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解析版)_第1頁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解析版)_第2頁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解析版)_第3頁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解析版)_第4頁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單元測試)一、單選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個小題2分,共24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2022秋·江蘇南通·九年級統考期中)古籍《抱樸子》中記載:“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燒之”說明該反應需要加熱B.“水銀”是指金屬銀C.上述反應中可能有硫生成D.“積變又還成丹砂”是化學變化【答案】B【詳解】A、“燒之”說明該反應需要加熱,該選項說法正確;B、“水銀”是指金屬汞,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丹砂中含有硫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中可能有硫生成,該選項說法正確;D、“積變又還成丹砂”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2.(2022秋·遼寧盤錦·九年級校考期中)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紙在空氣中燃燒后化為灰燼,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B.5g白糖溶于50g水,制得55g白糖水C.水可直接變成汽油(汽油中含有碳元素)D.鐵絲燃燒后生成固體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的質量【答案】A【詳解】A、由于紙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質量大于消耗的氧氣的質量,則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該選項說法正確;B、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而白糖溶解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變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水中不含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則水不能直接變成汽油,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鐵絲燃燒消耗氧氣,生成固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固體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的質量與氧氣的質量之和,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3.關于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B.表明了反應的條件C.表明了反應的速率D.表明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答案】C【詳解】A、由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比,可以表明各反應物和各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故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化學方程式可以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左邊的是反應物,右邊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應條件,故B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化學方程式不能表明化學反應的快慢,故C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化學方程式可以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左邊的是反應物,右邊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應條件,故D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4.(2022秋·安徽六安·九年級校考期中)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也不變C.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D.和的元素組成相同,所以它們的性質也完全相同【答案】A【詳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分子種類一定發生了改變,不符合題意;C、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但是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如電子,不符合題意;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水和過氧化氫均是由H、O元素組成,但是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3春·黑龍江哈爾濱·八年級校考期中)下列化學方程式原理、書寫及基本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A.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化合反應B.電解水:分解反應C.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化合反應D.拉瓦錫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化合反應【答案】C【詳解】A、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氧化鐵,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但條件為通電,正確的為,且該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方程式書寫正確,且該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符合題意;D、拉瓦錫用汞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而不是紅磷,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6.(2022秋·湖北黃石·九年級校考期中)對于化學方程式2H2+O22H2O表示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A.在點燃的條件下,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B.2個氫氣分子加上1個氧氣分子點燃等于2個水分子C.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D.在點燃的條件下,每2個氫氣分子與一個氧氣分子化合生成2個水分子【答案】B【詳解】A、由方程式可知,所以讀作在點燃的條件下,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水,故A說法正確;B、由于在讀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可知,每2個氫分子與一個氧分子化合生成兩個水分子,故B說法不正確;C、從質量關系上,表達為:“每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點燃生成36份質量的水”,故C說法正確;D、從微觀方面,應該表達為:“每2個氫分子與一個氧分子化合生成兩個水分子”,故D說法正確。故選:B。7.(2023春·山東濟南·八年級校考期中)已知2A+5B=4C+2D,A和B的混合物194g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和D,測得C和D相對分子質量比為44:9,則C的質量為A.176g B.141.3g C.44g D.36g【答案】A【詳解】因為“A和B的混合物194g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和D”,已知2A+5B=4C+2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可知生成C和D的質量為194g;測得C和D相對分子質量比為44:9,則C、D的質量之比為(44×4):(9×2)=88:9,因此C的質量為194g×=176g,故選A。8.(2022秋·江西贛州·九年級統考期中)以科學原理和實驗事實為依據進行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關結論合理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也不能再分B.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蠟燭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所以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答案】C【詳解】A、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該選項推理不正確;B、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據元素守恒,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該選項推理不正確;C、化合物是指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則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該選項推理正確;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但不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就不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該選項推理不正確。故選C。9.(2023春·廣東江門·八年級校考期中)科學家以和為原料,經催化可轉化為有機物,其微觀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物質的化學式可以寫成B.反應②屬于分解反應C.催化劑Ⅰ、Ⅱ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均不變D.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C【詳解】A、每個甲分子是由4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構成的,甲物質的化學式為C4H10,故A錯誤。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物是CO和H2,生成物為H2O和C4H10,不是一種物質反應產生多種物質的分解反應,故B錯誤。C、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不變,故催化劑Ⅰ、Ⅱ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均不變,故C正確。D、反應①中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2+H2H2O+CO,故D錯誤。故選:C。10.使用84消毒液時嚴禁與潔廁靈混用,潔廁靈與84消毒液混合使用時,發生反應的方程式:。則X的化學式為A.ClO2 B.Cl2O C.O2 D.Cl2【答案】D【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含有2個氫原子,3個氯原子,1個鈉原子,1個氧原子,反應后含有1個原子,1個氯原子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故X中含有2個氯原子,化學式是Cl2,故選D。11.將一定量的N2、H2和物質M置于密閉容器中,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氮元素的質量不變B.M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反應后NH3質量分數為14%D.參加反應的N2和H2的分子個數比為l:3【答案】C【詳解】A、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該選項說法正確;B、由圖可知,反應前后M質量不變,則M可能為催化劑,該選項說法正確;C、根據圖中數據,可知反應后NH3質量分數為1-63%-14%-6%=17%,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由圖可知,反應前后,氮氣、氫氣質量減小,氨氣質量增大,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參加反應的N2和H2的分子個數比為l:3,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12.(2023春·山東煙臺·八年級統考期中)學會識圖能發展科學思維。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

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B.

鐵在充滿O2的密閉容器中燃燒C.

氫氣和氧氣在密閉容器中燃燒D.

等質量的兩份固體受熱分解:一份氯酸鉀,一份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答案】D【詳解】A、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則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由于紅磷消耗氧氣,則裝置中的氣體減少五分之一,而不是五分之四,該選項圖像不正確;B、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該選項圖像不正確;C、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表示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則反應過程中,分子個數減小,該選項圖像不正確;D、由于兩份固體質量相等,則沒有加催化劑的氯酸鉀質量較大,產生氧氣越多,且催化劑能加速氯酸鉀制取氧氣,該選項圖像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76分)13.(8分)如圖是氫氣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仿照A圖,在B圖中將相關粒子圖形補充完整;(2)A圖中所示物質屬于(填物質分類),從微觀角度說明理由是;(3)寫出上述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答案】混合物,它是由不同的分子構成的物質H2+O2H2O【詳解】(1)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及數目不變可知,在B圖中應補充一個水分子和一個氫分子,圖示是:;(2)A圖所示物質屬于混合物,從微觀角度說明理由是:A中的物質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3)根據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可知,該反應是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H2+O2H2O。14.(21分)(2022秋·安徽淮北·九年級校考開學考試)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注明基本反應類型(1)磷在氧氣中燃燒:();(2)硫在空氣中燃燒:();(3)鐵在氧氣中燃燒:();(4)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5)木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6)高錳酸鉀制取氧氣:();(7)氯酸鉀制取氧氣:()。【答案】(1)化合反應(2)化合反應(3)化合反應(4)(5)化合反應(6)分解反應(7)分解反應【詳解】(1)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2)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4)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5)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6)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一變多,屬于分解反應。(7)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反應符合一變多,屬于分解反應。15.質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具有重大作用。(1)我國從今年5月1日起,酒駕入刑。“酒精檢測儀”可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其反應原理為,反應中紅色的CrO3轉變為綠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學式為。(2)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聚集成的物質(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參加反應的與分子個數比為,此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3)已知m1g鎂條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m2g氧化鎂(不考慮其他反應),m1m2。小西在做該實驗時,觀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煙,稱量無誤時,發現m1>m2,其原因是。【答案】(1)H2O(2)可能2:1化合反應(3)</小于生成物氧化鎂部分以白煙的形式擴散到空氣中【詳解】(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都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含有的C、H、Cr、O、S原子個數分別為2,18,4,37,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C、H、Cr、O、S原子個數分別為2,0,4,28,6;比較分析可知X中含有H和O元素,且9X中H、O原子個數分別為18和9,故X的化學式為H2O;(2)圖中表示由“”聚集成的物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可能一種元素為氧元素,所以該物質可能為氧化物,故填可能;圖中顯示反應物分子有兩種,一種是單質分子,另一種是化合物分子,根據變化過程,每當有一個的單質分子和2個化合物分子拆分時,就有2個的化合物分子生成,所以化合物分子和單質分子的個數比是2:1;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填2:1;化合反應;(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氧化鎂的質量=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氧氣的質量,所以m1小于m2;故填小于;鎂帶燃燒時放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放出大量的白煙,稱量無誤時,發現m1>m2,其原因就是生成物氧化鎂部分以白煙的形式逸散(或擴散)到空氣中,導致m1>m2,故填生成物氧化鎂部分以白煙的形式擴散到空氣中;三、科學探究題16.某興趣小組為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做了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1)請寫出鎂條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小明發現燃燒產物的質量大于反應物鎂條的質量,認為這個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我(“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觀點,因為。(3)小紅按下圖裝置改進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卻發現產物中還有少量黃色固體。【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呢?【查閱資料】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②鎂能與氮氣劇烈反應生成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③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生氨氣,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做出猜想】黃色固體是Mg3N2【實驗探究】請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及結論【反思與交流】空氣中N2的含量遠大于O2的含量,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MgO卻遠多于Mg3N2,為什么呢?請給出合理的解釋。在實驗中經常出現實驗現象與理論的“不配合”,理性思考這些現象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4)如圖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瓶里預先加少量的細沙,這樣做的目的是。此時天平平衡,當吸濾瓶中的白磷燃燒并冒出大量白煙時,“砰”的一聲,橡皮塞沖出,瓶中的白煙也隨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時會發現天平仍然平衡,你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在實驗過程中橡皮塞被沖出,可以打開吸濾瓶支管上的夾子,并接上一個。(5)當實驗現象與理論之間出現“不配合”時,可取的做法是______。A.否定相應的理論B.放棄實驗,直接認同相應的理論C.查閱資料,了解理論的適用條件【答案】(1)(2)不同意鎂燃燒是鎂與空氣中氧氣等物質的反應,所以產物的質量大于反應物鎂條的質量(3)取少量黃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然后將一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紅色的石蕊試紙變成藍色,說明黃色固體為氮化鎂氧氣的化學性質比氮氣更活潑,鎂條更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4)隔熱,防止受熱不均,炸裂吸濾瓶逸出的白煙質量恰好等于吸入的空氣的質量氣球(5)C【詳解】(1)在點燃的條件下,鎂與氧氣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