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實驗指導書_第1頁
計算機網絡 實驗指導書_第2頁
計算機網絡 實驗指導書_第3頁
計算機網絡 實驗指導書_第4頁
計算機網絡 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項目列表

成績

指導教師

序號實驗項目名稱學時預習實驗

結果簽章

報告報告

網絡辦議分析工具Wireshark

14

的使用

登錄交換機與網絡設備操作

24

系統Comwarc的使用

交換機端口配置與生成樹協

34

議配置

4交換機VLAN配置4

5登錄路由器與路由協議配置4

6廣域網協議配置4

7防火墻配置與NAT配置4

8路由綜合實驗與故障診斷4

9

1()

11

12

13

14

15

16

總計學分: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I可: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險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網絡協議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1、從課程網站下載Wireshark的安裝文件,把Wireshark安裝在自己宿舍中的計算機上。

沒有計算機的同學請和有計算機的同學一起來做這個工作。

(1)請回答Wireshark的安裝步驟;

(2)根據本課程的PPT中講解來回答Wireshark的簡要使用方法;

(3)嘗試使用顯示過濾器和捕獲過濾器,思考并回答二者的區別和優缺點。

2、查詢相關書籍,復習ARP協議。

(1)請簡要回答ARP協議的工作過程。

(2)請簡要回答Windows命令行模式下“arp”命令的用法

(3)請回答ARP協議的報文格式,并解釋每個字段。

3、查詢相關書籍,復習ICMP協議。

(1)請回答ICMP協議的通用報文格式,并解釋每個字段。

(2)請舉出二種以上的不同類型的ICMP消息。

4、請簡要回答“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

5、Linux操作系統下面跟蹤到達目標主機路徑的命令是“traceroute",而Windows操作系

統下的對應命令是“tracert”。請閱讀課程資料中的兩篇文章“Traccroute-from-Linux.doc”

和“Tracert-from-Microsoft.doc”(查詢其他資料亦可),以此指出這兩個命令在工作原

理上的細微差別。

6、請簡要回答TCP三次握手的連接建立步驟和TCP四步的連接終止步驟。

7、請簡要回答使用DNS來進行域名解析的工作過程c

請簡要回答使用“nslookup”命令來分別查詢A記錄和MX記錄的過程,并說明A記錄

和MX記錄的區別。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實驗一:網絡協議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一、實驗目的

學習使用網絡協議分析工具Wireshark的方法,并用它來分析一些協議。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TCP/IP協議族中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相關重要協議原理

2.網絡協議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規則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冬

計算機、雙絞線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備注:截圖可另附頁)

1.用Wireshark觀察ARP協議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過程:

(1)用“ipconfig”命令獲得本機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2)用“arp”命令清空本機的緩存;

(3)運行Wireshark,開始捕獲所有屬于ARP協議或ICMP協議的,并且源或目的MAC

地址是本機的包(提示:在設置過濾規則時需要使用(1)中獲得的本機的MAC地

址);

(4)執行命令:“ping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寫出(1),(2)中所執行的完整命令(包含命令行參數),(3)中需要設置的Wireshark

的CaptureFilter過濾規則,以及解釋用Wireshark所觀察到的執行(4)時網絡上出

現的現象。

2.用Wireshark觀察tracert命令的工作過程:

(1)運行Wireshark,開始捕獲tracert命令中用到的消息;

(2)執行wtracert-d”

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思考并解釋tracert的工作原理。

3.用Wireshark觀察TCP連接的建立過程和終止過程:

(1)啟動Wireshark,配置過濾規則為捕獲所有源或目的是本機的Telnet協議中的包(提

示:Telnet使用的傳輸層協議是TCP,它使用TCP端口號23);

(2)在Windows命令行窗口中執行命令"telnctbbs.ncwsmth.net",登錄后再退出。

請在實驗報告中:

a.寫出步驟(1)中需要設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Filter過濾規則;

b.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解釋TCP三次握手的連接建立過程;

c.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解釋TCP的連接終止過程;

d.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是哪一方首先發起連接關閉;

4.用Wireshark觀察使用DNS來進行域名解析的過程:

(1)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執行命令"nslookup/",進入該命令的交互模式;

(2)啟動Wireshark,配置過濾規則為捕獲所有源或目的是本機的DNS協議中的包(提示:

DNS使用的傳輸層協議是UDP,它使用UDP端口號53);

(3)在提示符a)”下直接鍵入域名WWW.dlut.edu.cn,解析它所對應的IP地址;

(4)在提示符“〉”下鍵入命令"settype二nix",設置查詢類型為MX記錄;

(5)在提示符a),,下鍵入域名“tom.com",解析它所對應的MX記錄;

(6)在提示符“〉”下鍵入命令"settype=a命恢復查詢類型為A記錄;

(7)在提示符“〉”下鍵入MX記錄的查詢結果,從而查出“”郵件服務器的IP

地址;

(8)在提示符a),,下鍵入“exit",退出nslookup的交互模式。

請在實驗報告中回答:

a.寫出步驟(2)中需要設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Filter過濾規則;

b.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解釋解析域名“www.dlut.edu.cn”所對應I?地址的過

程。

c.根據Wireshark所觀察到的現象解釋解析域名“tom.com”所對應MX記錄的這程。

d."tom.com”域有幾個郵件服務器?它們的IP地址分別是什么?

五、討論、建議、質疑(寫不下可另附頁)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登錄交換機與網絡設備操作系統Comware的使用

1.請學習交換機工作的基本原理,然后簡要回答如下問題:

(1)交換機轉發幀的算法是什么?

(2)交換機是如何建立起它的MAC地址表的?

2.簡述通過Console口登錄交換機的步驟。

3.簡述通過Teinet和SSH方式登錄交換機的步驟。

4.本實驗室中實驗臺兩邊配線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什么是Comware、VRP、IOS?

6.列出一些Comware常用的配置視圖。

7.列出一些Comware常用的命令及其所屬視圖,并說明它們的功能。

8.至少說出三個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至:實驗臺:

實驗二:登錄交換機與網絡設備操作系統Comware的使用

一、實驗目的

學習用Console口和telnet方式登錄交換機的方法;學習網絡設備操作系統

Comware基本命令的用法和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交換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登錄方式

2.Comware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命令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備

交換機、PC機、雙絞線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1.使用Console口登錄交換機:

(1)在你們的實驗平臺中任選一臺PC機與交換機,使用雙絞線在配線架上將該PC

機的COM口與該交換機的Console口連接起來。請在實驗報告中簡述你在配線

架上是怎樣接線的。

(2)在該PC機上使用WindowsXP下的“超級終端”(Win7或者更高版本的操作系

統可自行安裝使用類似超級終端的軟件,如PUTTY等)登錄交換機,檢查是否

能成功登錄。請在實驗報告中回答:超級終端串口屬性對話框中的配置參數都

是什么?

2.在上題成功登錄后,請在超級終端窗口練習使用下列Comware命令:

[任意視圖]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任意視圖]displaysaved-configuralion〃需在執行“save”命令過后才有顯示

[任意視圖]displayversion

[任意視圖]displayinterfaceEthernet0/1

(注意:每臺交換機以太網接口標識按具體設備去查看,顯示全部接口命令是display

interface)

[任意視圖]return

[任意視圖]quit

<H3C>save

<H3C>resetsaved-configuration

<H3C>reboot

請在實驗報告中回答下列問題:

(1)執行的每條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執行每條命令后所顯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擇要文字解釋即可,每條命令不要

超過3項信息)

3.試用你所能發現的其它交換機命令,例如用“sysname”命令來修改交換機的名字等。

(不要求寫實驗報告)

4.試用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請在實驗報告中至少描述三種你所試用的命令行技巧。

(1)使用Telnet方式登錄交換機:在交換機上做出必須的預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換

機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配置登錄交換機的用戶密碼,配置登錄用戶的權限級

別等。請把你為完成這些預先配置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2)在你們的平臺中任選一臺PC機(記為PCA),并把它的以太網卡接口與上面交

換機的任意一個以太網端口相連。

(3)配置PCA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注意要把PCA的IP地址與交換機的IP地址

設在同一網段。請把你所做的配置寫到實驗報告中。

(4)在WindowsXP(或版本更高的操作系統)命令行窗口用telnet命令登錄交換機,

檢查是否能夠登錄成功。(注意:登錄時鍵入的密碼并不顯示)若登錄成功,請

隨意試用一些Comware命令,不必寫實驗報告。(注意:在課后使用模擬器練習

時,PC機不支持telnet功能,可以另用另一臺交換機代替PC)

(5)通過配置,使用SSH方式登錄交換機(選做)

5.理解交換機的即插即用:

(1)在你們的實驗平臺中任選一臺交換機,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isavcd-conflguration”

命令和“reboot”命令將它的配置清空;(2)使用該交換機按下圖組建一個小型的局

域網(兩臺PC機的IP地址必須在同一網段),并測試2臺PC機之間是否能夠ping

得通,在PC機上啟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注意:請關閉PC機上的防火墻,以確

保能夠ping通)

請在實驗報告中寫出查看交換機MAC地址表的命令。并結合圖表實例用文字描述兩

PC通信全過程當中,PC機ARP緩存和交換機MAC地址表的變化,及交換機的工作

原理。

圖1

做本實驗時請注意:

(1)要求每位組員都獨立完成上述實驗題目1、2、3、4、5o

(2)在修改計算機IP地址時,請先在“網上鄰居”的“網絡連接”中將網卡停用,然后

修改IP,改后再啟用網卡,以確保新的IP地址生效。

五、討論、建議、質疑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I可: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交換機端口配置與生成樹協議配置

1.預習本課PPT關于端口配置命令的主要內容,然后簡要回答如下問題:

(1)配置端口速率命令的名稱及其用法?

(2)配置端口類型命令的名稱及其用法?

(3)配置端口工作模式命令的名稱及其用法?

(4)端口流量控制是如何實現的?

(5)配置端口聚合命令的名稱及其用法?(注:每組設備型號不同,具體配置命令請

參考PPT課件)

2.預習本課PPT關于生成樹協議的介紹,并請閱讀下面書籍中關于生成樹協議的有關章

節:

RadiaPerlman,Interconnections:BridgesandRouters,2ndEd.

(英文原版和中文翻譯版在軟件學院圖竹館都可找到)

然后簡要回答如下問題:

(1)選擇RootBridge的依據是什么?

(2)什么是RootPort,DesignatedPort,DesignatedBridge?

(3)什么是RootPathCosl?

(4)STP,RSTP,MSTP的關系是什么?

(5)啟動/關閉生成樹協議的命令及其視圖分別是什么?

(6)設定交換機優先級的命令及其視圖分別是什么?

(7)設定端口優先級的命令及其視圖分別是什么?

(8)設定端口開銷的命令及其視圖分別是什么?

3.預習實驗三中的題目4,然后請根據STP協議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經過步驟(6)后那一臺交換機將是根交換機(RootBridge)?為什么?

(2)經過步驟(8)后SwilchA上哪一個端口是根端口(RooiPort)?為什么?

問題回答部分:

實驗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實驗三:交換機端口配置與生成樹協議配置

一、實驗目的

掌握H3c系列以太網交換機端口常見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重點掌握端口聚合

的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STP協議基本配置,通過改變交換機參數來改變生成

樹結構,從而進一步加深對STP協議的理解。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交換機端口技術原理

2.交換機端口的配置方法和命令

3.STP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條

環境一:2臺交換機、2臺PC機、雙絞線若干

環境二:4臺交換機、2臺PC機、雙絞線若干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1.在作實驗前,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

別將2臺交換機的配置都清空,以免前一個班的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次實驗產生影響)。

2.請任選一臺交換機,練習使用如下端口配置或顯示命令,請把它們的語法和功能寫到

實驗報告中。

(1)description

(2)duplex

(3)speed

(4)flow-control

(5)displayinterface

3.鏈路聚合配置:

SWAEl/0/1E1/0/1SWB

圖1:鏈路聚合配置

(1)請采用2臺交換機組網,交換機之間通過3條雙絞線互連,網絡環境如圖1

所示(注;EO/1/1等只是示意端口標識符,具體端口請用displaycurrent-

configuration查看)。請分別在兩臺交換機上輸入必要的命令,實現三條鏈

路的聚合。請把你所輸入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兩臺交換機上的命令都

要寫)

(2)請在其中的一臺交換機上用“displaylink-aggregationsummary”命令顯示鏈

路聚合的信息,并將顯示的結果寫到實驗報告中。

(3)請把兩臺PC機分別連接到兩臺交換機的以太網端口上,并配置它們的IP

地址和子網掩碼如圖1所示。配置完成后,兩臺PC機之間應該能夠ping

通。(注:請關閉PC機.上的防火墻)

注意:請在鏈路聚合配置好之后再把PC機連接到交換機上,否則網絡風暴(因

為鏈路上有環)可能會使PC機死機。

4.生成樹協議配置:

SwitchA

192.168.0.10/24192.168.0.20/24

圖2生成樹協議配置

注:使用交換機做STP實驗時,為使各交換機使用統一的sip標準,請首先在其系統

視圖下執行以下命令:

stpmoderstp

stppathcost-standardlegacy

(1)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c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別將四臺

交換機的配置清空,以免上面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題目產生影響(Reboot時注意按

照提示輸入yes和no)。

(2)用"displaystp”命令分別察看4臺交換機的MAC地址,把它們按MAC地址由小

到大的順印排序,然后用“sysname”命令把它們依次命名為SwitchA,SwitchB,

SwitchC,和SwilchD。請把這4臺交換機的MAC地址寫到實驗報告中。

(3)按圖2組建網絡環境,4臺交換機環型互連,2臺PC分別連接到SwitchB和SwitchC

1.0連接完成后,在PCA上pingPCB,則會看到交換機端口的指示燈快速的不停

閃爍,說明幀被不停的轉發。請在實驗報告中解釋其原因。

(4)請在四臺交換機上都啟動STP協議,即執行如下命令:

[SwitchA]stpenable

[SwitchB]stpenable

[SwitchCJstpenable

[SwitchD]stpenable

執行上述命令后,將發現交換機的指示燈不再快速閃爍。請在實驗報告中解釋其原因。

(5)請使用“displaystp”命令來發現當前哪一臺交換機是根交換機,并把所得結果及

其原因寫到實驗報告中。

(6)請在SwitchD上執行如下命令:

[SwitchD]stppriority4096

經過大約4秒鐘后,請使用“displaystp”命令來再次發現哪一臺交換機是根交換機,

并把所得結果及其原因寫到實驗報告中。

(7)請在SwitchA上執行如下兩條命令:

ISwitchA]displaystpinterfaceethernetO/i

[SwitchA]displaystpinterfaceethernetO/3

根據上述命令的輸出結果回答:在SwitchA上的端口1和3中,哪一個端口是根端

口?請把你的答案和解釋寫到實驗報告中。

(8)請在SwitchA上執行如下命令:

[SwitchA-EthernetO/3]stpcost20

經過大約4秒鐘后,請再次發現SwitchA上哪一個端口是根端口,并把你的答案和

解釋寫到實驗報告中。(注意:課后使用模擬器練習時,此處命令是stpcost2)

(9)畫出整個實驗過程中的生成樹拓撲圖(變化前和變化后,),并在圖上標識出開銷。

五、討論、建議、質疑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I可: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1.簡述IEEE802.1Q幀格式。

2.復習本課課件,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創建刪除VLAN?

(2)如何向當前VLAN中添加/刪除端口?

(3)如何指定端口的鏈路類型?

(4)建立Trunk鏈路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5)如何設置Trunk端口允許通過的VLAN?

(6)Trunk端口的缺省VLANID是什么?

3.請簡要回答VLAN之間互通為什么要需要路由?

4.請根據第四講課件中的幻燈片“校園網剖析”回答:

(1)若使3舍和4舍能夠互通,4舍的三層交換機上的路由表應含有哪些表項?

(2)假設4舍的三層交換機是H3C產品,請寫出添加上述路由表項的配置命令。

5.預習實驗四,預先寫下該實驗中每一步所要執行的配置命令。也就是說,根據你的分

析,這些命令應該是什么?并且請在實驗中驗證。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時I可:實驗室:實驗臺:

實驗四:交換機VLAN配置

一、實驗目的

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VLAN間路由的配置方法。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VLAN的基本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2、VLAN間路由(靜態)的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備

1.2臺交換機、4臺Pc機、雙絞線若干

2.2臺三層交換機、4臺Pc機、雙絞線若干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注意:

(1)最好在鏈路聚合配置好之后再把PC機連接到交換機上,否則網絡風暴(因為鏈路

上有環)可能會使PC機死機。

(2)為了能夠伏〃&通,請關閉FC機上的防火墻。

1.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lionv命令和"rebool”命令分別將你們平臺

上的兩臺交換機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實驗產生影響。

2.VLAN基本配置:(具體配置時接口可以靈活選用)

trunk

PCA:VLAN2PCB:VLAN3PCC:VLAN2PCD:VLAhB

/24/24/24/24

圖1VLAN基本配置

(1)請按照圖1組建網絡實驗環境。

(2)將兩臺交換機的端口1和2做鏈路聚合,請把你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每臺交換機的具體配置命令請參考PPT課件,端口圖標只是示意圖。

(3)在兩臺交換機上做VLAN配置,使得:

(1)聚合的鏈路被用作trunk鏈路。

(2)交換機A上的端口3—12屬于VLAN2、端口13—24屬于VLAN3,其余的

端口屬于VLANlo

(3)交換機B上的端口3—12屬于VLAN2、端口13—24屬于VLAN3,其余的

端口屬于VLANL

請把你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4)按圖完成對PC機IP地址和子網掩碼的配置。對于本題目,不必配置PC機的缺省

網關地址和DNS服務器地址。

(5)請問實驗中哪些PC機之間能夠ping通?請把結果和原因寫到實驗報告中。

(6)請問實驗中哪些PC機之間不能夠ping通?請把結果和原因寫到實驗報告中。

3.VLAN間路由配置:

0/240/240/240/24

圖2VLAN間路由配置

(1)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lsaveckconfiguralion”命令和"rebool”命令分別將兩臺

交換機的配置清空,以免.上面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實驗有影響。

(2)請按照圖2組建網絡實驗環境。

(3)分別將兩臺交換機的24個端口劃分到三個VLAN1,2,3,不用設置Trunk端口。請

把你所執行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注:交換機互聯或交換機與PC機互聯所使用

的端口只要屬于圖中所要求的VLAN即可,其具體的端口索引可自行選取。)

(4)使用下面命令設置交換機A的三個VLAN接口的IP地址:

[SwitchA-vlan-interfacel]ipaddress0

[SwitchA-vlan-interface2]ipaddress54

[SwitchA-vlan-interface3]ipaddress54

使用下面命令設置交換機B的三個VLAN接口的IP地址:

[SwitchB-vlan-interfacel]ipaddress0

[SwitchB-vlan-interface2]ipaddress54

[SwitchB-vlan-interface3]ipaddress54255.255.255.()

(5)使用下面命令設置交換機A上的靜態路由表:

[SwitchA]iproute-static0

[SwitchA]iproute-static0

使用下面命令設置交換機B上的靜態路由表:

[SwitchB]iproute-static0

[SwitchB]iproute-static0

(6)按圖中要求設置4臺PC機的IP地址、子網掩碼、及其缺省網關。請在實驗報告中

回答4臺PC機的缺省網關的IP地址分別是什么?

(7)實驗4臺PC機之間能夠ping通嗎?請把結果及其原因寫到實驗報告中。

(8)在PC“0”上執行命令"trace”-d0”,請在實驗報告中

解釋觀察到的結果。

請在實驗報告中回答為什么在上面網絡中不需要設置Trunk端口?在兩臺三層交換

機之間可能有帶IEEE802.1Q標簽的幀在跑嗎?

五、討論、建議、質疑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登錄路由器與路由協議配置

1.簡述距離向量路由算法與鏈路狀態路由算法的異同點。

2.在用Telnet方式登錄路由器時,需要預先在路由器上做哪些配置?請針對ComwarcV5

版本和V7版本分別回答。

3.請簡述下列命令的執行視圖及其主要用途:

(I)displayversion

(2)displayinterfaceserial0/0

(3)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4)displayiprouting-table

(5)delete

(6)resetsaved-configuration

4.配置靜態路由的命令名稱及其格式是什么?

5.請簡述下列命令的執行視圖及其主要功能:

(1)rip

(2)networknetwork-address

(3)ripversion1

(4)ripversion2[broadcast|multicast]

(5)undoripsplit-horizon

(6)displayrip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五:登錄路由器與路由協議配置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一、實驗目的

使用Console口登錄路由器;使用Telnet方式登錄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RIP路由協

議配置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2.RI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備

2臺路由器、2臺PC機、雙絞線若干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異步串口(即S口)連接電纜時,無論插拔操作,必須在路由器

電源關閉情況卜進行;嚴禁在路由器開機狀態卜浦拔同/異步串口電纜,否則容易引起

設備及端口的損壞。}

1、請選用本端路由器,首先確定路由器型號,然后進行相應的操作,依次做下列三個實

驗。

(1)通過Console口登錄路由器

使用Console線將該PC機的COM口與該路由器的Console口連接起來。本實

驗環境中請使用雙絞線在配線架上將該PC機的COM口與該路由器的Console口連

接起來。請在實驗報告中簡述你在配線架上是怎樣接線的。在該PC機上使用

WindowsXP下的“超級終端”登錄路山器,檢查是否能成功登錄。

(2)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練習下列命令:

a)顯示Coinware軟件版本及路由器硬件版本

[任意視圖]displayversion

b)更改路由器標識

[系統視圖]sysnamename

c)擦除配置信息、保存配置信息、重啟路由器

[系統視圖]resetsaved-configuration

[系統視圖]save

[系統視圖]reboot

d)查看配置信息

[系統視圖]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e)查看接口的名稱、序號、當前狀態

[任意視圖]displayinterfaceEthernet

[任意視圖]displayinterfaceserial

f)查看路由表

[系統視圖]displayiprouting-table

g)顯示歷史命令

[任意視圖]displayhistory(使用Ctrl+E和Ctrl+R來翻動歷史命令,或者使用t

和I也可,從而完成快捷輸入)

2、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uresetsaved-configuration0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別將兩臺路由

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實驗留下的配置對以下的實驗產生影響。

RTA

/24

圖1路由配置

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設置如下:(設備端口表示只是示意圖,具體請按照實際設備配置)。

RTARTB

E0/24/24

S0/24/24

PC機的IP地址和缺省網關的IP地址如下:

PCAPCB

IPAddress/24/24

Gateway

(1)實驗“靜態路由配置”:

在確保路由器電源關閉情況下,參照圖1聯線搭建實驗環境。為了標識路由器,

修改路由器名稱為RTA,RTB,并按照上述表格中的要求配置路由器各接口和主機的

IP地址。

用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顯示配置信息;并用displayiprouting-table命令顯

示路由表信息。路由表信息如下:

[RTA]display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RTB的相關信息類似RTA,請自己在實驗中比較。

注意;同異步串口的配置需要在接口視圖下完成shutdown和undoshutdown命令之后

才會生效。

完成上述命令后,用ping命令測試連通性,會發現兩個以太網段不能互通°你知道為

什么嗎?仔細觀察路由表,會發現路由器還沒有相關的路由。這里我們采用配置靜態

路由的方法來添加路由。分別在RTA和RTB上配置到對端以太網段的靜態路由。

使用命令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和displayiprouting-table檢杳配置信息和路由

表信息。路由表信息顯示如下:

[RTA]dis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24Static600SerialO

再次測試網絡連通性,可以ping通了嗎?

請在實驗報告中簡要回答在路由器RTB上執行的命令。

(2)通過Telnet方式登錄路由器

在靜態路由的實驗完成后,繼續使用Console口配置路由淵,參照課件完成使用telnet

方式登錄前的必要配置,然后按照圖1的環境組網,進行telnet登錄,要求PCA登錄RTB,

PCB登錄RTAo請在實驗報告中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a)你所配置的PC機的IP地址是什么?路由器以太網口的IP地址是什么?

b)你是如何在路由器上設置登錄用戶和密碼的?

(3)實驗“RIP協議配置”:

在上一實驗的基礎上,刪除靜態路由的配置之后再啟動RIP協議。

啟動RIP。

查看RTA的路由表,其顯示如下:

[RTA-rip]dis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24RIP1001SerialO

然后,請在RTB上完成類似操作。請把你在RTB上執行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注

意:此時,測試網絡連通性,應該是全網互通的。

接下來,請進行以下操作:

a)參照課件中有關命令打開RIP協議調試開關,觀察并保存debugging信息。

b)在接口視圖下用ripversion2multicast命令改變協議版本(注意:需要在每個路由

器的兩端接口都執行該命令),再觀察并保存debugging信息、。

c)使用ripversion2broadcast命令改變協議報文的發送形式為廣播方式,并再次觀察

及保存debugging信息。

d)H3c路由器的默認狀態啟動了水平分割功能,在以上配置基礎上,在兩個路由器

的SO接口都關閉水平分割(undoripsplit-horizon),再觀察debugging信息有什么變

化。

e)最后,請執行命令undodebuggingrippacket關閉rip報文調試。

請在實驗報告中回答:

a)請問對于MSR路由器,在所有接口(網段)上運行RIP協議的命令是什么?

b)執行"ripversion2multicastv后的debugging信息與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c)執行“ripversion2broadcast”后的debugging信息與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d)執行“undoripsplit-horizonv后的debugging信息與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e)在三層交換機上怎樣實現RIP協議的配置?

做本實驗時請注意:

(1)請關閉PC機上的防火墻。

(2)除了在路由器上用debugging命令來觀察RIPPackets之外,還可以在PC機上啟動

wireshark來觀察,而且wireshark對RIPPackets的分析將更加清楚。但請注意的是,

wireshark觀察不到兩臺路由器之間的Packet交換。

五、討論、建議、質疑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廣域網協議配置

1.簡述廣域網協議的用途。

2.簡述PPP協議PAP驗證的過程。

3.簡述PPP協議CHAP驗證的過程。

4.簡述VirtualCircuitPacketSwitching的工作原理。

5.簡述HDLC的主要特點。

6.在HDLC中,存在地址字段嗎?

7.預習實驗六,其中用到的在路由器上清空PPP驗證方式、用戶名和密碼的命令分別是

什么?(請查閱PPT課件來獲取答案)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實驗六:廣域網協議配置

一、實驗目的

兩臺路由器之間的PPP和HDLC協議配置(選做)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廣域網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2.PP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3.HDLC協議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備

2臺路由器、2臺PC機、雙絞線若干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異步串口(即S口)連接電纜時,無論插拔操作,必須在路由器電

源關閉情況下進行;嚴禁在路由器開機狀態下插拔同/異步串口電纜,否則容易引起設備

及端口的損壞。}

1、在確保路由器電源關比情況下,按照下圖聯線組建實驗環境。(設備端口表示只是示意

圖,具體請按照實際設備配置)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tsavcd-configuration"命令

和“reboot”命令分別將兩臺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實驗產

生影響。

2、配置IP地址,以及配置PC的缺省網關為,PC的缺省網

關為o

/24/24

/24/24

724/24

3、在兩臺路由器上都啟動RIP,目標是使兩臺PC機之間能夠ping通。請將為達到此目標

而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啟動RIP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你們的兩臺PC機之間ping

通了嗎?在缺省情況下,兩臺路由器的串口之間使用的是哪種廣域網協議?

4、PPP協議PAP驗證配置:

(1)配置RTA為驗證方,RTB為被驗證方,然后測試兩臺PC機之間是否能夠ping

通。請將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2)在上面配置的基礎上,實現雙向驗證,即增加配置RTB為驗證方,RTA為被驗

證方,注意用戶名及密碼與步驟1不可相同,然后測試兩臺PC機之間是否能夠

ping通。請將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3)分別清空兩臺路由器上的驗證方式、用戶名和密碼。清空后(即在沒有啟動任

何驗證方式的情況下),兩臺PC機之間應該能夠ping通。請將用于清空的命令

寫到實驗報告中。

5、PPP協議CHAP驗證配置:

(1)配置RTA為驗證方,RTB為被驗證方,然后測試兩臺PC機之間是否能夠ping

通。請將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2)清空路由器RTA上的驗證方式、用戶名和密碼,清空路由器RTB上的用戶名

和密碼。清空后(即在沒有啟動任何驗證方式的情況下),兩臺PC機之間應該

能夠ping通。請將用于清空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注:若用戶名不能被清空并且報告錯誤"accessnumberisnotzero,則請進入同異步串

口視圖,執行""shutdown"和"'undoshutdown命令,問題便可解決。

6、HDLC協議配置(選做):

(1)在兩臺路由器之間的串口鏈路上封裝HDLC,然后測試兩臺PC機之間是否能夠

ping通。請將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做本實驗時請注意:

(1)關閉PC機上的防火墻。

(2)同異步串口配置完成后,一定要執行“shutdown”和“undoshutdownv命令,從

而使之生效。

五、討論、建議、質疑

實驗預習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注:預習題必須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許手寫,在上實驗課前交;否則,將不允許做

實驗。填寫實驗報告題頭部分時,實驗臺號參照實驗室實驗臺上數字標識。

實驗名稱:防火墻配置與NAT配置

1.簡述在H3c路由器上創建一個ACL的步驟。

2.簡述包過濾防火墻的工作原理。

3.簡述NAT的工作原理。

4.預習實驗七,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實驗步驟4所執行的命令是什么?

(2)完成實驗步驟6所執行的命令是什么?

請在答案中包含命令視圖和完整命令,留待真正做實驗時驗證。

5.如何配置Windows操作系統,使能遠程桌面登錄?請先在自己宿舍中的PC機上實驗。

問題回答部分:

問題回答部分(續頁):

實驗報告

實驗時間:實驗室:實驗臺:

實驗七:防火墻配置與NAT配置

一、實驗目的

學習在路由器上配置包過濾防火墻和網絡地址轉換(NAT)

二、實驗原理和內容

1.防火墻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2.NAT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實驗環境以及設冬

2臺路由器、1臺交換機、4臺Pc機、雙絞線若干

四、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及思考題)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異步串口(即S口)連接電纜時,無論插拔操作,必須在路由器電

源關閉情況下進行;嚴禁在路由器開機狀態下插拔同/異步串口電纜,否則容易引起設備

及端口的損壞。}

1.在確保路由器電源關I于情況下,按圖1聯線組建實驗環境。(設備端口表示只是示意圖,

具體請按照實際設備配置)請在用戶視圖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

“reboot”命令分別將兩臺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實驗留下的配置對本實驗產生

影響。

2.配置IP地址,以及配置PCA和B的缺省網關為,PCC的缺省網關為

,PCD的缺省網關為。

RTARTB

/24

zuz.u.u.

圖1防火墻配置

3.根據圖示名稱給路由器命名。在兩臺路由器上都啟動RIP,目標是使所有PC機之間能

夠ping通。請將為達到此目標而在兩臺路由器上執行的啟動RIP的命令寫到實驗報告

中。

4.在RTA和/或RTB上完成防火墻配置,使滿足下述要求:

(1)只有PC機A和B、A和C、B和D之間能通信,其他PC機彼此之間都不能通

信。(注:對于不能通信,要求只要能禁止其中一個方向就可以了。)

(2)防火墻的ACL列表只能作用于兩臺路由器的以太網接口上,即RTA的E0、RTB

的E0和E1,不允許在兩臺路由器的SO口上關聯ACLo

請將你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注:配置方法并不唯一,寫出其中任何

一種即可)

5.請在用戶視圖卜使用uresetsavcd-configurationM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別將兩臺路由

器的配置清空,以免前面實驗留下的配置對下面的NAT配置實驗產生影響。

6.請將圖1中IP地址的配置改為圖2中的IP地址,即我們將用IP網段/24

作為一個私網,RTA作為連接私網與公網的NAT路由器,RTB作為公網上的一個路由

器。具體的,請按下述步驟完成NAT配置實驗:

(1)配置RTA為NAT路由器,它將私有IP網段/24中的IP地址轉換為

接口S0的公網IP地址c請將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實驗報告中。

(2)我們在每一臺PC上都安裝了Web服務器US,它運行在TCP端口80o請把PC

A的Web服務映射到公網IP地址和公網端口80,把PCB的Web服

務映射到公網IP地址和公網端口8080,并把所執行的配置命令寫到

實驗報告中。

(3)我們在每一臺PC上都允許了遠程桌面服務,該服務使用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