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規范第9部分:應急檢測流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mergencyresponseofpublichealth2024-12-27發布2025-01-27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發出布版Ⅰ前言 Ⅲ引言 Ⅳ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通則 5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 6發熱伴出疹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 7發熱伴出血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 8腹瀉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檢測 9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 附錄A(資料性)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 附錄B(資料性)發熱伴出疹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 附錄C(資料性)發熱伴出血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 附錄D(資料性)腹瀉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 附錄E(資料性)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DB32/T4972《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規范》的第9部分。DB32/T4972已經發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監測預警;——第2部分:事件報告和管理;——第3部分:風險評估;——第4部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第5部分:恢復評估;——第6部分:應急消毒處置及應急人員個人防護;——第7部分:媒介生物應急監測、評估與控制;——第8部分:樣本的采集、保存和運輸;——第9部分:應急檢測流程;——第10部分:病毒類應急檢測技術;——第11部分:細菌類應急檢測技術。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并組織實施。本文件由江蘇省衛生健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淮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Ⅳ引言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公共衛生安全的主要威脅,對社會、經濟和人群健康會造成巨大影響。本文件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對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要求,提升江蘇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而制定。DB32/T4972《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規范》由以下11個部分構成:——第1部分:監測預警;——第2部分:事件報告和管理;——第3部分:風險評估;——第4部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第5部分:恢復評估;——第6部分:應急消毒處置及應急人員個人防護;——第7部分:媒介生物應急監測、評估與控制;——第8部分:樣本的采集、保存和運輸;——第9部分:應急檢測流程;——第10部分:病毒類應急檢測技術;——第11部分:細菌類應急檢測技術。DB32/T4972的制定是對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有力補充,為開展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報告和管理、風險評估、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恢復評估、應急消毒處置和個人防護、媒介生物的應急監測評估與控制、樣本的采集和檢測等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對保障公眾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規范第9部分:應急檢測流程本文件規定了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應急檢測流程的總體要求和以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發熱伴出疹癥候群、發熱伴出血癥候群、腹瀉癥候群、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發熱伴出疹癥候群、發熱伴出血癥候群、腹瀉癥候群、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等五大類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朊病毒等)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infectiou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事件。在一定時間內,在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這類疾病往往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點。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feverwith以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發熱伴出疹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feverwith以發熱伴出疹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發熱伴出血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feverwith以發熱伴出血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DB32/T4972.9—202423.6腹瀉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diarrheasyn?dromeinfectiousdiseases以腹瀉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3.7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causedbyencephali?tisandmeningitissyndromeinfectiousdiseases以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為特征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4通則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事人群的癥候群應確定需要采集的樣本、檢測的目標病原體,宜進行多病原核酸檢測,并對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的樣本開展病原分離鑒定,對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樣本開展宏基因組測序,及時報告檢測結果。附錄A~附錄E分別給出了發熱呼吸道癥候群、發熱伴出疹癥候群、發熱伴出血癥候群、腹瀉癥候群、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5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5.1細菌學檢測5.1.1檢測樣本和目標細菌5.1.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痰液、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鼻咽抽吸物、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全血和尿液。5.1.1.2檢測的目標細菌包括但不限于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釀膿鏈球菌、百日咳鮑特菌、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隱球菌、曲霉菌和肺孢子菌。5.1.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普通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5.1.1.2中目標細菌的特異性核酸序列。5.1.3分離培養5.1.3.1采集的全血樣本,無菌操作接種血培養瓶進行培養。對陽性血培養物進行固體培養基分離純化,對陰性血培養物盲傳一代。5.1.3.2痰液、鼻咽抽提物、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樣本經預處理后,均接種到血瓊脂培養基、巧克力瓊脂培養基等相應培養基,置于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氣體環境中培養。5.1.3.3常規使用下呼吸道樣本(深咳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進行細菌培養,對百日咳鮑特菌宜使用鼻咽拭子進行培養。5.1.4細菌鑒定5.1.4.1形態鑒定在選擇性培養基上,觀察菌落形態特征,并挑取典型菌落進行細菌染色鏡檢。35.1.4.2生化鑒定對于分離到的細菌,使用全自動生化鑒定儀、商品化生化鑒定試劑進行鑒定,確定細菌種屬和主要生化特征。5.1.4.3質譜鑒定對于分離到的細菌,使用全自動質譜儀快速鑒定細菌種屬。5.1.4.4核酸鑒定對于分離到的細菌,提取核酸,使用普通PCR或熒光定量PCR進行基于種屬的基因檢測。可使用商品化細菌特征基因檢測試劑、經過驗證的引物探針或基因測序對細菌特征基因進行檢測。5.1.5細菌免疫學檢測使用玻片凝集、乳膠凝集等方法,檢測血液樣本中細菌的特異性抗原,使用直接凝集、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等方法,檢測血液樣本中特異性抗體。對尿液樣本,開展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和肺炎鏈球菌尿抗原檢測。5.2病毒學檢測5.2.1檢測樣本和目標病毒5.2.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咽漱液、肺泡灌洗液、深部痰液、血清、全血。5.2.1.2檢測的目標病毒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其他人感染冠狀病毒、博卡病毒和鼻病毒。5.2.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熒光定量PCR確定是否可檢測到5.2.1.2中病毒保守區特異性片段或者變異區目標片段靶序列。5.2.3病毒抗原檢測采用免疫學標記技術直接檢測樣本中的病毒抗原,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層析、酶免疫測定、熒光免疫測定、放射免疫測定、化學發光和蛋白免疫印跡。5.2.4病毒抗體檢測運用酶免疫測定、化學發光等方法,開展中和試驗、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凝膠免疫擴散試5.3陰性樣本檢測策略在多病原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時,宜提取核酸進行宏基因組測序。5.4檢測結果報告檢測結束后應報告檢測結果。46發熱伴出疹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6.1細菌學檢測6.1.1檢測樣本和目標細菌6.1.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咽拭子、血液、皰疹液、糞便、皮膚化膿性病灶膿液和尿液。6.1.1.2檢測的目標細菌包括但不限于釀膿鏈球菌、傷寒沙門菌和副傷寒沙門菌。6.1.2多病原核酸檢測按照5.1.2執行。6.1.3分離培養宜在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樣本。采集的樣本可直接劃線接種選擇性平板,或/和進行選擇性增菌培養后分離鑒定。血液樣本宜接種血培養瓶。6.1.4細菌鑒定按照5.1.4執行。6.1.5細菌免疫學檢測使用商品化病原菌診斷血清,通過玻片凝集試驗,對病原菌進行型、種(群)和屬鑒定。如分離到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等均需進行血清分型,釀膿鏈球菌可以使用M蛋白血清進行血清分型。6.2病毒學檢測6.2.1檢測樣本和目標病毒6.2.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皰疹液、口咽拭子、咽漱液、肺泡灌洗液、血清、全血、糞便和肛拭子。6.2.1.2檢測的目標病毒包括但不限于漢坦病毒、登革病毒、猴痘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腸道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小DNA病毒B19、EB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和埃博拉病毒。6.2.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的樣本,提取核酸,使用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6.2.1.2中病毒保守區特異性片段或者變異區目標片段靶序列。6.2.3病毒抗原檢測若有相關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的樣本,用膠體金或ELISA方法檢測6.2.1.2中的目標病毒抗原。6.2.4病毒抗體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若采集發病7d后的血樣或雙份血樣,用膠體金或ELISA檢測6.2.1.2中的目標病毒IgG和/或IgM抗體。56.3陰性樣本檢測策略按照5.3執行。6.4檢測結果報告按照5.4執行。7發熱伴出血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7.1細菌學檢測7.1.1檢測樣本和目標細菌7.1.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腦脊液、血液、組織樣本、咽拭子、糞便樣本和肛拭子。7.1.1.2檢測的目標細菌包括但不限于鼠疫耶爾森菌、腦膜炎奈瑟菌、鉤端螺旋體和豬鏈球菌。7.1.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普通PCR、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7.1.1.2目標細菌等特異性核酸序列。7.1.3分離培養對腦脊液、血液、組織樣本、咽拭子、糞便樣本和肛拭子等樣本,通過直接培養或增菌培養的方式,針對不同細菌采用不同分離程序,得到細菌純培養物。7.1.4細菌鑒定鑒定方法包括鏡檢、生化鑒定、質譜鑒定、血清分型、噬菌體鑒定和基于種屬的核酸鑒定等。7.2病毒學檢測7.2.1檢測樣本和目標病毒7.2.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口咽拭子、咽漱液、肺泡灌洗液、血清和全血。7.2.1.2檢測的目標病毒包括但不限于漢坦病毒、登革病毒、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大別班達病毒和埃博拉病毒。7.2.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的樣本,提取核酸,使用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7.2.1.2中目標病毒保守區特異性片段或者變異區目標片段靶序列。7.2.3病毒抗原檢測若有相關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的樣本,用膠體金或ELISA檢測7.2.1.2中病毒抗原。7.2.4病毒抗體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后的血樣或雙份血樣,用膠體金或ELISA檢測7.2.1.2中病毒IgG與IgM抗體。67.3陰性樣本檢測策略按照5.3執行。7.4檢測結果報告按照5.4執行。8腹瀉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檢測8.1細菌學檢測8.1.1檢測樣本和目標細菌8.1.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糞便、肛拭子。8.1.1.2檢測的目標細菌包括但不限于沙門菌、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致瀉性弧菌、嗜水氣單胞菌、類志賀鄰單胞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假結核耶爾森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志賀菌、空腸彎曲菌、結腸彎曲菌等病原體。8.1.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普通PCR、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8.1.1.2中目標細菌的特異性核酸序列。8.1.3分離培養采集便樣本或肛拭子等樣本,通過直接培養或選擇性增菌培養的方式,針對不同細菌采用不同培養基和分離程序,得到細菌純培養物。8.1.4細菌鑒定8.1.4.1形態鑒定按照5.1.4.1執行。8.1.4.2生化鑒定按照5.1.4.2執行。8.1.4.3質譜鑒定按照5.1.4.3執行。8.1.4.4核酸鑒定按照5.1.4.4執行。8.1.5細菌血清分型使用病原菌特異的分型血清進行玻片凝集,進行血清分型。分離到的非傷寒沙門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志賀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等均需進行血清分型。DB32/T4972.9—202478.2病毒學檢測8.2.1檢測樣本和目標病毒8.2.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糞便、肛拭子、嘔吐物。8.2.1.2檢測的目標病毒包括但不限于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星狀病毒、扎如病毒、腸道腺病毒。8.2.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熒光定量PCR或RT?PCR檢測方法確定是否可檢測到8.2.1.2中目標病毒保守區特異性片段或者變異區目標片段靶序列。8.2.3病毒抗原檢測采用免疫學標記技術直接檢測樣本中的病毒抗原,主要針對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及腸道腺病毒,常用方法包括免疫層析、酶免疫測定、熒光免疫測定、放射免疫測定、化學發光和蛋白免疫印跡。8.3陰性樣本檢測策略按照5.3執行。8.4檢測結果報告按照5.4執行。9腦炎腦膜炎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9.1細菌學檢測9.1.1檢測樣本和目標細菌9.1.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腦脊液、血液。不能及時送檢的樣本應置于15℃~30℃的溫度環境,不應冷藏或冷凍保存。疑似感染腦膜炎奈瑟菌病例的樣本應置于25℃~35℃的溫度環境。9.1.1.2檢測的目標細菌包括但不限于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豬鏈球菌、大腸埃希菌。9.1.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可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普通PCR、熒光定量PCR及測序等核酸檢測技術確定是否可檢測到9.1.1.2中目標細菌的特異性核酸序列。9.1.3不同樣本的細菌學檢測策略9.1.3.1腦脊液樣本腦脊液樣本按兩種方法進行接種,液體肉湯接種在采樣時完成,固體培養基平板接種在樣本送至實驗室后進行。對接種后的腦脊液進行培養,陽性培養物再進一步分離培養,將分離到的細菌根據其菌落形態、革蘭氏染色、生化反應和質譜等進行鑒定。對于腦脊液,多余的沉淀和上清液不可丟棄,可留作乳膠凝集實驗和PCR檢測。DB32/T4972.9—202489.1.3.2血液樣本全血樣本在采樣時應置入血培養瓶。對接種后的血培養物進行培養,無菌操作吸取少許陽性血培養物進行革蘭染色鏡檢,并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進行分離培養,對于分離到的細菌應根據其菌落形態、革蘭氏染色、生化反應和質譜等進行鑒定。9.2病毒學檢測9.2.1檢測樣本和目標病毒9.2.1.1所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腦脊液、血液、咽拭子和糞便。9.2.1.2檢測的目標病毒包括但不限于乙腦病毒、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9.2.2多病原核酸檢測結合流行病學史,采集發病7d內樣本,提取核酸,使用熒光定量PCR或RT?PCR檢測方法確定是否可檢測到9.2.1.2中病毒保守區特異性片段或者變異區目標片段靶序列。9.2.3病毒抗原檢測按照5.2.3執行。9.2.4病毒抗體檢測對于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的病毒檢測,凡取到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的病例,應用血清學方法檢測特異性抗體升高倍數。對乙腦病毒、腮腺炎病毒、腸道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等病原體可按推薦的ELISA試劑盒進行雙份血清的抗體滴度檢測。9.3陰性樣本檢測策略按照5.3執行。9.4檢測結果報告按照5.4執行。9(資料性)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圖A.1給出了發熱呼吸道癥候群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流程。核酸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資產使用協議書
- 道路搭火協議書
- 自愿訓練協議書
- 綠城廉潔協議書
- 選房意向協議書
- 實驗實訓室借用協議書
- 遺增撫養協議書
- 廣西和螞蟻合作協議書
- 實習生技術轉讓協議書
- 鄭州婚前協議書
- 《高血壓精準化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
- 2025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中名校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自然辯證法論述題146題帶答案(可打印版)
- 特殊作業安全管理監護人專項培訓課件
- 《剪映專業版:短視頻創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課件 第7章 創作產品推
- 電子工程師考試試題
- 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品牌建設與傳播
- 《胖東來企業文化指導手冊》
-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新行政訴訟法課件講座
- 2024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公開招募“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高頻重點復習提升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