘓。四(Si)肢無力和麻木第十頁,共五十二頁。交感(Gan)神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偏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眼球發脹、眼瞼下垂;耳鳴、聽力下降;面部發麻;出汗異常、心律失常、心跳過速、心前區疼痛、血壓增高及消化道(Dao)癥狀。交感神經抑制癥狀:頭昏眼花、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及胃腸脹氣等。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癥狀第十一頁,共五十二頁。頸椎病的(De)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1)前屈旋頸試驗

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

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于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于中立位或后伸(Shen)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3)臂叢牽拉試驗

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4)上肢后伸試驗

檢查者一手置于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漸向后、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第十二頁,共五十二頁。治(Zhi)療非手術治療頜枕帶牽引臥床休息頸圍制動推拿(Na)按摩理療藥物治療第十三頁,共五十二頁。枕頜帶(Dai)牽引第十四頁,共五十二頁。第十五頁,共五十二頁。治(Zhi)療手術治療前(Qian)路手術前外側手術后路手術第十六頁,共五十二頁。護理措(Cuo)施術前護理

1.術前準(Zhun)備:教會病人作推移氣管的訓練,以適應術中牽拉氣管操作;備皮;術中用品。

2.心理護理:穩定病人的情緒,消除其恐懼。第十七頁,共五十二頁。術(Shu)后護理一般護理:①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征,特別是呼吸情況;②給予氧氣吸入,2L/min,維持有效氣體交換;③傷口的觀察:頸部有無腫脹,切口敷料有無滲透,觀察滲出液的量、顏色、性狀等;④疼痛的護理: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鎮痛泵(Beng)止痛,注意分散注意力,必要時藥物鎮痛;⑤注意觀察四肢感覺及活動情況。第十八頁,共五十二頁。術后護(Hu)理體位:術后去枕平(Ping)臥6h;前路手術維持頸部稍前屈位置;

病情許可,6h后可軸線翻身,注意避免頸部扭曲;頸部制動:頸托固定保護頸部;第十九頁,共五十二頁。傷口負壓引流管的護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注意引流管有無扭曲、反折、受壓和脫出;

②注意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Zhuang)。導尿管的護理:①妥善固定導尿管,保持引流通暢,注意導尿管有無扭曲、反折、受壓和脫出;②注意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③留置導尿管應每周更換尿袋定時更換④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消毒2次。第二十頁,共五十二頁。術(Shu)后并發癥的護理呼吸困難是前路手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①對于傷口出血血腫壓迫所致呼吸困難,需立即剪開縫線,敞開傷口,迅速去除血腫,結扎出血血管。②對于喉頭水腫所致呼吸困難,應立即使用(Yong)大劑量激素如地塞米松30mg靜滴,必要時行氣插或氣管切開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二頁。其他并(Bing)發癥切(Qie)口感染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二頁。觀察有無喉(Hou)返或喉(Hou)上神經損傷

喉返N損(Sun)傷喉上N損傷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二頁。氣管食管推移訓(Xun)練呼吸道(Dao)的管理術前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二頁。氣管食管推(Tui)移訓練原因:頸前路手術入路系經內臟鞘(包括甲狀腺、氣管、食管)與頸血管神經鞘(包括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間隙而抵達椎體前方,故術中需將內臟鞘牽拉向對側方可顯露椎體前方或側前方[1]。頸血管鞘、頸內臟鞘間和椎體間隙均為疏松結締組織,張力較低,經過(Guo)多次、反復、持續的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可使其間的疏松結締組織獲得松解[1]。

1

賈連順,李家順.頸椎外科手術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157-158.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二頁。氣(Qi)管食管推移訓練意義:

系(Xi)統而正規的氣管食管推移訓練,使患者頸部組織適應性增強,減少手術風險,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療效,減輕患者痛苦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二頁。氣管(Guan)食管(Guan)推移訓練方法訓練時取仰臥位,枕頭墊于肩下,頭后伸,訓練者用2~4指指端置于氣管側旁,將氣管食管持續向非手術側推移,開始每天3次,每次15~20min,以后每天逐漸延(Yan)長推移時間,增加到每天3~5次,每次60min目標:訓練到符合手術要求時為止——氣管被推移過中線持續1h以上,患者無明顯不適

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二頁。注意事(Shi)項解釋訓練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在手術前5~7天進行,宜在飯后1h進行,以免推移牽拉時刺激引起患者惡心、反胃等不適開始時用力盡量緩和,頻率為5次/min左右[1]如出現不適、局部疼痛、惡心,頭暈、心跳加快等癥狀,可休息10~15min后再繼續,直至能適應訓練,并盡可能避免過程中斷如體形較胖,頸部粗短者,推移訓練應適當加強[1]對老年體弱者,開始時應動作輕柔,幅度由小(Xiao)到大,間隔時間由長到短,持續時間由短到長,讓其逐漸適應過程,增加其耐受性[2]用力勿過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腫及頸部皮膚破損!1

賈連順,李家順.頸椎外科手術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157-158.2

唐風元.頸椎前路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上海護理,2004,7:28-29.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二頁。呼(Hu)吸道的管理用物準備:氣管切開包無菌手套、消毒(Du)用物吸痰裝置鹽水剪刀

術后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二頁。術(Shu)后密切觀察評估:疼痛、呼吸、傷口引流、頸部腫脹、吞(Tun)咽評估、聲嘶等第三十頁,共五十二頁。呼吸(Xi)道的管理術后

正(Zheng)確體位護理麻醉清醒后墊頸椎專枕或薄枕頸部輕度過伸或應用脫水劑以減輕呼吸道水腫,保持呼吸道暢通。絕對臥床休息術后術后第2天視病情可抬高床頭15-30°,逐漸過渡至半臥位,以利于呼吸,減輕頸部水腫,逐漸過渡到戴頸托下床活動。(遵照主刀醫生囑咐)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二頁。呼吸道的(De)管理術后

密切觀(Guan)察

呼吸觀察呼吸頻率、深淺、節律、血氧飽和度及口唇、面色變化

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二頁。術前呼(Hu)吸道感染控制不徹底術中對脊髓的刺激術中長時間氣管食管牽拉長時間氣管插管呼吸(Xi)道梗阻原因術后創口疼痛抑制咳嗽植骨塊脫落擠壓頸深部傷口活動性出血頸髓損傷呼吸肌麻痹……致命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二頁。呼吸道(Dao)的管理術后密切病情(Qing)觀傷口引流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擠壓引流管關注引流液的量及性質:前路單節段24h:20-30ml左右后路24h:200ml左右有無腦脊液漏現象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二頁。呼(Hu)吸道的管理術后密(Mi)切觀察頸部血腫表現:引流量過少、頸部腫脹、呼吸困難緊急處理:床邊切口開放血腫清除術緊急氣管插管或切開手術室清創縫合致命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二頁。呼吸(Xi)道的管理術后密切觀(Guan)察吞咽情況、、聲嘶表現:一過性嗆咳不能進水等流質聲音嘶啞向患者或家屬做好解釋安慰工作2-6周恢復正常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二頁。呼吸道(Dao)的管理術后預防肺部感染(Ran):評估吞咽情況,防誤咽致吸入性肺炎注意口腔清潔吹氣球、咳嗽、深呼吸訓練、翻身叩背、霧化吸入頸椎術后預防呼吸道感染訓練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二頁。床邊病情觀察呼吸道的管(Guan)理術后控制(Zhi)疼痛術后24h內疼痛最明顯,及時給予止痛處理,以保證患者在舒適狀態下完成主動活動。疼痛在術后48h逐漸減輕,否則提示切口血腫、感染等異常情況,須報告醫生及時處理。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二頁。典型病(Bing)例一男,68歲,因“脊(Ji)髓型頸椎病”,行頸椎前路手術,術程順利,術后無不適。術后第一天中午13時左右,出現頸部腫脹、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至下午18時,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急診手術室行血腫清除術術后腦死亡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二頁。典型病(Bing)例二男,32歲因外傷致頸椎骨折,四肢癱瘓,行頸椎前路C6椎體次全切除+椎間植骨融合,前路鋼板內固定術術后第二天11:00時,患者自訴胸口堵塞(Sai)感,憋氣,呼吸30-40次/分,血氧78-85%,予吸痰通氣稍改善,血氧、呼吸改善不大病房急行氣管切開術術后生命體征趨于穩定第四十頁,共五十二頁。典型病例(Li)三男,37歲,因“脊髓型頸椎病”行人工椎間盤手術(兩個節段)。術后第二天上午查房查體頸部腫脹,按之較硬,術后引流約70ml,吞咽稍困難,術口滲血較多。下午16:00霧化吸入后突發呼吸困難,咽部有痰難于咳出,血氧降至70%。病房內急診(Zhen)行氣管切開術搶救成功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二頁。出院(Yuan)指導及健康教育選擇高低適宜的枕頭(一般10cm),保證(Zheng)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避免頸部長期懸空,注意經常更換體位。保持正確的姿勢,保持頸部平直,注意改變姿勢,避免頸部長期屈曲或仰伸。加強功能鍛煉,進行頸部及上肢活動,放松頸肩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頸椎術后頸托固定2~3個月,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